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遗民词社——须社 被引量:3
1
作者 杨传庆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4-40,共7页
须社是19世纪20年代末流寓天津的清朝遗民结成的著名词社,由郭则沄主持。须社词侣将须社与宋遗民诗社"汐社"联系,借填词抒发故国之思,其成为民国之"汐社"的直接原因是北洋政府的灭亡。须社在词学旨趣上推尊南宋词,... 须社是19世纪20年代末流寓天津的清朝遗民结成的著名词社,由郭则沄主持。须社词侣将须社与宋遗民诗社"汐社"联系,借填词抒发故国之思,其成为民国之"汐社"的直接原因是北洋政府的灭亡。须社在词学旨趣上推尊南宋词,以朱祖谋与郑文焯为导师,其创作典型体现了遗民文人的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须社 汐社 郭则沄 清遗民
下载PDF
深识红楼虚与真——读郭则沄《红楼真梦》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云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8-174,共7页
成书于1940年的《红楼真梦》,在续书主旨、接续方式、叙事艺术和语言风格等方面与清代《红楼梦》续书《后红楼梦》《续红楼梦》等极为相似,都在接续宝黛钗的后续故事,使生旦团圆,贾府复兴。然而,它将太虚归太虚,人间归人间,以两分之法... 成书于1940年的《红楼真梦》,在续书主旨、接续方式、叙事艺术和语言风格等方面与清代《红楼梦》续书《后红楼梦》《续红楼梦》等极为相似,都在接续宝黛钗的后续故事,使生旦团圆,贾府复兴。然而,它将太虚归太虚,人间归人间,以两分之法区别虚实真假,是其匠心独具处。抗战时期,作为清朝遗老的郭则沄,以清代文人惯用的游戏笔墨改离散悲剧为团圆喜剧,寄托了人们对美满生活的期盼与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真梦》 郭则沄 续书 贾宝玉 贾政 贾珍 贾兰 贾蕙
下载PDF
民国词人郭则沄诗词社团活动考论
3
作者 昝圣骞 《泰山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40-44,共5页
郭则沄是民国京津地区一系列重要诗词社团的主要参与者和倡导者。对以郭氏为代表的遗民词人来说,社团是他们互通声气、砥砺诗艺的场所,也是寄托遗民之情、表明文化立场的地方。通过社集和社课,郭则沄维续了福建诗学与郭氏家族文学的传统... 郭则沄是民国京津地区一系列重要诗词社团的主要参与者和倡导者。对以郭氏为代表的遗民词人来说,社团是他们互通声气、砥砺诗艺的场所,也是寄托遗民之情、表明文化立场的地方。通过社集和社课,郭则沄维续了福建诗学与郭氏家族文学的传统,并进一步扩大其影响。以诗词社的形式,郭氏还召集了相当一批作家,形成了一个以闽籍诗人为主体的文学群体,为近现代诗、词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角度与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郭则沄 诗社 词社
下载PDF
论郭则沄词学观与词的创作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荣平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51-58,共8页
郭则沄的词学观主要体现在其词话著作《清词玉屑》中,与清朝重大历史事件有关联的词作,郭则沄此书都乐于择取。在历史事实的叙述或评论中,郭则沄的史识确有独到之处,其史识有大、深、透的特征。与同乡前辈谢章铤主张作词学苏轼、辛弃疾... 郭则沄的词学观主要体现在其词话著作《清词玉屑》中,与清朝重大历史事件有关联的词作,郭则沄此书都乐于择取。在历史事实的叙述或评论中,郭则沄的史识确有独到之处,其史识有大、深、透的特征。与同乡前辈谢章铤主张作词学苏轼、辛弃疾不同,郭则沄欣赏的是姜夔、张炎、王沂孙等词人的词作,认为即使反映重大时事的词作,也要做到融化无迹,更要做到托感遥深。其词多咏物、社课、游览、赠答、次韵之作,都着上一层清遗民的底色,寄托他的忠君恋阙的旧梦以及对现实的悲感。郭则沄擅长用思力作词,情思被隐藏在清词丽句中,较少有词能让我们获得直接的感动。郭则沄词几乎不直接写现实中的重大时事,词量显得有些不足。其词作取向偏离了《清词玉屑》中的史识追求,主要是词坛风气影响所致。郭则沄词风高度一致,即雅丽清婉,少有例外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则沄 词学观 史识 遗民
下载PDF
从小说到戏曲:《红楼真梦》的文体转换与文化内涵 被引量:3
5
作者 左鹏军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3-91,167-168,共9页
生活于晚清、民国之际的郭则澐以学者身份从事小说、戏曲创作,先作《红楼真梦》小说,继撰《红楼真梦传奇》,这一再度创作行为和文体转换反映了作者对解读红楼故事的执著与自信;从人生态度和所处时代来看,其创作《红楼真梦》小说和戏曲... 生活于晚清、民国之际的郭则澐以学者身份从事小说、戏曲创作,先作《红楼真梦》小说,继撰《红楼真梦传奇》,这一再度创作行为和文体转换反映了作者对解读红楼故事的执著与自信;从人生态度和所处时代来看,其创作《红楼真梦》小说和戏曲的主要用意并不在于这两种文学样式本身,而是具有深远的文化内涵;就晚清以来的世道变迁与文化发展而言,这种道德忧患和文化忧虑并非多余,更不宜以落后腐朽完全否定,而是含有深刻的思想价值和认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则澐 《红楼真梦》 小说与戏曲 文体转变 文化内涵
原文传递
近代天津与中国社会转型 被引量:1
6
作者 马忠文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24,共7页
在近代中西交汇的背景下,天津在开埠后迅速成长为北方最大的口岸城市和重要的军政运作中心。自晚清以迄民国,天津是权力、资本与信息的汇聚之地,中、西、土、洋不同元素塑造了天津的城市样貌与文化性格,旧城、租界与新区并存的。
关键词 近代天津 中国社会转型 学海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