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FDM with Generalized Cascade Index Modulation f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1
作者 Hu Zeng Jin Xiaopin +3 位作者 Yao Yudong Chen Fangjiong Wan Dehuan Liu Yun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24年第10期210-225,共16页
Cascade index modulation(CIM) is a recently proposed improvement of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with index modulation(OFDM-IM) and achieves better error performance.In CIM, at least two different IM ope... Cascade index modulation(CIM) is a recently proposed improvement of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with index modulation(OFDM-IM) and achieves better error performance.In CIM, at least two different IM operations construct a super IM operation or achieve new functionality. First, we propose a OFDM with generalized CIM(OFDM-GCIM) scheme to achieve a joint IM of subcarrier selection and multiple-mode(MM)permutations by using a multilevel digital algorithm.Then, two schemes, called double CIM(D-CIM) and multiple-layer CIM(M-CIM), are proposed for secure communication, which combine new IM operation for disrupting the original order of bits and symbols with conventional OFDM-IM, to protect the legitimate users from eavesdropping in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 subcarrier-wise maximum likelihood(ML) detector and a low complexity log-likelihood ratio(LLR) detector are proposed for the legitimate users. A tight upper bound on the bit error rate(BER) of the proposed OFDM-GCIM, D-CIM and MCIM at the legitimate users are derived in closed form by employing the ML criteria detection. Computer simulations and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OFDM-GCIM achieves superior error performance than OFDM-IM, and the error performance at the eavesdroppers demonstrates the security of D-CIM and M-CI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cade index modulation low-complexity detector maximum likelihood OFDM physical layer security
下载PDF
Research Advances in Detection Techniques of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Refractive Index Detector 被引量:1
2
作者 Huo Fang Zhang Zhimei +3 位作者 Wang Jianjun Guo Shijin Zhou Chunfeng Fu Shijun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CAS 2014年第2期87-90,共4页
As a highly sensitive and stable detector,refractive index detector is usually used for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substances such as polymer,sugar and organic acid. The research reviewed the application of HPLC-RID in... As a highly sensitive and stable detector,refractive index detector is usually used for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substances such as polymer,sugar and organic acid. The research reviewed the application of HPLC-RID in the fields of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medicine and food,in order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wider use of R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fractive index detector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Research progress
下载PDF
Gamma-Index Passing Rates in Baseline Plans Measured with a Detector Array
3
作者 Stanislaw Szpala Kirpal Kohl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Physics, Clinical Engineering and Radiation Oncology》 2015年第4期326-337,共12页
Purpose: This study provides a simple protocol for validation of the gamma passing rates and to identify the optimum values of % dose and mm criteria for dose distributions measured with a detector array. Methods: We ... Purpose: This study provides a simple protocol for validation of the gamma passing rates and to identify the optimum values of % dose and mm criteria for dose distributions measured with a detector array. Methods: We chose ArcCHECK detector array to illustrate the concepts. We used plans with uniform or quasi-uniform dose distributions along the detector array for testing in the presence of dose errors. For testing sensitivity to spatial shift we employed a plan with approximately constant dose gradient along the axis of the instrument. Results: We identified a representative set of parameters which describe performance of a detector array. We determined the minimum gamma-index acceptance criteria allowing the passing rates to reach 100% in the absence of errors, and identified the minimum fully detectable errors for such criteria. For our baseline plans delivered to ArcCHECK, 100% passing rates were obtained for 1.5% dose criterion together with ±3% minimum error detectable at 100% rate, and for 1.5 mm criterion together with the minimum fully detectable error of ±3 mm. We inspected the impact of selected program options on the passing rates. Conclusions: The protocol we developed provides a simple method of commissioning-style analysis of a detector array without a need for analysis of a large number of clinical pl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MMA index detector Array ArcCHECK Delivery ERROR
下载PDF
北方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河北坝上地区为例
4
作者 武爱彬 陈辅国 +3 位作者 赵艳霞 秦彦杰 沈会涛 刘欣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4,共13页
[目的]农牧交错区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精准评估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质量与影响因素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有重要作用,可以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本文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利用20... [目的]农牧交错区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精准评估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质量与影响因素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有重要作用,可以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本文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利用2000-2020年Landsat遥感影像、土地利用数据、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数据,根据河北坝上地区的生态特点,构建新型遥感生态指数(new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nRSEI),评估了河北坝上地区2000—2020年的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特征,并引入地理探测器分析了影响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结果](1)2000—2020年河北坝上地区nRSEI均值经历了“上升—下降—上升”的过程,总体表现为增加。研究区东侧生态环境质量较高,西部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略低;(2)2000—2020年期间河北坝上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中改善的面积占比较高,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6.16%,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主要发生在研究区西部;恶化的面积占比为8.20%,生态环境质量下降主要发生在研究区东部;(3)2000—2020年期间河北坝上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布呈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局部聚集以“高-高”和“低-低”为主:(4)2000—2020年,单因子中对生态环境质量影响较大的为自然因素中的温度、降水量和坡度以及社会经济因素中距一级、三级道路距离、距县政府距离;2000年和2010年与距一级、三级道路距离、距县政府距离交互的组合交互作用值较高;2005年、2015年和2020年则是与降水量交互的组合交互作用值较高。[结论]河北坝上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虽近年有所好转,但其仍处在生态脆弱地区,应重视其生态环境的保护及治理,减少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区 生态环境质量 新型遥感生态指数 地理探测器模型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中国高校科技创新力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平 孙晓敬 曹明平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1-179,共19页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时代特征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并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新质生产力是在新技术革命推动下,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为引擎,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的生产力形态,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高校作为国家创...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时代特征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并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新质生产力是在新技术革命推动下,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为引擎,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的生产力形态,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但还存在着诸多不足,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指引下,准确把握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优势,客观评价我国不同地区高校科技创新力发展水平,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采用TOPSIS法测算我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科技创新力指数,基于空间自相关理论探究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力指数的空间关联特征,运用泰尔指数分析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力指数的空间差异性,运用地理探测器原理研究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研究结果发现:我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科技创新力整体还不强,创新力指数的空间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空间自相关性显著,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指数较高省份呈现“高-高”集聚特征,甘肃、海南、新疆、西藏等指数较低省份呈现“低-低”集聚特征;区域间差异明显,东部和西部地区域内差异较中部地区显著,东部地区内部差异逐渐缩小,中部地区内部差异先增大后缩小,西部地区内部差异有所增大;影响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力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人力资源、经费投入等,且区域间投入存在明显差异,中部和西部地区投入不足,同时还受区域对外开放和技术需求等因素影响;内部因素交互作用强度大于外部因素,交互作用强度较大的是教学与科研人员数、科技经费当年拨入、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项目数、R&D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项目经费当年拨入、信息化水平,且信息化水平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根据研究结论,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为指引,从创新投入、资源配置、资源共享、政产学研合作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力 高校科技创新力评价 影响因素 空间特征 TOPSIS法 空间自相关 泰尔指数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基于景观指数的关中地区耕地细碎化程度的时空变迁及其驱动因素
6
作者 奥勇 张亦恒 +1 位作者 王晓峰 吴京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1-411,共11页
[目的]优化陕西耕地细碎化治理,协调粮食需求增长与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维护地区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方法]以关中地区为研究区,以土地利用数据和其他自然经济数据为基础,运用洛伦兹曲线、变异系数法、景观指数、空间自相关... [目的]优化陕西耕地细碎化治理,协调粮食需求增长与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维护地区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方法]以关中地区为研究区,以土地利用数据和其他自然经济数据为基础,运用洛伦兹曲线、变异系数法、景观指数、空间自相关等方法构建耕地细碎化评价模型以探索关中地区耕地细碎化(Cultivated Land Fragmentation,简称CLF)的时空变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对区内CLF进行了驱动力分析。[结果](1)关中地区耕地资源空间分布相对均衡,耕地专业化程度保持较高水平。(2)关中地区的CLF程度变化时空差异显著,CLF程度整体呈现下降态势,但部分地区CLF程度呈增减并存趋势,整体呈现东低西高的态势。(3)关中地区CLF时空分化受多种因素影响,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影响明显强于自然因素,其中海拔高度、人口密度、人均耕地面积和地区总产值GDP为主要影响因素;因子间的交互作用效应强于单因子,以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为主。[结论]关中地区耕地细碎化问题在20年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呈现出较大的地区差异,应进一步在社会经济因素方面对耕地细碎化现象加强综合治理,以推动关中地区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细碎化 耕地细碎化时空变迁 地理探测器 景观指数 关中地区
下载PDF
荒漠草原灌丛转变过程土壤水分亏缺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
7
作者 赵亚楠 王红梅 +3 位作者 李志丽 张振杰 陈彦硕 苏荣霞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34,共13页
草地灌丛化对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服务产生重要影响,目前已经认识到其对土壤水分的负面影响,但还缺乏其在区域尺度的定量评价及其驱动机制研究。在宁夏荒漠草原选取43块成对样地(即荒漠草地和灌丛地),引入样地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指数(PCS... 草地灌丛化对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服务产生重要影响,目前已经认识到其对土壤水分的负面影响,但还缺乏其在区域尺度的定量评价及其驱动机制研究。在宁夏荒漠草原选取43块成对样地(即荒漠草地和灌丛地),引入样地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指数(PCSWDI)评价荒漠草原向灌丛转变后土壤水分亏缺空间格局现状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荒漠草原转变为灌丛后0~100 cm和100~200 cm土壤含水量分别显著下降了27.80%和57.92%,0~100 cm灌丛地的PCSWDI显著低于荒漠草地,表明0~100 cm灌丛地目前不存在土壤水分亏缺现象。地统计学分析表明,荒漠草地和灌丛地的0~100 cm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指数的结构方差比分别为94.73%和95.29%,均属于强空间自相关,主要受结构性因子控制。此外,地理探测器的因子探测发现0~100 cm土壤储水量、坡向和田间持水量是影响灌丛地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指数的主导因子;交互探测表明,灌丛地0~100 cm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指数空间分异是多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尽管分析得到0~100 cm灌丛地不存在土壤水分亏缺,但100~200 cm土壤含水量显著下降已经预示了深层土壤水分的消耗。因此,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植被恢复必须考虑其植被承载力和水分阈值,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可能是未来植被恢复的主流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人为灌丛化 土壤水分 地理探测器 样地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指数
下载PDF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改进模型的沱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8
作者 赵晓燕 谈树成 +3 位作者 张素 李永平 吴汉 王超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1-163,共13页
[目的]沱江流域面临严重的水土流失、水环境污染和土壤侵蚀等生态环境问题,开展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对推动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和流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谷歌地球引擎平台,选取2000-2020年的Landsat遥... [目的]沱江流域面临严重的水土流失、水环境污染和土壤侵蚀等生态环境问题,开展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对推动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和流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谷歌地球引擎平台,选取2000-2020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以绿度、湿度、热度、干度、生物丰度指数构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采用变异系数、一元线性回归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流域内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变格局进行分析,并运用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模型(optimal parameter geographic detector model,OPGD)对其驱动力进行探测。[结果](1)2000-2020年,沱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多年平均值为0.66,等级以良为主,占比为63.01%。成都周边区县、内江、自贡、泸州等城镇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较差,呈现南北低中间高的空间分布格局。(2)沱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生态环境质量变差的趋势显著,轻微退化和显著退化面积占比分别为19.75%和5.88%。人口密度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镇化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以较高波动为主,占比为18.15%。(3)2000-2020年沱江流域全局自相关莫兰指数范围为0.769~0.870,主要分布在第1象限和第3象限,局部自相关的高-高集聚区和低-低集聚区范围随时间呈显著变化,景观斑块破碎化明显。(4)OPGD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坡度、高程、夜间灯光为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人口密度、气温和GDP为次要驱动因子,降水量和坡向因子影响较小。土地利用类型与其他因子交互作用增强对流域内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结论]改进的遥感生态指数模型对开展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提供新方法,研究结果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改进遥感生态指数模型 时空分析 驱动力 地理探测器模型 沱江流域
下载PDF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海南五指山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成因分析
9
作者 胡盈盈 罗红霞 +5 位作者 戴声佩 禹萱 邓春梅 李海亮 梁伟红 郑倩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24-1633,共10页
五指山市作为海南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区,研究其生态环境质量及成因对保护海南生态环境完整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五指山市为评估单元,选取2001、2005、2010、2015、2021年Landsat影像,利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其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五指山市作为海南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区,研究其生态环境质量及成因对保护海南生态环境完整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五指山市为评估单元,选取2001、2005、2010、2015、2021年Landsat影像,利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其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与分析,并用Sen趋势分析和MK检验分析RSEI变化趋势,最后通过最优地理探测器模型(OPGD)分析2021年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异成因。结果表明,1)时间尺度上,2001-2021年五指山市RSEI先下降后上升,RSEI均值从2011年的0.579波动上升到2021年的0.682;2001-2021年五指山市RSEI一般和良等级的占比最大,超过92.27%;RSEI等级为良的区域波动增加,RSEI等级为一般的区域波动减少,这表明五指山市RSEI呈高质量波动式增长。2)空间尺度上,RSEI等级为差和较差的区域集中在低海拔水系周边的乡镇;一般等级主要围绕差和较差等级的周围;良和优等级分布在四周、中东部海拔高地区。RSEI显著改善区域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一致;而显著退化区域则分布在人口密集的乡镇地区。3)变化趋势上,研究区有92.58%的区域呈增加趋势,显著改善区域有5.93%;RSEI呈减少趋势的区域有7.42%,显著变差的有0.01%;趋势变化显示,21年间五指山市RSEI整体呈变好趋势,但是显著改善区域面积有限,仍需持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4)驱动因子分析,气温、高程为主的自然因子和生产总值为主的社会因子是2021年五指山市RSEI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子。高程在单因子中具有最大解释力,气温和高程交互作用对RSEI解释力最高,而降水对五指山市RSEI不具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五指山 最优地理探测器 时空演变 成因分析
下载PDF
2000—2020年宁夏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10
作者 赵慧 李梦华 +4 位作者 杨建玲 李剑萍 王艳萍 韩颖娟 吴海英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4年第4期107-115,共9页
为明确宁夏2000年以来植被生产力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子,基于MODIS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数据MOD17A3HGF,应用Sen′s斜率、Mann-Kendall趋势检验、Hurst指数分析2000—2020年宁夏NPP时空变化特征,应用地理探测器探测气象条件、地形地... 为明确宁夏2000年以来植被生产力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子,基于MODIS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数据MOD17A3HGF,应用Sen′s斜率、Mann-Kendall趋势检验、Hurst指数分析2000—2020年宁夏NPP时空变化特征,应用地理探测器探测气象条件、地形地貌、社会经济等10个因子对宁夏NPP空间分布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20年,宁夏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空间分布为南北高、中间低,NPP增长速率为52.8 gC·m^(-2)·(10 a)^(-1),显著增大的区域占全区面积的91.4%。Hurst指数均值为0.447,未来NPP为较弱反持续性,即未来变化与过去变化相反,有弱减小趋势。气象条件是影响宁夏NPP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社会经济因子影响力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RST指数 地理探测器 气象条件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检测器法测定复配消毒液中3种双链季铵盐的含量
11
作者 睢超霞 袁鹏 +2 位作者 张文豪 刘吉起 杨宁辉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1,共5页
提出了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检测器法测定复配消毒液中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辛基癸基二甲基氯化铵、二辛基二甲基氯化铵等3种双链季铵盐含量的方法。复配消毒液样品经流动相稀释,以Welchrom C_(18)色谱柱为固定相,以体积比70:30的乙腈-... 提出了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检测器法测定复配消毒液中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辛基癸基二甲基氯化铵、二辛基二甲基氯化铵等3种双链季铵盐含量的方法。复配消毒液样品经流动相稀释,以Welchrom C_(18)色谱柱为固定相,以体积比70:30的乙腈-0.01 mol·L^(-1)丁烷磺酸钠溶液的混合溶液(pH 3.5)为流动相进行洗脱,采用示差折光检测器测定3种双链季铵盐的含量。结果表明:3种双链季铵盐的质量浓度在50~1000 mg·L^(-1)内与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3.3~5.1 mg·L^(-1);对实际样品进行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1.0%~105%,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1.3%~2.2%。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法比对本方法与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显示两组检测结果t值为1.85,P值为0.089,表明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示差折光检测器 复配消毒液 双链季铵盐
下载PDF
博斯腾湖流域景观破碎化时空特征及其成因
12
作者 阿迪拉·亚尔买买提 李新国 刘彬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3-272,共10页
以博斯腾湖流域为研究区,运用景观格局指数、主成分分析法,定量分析研究区2000-2020年的景观破碎化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讨研究区景观破碎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研究区边缘密度(ED)由2000年的5.787 m/... 以博斯腾湖流域为研究区,运用景观格局指数、主成分分析法,定量分析研究区2000-2020年的景观破碎化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讨研究区景观破碎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研究区边缘密度(ED)由2000年的5.787 m/km^(2)增至2020年的6.859 m/km^(2),增加1.072 m/km^(2);蔓延度指数(CONTAG)由75.970%增加至79.596%,增加3.626%;分离度指数(DIVISION)由0.361增加到0.626;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由0.689减少到0.606。2)2000-2020年,景观破碎化程度较为严重的地区集中在焉耆县、博湖县、库尔勒市以及轮台县的西南部;和硕县东部以及尉犁县东南部破碎化程度相对较低。2000-2010年,高度等级面积增加较为明显,面积比增加5.30%;极低等级面积减小较为明显,面积比减小3.21%;2010-2020年,低度等级面积增加较为明显,面积比增加1.48%;极低等级面积减小较为明显,面积比减小2.37%。3)研究区景观破碎化受到自然、社会等因素影响,高程(X2)对景观破碎化的驱动力相对最大,因子平均贡献率为0.195;年降水量(X4)和年均气温(X5)对景观破碎化的驱动较强,因子平均贡献率分别为0.127和0.110;人口密度(X8)对景观破碎化的驱动力相对最小,因子平均贡献率为0.0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破碎化 景观格局指数 成因分析 地理探测器模型 博斯腾湖流域
下载PDF
基于SA-RSEI模型的盐池县生态质量演变研究
13
作者 侯嘉烨 李建华 +3 位作者 王佳蓉 马海涛 强泽楷 樊新刚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45-1058,共14页
为探究盐池县生态环境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和驱动因素,基于2000—2020年5期Landsat遥感数据,利用改进遥感指数(SA-RSEI),结合Sen+Mann-Kendall、Hurst指数分析盐池县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格局及变化趋势,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探究盐池县生态环... 为探究盐池县生态环境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和驱动因素,基于2000—2020年5期Landsat遥感数据,利用改进遥感指数(SA-RSEI),结合Sen+Mann-Kendall、Hurst指数分析盐池县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格局及变化趋势,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探究盐池县生态环境质量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盐池县SA-RSEI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盐池县生态环境质量在21 a间呈先退化、后恢复的演变过程,空间分布格局由南部较差,北部良好逐渐转变为东南部良好,西北部较差;(3)21 a间盐池县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缓慢退化趋势,但退化程度逐渐降低,生态环境改善程度在2020年后会逐渐增大。(4)沙度指数、降水、高程,以及GDP是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子。(5)所有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均为增强效应,沙度指数、气温、降水以及高程与其他探测因子的交互作用起主导作用,且经济因素对SA-RSEI的影响力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质量评价 改进生态指数 地理探测器 HURST指数 盐池县
下载PDF
河南省沿黄地市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及驱动因子分析
14
作者 张晓伟 王墨珂 +3 位作者 刘昊 张亚丽 王秀丽 蔚霖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84,共7页
黄河流域自然生态本底脆弱,人类长期开发建设活动导致生境破碎化、生物多样性减少。选取2000年、2010年和2020年3期遥感影像数据计算绿度、湿度、干度和热度4个指标,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分析河南省黄河干流沿线8个地市生态环境质量... 黄河流域自然生态本底脆弱,人类长期开发建设活动导致生境破碎化、生物多样性减少。选取2000年、2010年和2020年3期遥感影像数据计算绿度、湿度、干度和热度4个指标,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分析河南省黄河干流沿线8个地市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及变化趋势,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2000—2020年研究区RSEI平均值为0.7311,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灵宝市、郑州市等生态环境质量较差,新安县、孟津区等生态环境质量较好;20 a间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先变差后转好,大部分地区呈改善趋势,下游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情况优于中游;单因子探测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国民生产总值等表征人类活动的驱动因子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逐渐增强;多因子交互探测结果表明,国内生产总值、土地利用类型和人口密度与其他各因子的交互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遥感生态指数 地理探测器 河南省沿黄地市
下载PDF
沿黄临猗县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及成因分析
15
作者 靳海霞 刘立文 +1 位作者 毕如田 吕春娟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4年第5期4-6,10,14,共5页
以黄河沿岸山西省临猗县为例,对其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及其成因进行分析,旨在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选取1990—2020年Landsat影像,提取湿度(WET)、绿度(NDVI)、干度(NDSI)和热度(LST)4项指标,计算遥感生态指数(RSE... 以黄河沿岸山西省临猗县为例,对其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及其成因进行分析,旨在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选取1990—2020年Landsat影像,提取湿度(WET)、绿度(NDVI)、干度(NDSI)和热度(LST)4项指标,计算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临猗县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用地理探测器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1990—2000年轻度恶化,2000—2010年轻度改善,2010—2020年轻度恶化,总体有所恶化。影响因子在1990年和2000年为湿度>热度>干度>绿度,2010年为热度>湿度>干度>绿度,2020年为湿度>干度>绿度>热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环境质量 地理探测器 临猗县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遥感生态指数的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远轲 刘浦东 +3 位作者 刘建涛 张冬 王凌翔 黄丽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79-1190,共12页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为监测黄河三角洲整体生态环境变化,为区域未来发展提供合理建议,以黄河三角洲为研究区,选取5期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在遥感生态指数(RSEI)模型基础上,用盐度指数(SI)代替干度指标,同时引入空...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为监测黄河三角洲整体生态环境变化,为区域未来发展提供合理建议,以黄河三角洲为研究区,选取5期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在遥感生态指数(RSEI)模型基础上,用盐度指数(SI)代替干度指标,同时引入空气质量指标(DI)构建改进的遥感生态指数(MRSEI),并结合景观指数,借助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通过地理探测器进行驱动因子分析,定量评价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与RSEI相比,MRSEI更接近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值,评价结果与真实地表情况更为接近,更适用于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质量评价。(2)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表现为略微变差,生态指数均值由0.53降到0.51。生态环境质量差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沿海滩涂附近,生态环境质量较好的区域分布在西南部与黄河沿岸地区,随着距海岸距离缩小生态环境质量逐渐降低。(3)不同等级的遥感生态指数斑块破碎度都不断上升,景观格局趋于破碎化。(4)各时期区域生态指数空间分布都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局部以高-高聚集与低-低聚集为主,与MRSEI分布变化趋于一致。(5)土地利用是影响区域生态环境空间分异性的主要因素,各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均表现为双因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改进的遥感生态指数 景观指数 空间自相关 地理探测器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基于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的福建省植被NPP时空分异及驱动力探究
17
作者 高文晶 程诺 +2 位作者 张露月 赵玥桥 赖日文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130,共11页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研究其时空尺度的变化和驱动机制,对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选取MOD17A3HGF植被NPP数据、土地利用、地形、气象和社会经济数据,通过Sen+MK趋势分析、Hurst指数、最优参数...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研究其时空尺度的变化和驱动机制,对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选取MOD17A3HGF植被NPP数据、土地利用、地形、气象和社会经济数据,通过Sen+MK趋势分析、Hurst指数、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2000-2020年福建省植被NPP时空变化特征及未来趋势,并探究植被NPP空间分异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福建省植被NPP呈波动状缓慢下降,多年均值为843.71 gC·m^(-2)·a^(-1);灌木植被NPP的多年均值926.54 gC·m^(-2)·a^(-1),是生产力最强的土地利用类型;植被NPP主要集中在600~900 gC·m^(-2)·a^(-1),处在该范围的区域占全省总面积的52.09%~66.23%。2)福建省北部、东南部植被NPP多为显著上升,而中部和西南部主要为显著下降;未来植被NPP变化趋势以反持续性为主(53.25%),应重点关注闽北山地与闽江下游区域。3)造成植被NPP空间分异的驱动因子平均解释度高低排序为降水量>气温>土地利用>夜间灯光>人口密度>坡度>高程>国内生产总值,双因子交互中最高解释度为气温∩降水量(0.282),自然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Sen+MK趋势分析 HURST指数 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疫苗菌体破碎液中D-核糖的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婷 徐晓萍 彭雪琦 《工业微生物》 CAS 2024年第3期61-64,共4页
文章以示差折光为检测器,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测定疫苗菌体破碎液中D-核糖的方法。该方法的测定条件为:色谱柱为安捷伦ZORBAX NH2氨基色谱柱,流动相为0.005 mol/L的稀硫酸溶液,柱温为50℃,进样量为20μL。D-核糖检测方法保留时间为3.... 文章以示差折光为检测器,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测定疫苗菌体破碎液中D-核糖的方法。该方法的测定条件为:色谱柱为安捷伦ZORBAX NH2氨基色谱柱,流动相为0.005 mol/L的稀硫酸溶液,柱温为50℃,进样量为20μL。D-核糖检测方法保留时间为3.684 min,得到的D-核糖的线性回归方程式为y=194.037 72x+10.834 09,相关性为0.999 99。式中,y为D-核糖的质量浓度;x为对应的峰面积。该方法精密度、稳定性和重现性表现良好,D-核糖的回收率范围为90.2%~102%,灵敏度高,能实现目标峰与杂峰的有效分离,因此可被广泛用于疫苗菌体破碎液等样本中D-核糖浓度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核糖 示差检测器 疫苗菌体破碎液
下载PDF
陕北黄土高原气象要素对植被覆盖的空间分异影响及风险探测
19
作者 冶兆霞 张洪波 +4 位作者 杨志芳 张雨柔 李同方 赵孝威 薛超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79-2395,共17页
陕北黄土高原地处我国西北生态环境脆弱区,近年来受退耕还林(草)影响,区域植被覆盖变化显著,与气象要素的响应关系也呈现出了复杂的空间分异性和不确定性,亟待厘清。以不同地貌分区为响应单元,探究了陕北黄土高原变绿前后(1982—1992年... 陕北黄土高原地处我国西北生态环境脆弱区,近年来受退耕还林(草)影响,区域植被覆盖变化显著,与气象要素的响应关系也呈现出了复杂的空间分异性和不确定性,亟待厘清。以不同地貌分区为响应单元,探究了陕北黄土高原变绿前后(1982—1992年与2005—2015年)NDVI指数的时空演化特征,分析了植被覆盖变化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分异性响应关系,并透过最优参数的地理探测器模型(OPGD)探测了气象要素变化对植被覆盖演变的交互影响及风险。研究结果表明:(1)陕北黄土高原及各地貌分区在研究期内NDVI指数均呈显著上升趋势,且阶段化分异明显;各地貌区气温和实际蒸散发量在高原变绿前后趋势变化差异明显,1982—1992年主要呈不显著增加趋势,而2005—2015年则表现为不显著减少趋势;两个时期降水量的空间异质性较为显著,其中北部地区为持续增加趋势,而南部地区则由减少逆转为增加趋势。(2)不同地貌区NDVI指数与气温和蒸散发均呈正相关,且蒸散发与NDVI的相关性强于气温;相对高原变绿前,2005—2015年NDVI指数对各气象要素的响应强度均有所增大。(3)OPGD因子检测结果显示5km空间网格是评价气候变化对陕北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影响的最佳空间尺度,各地貌分区对NDVI指数变化影响最大的气象因子依次为:气温(黄土塬)、降水(盖沙黄土丘陵)、蒸散发(黄土峁状丘陵)、降水(黄土梁状丘陵)、降水(黄土宽谷丘陵)、蒸散发(风沙丘陵)、降水(土石丘陵);交互探测表明气象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对NDVI指数的空间分异具有协同增强性,但不同时期各地貌区的主导交互因子略有差异。(4)风险探测发现不同实际蒸散发量对NDVI指数的影响有显著空间差异。(5)陕北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变化并不能简单归因于退耕还林(草)等生态修复措施,而应是多要素耦合驱动的结果,气象要素在其中扮演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时空演化 气候影响 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 陕北黄土高原
下载PDF
光谱CT钙抑制成像技术在鼻窦炎评估中的应用
20
作者 蒋玉娇 陈志晔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6期605-608,共4页
目的探索双层探测器光谱CT的钙抑制(CaSupp)技术在鼻窦炎评估中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为鼻窦炎的临床诊断提供新的工具。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3月~2023年9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的鼻窦炎患者30例,患者在1周内行鼻窦光谱CT和MRI检查,3... 目的探索双层探测器光谱CT的钙抑制(CaSupp)技术在鼻窦炎评估中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为鼻窦炎的临床诊断提供新的工具。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3月~2023年9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的鼻窦炎患者30例,患者在1周内行鼻窦光谱CT和MRI检查,30例患者6组鼻窦[上颌窦(左、右)、筛窦(左、右)、蝶窦、额窦],共纳入174个鼻窦。根据患者所行检查技术,将患者分为钙抑制组和MRI组;CaSupp组根据其钙抑制指数分为40、50、60钙抑制组,并对CaSupp图像和MRI图像进行定性诊断和定量分析。基于CaSupp图像及MRI图像对鼻窦炎进行定性诊断,并采用卡方检验进行一致性检验。基于不同的钙抑制图像和MR图像对同一患者相同部位的鼻窦黏膜厚度进行测量,采用Pearson法及组内相关系数进行可靠性检验。结果CaSupp图像显示阳性鼻窦(有炎症的鼻窦)151个,阴性鼻窦(无炎症的鼻窦)23个;MRI图像显示阳性鼻窦155个,阴性鼻窦19个;CaSupp图像与MRI图像对鼻窦炎的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Supp指数为40、50、60钙抑制组对鼻黏膜厚度的测量结果与MRI组具有相关性(P<0.001);组内相关系数分析证实其组内相关系数系数分别为0.947、0.847及0.920。结论双层探测器光谱CT钙抑制技术对鼻窦炎的定性诊断和定量分析具有较高价值,且CaSupp指数为40时钙抑制图像在定量分析上与MRI图像的相关性最高。基于光谱CT的钙抑制技术为鼻窦炎的临床诊断及评估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探测器光谱CT 钙抑制技术 钙抑制指数 组内相关系数 鼻窦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