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在地化与遗产化:文化振兴视野下少数民族节日的实践与传承研究 |
陈雪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乐舞表演“场景”中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基于贵州雷山黄里村、大龙村苗族鼓藏节的田野考察 |
李星星
赵书峰
|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2024 |
0 |
|
3
|
从牯脏节看苗族的民族认同——以贵州榕江县高排村为例 |
吴大旬
刘慧
|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13 |
3
|
|
4
|
礼物、耗费与社会延续——黔东南乌寨鼓藏节调查研究 |
杨丹
庄柳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
2022 |
2
|
|
5
|
民间仪式与国家在场——贵州苗族大乌烧村“鼓藏节”的人类学考察 |
靳志华
|
《昆明学院学报》
|
2013 |
3
|
|
6
|
贵州控抗苗寨鼓藏节:“非遗”概念实践的地方性文本 |
杨杰宏
|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
2
|
|
7
|
苗族古歌传承研究——以格细村鼓藏节民族志为例 |
龙仙艳
|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
1
|
|
8
|
民间仪式权力运作与乡村社会秩序构建——以黔东南苗族D村鼓藏节为例 |
靳志华
王辉
|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
2
|
|
9
|
黔东南苗族百鸟衣服饰艺术 |
王臻
于佐君
|
《服装学报》
CAS
|
2017 |
2
|
|
10
|
月亮山地区苗族鼓藏节的文化调查 |
张池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
2018 |
1
|
|
11
|
西汉长安通姑臧南道交通线路复原研究——以悬泉汉简Ⅴ1611③:39A、B为基础 |
苏海洋
|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3
|
|
12
|
自我想象与他者表达——从布迪厄的实践理论来看西江鼓藏头“苗王”文化符号的建构 |
李宁阳
|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
2020 |
2
|
|
13
|
贵州榕江高排村苗族“鼓藏节”文化内涵分析 |
吴再林
程太霞
|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
2016 |
0 |
|
14
|
李益籍贯新考 |
吕叔桐
|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
2001 |
1
|
|
15
|
苗族“鼓藏节”文化内涵及其传承保护路径——以贵州省榕江县高排村为例 |
包龙源
|
《河西学院学报》
|
2016 |
1
|
|
16
|
雷山苗族鼓藏节语言禁忌研究 |
范威
|
《科教文汇》
|
2015 |
0 |
|
17
|
苗族牯藏节中的新媒体与族群认同 |
石甜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13 |
0 |
|
18
|
丝路重镇姑臧城的历史演变 |
邵晓
|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0 |
|
19
|
李益生平及诗歌研究辨正 |
佘正松
王胜明
|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0
|
|
20
|
苗族鼓藏节仪式音乐研究综述 |
谭卉
|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