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HPLC-UV-ESI-MS method for the simultaneous quantitation of ten bioactive compounds in Dahuang Fuzi Tang 被引量:4
1
作者 GUO Hui LI Huan +3 位作者 LIU Xiao CAI Hao WU Li CAI Bao-Chang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952-960,共9页
AIM: To develop 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coupled with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ESI-MS) and ultraviolet(UV) detector method for the acid-alkalin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ten... AIM: To develop 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coupled with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ESI-MS) and ultraviolet(UV) detector method for the acid-alkalin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ten bioactive compounds,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compatible medicinal plants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components in Dahuang Fuzi Tang(DFT). METHOD: The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was performed on a Hypersil BDS C18 analytical column by gradient elution with acetonitrile and formate buffer(containing 0.15% formic acid, V/V) at 25 °C with a flow rate of 1.0 mL ·min–1 and UV detection at 280 nm. Four of the ten compounds in DFT were identified and their MS fragments were elucidated by HPLC-ESI-MS, and the contents of the six compounds were determined by HPLC-UV. RESULTS: All calibration curves showed good linear regression(r2 ≥ 0.9990). The limits of detection and limits of quantification were 0.021–0.155 μg·mL –1 and 0.076–0.520 μg·mL –1, respectively. Overall precision RSD(intra-day and inter-day) were less than 2.96%, and the average recoveries were 98.35%–101.45%, with RSD ranging from 1.54% to 3.01% for the analytes. CONCLUSION: The developed method can be applied for the quality control and provide analytical evidence on the chemical basis and combinational principles of DF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huang Fuzi Tang hplc-uv-esi-ms Simultaneous analysis
原文传递
刺五加叶的HPLC-UV和ESI-MS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周慧 宋凤瑞 +2 位作者 刘志强 郑毅男 刘淑莹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6期321-326,共6页
对12批不同来源的刺五加叶提取物进行指纹图谱研究,并利用ESI-MS指纹图谱鉴别刺五加叶与山楂叶。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UV)和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测定12批不同来源的刺五加叶提取物,利用ESI-MS技术测定刺五加叶与山楂叶提取物,... 对12批不同来源的刺五加叶提取物进行指纹图谱研究,并利用ESI-MS指纹图谱鉴别刺五加叶与山楂叶。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UV)和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测定12批不同来源的刺五加叶提取物,利用ESI-MS技术测定刺五加叶与山楂叶提取物,得到了分离度、精密度和重现性均较好的刺五加叶HPLC-UV及ESI-MS指纹图谱;同时,利用刺五加叶与山楂叶ESI-MS指纹图谱的差异,成功鉴别了二者,可为刺五加叶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叶 指纹图谱 HPLC-UV ESI-MS
下载PDF
不同产地麦冬的指纹图谱比较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林以宁 志田保夫 +3 位作者 袁博 程志红 余伯阳 朱丹妮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38-542,共5页
目的:建立麦冬两大主产区川麦冬、杭麦冬的正丁醇和乙醚部位的指纹图谱,比较川麦冬、杭麦冬皂苷和黄酮化学成分的异同。方法:分别采用HPLC-ELSD、ESI/TOF-MS方法建立正丁醇部位指纹图谱;以HPLC-UV法建立乙醚部位指纹图谱。结果:在对皂... 目的:建立麦冬两大主产区川麦冬、杭麦冬的正丁醇和乙醚部位的指纹图谱,比较川麦冬、杭麦冬皂苷和黄酮化学成分的异同。方法:分别采用HPLC-ELSD、ESI/TOF-MS方法建立正丁醇部位指纹图谱;以HPLC-UV法建立乙醚部位指纹图谱。结果:在对皂苷部位的检测分析中,HPLC-ELSD、ESI/TOF-MS两种方法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样品的内在信息,川麦冬、杭麦冬的HPLC-ELSD的指纹图谱虽存在共有峰,但谱图整体存在一定的差异;ESI/TOF-MS显示两者在MS1m/z上重叠性较高,在皂苷化学成分“质”上具有较高相似性。HPLC-UV指纹分析表明两者在成分相对集中的谱图区域具有较高相似性。结论:川麦冬、杭麦冬的皂苷和黄酮化学成分具有较高的相似性,HPLC-ELSD、HPLC-UV指纹图谱可用以区别这两个产地的麦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冬 指纹图谱 皂苷 黄酮 HPLC-ELSD ESI/TOF-MS HPLC-UV 比较
下载PDF
黑果枸杞中花色苷的提取与结构鉴定 被引量:46
4
作者 谭亮 董琦 +2 位作者 曹静亚 耿丹丹 胡风祖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97-1802,1760,共7页
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对黑果枸杞中花色苷的组成及结构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1)黑果枸杞花色苷在0.1%盐酸-甲醇溶液中呈紫红色表明花色苷中的主要成分可能是飞燕草色素、牵牛花色素、锦葵色素及其衍... 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对黑果枸杞中花色苷的组成及结构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1)黑果枸杞花色苷在0.1%盐酸-甲醇溶液中呈紫红色表明花色苷中的主要成分可能是飞燕草色素、牵牛花色素、锦葵色素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几种;向提取溶液中加入5%Al Cl3甲醇溶液后无红移现象表明花色苷结构B环上无邻位酚羟基;A440nm/Aλmax比值小于20%表明该色素是3,5位均带有糖苷键的双取代花色苷;在304 nm处有一最大吸收峰表明该色素分子内含有酰基;色素水解后主要生成葡萄糖。由上述可初步推测出黑果枸杞色素中主要为酰基化的锦葵色素-3,5-二葡萄糖苷;(2)经紫外分光光度法、质谱和文献报道综合分析鉴定出黑果枸杞中含有8种花色苷,分别是: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芍药素-3-O-葡萄糖苷、矮牵牛素-5-O-葡萄糖苷、矮牵牛素-3-O-(6-O-对香豆酰)芸香糖苷-5-O-葡萄糖苷、锦葵色素-3-O-(6-O-对香豆酰-3-O-乙酰)-5-O-二葡萄糖苷、飞燕草素-3-O-(6-O-乙酰)葡萄糖苷、锦葵色素-3-O-(6-O-对香豆酰)葡萄糖苷和锦葵色素-3,5-二葡萄糖苷,其含量依次为0.86%、1.17%、2.38%、11.79%、68.35%、0.63%、5.24%、9.58%。花色苷是黑果枸杞中重要的组成成分,该试验可为黑果枸杞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果枸杞 花色苷 紫外-可见光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 结构鉴定
下载PDF
HPLC-ESI-MS法在西洋参总皂苷提取工艺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白雪 黄鑫 +1 位作者 李帅坪 刘淑莹 《特产研究》 2016年第3期25-30,共6页
优选西洋参中总皂苷提取的最佳工艺。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人参皂苷Re为指标成分,总皂苷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索氏提取法的溶剂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和水饱和正丁醇萃取次数对西洋参中总皂苷含量的影响,优选西洋参... 优选西洋参中总皂苷提取的最佳工艺。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人参皂苷Re为指标成分,总皂苷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索氏提取法的溶剂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和水饱和正丁醇萃取次数对西洋参中总皂苷含量的影响,优选西洋参索氏提取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法比较加热回流法、超声提取法和索氏提取法3种不同方法提取的12种皂苷单体含量,确定西洋参最佳提取工艺。总皂苷最佳提取方法为索氏提取法,最佳工艺为甲醇2个虹吸量、提取温度87℃、提取次数3次、每次提取1h、水饱和正丁醇萃取3次。优选的提取工艺有效成分提取率高、所得皂苷纯度高、方法合理,为西洋参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参 总皂苷 提取方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水飞蓟宾葡甲胺的结构与溶解性 被引量:11
6
作者 林建广 周忠 +1 位作者 王超 王建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9年第2期214-216,共3页
本文以紫外分光光度法(UV)、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液质联用(HPLC-ESI-MS)等方法分析合成的水飞蓟宾葡甲胺的结构,并测定了其在25℃水中的溶解度。结果表明,水飞蓟宾葡甲胺以盐的形式存在,有别于水飞蓟宾与葡甲胺的简单混合。水飞蓟宾... 本文以紫外分光光度法(UV)、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液质联用(HPLC-ESI-MS)等方法分析合成的水飞蓟宾葡甲胺的结构,并测定了其在25℃水中的溶解度。结果表明,水飞蓟宾葡甲胺以盐的形式存在,有别于水飞蓟宾与葡甲胺的简单混合。水飞蓟宾葡甲胺在酸性流动相溶液中容易解离成水飞蓟宾与葡甲胺,水飞蓟宾的物理化学性质没有改变,因此,HPLC法分析水飞蓟宾葡甲胺有局限性,DSC法分析可以作为水飞蓟宾葡甲胺质量的参考依据。水飞蓟宾的溶解度为37.350 mg/L,水飞蓟宾葡甲胺的溶解度为7182.50 mg/L,水飞蓟宾葡甲胺明显改善了水飞蓟宾在水中的溶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飞蓟宾葡甲胺 UV DSC HPLC-ESI-MS 溶解性
下载PDF
HPLC-UV-MS方法对治疗糖尿病药品或保健品中可能非法添加的4种α-葡糖苷酶抑制剂成分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英文) 被引量:6
7
作者 代秀梅 安宁 +2 位作者 吴健敏 李慧义 张启明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7-352,共6页
本文建立了一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光谱检测法,可同时定量检测维力波糖、米格列醇、维格列波糖和阿卡波糖这4种α-葡糖苷酶抑制剂。采用Prevail carbohydrate(250mm×4.6mm,5μm)色谱柱,以乙腈-磷酸盐缓冲液(pH8.0)进行梯度洗脱,... 本文建立了一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光谱检测法,可同时定量检测维力波糖、米格列醇、维格列波糖和阿卡波糖这4种α-葡糖苷酶抑制剂。采用Prevail carbohydrate(250mm×4.6mm,5μm)色谱柱,以乙腈-磷酸盐缓冲液(pH8.0)进行梯度洗脱,在210nm下进行检测,结果维力波糖、米格列醇、维格列波糖和阿卡波糖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8.2~932.0μg·mL-1(r=0.9999,n=5)、23.5~376.0μg·mL-1(r=0.9999,n=5)、0.128~2.050mg·mL-1(r=0.9999,n=5)、38.2~612.0μg·mL-1(r=0.9999,n=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0%、103.6%、96.4%和100.4%(n=9)。与此同时,本文还建立高相液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用于这4种化合物的定性分析。以上两种方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可疑的糖尿病药品中非法添加α-葡糖苷酶抑制剂的定性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糖药 α-葡糖苷酶抑制剂 非法添加药物 HPLC-UV UPLC-ESI-MS
原文传递
ESI-MS和HPLC-UV法研究大黄、黄柏、赤芍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 被引量:16
8
作者 周慧 宋凤瑞 +2 位作者 刘志强 郑毅男 刘淑莹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83-888,共6页
目的:考察大黄、黄柏、赤芍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在质和量方面的变化,以探讨中药的炮制机理。方法:利用电喷雾质谱法(ESI-MS)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UV),对大黄、黄柏、赤芍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进行详细研究。质谱:电喷雾电离源(ESI),加热毛... 目的:考察大黄、黄柏、赤芍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在质和量方面的变化,以探讨中药的炮制机理。方法:利用电喷雾质谱法(ESI-MS)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UV),对大黄、黄柏、赤芍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进行详细研究。质谱:电喷雾电离源(ESI),加热毛细管温度为200℃,喷雾电压为4.5kV;液相色谱: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C18柱(4.6mm×150mm,5μm),柱温均为28℃。结果:大黄经酒制和醋制后,其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较大;黄柏经酒制后巴马汀的含量略有增加,而小檗碱的含量呈下降趋势;盐制对于黄柏的化学成分几乎无影响;赤芍经酒制和炒制后,芍药苷的含量都呈下降趋势。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化学成分的影响不同,为进一步阐明中药材炮制入药的科学内涵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黄柏 赤芍 炮制 ESI—MS HPLC—UV
原文传递
三叶虫茶中白杨素苷的鉴定及定量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许光明 彭新君 +1 位作者 肖美凤 文礼章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8年第7期12-14,共3页
目的:鉴定和测定三叶虫茶中的白杨素苷。方法:经丙酮提取、聚酰胺柱色谱分离、重结晶纯化,利用化学鉴别、UVI、R、LC-ESI/MS/MS对白杨素苷进行鉴定;HPLC定量测定,Gemini C18柱,流动相∶乙腈-水(30∶70),流速:1.0 mL.min-1,柱温:40℃,检... 目的:鉴定和测定三叶虫茶中的白杨素苷。方法:经丙酮提取、聚酰胺柱色谱分离、重结晶纯化,利用化学鉴别、UVI、R、LC-ESI/MS/MS对白杨素苷进行鉴定;HPLC定量测定,Gemini C18柱,流动相∶乙腈-水(30∶70),流速:1.0 m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270 nm。结果:从三叶虫茶中提取分离得白杨素-7-o-葡萄糖苷晶体,HPLC归一化法测得其纯度达99.2%;在(2~20)μg.min-1范围内,线性回归方程为:Y=7.739×104X-6.0×103(r=0.999 3),三批三叶虫茶中白杨素苷的平均含量为2.77%,平均回收率为97.3%,RSD为1.3%(n=5)。结论:首次从三叶虫茶中分离纯化得到白杨素-7-葡萄糖苷,且用HPLC法测定了其含量,测定结果准确、重现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虫茶 白杨素-7-o-葡萄糖苷 紫外分光光度法 红外吸收光谱法 液-质联用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HPLC)结合电喷雾电离源-质谱(ESI-MS)鉴定杜仲叶功能组分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玲 刘青梅 杨性民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9-226,共8页
为纯化、鉴定杜仲叶功能组分,采用70%乙醇对杜仲叶进行超声波辅助水提。经大孔树脂NKA-Ⅱ、聚酰胺、Sephadex LH-20柱层析逐步分离纯化,从粗提物中得到4种组分。通过薄层色谱(TLC)、紫外光谱(UV)、高效液相色谱(HPLC)及电喷雾电离源-质... 为纯化、鉴定杜仲叶功能组分,采用70%乙醇对杜仲叶进行超声波辅助水提。经大孔树脂NKA-Ⅱ、聚酰胺、Sephadex LH-20柱层析逐步分离纯化,从粗提物中得到4种组分。通过薄层色谱(TLC)、紫外光谱(UV)、高效液相色谱(HPLC)及电喷雾电离源-质谱(ESI-MS)对4种组分进行分析与鉴别,结果表明:从杜仲叶中分离纯化的活性物质,经鉴定主要为绿原酸(Ⅰ)、金丝桃苷或陆地锦苷(Ⅱ)、槲皮素-3-乙酰葡萄糖苷(Ⅲ)、槲皮素(Ⅳ),其中槲皮素-3-乙酰葡萄糖苷(Ⅲ)在相关文献中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叶提取物 薄层色谱 紫外光谱 高效液相色谱 电喷雾电离源-质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