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hibitory Effect of Flavonoid Glycosides from Chlorophytum comosum o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5-8F Cells and Its Mechanism
1
作者 Chenliang CHU Xinchen WANG +2 位作者 Kuan LU Liang QIN Lu JIN 《Medicinal Plant》 2024年第1期66-70,共5页
[Objectives]To study the inhibitory activity of two flavonoid glycosides isolated from Chlorophytum comosum Laxum R.Br on huma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cell line 5-8F in vitro and its mechanism.[Methods]The flavo... [Objectives]To study the inhibitory activity of two flavonoid glycosides isolated from Chlorophytum comosum Laxum R.Br on huma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cell line 5-8F in vitro and its mechanism.[Methods]The flavonoid glycosides were isolated and purified from the ethanol alcoholic extract of the roots of Liliaceae plant Chlorophytum comosum by silica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macroporous resin column chromatography,Sephadex LH-20,and reverse column chromatography(ODS).The inhibitory activity of flavonoid glycosides on huma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cells was analyzed by CCK-8 method,and the potential mechanism was preliminarily analyzed by molecular docking.[Results]Two flavonoid glycosides were identified as isovitexin 2″-0-rhamnoside and 7-2″-di-O-β-glucopyranosylisovitexin.Two flavonoid glycosides showed promising inhibitory effect on huma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cell line 5-8F,with IC_(50) values of 24.8 and 27.5μmol/L,respectively.Molecular docking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tential targets of two flavonoid glycosides include CyclinD1,Bcl-2β-Catenin,ILK,TGF-β,in addition,two glycosides showed higher predicted binding affinity towards CyclinD1,which verifies the cytotoxicity of the two compounds on huma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cell line 5-8F in vitro.[Conclusions]Two flavonoid glycosides are the active molecules in Chlorophytum comosum that can inhibit the proliferation of huma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cells,and have the potential to be used i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anti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dru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lorophytum comosum Laxum R.Br. flavonoid glycosides 5-8f cells Antitumor mechanism
下载PDF
L-选择蛋白可能介导小鼠肝癌HCa-F细胞经淋巴道转移的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刘敏 王莉芬 +2 位作者 朱杰 杨佩满 张嘉宁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02-508,共7页
目的 观察L 选择蛋白是否介导小鼠肝癌HCa F细胞与淋巴结黏附 ,探讨HCa F细胞特异性向周围淋巴结转移的分子机制。 方法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验证小鼠肝癌HCa F细胞为非淋巴细胞来源 ;用免疫印迹分析、RT PCR及流式细胞术检测L 选... 目的 观察L 选择蛋白是否介导小鼠肝癌HCa F细胞与淋巴结黏附 ,探讨HCa F细胞特异性向周围淋巴结转移的分子机制。 方法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验证小鼠肝癌HCa F细胞为非淋巴细胞来源 ;用免疫印迹分析、RT PCR及流式细胞术检测L 选择蛋白在HCa F细胞的表达 ;并用L 选择蛋白的抗体抑制HCa F细胞与冰冻淋巴结切片间的黏附实验 (Stamper Woodruffmethod)检测L 选择蛋白的功能。 结果 HCa F细胞为非淋巴细胞来源的肝癌细胞 ,在其表面有L 选择蛋白的表达 ,且HCa F细胞与淋巴结之间的黏附可被L 选择蛋白的抗体抑制。结论 非淋巴细胞来源的HCa F细胞表面表达功能性L 选择蛋白分子 ,并可协助其与淋巴结黏附 ,从而可能介导HCa F细胞向淋巴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选择蛋白 肿瘤转移 hca-f细胞 615小鼠
下载PDF
姜黄素对小鼠腹水型肝癌高淋巴道转移细胞株(HCa-F)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宏颖 刘春平 +1 位作者 唐建武 许国旺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663-1667,共5页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小鼠腹水型肝癌高淋巴道转移细胞株(HCa-F)生长和转移行为的影响.方法体外实验中用15~250 μmol/L姜黄素分别处理HCa-F细胞48 h,以MTT法检测HCa-F细胞的生长活性;以生长曲线评估姜黄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以流式细胞仪...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小鼠腹水型肝癌高淋巴道转移细胞株(HCa-F)生长和转移行为的影响.方法体外实验中用15~250 μmol/L姜黄素分别处理HCa-F细胞48 h,以MTT法检测HCa-F细胞的生长活性;以生长曲线评估姜黄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姜黄素对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体内实验中,于615小鼠腹腔、足垫接种HCa-F细胞,通过ip给药的方法,观察姜黄素对腹腔接种HCa-F细胞的615小鼠生存率的影响和对HCa-F细胞在615小鼠淋巴道转移的影响.结果姜黄素可抑制HCa-F细胞的生长,对HCa-F细胞生长抑制率为7.23%~82.23%,呈剂量依赖性,IC50为51.48 μmol/L.以非细胞毒性最大剂量15 μmol/L姜黄素作用48 h后,HCa-F细胞的群体倍增时间增加,生长速度受到抑制,细胞周期被重新分布,阻滞于S期.姜黄素ip给药50mg/kg抑制小鼠腹水瘤的生长,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使瘤细胞淋巴道转移率从70%下降到40%.结论姜黄素可抑制小鼠腹水型肝癌高淋巴道转移细胞株(HCa-F)的增殖与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小鼠腹水型肝癌细胞株(hcaf) 转移
下载PDF
L-选择蛋白在小鼠肝癌细胞高低转移株HCa-F、HCa-P的表达及与肿瘤转移潜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9
4
作者 刘敏 朱杰 +1 位作者 杨佩满 张嘉宁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3年第2期100-104,共5页
目的 探讨经淋巴道转移的小鼠肝癌细胞高低转移株HCa F、HCa P淋巴道转移能力及与淋巴细胞归巢受体L 选择蛋白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印迹分析、RT PCR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肝癌HCa F、HCa P细胞表面L 选择蛋白的表达情况 ,再通过E ... 目的 探讨经淋巴道转移的小鼠肝癌细胞高低转移株HCa F、HCa P淋巴道转移能力及与淋巴细胞归巢受体L 选择蛋白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印迹分析、RT PCR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肝癌HCa F、HCa P细胞表面L 选择蛋白的表达情况 ,再通过E 、P 、L 选择蛋白的抗体对细胞粘附实验的影响检测HCa F、HCa P细胞淋巴道转移潜能与L 选择蛋白的相关性。结果 L 选择蛋白在HCa F、HCa P细胞表面均有表达 ,且HCa F细胞的表达量明显高于HCa P细胞 (P <0 .0 1) ,HCa F细胞与淋巴结之间的粘附可被抗L 选择蛋白的抗体所阻断。结论 小鼠肝癌细胞高低转移株HCa F、HCa P细胞均表达L 选择蛋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选择蛋白 小鼠 肝癌 肿瘤转移 相关性 免疫印迹分析 RT-PCR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青藤碱PLGA-TPGS纳米粒对HCa-F细胞在小鼠淋巴管内增殖及异位移植瘤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洪刚 高萌 +3 位作者 张成鸿 徐静 孙艺平 徐红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2229-2232,共4页
目的:研究青藤碱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水溶性维生素E(PLGA-TPGS)纳米粒(SPTN)对小鼠腹水型肝癌高淋巴管转移细胞HCa-F在小鼠淋巴管内增殖及异位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将HCa-F细胞悬液分别加入生理盐水、5-氟尿嘧啶溶液(FS)、青藤碱溶液... 目的:研究青藤碱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水溶性维生素E(PLGA-TPGS)纳米粒(SPTN)对小鼠腹水型肝癌高淋巴管转移细胞HCa-F在小鼠淋巴管内增殖及异位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将HCa-F细胞悬液分别加入生理盐水、5-氟尿嘧啶溶液(FS)、青藤碱溶液(SS)、青藤碱PLGA纳米粒(SPN)和SPTN,使终质量浓度均为80μg/ml,采用羧基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CFSE)标记;经小鼠一侧足垫注射各细胞悬液50μl,每组15只,分别于3、6、9、12、24 h用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上述悬液对HCa-F细胞在小鼠体内淋巴管内增殖的抑制作用。取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PLGA-TPGS纳米粒(EPTN)组、生理盐水组、SPTN组、SPN组、SS组和FS组,每组10只,后6组小鼠建立荷HCa-F细胞的肝癌异位移植瘤模型,尾iv相应药物15 mg/kg,每日1次,连续给药10 d;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白蛋白(ALB)和总胆红素(TBIL)的含量;取出实体瘤,称量瘤质量和瘤体积,计算抑瘤率。结果:对HCa-F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强弱依次为SPTN>SPN>FS>SS>生理盐水。与生理盐水组比较,SPTN组、SPN组、SS组和FS组小鼠血清中ALT、AST、γ-GT、TBIL水平降低,ALB水平升高(P<0.05);SPTN组、SPN组和FS组小鼠的瘤体积增长量和瘤质量明显降低(P<0.05),抑瘤率依次为49.62%、40.53%、33.90%。结论:SPTN可抑制HCa-F细胞在小鼠淋巴管内的增殖,能改善荷HCa-F细胞小鼠肝癌异位移植瘤,且效果优于SPN和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藤碱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水溶性维生素E 纳米粒 hca-f细胞 淋巴管 异位移植瘤
下载PDF
小柴胡汤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Hca—f肝癌小鼠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赵硕 赵金茹 刘春英(指导)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9年第7期30-31,共2页
[目的]研究中医经典方剂小柴胡汤(以下简称xcht)联合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以下简称5-Fu)对小鼠Hca—f肝癌的抑瘤作用及其免疫作用机制。[方法]无菌条件下抽取Hca—f腹水为瘤源,用生理盐水稀释为4x10。个瘤细胞/mL,每鼠予0.2mL于... [目的]研究中医经典方剂小柴胡汤(以下简称xcht)联合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以下简称5-Fu)对小鼠Hca—f肝癌的抑瘤作用及其免疫作用机制。[方法]无菌条件下抽取Hca—f腹水为瘤源,用生理盐水稀释为4x10。个瘤细胞/mL,每鼠予0.2mL于其右侧腋窝皮下接种。24h后随机分成单纯肿瘤组、xcht组、5-Fu组、xcht+5-Fu组,给药10天后,处死小鼠,剥离并称量瘤重,计算抑瘤率;光镜下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电镜下观察凋亡小体。[结果]xcht能抑制Hca—f小鼠体内肿瘤的生长,并能提高5-Fu对Hca—f肝癌小鼠的疗效。[结论]小柴胡汤与5-Fu联合用药对小鼠体内Hca—f肝癌细胞的生长有较好抑制作用,且疗效优于单独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柴胡汤 氟尿嘧啶 hcaf肝癌细胞 抑瘤率
下载PDF
NF-κB抑制剂PDTC对小鼠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何顺亮 司敏 +5 位作者 周海华 余文娟 宋瑞祥 施广霞 郭连英 郝冰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42-345,共4页
[目的]观察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对小鼠肝癌Hca-F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用含PDTC的完全培养基体外培养Hca-F细胞,用MTT法测Hca-F细胞增殖抑制率。体内实验中所有小鼠均接种Hca-F并随机分为两组:攻击... [目的]观察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对小鼠肝癌Hca-F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用含PDTC的完全培养基体外培养Hca-F细胞,用MTT法测Hca-F细胞增殖抑制率。体内实验中所有小鼠均接种Hca-F并随机分为两组:攻击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PDTC治疗组腹腔注射PDTC溶液,每天测量肿瘤体积和体重。治疗后第10天处死小鼠,取肿瘤组织。用MDA试剂盒测定瘤组织MDA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肿瘤组织TNF-α的含量。[结果]PDTC在体外可抑制Hca-F增殖,浓度为25μg/mL时细胞增殖抑制率为85.4%。体内实验中PDTC治疗组小鼠肿瘤体积及重量、瘤组织匀浆MDA和TNF-α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DTC在体外对肝癌细胞增殖有抑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TC hcaf细胞 细胞生长
下载PDF
槲皮素PLGA-TPGS纳米粒对小鼠肝癌异位实体瘤治疗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徐红 张成鸿 +5 位作者 关欣 董浩 徐荣谦 陈雨 高萌 田燕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91-795,共5页
目的考察槲皮素PLGA-TPGS纳米粒(QPTN)在体内对荷腹水型肝癌高淋巴道转移细胞HCa-F小鼠异位移植实体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建立荷HCa-F肝癌细胞小鼠模型后,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空白纳米粒组、5-氟尿嘧啶溶液(FS)组、槲皮素溶液(QTS)组、... 目的考察槲皮素PLGA-TPGS纳米粒(QPTN)在体内对荷腹水型肝癌高淋巴道转移细胞HCa-F小鼠异位移植实体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建立荷HCa-F肝癌细胞小鼠模型后,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空白纳米粒组、5-氟尿嘧啶溶液(FS)组、槲皮素溶液(QTS)组、槲皮素PLGA纳米粒(QPN)组和QPTN组。尾静脉给药,每2 d 1次,连续给药20 d后处死小鼠,剥离肿瘤,称质量,测量肿瘤体积,根据公式计算肿瘤体积增长量和抑瘤率;行HE染色观察肿瘤,全面评价QPTN对荷瘤小鼠的治疗效果。结果小鼠体内给药10次后,QPTN组、QPN组、FS组的肿瘤体积增长量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小(P<0.05或P<0.01),QPTN组抑瘤率(59.07%)明显高于QTS组(23.94%)、FS组(35.14%)和QPN组(46.14%)。HE染色结果也显示QPTN组对小鼠肿瘤的治疗效果最明显。结论与QPN、QTS和FS相比,QPTN对荷HCa-F肝癌细胞小鼠异位实体瘤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纳米粒 小鼠 肿瘤 hca-f肝癌细胞 抑瘤率
下载PDF
脂蟾毒配基PLGA-TPGS纳米粒的体外细胞摄取及毒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徐红 高萌 +5 位作者 褚秋辰 董浩 陈雨 徐荣谦 张成鸿 田燕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2252-2255,共4页
目的:研究脂蟾毒配基(RBG)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水溶性维生素E(PLGA-TPGS)纳米粒(RPTN)体外被人肝癌Hep G2细胞、小鼠腹水型高淋巴道转移肿瘤HCa-F细胞的摄取情况和对Hep G2细胞的毒性。方法:制备包载RBG和荧光标记物香豆素6的PLGA-TPGS... 目的:研究脂蟾毒配基(RBG)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水溶性维生素E(PLGA-TPGS)纳米粒(RPTN)体外被人肝癌Hep G2细胞、小鼠腹水型高淋巴道转移肿瘤HCa-F细胞的摄取情况和对Hep G2细胞的毒性。方法:制备包载RBG和荧光标记物香豆素6的PLGA-TPGS纳米粒(RCPTN),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Hep G2、HCa-F细胞对RCPTN的体外摄取情况。将试验分为阴性对照组、空白PLGA-TPGS纳米粒(EPTN)组、5-氟尿嘧啶溶液(FS)组、RBG溶液(RS)组、RBG/PLGA纳米粒(RPN)组、RPTN组,采用水溶性四氮唑(WST-1)法考察不同终质量浓度(1.25、2.5、5、10、20μg/m L)的FS、RS、RPN和RPTN作用24、48、72 h后Hep G2细胞在450 nm波长下的光密度,计算细胞存活率(CV)和半数抑制浓度(IC_(50))。结果:RCPTN分布在Hep G2、HCa-F细胞的细胞核周围。RPN组和RPTN组细胞的CV随RBG浓度增加而减小,随作用时间延长而减小;与FS组比较,RPTN组细胞的CV均减小(P<0.05或P<0.01)。FS、RS、RPN和RPTN作用于Hep G2细胞的IC_(50)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小,且IC_(50)的大小依次为RS>FS>RPN>RPTN;RPN和RPTN作用48、72 h的IC_(50)明显小于FS与RS(P<0.05或P<0.01)。结论:RPTN可将RBG带入Hep G2、HCa-F细胞内部,其对Hep G2细胞具有抑制作用,且作用强于RPN、RS和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蟾毒配基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水溶性维生素E 纳米粒 肝癌HepG2细胞 腹水型高淋巴道转移肿瘤hca-f细胞 细胞摄取 体外细胞毒性
下载PDF
IL-6治疗小鼠肝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连英 施广霞 赵雅莉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2期99-100,共2页
本实验采用IL-6及IL-6MMC瘤苗联合治疗MMC-I类抗原阴性的H22高转移亚系Hca—F。第0天给小鼠皮下接种1×106个Hca—F,第3天起每日注射IL—6达7天,并于第3天和第8天注射MMC-Hca-瘤... 本实验采用IL-6及IL-6MMC瘤苗联合治疗MMC-I类抗原阴性的H22高转移亚系Hca—F。第0天给小鼠皮下接种1×106个Hca—F,第3天起每日注射IL—6达7天,并于第3天和第8天注射MMC-Hca-瘤苗,结果Hca-F的生长受到抑制,抑瘤率达58.9%(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6 瘤苗 hca-f 肝癌 实验治疗 治疗
下载PDF
顺铂对肝癌细胞凋亡及其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邹丽娟 董志 陈亚敏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67-269,271,共4页
目的 :探讨顺铂对Hca F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荧光 ,透射电镜及流式细胞术分析法检测肝癌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和增殖指数 (PI)的变化。结果 :CDDP可引起肿瘤细胞凋亡 ,并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药物浓度的增高 ,细胞凋亡率... 目的 :探讨顺铂对Hca F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荧光 ,透射电镜及流式细胞术分析法检测肝癌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和增殖指数 (PI)的变化。结果 :CDDP可引起肿瘤细胞凋亡 ,并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药物浓度的增高 ,细胞凋亡率随之增高 ,细胞凋亡形态结构越发典型 ,表现为核固缩 ,染色质边集 ,核小体形成等。同时药物浓度的升高 ,细胞周期S期比例下降 ,G0 /G1期比例上升 ,PI增殖指数下降。结论 :CDDP可引起细胞凋亡、细胞周期G0 /G1期阻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 肝癌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化学疗法 流式细胞术 透射电镜
下载PDF
温热顺铂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效应及其诱导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邹丽娟 陈亚敏 +2 位作者 徐晓颖 李秀荣 董志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 探讨温热 CDDP对 Hca-F细胞的生长抑制、温度与药效的关系以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透射电镜,DNA电泳以及流式细胞术分析法。结果CDDP对Hca-F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其IC50值为0.57... 目的 探讨温热 CDDP对 Hca-F细胞的生长抑制、温度与药效的关系以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透射电镜,DNA电泳以及流式细胞术分析法。结果CDDP对Hca-F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其IC50值为0.57μg/ml。CDDP合并高温(>41℃)加热明显提高了CDDP的杀伤力,二者之间存在着协同增敏作用。其作用强度呈现对药物浓度、作用时间与加热温度的正相关性,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以谤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发生为主。结论 加热(>41℃)顺铂提高了顺铂的细胞毒性。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是其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 肝癌 细胞毒性 细胞凋亡 化疗
下载PDF
小鼠转移性肝癌细胞系基因组不稳定性的比较研究
13
作者 张树辉 丛文铭 +1 位作者 史景泉 魏泓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48-451,共4页
目的 观察小鼠高、低转移性肝癌细胞系Hca/16A3-F(F)和Hca/A2-P(P)发生基因组不稳定性的情况,探讨它们与肝癌发生及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42个微卫星多态标记,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简单重复序列多态性(SSLP)法对F和P细胞进行... 目的 观察小鼠高、低转移性肝癌细胞系Hca/16A3-F(F)和Hca/A2-P(P)发生基因组不稳定性的情况,探讨它们与肝癌发生及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42个微卫星多态标记,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简单重复序列多态性(SSLP)法对F和P细胞进行分析。结果 小鼠高、低转移性肝癌细胞系的微卫星基因座表型与近交系C3H小鼠等位基因相比,在P细胞有30个基因座与近交系C3H小鼠相同,8个基因座丢失等位基因,5个基因座出现额外条带,4个基因座发生带移位。F细胞有28个微卫星基因座与近交系C3H相同,12个基因座发生等位基因丢失,4个基因座出现额外条带,1个基因座发生带移位。P和F细胞的等位基因条带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小鼠高、低转移性肝癌细胞系存在基因组不稳定性,并在小鼠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源自纯合性小鼠的一个肿瘤的两个亚克隆细胞系存在不同的遗传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小鼠 近交C3H 微卫星DNA 基因组不稳定性 hca/16A3-f细胞 hca/A2-P细胞
下载PDF
小鼠腹水型肝癌高低转移细胞株DARS2蛋白表达的差异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学标 胡军 +1 位作者 宋阳 宫琳琳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533-535,共3页
[目的]研究具有高、低转移潜能的小鼠腹水型肝癌细胞株Hca-F与Hca-P中线粒体的天门冬氨酰转移核糖核酸合成酶(DARS2)蛋白表达的差异。[方法]将Hca-F细胞与Hca-P细胞分别接种于615小鼠腹腔,抽取腹水,培养后收集细胞;用免疫印迹分析及免... [目的]研究具有高、低转移潜能的小鼠腹水型肝癌细胞株Hca-F与Hca-P中线粒体的天门冬氨酰转移核糖核酸合成酶(DARS2)蛋白表达的差异。[方法]将Hca-F细胞与Hca-P细胞分别接种于615小鼠腹腔,抽取腹水,培养后收集细胞;用免疫印迹分析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Hca-F与Hca-P细胞的DARS2蛋白表达。[结果]DARS2在高转移细胞株Hca-F与低转移细胞株Hca-P表达量分别为(0.219±0.016)与(0.473±0.043),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DARS2蛋白表达降低可能与小鼠肝癌转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RS2蛋白 hcaf细胞株 hca—P细胞株 转移
下载PDF
E2F4 regulates the cell cycle and DNA replication in the silkworm,Bombyx mori
15
作者 Peng Chen Ling Wang +7 位作者 Yan-Bi Long Guang-Yan Liang Xiu Yang Zhan-Qi Dong Xia Jiang Yan Zhu Min-Hui Pan Cheng Lu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4期1006-1016,共11页
The E2F family of transcription factors is crucial for cell cycle progression and cell fate decisions.Although E2Fs have been widely studied in mammals,there have been few studies performed in insects.Here,we determin... The E2F family of transcription factors is crucial for cell cycle progression and cell fate decisions.Although E2Fs have been widely studied in mammals,there have been few studies performed in insects.Here,we determined the function of E2F4 in the silkworm,Bombyx mori.We demonstrate that E2F proteins are highly conserved among species from lower animals to higher mammals.Overexpression of the BmE2F4 gene led to cell cycle arrest in the G1 phase,whereas interfering with the BmE2F4 mRNA led to accumulation of cells in the S phase.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BmE2F4 is important in cell cycle regulation.We also demonstrate that the BmE2F4 gene is involved in DNA replication of BmN-SWU1 cells and DNA synthesis in the silk gland.Furthermore,we identified a protein called Bm14-3-3ζthat can interact with BmE2F4 and allow it to localize in the nucleus.Overexpression of the Bm14-3-3ζgene led to cell cycle arrest in the G1 phase,while knocking down the gene increased the proportion of cells in S phase.These findings provide important insights into the function of E2F transcription factors and increas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ir involvement in cell cycle reg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14-3-35 Bombyx mori cell cycle E2f transcription factors E2f4 INSECT
原文传递
姜黄素PLGA-TPGS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晓红 李德壮 +6 位作者 高萌 郭佳毅 赵丹凤 巩童童 迟焙元 刘航 田燕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目的考察姜黄素PLGA-TPGS纳米粒(curcumin-loaded PLGA-TPGS nanoparticles,CPTN)体内对荷小鼠腹水型肝癌高淋巴道转移细胞HCa-F实体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荷HCa-F细胞的小鼠实体瘤模型,尾静脉分别注射生理盐水、空白纳米粒、姜黄素溶... 目的考察姜黄素PLGA-TPGS纳米粒(curcumin-loaded PLGA-TPGS nanoparticles,CPTN)体内对荷小鼠腹水型肝癌高淋巴道转移细胞HCa-F实体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荷HCa-F细胞的小鼠实体瘤模型,尾静脉分别注射生理盐水、空白纳米粒、姜黄素溶液、5-氟尿嘧啶溶液和CPTN,7 d后取出实体瘤,测量瘤径、瘤重、测定瘤内药量并进行HE染色,全面评价CPTN对肝癌实体瘤的治疗效果。结果体内药效学实验中CPTN组和5-氟尿嘧啶溶液组的瘤体体积增长量和瘤重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抑瘤率分别为63.44%和38.14%。姜黄素溶液组和CPTN组实体瘤中的姜黄素量分别为(3.75±0.22)μg和(31.64±2.54)μg,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HE染色后镜下观察该组切片显示大部分细胞丢失细胞核,破碎成碎片,边缘不完整,表明其治疗肿瘤效果最佳。结论 CPTN在体内对荷HCa-F细胞的小鼠实体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治疗效果好于5-氟尿嘧啶注射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纳米粒 hca-f细胞 实体瘤
下载PDF
脂蟾毒配基PLGA-TPGS纳米粒对小鼠肝癌异位移植瘤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红 张成鸿 +5 位作者 褚秋辰 贾续东 印紫夷 严迪 高萌 田燕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388-1392,共5页
目的:考察脂蟾毒配基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维生素E聚乙二醇1000琥珀酸酯(PLGA-TPGS)纳米粒(RPTN)在体内对荷腹水型肝癌高淋巴道转移细胞HCa-F小鼠异位移植实体瘤的抑制作用。方法:为保证体内给药的安全性和确定给药剂量,考察RPTN和脂蟾... 目的:考察脂蟾毒配基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维生素E聚乙二醇1000琥珀酸酯(PLGA-TPGS)纳米粒(RPTN)在体内对荷腹水型肝癌高淋巴道转移细胞HCa-F小鼠异位移植实体瘤的抑制作用。方法:为保证体内给药的安全性和确定给药剂量,考察RPTN和脂蟾毒配基溶液(RS)在小鼠体内静脉给药途径的半数致死量(LD50)。建立荷HCa-F细胞小鼠肝癌异位移植实体瘤模型后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空白纳米粒组、5-氟尿嘧啶溶液(FS)组、RS组、脂蟾毒配基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PLGA)纳米粒(RPN)组、RPTN组,尾静脉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7 d;在停药次日,处死小鼠后剥离实体瘤,称重并测量实体瘤体积,根据公式计算实体瘤体积增长量和抑瘤率;将实体瘤固定后进行常规石蜡切片包埋,苏木素&曙红(H&E)染色观察,全面评价RPTN在小鼠体内的抑瘤效果。结果:RPTN和RS小鼠静脉给药LD50分别为38.2 mg·kg-1和18.9 mg·kg-1,表明RPTN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RBG在小鼠体内的毒性作用,相比RS更安全。小鼠体内抗肿瘤试验中给药7 d后,FS组、RPN组、RPTN组的实体瘤体积增长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小(P<0.05或P<0.01),RPTN组抑瘤率为64.93%,明显高于RPN组(51.64%)、FS组(37.19%)、RS组(31.60%)的抑瘤率。H&E染色后镜下观察的结果也表明RPTN组对荷HCa-F细胞小鼠肝癌异位实体瘤抑制作用效果最好。结论:与RPN、RS和FS相比,在抑制荷HCa-F细胞小鼠肝癌异位移植实体瘤试验中RPTN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蟾毒配基 纳米粒 小鼠 hca-f细胞 肝癌 异位移植实体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