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6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燥方式对铁棍山药片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庞凌云 詹丽娟 +2 位作者 李家寅 潘思轶 李瑜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1-314,共14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和电子鼻,分别测定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干燥、真空冷冻干燥、联合干燥5种干燥方式加工的铁棍山药片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并结合主成分分析,研究干燥过程中山药片风味的变...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和电子鼻,分别测定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干燥、真空冷冻干燥、联合干燥5种干燥方式加工的铁棍山药片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并结合主成分分析,研究干燥过程中山药片风味的变化。结果表明,在5种干燥方式制得的山药片中,共检出95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烃类、醛类、酮类、醇类、酯类、苯类和杂环化合物等。壬醛、癸醛、2,6,10-三甲基十四烷、香叶基丙酮是山药片中的主要风味物质。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微波干燥所得山药片的主要挥发性物质有烃类、苯类和醛类;真空冷冻干燥、联合干燥所得山药片的主要挥发性物质有烃类、醛类和酮类。电子鼻检测结果表明,5种干燥方式制得的山药片风味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热风干燥和真空干燥所得山药片的风味在醇、部分芳香族化合物上具有相似性,真空冷冻干燥山药片与其它干燥方式山药片的风味差异主要是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这与GC-MS分析结果一致。根据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山药片香气品质评价模型,得出联合干燥方式制得的山药片综合得分最高,香气品质最好,其次为真空冷冻干燥、微波干燥、热风干燥、真空干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棍山药 干燥方式 挥发性风味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电子鼻
下载PDF
不同产地沃柑挥发性成分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耀海 陈细羽 +1 位作者 王成秋 焦必宁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7-304,共8页
该研究旨在分析4个主产地(四川、重庆、云南和广西)的沃柑果皮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性,并为沃柑的产地溯源和深加工提供数据支撑。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沃柑果皮挥发性成分,共鉴定出5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萜烯类1... 该研究旨在分析4个主产地(四川、重庆、云南和广西)的沃柑果皮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性,并为沃柑的产地溯源和深加工提供数据支撑。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沃柑果皮挥发性成分,共鉴定出5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萜烯类18种、醇类11种、醛类10种、酯类8种、酮类1种、其他类2种。柠檬烯是主要的挥发性物质,月桂烯、α-蒎烯、芳樟醇、正辛醇、正辛醛、香茅醇、己醛、反式-2-己烯醛、桧烯、香芹酮和α-松油醇等次之。基于挥发性成分半定量结果,建立四川和重庆,云南和广西沃柑的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模型,进而筛选出潜在生物标志物。结果表明,柠檬烯、芳樟醇和香茅醇可作为区分重庆和四川的潜在生物标志物,醋酸辛酯和α-松油醇可作为区分广西和云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柑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青贮对广西柠檬草挥发性成分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谷瑶 杨漓 +1 位作者 李桂珍 周丽珠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73-79,共7页
采集广西生长的柠檬草,以传统水蒸气蒸馏提取柠檬草精油,分析柠檬草的绝干得油率、挥发油的柠檬醛(橙花醛和香叶醛)以及月桂烯含量。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柠檬草青贮前后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研究柠檬草的粗脂肪... 采集广西生长的柠檬草,以传统水蒸气蒸馏提取柠檬草精油,分析柠檬草的绝干得油率、挥发油的柠檬醛(橙花醛和香叶醛)以及月桂烯含量。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柠檬草青贮前后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研究柠檬草的粗脂肪、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纤维等营养指标在青贮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采集的柠檬草样本主要是柠檬香茅和曲序香茅,柠檬香茅和曲序香茅的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粗纤维含量经青贮后降低,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增加,其他营养成分变化不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出曲序香茅中有40种挥发性成分,青贮后,橙花醛含量从19.80%降至12.76%,香叶醛含量从30.73%降至17.37%,橙花醇从2.51%升高至12.23%,香叶醇从9.83%升至15.77%。青贮发酵菌提升了挥发性成分中橙花醇和香叶醇的相对含量,柠檬草可作为反刍饲料的原料。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饲养反刍动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醛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青贮 挥发性成分 营养成分
下载PDF
小球藻生长因子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
4
作者 周文红 薛璐瑜 +2 位作者 余炼 刘小玲 江虹锐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9期147-154,共8页
为确定小球藻生长因子的风味特征,比较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溶剂辅助风味蒸发(solvent⁃assisted flavor evaporation,SAFE)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提取效果,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 为确定小球藻生长因子的风味特征,比较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溶剂辅助风味蒸发(solvent⁃assisted flavor evaporation,SAFE)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提取效果,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小球藻生长因子液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鉴定;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ry⁃mass spectrometry,GC⁃O⁃MS),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对小球藻生长因子中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SAFE相比,HS⁃SPME提取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更多,相对含量更高,鉴定出50种成分,主要为醇类、酮类、杂环类及醛类等;GC⁃O⁃MS结合ROAV筛选出5种关键风味物质,分别为2⁃庚酮、2,4,5⁃三甲基恶唑、噻唑、二甲基二硫醚和2⁃乙基己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生长因子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 关键风味物质 相对气味活度值
下载PDF
酶解对香蕉果酒发酵前后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钟思彦 徐玉娟 +5 位作者 余元善 吴继军 李璐 卢楚强 陈从贵 邹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06,共9页
本研究针对香蕉浆粘度高不易取汁的特点,分别对香蕉浆进行酶解和直接加水处理,制备酶解香蕉汁和非酶解香蕉汁,比较不同处理的香蕉果酒发酵前后理化指标和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经果胶酶处理的香蕉汁(果酒)可溶性固形物(TSS)和总酸... 本研究针对香蕉浆粘度高不易取汁的特点,分别对香蕉浆进行酶解和直接加水处理,制备酶解香蕉汁和非酶解香蕉汁,比较不同处理的香蕉果酒发酵前后理化指标和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经果胶酶处理的香蕉汁(果酒)可溶性固形物(TSS)和总酸(TA)分别为24.91°Brix(8.40°Brix)和4.70 g/L(5.67 g/L)高于非酶解处理的香蕉汁(果酒),pH则低于非酶解的香蕉汁(果酒);酶解样品酒精度11.5%vol,高于非酶解样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在四个样品中共检出87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酯类43种,醇类13种,其他种类物质相对较少,结合香气活度值(OAV)和主成分分析(PCA),共发现OAV>1的香气物质15种,正己醇、乙酸乙酯、乙酸异丁酯、乙酸丁酯、丁酸异戊酯、反式-2-己烯醛、己醛等10种物质是果汁中主要的挥发性成分,这些物质主要与甜香、香蕉香、覆盆子香、梨香、桃香、青草味相关,经果胶酶处理后的果汁中与青草味相关的己醛含量更少;苯乙醇、异戊酸乙酯、辛酸乙酯、癸酸乙酯、乙酸异戊酯等7种物质对果酒香气有较大贡献值,这些物质主要为果酒提供苹果香、玫瑰香、香蕉香、杏香、奶油香,经果胶酶处理的样品香气浓度更大,整体香气更加平衡丰富。综上所述,将香蕉浆酶解后再进行酒精发酵,所得果酒的整体香气会更加丰富和谐,本研究结果可为香蕉果酒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酶解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化合物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醋源生香酵母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袁英豪 何梦娇 +9 位作者 唐春麟 张沛怡 周力 李建龙 李琴 胡凯弟 刘爱平 赵宁 朱红 刘书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3-71,共9页
为解决食醋香气弱、香气不稳定问题,提升食醋风味品质,该文以醋醅和醋曲为菌源,对分离菌株采用嗅闻法、皂化法及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法... 为解决食醋香气弱、香气不稳定问题,提升食醋风味品质,该文以醋醅和醋曲为菌源,对分离菌株采用嗅闻法、皂化法及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法筛选高产酯(生香)酵母菌株并进行种属鉴定,进而研究其生长及产酯特性。结果表明,从20份醋源样品中分离101株酵母菌,利用嗅闻法发现36株菌产香气明显,皂化法发现6株菌产酯能力较强,其中,菌株D13-Y2产酯能力突出,在发酵液中总酯产量为(3.50±0.07)g/L,HS-SPME-GC-MS测定出该菌可产挥发性香气成分59种,其中包含酯类物质有22种、醇类9种、酸类4种、酮类2种、醛类1种、酚类1种、其他物质20种。经鉴定,该菌株为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其最适培养条件为:28℃、pH 4.5、18 h,有较好的酒精耐受能力;其最适产酯条件为:发酵温度20℃、接种量(体积分数)3%、发酵时间4 d;分别添加体积分数1%的乙醇、体积分数0.1%的乙酸时总酯产量可分别提高10.32%[总酯产量达(3.74±0.01)g/L]、13.15%[总酯产量达(4.03±0.04)g/L]。该研究结果旨在为改善麸醋风味品质提供了菌种资源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醋 生香酵母 HS-SPME-GC-MS 风味物质 生长及产酯特性
下载PDF
砂仁挥发性成分及其对GES-1细胞保护作用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小妹 张迎 +5 位作者 罗明权 练勇 程倩颖 靳德军 孔奕丹 魏娜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21-730,共10页
目的:分析阳春砂、绿壳砂、海南砂及其伪品海南假砂的挥发性成分,比较四种砂仁挥发油对胃黏膜保护的活性。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结合NIST08和NIST08s谱库对比定性色谱结果,分析4种砂仁... 目的:分析阳春砂、绿壳砂、海南砂及其伪品海南假砂的挥发性成分,比较四种砂仁挥发油对胃黏膜保护的活性。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结合NIST08和NIST08s谱库对比定性色谱结果,分析4种砂仁的挥发性成分;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挥发性成分的相对百分比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及热图分析;建立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细胞)损伤模型,采用CCK-8法,对4种砂仁挥发油进行胃黏膜保护活性评价。结果:从阳春砂、绿壳砂、海南砂及其海南假砂中共检出114种化学成分,分别鉴定出57、58、58、58种成分,各占总挥发性成分相对百分比含量的93.23%、88.79%、90.87%、91.40%,其中总单萜烃类化合物各占总挥发性成分相对百分比含量的40.48%、37.77%、37.09%、33.39%,总倍半萜烃类化合物各占总挥发性成分相对百分比含量的52.53%、49.88%、31.22%、35.45%;阳春砂、绿壳砂、海南砂挥发油对乙醇致GES-1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P<0.05),海南假砂无明显活性。结论:阳春砂与绿壳砂的挥发性成分及含量差异较小,而海南砂、海南假砂与阳春砂、绿壳砂的挥发性成分及含量差异较大;阳春砂、绿壳砂、海南砂挥发油具有一定的胃黏膜保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仁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GES-1细胞
下载PDF
复配发酵剂对发酵香肠的品质及挥发性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吴双慧 杨梓垚 +3 位作者 牛茵 何济坤 尹礼国 陈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6-133,共8页
为评判植物乳杆菌(L77)和木糖葡萄球菌(S120)复配发酵剂的优良特性,本研究以不接菌为空白对照组,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等技术分析比较了L77-S120组和L77组对发酵香肠的常规理化和微生物指标、主体挥发... 为评判植物乳杆菌(L77)和木糖葡萄球菌(S120)复配发酵剂的优良特性,本研究以不接菌为空白对照组,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等技术分析比较了L77-S120组和L77组对发酵香肠的常规理化和微生物指标、主体挥发性风味化合物数量含量及香型、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L77-S120组的TBARS值、亚硝酸盐含量和肠杆菌数量均显著低于空白组和L77组(P<0.05);L77-S120组的主体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数量和含量最多,有10种醛类、3种醇类、2种酯类、1种酸类,4种其他类,差异风味化合物包括庚醛、(E)-2-庚烯醛、蘑菇醇、2-戊基呋喃、反-2-辛烯醛、反-2,4-癸二烯醛、反-2-十一烯醛、2-乙基丁酸、癸酸乙酯、戊醛和壬醇,并且主体挥发性风味物质产油脂香、奶油香和花果香的能力最强。结合感官评价,植物乳杆菌L77和木糖葡萄球菌S120复配组合更适合作为发酵香肠的产香型发酵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香肠 复配发酵剂 品质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HS-SPME/GC-MS
下载PDF
基于GC-MS和快速气相电子鼻对我国东北地区代表性粳米香气组分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蒋森涛 段晓亮 +5 位作者 张东 商博 刘辉 马航 杨潮锋 刘兴泉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1-179,共9页
为探究我国东北地区4种代表性粳米(香米五优稻4号、绥粳18和非香米龙粳31、盐丰47)香气组分差异,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和快速气相电子鼻(Flash GC e-nose)技术对粳米香气组分进行鉴定。研究采用正交偏... 为探究我国东北地区4种代表性粳米(香米五优稻4号、绥粳18和非香米龙粳31、盐丰47)香气组分差异,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和快速气相电子鼻(Flash GC e-nose)技术对粳米香气组分进行鉴定。研究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和层次聚类分析(HCA)等方法对4种粳米香气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粳米的主要香气组分构成类似,以己醛、壬醛等醛类为主;五优稻4号主要香气成分含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3个品种粳米,使得其香气更加浓郁;关于粳米香气组分鉴定技术,GC-MS技术的准确度和检测范围优于电子鼻技术,而检测效率低于电子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粳米 香气组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 快速气相电子鼻(Flash GC e-nose)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 层次聚类分析(HCA)
下载PDF
谷氨酰胺酶在10 t规模酱油发酵中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旭 黄小玲 崔春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4-170,共7页
鲜味是反映酿造酱油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谷氨酰胺酶可以催化谷氨酰胺生成谷氨酸和γ-谷氨酰肽,从而提高酱油的鲜味。文章研究了在10 t规模酱油发酵过程中添加谷氨酰胺酶对酱油中谷氨酸、谷氨酰胺、γ-谷氨酰肽、氨基酸态氮和全氮等指... 鲜味是反映酿造酱油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谷氨酰胺酶可以催化谷氨酰胺生成谷氨酸和γ-谷氨酰肽,从而提高酱油的鲜味。文章研究了在10 t规模酱油发酵过程中添加谷氨酰胺酶对酱油中谷氨酸、谷氨酰胺、γ-谷氨酰肽、氨基酸态氮和全氮等指标的影响,并对添加谷氨酰胺酶的酱油进行了HS-SPME-GC-MS分析和感官评定。结果表明,添加谷氨酰胺酶可明显提高酱油原油的谷氨酸含量、氨基酸态氮含量、全氮含量并调节γ-谷氨酰肽的种类及含量。添加谷氨酰胺酶对酱油原油的pH值和总酸含量有小幅度影响。HS-SPME-GC-MS分析表明,添加谷氨酰胺酶的酱油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发生了一定变化,醇类、醛类、酮类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都有所增加,使酱油的滋味和气味更加丰富。感官评价显示添加谷氨酰胺酶可较大幅度提升酱油的鲜味强度,小幅度减弱酱油的苦味和增加酱油的酸味,对咸味、甜味的影响较小。该研究结果为谷氨酰胺酶在酱油酿造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酶 酱油发酵 谷氨酸 HS-SPME-GC-MS 感官评价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及电子舌对预制梅菜扣肉关键性风味与过熟味评价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嘉灏 曾瑶英 +6 位作者 熊玉帛 佘杰海 余焯均 郭航宇 熊雯 龚林 周文化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34-245,共12页
为探究预制梅菜扣肉关键性风味特征以及油脂氧化程度对其过熟味(warmer-over flavor,WOF)的影响,以不同品牌预制梅菜扣肉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 为探究预制梅菜扣肉关键性风味特征以及油脂氧化程度对其过熟味(warmer-over flavor,WOF)的影响,以不同品牌预制梅菜扣肉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电子舌定量检测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及味觉指标方法,通过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及主成分分析对预制梅菜扣肉关键性风味因子进行筛选及分析,采用酸价、过氧化值及TBA值分析其油脂氧化程度及其过熟味。结果表明,7种预制梅菜扣肉共鉴定出85种挥发性化合物,预制梅菜扣肉关键性风味物质为:烷烃类16种、萜烯类19种、醇类7种、醛类22种、酮类3种、酯类13种、酚类3种、其他类2种;OAV共筛选出23种关键挥发性化合物,预制梅菜扣肉关键性风味物质:OAV>10的物质分别为1-辛烯-3-醇、己醛、庚醛、辛醛、壬醛、(E,E)-2,4-壬二烯醛、癸醛、(E)-2-癸烯醛、(E,E)-2,4-癸二烯醛、1-辛烯-3-酮。电子舌及过熟味感官评价结果表明,7种预制梅菜扣肉味觉以咸味、鲜味及鲜味回味为主;其过熟味主要呈现出亚麻籽油味和酸败味。7种预制梅菜扣肉油脂氧化指标较高且差异显著(P<0.05),结合相关性分析,产生过熟味的主要因子物质(E)-2-癸烯醛、2-庚酮、壬醛、1-辛烯-3-酮、(E,E)-2,4-癸二烯醛、己醛、戊醛、庚醛、(E)-2-庚烯醛及辛醛与酸价、过氧化值及TBA值呈正相关。综上所述,7种预制梅菜扣肉其关键风味因子与过熟味之间存在较大联系,且推测预制梅菜扣肉过熟味的产生与其油脂氧化程度较高有关。本研究获得的关键风味因子物质、电子舌味觉指标及过熟味感官评价指标,为预制梅菜扣肉风味质量体系的建立及过熟味控制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梅菜扣肉 HS-SPME-GC-MS 电子舌 OAV 关键性风味 过熟味
下载PDF
不同水质蒸煮对米饭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管兴宇 亓盛敏 +4 位作者 任海斌 杨海晴 赵维博 牛兴和 温纪平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6,共8页
使用不同水质(自来水、纯水、天然矿泉水)对大米进行蒸煮,测定并表征不同水质蒸煮对米饭外观及质构特性、糊化特性、风味特性、感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米饭外观及质构特性上分析,使用天然矿泉水和纯水蒸煮在黏度、平衡、外观评分... 使用不同水质(自来水、纯水、天然矿泉水)对大米进行蒸煮,测定并表征不同水质蒸煮对米饭外观及质构特性、糊化特性、风味特性、感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米饭外观及质构特性上分析,使用天然矿泉水和纯水蒸煮在黏度、平衡、外观评分上显著高于使用自来水蒸煮;从大米粉糊化特性上分析,使用纯水组大米粉糊化温度更低,而使用自来水和天然矿泉水组的大米粉凝胶体系有着低的回生值和高的最终黏度;由米饭风味物质主成分分析得出整体风味得分为自来水>纯水>天然矿泉水;从米饭感官特性上分析,使用自来水和纯水蒸煮有着较好的风味,而使用纯水和天然矿泉水蒸煮有着较好的颜色和黏性;综合而言,使用纯水蒸煮得到的米饭有着较好的综合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水质 大米蒸煮 质构特性 风味特性 糊化特性 HS-SPME-GC-MS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浓香型白酒香气分类模型 被引量:1
13
作者 崔新莹 吕志远 +2 位作者 张梦梦 刘玉涛 李丕武 《酿酒科技》 2024年第2期17-24,共8页
浓香型白酒分为三大流派,目前通过感官品评无法准确的对不同流派浓香型白酒进行分类,且受评价者的主观影响,导致评价结果难以量化。为探索不同流派浓香型白酒可量化的分类方法,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对3种流派的7种... 浓香型白酒分为三大流派,目前通过感官品评无法准确的对不同流派浓香型白酒进行分类,且受评价者的主观影响,导致评价结果难以量化。为探索不同流派浓香型白酒可量化的分类方法,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对3种流派的7种优质浓香型白酒样品进行香气检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选定的优质浓香型白酒香气成分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从7种白酒样品中共检测出145种挥发性风味成分,主要以酯类、芳香类、醇类、醛酮类化合物为主。通过主成分分析,鉴定出对优质浓香型白酒贡献度高的特征性风味组分有19种,包括己酸乙酯、正丁醇、丁酸乙酯、丁酸苯乙酯、乙缩醛等。通过构建的香气分类模型,可将七种浓香型白酒分成四簇,浓香多粮型白酒J1、J5归为一类,浓香单粮型白酒J2、J4归为一类,纯浓派鲁酒J6、J7归为一类,纯浓派苏酒J3单独归为一类,与对应白酒感官品评与聚类分析结果相一致。通过浓香型白酒香气分类模型的构建,对相关浓香型白酒香气的差异性形成理性分析及参考,同时为浓香型白酒的分类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下载PDF
生防菌株森吉木霉M75挥发性气体的抑菌活性分析
14
作者 张铭 朱帆 +4 位作者 张辉 程元 谢宪 张星耀 梁军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7-135,共9页
[目的]解析生防菌株森吉木霉M75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成分。[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森吉木霉(Trichoderma songyi)M75产生的挥发性气体中的有机化合物进行成分解析,并对其中的成分进行抑... [目的]解析生防菌株森吉木霉M75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成分。[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森吉木霉(Trichoderma songyi)M75产生的挥发性气体中的有机化合物进行成分解析,并对其中的成分进行抑菌活性的检测。[结果]从森吉木霉M75菌株产生的挥发性气体中鉴定出18种化合物,包括醛类、萜类、酮类、烷烃类、芳烃类、酯类等。其中6-戊基-2H-吡喃-酮(6PP)含量最高,相对含量为18.56%,对松球壳孢菌(Sphaeropsis sapinea)抑制效果最好的化合物是芳樟醇,相对含量为5.86%,并且芳樟醇的抑菌谱较广,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如金黄壳囊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栗疫菌(Cryphonectria parastica)和链格孢(Alternria sp)也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抑菌率均达到70.00%以上。[结论]木霉属真菌普遍具有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能力,本研究成功解析了森吉木霉M75菌株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为木霉的抑菌机制及抑菌物质的代谢等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为利用木霉属真菌开发生物防治剂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吉木霉 挥发性气体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成分鉴定 抑菌活性
下载PDF
产香云芝菌丝体的培养条件优化及其挥发性成分分析
15
作者 吴博宇 鲁斌 +4 位作者 尹文行 萧卫泓 王玮 严冬 赵平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7-214,共8页
为获得云芝菌丝体最佳产香培养条件和其挥发性成分,采用单因素试验法考察了不同碳源、氮源、pH值、培养基体积、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对云芝菌丝体产生挥发性成分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其培养条件,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云芝菌丝... 为获得云芝菌丝体最佳产香培养条件和其挥发性成分,采用单因素试验法考察了不同碳源、氮源、pH值、培养基体积、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对云芝菌丝体产生挥发性成分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其培养条件,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云芝菌丝体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培养基体积、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对云芝菌丝体挥发性成分具有显著影响,最佳培养条件为以蔗糖为碳源、不添加氮源、培养基体积120 mL、培养温度27.5℃、培养时间27 d,在此条件下验证试验结果与理论预测的误差为0.315%。从云芝菌丝体中共检测出6种挥发性成分,包括脂肪醇类3种、芳香族类1种、倍半萜烯类2种,其中1-表双环倍半水芹烯和(E)-菖蒲烯为主要成分,相对含量分别为29.96%和29.17%,为云芝菌丝体在微生物香料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芝菌丝体 顶空固相微萃取 响应面法 产香真菌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的五味子贮藏后挥发性成分变化研究
16
作者 鲁瑶 宋奇 +4 位作者 杨迪 刘宝峰 邸学 李思雨 王添敏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6期1441-1448,共8页
目的 明确新产与陈储五味子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3个不同产地的新产、陈储五味子中挥发性成分,结合标准谱图库检索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并结合层次聚类分析(HCA),... 目的 明确新产与陈储五味子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3个不同产地的新产、陈储五味子中挥发性成分,结合标准谱图库检索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并结合层次聚类分析(HCA),应用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筛选新、陈五味子中的挥发性差异代谢物。结果 检测到五味子中挥发性成分共计165个,鉴定出81种挥发性成分,包括倍半萜类、单萜类、脂肪烃类、芳香醚类、脂肪酮类、脂肪酸类、酯类、脂肪醛类以及芳香醛类。新产与陈储五味子中共筛选出22个差异代谢物,鉴定了18个差异代谢物的结构,其中单萜类成分13个,脂肪醛、烷烃、脂肪酸、芳香醛、芳香醚类成分各1个;18个差异成分在新产五味子中含量较高,乙酸、3-糠醛、壬醛及十二烷4个差异成分在陈储五味子中含量显著升高。通过22个挥发性差异成分能够区分各产地新、陈五味子样品。结论 本研究全面地分析了五味子中的挥发性成分,明确了五味子贮藏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可为基于挥发性成分的五味子质量评价及有效成分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挥发油 贮藏 HS-SPME-GC-MS 差异代谢物
下载PDF
澳洲香水石斛花香成分及DeTPS6的克隆与表达
17
作者 孔兰 叶秀仙 +3 位作者 钟声远 林榕燕 林兵 钟淮钦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95-2105,共11页
花香是评价石斛商业价值的重要性状之一。为探究石斛花香物质的形成机理,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转录组测序和PCR技术分析了不同花期澳洲香水石斛花香物质变化及其与萜类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间... 花香是评价石斛商业价值的重要性状之一。为探究石斛花香物质的形成机理,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转录组测序和PCR技术分析了不同花期澳洲香水石斛花香物质变化及其与萜类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澳洲香水石斛中共检测到17种花香物质,其中1,4-二甲氧基苯、α-蒎烯和苯乙醇的含量相对较高,盛花期的花香释放量呈现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和组织特异性。基于转录组数据,筛选到77个与萜类合成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成功克隆DeTPS6的全长,为1749 bp。DeTPS6蛋白具有萜类合成酶家族的保守结构域,属于TPS-b亚家族。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显示,DeTPS6定位于胞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结果显示,DeTPS6在澳洲香水石斛的盛花期中高表达,且呈现显著的昼升夜降的变化趋势,与花香物质的含量呈正相关。本研究为DeTPS6生物学功能的探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斛 花香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 萜类合成酶基因 表达分析
下载PDF
孜然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及感官评价
18
作者 刘世君 张若琳 +4 位作者 阚启鑫 宋明月 付娟 陈晓丽 苏秋成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58-369,共12页
孜然是一种呈现强烈的香甜、辛辣经典气味的香辛料。由于独特的气味特征,其广泛应用于食品调味等方面。该研究从分子层面出发探究孜然的香气成分,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和低温连续相变装置提取富集孜然香气物质、结合定量描述分析法、... 孜然是一种呈现强烈的香甜、辛辣经典气味的香辛料。由于独特的气味特征,其广泛应用于食品调味等方面。该研究从分子层面出发探究孜然的香气成分,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和低温连续相变装置提取富集孜然香气物质、结合定量描述分析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气相色谱嗅闻仪,深入研究孜然的香气成分组成和特征香气成分,揭示其独特的风味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孜然感官上呈现出明显的孜然风味和咸香风味,通过GC-MS共检测有99种孜然挥发性成分物质,其中以烯烃类成分含量最高。结合气相色谱嗅闻仪分析确定孜然中18种特征挥发性香气成分,其中以α-蒎烯的OAV值最大,呈现出新鲜的樟脑、松脂气息;其次4-异丙基苯甲醛与对伞花烃为孜然风味的关键物质,香气组成整体构成孜然的特征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孜然 感官评价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气相色谱嗅闻仪 香气物质
下载PDF
盐肤木开花特性及花香成分释放规律分析
19
作者 顾菊 温联好 +3 位作者 牛芸 普豫凡 吴艳迪 王超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46-1655,共10页
【目的】探究盐肤木开花特性和花香成分及其释放规律,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盐肤木花香提供依据。【方法】用扫描电镜观察花粉形态,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联用(GC-MS)技术检测分析不同花期主要花香成分和日变化规律。【结果... 【目的】探究盐肤木开花特性和花香成分及其释放规律,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盐肤木花香提供依据。【方法】用扫描电镜观察花粉形态,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联用(GC-MS)技术检测分析不同花期主要花香成分和日变化规律。【结果】盐肤木雌雄异株,圆锥花序,单枝花序集中开花,整株持续开花,花粉黄色,长球形具3孔沟,外壁具条纹。不同花期检测出花香物质共92种(萜烯类29种,醛类19种,酯类15种,醇类14种,酮类5种,烯烃类4种,芳香烃类2种,酚类、烷烃类、酸类和其他类各1种)。其相对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在盛花期时达到最大(3.60μg/g),各花期间差异显著,种类持续增加。其盛花期共检测到84种花香物质,释放量日变化呈抛物线趋势,白天显著高于夜晚,18:00时达到最大(4.80μg/g),后持续降低,6:00时最低,仅2.58μg/g。其中萜烯类为盐肤木主要花香物质,相对含量约占总花香含量的70%。【结论】盐肤木花香成分丰富,具明显昼夜节律变化,萜烯类为其主要花香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肤木 开花特性 花香成分 花期 日变化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联用技术
下载PDF
10种市售牛油火锅底料理化指标及挥发性物质差异分析
20
作者 烟胜男 魏晓博 +3 位作者 刘慧燕 王文骏 杨正苍 方海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52-261,共10页
为探究10种市售牛油火锅底料的品质及挥发性物质的差异,本文对火锅底料基本理化指标进行测定,进一步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 为探究10种市售牛油火锅底料的品质及挥发性物质的差异,本文对火锅底料基本理化指标进行测定,进一步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技术对10种市售牛油火锅底料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理化指标分析结果表明,10种市售牛油火锅底料中N4、N7样品的氨基酸态氮含量较高,N1、N2、N3样品的脂肪含量较高,N6样品的蛋白质和总酸含量较高。HS-SPME-GC-MS分析结果表明,10种不同市售牛油火锅底料共鉴定出107个挥发性物质,其中桧烯、γ-松油烯、萜品油烯、芳樟醇等15种关键差异挥发性物质可用于区分麻辣牛油火锅底料和醇香、酱香、孜然牛油火锅底料。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表明6种麻辣牛油火锅底料中N1与N4、N5、N7、N8、N9样品相比具有更丰富的挥发性物质。醇香、酱香、孜然牛油火锅底料中,与N3、N10样品相比,N2样品具有更丰富的挥发性物质。HS-GC-IMS结果表明γ-丁内酯、3-甲硫基丙酸乙酯是N2样品特有的挥发性物质,乙酸异丁酯、丁酸乙酯是N4、N6、N10样品中特有的挥发性物质,2-己烯醛、2,6-三甲基吡啶是N4、N5、N10样品特有的挥发性物质。这些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火锅底料样品的特征性指纹图谱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油火锅底料 挥发性物质 HS-SPME-GC-MS HS-GC-IM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