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1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表型在鉴别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与HLA-DR阴性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应用
1
作者 郜伟峰 单志娟 +4 位作者 周一平 裴新蕊 杨玉 侯艳军 周合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72-276,共5页
目的探讨免疫表型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和HLA-DR阴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之间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至2024年间收治的42例APL患者和28例初治及复发的HLA-DR阴性AML患者。通过流式细胞免疫表型分析,比较两... 目的探讨免疫表型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和HLA-DR阴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之间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至2024年间收治的42例APL患者和28例初治及复发的HLA-DR阴性AML患者。通过流式细胞免疫表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CD64、MPO、CD7、CD11c、CD9、CD123等抗原的阳性表达率。利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应用ROC曲线评估CD9和CD123的表达模式,以及CD64^(+)MPO^(+)CD7^(-)CD11c^(-)对APL的诊断价值。结果AML组患者的CD64、CD9、MPO阳性率显著低于APL组,而CD11c、CD7阳性率显著高于AP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64^(+)MPO^(+)CD7^(-)CD11c^(-)的综合抗原积分表达模式在鉴别诊断APL方面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859,敏感性为93.8%,特异性为75.0%,CD9/CD123的鉴别诊断APL的AUC^(ROC)为0.919,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84.0%;而联合应用CD9/CD123和综合抗原积分的诊断模式,AUC^(ROC)为0.955,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100%。结论CD9/CD123表达模式及CD64^(+)MPO^(+)CD7^(-)CD11c^(-)联合应用可作为鉴别诊断APL与HLA-DR阴性的AML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hla-DR阴性急性髓系白血病 流式细胞术 CD123 CD9
下载PDF
乙肝疫苗无、弱应答与HLA-DR2、7、9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钱毅 梁雪梅 +5 位作者 邹东 章廉 胡章勇 张明霞 文维群 侯金林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63-465,共3页
目的研究广东汉族人群乙肝疫苗无、弱应答水平与 HL A- DR2、7、9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对 140 0名广东籍汉族学生进行重组乙肝疫苗标准接种 ,末次接种后第 8周检测血清抗 - HBs抗体水平 ,对无、弱应答者和强应答者通过PCR- SSP法检测 ... 目的研究广东汉族人群乙肝疫苗无、弱应答水平与 HL A- DR2、7、9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对 140 0名广东籍汉族学生进行重组乙肝疫苗标准接种 ,末次接种后第 8周检测血清抗 - HBs抗体水平 ,对无、弱应答者和强应答者通过PCR- SSP法检测 HL A- DR2、7、9。结果无、弱应答组携带 HL A- DR2、7、9的频率分别为 5 .0 8%、15 .2 5 %和 19.49% ;强应答组携带 HL A- DR2、7、9的频率分别为 2 .2 2 % ,17.7%和 2 0 % ;2组的 HL A- DR2和 HL A- DR7间比较 ,P<0 .0 5 ;HL A- DR9间比较 ,P>0 .0 5。结论广东汉族人群乙肝疫苗无、弱应答与 HL A- DR7相关 ,与 HL A- DR2的低携带有关 ,而与 HL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DR 乙肝疫苗 免疫应答 乙型肝炎
下载PDF
HLA-DR/CD14在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8
3
作者 李薇 谢闻悦 +3 位作者 张卫云 张璇 张玉新 高贵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HLA-DR/CD14的表达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4月-2009年4月的住院患者140例,其中ICU急重症疾病组101例,其他疾病组39例,以同期20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HL...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HLA-DR/CD14的表达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4月-2009年4月的住院患者140例,其中ICU急重症疾病组101例,其他疾病组39例,以同期20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HLA-DR/CD14表达率,并测定急重症疾病组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CRP与HLA-DR/CD14表达率的关系。在急重症疾病组中选择15例患者,分别于急诊入院后的第1、4、8、12、16、20天取外周血,动态观察HLA-DR/CD14表达率的变化及其与病程发展、临床症状的关系。结果急重症疾病组HLA-DR/CD14表达率(38.64%±14.15%)显著低于其他疾病组(56.04%±21.01%,P<0.05)及正常对照组(76.33%±7.82%,P<0.01),且其他疾病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急重症疾病组HLA-DR/CD14表达率与CRP水平呈负相关(r=-0.704,P<0.01)。对急重症疾病组15例患者进行动态观察显示:其中6例死亡患者HLA-DR/CD14表达率随病程进展呈持续下降状态,始终未能纠正,直至死亡;另外9例存活患者随病程好转,HLA-DR/CD14表达率逐渐上升至正常水平,临床症状也随之明显改善直至治愈。结论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HLA-DR/CD14表达率与感染及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急重症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免疫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抗原 CDL4 hla-DR抗原 感染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4
作者 覃月秋 廖品琥 +4 位作者 王超 尹毅霞 苏建伟 蒋旗 易廷庄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06-610,共5页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外周血HLA-DR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5例胰腺炎患者,25例SAP、30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入院时、48 h及第7天外周血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uman leukocyteantigen-DR,HLA-...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外周血HLA-DR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5例胰腺炎患者,25例SAP、30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入院时、48 h及第7天外周血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uman leukocyteantigen-DR,HLA-DR)表达。以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做正常对照。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及MAP组相比,SAP组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表达在整个观察期内均明显降低(P<0.01),与非脓毒症组相比,合并脓毒症者降低更显著(P<0.01),至第7天仍无明显回升;而MAP组HLA-DR表达呈一过性下降,48 h起明显回升,第7天接近正常。②胰腺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表达与Ranson评分、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747、-0.878,均P<0.01)。③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curve,ROC曲线)显示HLA-DR预测脓毒症优于APACHE-Ⅱ评分及Ranson评分。结论 SAP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抗原递呈功能障碍,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表达有助于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机体免疫状态及预测脓毒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HLA—DR 免疫抑制 脓毒症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1与Rh1对树突状细胞表达HLA-DR、CD25、CD44、CD54、CD11c及E-selectin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毅 郝钰 +1 位作者 邱全瑛 黄启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6-48,52,共4页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和Rh1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表面分子CD25、HLA-DR、CD44、ICAM-1、CD11c及E-selectin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Rg1和Rh1分别加入成熟DC中,刺激一定时间后,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并用图像分析法分析结果。...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和Rh1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表面分子CD25、HLA-DR、CD44、ICAM-1、CD11c及E-selectin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Rg1和Rh1分别加入成熟DC中,刺激一定时间后,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并用图像分析法分析结果。结果除E-selectin外,Rg1和Rh1均可不同程度地促进HLA-DR、CD25、CD11c、CD44和ICAM-1的表达。结论Rg1、Rh1可增强DC表面促进T细胞活化的第一、二类信号系统分子的表达,提高其抗原递呈能力,并促进DC-T细胞簇的形成而活化初始T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人参皂苷 CD25 hla-DR CD44 ICAM-1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儿童TCRVβ亚家族T细胞克隆性增殖及其与HLA-DRB1*15的关系 被引量:11
6
作者 黄永兰 黄绍良 +2 位作者 包蓉 张绪超 吴燕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5-168,172,共5页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儿童TCRVβ24个亚家族T细胞克隆性及其与HLA-DRB1*15的关系。【方法】再障儿童17例(SAA14例,MAA3例),采用RT-PCR和基因扫描分析外周血或骨髓TCRVβ24个亚家族基因的表达和克隆性,SSP-PCR检测HLA-DR。...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儿童TCRVβ24个亚家族T细胞克隆性及其与HLA-DRB1*15的关系。【方法】再障儿童17例(SAA14例,MAA3例),采用RT-PCR和基因扫描分析外周血或骨髓TCRVβ24个亚家族基因的表达和克隆性,SSP-PCR检测HLA-DR。【结果】再障儿童外周血T细胞仅表达4~22个Vβ亚家族,而正常儿童外周血T细胞几乎表达所有Vβ亚家族。12例(包括初诊SAA4例,CR4例,复发1例和MAA3例)再障儿童存在不同程度T细胞克隆性增殖,但个体间差异较大,正常外周血和骨髓均为多克隆性T细胞。5例HLA-DRB1*15(+)患儿中4例(80%)有寡克隆T细胞,而12例HLA-DRB1*15(-)患儿中仅3例(25%)见寡克隆T细胞,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伴寡克隆T细胞的6例SAA儿童经免疫抑制治疗后达CR;不伴寡克隆T细胞的5例SAA儿童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其中CR1例,PR2例、无效1例,死亡1例。【结论】大多数再障儿童存在T细胞克隆性增殖,寡克隆T细胞多见于SAA,尤其是HLA-DRB1*15(+)的SAA儿童。TCRVβT细胞克隆的检测对进一步了解再障免疫功能状态、预测免疫抑制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TCR Vβ基因谱 T细胞克隆 HLA—DR
下载PDF
HLA-DRB1*14和*15等位基因与肝癌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7
作者 黄爱春 吴继周 +5 位作者 吴健林 陈务卿 韦颖华 罗双艳 宁秋悦 李兰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420-422,共3页
目的探讨HLA-DRB1*14和*15等位基因与肝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以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病例组,以13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PCR-SSP方法对研究对象外周血的HLA-DRB1等位基因进行检测,分析其表达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结果 HLA-DRB1*1... 目的探讨HLA-DRB1*14和*15等位基因与肝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以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病例组,以13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PCR-SSP方法对研究对象外周血的HLA-DRB1等位基因进行检测,分析其表达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结果 HLA-DRB1*14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χ2=9.925,P=0.002,OR=3.450,95%CI:1.555~7.655),HLA-DRB1*15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60,P=0.262,OR=1.538,95%CI:0.723~3.274)。结论 HLA-DRB1*14可能是原发性肝癌的易感基因,HLA-DRB1*15可能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位基因 肝肿瘤 hla-DR抗原
下载PDF
丙泊酚持续小剂量镇静对大面积烧伤患者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胡超 杨红明 +3 位作者 魏雪菁 马丽 冯永强 褚万立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99-501,共3页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CD14+单核细胞HLA-DR抗原的表达规律及丙泊酚持续小剂量镇静对HLA-DR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1年11月收治的烧伤面积大于30% TBSA的严重烧伤患者30例,其中17例给予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组),13例除常...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CD14+单核细胞HLA-DR抗原的表达规律及丙泊酚持续小剂量镇静对HLA-DR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1年11月收治的烧伤面积大于30% TBSA的严重烧伤患者30例,其中17例给予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组),13例除常规治疗外还应用丙泊酚持续小剂量镇静治疗(丙泊酚治疗组),分别于镇静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5、7天抽取外周静脉血,流式细胞仪检测CD14+单核细胞表面HLA-DR抗原表达情况。另取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结果大面积烧伤患者入院24h内CD14+单核细胞表面HLA-DR抗原表达率(25.07%±14.83%)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76.45%±7.96%,P<0.01)。常规治疗组治疗后第3、5天CD14+单核细胞表面HLA-DR抗原表达率(分别为27.76%±11.36%、27.11%±14.49%)明显低于丙泊酚治疗组(分别为35.44%±11.55%、37.47%±1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7天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丙泊酚可能通过抑制应激激素的过度释放而减轻烧伤患者的过度应激反应,进而改善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丙酚 烧伤 镇静 hla-DR抗原
下载PDF
PCR-SSP技术对广东汉族人HLA-DR基因分型 被引量:13
9
作者 罗超权 陈汉奎 +1 位作者 杨英浩 伍新尧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87-91,共5页
探索具有高分辨率、高特异性和简捷快速的方法对HLA-DR基因分型,为临床器官移植配型和疾病相关性分析提供实用的方法和基础资料.利用DR1~DRw18序列特异性的19组引物及1对内参照引物进行PCR扩增即PCR-SSP... 探索具有高分辨率、高特异性和简捷快速的方法对HLA-DR基因分型,为临床器官移植配型和疾病相关性分析提供实用的方法和基础资料.利用DR1~DRw18序列特异性的19组引物及1对内参照引物进行PCR扩增即PCR-SSP对HLA-DR进行基因分型,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溴乙锭染色,在紫外光下观察分型结果.每个被检个体的DR型别可由特异引物扩增出现的电泳谱带直接判断.双盲检测22例的结果100%正确.在102例中国广东地区汉族人中,DR9和DR2的基因频率最高,分别为0.2205和0.1912,DR10为最低(0.0098).与用PCR-SSO方法分型获得的结果比较,基因型别分布基本一致,但一些等位基因的频率有差异,表明HLA-DR基因频率的分布在不同地区、不同种族的人群间存在着差异.PCR-SSP法分辨率和特异性虽不及PCR-SSO法但比血清学方法精细,分型的全过程只需2~4h能满足临床器官移植配型的要求.基因频率调查结果为器官移植配型和疾病相关性分析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 PCR 基因分型 基因频率 器官移植
下载PDF
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69、HLA-DR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祥安 吴琼 +4 位作者 虞黎明 邹镇洪 蔡磊 熊妮 杨刚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7-9,共3页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CD69、HLA-DR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0例结直肠癌患者(观察组)术前、术后第5、10天外周血T淋巴细胞CD69、HLA-DR的表达,并与同期检测1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CD69、HLA-DR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0例结直肠癌患者(观察组)术前、术后第5、10天外周血T淋巴细胞CD69、HLA-DR的表达,并与同期检测1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CD69、HLA-DR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术前CD69、HLA-DR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CD69、HLA-DR表达水平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HLA-DR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与其余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均﹥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CD69、HLA-DR表达明显降低,术后逐渐升高;检测二者表达有助于病情判断,进一步指导结直肠癌免疫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围手术期 T淋巴细胞 CD69 hla-DR
下载PDF
不同时期血管瘤内皮细胞黏附分子和HLA-DR的表达 被引量:5
11
作者 秦兴军 邱攀 +4 位作者 王绪凯 孙长伏 李庆昌 韩昱晨 关晓峰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21-425,共5页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对血管瘤增殖退化病理生理演变过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应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期血管瘤及退化期血管瘤的细胞间黏附分子-3(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3,ICAM-3)、CD34和有核细胞表面的组织相容性抗原DR...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对血管瘤增殖退化病理生理演变过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应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期血管瘤及退化期血管瘤的细胞间黏附分子-3(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3,ICAM-3)、CD34和有核细胞表面的组织相容性抗原DR型(Histocompatibilityantigens-DR,HLA-DR)在血管内皮细胞上的表达情况,将2个时期进行比较;同时以血管畸形及正常皮肤为对照。采用行×列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CAM-3和CD34均在增殖期血管瘤高表达(分别为26/28和28/28),而退化期低表达或不表达(分别为20/22和20/22),2个时期差异有显著性(P<0.001);而血管畸形和正常皮肤几乎不表达,这与不同时期血管瘤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HLA-DR则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高分化阶段密切相关,增殖期基本不表达(4/28),在分化好的退化期高表达(17/22),2个时期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ICAM-3、CD34可能在血管形成早期发挥作用,介导内皮细胞间黏附,参与血管瘤发病和消退的病理过程。HLA-DR可能与内皮细胞成熟表型的获得及活化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免疫组化 ICAM-3 CD34 hla-DR
下载PDF
HIV感染者/AIDS患者外周血CD_(38) HLA-DR分子在CD_4^+ CD_8^+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 被引量:14
12
作者 汪习成 吴昊 +5 位作者 李太生 冯鲜妮 徐斌 邱志峰 徐莲芝 汪俊韬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3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 观察国内艾滋病病毒 (HIV)感染者 /艾滋病 (AIDS)患者外周血CD38、HLA DR分子在CD+4 、CD+8T淋巴细胞上表达的变化 ,并探讨这些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5 1例正常对照、14例HIV感染者和 3 6例AIDS患者的外周血CD... 目的 观察国内艾滋病病毒 (HIV)感染者 /艾滋病 (AIDS)患者外周血CD38、HLA DR分子在CD+4 、CD+8T淋巴细胞上表达的变化 ,并探讨这些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5 1例正常对照、14例HIV感染者和 3 6例AIDS患者的外周血CD+4 、CD+8T淋巴细胞表面的CD38、HLA DR分子的表达 ,用分枝DNA(bDNA)法检测 11例HIV感染者和 18例AIDS患者的血浆病毒载量。结果 CD+4 HLA DR+细胞百分比显示 ,AIDS组显著高于正常组及HIV组 ;CD+8HLA DR+T细胞百分比显示HIV组与AIDS组间无差异 ,而它们均显著高于正常组。CD+8、CD38+细胞百分比则是AIDS组 >HIV组 >正常组 ,CD+8CD38+、CD+8HLA DR+、CD+4 HLA DR+细胞百分比与病毒载量显著正相关。结论 在HIV感染过程中 ,HLA -DR+、CD38+在CD+4 、CD+8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均显著增加 ,反映T淋巴细胞异常激活 ;尤其是CD+8CD38+细胞百分比随着疾病进展逐渐升高 ,预示疾病进展程度。在评价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免疫状况时 ,不仅要考虑免疫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感染 CD38 hla-DR 病毒载量 表达
下载PDF
广东汉族人群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水平与HLA-DRB1*02,07,09的相关性 被引量:17
13
作者 钱毅 章廉 +2 位作者 梁雪梅 侯金林 骆抗先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水平与HLA-DRB1*02,07,09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对1400名广东籍汉族健康大学生进行重组乙肝疫苗标准全程接种(10μg/次,0、1、6月),末次接种后第8周用ELISA检测血清抗-HBs水平,对全部无、弱应答(共...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水平与HLA-DRB1*02,07,09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对1400名广东籍汉族健康大学生进行重组乙肝疫苗标准全程接种(10μg/次,0、1、6月),末次接种后第8周用ELISA检测血清抗-HBs水平,对全部无、弱应答(共118名)、100名中等应答者(随机选取)和全部强应答者(45名)通过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PCR-SSP)进行HLA-DRB1*02,07,09基因的检测。结果无、弱应答组携带HLA-DRB1*07基因的频率为15.25%,高于中、强应答组的3.44%(P<0.05);无、弱应答组携带HLA-DRB1*02的频率为5.08%,低于中、强应答组的17.9%(P<0.05);无、弱应答组和中、强应答组携带HLA-DRB1*09的频率分别为19.49%和17.9%,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LA-DRB1*07与广州某大学汉族人群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相关,HLA-DRB1*02与该人群乙肝疫苗中、强应答相关,HLA-DRB1*09与该人群乙肝疫苗应答水平无明确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DR 乙肝疫苗 免疫应答
下载PDF
HLA-DR、DQ基因多态性与遵义地区汉族流行性出血热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罗军敏 孙万邦 +4 位作者 黄学贵 冯继红 张忆雄 宋明英 姚新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42-844,848,共4页
目的:探讨HLA-DR、DQ基因多态性与遵义地区汉族流行性出血热(EHF)的关联性。方法:采用群体研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100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患者组)和100例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进行HLA-DR、DQ基因分... 目的:探讨HLA-DR、DQ基因多态性与遵义地区汉族流行性出血热(EHF)的关联性。方法:采用群体研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100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患者组)和100例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进行HLA-DR、DQ基因分型,比较其等位基因频率(GF),并计算其相对危险度(RR)。结果:EHF患者组HLA-DRB1*16基因频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RR=3.58,χ2=4.916,P=0.0266<0.05);患者组HLA-DQ各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研究提示在遵义地区汉族人群中,HLA-DRB1*16基因与EHF呈正相关,HLA-DRB1*16基因可能是EHF的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DR DQ基因 流行性出血热(EHG) 关联性
下载PDF
体外培养人黑素细胞HLA-DR抗原的表达 被引量:4
15
作者 项蕾红 郑志忠 +2 位作者 祝绿川 傅雯雯 陆洪芬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75-277,共3页
为了解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是否表达HLA DR抗原 ,黑素细胞经体外培养后 ,是否因细胞培养的添加成分或培养时间的长短而影响LHA DR抗原表达而应用免疫酶染色法进行检测。结果发现表皮基底层的黑素细胞不表达HLA DR抗原 ;接种于含TPA培养... 为了解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是否表达HLA DR抗原 ,黑素细胞经体外培养后 ,是否因细胞培养的添加成分或培养时间的长短而影响LHA DR抗原表达而应用免疫酶染色法进行检测。结果发现表皮基底层的黑素细胞不表达HLA DR抗原 ;接种于含TPA培养液的黑素细胞 ,在传代后2周 ,黑素细胞表达HLA DR抗原 ,7周后HLA DR抗原失表达 ;接种于不含TPA培养液的黑素细胞 ,在传代后2周和7周时均不表达HLA DR抗原。因此 ,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表达HLA DR抗原是因为培养液中含有促分裂剂或某种细胞因子 ,而正常人的黑素细胞是不表达HLA DR抗原的。这就为体外培养纯黑素细胞的同种异体移植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细胞 hla-DR抗原 白癜风 体外培养
下载PDF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HLA-DR的变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宋强 宋素芹 +3 位作者 李杰 张明珙 张茂宏 张玉华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97年第A03期225-227,共3页
采用一组单克隆抗体及免疫酶标技术,对4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ITP)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HLA-DR的表达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CD4+细胞减少,CD8+细胞增加,CD4+/CD8+细胞比值减低或倒置,HLA-DR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 采用一组单克隆抗体及免疫酶标技术,对4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ITP)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HLA-DR的表达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CD4+细胞减少,CD8+细胞增加,CD4+/CD8+细胞比值减低或倒置,HLA-DR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临床经免疫抑制治疗有效的ITP患者,T细胞亚群及HLA-DR的异常表达得到纠正。说明ITP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失调在ITP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 T淋巴细胞 辅助细胞 抑制细胞 hla-DR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HLA-DRB1*15表达及其与免疫抑制治疗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8
17
作者 黄永兰 黄绍良 +1 位作者 黄科 包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1212-1215,共4页
本研究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儿HLA-DR基因表达情况及其与免疫抑制治疗疗效的关系,评价HLA-DRB1*15基因型检测的临床意义。采用SSP-PCR方法对40例(特发性33例,继发性7例)获得性AA儿童和107名正常对照人群进行HLA-DR位点基因检测,其... 本研究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儿HLA-DR基因表达情况及其与免疫抑制治疗疗效的关系,评价HLA-DRB1*15基因型检测的临床意义。采用SSP-PCR方法对40例(特发性33例,继发性7例)获得性AA儿童和107名正常对照人群进行HLA-DR位点基因检测,其中32例AA患儿接受了免疫抑制治疗(其中强化免疫抑制治疗24例,单纯CsA治疗8例),比较AA患儿和健康人群HLA-DR基因表达差异,观察AA儿童HLA-DRB1*15表达与免疫抑制治疗疗效、疾病复发的关系。结果显示,特发性AA患儿HLA-DRB1*15(+)率为51.5%(17/33),较正常对照人群(20.6%)显著增高(p<0.01),7例继发性AA患儿均为HLA-DRB1*15(-)。HLA-DRB1*15(+)组AA患儿经免疫抑制治疗后6个月有效率和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93.8%、87.5%,而在HLA-DRB1*15(-)组分别为56.3%和31.3%,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意义(p<0.01)。5例复发患儿均为HLA-DRB1*15(+)。结论:AA患儿HLA-DRB1*15基因表达频率较正常人群显著增高,HLA-DRB1*15(+)AA患儿对免疫抑制治疗反应好,疾病完全缓解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免疫抑制治疗 HLA—DR基因
下载PDF
Ⅱ类抗原反式激活因子与HLA-DR抗原的关系及其意义(英文) 被引量:5
18
作者 徐开林 李慧 +6 位作者 潘秀英 李振宇 鹿群先 张颖 主鸿鹄 杜冰 曾令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47-151,共5页
本研究探讨Ⅱ类抗原反式激活因子(CIITA)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表达时相的关系和差异,及STAT1-α反义寡核苷酸(STAT1-αAS)对CIITA和HLA-DR的抑制作用。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给予不同剂量干扰素-γ(IFN-γ)后,用RT-PCR法检... 本研究探讨Ⅱ类抗原反式激活因子(CIITA)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表达时相的关系和差异,及STAT1-α反义寡核苷酸(STAT1-αAS)对CIITA和HLA-DR的抑制作用。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给予不同剂量干扰素-γ(IFN-γ)后,用RT-PCR法检测CIITAmRNA,Westernblot分析HLA-DR抗原表达,然后给予不同浓度STAT1-αAS和STAT1-α寡核苷酸有义链(STAT1-αS),再次检测CIITAmRNA和HLA-DR的表达。结果表明:CIITAmRNA在IFN-γ作用后5小时开始表达,14小时达峰值;HLA-DR在28小时后可被检测出,52小时达高峰。5、10和20μmol/LSTAT1-αAS作用于细胞后,CIITA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在S组明显高于AS处理组(P<0.01),S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HLA-DR的表达可被STAT1-αAS抑制,AS组仅为对照组的64.3%(P<0.01),S组与对照组间仍无差异;STAT1-αAS作用后,HLA-DR变化同CIITA。结论:CIITAmRNA表达与HLA-DR表达呈正相关且早于后者;STAT1-αAS可特异性抑制CIITA和HLA-DR的表达,并能预防T淋巴细胞激活,CIITA在移植免疫病因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类抗原反式激活因子 hla-DR STAT1-α 反义寡核苷酸 干扰素-Γ
下载PDF
血液肿瘤合并脓毒血症危险因素分析及HLA-DR和S100A12联合检测对其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5
19
作者 解友邦 方来福 +5 位作者 石雪峰 蒋白丽 韩国雄 沈括 李文倩 陈绍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3385-3388,3393,共5页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人白细胞抗原-DR(human leukocyte antigen DR,HLA-DR)和S100A12在血液肿瘤脓毒血症的诊断和预后的价值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ICU住院的血液肿瘤合并脓毒血症患者为脓毒血症组,感染患者为非脓毒血症组,流式细胞仪和E...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人白细胞抗原-DR(human leukocyte antigen DR,HLA-DR)和S100A12在血液肿瘤脓毒血症的诊断和预后的价值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ICU住院的血液肿瘤合并脓毒血症患者为脓毒血症组,感染患者为非脓毒血症组,流式细胞仪和ELISA检测HLA-DR和S100A12,将脓毒血症组依结局分为死亡和生存组,分析HLA-DR和S100A12对血液肿瘤合并脓毒血症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脓毒血症组APACHEⅡ、死亡率、S100A12、PCT和CRP均高于非脓毒血症组,而HLA-DR则相反;S100A12、PCT、CRP、APACHEⅡ、WBC和HLA-DR均和血液肿瘤脓毒血症预后有关(P <0.05);S100A12和HLADR是血液肿瘤脓毒血症死亡的危险因素;HLA-DR和S100A12联合检测诊断血液肿瘤脓毒血症敏感性高。结论血液肿瘤脓毒血症患者HLA-DR降低和S100A12升高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联合检测为预后提供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脓毒血症 S100A12 单核细胞人白细胞抗原-DR 诊断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HLA-DRB1基因型与北方汉族多发性硬化易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方丽波 刘广志 +1 位作者 王拥军 张星虎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00-403,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基因型与中国北方汉族多发性硬化(MS)的关联。方法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检测58例中国北方汉族MS患者及63名健康对照者的HLA-DRB1基因型分布;同时将MS患者分为西方型MS和视神...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基因型与中国北方汉族多发性硬化(MS)的关联。方法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检测58例中国北方汉族MS患者及63名健康对照者的HLA-DRB1基因型分布;同时将MS患者分为西方型MS和视神经脊髓炎(NMO)两亚组,对其DR4和DR15基因频率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S患者DR15和DR4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升高(分别为P=0.025,P=0.003);此外,NMO亚组DR4频率显著高于西方型MS(P=0.013)。结论我国北方汉族人MS与HLA-DRB1等位基因的关联与西方人群有所不同,DR15可能是MS的易感基因,而DR4则可能为我国汉族人NMO的易感基因。关联基因的差异可能是导致东西方MS病变部位不同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人类白细胞抗原 基因多态性 易感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