期刊文献+
共找到707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敦煌本与宋四本《胜鬘经》异文看佛经的用字问题——以通假字与古今字为例
1
作者 赵静莲 《现代语文》 2024年第4期21-28,共8页
通过比勘、归纳,在敦煌本与宋四本《胜鬘经》中,共发现10组通假字异文和6组古今字异文。这些异文可大致分为三类:反映时代用字习惯的、反映个人用字习惯的、不能体现时代习惯或个人用字习惯的。在通假字异文组中,敦煌本使用借字较多,宋... 通过比勘、归纳,在敦煌本与宋四本《胜鬘经》中,共发现10组通假字异文和6组古今字异文。这些异文可大致分为三类:反映时代用字习惯的、反映个人用字习惯的、不能体现时代习惯或个人用字习惯的。在通假字异文组中,敦煌本使用借字较多,宋四本则主要使用正字。在古今字异文组中,敦煌本以使用古字为主,宋四本则以使用今字为主。究其原因,既有时代用字造成的差异,也有抄本与刻本书写方式造成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鬘经》 敦煌本 宋四本 异文 通假 古今
下载PDF
假借字与通假字、古今字的关系辨析
2
作者 王婷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5期28-30,共3页
在古汉语学习当中,有三个极其重要的关键词,即假借字、通假字、古今字。假借字指“本无其字”的假借,通假字指的是“本有其字”的假借,但是不少学者认为二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此外,由于种种因素,部分假借字与部分古今字存在“兼类”情... 在古汉语学习当中,有三个极其重要的关键词,即假借字、通假字、古今字。假借字指“本无其字”的假借,通假字指的是“本有其字”的假借,但是不少学者认为二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此外,由于种种因素,部分假借字与部分古今字存在“兼类”情况。因此,本文致力于理清楚假借字与通假字、古今字之间的关系,建立起对于这三类字的认知框架,为古汉语学习有所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借 通假 古今 本有其 本无其
下载PDF
民国时期“古今字”研究探析——以杨树达、胡吉宣“古今字”为例
3
作者 温敏 吴昕 《天中学刊》 2023年第5期109-115,共7页
近现代传统训诂学术语“古今字”的内涵存在同名异实现象。在“古今字”内涵流变的轨迹中,民国时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以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胡吉宣《玉篇校释》为主要语料,考察民国学者“古今字”观念,发现杨树达的“后起字”... 近现代传统训诂学术语“古今字”的内涵存在同名异实现象。在“古今字”内涵流变的轨迹中,民国时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以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胡吉宣《玉篇校释》为主要语料,考察民国学者“古今字”观念,发现杨树达的“后起字”“加旁字”、胡吉宣的“分别文”与“古今字”术语并行不悖,它们分别标记不同的语言文字现象:“古今字”继承传统,标记同词异字现象;“后起字”等术语标记“变形别义”的文字孳乳现象,记录的是“异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古今 后起 加旁 分别文
下载PDF
“古今字”内涵异解的学史梳理和学理阐释
4
作者 温敏 《汉字汉语研究》 2023年第2期79-94,128,F0003,共18页
现代研究对传统训诂学术语“古今字”的核心指向义在“历时同词异字”之外存在异解。文章从学史上“古今字”“分别文”“后出字”“后起字”的术语关系中,梳理其内涵义产生异解的过程,以正本清源,明其本旨。同时从学理逻辑学角度,说明... 现代研究对传统训诂学术语“古今字”的核心指向义在“历时同词异字”之外存在异解。文章从学史上“古今字”“分别文”“后出字”“后起字”的术语关系中,梳理其内涵义产生异解的过程,以正本清源,明其本旨。同时从学理逻辑学角度,说明产生这种异解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不同视角下同一材料具多维属性不等于概念的同一或对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 分别文 后起
下载PDF
《汉书》《文选》相同作品注列古今字比较
5
作者 张青松 敖非敏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77-80,94,共5页
《汉书》颜师古注和《文选》李善注相同作品注列古今字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古字(即正文用字)不同,但今字相同,如《汉书》注“鼌,古朝字”《文选》注作“晁,古朝字”;古字(正文用字)相同,但今字不同,如《汉书》注引如淳曰“甿,古文... 《汉书》颜师古注和《文选》李善注相同作品注列古今字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古字(即正文用字)不同,但今字相同,如《汉书》注“鼌,古朝字”《文选》注作“晁,古朝字”;古字(正文用字)相同,但今字不同,如《汉书》注引如淳曰“甿,古文萌字”《文选》注引作“甿,古氓字”;《汉书》《文选》正文用字相同,颜师古、李善注释用字也相同,但颜注用术语“古”,李注用术语“今”,如《汉书》注“廑,古勤字”《文选》注作“廑,今勤字”;《汉书》正文用古字,颜师古注以今字释古字,用“即”沟通字际关系,《文选》正文用今字,李善注误用“古”沟通字际关系,如《汉书》注“歫即距字”《文选》注作“距,古岠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 《汉书》颜注 《文选》李善注
下载PDF
论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区别
6
作者 李睿珊 《今古文创》 2023年第22期134-136,共3页
古今字与通假字在古汉语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区别古今字与通假字能够更好地提升古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了古今字与通假字的概念特点,然后阐述了区别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必要性,最后从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出现时间、形成... 古今字与通假字在古汉语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区别古今字与通假字能够更好地提升古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了古今字与通假字的概念特点,然后阐述了区别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必要性,最后从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出现时间、形成原因和意义三方面对两者进行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 通假 区别
下载PDF
以“景——影”为例简说古今字——兼评教材一注释
7
作者 陈晓云 《语文教学之友》 2023年第4期48-48,共1页
通过阐明古今字的概念,明确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区别。以“景——影”为例兼评教材注释。
关键词 古今 通假 “景” “影”
下载PDF
论古今文字在当代书法创作中的使用
8
作者 孟宇 《书画世界》 2023年第4期82-84,共3页
本文从古今文字角度探讨当代书法创作的用字问题,主要包含字法(草法、篆法)与用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理据两大类。因古今用字环境、习惯、繁简有所不同,故对用字问题的界定有模糊性,然而这些问题根本在于书家不通古今字理。
关键词 当代书法 古今 理据
下载PDF
语言文字学著作导读
9
《现代语文》 2024年第4期F0004-F0004,共1页
“古今字”这一概念是古代训话学家从注释实践中归纳出来的,其目的是要沟通古今用字的差异,以便读者疏通文意,正确解读古书。《颜师古“古今字”研究》由张青松、关玲合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12月出版。该书是李运富教授主持的国... “古今字”这一概念是古代训话学家从注释实践中归纳出来的,其目的是要沟通古今用字的差异,以便读者疏通文意,正确解读古书。《颜师古“古今字”研究》由张青松、关玲合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12月出版。该书是李运富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古今字资料库建设及相关专题研究”的结项成果之一,也是李运富教授主编的《“古今字”学术史丛书》(获批2019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之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语言文 资料库建设 古今 李运富 颜师古 重大项目 正确解读
下载PDF
从“分别文”“累增字”与“古今字”的关系看后人对这些术语的误解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运富 蒋志远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3-138,共6页
"分别文""累增字"是王筠研究汉字"重文"时从造字角度提出的文字增繁现象,与沟通文献用字的"古今字"有着不同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目的,属于不同性质的概念。由于角度不同,它们在材料分析上有交集,... "分别文""累增字"是王筠研究汉字"重文"时从造字角度提出的文字增繁现象,与沟通文献用字的"古今字"有着不同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目的,属于不同性质的概念。由于角度不同,它们在材料分析上有交集,所以王筠偶尔用"分别文"或"累增字"指称"古今字"的"今字",意在解释这些"今字"的成因,并未改变"古今字"的历史定义。徐灏是曲解"古今字"本义的源头,他把王筠的"分别文""累增字"跟"载籍古今本"并列,而且在分析说明时把"古今字"主要指向"造字相承,增偏旁"现象。后人受此误导,进一步将"古今字"完全等同于具有"造字相承"关系的"分别文""累增字",并认为这是王筠的"古今字"观念,其实不符合王筠的本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 分别文 累增 王筠 徐灏 学术史
下载PDF
古今字辨正 被引量:15
11
作者 洪成玉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4-100,共7页
古今字是一个传统语言学的术语而不是一个词组,因此有一个术语的科学化、标准化的问题。随着语言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古今字已逐渐定义为有造字相承关系的字。今字一般是适应词义的发展,以古字为基础,增加或改变偏旁而新造的字,以分担... 古今字是一个传统语言学的术语而不是一个词组,因此有一个术语的科学化、标准化的问题。随着语言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古今字已逐渐定义为有造字相承关系的字。今字一般是适应词义的发展,以古字为基础,增加或改变偏旁而新造的字,以分担或取代古字中的一个意义。古今字是同源字的组成部分,数量十分有限。它和异体字,通用字、繁简字等,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 分别(区别) 后起 异体 通用 繁简
下载PDF
论古今字的定称与定义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杨润陆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0-64,共5页
什么是古今字?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继承段玉裁的看法,坚持认为古今字是古今人用字不同,是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①。另一种意见把古今字看成是文字发展过程中的孳乳现象。他们所说的古今字实际上是本原字和区别字②。这就涉及到... 什么是古今字?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继承段玉裁的看法,坚持认为古今字是古今人用字不同,是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①。另一种意见把古今字看成是文字发展过程中的孳乳现象。他们所说的古今字实际上是本原字和区别字②。这就涉及到了古今字的定称和定义问题。洪成玉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 本原 区别 功能 同词异 词义 通假 引申义 同音 部分转移
下载PDF
谈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划界原则与方法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忠华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91-93,共3页
 本文主要论证了:1.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基本特点及其划界原则,2.古字、今字、通假字与所记之词相联系的特点,3.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具体区分办法。
关键词 古今 通假 假借
下载PDF
论《马王堆汉墓帛书》(肆)的声符替代现象及其与“古今字”的关系‘ 被引量:6
14
作者 徐莉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90-96,共7页
本文讨论的“声符替代”,指文献用字中不用为该词所造本字(包括后起本宇)或为人们认可的正字,而是使用本字或正字的声符来记录该词的现象。对这类用字现象,以往因为材料所限而笼统称之为“古今字”。本文通过对马王堆汉墓帛书(肆)139组... 本文讨论的“声符替代”,指文献用字中不用为该词所造本字(包括后起本宇)或为人们认可的正字,而是使用本字或正字的声符来记录该词的现象。对这类用字现象,以往因为材料所限而笼统称之为“古今字”。本文通过对马王堆汉墓帛书(肆)139组声符替代字的具体考察分析,指出应当区分声符替代现象所包含的两种用字类型——古今字和通假字,提出了进行上述区分的依据,并在统计调查基础上,对帛书(肆)所反映的秦末汉初文献用字实貌及古今宇的交替状况有所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帛书 声符替代 古今 通假
下载PDF
“余予古今字”考辨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运富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35,共6页
"古今字"观念形成于东汉时期,指的是不同时代记录同一词语而用字不同的现象。但郑玄"余予古今字"的注释存在疑问,后世学者常把余、予有意无意地看成古今语而排除在古今字之外。本文联系余、予的实际使用情况,结合... "古今字"观念形成于东汉时期,指的是不同时代记录同一词语而用字不同的现象。但郑玄"余予古今字"的注释存在疑问,后世学者常把余、予有意无意地看成古今语而排除在古今字之外。本文联系余、予的实际使用情况,结合郑玄注释的体例,对颜师古、孔颖达、段玉裁等人的有关看法进行考辨,认为郑玄的文献举例虽有失误,但"余予古今字"从总体上反映了"我"义代词古今用字的差异,应该属于"古今字"关系,后人把余、予当作"古今语"既不符合语言事实,也不符合郑玄本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玄 古今 古今
下载PDF
浅析中学语文教材对古今字、通假字的处理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晞涛 曹雅玉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04-106,共3页
古今字和通假字是古书用字的两个不同概念 ,对两者应严格区分。现行中学语文课本对两者的区分存在偏差。中学语文教材对古今字和通假字处理应该规范化。
关键词 中学 语文教材 古今 通假 古文教学
下载PDF
武威汉代医简中的古今字和异体字 被引量:6
17
作者 何茂活 程建功 《河西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86-89,共4页
武威汉代医简形成于东汉早期,其中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汉字的使用情况。医简中有许多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和讹误字。本文对其中的古今字和异体字作了一些分析介绍,从中显示了它们在汉字形体演变研究中的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武威市 汉代 医简 古今 异体
下载PDF
古今字再论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新春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2-94,共3页
本文从汉语史的角度对古今字做一番梳理和思考,提出了自己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 古今 含义
下载PDF
对汉字古今字的再界定 被引量:4
19
作者 康健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96-98,共3页
古今字是汉字发展演变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文字现象 ,与通假字、异体字、同源字有着千丝万缕联系 ,又有明显差异。本文明其同 ,辨其异 ,旨在对古今字的定义、范围作再界定。
关键词 古今 通假 异体 同源 定义
下载PDF
早期有关“古今字”的表述用语及材料辨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运富 《励耘语言学刊》 2007年第2期66-89,共24页
古今字观念形成于东汉时期。较早论述这一现象的学者是郑众,他已使用"古字""今字"对举的方式来表述古今字关系,并且对古今字的内涵做了基本界定。郑玄在古今字的理论阐述上并未超过郑众,但他首次使用了"古今字"这个组合术语,并扩... 古今字观念形成于东汉时期。较早论述这一现象的学者是郑众,他已使用"古字""今字"对举的方式来表述古今字关系,并且对古今字的内涵做了基本界定。郑玄在古今字的理论阐述上并未超过郑众,但他首次使用了"古今字"这个组合术语,并扩充了具体古今字例的分析。郑众和郑玄所谓的古今字,是指不同时代记录同一词项通行用不同字的现象。古字和今字之间同义、同音但不同字。郑玄等人注释中的"古""今"、"古文""今文"有多种涵义和所指,或沟通古今字,或注释古今语,或校勘版本异文,其实各自所使用的表述方式和措词并不完全相同,应该注意分辨,以免误解、误用、误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 郑众 郑玄 古文 今文 古今 版本校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