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0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对HLA-I类分子高效基因编辑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1
作者 和艳敏 吴知盼 +2 位作者 何吉 章伟 朱发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96-1902,共7页
目的:建立一种HLA-I类分子高效基因编辑的方法,以制备编辑HLA-I类通用型造血干细胞。方法:针对β2微球蛋白基因设计并合成sgRNA,将NLS-Cas9-NLS核酸酶与sgRNA按照不同的摩尔比(1∶1-1∶4)形成RNP复合物,分别设置对照组和四个转染组,通... 目的:建立一种HLA-I类分子高效基因编辑的方法,以制备编辑HLA-I类通用型造血干细胞。方法:针对β2微球蛋白基因设计并合成sgRNA,将NLS-Cas9-NLS核酸酶与sgRNA按照不同的摩尔比(1∶1-1∶4)形成RNP复合物,分别设置对照组和四个转染组,通过核转染方式转入HEK-293细胞或者CD34+造血干细胞。培养72 h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细胞表面HLA-I类分子表达情况,T7E1酶切反应鉴定切割作用,DNA直接测序方法鉴定序列套峰出现情况。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转染后HEK-293细胞或者CD34+造血干细胞有不同程度的HLA-I类分子阴性表达细胞群,直接测序不同转染组在sgRNA PAM序列附近均有明显套峰出现。在HEK-293细胞转染中,NLS-Cas9-NLS核酸酶与sgRNA摩尔比为1∶4时HLA-I类分子阴性表达细胞群比例最高(87.69±0.83)%,摩尔比为1∶3时T7E1酶切割效率最高(38±2.0)%。在CD34+造血干细胞转染中,NLS-Cas9-NLS核酸酶与Easyedit sgRNA摩尔比为1∶2时,HLA-I类分子阴性表达细胞群比例为(91.56±3.39)%,摩尔比为1∶1时T7E1酶切割效率为64±8.45%。结论:本研究提供了一种针对HLA-I类分子进行高效基因编辑的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将细胞表面的HLA-I类分子进行沉默表达,并成功应用于编辑CD34+造血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hla-I类分子 β2微球蛋白基因 造血干细胞
下载PDF
骨性Ⅲ类偏颌畸形牙骨特征、分类及治疗相关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琳琳 刘东旭 《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710-714,共5页
随着人们对美学需求的增加,偏颌畸形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临床问题。骨性Ⅲ类偏颌畸形不仅会影响面部美观,同时会对口腔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偏颌畸形的成因复杂,表现多样,在硬组织方面主要表现为面部各单元的空间位置不对称、颌骨形态不对... 随着人们对美学需求的增加,偏颌畸形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临床问题。骨性Ⅲ类偏颌畸形不仅会影响面部美观,同时会对口腔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偏颌畸形的成因复杂,表现多样,在硬组织方面主要表现为面部各单元的空间位置不对称、颌骨形态不对称以及牙列代偿性变化等。基于偏颌患者综合颌面特征的分类对于诊断、治疗和手术计划至关重要。该文旨在对骨性Ⅲ类偏颌畸形的牙骨特征、分类和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类错牙合畸形 偏颌 下颌偏斜 正颌手术 正畸
下载PDF
成人骨性Ⅲ类偏颌牙齿倾斜度的三维测量分析
3
作者 莫朝伦 张军梅 +1 位作者 付雪飞 宋明慧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198-1204,共7页
目的研究成人骨性Ⅲ类偏颌畸形的牙齿三维位置特征。方法收集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锥形束CT(CBCT)资料、导入Invivo 5.2图像处理软件,以头影测量ANB角(上-下牙槽座角,由上齿槽座点A.subspinale、鼻根点N.nasion和下齿槽座点B.supram... 目的研究成人骨性Ⅲ类偏颌畸形的牙齿三维位置特征。方法收集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锥形束CT(CBCT)资料、导入Invivo 5.2图像处理软件,以头影测量ANB角(上-下牙槽座角,由上齿槽座点A.subspinale、鼻根点N.nasion和下齿槽座点B.supramental构成的角)小于0°、上下第一磨牙至少一侧呈近中关系以及颏下点至正中矢状面的距离﹥2 mm作为骨性Ⅲ类偏颌畸形标准筛选出偏颌患者38例,偏颌牙弓的左右两侧以颏下点偏向的一侧为偏斜侧(作为偏斜侧组,S组),另一侧为非偏斜侧(作为非偏斜侧组,NS组),筛选非偏颌患者34例作为对照组(N组)。测量各组被检者的牙齿颊舌向、近远中向倾斜角以及牙冠垂直向高度。结果S组上颌第一前磨牙、第一磨牙较N组颊倾(P<0.05),下颌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一磨牙较N组舌倾(P<0.05),上颌的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一磨牙较NS组颊倾(P<0.05),下颌较NS组舌倾(P<0.01);S组上颌第一磨牙近远中向倾斜角小于N组(P<0.05)、大于NS组(P<0.05);S组上下颌第一前磨牙、上颌第一磨牙牙冠垂直高度小于N组(P<0.05),上颌的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一磨牙牙冠垂直高度小于NS组(P<0.05)。结论骨性Ⅲ类偏颌畸形患者偏斜侧牙齿在三维方向上都发生了代偿,偏斜侧上颌牙相对颊向倾斜、下颌牙相对舌向倾斜、上颌磨牙相对直立、上颌牙冠垂直高度相对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骨性类错[牙合]畸形 偏颌 牙齿倾斜度
下载PDF
Class Ⅲ过氧化物酶在植物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4
作者 孟艳艳 范术丽 +2 位作者 宋美珍 庞朝友 喻树迅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908-1916,共9页
过氧化物酶广泛存在于各种有机体中,根据其结构和功能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ClassⅢ过氧化物酶是植物体内特有的一个多基因家族.ClassⅢ过氧化物酶的功能多样,能够参与生长素的代谢、细胞壁的延伸和加厚、活性氧和活性氮的代谢以及植物... 过氧化物酶广泛存在于各种有机体中,根据其结构和功能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ClassⅢ过氧化物酶是植物体内特有的一个多基因家族.ClassⅢ过氧化物酶的功能多样,能够参与生长素的代谢、细胞壁的延伸和加厚、活性氧和活性氮的代谢以及植物的抗病作用等各种生理活动.目前对ClassⅢ过氧化物酶的940个物种中的6 000条序列都已经进行了注释,包括其存在的物种、组织类型以及细胞中的定位等.该文对国内外近年来有关ClassⅢ过氧化物酶的结构特征及其在植物体内的功能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ss过氧化物酶 功能研究 结构特征
下载PDF
大豆class Ⅲ酸性内切几丁质酶基因及其启动子表达方式 被引量:4
5
作者 赵艳 沙伟 +1 位作者 金忠民 张梅娟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1-224,共4页
利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大豆class Ⅲ酸性内切几丁质酶基因在大豆各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该基因在大豆根、茎、叶中的表达活性低,而花和种子中的相对表达活性极高。利用PCR方法,克隆大豆class Ⅲ酸性内切几丁质酶基因5’端上游2 000b... 利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大豆class Ⅲ酸性内切几丁质酶基因在大豆各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该基因在大豆根、茎、叶中的表达活性低,而花和种子中的相对表达活性极高。利用PCR方法,克隆大豆class Ⅲ酸性内切几丁质酶基因5’端上游2 000bp序列,命名为CP。在线启动子预测软件分析,结果表明CP序列中含有多种典型的种子特异表达元件和花特异表达的元件,如SEF4 motif、E-box、G-box、(CA)n、AACA、ACGT、CCAA;52-box、ntp303-box、GTGA、TACPyAT box。推测大豆class Ⅲ酸性内切几丁质酶基因启动子具有调控下游基因在花和种子中大量表达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class酸性内切几丁质酶 启动子 克隆
下载PDF
中国布依族HLAⅢ类抗原的分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徐星培 汪超英 +5 位作者 曹剑峰 赵修竹 姜晓丹 翦必希 刘若英 郑周英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2期57-60,共4页
我们对贵州省布依族人进行了HLA Ⅲ类抗原—Bf、C4A、C4B、C2的分型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布依族的等位基因中以BfS、C4A3、C482、C481的频率为最高,分别达95.2、40.1、41.3、35.9.在Bf、C4A、C4B的单倍型频率中以BfS-C4A3-C4B2;BfS-C4A4-C... 我们对贵州省布依族人进行了HLA Ⅲ类抗原—Bf、C4A、C4B、C2的分型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布依族的等位基因中以BfS、C4A3、C482、C481的频率为最高,分别达95.2、40.1、41.3、35.9.在Bf、C4A、C4B的单倍型频率中以BfS-C4A3-C4B2;BfS-C4A4-C482为最高,分别达18.0、15.5。本文根据国内文献报道和第11届国际会议资料,对布依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补体分型结果作了比较。发现布依族的C2A基因频率是最高的,中国少数民族Ⅲ类抗原分布正如血清学对Ⅰ、Ⅱ类抗原分型一样,可以聚类为南北二大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 分型 布依族 人白细胞抗原
下载PDF
HLA-Ⅲ类成份及其构成的补体型与重症肌无力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聂晓波 姜晓丹 +3 位作者 吴锋 赵修竹 杨明山 RL Dawkins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56-160,共5页
对42个无血缘关系的重症肌无力(MG)患者家庭及36个健康献血员家庭成员的EDTA血浆用琼脂糖高压电泳及免疫固定的方法对属于HLA-Ⅲ的Bf,C4A及C4B的遗传多态性及其构成的补体型进行了检测。通过家系分析及对比发现,MG的Bf基因频率与正常人... 对42个无血缘关系的重症肌无力(MG)患者家庭及36个健康献血员家庭成员的EDTA血浆用琼脂糖高压电泳及免疫固定的方法对属于HLA-Ⅲ的Bf,C4A及C4B的遗传多态性及其构成的补体型进行了检测。通过家系分析及对比发现,MG的Bf基因频率与正常人无差异;C4A~*4的基因频率病人远大于正常人,而C4A~*2则较常人为小。在补体型方便,MG患者与正常人亦不相同:患者以S42的频率最高,常人则以S31最高。MG患者的S42、S31及S40之间存在着正向连锁不平衡,S32和S41之间存在着负向连锁不平衡。进一步分析显示,S42与MG密切相关,这主要是由于C4A~*4与MG强烈相关,而Bf~*S和C4A~*2又与C4A~*4连锁不平衡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hla- 补体型
下载PDF
复发性流产患者HLA及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GPⅡb/Ⅲa表达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尹爱华 邓晶 +5 位作者 吴菁 徐秀章 夏文杰 丁浩强 陈扬凯 叶欣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8-340,共3页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RSA)患者HLA抗体和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GPⅡb/Ⅲa)抗体的表达情况。方法:对299名复发性流产的患者血浆中HLA抗体和GPⅡb/Ⅲa抗体进行检测,血小板抗体检测试剂盒(固相凝集法)筛查IgG抗体,Antigen Tray-LATM...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RSA)患者HLA抗体和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GPⅡb/Ⅲa)抗体的表达情况。方法:对299名复发性流产的患者血浆中HLA抗体和GPⅡb/Ⅲa抗体进行检测,血小板抗体检测试剂盒(固相凝集法)筛查IgG抗体,Antigen Tray-LATM板检测HLA抗体,GTI公司PAK-PLUS检测试剂盒检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进行GPⅡb/Ⅲa抗体的确证。结果:检测的299例RSA患者中,IgG抗体阳性26例,阳性率8.69%。26例IgG抗体阳性患者中,25例HLA抗体呈阳性。HLA-Ⅰ类抗体阳性占5.02%,HLA-Ⅱ类抗体阳性占1.33%,HLA-Ⅰ+Ⅱ类抗体阳性占2.01%;在26例RSA患者中,GPⅡb/Ⅲa抗体阳性4例(占15.38%),其中GPⅡb/Ⅲa阳性和HLA抗体均阳性3例(占11.54%),GPⅡb/Ⅲa抗体单独阳性1例(占3.85%)。结论:初步探讨了RSA患者HLA抗体和GPⅡb/Ⅲa抗体的分布情况,本研究为复发性流产患者血小板抗体的检测提供了初步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 GPⅡb/a 复发性流产
下载PDF
HLAⅢ类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被引量:5
9
作者 满孝勇 李学平 冒长峙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4-127,共4页
HLAⅢ类基因位于Ⅱ类基因与I类基因之间,长约1000kb,已检出40多个基因,其中研究的最早、了解最详细的为4个补体成分的基因。从着丝粒向端粒端计起依次为:C4B、C4A、BF、C2。它们组成2个单倍型、C4单倍型和补体型,有比单个基因座位更多... HLAⅢ类基因位于Ⅱ类基因与I类基因之间,长约1000kb,已检出40多个基因,其中研究的最早、了解最详细的为4个补体成分的基因。从着丝粒向端粒端计起依次为:C4B、C4A、BF、C2。它们组成2个单倍型、C4单倍型和补体型,有比单个基因座位更多、更确切的遗传信息。C2、BF、C4A、C4B具有明显的多态性,即其等位基因众多,相同的产物表现不同的型别,与SLE的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系统性红斑狼疮 基因多态性 hla类基因
下载PDF
Effect of Herpes Simplex Virus-2 Infection in Vitro on the Expression of HLA Class II Antigen of Monocytes
10
作者 敖俊红 周礼义 +2 位作者 陈兴平 杨蓉娅 宋克敏 《Chinese Journal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2004年第1期25-27,63,共4页
Objective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mono-cytes and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 class II an-tigen in herpes simplex virus-2 (HSV-2) infection, westudied the effect of HSV-2 infection in vitro on theexpres... Objective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mono-cytes and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 class II an-tigen in herpes simplex virus-2 (HSV-2) infection, westudied the effect of HSV-2 infection in vitro on theexpression of HLA class II antigen on monocytes.Methods: Monocytes were infected with HSV-2(Strain 333). Culture cells were collected 1, 3, 5 and 7days after infection. The levels of expression of HLAclass II antigen were measured by using alkaline phos-phatase antialkaline phosphatase method (APAAP).Results: The levels of the expression of HLA class IIantigen on monocyte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on thefirst day of post-infection, and then gradually returnedto levels found in the controls by the 7th day post-infection.Conclusion: HLA class II antigen expression onmonocytes was inhibited with HSV-2 infection, whichmight be one means of virus escape at an early phase.The expression of HLA class II antigen may play animportant role in herpes simplex viurs-2 pathogenic-ity and immun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V-2 MONOCYTE hla class II antigen
下载PDF
前方牵引矫治不同年龄骨性Ⅲ类错[牙合]颞下颌关节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亚非 王雅淋 +4 位作者 左艳萍 赵利霞 尉静 张超 宋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2期5203-5208,共6页
背景:已有研究证实,不同年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在前方牵引矫治后牙颌面的改变有显著不同;但是前方牵引矫治不同年龄患者颞下颌关节的改变是否存在差异尚未明确。目的:探讨年龄对于前方牵引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对颞下颌关节改变的影... 背景:已有研究证实,不同年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在前方牵引矫治后牙颌面的改变有显著不同;但是前方牵引矫治不同年龄患者颞下颌关节的改变是否存在差异尚未明确。目的:探讨年龄对于前方牵引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对颞下颌关节改变的影响。方法:将58例8-14岁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儿分成2组,8-11岁组29例,[牙合]类型为替牙晚期;12-14岁组29例,[牙合]类型为恒牙早期。在矫治前、矫治后分别摄X射线头颅侧位片,进行[牙合]颌面的头影测量分析以及颞下颌关节在坐标系统位置的定量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变化,独立t检验进行两组间治疗前后改变量的比较,Pearson相关分析对两组分别进行[牙合]颌面改变与颞下颌关节改变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与结论:①2个年龄组矫治后均发生了显著的[牙合]颌面及颞下颌关节变化;[牙合]颌面矢状方向上,8-11岁组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ANB)增加了4.76°,颌突角(NA-PA)增加了9.02°,显著大于12-14岁组的改变3.97°及6.88°(P<0.05);[牙合]颌面垂直方向上,8-11岁组下颌平面与前颅底平面的交角(MP-SN)、下颌平面与眼耳平面的交角(FH-MP)分别增加了1.92°及3.02°,明显大于12-14岁组的1.02°及0.78°(P<0.05)。②颞下颌关节改变在2个年龄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8-11岁组较12-14岁组关节窝上缘位置(S-Fsx)的后移更显著;8-11岁组的关节窝后缘位置(S-Fpx)改变表现为后移,而12-14岁组则为前移;两组的髁状突前缘位置(S-Cix)、后缘位置(S-T4x)均发生后移,但8-11岁组较12-14岁组更明显。③颞下颌关节改变与[牙合]颌面的改变存在相关关系:8-11岁组的S-Fpx与蝶鞍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SNB)、NP连线与眼耳平面FH相交的交角(NP-FH)有负相关关系(P<0.05,r=-0.489;P<0.05,r=-0.424);12-14岁组的S-Fpx与上中切牙切缘到鼻根点-上牙槽座点连线的距离(U1-NAmm)为正相关关系(P<0.01,r=0.439);8-11岁S-Cix、S-T4x、髁状突上缘水平向位置(S-Cox)与SNB、NP-FH、MP-SN均呈中等负相关关系。④提示年龄对于前方牵引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对颞下颌关节改变有较为明显的影响,8-11岁组关节窝及髁状突位置后移明显,髁状突前缘上移,关节后间隙增加;12-14岁组关节窝后缘前移和髁状突前缘下移,关节间隙无改变;不同年龄影响颞下颌关节改变的[牙合]颌面因素并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方牵引 骨性安氏类错[牙合] 颞下颌关节 年龄 [牙合]颌面
下载PDF
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成人骨性ClassⅢ错[牙合]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泾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415-416,共2页
目的 :观察MEAW技术矫治成人骨性ClassⅢ错软硬组织的变化特点 ,确定其治疗机制和评价临床掩饰性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成人骨性ClassⅢ类错 11例 ,用MEAW技术在 0 .0 2 2× 0 .0 2 8标准方丝系统上矫治 8~ 12个月 ,比较矫治前... 目的 :观察MEAW技术矫治成人骨性ClassⅢ错软硬组织的变化特点 ,确定其治疗机制和评价临床掩饰性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成人骨性ClassⅢ类错 11例 ,用MEAW技术在 0 .0 2 2× 0 .0 2 8标准方丝系统上矫治 8~ 12个月 ,比较矫治前后头影测位片。结果 :矫治前后ANB角平均增加 2° ,SnNsBs平均增加 4° ,ODI增加 ,APDI变小。结论 :MEAW技术矫治成人骨性反 ,由于ODI增加 ,APDI变小 ,软组织侧貌改善明显 ,达到很好的掩饰性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曲方丝弓技术 骨性class错he 正畸治疗
下载PDF
HLA-Ⅲ类基因组成的两个单体型:C4单体型与补体型
13
作者 汪策 赵修竹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 CAS 1991年第4期174-180,共7页
HLA-Ⅰ与Ⅱ类基因及其产物国内外都进行过大量的研究,而夹在其间的HLA-Ⅲ类基因国际上提出较晚,国内刚在起步。本文结合我室对HLA-Ⅲ类分子多态性的研究,就HLA-Ⅲ类基因组成的两个单体型——C4单体型与补体型的国内外研究概况进行了介... HLA-Ⅰ与Ⅱ类基因及其产物国内外都进行过大量的研究,而夹在其间的HLA-Ⅲ类基因国际上提出较晚,国内刚在起步。本文结合我室对HLA-Ⅲ类分子多态性的研究,就HLA-Ⅲ类基因组成的两个单体型——C4单体型与补体型的国内外研究概况进行了介绍与评述。由于基因单体型提供的遗传信息较组成单体型的单个基因座位更丰富、更准确,因此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格外受人注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单体型 C4 补体型 hla
下载PDF
数字化隐形矫治技术治疗成人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12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璐 王斌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311-315,共5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隐形矫治技术治疗成人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合肥市口腔医院成人轻到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病人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例,观察组采... 目的探讨数字化隐形矫治技术治疗成人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合肥市口腔医院成人轻到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病人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例,观察组采用数字化隐形矫治技术,对照组采用固定矫治技术即MBT矫治技术。测量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16项软硬组织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后软硬组织的变化。结果骨性组织测量项目中,蝶鞍中心点、鼻根点和上牙槽座点的交角(SNA)、下颌平面与前颅底平面的交角(SN-MP)在矫治后较矫治前均增加(P<0.05),上牙槽座点、鼻根点和下牙槽座点的交角(ANB)变小(P<0.05);矫治后观察组较对照组ANB[−0.22±1.47]比[−1.41±0.99];SN-MP[31.91±5.81]比[37.07±2.56];下颌平面与眶耳平面的交角(FH-MP)[22.80±4.14]比[26.74±3.56];[牙合]平面与前颅底平面的交角(OP-SN)[10.42±4.31]比[15.93±2.10]均减小(P<0.05)。牙性测量项目中,上中切牙长轴到前颅底平面的交角(U1-SN)、下中切牙切点至下颌平面的距离(L1-MP)治疗前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软组织测量指标上唇凸点至E线距离(UL-EP)、下唇凸点至E线距离(LL-EP)、眶耳平面和软组织鼻根点与软组织颏前点连线的后下角(FH-N'Pog')、软组织鼻根点、鼻下点和软组织颏前点连线的夹角(N'-Sn-Pog')在治疗前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数字化隐形矫治技术掩饰性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在垂直向控制,减轻牙齿代偿方面较固定矫治技术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安氏 正畸矫治器 功能性 成像 三维 垂直向控制 掩饰性治疗
下载PDF
紫花苜蓿几丁质酶ClassⅢ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文娟 李聪 +1 位作者 王涌鑫 苗丽宏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10年第2期271-275,共5页
本文根据截叶苜蓿(Medicago truc atula)几丁质酶ClassⅢ基因(GenBank:AY294484.1)的全长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的方法得到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e)几丁质酶ClassⅢ的核酸序列,命名为MsChiⅢ,在NCBI中的登录号为FJ872918。利用生物... 本文根据截叶苜蓿(Medicago truc atula)几丁质酶ClassⅢ基因(GenBank:AY294484.1)的全长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的方法得到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e)几丁质酶ClassⅢ的核酸序列,命名为MsChiⅢ,在NCBI中的登录号为FJ872918。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MsChiⅢ,预测氨基酸序列的等电点、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该核酸序列全长为953bp,包括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01个氨基酸,等电点为8.212。该序列所编码的蛋白属于几丁质酶18家族的内切酶,分布于细胞间隙,并含有几丁质酶18家族的特征序列——LGDVDFDIE,并预测MschiⅢ可能是一种具有几丁质酶和溶菌酶的双功能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几丁质酶 class基因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分泌抗HLA Class Ⅰ单态性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的建株和鉴定
16
作者 戈军 任惠珠 +2 位作者 姚晓锐 辛育龄 孙逸平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1989年第1期2-7,共6页
本文报道了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 HLA-I 类抗原单态性单克隆抗体,命名为CJH-F6,经流式细胞间接免疫荧光分析,放射免疫沉淀 SDS-PAGE 测定,微量淋巴细胞毒实验和血小板吸收试验均证明为抗 HLA-I 类抗原单态性单克隆抗体,Ig 类别为 IgM,... 本文报道了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 HLA-I 类抗原单态性单克隆抗体,命名为CJH-F6,经流式细胞间接免疫荧光分析,放射免疫沉淀 SDS-PAGE 测定,微量淋巴细胞毒实验和血小板吸收试验均证明为抗 HLA-I 类抗原单态性单克隆抗体,Ig 类别为 IgM,文内讨论了此单抗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hla class 单态性
下载PDF
Prognostic value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 and classⅢβ-tubulin in survival for nonmetastatic rectal cancer 被引量:4
17
作者 Xiang-Quan Kong Yun-Xia Huang +4 位作者 Jin-Luan Li Xue-Qing Zhang Qing-Qin Peng Li-Rui Tang Jun-Xin W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Oncology》 SCIE CAS 2018年第10期351-359,共9页
AIM To assess the long-term prognostic value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VEGFR1)and classⅢβ-tubulin(TUBB3)mRNA expression in nonmetastatic rectal cancer.METHODS A total of 75 consecutive patient... AIM To assess the long-term prognostic value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VEGFR1)and classⅢβ-tubulin(TUBB3)mRNA expression in nonmetastatic rectal cancer.METHODS A total of 75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non-metastatic rectal cancer from March 2004 to November 2008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t our institute.The mRNA expressions of VEGFR1 and TUBB3 were detected by multiplex branched DNA liquid-chip technology.The Cutoff Finder application was applied to determine cutoff point of mRNA expression.SPSS software version 22.0was used for analysis.RESULTS The median follow-up was 102.7 mo(range,6-153.6).Theχ~2 and Fisher’s exact tests showed that VEGFR1expression was related to lymph node metastasis(P=0.013),while no relationships between TUBB3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were observed.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T stage,lymph node metastasis,tumor differentiation,VEGFR1 and TUBB3 mRNA expression were correlated to overall survival(OS)(P=0.048,P=0.003,P=0.052,P=0.003 and P=0.015,respectively).Also,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VEGFR1expression independently influenced OS by multivariate analysis(P=0.027 and P=0.033).VEGFR1 expressio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UBB3(P=0.024).The patients with low expression of both TUBB3 and VEGFR1 presented a better OS(P=0.003).In addition,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VEGFR1 had a more favorable prognostic value(P<0.001).CONCLUSION VEGFR1 expression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dependently and jointly affect survival.Moreover,low expression of VEGFR1 and TUBB3 presented a better OS in patients with non-metastatic rectal cancer,which might serve as a potential prognostic fac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TAL cancer classβ-tubulin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 Overall SURVIVAL
下载PDF
儿童Class Ⅲ高角型错前牵引矫治前后侧貌美学分析及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亢静 彭明慧 周建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3年第8期854-857,共4页
目的:分析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儿童Class Ⅲ类错治疗前后软组织变化的侧貌美学相关性探讨。方法:选取就诊于我所正畸科8~12岁Class Ⅲ高角型前牙反患儿14例,采用上颌铸造式固定前牵引矫治6~8个月,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对正畸... 目的:分析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儿童Class Ⅲ类错治疗前后软组织变化的侧貌美学相关性探讨。方法:选取就诊于我所正畸科8~12岁Class Ⅲ高角型前牙反患儿14例,采用上颌铸造式固定前牵引矫治6~8个月,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对正畸前后侧貌进行美学评价,并对侧貌美学指标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上颌前牵引矫治后患者的软组织侧貌有显著改善,美学测量指标与颌骨的改建以及软组织的厚度有较明显的关系。结论:上颌前牵引矫治对Class Ⅲ类错患者的侧貌美观有明显改善,但对于垂直性骨面型无法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方牵引 class类错[牙合] 头影测量分析
下载PDF
骨性Ⅲ类儿童前牵引后颞下颌关节改变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皓琳 王雅淋 +2 位作者 刘亚非 左艳萍 张晓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41-1646,共6页
背景:前牵引治疗能有效改变儿童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的颅颌面结构关系,同时也改变了颞下颌关节结构。但是关于前牵引颞下颌关节改变和颅颌面变化的相关性,尚无确切研究结果。目的:分析儿童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前牵引矫治前后牙颌面改变与... 背景:前牵引治疗能有效改变儿童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的颅颌面结构关系,同时也改变了颞下颌关节结构。但是关于前牵引颞下颌关节改变和颅颌面变化的相关性,尚无确切研究结果。目的:分析儿童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前牵引矫治前后牙颌面改变与颞下颌关节改变的相关性,探讨前牵引矫治对儿童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儿童骨性Ⅲ类错牙合29例,男16例,女13例,年龄8-11岁,对前牵引矫治前后牙颌面和颞下颌关节的改变进行头影测量分析、坐标系统定位测量分析,数据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和Mann-Whitney检验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与结论:前牵引治疗前后骨骼矢状方向发生明显改变,颞下颌关节窝和髁状突在X轴改变明显,在Y轴改变不明显,颞下颌关节后间隙明显减小;相关性分析发现,颞下颌关节与牙颌面结构改变之间存在中等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前牵引矫治后,牙颌面与颞下颌关节结构均有明显改变,且颞下颌关节骨改建与牙颌面改变之间存在中等相关关系,但没有密切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前牵引矫治 骨性 替牙晚期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HLA Class I Expressions o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in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20
作者 Zhi-mian Zhang Xiao Guan +3 位作者 Ying-jie Li Ming-chen Zhu Xiao-jing Yang Xiong Zou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期77-82,共6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change of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 class I on huma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ils (PBMCs) at both mRNA and protein levels, and to evaluate its roles in the devel...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change of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 class I on huma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ils (PBMCs) at both mRNA and protein levels, and to evaluate its rol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 (CRC). Methods: In the present study, 50 patients with CRC, 35 patients with benign colorectal lesion and 42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enrolled. Expression levels of HLA class I mRNA and protein were determined using real-time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 (RT-PCR) and flow cytometry analysis,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HLA class I mRNA and proteins were not influenced by age and gender. The relative ratios of HLA class I mRNA were 0.99±0.27 in healthy controls, 0.76±0.19 in benign patients, and 0.48±0.21 in CRC patients. 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ies of HLA class I were 145.58±38.14 in healthy controls, 102.05±35.98 in benign patients and 87.44±34.01 in CRC patients. HLA class I on PBMCs was significantly down-regulated at both mRNA and protein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stage III and IV CRC. CRC patients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also showed a decreased HLA class I expression at protein level. Conclusion: HLA class I expressions on PBMCs are associated with staging of CRC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Monitoring the expression of HLA class I on PBMCs may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diagnosis and metastasis judgement of CR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 class I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RT-PCR Flow cytometry Colorectal cance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