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RELATION BETWEEN CHRONIC HBsAg CARRIER STATE AND GENETIC FACTOR
1
作者 门伯媛 王文娟 +1 位作者 徐慧文 刘蓬勃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CAS 1995年第1期41-46,共6页
HBsAg positive families including 375 indiduals were investigated in genetic epidemiology.The results showed the HBsAg carrier rate of the blood relativ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than that of the non-blood relatives(P... HBsAg positive families including 375 indiduals were investigated in genetic epidemiology.The results showed the HBsAg carrier rate of the blood relativ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than that of the non-blood relatives(P<0.01).The HBsAg carrier rate decreased with the degreeof relatives,that is,the HBsAg carrier rate of the lst degree relative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2nddegree relatives and the HBsAg carrier rate or the 2nd degree relatives wu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3rd degree relatives(P<0.01).The HBsAg carrier rate of the individuals living together with theproband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ose living apart (P<0.01).But the other two marker of HBVinfectivity,anti-HBs and anti-HBc didn't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 mentioned above.The resultsanalysed by means of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showed blood relationship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in HBsAg carrier state.In addition,the history of common environment was associated with HBsAgcarrier state.The average of heritability in the 1st,2nd,3rd degree relatives was 88.80%.Analysis.of genetic model showed HBsAg carrier saute corresponded to the ckaracteristic of multifactorial genetic disease,excluding the possibility of single gene genetic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sag carrier state blood relationship HERITABILITY
下载PDF
Carrier rate of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 among urban pregnant women in a secondary health facility in Maiduguri, Northeastern Nigeria
2
作者 David Nadeba Bukbuk Maxwell Bayo Samaila +2 位作者 Akawu Denue Ballah Ibrahim Musa Kida Chima Iwuoha 《World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2013年第8期512-518,共7页
A serological survey conducted among 196 pregnant women resident in and around Maiduguri, an urban town in north eastern Nigeria showed that 33 (16.8%) were asymptomatic carriers of 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 (... A serological survey conducted among 196 pregnant women resident in and around Maiduguri, an urban town in north eastern Nigeria showed that 33 (16.8%) were asymptomatic carriers of 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 (HBsAg). They are within the age range of 14-40 years with mean (± SD) age of 24.7 (± 6.3). The women attend antenatal clinic at the State Specialist Hospital, a secondary health facility in Maiduguri, Borno state. The women are all heterosexuals. The distribution of HBsAg carrier rate according to age of women studied showed a significant (p = 0.0061) increase of the prevalence of HBsAg from 4 (8.7%) in the lower age group (39 years).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pregnancies, the prevalence of HBsAg infectio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6 (9.2%) among primiparous to 13 (13.7%) and 14 (38.9%) among multiparous and grand multiparous respectively. The carrier rate of HBsAg infection among the pregnant women studied based on their duration of pregnancies and their social clas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However, according to the factors known to be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the highest risk of transmission of HBV such as history of blood transfusion, Tribal marks/tattooing, use of sharps, sharing of articles, history of jaundice in the women and husbands, history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STIs) of the women and husbands and the type of marriage (monogamous or polygamous), number of sexual relationships per week, only the history of blood transfusion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HBsAg carrier rate (RR = 3.71.,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89-7.30, p = 0.0078). The study confirms that pregnant women who attend antenatal clinic in this secondary health facility are at higher risk of being infected with the HBV, which could lead to both prenatal and post natal transmission to their newbor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rier Rate hbsag URBAN PREGNANT Women SSH Borno State NIGERIA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的疗效
3
作者 罗杰 杜展 +4 位作者 豆小文 李俭 陈明发 李曼妮 尹燕耀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3年第2期53-57,共5页
目的观察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IHC)经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后HBsAg清除率及血清学转换率。方法入组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深圳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肝病门诊的IHC 58例,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23例)... 目的观察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IHC)经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后HBsAg清除率及血清学转换率。方法入组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深圳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肝病门诊的IHC 58例,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皮下注射Peg-IFN-α-2a或Peg-IFN-α-2b 180μg/周,疗程为48周。对照组未给予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48周HBsAg清除率及血清学转换率,Logistic回归分析Peg-IFN-α治疗IHC发生HBsAg阴转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平均基线HBsAg水平分别为172.99U/ml和106.22U/ml。治疗48周,治疗组中40%(14/35)的IHC获得HBsAg清除,14.3%(5/35)患者获得HBsAg血清学转换,对照组中未观察到HBsAg的清除和血清学转换。治疗组HBsAg清除率和HBsAg血清学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基线HBsAg水平、12周HBsAg降幅及24周HBsAg降幅是影响Peg-IFN-α治疗IHC发生HBsAg清除的独立影响因素。Peg-IFN-α治疗期间未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Peg-IFN-α治疗IHC安全有效,提高了IHC的HBsAg阴转率及血清学转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 慢性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Α 临床治愈
下载PDF
慢性HBsAg携带者及非活动性HBV感染状态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立洁 王泰龄 +7 位作者 王欣欣 孟忻 赵景民 宋晨朝 孙琳 张世杰 李俊强 金荣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337-339,共3页
目的观察临床诊断为慢性HBsAg携带者及病理诊断为非活动性HBV感染状态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总结慢性HBsAg携带者41例、非活动性HBV感染状态患者65例的临床资料,通过HE、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肝穿刺组织切片的病理变化... 目的观察临床诊断为慢性HBsAg携带者及病理诊断为非活动性HBV感染状态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总结慢性HBsAg携带者41例、非活动性HBV感染状态患者65例的临床资料,通过HE、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肝穿刺组织切片的病理变化。结果慢性HBsAg携带者41例无明显异常的症状体征,各项肝功能检查基本正常;但肝穿组织病理检查仅有10例无明显病变,30例为轻度慢性乙型肝炎,1例为静止性肝硬化。非活动性HBV感染状态患者65例中,少数患者有较轻的肝功能异常改变;病理检查无明显炎症和纤维化。结论慢性HBsAg携带者主要是一组以轻度慢性乙型肝炎表现为主的患者,非活动性HBV感染状态患者也仅有轻度的肝功能异常;慢性HBsAg携带者及非活动性HBV感染状态是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对同一类病变的不同诊断用词,对其诊断应结合临床和病理资料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hbsag携带者 非活动性HBV感染状态 病理 诊断
下载PDF
217例HBsAg携带者16年临床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李福山 陈龙华 +3 位作者 汤习锋 闫卫平 林树强 杨忠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01-804,共4页
目的观察HBsAg无症状携带者 (AsC)临床经过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 (CHB)、肝硬化 (LC)、肝细胞癌 (HCC)临床演变规律 ,寻求有效阻断方法。方法从健康人群查体中选择AsC ,以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为依据 ,定期与不定期进行肝病常... 目的观察HBsAg无症状携带者 (AsC)临床经过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 (CHB)、肝硬化 (LC)、肝细胞癌 (HCC)临床演变规律 ,寻求有效阻断方法。方法从健康人群查体中选择AsC ,以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为依据 ,定期与不定期进行肝病常规检查 ,剔除HCV混合感染 ,对HBV感染系列完成 16年临床经过观察。结果 2 17例AsC 16年间HBsAg转阴 2 1例 (9 6 8% ) ,平均年转阴率为 0 5 8% ,其中6 1 9% (13/ 2 1例 )产生抗 HBs,2 0例属临床治愈 ,1例转化为HCC。 5 7 14 % (12 4 / 2 17例 )仍保持无症状携带者状态 ,73例转化为慢性肝病 ,呈CHB、LC、HCC逐渐演变趋势 ,每年AsC向LC、HCC的转化率分别为1 0 4 %、0 4 0 %。因肝病死亡 15例 ,其中死于CHB(重度 ) 1例 ,LC 3例 ,HCC 11例。结论随着年龄增长和机体对HBV免疫应答调节不同 ,可表现不同临床转归。HBeAg阳性 (e+)HCC与LC患者相对较少 ,常表现为HBeAg阴性 (e- )或抗 HBe阳性。用中西医结合肝病分型观察AsC演变CHB、LC及HCC的临床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C LC CHB 肝病 临床 观察 转阴 目的观 结论 转化
下载PDF
无症状HBsAg携带者血液、尿液和唾液中前S1抗原检测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冯福民 米志宝 张习坦 《现代预防医学》 CAS 2000年第2期165-167,共3页
目的 :探讨前S1抗原在无症状HBsAg携带者血液、尿液和唾液中的存在情况及其与其它指标的相互关系。方法 :收集 73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血液、尿液和唾液标本各 73份 ,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HBeAg、前S1抗原和前S2抗原 ;用斑点杂交法测... 目的 :探讨前S1抗原在无症状HBsAg携带者血液、尿液和唾液中的存在情况及其与其它指标的相互关系。方法 :收集 73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血液、尿液和唾液标本各 73份 ,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HBeAg、前S1抗原和前S2抗原 ;用斑点杂交法测HBV -DNA。结果 :前S1抗原在血液、尿液和唾液中的检出率分别为 5 8 9%、16 4%和 10 9% ,可以和HBeAg及前S2指标互相替换 ,血清中前S1抗原检出率高于尿液和唾液标本。结论 :前S1抗原可在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血液、尿液和唾液中检出 ,是反映乙型肝炎传染性的一项很有意义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hbsag携带者 前S1抗原 尿液 唾液
下载PDF
HBsAg携带者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学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万铁林 耿叔英 +3 位作者 王战会 周彬 侯金林 陈金军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17-19,22,共4页
目的了解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Inactive HBsAg carrier,HBsAg-IaC)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e--CHB)病毒学特点的异同。方法对连续收集的HBsAg-IaC(n=187)和e--CHB(n=99)采用直接序列测定法检测G1896和核心基因启动子突变;结合聚合... 目的了解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Inactive HBsAg carrier,HBsAg-IaC)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e--CHB)病毒学特点的异同。方法对连续收集的HBsAg-IaC(n=187)和e--CHB(n=99)采用直接序列测定法检测G1896和核心基因启动子突变;结合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判断HBV基因型。结果113例HBsAg-IaC者血清HBVDNA阳性,其中103份完成前C区测序。HBsAg-IaC群体中HBV基因B型比例高于e--CHB患者(84/113对46/99,P<0.001);HBsAg-IaC的G1896A突变比例高于e--CHB(69/103对39/99,P<0.001),但A1762/G1764突变株比例低于后者(38/103对65/99,P<0.001)。男性(OR=7.681,95%CI=2.693~20.992,P<0.001)、年龄超过40岁(OR=24.421,95%CI=5.187~114.969,P<0.001)、基因C型感染(OR=2.695,95%CI=1.240~5.859,P=0.012)以及A1762/G1764突变(OR=2.116,95%CI=1.012~4.425,P=0.046)是与e--CHB相关的危险因素。结论HBsAg-IaC在病毒学特征上与e--CHB明显不同;HBV基因C型感染、发生A1762/G1764突变、年龄大的男性HBsAg-IaC群体可能需要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HBV基因型 变异
下载PDF
乙肝病毒A1762、G1764双突变是筛选男性HBsAg携带者肝癌最高危人群的生物学标记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学燕 李国坚 +8 位作者 董柏青 杨进业 陈钦艳 方孔雄 黄坚 韦少超 方钟燎 Caroline A Sabin Tim J Harrison 《广西医学》 CAS 2011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A1762、G1764双突变是否可作为筛选HBsAg携带者肝癌最高危人群的生物学标记。方法对2 258名乙肝病毒无症状携带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其中HBV A1762、G1764双突变株组1 261人,野毒株组997人,跟踪随访队列,每6个月1次对...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A1762、G1764双突变是否可作为筛选HBsAg携带者肝癌最高危人群的生物学标记。方法对2 258名乙肝病毒无症状携带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其中HBV A1762、G1764双突变株组1 261人,野毒株组997人,跟踪随访队列,每6个月1次对观察对象抽血进行甲胎蛋白(AFP)检测及B超体检以检查肝癌发病情况。结果观察48个月,2 258名乙肝病毒无症状携带者中,共发生肝癌72例,突变株组64例,野毒株组8例,发病率分别为932.2/10万人年和203.5/10万人年,两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对危险度(RR)为4.58。突变株组男性发病率1 827.8/10万人年,明显高于野毒株组的180.5/10万人年,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对危险度为10.13。92.5%的男性病例有双突变;突变株组女性发病率为686.6/10万人年,高于野毒株组的233.3/10万人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对危险度仅为2.94。结论双突变是筛选男性HBsAg携带者中肝癌最高危人群的很好生物学标记,但对女性筛选肝癌高危人群的意义不如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表面抗原无症状携带者 A1762、G1764双突变 生物学标记
下载PDF
272例HBsAg携带者中西医结合分型与转阴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福山 李立波 +2 位作者 陈家芳 余清平 乔世忠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184-186,共3页
根据南宁病毒性肝炎会议诊断标准和中医脏腑辨证原则,对HBsAg携带者提出正常型、肝郁型、脾虚型、阴虚型、血瘀型、混合型六种证型。发现正常型(无症状携带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各型,随着肝脏损害及肝功能异常程度的加重,病态型比例逐... 根据南宁病毒性肝炎会议诊断标准和中医脏腑辨证原则,对HBsAg携带者提出正常型、肝郁型、脾虚型、阴虚型、血瘀型、混合型六种证型。发现正常型(无症状携带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各型,随着肝脏损害及肝功能异常程度的加重,病态型比例逐渐增高。肝郁型是HBsAg的携带者主要病态证型,并与其他各型间关系密切。272例病人用小柴胡汤治疗四个月,HBsAg近期转阴率为9.9%。临床观察HBsAg持续转阴较困难。HBsAg携带时间越长,HBsAg转阴越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hbsag 分型 转阴
下载PDF
应用PCR技术检测HBsAg携带者血清中HBV DNA 被引量:1
10
作者 余伍忠 李厚钧 +4 位作者 周常文 郝小军 王心昶 丁艳萍 路西春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1993年第4期48-51,共4页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38例 HBsAg 携带者和58例正常人血清中的HBV DNA 特异性片段,通过与 HBsAg 滴度及 HBV 血清标志物进行对比分析发现 HBV DNA 阳性率与 HBsAg 滴度呈正相关(r=0.981,p<0.005),与 HBeAg 减低,抗-HBe 产...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38例 HBsAg 携带者和58例正常人血清中的HBV DNA 特异性片段,通过与 HBsAg 滴度及 HBV 血清标志物进行对比分析发现 HBV DNA 阳性率与 HBsAg 滴度呈正相关(r=0.981,p<0.005),与 HBeAg 减低,抗-HBe 产生以及其后的 e系统消失过程呈相应递减趋势。并且在单项抗-HBs 阳性的血清中,HBVDNA 检出率可达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hbsag 携带者 HBV DNA HBV 血清标志物
下载PDF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和非活动期HBsAg携带状态的Pre-S1抗原阳性率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宁 韩辉 +2 位作者 陈焕永 李庆刚 邵凤娟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1-343,共3页
目的探讨Pre-S1抗原对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发生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例和非活动期HBsAg携带状态病例各45例作为研究组,并以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和免疫耐受期病例各20例分别作为其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法(ELI... 目的探讨Pre-S1抗原对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发生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例和非活动期HBsAg携带状态病例各45例作为研究组,并以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和免疫耐受期病例各20例分别作为其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Pre-S1抗原,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DNA。结果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与非活动期HBsAg携带状态组Pre-S1抗原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χ2=4.121,P=0.035)。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Pre-S1抗原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χ2=2.921,P=0.083)。非活动期HBsAg携带状态组与免疫耐受组Pre-S1抗原检测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6.573,P=0.009)。结论 Pre-S1抗原可作为观察非活动期HBsAg携带状态是否稳定的监测指标,如出现Pre-S1抗原阳性提示非活动期HBsAg携带状态易发展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HBEAG阴性 Pre—S1抗原 非活动期hbsag携带状态
下载PDF
405名儿童HBsAg携带者e抗原的测定 被引量:1
12
作者 金昌吉 吴辉 +6 位作者 方今女 李志烈 白信礼 申今姬 玄德权 李仁宰 伊世杰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1989年第4期239-241,共3页
本文报道延吉市405名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e抗原的分布情况。朝、汉族儿童e抗原阳性率分别为32.00%及12.00%,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u=4.03,p<0.01)。e抗原的阳性率,低年龄组儿童高于高年龄组。e抗原阳性率随着HBsAg的滴度升高而... 本文报道延吉市405名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e抗原的分布情况。朝、汉族儿童e抗原阳性率分别为32.00%及12.00%,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u=4.03,p<0.01)。e抗原的阳性率,低年龄组儿童高于高年龄组。e抗原阳性率随着HBsAg的滴度升高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携带者 e 抗原 阳性率
下载PDF
大学新生HBsAg携带情况调查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仕岭 王琳 +1 位作者 刘良军 韩继冉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29-130,133,共3页
目的了解我校入校新生HBsAg携带情况、流行特征,为学校传染病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每年新生入校时,抽取早晨空腹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HBsAg,HBsAg阳性者用ELESA方法检测HBV五项指标,ALT用速率法。结果在11543名受检者中H... 目的了解我校入校新生HBsAg携带情况、流行特征,为学校传染病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每年新生入校时,抽取早晨空腹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HBsAg,HBsAg阳性者用ELESA方法检测HBV五项指标,ALT用速率法。结果在11543名受检者中HBsAg阳性者412人,HBsAg阳性率3·57%,“大三阳”164人(39·80%),“小三阳”199人(48·30%)。结论入校新生HBsAg携带率明显低于一般人群,新生入校检测HBsAg对有效控制乙肝在学生中传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新生 hbsag携带 调查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下载PDF
复元愈肝胶囊治疗无症状HBsAg携带者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冯惠强 黄河清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1年第14期1304-1306,共3页
目的 :观察复元愈肝胶囊对无症状 HBs Ag携带者乙肝病毒标志物及细胞免疫功能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治疗组口服复元愈肝胶囊 ,每日 3次 ,每次 4粒 ,连服半年。结果 :复元愈肝胶囊对 HBs Ag的单抗原阳性转阴率为 41.7%、双抗原阳性转阴率... 目的 :观察复元愈肝胶囊对无症状 HBs Ag携带者乙肝病毒标志物及细胞免疫功能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治疗组口服复元愈肝胶囊 ,每日 3次 ,每次 4粒 ,连服半年。结果 :复元愈肝胶囊对 HBs Ag的单抗原阳性转阴率为 41.7%、双抗原阳性转阴率为 38.9% ,对双抗原阳性的 HBe Ag转阴率为 6 1.1% ,对抗 -HBc Ig M转阴率为 47.1% ,明显优于对照组 ,同时本方能有效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结论 :复元愈肝胶囊对无症状 H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hbsag携带者 复元愈肝胶囊 细胞免疫 乙型肝炎
下载PDF
1996~2002年广州四城区中学生HBsAg携带情况趋势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倪莉红 杜琳 +3 位作者 林国桢 邓小冰 任亚琦 林琳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5年第1期76-77,共2页
目的 :调查广州市城区中学生HBsAg携带情况 ,探讨在中学生中继续进行免疫干预的必要性 ,为制订乙肝免疫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广州市城区中学生初一、高一新生进行乙肝表面标志物检测 ,对表面抗原阴性者进行免疫干预 ,比较 1 996~... 目的 :调查广州市城区中学生HBsAg携带情况 ,探讨在中学生中继续进行免疫干预的必要性 ,为制订乙肝免疫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广州市城区中学生初一、高一新生进行乙肝表面标志物检测 ,对表面抗原阴性者进行免疫干预 ,比较 1 996~ 2 0 0 2年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及抗体阳性率。结果 :1 996年初次血检 392 89人 ,HBsAg阳性率 9 55 % ,HBsAg阳性率为 63 1 % ;至 2 0 0 2年HBsAg阳性率由 9 55 %降至 3 0 5 % ,抗体阳性率由 63 1 0 %升至 81 40 %。结论 :广州市城区中学生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呈明显下降趋势 ,抗体阳性率则呈曲折上升趋势 ,肯定了广州这几年在学生中预防乙肝的成绩 ,在中学生乃至大学生中进行乙肝免疫干预极为重要 ,它是计划免疫工作的一个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肝表面抗原 携带率 1996-2002年 广州 hbsag 免疫干预
下载PDF
慢性HBV携带孕妇产后自发HBeAg和HBsAg血清清除或转换的病毒学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冯振华 张姝 +5 位作者 刘景丽 毕永春 夏挺 许碧云 胡娅莉 周乙华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76-379,共4页
探讨影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孕妇产后自发HBeAg和HBsAg血清清除或转换的相关病毒学特征。方法2002年8月~2004年7月本院诊断的慢性HBV携带孕妇,自2009年10月~2010年3月间随访,检测HBV血清学标志和病毒相关特性。结果在本组... 探讨影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孕妇产后自发HBeAg和HBsAg血清清除或转换的相关病毒学特征。方法2002年8月~2004年7月本院诊断的慢性HBV携带孕妇,自2009年10月~2010年3月间随访,检测HBV血清学标志和病毒相关特性。结果在本组419例慢性HBV携带孕妇中,经随访平均6.4年,失访155例。在接受随访的264例(63.0%)中,76例(28.8%)孕期在入组时HBeAg阳性,其中42例(55.3%)随访时发生自发HBeAg转换,这些孕妇孕期HBV DNA、HBeAg 和HBsAg均低于34例未转换组(P值均〈0.01)。在6例血清HBV DNA 〈1×106 IU/ml、17例HBeAg 〈700 S/CO和13例HBsAg 〈1×104 IU/ml孕妇中,随访时自发HBeAg转换分别高达100.0%、100.0%和92.3%。随访时,38例(14.4%)孕妇自发HBsAg清除,HBsAg清除组孕期HB-sAg水平明显低于226例未清除组(P〈0.001)。在25例血清HBsAg 〈100 IU/mL孕妇中,随访时56.0%自发HBsAg清除。结论外周血HBV DNA载量低(〈1×106 IU/ml)、HBeAg水平低(〈700 S/CO)或HBsAg水平低(〈1×104 IU/ml)是自发HBeAg血清转换的有利因素,而当HBsAg 〈100 IU/mL时,更易发生自发HBsAg血清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孕妇 HBEAG血清学转换 hbsag血清学清除
下载PDF
胸腺五肽联合乙肝疫苗对HBsAg低滴度慢性无症状携带者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贺兴鄂 王文龙 +1 位作者 田沂 雷建华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325-327,共3页
目的观察胸腺五肽联合乙肝疫苗对HBsAg低滴度慢性无症状携带者的疗效。方法将低HBsAg滴度(<20ng/ml)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治疗组分为A组HBsAg滴度<500ng/ml(n=29)、A1组500ng/ml<HBsAg滴度<20ng/ml(n=14);将对照组分为相应... 目的观察胸腺五肽联合乙肝疫苗对HBsAg低滴度慢性无症状携带者的疗效。方法将低HBsAg滴度(<20ng/ml)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治疗组分为A组HBsAg滴度<500ng/ml(n=29)、A1组500ng/ml<HBsAg滴度<20ng/ml(n=14);将对照组分为相应的B组(n=23)和B1组(n=20)。治疗组采用胸腺五肽注射液1mg肌肉注射,初始20日为1次/d,继后为隔日1次,疗程140天,并予乙肝疫苗40μg,上臂三角肌皮下注射,每月1次,疗程4个月。对照组口服维生素等药物护肝治疗。应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TRF)定量检测治疗前后患者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滴度变化。结果用TRF法检测,A组HBsAg有14例(483%)<05ng/ml,HBsAb有17例(586%)>10mIU/ml;对照B组只有2例(2/23,87%)感染者同时出现HBsAg<05ng/ml和HBsAb>10mIU/ml。治疗后A组与B组HBsAg和HBsAb滴度相比较,P值均<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A1和B1组HBsAg和HBsAb滴度相比较,P值均>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胸腺五肽联合乙肝疫苗对HBsAg滴度<500ng/ml的慢性无症状携带者,有明显降低HBsAg和升高HBsAb滴度的作用,有部分感染者可清除乙肝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度 HB 胸腺五肽 乙肝疫苗 无症状携带者 慢性 联合 结论 显著性 意义
下载PDF
应用载体法观察甲醛熏蒸HBsAg的破坏作用
18
作者 李鹏飞 叶丽杰 +2 位作者 孙文娟 李东力 刘希真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54-455,共2页
目的 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作为指标,评价甲醛气体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灭活作用。方法 用直径为1cm的原型钢片、乳胶片和1.5cm ×1.5cm麻布片制备3种载体片,在每个载体片上滴加含纯化HBsAg2μg的悬液。在熏蒸橱内4角和... 目的 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作为指标,评价甲醛气体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灭活作用。方法 用直径为1cm的原型钢片、乳胶片和1.5cm ×1.5cm麻布片制备3种载体片,在每个载体片上滴加含纯化HBsAg2μg的悬液。在熏蒸橱内4角和中间放置载体片,用高锰酸钾氧化多聚甲醛产生甲醛气体熏蒸,在含1%小牛血清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加入0.5%双甲酮和0.3%吗啉为回收液,用放射免疫法(SPRIA)检测HBsAg。结果 在温度为25℃、湿度为75%、消毒时间为2h条件下,随多聚甲醛消毒剂量的增加,消毒效果增强。多聚甲醛剂量为15g/m3时,可将乳胶、布片载体上HBsAg破坏(S/N≤2.1),达到20g/m3时,可将3种载体上的HBsAg破坏。在相同的温湿度条件下,多聚甲醛消毒剂量为10g/m3时,随消毒时间的延长,消毒效果增强;达到5h时,可将乳胶、布片载体上的HBsAg破坏,对钢片载体上的HBsAg达不到消毒效果(S/N>2.1)。结论 多聚甲醛经用高锰酸钾氧化产生的甲醛气体在一定温湿度条件下,经一定消毒时间,对HBsAg有较好的破坏作用,物品表面粗糙比表面光滑消毒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熏蒸 hbsag 载体 乙型肝炎
下载PDF
悬液法与载体法检测消毒剂对HBsAg破坏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致一 李强 侯常春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45-47,共3页
对悬液法与载体法检测TD清洗消毒剂(主要成分为氯化磷酸三钠)破坏HBsAg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在 20℃,对悬液中 HBsAg,仅需含有效氯 400 mg/ L的该消毒剂溶液作用 2 min,或含有效氯300 mg/L者作... 对悬液法与载体法检测TD清洗消毒剂(主要成分为氯化磷酸三钠)破坏HBsAg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在 20℃,对悬液中 HBsAg,仅需含有效氯 400 mg/ L的该消毒剂溶液作用 2 min,或含有效氯300 mg/L者作用3 min,即可将HBsAg抗原性破坏;对不锈钢表面HBsAg,需含有效氯1000 mg/L该液作用 10 min,或含有效氯 500 mg/ L者作用 15 min才可。说明破坏不锈钢表面 HBsAg抗原性较悬液中者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剂 乙型肝炎 氯化磷酸三钠 抗原性破坏试验 hbsag 悬液试验法 载体试验法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血清MIP-1β水平变化趋势
20
作者 曹振环 柳雅立 +5 位作者 马丽娜 郑燕红 王群 王俊丽 吴芳芳 陈新月 《传染病信息》 2018年第5期436-438,457,共4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ylated-interferon, Peg-IFN)治疗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inactive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carrier, IHC)发生HBsAg清除与血清MIP-1β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入组经Peg-IFN治疗24周的IHC 20例,其中13例获得HB...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ylated-interferon, Peg-IFN)治疗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inactive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carrier, IHC)发生HBsAg清除与血清MIP-1β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入组经Peg-IFN治疗24周的IHC 20例,其中13例获得HBsAg清除(R组),7例未获得HBsAg清除(NR组)。用Luminex技术检测IHC基线、治疗12周和治疗24周血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β(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β, MIP-1β)水平。同时检测11例健康者(HC组)血清MIP-1β水平。通过比较R组与NR组基线血清MIP-1β水平及治疗后变化趋势,探讨血清MIP-1β与HBsAg清除的相关性。结果 R组、NR组、HC组基线血清MIP-1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20,P=0.729)。R组经Peg-IFN治疗后MIP-1β水平较基线明显下降(F=4.532,P=0.018)。而NR组血清MIP-1β呈水平波动,较基线无显著变化(F=0.071,P=0.932)。结论经Peg-IFN治疗后,IHC的血清MIP-1β水平明显降低,表明该治疗可能有利于HBsAg的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 聚乙二醇干扰素 hbsag清除 MIP-1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