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HPV11 E2核酶的计算机设计 被引量:2
1
作者 侯化 杨光彩 +2 位作者 王曙 黄扬中 刘德忠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66-771,共6页
借助计算机软件分析 ,设计出能特异性切割HPV11型 6 4 4ntE2mRNA的核酶 (ribozyme) .遵循Symon′s锤头状核酶结构和GUX剪切位点原则 ,靶序列存在 32个这样的剪切位点 .通过计算机软件分析出核酶的最佳剪切位点 ,并对底物及核酶的二级结... 借助计算机软件分析 ,设计出能特异性切割HPV11型 6 4 4ntE2mRNA的核酶 (ribozyme) .遵循Symon′s锤头状核酶结构和GUX剪切位点原则 ,靶序列存在 32个这样的剪切位点 .通过计算机软件分析出核酶的最佳剪切位点 ,并对底物及核酶的二级结构进行预测及进行相应基因生物学功能和基因同源性分析 ,筛选出 2个锤头结构核酶 .针对这两位点设计的核酶分别命名为RZ2 777和RZ32 81.计算机分析显示 ,两核酶与底物切点两翼碱基形成锤头状结构 ,切点所在基因序列具有相对松弛的二级结构 ,位于该基因重要生物功能区内 ,是核酶的理想攻击区域 .通过基因库检索 ,在已知人类基因排除了与上述两核酶切点两翼碱基有基因同源性序列的可能性 .将两核酶用于体外剪切实验取得了良好的实验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酶 计算机设计 hpv11 E2 尖锐湿疣
下载PDF
抗HPV11/E2基因Ribozyme对靶RNA的体外剪切研究
2
作者 侯化 刘德忠 杨光彩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1年第2期146-150,共5页
为了寻找HPV11型引起的生殖系统感染的治疗途径和探讨HPV的致病机理 ,本实验以HPV11病毒质粒为模板 ,扩增出HPVll型E2区 6 44bp片段 ,采用pGEM T EasyVector为载体 ,构建 pTV 6 44克隆载体 ,经筛选得到克隆株 ,提取质粒测序鉴定。采用... 为了寻找HPV11型引起的生殖系统感染的治疗途径和探讨HPV的致病机理 ,本实验以HPV11病毒质粒为模板 ,扩增出HPVll型E2区 6 44bp片段 ,采用pGEM T EasyVector为载体 ,构建 pTV 6 44克隆载体 ,经筛选得到克隆株 ,提取质粒测序鉴定。采用上海生化所陈农安教授编制的锤头状Ribozyme设计软件进行计算机分析 ,选择Ribozyme对靶基因的最佳剪切位点 ,及进行基因同源性分析和生物学功能分析 ,选择出针对HPVllE2靶基因的RZ2 777,在最适条件下进行体外剪切反应 ,发现人工合成和体外转录得到的Ribozyme分子均能在相应位点准确切割靶RNA分子 ,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切割效率达到 6 0 %以上 ,Km和Kcat值分别为 0 .6 3μmol/L、0 .12 μmol/L ,RibozymeL两端的 5′ cis ribozyme和 3′ cis ribozyme自我剪切释放并未影响切割活性 ,但靶RNA侧翼序列影响了Ribozyme的剪切活性。实验研究表明 ,Ribozyme可能成为治疗HPVll型引起的尖锐湿疣的有效手段 ,并有望在分子水平上开辟出基因治疗HPVll病毒感染的另一新天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11型 E2基因 核酶 体外剪切 hpv11
下载PDF
5-ALA-PDT法在HPV11.HaCaT细胞模型中的应用
3
作者 宋莎莎 孙洋 +1 位作者 李新宇 王永芳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6年第11期641-644,共4页
目的:确定光动力疗法(5-ALA-PDT)对携带HPV11全基因组的HaCaT细胞(HPV11.HaCaT)模型的影响。方法:HPV11.HaCaT细胞培养传代后分别用不同浓度5-ALA(0.375、0.75、1.5、3 mM),或不同剂量红光(10、20、40 J/cm^2),或不同浓度5-ALA结合不同... 目的:确定光动力疗法(5-ALA-PDT)对携带HPV11全基因组的HaCaT细胞(HPV11.HaCaT)模型的影响。方法:HPV11.HaCaT细胞培养传代后分别用不同浓度5-ALA(0.375、0.75、1.5、3 mM),或不同剂量红光(10、20、40 J/cm^2),或不同浓度5-ALA结合不同剂量红光处理。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HPV11早期基因E5、E6和E7 mRNA的表达。结果:0.75mM以上浓度的5-ALA联合20或40 J/cm^2红光,细胞存活率均在50%以下(P<0.01)。0.375 mM 5-ALA联合20 J/cm^2红光能明显降低HPV11 E6和E7 mRNA表达,相对表达量为0.28和0.26(P<0.01),而0.75 mM 5-ALA联合20 J/cm^2红光处理对HPV11 E6和E7 mRNA表达影响不明显,相对表达量为0.85和1.46(P>0.05),但以上两种处理条件对HPV11 E5 mRNA的表达均无明显影响。结论:5-ALA-PDT法应用于HPV11.HaC aT细胞模型能抑制HPV11.HaC aT细胞增殖,并能降低该细胞中HPV11 E6、E7m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11.HaCaT 尖锐湿疣 光动力疗法 细胞增殖 早期基因
下载PDF
密码优化的HPV11晚期基因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
4
作者 袁春蓉 吴剑波 +1 位作者 盛晚香 严月华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0年第4期229-232,共4页
目的:检测密码优化的HPV晚期基因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对HPV11晚期基因进行密码优化,然后将其构建在哺乳动物细胞内质粒上。通过瞬时转染,将hL1、hL1+hL2、h(L1+L2)质粒分别导入宿主293T细胞。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HPV11衣壳蛋白... 目的:检测密码优化的HPV晚期基因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对HPV11晚期基因进行密码优化,然后将其构建在哺乳动物细胞内质粒上。通过瞬时转染,将hL1、hL1+hL2、h(L1+L2)质粒分别导入宿主293T细胞。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HPV11衣壳蛋白的存在。结果:293T.hL1细胞爬片行免疫组化染色为阳性,可见部分细胞呈棕黄着色,293T.(hLI+hL2)细胞及293T.h(L1+L2)细胞爬片行免疫组化染色为阳性,可见大量细胞均呈棕黄着色,不含HPV11晚期基因的对照组293T.EGFPC1细胞衣壳抗原免疫组化未见阳性着色。结论:经过密码优化的HPV11晚期基因可产生高表达的衣壳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11 晚期基因 优化密码 转染
下载PDF
保妇康栓治疗低危型HPV6和HPV11感染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蔡春芳 曹爱娣 《临床医学工程》 2022年第7期909-910,共2页
目的 探讨保妇康栓治疗低危型HPV6和HPV11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我中心收治的低危型HPV6或HPV11感染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 B组、 C组各30例。A组给予保妇康栓阴道给药治疗,B组采用干扰素栓阴道给药治疗,C组... 目的 探讨保妇康栓治疗低危型HPV6和HPV11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我中心收治的低危型HPV6或HPV11感染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 B组、 C组各30例。A组给予保妇康栓阴道给药治疗,B组采用干扰素栓阴道给药治疗,C组不用任何药物治疗。比较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B组的60.00%和C组的40.00%(P <0.05)。A组、 B组治疗过程中外阴刺痛、阴道流血、外阴瘙痒、发热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妇康栓治疗低危型HPV6和HPV11感染的近期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妇康栓 低危型HPV6 低危型hpv11 临床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新疆部分地区儿童复发性喉乳头状瘤HPV11病毒感染与复发
6
作者 再努拉.艾未肉拉 吴梅 《中外医疗》 2013年第23期92-93,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喉乳头状病HPV11毒类型与儿童复发性喉乳头状瘤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所采用的HPV6以及HPV11均为GENERAYBIOTECH公司所合成,结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所收治的42例儿童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的相关资料进行回... 目的探讨儿童喉乳头状病HPV11毒类型与儿童复发性喉乳头状瘤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所采用的HPV6以及HPV11均为GENERAYBIOTECH公司所合成,结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所收治的42例儿童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对HPV6和HPV11进行检验,42例患儿中41例患儿HPV检验结果均呈现为阳性,占97.61%,其中26例为HPV11阳性,另15例为HPV6阳性,另有7例患儿两则均为阳性;14例发病患儿中,11例检验结果为HPV11阳性。通过分析发现,该组资料中27例为女性患儿,且HPV11感染率也明显高于男性。女性70.37%,男性50%。该组JRRP15例患儿中,10例气管切开,占66.67%,但3例患儿术后病情复发,占20%。而26例HPV11阳性患儿中,23例气管切开,占88.46%,11例术后病情复发,占42.30%。结论儿童复发性喉乳头状瘤HPV11病毒感染与复发与患儿的个体免疫力、内分泌以及激素等方面是分不开的。在治疗的过程中,可结合该特点,针对性地进行治疗,使更多地患儿及其家属能够建立起治愈的信心,这也警惕医生,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切忌使用一次根治,以免对患儿的喉部造成过大的刺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乳头状瘤 儿童 hpv11 聚合酶链反应(PCR) 复发
下载PDF
自我剪切锤头状核酶体外切割HPV11/E2的研究
7
作者 侯化 杨光彩 +1 位作者 黄杨中 王曙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1-264,共4页
In order to study the pathogenesis of human papilloma virus type 11 (HPV11) and seek for a therapeutic approach of the disease caused by HPV11,we amplified the HPV11/E2 of 644bp length by PCR with HPV11 plasmid DNA,pG... In order to study the pathogenesis of human papilloma virus type 11 (HPV11) and seek for a therapeutic approach of the disease caused by HPV11,we amplified the HPV11/E2 of 644bp length by PCR with HPV11 plasmid DNA,pGEM T Easy was used as vector and a clone pTV 644 was obtained.The sequencing of inserted DNA was carried out after selecting and identification,according to the hammerhead structure described by Symon’s. We used computer to analyze the possible secondary cleavage sites on HPV11/E2 mRNA and to predict the secondary structure of substrate and ribozyme to exclude the analogous sequence of substrate combined with ribozyme found in the mRNA.The hammerhead ribozyme of RZ3281 against HPV11/E2 mRNA were selected to carry out cleavage reaction in vitro.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showed that 644bp substrate derived from HPV11/E2 can be cleaved site specifically by ribozyme in vitro,cleavage activity showed over 85% under the optimum reaction condition.Self cleavage hammerhead ribozyme can remove effects of gene joint transcript from the vector, that promise the consistent efficiency of ribozyme in vitro and in vivo as far as possible.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demonstrated that the ribozyme will become a highly effective and specific therapy against HPV11 inf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11型 E2基因 垂头状核酶 体外剪切
下载PDF
CD80作为分子佐剂增强HPV11 E7免疫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莉华 黄朝晖 +6 位作者 郭子健 任金冬 刘志辉 宋明旭 周希科 王飞 毕志刚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58-658,共1页
构建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11型E7基因DNA真核表达质粒,在真核细胞获得有效表达。为增强其作为尖锐湿疣治疗性疫苗的免疫效果,现将E7基因与协同刺激分子CDS0(B7-1)进行连接重组,构建HPV11E7-CD80嵌合DNA... 构建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11型E7基因DNA真核表达质粒,在真核细胞获得有效表达。为增强其作为尖锐湿疣治疗性疫苗的免疫效果,现将E7基因与协同刺激分子CDS0(B7-1)进行连接重组,构建HPV11E7-CD80嵌合DNA真核表达质粒,并将其免疫小鼠,研究其诱导的免疫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7基因 免疫效果 hpv11 分子佐剂 CD80 DNA真核表达质粒 人乳头状瘤病毒 协同刺激分子 治疗性疫苗 真核细胞
原文传递
人乳头瘤病毒11型L1基因原核表达系统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3
9
作者 庄敏 谷鸿喜 +4 位作者 孔卫兰 李迪 魏兰兰 李金梁 林道红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3-165,共3页
目的构建人乳头瘤病毒11型(HPV11)L1原核表达系统pBAD(B)鄄HPV11L1,表达HPVL1蛋白,为进一步制备基因工程疫苗奠定基础。方法PCR法从尖锐湿疣组织标本中扩增人乳头瘤病毒11型L1基因片段,克隆至pBluescript质粒,并测序。将其从克隆重组质... 目的构建人乳头瘤病毒11型(HPV11)L1原核表达系统pBAD(B)鄄HPV11L1,表达HPVL1蛋白,为进一步制备基因工程疫苗奠定基础。方法PCR法从尖锐湿疣组织标本中扩增人乳头瘤病毒11型L1基因片段,克隆至pBluescript质粒,并测序。将其从克隆重组质粒中切下连入表达载体,建立pBAD(B)鄄HPV11L1原核表达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宿主菌Top10中,经阿拉伯糖诱导,表达融合蛋白L1,经SDS鄄PAGE电泳和Westernblot进行鉴定。结果3株HPV11L1经测序发现变异一致,每株均有2个核苷酸变异,但未影响氨基酸变化。经SDS鄄PAGE鉴定L1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59×103,与预期值相同,Westernblot证明表达蛋白能与单克隆抗体反应,成功构建了pBAD(B)鄄HPV11L1原核表达系统。结论所构建的pBAD(B)鄄HPV11L1原核表达系统能够高效表达HPV11L1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11型 L1基因 原核表达系统 hpv11 基因表达 疫苗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1型早期蛋白E6和E7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飞 王群 +3 位作者 毕志刚 李光富 王新军 张兆松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从尖锐湿疣(CA)标本中克隆出人乳头瘤病毒11型(HPV11)早期蛋白E6、E7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及编码氨基酸序列分析,为HPV感染的检测和基因工程疫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PCR法,从CA标本中扩增出HPV11E6、E7基因,与载体pGEX-6P-1连接... 目的:从尖锐湿疣(CA)标本中克隆出人乳头瘤病毒11型(HPV11)早期蛋白E6、E7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及编码氨基酸序列分析,为HPV感染的检测和基因工程疫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PCR法,从CA标本中扩增出HPV11E6、E7基因,与载体pGEX-6P-1连接成重组质粒pGEX-6P-1E6、pGEX-6P-1E7,酶切鉴定及双脱氧法测序观察其变异状况。结果:克隆出HPV11早期蛋白E6、E7基因,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GEX-6P-1E6、pGEX-6P-1E7。本研究克隆出的HPV11E7基因与GenBank标准株序列完全相同,E6基因有两个位点的变化。结论:本研究克隆出的HPV11E6、E7基因与标准株基本相同,这将为进一步研究E6、E7基因的表达、免疫活性及流行病学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7基因 hpv11 人乳头瘤病毒11型 早期 克隆 蛋白 重组质粒 标本 E6基因 HPV感染
下载PDF
HPV6/11相关尖锐湿疣皮损中PCNA和Ki-67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2
11
作者 代夫 郑茂荣 +2 位作者 王正文 冒长峙 顾军 《皮肤病与性病》 2002年第3期4-5,共2页
目的 :为了解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和细胞增殖相关核抗原Ki- 6 7在尖锐湿疣 (CA)皮损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免疫组化方法 (简称SP法 )检测经多聚酶联反应 (polymeras... 目的 :为了解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和细胞增殖相关核抗原Ki- 6 7在尖锐湿疣 (CA)皮损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免疫组化方法 (简称SP法 )检测经多聚酶联反应 (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证实人乳头瘤病毒 (HPV)DNA6 / 11阳性的 2 7例CA皮损和 10例正常皮肤。结果 :(1)CA皮损和正常皮肤均表达PCNA和Ki- 6 7。 (2 )CA皮损基底细胞和棘细胞表达PCNA和Ki- 6 7均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结论 :PCNA和Ki- 6 7只能反映CA皮损的增殖状态而不能反映其增殖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KI-67 免疫组化 增殖细胞核抗原 CA HPV6 hpv11
下载PDF
女阴尖锐湿疣与假性湿疣、乳头状瘤的HPV_(11)、HSV_2、EB病毒检测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曼红 邱前程 林莹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45-46,共2页
目的 :探讨女阴尖锐湿疣 (CA)与假性湿疣 (PV)、乳头状瘤 (SP)和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分析 83例女阴CA、PV、SP的病理组织学特点 ,并作乳头状瘤病毒 11型 (HPV1 1 )、泡状病毒 2型 (HSV2 )和EB病毒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在 3种疣... 目的 :探讨女阴尖锐湿疣 (CA)与假性湿疣 (PV)、乳头状瘤 (SP)和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分析 83例女阴CA、PV、SP的病理组织学特点 ,并作乳头状瘤病毒 11型 (HPV1 1 )、泡状病毒 2型 (HSV2 )和EB病毒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在 3种疣状增生病变中 ,CAHPV1 1 感染率明显高于PV和SP(P <0 0 1) ,CA中HPV1 1 感染率明显高于HSV2 和EB病毒 (P <0 0 1)。结论 :CA和HPV感染关系密切且与HSV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阴尖锐湿疣 假性湿疣 乳头状瘤 hpv11 HSV2 EB 病毒检测
下载PDF
HPV16和11型L1基因双价重组质粒的构建
13
作者 庄敏 谷鸿喜 +2 位作者 魏兰兰 肖鹏 孔卫兰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60-60,共1页
关键词 HPVl6型 Ll基因 双价重组质粒 构建 人乳头瘤病毒 hpv11
下载PDF
女阴尖锐湿疣、假性湿疣与乳头状瘤的病毒检测分析
14
作者 马广贞 滕玲玲 许云凤 《实用医技杂志》 2005年第03A期579-580,共2页
目的:观察乳头状瘤病毒11型(HPV1 1 )、轮状病毒2型(HSV2 ) EB病毒在女阴尖锐湿疣(CA) ,假性湿疣(PV)和乳头状瘤(SP)中的表达,并探讨3种病变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观察病变组织学特点,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SV1 1 、HPV2 、EB病毒的... 目的:观察乳头状瘤病毒11型(HPV1 1 )、轮状病毒2型(HSV2 ) EB病毒在女阴尖锐湿疣(CA) ,假性湿疣(PV)和乳头状瘤(SP)中的表达,并探讨3种病变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观察病变组织学特点,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SV1 1 、HPV2 、EB病毒的表达。结果:6 3例CA中4 5例HPV1 1 (+) ,35例PV中11例(+) ,2 8例SP中3例(+)三者差异极显著(P<0 .0 1) ,CA中HPV1 1 ,感染率明显高于HSV2 和EB病毒(P<0 .0 1)。结论:HPV1 1 与CA的发生密切相关,HPV1 1 成为CA的重要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hpv11 免疫组化
下载PDF
HPV与宫颈癌
15
作者 宋学茹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04年第3期11-11,共1页
宫颈癌是女性多发的恶性肿瘤,如未及时发现和治疗,死亡率很高。但从宫颈病变发展到宫颈癌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只要早期发现,积极治疗,宫颈癌是完全可以预防和治愈的。不久前,媒体报道了演艺界名人梅艳芳因患宫颈癌而香消玉殒的消息... 宫颈癌是女性多发的恶性肿瘤,如未及时发现和治疗,死亡率很高。但从宫颈病变发展到宫颈癌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只要早期发现,积极治疗,宫颈癌是完全可以预防和治愈的。不久前,媒体报道了演艺界名人梅艳芳因患宫颈癌而香消玉殒的消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不少读者向本刊询问宫颈癌有关防治知识,为此,本刊特邀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产科的专家和医生们撰写了本组文章,为读者答疑解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HPV16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hpv11 HPV18 宫颈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检出率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 宫颈癌组织
下载PDF
HPV611相关尖锐湿疣皮损中P53和P21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3
16
作者 代夫 郑茂荣 +4 位作者 周肖斌 吕昭萍 何黎 孙冬菊 顾军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0-332,共3页
目的 : 了解P5 3和P2 1在HPV6 11相关尖锐湿疣 (CA)皮损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经PCR法证实HPVDNA6 11阳性的 2 7例CA皮损和 10例正常皮肤。结果 :  (1)CA皮损基底细胞和棘细胞表达P5 3较正常皮肤显著增加 ;(2 ... 目的 : 了解P5 3和P2 1在HPV6 11相关尖锐湿疣 (CA)皮损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经PCR法证实HPVDNA6 11阳性的 2 7例CA皮损和 10例正常皮肤。结果 :  (1)CA皮损基底细胞和棘细胞表达P5 3较正常皮肤显著增加 ;(2 )CA皮损棘细胞表达P2 1与正常皮肤无显著差异。结论 :  (1)P5 3可能刺激和促进HPV6 11相关CA皮损的细胞增殖 ;(2 )P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6/11相关 尖锐湿疣 皮损 P53 P21 人乳头瘤病毒 免疫组化
下载PDF
FQ-PCR方法检测女性CA患者HPV_(6、11)和HPV_(16、18)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颜丹 颜海婴 +3 位作者 李燎 熊伟 卿晟 赵家兰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217-1218,共2页
目的:探讨女性尖锐湿疣(CA)患者HPV6、11型和HPV16、18型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216例女性CA患者疣体组织或分泌物中的HPV6、11型和HPV16、18型。结果:HPV6、11型阳性率为94.91%(205/216),HPV16、1... 目的:探讨女性尖锐湿疣(CA)患者HPV6、11型和HPV16、18型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216例女性CA患者疣体组织或分泌物中的HPV6、11型和HPV16、18型。结果:HPV6、11型阳性率为94.91%(205/216),HPV16、18型阳性率为16.20%(35/216),HPV6、11型和HPV16、18型同时阳性的感染率为12.50%(27/216)。定量测定结果显示,HPV6、11型患者病毒载量最高1.0×108 copies/ml,最低2.8×103copies/ml;HPV16、18型患者病毒载量最高1.0×108 copies/ml,最低2.57×104 copies/ml。结论:FQ-PCR技术具有灵敏、简捷、安全、特异性强的特点,避免了单纯PCR扩增产生的假阳性。女性尖锐湿疣患者应用此方法检测HPV阳性率高,可以快速区分高危型及低危型的HPV感染,有助于对尖锐湿疣的复发和癌变作出可能性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Q—PCR 女性尖锐湿疣 HPV6、11型 HPV16、18型
下载PDF
外阴恶性肿瘤中P21^(WAF1/CIP1) P53及HPV6/11 HPV16/18的检测和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邢兰瑛 范引侠 +1 位作者 白雅卉 樊江波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11-213,共3页
目的 探讨P2 1WAF1/CIP1,P5 3及HPV6/11,16/18与外阴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 P2 1WAF1/CIP1,P5 3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HPV6/11,16/18用原位杂交法 (ISH)检测。结果 P2 1WAF1/CIP1,P5 3在外阴恶性肿瘤组、外阴上皮内瘤变 (VIN)组、正常... 目的 探讨P2 1WAF1/CIP1,P5 3及HPV6/11,16/18与外阴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 P2 1WAF1/CIP1,P5 3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HPV6/11,16/18用原位杂交法 (ISH)检测。结果 P2 1WAF1/CIP1,P5 3在外阴恶性肿瘤组、外阴上皮内瘤变 (VIN)组、正常对照组中的阳性检测率分别为 40 .0 0 % (12 /3 0 )、63 .3 3 % (19/3 0 ) ,5 2 .3 8% (11/2 1) ,47.62 % (10 /2 1) ,0 (0 /10 )和 0 (0 /10 ) ;外阴病变各组P2 1WAF1/CIP1,P5 3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均 <0 .0 5 ) ;HPV6/11、16/18在外阴恶性肿瘤组、VIN组中的阳性检测率分别为 60 .0 0 % (18/3 0 )和 3 3 .3 3 % (10 /3 0 ) ,42 .86% (9/2 1)和 2 8.5 7% (6/2 1) ,正常对照组没有检测出 ;HPV 6/11阳性率外阴恶性肿瘤组、VIN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均 <0 .0 5 ) ;外阴恶性肿瘤组HPV16/18阳性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P2 1WAF1/CIP1P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恶性肿瘤 P21^WAF1/CIP1P53 HPV6/11 HPV16/18 检测 P53
下载PDF
HPV6B/11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双重染色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雅萍 任兴昌 仇玲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565-566,共2页
关键词 HPV6B/11 原位杂交 双重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非典型尖锐湿疣HPV 6/11-DNA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秀玲 姚永强 +3 位作者 邵敏杰 李岩 张颖 李昭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7年第2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用FQ-PCR检测非典型尖锐湿疣HPV 6/11-DNA的可行性。方法采用FQ-PCR检测194例疑诊CA、107例单纯阴道炎、50例健康查体者的HPV6/11-DNA,同时对疑诊CA者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194例疑诊CA样本,HPV 6/11-DNA的阳性率为77.83%(15... 目的探讨用FQ-PCR检测非典型尖锐湿疣HPV 6/11-DNA的可行性。方法采用FQ-PCR检测194例疑诊CA、107例单纯阴道炎、50例健康查体者的HPV6/11-DNA,同时对疑诊CA者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194例疑诊CA样本,HPV 6/11-DNA的阳性率为77.83%(151/194),阳性标本DNA定量范围在1.4×10 cop ies/m l^1.78×107cop ies/m l,平均为1.27×106cop ies/m l;炎症组和正常对组均为0 copy/m l。病理组织学检测阳性率为70.10%(136/194),经χ2检验,FQ-PCR与病理组织学检测二者有显著性差异(χ2=4.787,P<0.05)。HPV6/11-DNA定量数值的高低与发病部位的多少有关(χ2=9.87,P<0.01),与CA的形态、大小、数量/部位及具体发病部位无关。结论FQ-PCR检测HPV 6/11-DNA,有助于正确判断尖锐湿疣和假性湿疣,HPV 6/11-DNA数值的高低可反应CA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CA) FQ-PCR HPV6/11 病理组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