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class-Ⅱ DRB1 alleles and Giardia lamblia infection in children: A case-control study 被引量:1
1
作者 Samar N.El-Beshbishi Ayat A.ElBlihy +2 位作者 Raefa A.Atia Ahmed Megahed Fatma A.Auf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20年第2期56-61,共6页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genotype frequencies of HLA class-ⅡDRB1 alleles in Giardia(G.)lamblia-infected children.Methods:A total of 490 Egyptian children aged 2-16 years were subjected to microscopic stool examinatio...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genotype frequencies of HLA class-ⅡDRB1 alleles in Giardia(G.)lamblia-infected children.Methods:A total of 490 Egyptian children aged 2-16 years were subjected to microscopic stool examination to detect G.lamblia infection,and to exclude other intestinal pathogens.On the basis of their microscopic findings,a group of 80 children were chosen as giardiasis cases,another 80 children were confirmed as Giardia free control group by immunochromatographic test,and the remaining children were excluded.Both giardiasis and control groups were then subjected to blood examination to identify their genetic type of HLA-DRB1 alleles.Results:HLA class-ⅡDRB1*03:01 and DRB1*13:01 alleles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G.lamblia infection(P<0.001 for each variable).On the other hand,HLA class-ⅡDRB1*04:02,DRB1*10:01,DRB1*14:01 and DRB1*15:01 alleles were significantly demonstrated in Giardia free children.However,other HLA-DRB1 alleles did not show any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with giardiasis.Conclusions:HLA class-ⅡDRB1*03,DRB1*13,DRB1*04,DRB1*10,DRB1*14 and DRB1*15 alleles may be involved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host immune response to G.lamblia inf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ardia LAMBLIA GIARDIASIS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 class-DRB1 alleles CHILDREN
下载PDF
脾胃湿热证与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晴清 林培政 +1 位作者 黄可儿 徐秋英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268-271,共4页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汉族人群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中脾胃湿热证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Ⅱ类等位基因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以籍贯为广东地区的汉族健康人(正常对照组16例)和慢性浅表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患者(观察组46例,根据辨...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汉族人群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中脾胃湿热证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Ⅱ类等位基因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以籍贯为广东地区的汉族健康人(正常对照组16例)和慢性浅表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患者(观察组46例,根据辨证分为脾胃湿热证组26例、脾气虚证组20例)的全血为研究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基因分型方法检测HLA-Ⅱ类基因中的HLA-DQB1、HLA-DRB1、HLA-DQA1及HLA-DPB1的等位基因类型。【结果】DQA1*0103基因型在脾胃湿热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与脾气虚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DQA1*0505基因型在脾胃湿热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及脾气虚组(P<0.05)。【结论】脾胃湿热证存在着一定的免疫遗传基础,DQA1*0103基因型可能是脾胃湿热证的易感基因,DQA1*0505可能是脾胃湿热证的保护性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湿热证 人类白细胞抗原-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癫痫患者抗脑抗体及脑组织中HLA—Ⅱ类抗原的表达 被引量:4
3
作者 李震中 阮旭中 +3 位作者 王宏毅 蔺建国 杜静 龚非力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年第5期263-265,共3页
目的:为获得癫痫患者免疫学异常的证据,本实验检测了患者血清中抗脑抗体(Anti-encephalic antibodies,AEAb)及脑组织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class Ⅱantigen,HLA class Ⅱ antigen,HLA-Ⅱ类抗原),并与正常对... 目的:为获得癫痫患者免疫学异常的证据,本实验检测了患者血清中抗脑抗体(Anti-encephalic antibodies,AEAb)及脑组织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class Ⅱantigen,HLA class Ⅱ antigen,HLA-Ⅱ类抗原),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对象及方法:1.用ELISA方法测定37例癫痫患者血清抗脑自身抗体;2.借助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HLA—Ⅱ类抗原在脑组织中表达与分布。结果:1.癫痫患者血清抗脑抗体高于正常对照;2.癫痫患者脑组织中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异常表达HLA—Ⅱ类抗原。讨论:本实验证实癫痫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自身免疫应答异常。脑组织胶质细胞表面HLA—Ⅱ类抗原表达异常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参与癫痫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抗脑抗体 人类白细胞抗原 类抗原
下载PDF
以HLAⅡ类转基因鼠研究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4
4
作者 赵义 栗占国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96-400,共5页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至今发病原因不明。许多研究表明遗传因素是导致RA发病的最主要原因,而在遗传因素中约35%来自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Ⅱ类复合体。因此,对于HLA Ⅱ类复合体参与RA发病的分子机制研究一...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至今发病原因不明。许多研究表明遗传因素是导致RA发病的最主要原因,而在遗传因素中约35%来自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Ⅱ类复合体。因此,对于HLA Ⅱ类复合体参与RA发病的分子机制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而表达HLA Ⅱ类分子的转基因鼠是研究HLA Ⅱ类复合体与RA发病关系最佳的平台。目前,国外已建立了几个HLA Ⅱ类转基因鼠品系,为RA发病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本文对HLA Ⅱ类转基因鼠及以此为基础的RA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类复合体 转基因 类风湿关节炎
下载PDF
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基因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何玉环 高峰 《医学综述》 2010年第17期2604-2606,共3页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的慢性肠道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其具体病因、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但近来一系列研究表明其发生与基因多态性所致的遗传易感性相关。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基因是一个引人注意的U...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的慢性肠道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其具体病因、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但近来一系列研究表明其发生与基因多态性所致的遗传易感性相关。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基因是一个引人注意的UC易感基因,具有高度多态性,与UC发病及临床表型有关,现就人类白细胞抗原Ⅱ基因与UC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类基因 溃疡性结肠炎 基因多态性 易感基因
下载PDF
热激诱导Jurkat细胞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转录激活因子基因和人白细胞抗原的表达
6
作者 晏丽 程谟斌 +1 位作者 张业 沈珝琲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46-750,共5页
目的检测热激对Jurkat细胞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转录激活因子(CⅡTA)的表达,及其对下游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RT-PCR检测42℃热激和干扰素-γ(IFN-γ)作用前后Jurkat细胞中CⅡTA mRNA的变化。采用Wester... 目的检测热激对Jurkat细胞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转录激活因子(CⅡTA)的表达,及其对下游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RT-PCR检测42℃热激和干扰素-γ(IFN-γ)作用前后Jurkat细胞中CⅡTA mRNA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热激和IFN-γ作用前后Jurkat细胞中CⅡTA蛋白的表达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荧光分析热激前后Jurkat细胞表面HLA-DR的表达。结果在Jurkat细胞中,热激可诱导CⅡTAmRNA和蛋白的表达,而IFN-γ处理后无明显变化。与正常Jurkat细胞相比,热激后HLA-DR在Jurkat细胞表面的抗原浓度明显增加(P<0.01)。结论热诱导Jurkat细胞中CⅡTA和HLA-DR先后表达增高。提示热激可能在免疫基因表达缺陷的细胞中,重建相关基因的功能,为肿瘤热疗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激 JURKAT细胞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类转录激活因子 人白细胞抗原
下载PDF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及其配体对亲缘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华 翟文静 +8 位作者 王荷花 何祎 周征 赵英新 翟卫华 张荣莉 王玫 冯四洲 韩明哲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3-537,共5页
目的检测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及其配体-人类白细胞抗原Ⅰ(HLAⅠ-)基因分布频率,评估两者的相互作用对亲缘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检测87对亲缘供者HSCT供受者(半... 目的检测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及其配体-人类白细胞抗原Ⅰ(HLAⅠ-)基因分布频率,评估两者的相互作用对亲缘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检测87对亲缘供者HSCT供受者(半倍体相合40对,同胞完全相合47对)的HLA-Cw及供者KIR基因型。结果87例正常供者均携带抑制型KIR2DL1、2DL2/L3、2DL4、3DL2和3DL3,基因频率为1;其次是3DL1,基因频率为96.6%;激活型KIR基因频率不一。87例受者的C1表达率为97.7%,而C2、Bw4、HLA-A3/A11的表达率不一。半倍体相合HSCT中KIR-HLA配体不合34例,相合6例;HLA-HLA配体相合31例,不合9例。同胞完全相合HSCT中KIR-HLA配体不合42例,相合5例。KIR-HLA配体不合组移植后2年无病生存率为(71.5±6.5)%,明显高于相合组的(50.0±10.7)%(P<0.05)。结论激活型KIR的基因频率明显低于抑制型KIR基因频率,抑制型KIR2DL1、3DL1、3DL2可能对NK细胞同种反应性起主要作用。KIR-HLA配体不合亲缘供者HSCT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明显高于KIR-HLA配体相合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 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配体 亲缘供者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巨细胞病毒吸附穿入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对HLA-Ⅰ抗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何超蔓 闻良珍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5-57,61,108,共5页
目的 体外实验探讨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与细胞表面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HSPGs)结合后对人类白细胞抗原I(HLA-I)表达的影响。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干预条件细胞表面HLA-I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干预条件细胞内HCMV pp65蛋... 目的 体外实验探讨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与细胞表面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HSPGs)结合后对人类白细胞抗原I(HLA-I)表达的影响。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干预条件细胞表面HLA-I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干预条件细胞内HCMV pp65蛋白的表达。结果 流式细胞仪检测的结果表明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表面HLA-I的表达HCMV感染组低于对照组;紫外线灭活HCMV(UV-HCMV)组高于对照组;肝素和氯酸钠干预HELF细胞后再用UV-HCMV感染的HELF细胞,其表面HLA-I的表达低于UV-HCMV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显示:HCMV感染HELF 24 h,HCMV pp65蛋白呈阳性表达;UV-HCMV感染HELF 24 h,HC-MV pp65蛋白呈阴性表达。结论 HSPGs可能参与影响HLA-I在HCMV感染的HELF细胞表面上的表达,对HCMV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起间接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人胚肺成纤维细胞 HLA-Ⅰ抗原 表达 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
下载PDF
HLA-Ⅰ类分子在黑素瘤中的表达
9
作者 李延 朱里 +3 位作者 林云 吴艳 陶娟 涂亚庭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2年第8期539-541,共3页
目的:检测HLA-Ⅰ(人类白细胞抗原-1)类分子在黑素瘤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7例黑素瘤组织中HLA-Ⅰ类分子的表达,并对蛋白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以20例色素痣组织做对照。结果:在77例黑素瘤组织中,HLA-Ⅰ类分子的... 目的:检测HLA-Ⅰ(人类白细胞抗原-1)类分子在黑素瘤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7例黑素瘤组织中HLA-Ⅰ类分子的表达,并对蛋白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以20例色素痣组织做对照。结果:在77例黑素瘤组织中,HLA-Ⅰ类分子的阳性表达率为64%,而在色素痣组织中100%阳性表达。结论:在黑素瘤组织中HLA-Ⅰ类分子的表达下降,可能与人黑素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瘤 ⅧA—I类分子 组织病理
下载PDF
TAP1、TAP2和HLA-1在恶性黑素瘤组织中的表达
10
作者 李延 陶娟 +4 位作者 刘业强 杨井 田分 陆捷洁 涂亚庭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9年第7期487-489,共3页
目的:检测抗原处理相关转运蛋白(transporters associated with antigen processing,TAP)和HLA-Ⅰ类分子在恶性黑素瘤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7例恶性黑素瘤组织TAP1、TAP2和HLA-Ⅰ类分子的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 目的:检测抗原处理相关转运蛋白(transporters associated with antigen processing,TAP)和HLA-Ⅰ类分子在恶性黑素瘤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7例恶性黑素瘤组织TAP1、TAP2和HLA-Ⅰ类分子的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以20例色素痣组织作为对照研究。结果:在77例恶性黑素瘤组织中,TAP1、TAP2和HLA-Ⅰ类分子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38%、11.69%和63.64%,HLA-Ⅰ类分子的表达与TAP1和TAP2成正相关;而TAP1、TAP2和HLA-Ⅰ类分子几乎在所有的色素痣组织中都为阳性表达。结论:在恶性黑素瘤组织中TAP1、TAP2和HLA-Ⅰ类分子的表达水平下降,可能与人恶性黑素瘤细胞的免疫逃逸表型有关。TAP1和TAP2的表达下降可能是导致HLA-Ⅰ类分子表达下降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TAP HIA—I类分子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新生HLA抗体和MICA抗体对移植肾功能的损伤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彭志国 田军 +6 位作者 扈煜 张鲁伟 崔先泉 毕正 鲜万华 孙怀斌 李恩刚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4-77,共4页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新生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及主要组织相容性I类相关链A抗原(MICA)抗体的产生对移植肾功能的损伤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流式细胞仪液相芯片技术检测96例肾移植患者HLA及MICA抗体。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HLA抗体...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新生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及主要组织相容性I类相关链A抗原(MICA)抗体的产生对移植肾功能的损伤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流式细胞仪液相芯片技术检测96例肾移植患者HLA及MICA抗体。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HLA抗体阳性组(HLA+)、MICA抗体阳性组(MICA+)、以及HLA、MICA抗体阴性组(HLA-/MICA-),观察并比较各组不良免疫事件的发生率。再根据有无急性排斥(AR),将患者分为排斥组(AR+)和非排斥(AR-)组,观察HLA抗体、MICA抗体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结果HLA+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高于HLA-/MICA-组(43.5%vs11.7%,P<0.05);MICA+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与HLA-/MIC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3%vs11.7%,P>0.05);AR+组中,HLA+患者术后1、3、6和12个月时血清肌酐水平高于HLA-/MICA-患者,MICA+患者在术后1、3月时血肌酐水平高于抗体阴性患者;AR-组中,HLA+患者术后6、12个月血肌酐水平高于HLA-/MICA-患者;MICA+组在术后6个月及12个月的尿蛋白定量均值高于150mg,并随时间逐渐升高。结论HLA抗体对移植肾功能的损伤作用表现为血清肌酐的升高以及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有关;MICA抗体对移植肾功能的损伤主要表现为尿蛋白定量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HLA抗体 MICA抗体 移植物排斥
原文传递
宫颈癌基因组HLA-Ⅰ类基因微卫星不稳定和杂合性缺失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荣媛 吴绪峰 +2 位作者 陈冠民 赵旻 伍欣星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42-346,共5页
目的 探讨人白细胞抗原 Ⅰ类基因在宫颈癌中微卫星不稳定和杂合性缺失的情况 ,并构建宫颈癌基因组在该区域的精细缺失图谱。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长度多态性 银染技术 ,对 3 0例宫颈癌活检标本进行杂合性缺失和微卫星不稳定... 目的 探讨人白细胞抗原 Ⅰ类基因在宫颈癌中微卫星不稳定和杂合性缺失的情况 ,并构建宫颈癌基因组在该区域的精细缺失图谱。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长度多态性 银染技术 ,对 3 0例宫颈癌活检标本进行杂合性缺失和微卫星不稳定的检测。结果 在 3 0例宫颈癌活检组织中 ,有 2 3例( 76.7% )存在有 1个或多个位点的杂合性缺失 ,微卫星位点C3 2 11的杂合性缺失频率最高 ,可达5 0 % ( 15 /3 0 )。微卫星不稳定的发生率为 66.7% ( 2 0 /3 0 ) ,其中位点D6S2 5 8发生微卫星不稳定频率最高 ,达 40 % ( 12 /3 0 )。结论 人白细胞抗原 Ⅰ类基因的微卫星不稳定和杂合性缺失在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发现位点C12 5~C3 2 11之间是宫颈癌患者的一个最小的共同缺失区域 ,该区域可能存在有与宫颈癌相关的抑癌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微卫星不稳定 杂合性缺失 癌基因 人白细胞抗原 HLA-Ⅰ 活检标本 微卫星位点 多态性 发现
原文传递
年轻1型糖尿病患者残余β细胞功能的预测 被引量:1
13
作者 缪海韬 张娟娟 +7 位作者 顾彬 高爱博 翟楠 洪洁 张翼飞 顾卫琼 王卫庆 宁光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28-733,共6页
目的 探讨影响新诊断年轻1型糖尿病患者病程进展后残余β细胞功能(RBF)的预测因素。 方法 入选110例12~35岁起病的新诊断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35.1±13.8)个月的临床随访研究。记录一般资料,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C肽... 目的 探讨影响新诊断年轻1型糖尿病患者病程进展后残余β细胞功能(RBF)的预测因素。 方法 入选110例12~35岁起病的新诊断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35.1±13.8)个月的临床随访研究。记录一般资料,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C肽释放试验,检测血清学指标、HbA1C和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水平,并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Ⅱ类基因分型。根据随访终点的C肽峰值(Cmax)是否≥0.6 ng/ml将患者分成高RBF组和低RBF组。建立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预测RBF的相关因素。 结果 在随访终点,高RBF组的Cmax水平显著高于低RBF组[(1.87±1.35对0.23±0.19)ng/ml, P〈0.01],HbA1C更低[(7.00±1.69对8.39±1.77)%, P〈0.01],胰岛素剂量显著减低[(0.62±0.17对0.79±0.17)IU·kg-1·d-1,P〈0.01]。Logistics回归提示影响低RBF的相关因素有:起病年龄(OR=0.82,95%CI 0.73~0.92, P=0.001)、HLA-Ⅱ高危表型(OR=4.73,95%CI 1.28~17.52, P=0.020)、女性(OR=3.39,95%CI 1.03~11.22, P=0.045)、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起病史(OR=8.71,95%CI 2.31~32.83, P=0.001)以及病程进展中的HbA1C水平(OR=2.46,95%CI 1.47~4.11, P=0.001)。与血糖控制水平相比,起病状态的相关危险因素(起病年龄〈18岁、女性、携带高危的HLA表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起病)的综合预测概率值更大[(OR=145.75,95%CI 17.30~1 228.31, P〈0.01)对(OR=1.82,95%CI 1.24~2.69, P=0.003)]。 结论 起病年龄小、女性、HLA-Ⅱ的高危表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起病史和病程中血糖控制不佳是较长病程后低RBF的影响因素;且相比于病程中HbA1C水平,起病状态对残余β细胞功能的影响作用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1型 胰岛Β细胞功能 人类白细胞抗原-类基因 预测因子
原文传递
人类白细胞表面抗原DR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汪文寰 林敏 +3 位作者 金献冠 章羡冰 黄培培 郑加永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1177-1179,共3页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的表达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本院重症监护病房患者57例,上呼吸机后采集静脉血检测单核细胞HLA-DR、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采集VAP患者...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的表达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本院重症监护病房患者57例,上呼吸机后采集静脉血检测单核细胞HLA-DR、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采集VAP患者24 h内的最差参数进行APACHEⅡ评分,观察追踪至第28 d,根据其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2组各参数差异,两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单核细胞HLA-DR与VAP发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VAP患者组的HLA-DR/CD14+水平为(48.21±4.278)%,明显低于对照组(64.49±6.01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核细胞HLA-DR与患者患VAP的危险性呈负相关(OR=0.976,95%CI:0.953~0.999),即HLA-DR每增加一个单位,患者患VAP的风险下降2.4%。结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表达水平对判定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人类白细胞抗原DR APACHE 评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