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ccessful application of nonmyeloablative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
1
作者 XU Wei LI Jian-yong WANG Li YU Hui ZHANG Su-jiang SHENG Rui-la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22期2056-2058,共3页
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 (PNH) is a consequence of nonmalignant clonal expansion of one or several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that have acquired a somatic mutation of phosphatedalinositol glycae-class A (P... 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 (PNH) is a consequence of nonmalignant clonal expansion of one or several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that have acquired a somatic mutation of phosphatedalinositol glycae-class A (PIGA) gene leading to deficient glycosyl phosphatidylinositol (GPI) synthesis. The pathophysiology of PNH is an abnormality in the glycolipid-anchored proteins of the membranes of blood cells. The absence of complement control proteins, including decay accelerating factor (DAF, CD55) and membrane inhibitor of reactive lysis (MIRL, CD59), results in intravascular lysis of the abnormal cells. Patients with PNH manifest not only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igns of chronic hemolytic anemia, but also formation of cytopenia and venous thrombo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myeloablative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emoglobinuria paroxysmal
原文传递
Anti-T-lymphocyte globulin-based non-myeloablative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llowed by HLA-identical donor lymphocyte infusion for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2
作者 毛平 王顺清 +5 位作者 王汉平 李庆山 许艳丽 莫文健 应逸 朱志刚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1期70-73,共4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of anti-T-lymphocyte globulin (ATG) based nonmyeloablative but profoundly immunosuppressive regimens followed by donor lymphocyte infusion (DLI) for the treatment of hematologic ...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of anti-T-lymphocyte globulin (ATG) based nonmyeloablative but profoundly immunosuppressive regimens followed by donor lymphocyte infusion (DLI) for the treatment of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Methods The protocol was designed to minimize the intensity of the conditioning regimen to the range of nonmyeloablative therapies based on ATG with low-dose busulfan (Bu) and Cytoxan (CTX) (15-19.5 mg/kg, 8 mg/kg and 80 mg/kg, respectively). The patients received the first lymphocytic infusion from HLA-identical sibling donors on days 28-30 after transplant, and the first T cell dosage of 10 6/kg followed by the escalated dosage in the range of (0.5-1.5)×10 8/kg. The total number of procedures were performed at a median of 4.2 procedures (range of 2-8 procedures).Results Engraftment was documented in all six patients in the form of donor-recipient hematopoietic cells mixed chimera at early-stage posttransplant, which was converted gradually into complet chimera by DLI in four patients.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GVHD) developed in three of six cases, only one of which was severe. To date,four patients are disease free and alive.Conclusions Allogeneic donor stem cell engraftment into host can be achieved by nonmyeloablative conditioning regimen based on ATG. Transient mixed donor-recipient hematopoietic cell mixed with chimeras may be successfully converted into complete chimerism by DLI posttransplant. GVHD remains major clinical concern in our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myeloablative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 lymphocyte infusion · hematologic malignancy
原文传递
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3
作者 石艳萍 蔡博 +9 位作者 余长林 乔建辉 陈鑫蕊 雷阳阳 王一 姚波 李冰霞 刘铁强 艾辉胜 郭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52-1859,共8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中心改良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首次完全缓解期中危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和并发症,并分析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04年8月至2021年4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进行亲缘HLA全相合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中心改良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首次完全缓解期中危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和并发症,并分析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04年8月至2021年4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进行亲缘HLA全相合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50例首次完全缓解期中危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造血恢复、供体植入及并发症情况,计算总生存率、无白血病生存率、治疗相关死亡率、累积复发率,并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移植后患者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中位恢复时间分别为10(6-16)和13(6-33)d。移植后1个月,22例(44%)患者形成完全供体嵌合体,22例(44%)形成混合嵌合体,其中18例在1-11个月逐渐转变为完全供体嵌合体,维持混合嵌合体状态4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总发生率为36%,其中II-IV级发生率为18%,中位发生时间为移植后45(20-70)d;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总发生率为34%,其中局限型、广泛型分别为20%、14%;感染、间质性肺炎和出血性膀胱炎的发生率分别为30%、10%和16%。患者5年总生存率、无白血病生存率、治疗相关死亡率和累积复发率分别为68%、64%、16%和20%。回输CD34+细胞数量的增加缩短了中性粒细胞以及血小板恢复时间(r=0.563,r=0.350);回输CD34+细胞数量能够显著影响广泛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OR=1.36,95%CI:1.06-1.84,P=0.024)。结论:改良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用于治疗中危急性髓系白血病首次完全缓解患者疗效肯定,但尚需进一步扩大病例数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非清髓性预处理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后
下载PDF
非清髓性移植后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治疗血液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庆山 毛平 +5 位作者 王顺清 朱志刚 王汉平 许艳丽 应逸 莫文健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73-576,605,共5页
【目的】研究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以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nti-T-lymphocyteglobulin,ALG)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nti-themocyteglobulin,ATG)为基础,减量化疗的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 【目的】研究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以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nti-T-lymphocyteglobulin,ALG)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nti-themocyteglobulin,ATG)为基础,减量化疗的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治疗血液病6例,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多发性骨髓瘤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例、骨髓纤维化1例,6例血液病于+28d~+30d进行第1次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每隔3~4周1次,平均4.2(2~8)次,逐渐增加输注细胞数量,输注的T细胞数由(1.2~9.5)×104/kg逐渐增加至(0.75~2.15)×108/kg。【结果】移植早期均形成混合性嵌合体和血液学部分缓解(1例进步),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后,6例血液病中4例逐渐形成供者型完全嵌合体,并达到血液学完全缓解,骨髓纤维化患者仍然为混合性嵌合体和进步状态,并发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2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2例,骨髓抑制2例,1例死于严重感染。【结论】以ATG/ALG为基础的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可实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的成功植入。通过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可实现混合性嵌合体向供者完全嵌合体的转变;移植物抗宿主病和骨髓抑制为其主要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者淋巴细胞输注 血液病 治疗 并发症 嵌合体 骨髓纤维化 非清髓性移植 细胞数量 血液学 造血干细胞
下载PDF
非清髓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龄血液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丹红 艾辉胜 +5 位作者 郭梅 余长林 乔建辉 孙万军 孙琪云 张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112-1113,共2页
目的 探讨非清髓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 (NAST)在治疗高龄血液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NAST治疗高龄血液病患者 5例。5例患者平均年龄 5 5岁 (5 3~ 5 9岁 )。预处理方案主要由环孢素、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和环磷酰胺等组成。结果  5... 目的 探讨非清髓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 (NAST)在治疗高龄血液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NAST治疗高龄血液病患者 5例。5例患者平均年龄 5 5岁 (5 3~ 5 9岁 )。预处理方案主要由环孢素、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和环磷酰胺等组成。结果  5例患者均顺利度过移植后造血抑制期 ,3例供者细胞完全植入 ,2例为供受者混合嵌合体。 2例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 ,治疗后好转。结论 NAST简便安全 ,并发症少 ,疗效好 ,为高龄血液病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异基因 非清髓 血液疾病 高龄
下载PDF
猕猴非清髓单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6
作者 刘丽辉 孙琪云 +8 位作者 胡锴勋 范传波 黄雅静 边莉 肖秀斌 姚波 郭梅 余长林 艾辉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677-682,共6页
为了研究用非清髓预处理是否能建立猕猴单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采用健康、单倍相合的亲代猕猴为供者,子代为受者。受体用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全身照射+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作非清髓性预处理;用环胞菌素A、霉酚酸酯、鼠抗人CD25单... 为了研究用非清髓预处理是否能建立猕猴单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采用健康、单倍相合的亲代猕猴为供者,子代为受者。受体用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全身照射+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作非清髓性预处理;用环胞菌素A、霉酚酸酯、鼠抗人CD25单克隆抗体作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第0天输注供者动员后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定期监测造血恢复、造血嵌合水平和GVHD发生等情况。结果表明:4例猕猴用非清髓性预处理后,移植后8天内造血均能恢复,早期均有供者造血干细胞植入;例3、例4植入成功,在移植后12、14天出现Ⅱ-Ⅲ度GVHD;例1在移植后7天低比例供者植入,最后出现移植排斥;例2在移植后7天供者成分占50%,后因肾衰早期死亡。结论:用非清髓性预处理可以跨越单倍相合猕猴的MHC屏障,成功建立了单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模型,为进一步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 造血干细胞移植 单倍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非清髓预处理
下载PDF
供者动员后造血干细胞输注在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乔建辉 艾辉胜 +6 位作者 王丹红 余长林 郭梅 孙万军 张石 孙琪云 李仝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12,共3页
为探讨供者造血干细胞输注 (DSI)在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NAPBSCT)中的作用 ,6例NAPBSCT患者分别在移植后 +7~ +90天进行DSI治疗 ,共输注单个核细胞 (MNC) (0 .6~ 7.6 )× 10 8/kg ,CD34 + 细胞 (0 .3~ 3.4)× 10 6... 为探讨供者造血干细胞输注 (DSI)在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NAPBSCT)中的作用 ,6例NAPBSCT患者分别在移植后 +7~ +90天进行DSI治疗 ,共输注单个核细胞 (MNC) (0 .6~ 7.6 )× 10 8/kg ,CD34 + 细胞 (0 .3~ 3.4)× 10 6/kg ,CD3+ 细胞 (0 .3~ 5 .1)× 10 8/kg。 6例中 5例有明显促进植入的作用 ,其中 3例由嵌合体转为完全性植入。 4例有较明确的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 (GVL) ,均未见造血抑制等并发症。初步结果表明 ,DSI能促进NAPBSCT后供者嵌合体的增加 ,有利于NAPBSCT后供者细胞植入并具较好的GVL效应 ,而且并发症少 ,在NAPBSCT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者造血干细胞输注 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嵌合体 恶性血液病 NAPBSCT 预处理
下载PDF
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致敏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对嵌合状态及GVHD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宝安 张琰 +8 位作者 丁家华 毕延智 赵刚 高冲 孙耘玉 孙雪梅 王骏 陈宁娜 程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02-106,共5页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经受者皮肤致敏后的异基因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是否能在促进形成完全供者嵌合(CC)的同时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以C57BL/6小鼠(H-2b,B6)为受者,于第0天接受60Coγ线全身照射(TBI),总剂量为5.5Gy,照射当天移植经...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经受者皮肤致敏后的异基因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是否能在促进形成完全供者嵌合(CC)的同时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以C57BL/6小鼠(H-2b,B6)为受者,于第0天接受60Coγ线全身照射(TBI),总剂量为5.5Gy,照射当天移植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后的BALB/c小鼠(H-2d,BA)外周血干细胞(2×107个),移植后第2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00mg/kg,并分别于移植后第28天输注致敏/未致敏的供者淋巴细胞2×106。结果显示,致敏后DLI的受鼠(黑色)无1例出现GVHD,60天时转变为完全供者嵌合,表型明显呈现为供鼠(白色)特征,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在DLI后早期下降,半月后有所升高,但仍低于正常水平;未致敏的DLI受鼠出现不同程度的GVHD,嵌合率稍有上升,仍表现为混合嵌合体(MC),CD4+/CD8+比值在DLI后早期升高,后期降至正常水平。结论:经受者皮肤致敏后的DLI在诱导CC的同时降低GVHD发病率,CD4+/CD8+比值与GVHD发病率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供者淋巴细胞输注 嵌合体 移植物抗宿主病
下载PDF
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排斥原因初探 被引量:2
9
作者 乔建辉 余长林 +4 位作者 王丹红 郭梅 孙万军 孙琪云 艾辉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927-929,共3页
为研究探讨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NAST)后发生移植排斥的原因及促进供体细胞植入的措施,对NAST后发生移植排斥的8例患者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早期减停环孢霉素A(CSA)等免疫抑制剂、移植早期供体细胞植入率低及慢性粒细... 为研究探讨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NAST)后发生移植排斥的原因及促进供体细胞植入的措施,对NAST后发生移植排斥的8例患者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早期减停环孢霉素A(CSA)等免疫抑制剂、移植早期供体细胞植入率低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等较易发生移植排斥。二次NAST是解决移植排斥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清髓预处理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排斥 血液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ABO血型不合的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万军 郭梅 +6 位作者 乔建辉 余长林 王丹红 孙琪云 张石 李新 艾辉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39-42,共4页
为了探讨ABO血型不合对HLA相合的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NAST)的影响 ,回顾分析了 15例ABO血型主要不合 ,9例次要不合的HLA相合的NAST的临床特点 ,并选用同期ABO血型相合的NAST作成组比较。结果显示 :2 4例ABO血型不合的NAST受... 为了探讨ABO血型不合对HLA相合的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NAST)的影响 ,回顾分析了 15例ABO血型主要不合 ,9例次要不合的HLA相合的NAST的临床特点 ,并选用同期ABO血型相合的NAST作成组比较。结果显示 :2 4例ABO血型不合的NAST受者在输入供者外周血干细胞悬液时无 1例发生急性溶血 ,但有2例发生迟发性溶血。统计学分析表明 ,ABO血型不合对NAST骨髓植活、血小板恢复、GVHD、疾病复发及无病生存均无影响。在ABO血型主要不合组 ,红系开始恢复时间明显延迟 ,其中 1例“O”型血受者发生纯红细胞再生障碍 ,持续 5个月。结论 :ABO血型不合不是NAST的障碍 ,仅在ABO血型主要不合时 ,红系恢复时间延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BO血型不合
下载PDF
非清髓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恶性血液病 被引量:2
11
作者 熊辉霞 陈宝安 +7 位作者 丁家华 孙雪梅 赵刚 王骏 高冲 孙耘玉 程坚 董伟民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观察非清髓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NAST)对难治性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采用NAST治疗 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CML -AP)、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RAEB T)患者。非清髓预处理方案:氟达拉宾 (Flud)30mg·m-2·d-... 目的:观察非清髓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NAST)对难治性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采用NAST治疗 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CML -AP)、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RAEB T)患者。非清髓预处理方案:氟达拉宾 (Flud)30mg·m-2·d-1×6d,白消安(Bu)4mg·kg-1·d-1×2d,环磷酰胺(CTX)600mg·d-1×2d,3例CML- AP患者在此基 础上加用阿糖胞苷(Ara c)。结果:4例患者造血均顺利恢复,ANC>0.5×109/L平均为12天,BPC>20×109/L平均为11天。 +30天时经短串联重复序列(STR)- PCR检测3例患者为完全嵌合体(CC),1例慢粒患者为混合嵌合体(MC),+90天时全部 患者均处于CC。分别随访4月~16月,均无病存活。结论:非清髓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CML- AP、MDS -RAEB T 等难治性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非清髓异基因 难治性恶性血液病 外周造血干细胞 移植治疗 CML MDS AP 白消安 混合嵌合体
下载PDF
低剂量氟达拉滨、环磷酰胺联合供者NK细胞作为非清髓性预处理用于小鼠单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被引量:2
12
作者 于津浦 曹水 +3 位作者 辛宁 安秀梅 齐静 任秀宝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1013-1018,共6页
本研究探讨低剂量氟达拉滨、环磷酰胺联合供者异体反应性NK细胞(flu+cy+allo-NK)作为新的非清髓性单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 HSCT)预处理方案的可行性。利用免疫磁珠富集F1供鼠(H-2d/b)脾脏NK细胞,检测其中Ly49C+、Ly49A+... 本研究探讨低剂量氟达拉滨、环磷酰胺联合供者异体反应性NK细胞(flu+cy+allo-NK)作为新的非清髓性单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 HSCT)预处理方案的可行性。利用免疫磁珠富集F1供鼠(H-2d/b)脾脏NK细胞,检测其中Ly49C+、Ly49A+细胞的比例;LDH法检测其异体反应性。建立小鼠单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并比较清髓性方案(9 Gy TBI)、各种非清髓性方案(6.5 Gy TBI,flu+cy,及flu+cy+allo-NK)的体内清髓效果、移植后供者嵌合率、GVHD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表明:与其他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相比,flu+cy+allo-NK组不能增加清髓程度,但可显著提高单倍相合移植后的供者嵌合率,移植后21天的嵌合率在骨髓为(28.70±5.90)%,脾脏为(46.40±5.00)%,并持续2个月。与flu+cy组相比,flu+cy+allo-NK组出现的GVHD反应轻微,仅有50%(5/10)受鼠出现体重减轻,flu+cy+allo-NK组小鼠的肝脏、小肠、肾脏及皮肤的病理切片均未见明显的组织损伤。结论:供者allo-NK具有促进单倍相合供者造血干细胞植入,减轻GVHD强度的作用;低剂量flu+cy+allo-NK方案为高龄和一般情况差的肿瘤患者开展单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体反应性NK细胞 单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非清髓性预处理 氟达拉滨 环磷酰胺
下载PDF
小鼠非清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者淋巴细胞输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琰 陈宝安 +8 位作者 毕延智 丁家华 孙雪梅 曾冬香 高冲 赵刚 高峰 王骏 程坚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35-839,共5页
目的:探讨受者皮肤致敏后的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对受者嵌合状态的影响及供者嵌合比率与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和受者重建的T细胞亚群间的关系。方法:受鼠C57BL/6小(H-2b)第0天接受X射线全身照射,4小时内移植经rhG-CSF动员后的BALB/c小鼠(H-... 目的:探讨受者皮肤致敏后的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对受者嵌合状态的影响及供者嵌合比率与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和受者重建的T细胞亚群间的关系。方法:受鼠C57BL/6小(H-2b)第0天接受X射线全身照射,4小时内移植经rhG-CSF动员后的BALB/c小鼠(H-2d)外周血干细胞2×107个,第2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00mg/kg,并分别于第28天输注致敏/未致敏的供者淋巴细胞2×106个。结果:移植后第21天模型组小鼠PCR检测结果均呈混合嵌合(MC)状态;致敏后DLI的受鼠60天时转变为完全供者嵌合(CC),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早期下降,60天时有所升高,仍略低于正常水平,MLR呈现供者特异性低反应性;未致敏的DLI受鼠嵌合率虽稍有上升,仍为MC,CD4+/CD8+比值早期升高,后期降至正常水平,MLR供者反应性亦有所下降。结论:经rhG-CSF动员后可以成功建立非清髓性allo-PBSCT小鼠MC模型;经受者皮肤致敏后的DLI能够诱导稳定的CC,高比率嵌合与供者CD4+/CD8+比值下降及MLR的特异性免疫低反应性间具有良好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 供者淋巴细胞输注 嵌合状态 小鼠
下载PDF
CBA法研究HLA全相合与单倍体相合移植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表达的差异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月莹 康严 +5 位作者 孙琪云 董征 刘铁强 郭梅 刘广贤 艾辉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21-727,共7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HLA全相合移植(HLA-identical nonmyeloablative allogeneic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iNAHSCT)和单倍体相合移植(HLA-haploidentical nonmyeloablative allogeneichematopoietic s... 本研究旨在探讨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HLA全相合移植(HLA-identical nonmyeloablative allogeneic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iNAHSCT)和单倍体相合移植(HLA-haploidentical nonmyeloablative allogeneic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iNAHSCT)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表达的差异性,用流式细胞微珠阵列法(flow 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检测20例白血病患者移植前后不同时间点IL-2、IL-4、IL-6、IL-10、TNF-ɑ、γ-IFN、IL-17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IL-2分别在iNAHSCT及hiNAHST后1周、2周起表达上调,两类移植各时间点比较无差异(P>0.05);γ-IFN都在移植后4周起上调,两类移植后的浓度无差异(P>0.05);IL-4在iNAHSCT及hiNAHSCT中分别于移植后2周、移植后1周起增高,iNAHSCT的IL-4浓度高于hiNAHSCT(P<0.01);IL-6在iNAHSCT及hi-NAHSCT中分别在移植后1周、移植后2周起上调,移植后4周为峰值,且hiNAHSCT的IL-6浓度高于iNAHSCT(P<0.02);IL-10在iNAHSCT、hiNAHSCT中分别于从移植后1、2周起增高,iNAHSCT中IL-10的表达高于hiNAH-SCT(P<0.05)。TNF-ɑ在hiNAHSCT中从移植后1周、在iNAHSCT中从移植后2周起上调;hiNAHSCT中TNF-ɑ增高的幅度高于iNAHSCT(P<0.01)。IL-17分别于hiNAHSCT及iNAHSCT后移植后1周、移植后4周时增高,hi-NAHSCT IL-17增高的幅度高于iNAHSCT的(P<0.05)。结论:两类移植后所检测到的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增高,移植后4周为峰值。IL-6、TNF-ɑ、IL-17在hiNAHSCT中增高明显,而IL-4,IL-10在iNAHSCT中增高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HLA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细胞因子
下载PDF
HLA半相合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共移植治疗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白海 王存邦 +6 位作者 葸瑞 吴涛 张茜 徐淑芬 王晓靖 路继红 周进茂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291-292,共2页
目的:观察HLA半相合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MSC)共移植治疗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例24岁男性SAA患者。应用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进行HLA半相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和MSC共移植。移植rhG-CSF动员... 目的:观察HLA半相合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MSC)共移植治疗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例24岁男性SAA患者。应用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进行HLA半相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和MSC共移植。移植rhG-CSF动员的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9.22×108/kg,CD34+细胞8.56×106/kg,及体外扩增培养的供者骨髓MSC2.12×105/kg。结果:移植后+12d中性粒细胞数>0.5×109/L,+21d WBC4.5×109/L,Hb99g/L,PLT108×109/L。经HLA配型,红细胞亚型和VNTR检测,为供者型完全嵌合体。随访14个月,无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结论:HLA半相合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与MSC共移植治疗SAA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再生障碍性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HLA半相合 非清髓性预 处理
下载PDF
STR-PCR定量分析非清髓性干细胞移植后造血嵌合体 被引量:2
16
作者 汪宇春 刘霆 张霁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68-570,573,共4页
目的 建立对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造血嵌合体的 STR- PCR定量检测技术 ,初步探讨该技术在监测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植入状态中的应用。方法 对 3例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的患者序列血样 ,在可区分供受者基因的... 目的 建立对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造血嵌合体的 STR- PCR定量检测技术 ,初步探讨该技术在监测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植入状态中的应用。方法 对 3例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的患者序列血样 ,在可区分供受者基因的 STR位点上 ,应用凝胶图像分析技术进行供受者特异性等位基因的定量分析。结果 定量分析结果与 DNA电泳条带法的定性分析结果 ,以及临床移植效果一致。在电泳条带已表现为供者源造血时 ,通过定量分析仍可检测出受者特异性等位基因。结论  STR- PCR定量分析技术较单纯电泳鉴定植入可观察到更为细微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PCR 定量分析 非清髓性干细胞移植 造血嵌合体
下载PDF
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被引量:3
17
作者 朱海燕 达万明 +7 位作者 张伯龙 高春记 韩晓萍 吴晓雄 赵瑜 靖域 薄剑 王书红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249-251,共3页
目的 :探索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NST)治疗不能耐受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 5例CML患者中的 4例以全身放疗加氟达拉宾 ,1例以马利兰、氟达拉宾加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为预... 目的 :探索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NST)治疗不能耐受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 5例CML患者中的 4例以全身放疗加氟达拉宾 ,1例以马利兰、氟达拉宾加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为预处理方案 ,联合环孢霉素A、霉酚酸酯和 (或 )短程氨甲蝶呤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结果 :5例均造血重建 ,3例完全供者型植入 ,2例混合型植入 ,其中 1例植入率持续低于 5 0 % ,经 2次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达到完全供者型植入。 2例发生Ⅰ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1例发生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无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中位随访时间 5 (337)个月 ,无病生存 3例 ,死亡 2例。结论 :对不能耐受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CML患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清髓预处理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治疗
下载PDF
85例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袁秀丽 吴学东 +3 位作者 冯晓勤 何岳林 裴夫瑜 李春富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15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儿科2008年10月至2010年7月,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85例儿童患者,在移植后早期感染的发生部位、感染因素及感染种类等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85例儿童患者在移植早... 目的探讨儿童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儿科2008年10月至2010年7月,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85例儿童患者,在移植后早期感染的发生部位、感染因素及感染种类等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85例儿童患者在移植早期82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感染,发生率为96.47%。感染部位以口腔黏膜为首位,占54.12%,其次是肺部、胃肠道、皮肤等,未发现感染病灶者3例;移植早期感染种类以细菌为主,合并真菌感染8例,占9.41%。结论儿童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感染的发生率高,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也明显增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真菌感染等是防治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早期感染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儿童 医院感染 真菌感染
下载PDF
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6例报告 被引量:1
19
作者 余长林 艾辉胜 +6 位作者 王丹红 乔建辉 郭梅 孙万军 张石 侯采妍 姚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82-284,共3页
The objectve of this investigation was to explore the use of nonmyeloablative allogeneic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plantation for treatment of hematologic diseases. Six patients were included: 3 cases with acute ... The objectve of this investigation was to explore the use of nonmyeloablative allogeneic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plantation for treatment of hematologic diseases. Six patients were included: 3 cases with acute leukemia in first complete remission(2 AML and 1 ALL), 2 severe aplastic anemias and 1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in chronic phase. All of the 6 cases were received HLA-identical siblings donor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fter a nonmyeloablative conditioning. The donor cells were engrafted in all patients(3 cases were full engrafment of donor cells and 3 were mixed chimerism). Hematopoietic recovery was appeared in all of the cases(ANC recovered to more than 0.5×10 9/L and platelet count to more than 30×10 9/L on day 9 to day 21 and day 14 to day 28 after transplantation, respectively). Two patients developed Ⅲ or Ⅳ degree GVHD. Our preliminary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rocedure is more safe, efficient and less complications than myeloablative conditioning regimens and represents another new approach i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液病 白血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下载PDF
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丹红 艾辉胜 +5 位作者 余长林 乔建辉 郭梅 孙万军 姚波 张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9,共2页
采用非清髓预处理 (环胞霉素A、环磷酰胺、阿糖胞苷及CD3单克隆抗体或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的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 5例。 5例病人均顺利度过造血抑制期并移植成功。 2例经嵌合性植入转为完全植入 ,另 3例为嵌合性植入... 采用非清髓预处理 (环胞霉素A、环磷酰胺、阿糖胞苷及CD3单克隆抗体或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的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 5例。 5例病人均顺利度过造血抑制期并移植成功。 2例经嵌合性植入转为完全植入 ,另 3例为嵌合性植入。 5例中 2例发生Ⅱ~Ⅲ度GVHD ,经治疗后治愈。 5例中 4例仍无病存活。结果表明 ,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简便安全 ,并发症少 ,疗效较好 ,为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处理 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白血病 NAS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