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翻修术中发现聚乙烯内衬磨损断裂1例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曹逊 夏天卫 +5 位作者 孙家豪 刘金柱 张志广 李志鹏 张富城 沈计荣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68-72,76,共6页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1例右侧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疼痛患者,入院后经综合诊断予行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翻修术。术前采用AIHIP系统进行术前设计,术中发现聚乙烯内衬磨损、断裂,但其髋臼臼杯骨长入良好,异常牢固,于是采取打磨臼杯内...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1例右侧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疼痛患者,入院后经综合诊断予行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翻修术。术前采用AIHIP系统进行术前设计,术中发现聚乙烯内衬磨损、断裂,但其髋臼臼杯骨长入良好,异常牢固,于是采取打磨臼杯内面,植入聚乙烯内衬,用骨水泥固定的方法进行翻修,而没有将股骨头、内衬和髋臼侧假体全部更换。手术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治愈出院。常规聚乙烯材料内衬损耗约为20年,该患者术后8年将内衬磨穿、断裂,且未造成假体进一步松动,较为特殊。该研究就其断裂原因和治疗翻修方法展开讨论,交流手术、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并回顾相关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翻修术 AIhip系统 后外侧入路 聚乙烯内衬 案例报道
下载PDF
Ultrasonographic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on calcific tendinopathy of the rectus femoris tendon:A case report 被引量:3
2
作者 Chang Han Lee Min-Kyun Oh Jun-Il Yoo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9年第22期3772-3777,共6页
BACKGROUND Calcific tendinopathy denotes calcific deposits in a specific tendon.It is also known as calcifying tendinitis,calcifying periarticulitis,or periarticular apatite deposition disease.Recently,extracorporeal ... BACKGROUND Calcific tendinopathy denotes calcific deposits in a specific tendon.It is also known as calcifying tendinitis,calcifying periarticulitis,or periarticular apatite deposition disease.Recently,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has been reported to be effective in relieving and treating pain in calcific tendinopathy.CASE SUMMARY A 36-year-old female patient suffered from left hip joint pain for six months.The pain was increased during abduction of the hip,waking,and jumping.B-mode ultrasonography was performed by a physiatrist with an L12-5 linear transducer.A single session of ESWT was given in the marking area under ultrasound guidance at 4 Hz,2500 shots with intensity of stimulation using energy of 0.1 mJ/mm2.The hip pain of the patient slowly decreased within 4 wk after starting the ESWT.After six weeks of ESWT,her hip pain was completely resolved.However,the size of calcification showed almost no reduction in simple radiography at the final follow-up.CONCLUSION Ultrasonography is a very good modality not only for diagnosing calcified tendinitis by classical appearance,but also for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ESWT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TUS femoris Calcific TENDINOPATHY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ULTRASONOGRAPHY hip Joint case report
下载PDF
案例需求导向式护理模式在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行二次翻修术患者中的应用
3
作者 李和婷 陈爱华 王斐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第16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案例需求导向式护理模式在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行二次翻修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1日~2020年1月31日45例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行二次翻修术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2020年2月1日~2022年1月31日45例髋关节假... 目的:探讨案例需求导向式护理模式在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行二次翻修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1日~2020年1月31日45例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行二次翻修术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2020年2月1日~2022年1月31日45例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行二次翻修术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案例需求导向式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入院当日及出院前1 d行为疼痛评分量表(BPS)评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Harris量表评分,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关节脱节)发生率。结果:两组出院前1 d BPS评分、SCL-90评分均低于入院当日(P<0.01),观察组出院前1 d BPS评分、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出院前1 d Harris量表评分均高于入院当日(P<0.05),观察组出院前1 d Harris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行二次翻修术患者实施案例需求导向式干预模式,可减少并发症,减轻疼痛感,改善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 二次翻修术 案例需求导向式护理 疼痛 并发症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并发症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葛叶盈 徐云 +3 位作者 成建庆 陈剑明 徐荣明 江琰笛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6期459-462,共4页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自2009年8月至2010年6月,选择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60例,男81例,女79例;年龄65~83岁,平均73.9岁。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病情估计分级(ASA)属Ⅰ-...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自2009年8月至2010年6月,选择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60例,男81例,女79例;年龄65~83岁,平均73.9岁。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病情估计分级(ASA)属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每组80例。U组手术切皮前一次性注射乌司他丁1万U/kg,术后l、2、3d缓慢静脉注射乌司他丁5000U/kg;C组只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1d、术毕及术后1、2、3d采血测定肝肾功能,包括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和D二聚体水平,并于术后3d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简易智能状态检查法(MMSE)进行认知功能障碍(POCD)测试。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ALT、AST、Scr、BUN和D二聚体水平均升高;与C组比较,U组术后ALT、AST、Scr、BUN和D二聚体水平降低(P<0.05)。术后3d,C组有32例形成DVT(40%),22例发生POCD(27.5%),U组无DVT发生,仅3例发生POCD(3.75%)。结论: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能保护重要脏器功能,改善高凝状态,降低DVT和POCD的发生,一定程度预防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蛋白酶抑制剂 手术后并发症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新分型 被引量:11
5
作者 马海洋 周勇刚 +5 位作者 郑充 曹文哲 王森 吴文明 朴尚 杜银桥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2期119-124,共6页
目的 :比较有继发臼和无继发臼两种病理形态的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时是否存在实质上的不同,从而决定有无必要将CroweⅣ型DDH进一步分出亚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5年5月由同一名高年资... 目的 :比较有继发臼和无继发臼两种病理形态的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时是否存在实质上的不同,从而决定有无必要将CroweⅣ型DDH进一步分出亚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5年5月由同一名高年资医生应用S-ROM假体对CroweⅣ型DDH行THA患者112例(145髋关节),单侧79例,双侧33例,年龄18~68岁,分为无继发臼组和继发臼形成组。无继发臼组108髋,男12髋,女96髋,平均年龄(39.38±11.19)岁;继发臼形成组37髋,男2髋,女35髋,平均年龄(38.19±10.92)岁。术前及术后随访时均拍X线片进行观察,对临床结果采用Harris评分进行评价。比较两组在脱位高度、髓腔闪烁指数、是否需要做粗隆下截骨、髋关节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方面有无差异。结果:无继发臼组髋关节脱位高度为(4.74±1.57)cm,继发臼形成组(3.12±1.15)cm,无继发臼组大于继发臼形成组。无继发臼组髓腔闪烁指数为2.69±0.68,继发臼形成组3.42±0.79,继发臼形成组大于无继发臼组。无继发臼组术前Harris评分58.1±15.3,继发臼形成组58.3±16.9,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评分无继发臼组91.0±4.1,继发臼形成组91.0±5.1,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无继发臼组4髋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4髋脱位,4例出现神经症状;继发臼形成组无假体周围骨折,1髋脱位,1例出现神经症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有继发臼的CroweⅣ型DDH与无继发臼者在脱位高度和股骨解剖形态方面有差异,这也决定了两者在手术方式的选择方面存在不同,因此有必要将其进一步分成无继发臼的IVA型和有继发臼的IVB型2个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脱位 先天性 Crowe分型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选择 被引量:26
6
作者 康维杰 夏晨波 +1 位作者 邓勇军 张居适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选择。方法: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手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58例,男25例,女33例;年龄65~93岁,平均79岁。按Evans分型:Ⅰ型30例,Ⅱ型28例。58例中25例采用关节置换治疗(A组),33例采用内固定治...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选择。方法: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手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58例,男25例,女33例;年龄65~93岁,平均79岁。按Evans分型:Ⅰ型30例,Ⅱ型28例。58例中25例采用关节置换治疗(A组),33例采用内固定治疗(B组)。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引流量、并发症及关节活动功能进行比较,其中关节活动功能采用Harris评分分别在术后3,6,12个月进行评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A组1例患者术后1个月并发肺炎死亡,其余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B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方面均优于A组。并发症:A组死亡1例,深静脉血栓1例,尿路感染2例,肺炎1例;B组发生褥疮1例,髋内翻1例,尿路感染2例。B组并发症发生率比A组低(χ2=10.1648,P<0.05)。根据Harris评分系统,术后3个月,B组总分(75.45±3.22)分,A组总分(78.43±5.32)分;术后6个月,B组总分(76.33±4.12)分,A组总分(81.67±4.87)分;术后12个月,B组总分(88.65±3.77)分,A组总分(87.66±4.01)分。术后3、6个月两组总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总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组优14例,良5例,中5例,差1例;B组优8例,良13例,中9例,差3例。术后6个月:A组优18例,良5例,中2例,差0例;B组优10例,良15例,中6例,差2例。术后12个月:A组优18例,良5例,中1例,差1例;B组优21例,良9例,中3例,差0例。术后3、6个月,A组的疗效优于B组(P<0.05),但到术后12个月,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应首先选择内固定治疗,关节置换主要适用于肿瘤引起的病理性骨折、被忽视的骨折畸形以及股骨干骨质差无法采用或尝试内固定治疗的患者、或同侧症状性退行性关节病的患者、内固定失败的翻修以及粗隆间粉碎骨折比较重且合并严重骨质疏松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粗隆间骨折 骨折固定术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老年人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前后关节囊入路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外展肌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徐远 端木群立 +6 位作者 杨明 林杭 何荐 何俊 童永骏 赵正旭 郝毅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 :探讨前关节囊入路和后关节囊入路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髋关节外展肌力及外展功能的影响。方法:自2009年5月至2011年4月共施行全髋置换术149例,随访130例,分为改良Gibson前外侧切口的前关节囊入路(A组)65例和常规Gibson后外... 目的 :探讨前关节囊入路和后关节囊入路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髋关节外展肌力及外展功能的影响。方法:自2009年5月至2011年4月共施行全髋置换术149例,随访130例,分为改良Gibson前外侧切口的前关节囊入路(A组)65例和常规Gibson后外侧切口的后关节囊入路(B组)65例。A组男26例,女39例;年龄(72.5±8.3)岁;体重指数(24.7±3.7)kg/m^2;健侧外展肌力(1.08±0.49)N·m/kg。B组男30例,女35例;年龄(71.6±7.1)岁;体重指数(25.5±3.9)kg/m^2;健侧外展肌力(1.05±0.51)N·m/kg。另外招募60名60~80岁志愿者作为年龄相关对照组,男33例,女32例;年龄(73.1±7.5)岁;体重指数(24.2±3.8)kg/m^2;股外侧肌力(1.17±0.53)N·m/kg。A组、B组及年龄相关对照组在年龄、体重指数及健侧外展肌力(骨折患者采取健侧测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测量和记录两组术后第1、2、3、6、12个月术髋股外侧肌肌力、髋关节外展活动角度及髋关节Harris评分。对两组手术路径进行解剖学比较,并对股外侧肌肌力、髋关节外展度及功能的恢复进行量化分析和比较。结果:术后1、2、3、6、12个月股外侧肌肌力A组分别为(0.53±0.13)、(0.66±0.21)、(0.85±0.15)、(0.95±0.19)、(1.03±0.13)N·m/kg,B组分别为(0.46±0.14)、(0.57±0.18)、(0.78±0.12)、(0.85±0.18)、(0.98±0.14)N·m/kg,术后前6个月A组患者股外侧肌肌力优于B组,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股外侧肌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3、6、12个月髋关节外展角度A组分别为(25.35±4.31)°、(36.53±5.13)°、(48.07±1.62)°、(61.53±1.77)°、(68.62±3.16)°,B组分别为(23.47±2.41)°、(33.42±4.23)°、(46.64±2.51)°、(60.96±1.75)°、(67.47±4.36)°,前3个月A组患者髋关节外展角度大于B组。术后1、2、3、6、12个月Harris评分,A组分别为72.23±2.57、79.36±3.91、84.75±3.17、88.63±2.16和95.21±1.37,B组分别为71.58±3.62、78.96±2.21、83.97±3.57、87.92±2.94和94.83±1.6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A组手术入路肌肉累及和损伤少于B组,尤其是外展肌的损伤少于B组。结论:两种关节囊入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改良Gibson切口前关节囊入路术中对外展肌的手术干扰更少,术后早期外展肌肌力和外展活动度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关节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陶瓷对陶瓷与金属对聚乙烯全髋关节置换后的早期效果比较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杨礼庆 李希 +1 位作者 付勤 王程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7期561-564,共4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假体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疾病的早期疗效。方法:2007年10月至2010年9月对符合标准的42例患者(44髋)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假体类型为DePuy公司Pinnacle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假体(CoC组)... 目的:回顾性研究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假体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疾病的早期疗效。方法:2007年10月至2010年9月对符合标准的42例患者(44髋)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假体类型为DePuy公司Pinnacle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假体(CoC组)和Duraloc金属对聚乙烯全髋关节假体(MoP组),均为非骨水泥型人工关节。其中CoC组20例22髋,男12例,女8例,年龄21~49岁;MoP组22例22髋,男13例,女9例,年龄42~55岁。手术方法采用后外侧入路,术后给予常规抗凝治疗及相应功能锻炼。术后患者进行定期临床与放射学随访,随访时间至少6个月。测量手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并按Harris评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无脱位、松动、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两组Harris评分及髋关节活动度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陶瓷对陶瓷全髋在改善患者症状及髋关节活动度方面与传统的金属对聚乙烯关节疗效相当,其优点和长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因其具有良好的耐磨性,是年轻患者全髋关节置换较为理想的关节界面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股骨头坏死 髋关节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子宫肌瘤与体质指数及腰臀比关系 被引量:6
9
作者 翟淑娜 李岩 +3 位作者 姜腾轩 孙文慧 闫佳 卢智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女性BMI及WHR与发生子宫肌瘤(UL)危险性的关系。方法采取以医院为基础的研究。病例为术后经病理证实为UL,年龄在35~67岁的280例患者,对照为未患UL及其他可能的妇科疾病,同期入住同一病房的280例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调... 目的探讨中老年女性BMI及WHR与发生子宫肌瘤(UL)危险性的关系。方法采取以医院为基础的研究。病例为术后经病理证实为UL,年龄在35~67岁的280例患者,对照为未患UL及其他可能的妇科疾病,同期入住同一病房的280例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生活方式以及既往史等,同时对身高、体重、WC及臀围进行测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患者BMI、WHR与UL关系的OR及其相应的95%CI进行估计。结果与BMI和WHR最低四分位数的对照组相比,病例组BMI为最高四分位数者发生UL的危险性显著增加,病例组WHR为最高四分位数者发生UL的危险性也增加,进一步调整了多种潜在性混杂因素后,BMI最高四分位数者发生UL的危险性也升高。同样地,将WHR引入Logistic回归模型中,分析的结果并未发生改变。结论 BMI和WHR的升高可使发生UL的危险性增加,超重和肥胖,尤其是向心性肥胖为UL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倡导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保持正常体重、BMI及WHR则可有效地预防子宫肌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体质指数 腰臀比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骨密度降低是女性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非骨水泥髋臼杯移位的高危因素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嘉 邓江 +1 位作者 韩小松 徐林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骨密度降低在女性患者中对非骨水泥臼杯位移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5年11月遵义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骨科一病区收治的34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均为女性,均为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基于术前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DXA)的最... 目的:探讨骨密度降低在女性患者中对非骨水泥臼杯位移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5年11月遵义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骨科一病区收治的34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均为女性,均为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基于术前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DXA)的最低值,将患者分为骨密度正常组或低骨密度组(-3.5≤T≤-1)。骨密度组正常10例,年龄55~64岁;低骨密度组24例,年龄58~72岁。两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均植入非骨水泥陶瓷对陶瓷髋关节假体(Depuy美国),内衬系统均为Pinnacle杯。术中髋臼杯保持外展角45°、前倾角15°,基于立体影像测量分析(RSA)追踪术后3、6、12和24个月髋臼杯位移情况。结果:低骨密度组与正常骨密度组在臼杯位移的RSA测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骨密度组较正常骨密度组在术后前3个月内,臼杯的迁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位移主要发生在X轴(95%置信区间0.01~0.31,P=0.006)和Y轴(95%置信区间0.20~0.39,P=0.003)。最初的旋转发生在单独的Z轴(95%置信区间-0.26~0.81,P=0.006)。结论:女性患者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3个月,骨密度降低增加了非骨水泥杯的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骨关节炎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与体质指数及腰臀比关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卢智泉 刘玉芳 +4 位作者 王立华 贺振权 史玉婷 张国毅 李志强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71-1173,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与临床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关系。方法采取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经组织学检查证实为临床BPH的208例男性,对照组为因患其他非前列腺疾病而入住与病例相同医院的同期...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与临床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关系。方法采取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经组织学检查证实为临床BPH的208例男性,对照组为因患其他非前列腺疾病而入住与病例相同医院的同期病人208例。对研究对象在住院期间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进行测量。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患者BMI、WHR与临床BPH的比值比(OR)及其95%CI进行统计。结果与正常体型者(WHR〈0.9)相比,向心性肥胖者(WHR≥0.9)发生BPH的危险性增加,OR=1.16,95%CI=1.05-4.87,P〈0.05。在调整了年龄和BMI因素后,与正常体型者相比,无论是超重(BMI 24.0-27.9)或是肥胖(BMI≥28),发生BPH的危险性均明显增高,超重者OR=2.65,95%CI=1.33-6.96,肥胖者OR=3.00,95%CI=1.81-8.84。结论向心性肥胖是BPH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在超重和肥胖的男性中,向心性肥胖者发生BPH的危脸性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体质指数 腰臀比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身体质量指数及腰臀围比与胆道癌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学宏 高玉堂 +7 位作者 Asif Rashid 邓杰 刘恩菊 邬恺 孙璐 程家蓉 Gloria Gridley Ann W Hsing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27-230,共4页
目的:探讨身体质量指数(BMI)、腰臀围比(WHR)与胆道癌的关系。方法: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身体质量指数、腰臀围比与胆道癌的关系。结果:与正常BMI组比较,胆囊癌女性20~29岁、30~39岁肥胖组的OR与趋势检验均达到或接近显著... 目的:探讨身体质量指数(BMI)、腰臀围比(WHR)与胆道癌的关系。方法: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身体质量指数、腰臀围比与胆道癌的关系。结果:与正常BMI组比较,胆囊癌女性20~29岁、30~39岁肥胖组的OR与趋势检验均达到或接近显著水平。与腰臀围比四分位最低组比较,胆囊癌和肝外胆管癌男女性最高四分位组OR和趋势检验均达到显著水平。结论:青年时期肥胖可能会增加胆囊癌的发病风险;腰臀围比也是胆囊癌和肝外胆管癌独立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癌 身体质量指数 腰臀围比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对人工髋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常晓 钱文伟 +4 位作者 翁习生 张保中 林进 金今 王炜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5期389-392,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是否为髋部人工关节术后DVT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自2005年1月至2010年7月于北京协和医院接受人工髋关节手术的患者,排除不适合纳入研究病例,其余为候选病例。候选病例均在术前经B超检查除外DVT,在围手术期接受了规...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是否为髋部人工关节术后DVT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自2005年1月至2010年7月于北京协和医院接受人工髋关节手术的患者,排除不适合纳入研究病例,其余为候选病例。候选病例均在术前经B超检查除外DVT,在围手术期接受了规范的预防DVT治疗。对术后出现DVT或肺栓塞(PE)症状、体征者,通过相应影像学检查进行确诊。选取术后发生症状性DVT的患者作为病例组,以年龄、性别、体重作为匹配条件选取对照组病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以股骨颈骨折为暴露因素,计算比值比(OR)并比较其暴露率,验证其关联强度。结果:在670例接受人工髋关节手术的患者中,408例为候选病例。其中13例术后发生症状性DVT作为病例组,男4例,女9例,平均年龄77岁(57~91岁),全部为股骨颈骨折患者。对照组52例中男18例,女34例,平均年龄76.98岁(57~91岁);其中39例因股骨颈骨折接受手术。病例组中股骨颈骨折的暴露率为100%(13/13),对照组为75%(39/52),2组暴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尚不能认为股骨颈骨折是髋部人工关节术后症状性DVT的独立危险因素。股骨颈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决定了其患病人群既是DVT的高危人群,也是接受人工髋关节手术的主要人群。人工髋关节手术可以降低股骨颈骨折的DVT风险,与手术本身的DVT风险增加相平衡,故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DVT风险较非股骨颈骨折患者并未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静脉血栓形成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骨水泥与生物型股骨假体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7
14
作者 陈善斌 刘智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11期977-981,共5页
目的:研究比较骨水泥型与生物型股骨假体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早期固定效果和患者死亡率,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有关假体选择的问题。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30例(130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 目的:研究比较骨水泥型与生物型股骨假体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早期固定效果和患者死亡率,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有关假体选择的问题。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30例(130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假体固定类型分两组:骨水泥组72例,男26例,女46例,平均年龄(82.0±6.5)岁,GardenⅢ型32例,Ⅳ型40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5±3.3)d;生物型组58例,男19例,女39例,平均年龄(80.1±6.7)岁,GardenⅢ型21例,Ⅳ型3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4±2.1)d。所有患者出现患侧髋部肿胀、压痛、下肢轴向叩击痛及关节活动障碍。入院后进行ASA等级评价、心功能评估、手术治疗以及有效的术后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残余疼痛(VAS评分)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生物型组比骨水泥组手术持续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P<0.05)。围手术期骨水泥组2例(2.7%)患者死亡,而生物型组无患者死亡。128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2个月。骨水泥组随访期间比生物型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VAS评分低(P<0.05),Harris评分高(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死亡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骨水泥型假体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早期固定效果比生物型假体较好。术前ASA等级高或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可酌情选择生物型假体以降低围手术期患者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股骨颈骨折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骨水泥成形术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先天性无痛无汗症并发习惯性髋关节脱位1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伟强 郭跃明 +2 位作者 汪启筹 马洪 郭剑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5期388-389,共2页
先天性无痛无汗症(congenital insensitivity to pain with anhidrosis,CIPA)又称遗传性感觉和自主神经障碍(HSAN)IV型,是一种罕见病^[1-2]。本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首先由Dearbom(1932年)报道。国外报道了近40例,国内... 先天性无痛无汗症(congenital insensitivity to pain with anhidrosis,CIPA)又称遗传性感觉和自主神经障碍(HSAN)IV型,是一种罕见病^[1-2]。本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首先由Dearbom(1932年)报道。国外报道了近40例,国内报道20余例,临床表现为感觉障碍,包括痛觉和温度觉、无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觉缺失 先天性 少汗症 髋脱位 病例报告
下载PDF
改良Smith-Peterson和Hardinge入路治疗PipkinⅠ型及Ⅱ型股骨头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蒋煜青 黄健 +5 位作者 郭伟康 赖兵 王军 梁传兴 刘松浪 林伟明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7期616-621,共6页
目的 :对比改良Smith-Peterson(S-P)入路与改良Hardinge入路在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并随访的42例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的资料,其中前方组(采用改良S-P入路)23例,... 目的 :对比改良Smith-Peterson(S-P)入路与改良Hardinge入路在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并随访的42例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的资料,其中前方组(采用改良S-P入路)23例,男17例,女6例,年龄(29.3±9.4)岁,5例Ⅰ型骨折行骨块切除,3例Ⅰ型和15例Ⅱ型骨折行内固定;外侧组(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19例,男15例,女4例,年龄(31.4±10.0)岁,3例Ⅰ型骨折行骨块切除,4例Ⅰ型和12例Ⅱ型骨折行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时间、出血量与骨折愈合时间,采用ThompsonEpstein评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比较髋关节复位时间(<6 h、6~12 h、>12 h)及手术时机(≤24 h、>24 h)与术后疗效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24~60个月,平均(30.29±6.95)个月。前方组手术时间(61.96±12.22)min、术中出血量(46.09±18.03)ml优于外侧组手术时间(74.74±10.06)min、术中出血量(72.11±19.88)ml(P<0.05);前方组骨折愈合时间(12.22±1.70)周,术后疗效评定,优8例,良10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78.3%,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率8.69%(2/23)、异位骨化发生率13.04%(3/23);外侧组骨折愈合时间(12.42±1.95)周,术后疗效评定,优6例,良7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68.4%,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率10.53%(2/19)、异位骨化发生率5.26%(1/19)。两组患者在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疗效评定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脱位复位时间<6 h与6~12 h患者疗效均明显优于>12 h复位者,而复位时间<6 h和6~12 h之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伤后≤24 h与>24 h手术治疗患者术后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伤后髋关节脱位应尽早(<6 h)闭合复位,若条件限制也应在12 h内完成复位。采用改良Smith-Peterson入路与改良Hardinge入路手术治疗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最终可获得满意的中期疗效,但前者更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 骨折 髋脱位 手术入路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人口及社会经济因素与髋骨骨折风险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樊帆 涂素兰 +4 位作者 薛文琼 吴宝华 欧阳维富 谢海丽 陈裕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44-849,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社会经济因素与髋骨骨折的关系。方法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2年6月在广东省4所医院就诊的581名55~80岁新发髋骨骨折患者作为病例,同期招募性别、年龄(+/-3岁)匹配的广州市社区居民或非骨科... 目的探讨老年人社会经济因素与髋骨骨折的关系。方法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2年6月在广东省4所医院就诊的581名55~80岁新发髋骨骨折患者作为病例,同期招募性别、年龄(+/-3岁)匹配的广州市社区居民或非骨科相关疾病的病人作为对照。通过面对面访问调查其人口学特征及社会经济学情况。结果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已婚、文化程度高、职业体力活动低、收入和社会地位高、城镇居民及近5年经济状况好可降低髋骨骨折风险。在年龄、家族史及社会经济因素间相互校正后,婚姻状况、当前家庭人均收入及近5年经济状况的影响仍具有统计学意义。已婚者髋骨骨折风险是未婚、离异或丧偶者的0.44(95%CI:0.29~0.64)倍;家庭月收入最高组是最低组的0.26(95%CI:0.09~0.77)倍;近5年经济状况较好者风险是较差者的0.32(0.15~0.70)倍。分层和交互作用分析发现,近5年经济状况的影响在男性中更为明显(交互作用P=0.053)。结论社会经济状况较差及无配偶易增加髋骨骨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骨折 社会经济因素 病例对照
下载PDF
利伐沙班对全髋关节置换术隐性出血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李军 荆珏华 +1 位作者 史占军 周云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对全髋关节置换术隐性失血是否造成影响。方法:将2009年10月至2012年5月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8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利伐沙班和安慰剂预防治疗静脉血栓。利伐沙班组44例,对照组44例。利伐沙班组男25...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对全髋关节置换术隐性失血是否造成影响。方法:将2009年10月至2012年5月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8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利伐沙班和安慰剂预防治疗静脉血栓。利伐沙班组44例,对照组44例。利伐沙班组男25例,女19例,平均年龄(58.48±15.19)岁;对照组男24例,女20例,平均年龄(61.11±13.54)岁。两组患者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处理均一致。利伐沙班组从术后第1天开始每日口服利伐沙班10 mg,连用14 d;对照组于相同时间点口服安慰剂。术前及术后第3天行血常规检查,根据公式计算理论失血总量和隐性失血量。结果:利伐沙班组实际总失血量(1 509.56±325.23)ml,隐性失血量(581.47±215.01)m1,占总量的(37.88±10.42)%;对照组实际总失血量平均(1 262.30±397.95)ml,隐性失血量(395.59±197.33)m1,占总量的(30.62±10.2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显性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利伐沙班组实际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均大于对照组,利伐沙班组隐性失血量占实际总失血量的比例也高于对照组。术后35 d内利伐沙班组发生出血事件4例,对照组发生1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08,P=0.167)。结论 :利伐沙班增加了全髋关节置换术总体出血风险,尤其是隐性出血风险,临床应用时要注意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失血 手术 抗凝药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1000MW半转速核电汽轮机高中压缸制造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罗霞 胡丽萍 +1 位作者 刘祥 谢龙飞 《东方汽轮机》 2011年第1期39-45,共7页
1000MW半转速核电机组的特点是结构尺寸大、转速低。文章以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与法国ALSToM合作的1000MW等级半转速核电机组为例,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核电汽轮机重要的静子部件高中压外缸的机械加工工艺方案、数控加工程序、产品试制过程,... 1000MW半转速核电机组的特点是结构尺寸大、转速低。文章以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与法国ALSToM合作的1000MW等级半转速核电机组为例,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核电汽轮机重要的静子部件高中压外缸的机械加工工艺方案、数控加工程序、产品试制过程,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核电高中压外缸制造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压缸 工艺 程序 变形 隔板定位槽:接配
下载PDF
东方66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汽轮机高中压外缸强度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铁宁 饶真炎 +3 位作者 刘金芳 章艳 张明 严立新 《东方汽轮机》 2016年第1期25-28,共4页
汽轮机高中压外汽缸的设计、整体结构要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刚性及法兰中分面的密封性。文章采用三维弹性接触理论,建立东方660 MW二次再热汽轮机高中压外缸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温度场、热应力和机械应力及变形仿真分析,为汽缸的安全可靠... 汽轮机高中压外汽缸的设计、整体结构要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刚性及法兰中分面的密封性。文章采用三维弹性接触理论,建立东方660 MW二次再热汽轮机高中压外缸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温度场、热应力和机械应力及变形仿真分析,为汽缸的安全可靠性评定提供了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 二次再热 高中压外缸 强度 有限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