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n hyd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water in strongly exploited area in Hutuo River Plain 被引量:4
1
作者 TIAN Xia FEI Yu-hong +3 位作者 ZHANG Zhao-ji LI Ya-song DUN Yu GUO Chun-yan 《Journal of Ground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7年第2期130-139,共10页
The Hutuo River alluvial-proluvial fan is located in North China Plain, and groundwater is the main source of water supply for agriculture and domestic water. Shijiazhuang depression funnels due to the long-term exces... The Hutuo River alluvial-proluvial fan is located in North China Plain, and groundwater is the main source of water supply for agriculture and domestic water. Shijiazhuang depression funnels due to the long-term excessive exploitation are the bottleneck of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alyzing the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water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trong human activities,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further study of strong groundwater mining area environmental change. 143 groups of shallow groundwater samples are collected during the period of 2007-2008. In this paper, the hyd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water in the Hutuo River Plain area are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using hydrogeochemical theory, combined with statistical methods and hydrochemical methods. Results are shown as follows: HCO_3^- and Ca^(2+) are major anion and cation. 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s of K^+, Ca^(2+), Mg^(2+) and HCO_3^- between 0.25 and 0.52, which means small and stable relatively. 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are Na^+, NO_3^-, Cl-, SO2-4 were large(0.89-1.01). They are sensitive and vulnerable to environmental change affect. Due to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from the top to the edge of the alluvial-proluvial fan, the hydrochemical types of groundwater change from single to multiple, followed by HCO_3^-Ca·Mg, HCO_3·SO_4-Ca·Mg, HCO_3·SO_4·Cl-Ca·Mg, HCO_3·Cl-Ca·Mg and other typ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llow groundwater Hyd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hutuo river Alluvial Plain
下载PDF
Downstream effects of reservoirs in areas suffering from water deficiency-the case of Hutuo River, China
2
作者 SHI Chang-x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0年第1期37-44,共8页
The Hutuo River is located in the semi-arid areas in China. Due to fat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se areas, changes in flow regime, mainly reduction in runoff downstream from the reservoirs, have been tremendous. As a r... The Hutuo River is located in the semi-arid areas in China. Due to fat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se areas, changes in flow regime, mainly reduction in runoff downstream from the reservoirs, have been tremendous. As a result of decrease in flow power and sediment load, the post-dam river showed a less change in channel morphology and the change varied reach by reach. Comparatively, the channel shrinkage may contribute to the flood disasters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river in recent years. An obvious increase of channel's hydraulic roughness, the main cause for reduction of flood transmission capacity of the channel, is attributed to vegetation encroachment in the channel. The effects of reservoir construction on ground water level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aspects are also discussed in the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tuo river pest-dam channel adjustment channel's roughness environmental effect
下载PDF
Orientation and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of ecological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of Hutuo River in Shijiazhuang City,China
3
作者 Lu Zi Zhou Yingzi Han Bing 《Ecological Economy》 2007年第2期202-208,共7页
Entrusted to by Shijiazhuang municipal Party committee and government, Shanghai Tongji University fin- ished “The General Planning of Ecological Development Project of Hutuo River in Shijiazhuang City”. It aims to b... Entrusted to by Shijiazhuang municipal Party committee and government, Shanghai Tongji University fin- ished “The General Planning of Ecological Development Project of Hutuo River in Shijiazhuang City”. It aims to build Hutuo River into a wind-breaking and sand-fixing barrier and ecological protect district in the north of Shijiazhuang based on the recovery of natural ecology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of Shijiazhuang city. It also intends to develop the district lightly and build it into a nature beauty spot and big park. After the construction for several years, the general environment of this district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But during the development, the man-made landscapes are highlighted excessively, which deviates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nature landscape. The currency of constructing big leisure park gradually comes into being, so the recovery of nature ecological is slow. So, this paper intends to make the orientation to ecological development of Hutuo River in Shijiazhuang city and puts forward the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to promot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in Shijiazhua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hutuo river in Shijiazhuang City
下载PDF
基于PLUS模型的2030年滹沱河流域山区段生态承载力时空格局多情景预测 被引量:1
4
作者 席梅竹 赵中秋 赵颖丽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8-529,共12页
为探讨滹沱河流域山区段当前及未来不同发展情景下生态承载力的时空变化,应用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测算分析了流域2015—2020年生态承载力的时空格局变化,并借助经过精度验证的PLUS模型对2030年区域自然发展、经济发展及... 为探讨滹沱河流域山区段当前及未来不同发展情景下生态承载力的时空变化,应用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测算分析了流域2015—2020年生态承载力的时空格局变化,并借助经过精度验证的PLUS模型对2030年区域自然发展、经济发展及生态保护三种发展情景下的生态承载力时空格局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15—2030年滹沱河流域山区段单位面积生态承载力整体格局变化不大,但内部空间分异明显,整体呈东南及西北区域单位面积生态承载力高,而东北、西南部区域单位面积生态承载力低的特点。2015—2020年区域生态承载力总量由1.0780×10^(6)bhm^(2)增加到1.0796×10^(6)bhm^(2),呈上升趋势;2030年自然发展和经济发展情景下区域生态承载力总量分别为1.0783×10^(6)、1.0782×10^(6)bhm^(2),与2020年相比呈下降趋势,草地向耕地的转移、林地向建设用地的转移是生态承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2030年生态保护情景下生态承载力总量为1.0802×10^(6)bhm^(2),与2020年相比呈上升趋势,耕地向林地、草地转移是区域生态承载力增加的主要原因。各类用地的生态承载力总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草地>耕地>林地>建设用地>水域,生态保护情景有益于林地、草地生态承载力总量的增加,经济发展情景有益于耕地和建设用地生态承载力总量的增加,水域生态承载力总量在各种发展情景下变化较小。生态保护情景更有利于未来生态承载力的增加,符合区域未来发展方向。严格控制草地向耕地的转变以及林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变,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加强区域废弃矿山生态复垦的力度,将会提高区域未来生态承载力,实现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生态足迹模型 PLUS模型 时空格局 多情景预测 滹沱河流域山区段
下载PDF
滹沱河石家庄段浅层地下水回补过程中磺胺类抗生素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5
作者 张书缘 张威 +6 位作者 董一慧 朱玉晨 刘雅慈 王妍妍 王平 李佳乐 孔祥科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0-629,共10页
为识别地下水回补过程中磺胺类抗生素(SAs)的污染特征及风险水平,于2020—2021年分2期采集滹沱河补水沿线16口浅层监测井的地下水样品,采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分析地下水中20种SAs的浓度水平及分布特征,并利用风险... 为识别地下水回补过程中磺胺类抗生素(SAs)的污染特征及风险水平,于2020—2021年分2期采集滹沱河补水沿线16口浅层监测井的地下水样品,采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分析地下水中20种SAs的浓度水平及分布特征,并利用风险熵值法进行生态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地下水中SAs总体污染程度较低,回补初期地下水中共检出7种SAs,按检出率大小依次为磺胺甲恶唑(93.75%)、磺胺嘧啶(37.50%)、磺胺氯哒嗪(18.75%)、磺胺吡啶(18.75%)、磺胺甲氧嘧啶(6.25%)、磺胺脒(6.25%)、磺胺醋酰(6.25%),平均检出浓度最高的为磺胺嘧啶(29 ng/L)和磺胺甲恶唑(9.2 ng/L)。在优质南水北调水回补的混合稀释作用下,地下水中SAs检出率和检出浓度呈明显下降趋势。历史污水处理厂排放及农业畜禽养殖污染是造成局部区域下水中SAs污染的主要原因。地下水中磺胺甲恶唑和磺胺嘧啶在回补初期属于中等生态风险,且磺胺嘧啶对人体健康具有中等风险。回补后期各SAs评价均无明显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回补 浅层地下水 磺胺类抗生素 分布特征 风险评价 滹沱河
下载PDF
万家寨引黄南干线滹沱河连通工程对沿岸土壤盐渍化的影响
6
作者 王秋霞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4年第1期47-49,共3页
本研究以万家寨引黄南干线滹沱河连通工程天然输水河道长畛河、阳武河为研究区域,调查和评价工程未建设前土壤盐碱化现状水平,在此基础上,按照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导则,采取土壤盐化综合评分预测方法,定量预测应急输水期对沿河两岸土壤环... 本研究以万家寨引黄南干线滹沱河连通工程天然输水河道长畛河、阳武河为研究区域,调查和评价工程未建设前土壤盐碱化现状水平,在此基础上,按照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导则,采取土壤盐化综合评分预测方法,定量预测应急输水期对沿河两岸土壤环境盐化的影响,为工程建设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滹沱河连通工程 土壤盐渍化 土壤盐化综合评分预测方法
下载PDF
径流变异对滹沱河流域水库生态调度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冯平 白粟 +1 位作者 张婷 李建柱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9-108,共10页
分析了滹沱河中上游径流变异情况并计算了河道生态流量,通过构建岗南黄壁庄梯级水库供水及生态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并采用NSGAⅡ求解多种情景方案,探求入库径流变异对水库生态调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小觉站和平山站径流分别在1983年... 分析了滹沱河中上游径流变异情况并计算了河道生态流量,通过构建岗南黄壁庄梯级水库供水及生态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并采用NSGAⅡ求解多种情景方案,探求入库径流变异对水库生态调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小觉站和平山站径流分别在1983年和1979年发生变异,流域径流整体呈显著下降趋势;利用频率众值法、Tennant法和年内展布法计算的河道理想、适宜及最小生态流量对应的年生态需水量分别为9.85亿、5.85亿、3.23亿m^(3);农业灌溉及生态需水缺水率随来水频率的增大而显著增大;入库径流下降趋势显著且发生变异,致使变异后不同水平年水库调度的供水保证率均有所降低;农业灌溉需水和生态需水矛盾显著,枯水年农业灌溉供水率降低4%可提高12%的生态供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变异 生态流量 梯级水库 多目标优化调度 滹沱河流域
下载PDF
滹沱河冲洪积扇生态环境及其演化
8
作者 刘冰 温雪茹 杨柳 《地下水》 2023年第1期16-18,42,共4页
滹沱河冲洪积扇目前生态环境问题较为严重。文中以影响全区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地下水为主线,将地表水和地下水作为一有机的整体,综合研究和分析滹沱河冲洪积扇生态环境演化的特征及其背景。调查研究表明,由于上游水库截流,导致滹沱... 滹沱河冲洪积扇目前生态环境问题较为严重。文中以影响全区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地下水为主线,将地表水和地下水作为一有机的整体,综合研究和分析滹沱河冲洪积扇生态环境演化的特征及其背景。调查研究表明,由于上游水库截流,导致滹沱河常年断流,河床干枯逐渐,沿岸生态环境恶化;平原区地下水的入渗补给被截,水位下降,使浅层地下水遭受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水质检测分析表明,影响扇区地下水的常规无机组分是总硬度、铁、锰、硝酸盐氮等。扇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关键因素,除人们环保意识较差造成的污染外,主要源于扇区地表水断流,水位下降改变了地下水循环的路径,破坏了其补、迳、排固有的天然平衡,从根本上改变包气带水和土壤水的背景值,增加了地下水遭受污染的风险。据此提出要保证滹沱河有足够的生态用水,逐步修补和恢复扇区生态环境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滹沱河冲洪积扇 水库截流 地下水超采 水污染 生态环境恶化
下载PDF
石家庄滹沱河山前冲洪积扇地下水位动态演变特征及影响机制 被引量:4
9
作者 闫佰忠 盖俊百 +2 位作者 王昕洲 占新凯 马苗苗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80-1891,共12页
为探寻人类活动影响下的石家庄滹沱河山前冲洪积扇地下水位动态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以研究区年降水量、地下水埋深、地下水开采量,人口、GDP等数据为基础,绘制不同阶段的地下水平均水位变幅图和地下水流场图,探讨了地下水流场时空... 为探寻人类活动影响下的石家庄滹沱河山前冲洪积扇地下水位动态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以研究区年降水量、地下水埋深、地下水开采量,人口、GDP等数据为基础,绘制不同阶段的地下水平均水位变幅图和地下水流场图,探讨了地下水流场时空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充分探究了人类活动(地下水开采、人工压采)、自然因素(降水)和其他因素(人口、GDP、土地利用类型)对地下水位动态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时间尺度上,1980—2000年研究区年均地下水埋深缓慢增大,2000—2015年快速增大,2015—2021年呈现减小趋势,其中2016年为转折点;空间尺度上,研究区地下水埋深呈现西北小、东南大的特点,地下水整体由西北流向东南。2)1980—2015年研究区内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较大,地下水在漏斗区发生汇流,2015年后研究区内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逐渐减小,汇流情况逐渐消失。3)1980—2000年降水与地下水农业开采为年均地下水埋深变化的直接主导因素,2000—2015年地下水工业开采转变为直接主导因素,2015—2021年人工压采转变为直接主导因素。4)人口、GDP以及土地利用类型间接影响研究区整体地下水埋深,石家庄滹沱河山前冲洪积扇地下水埋深变化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动态 人类活动 影响因素 滹沱河冲洪积扇
下载PDF
滹沱河山区径流多尺度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常玉儒 刘夏 +1 位作者 赵小宁 沈彦军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9-70,共12页
径流是反映流域气候及地理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辨析其多尺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对于认识气候变化背景下流域水文情势变化规律及维护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滹沱河山区小觉流域和冶河流域为例,结合水文和气象数据,应用Mann-Kendall... 径流是反映流域气候及地理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辨析其多尺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对于认识气候变化背景下流域水文情势变化规律及维护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滹沱河山区小觉流域和冶河流域为例,结合水文和气象数据,应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突变检验及Morlet小波函数等方法,分析两流域1960—2018年径流深趋势、突变、周期等多尺度变化特征,并利用相关分析与随机森林模型揭示了气温、降水、潜在蒸散发、叶面积指数对不同时段(汛期、非汛期)月径流深变化的相对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1960—2018年多年平均尺度上,冶河流域径流深(69.34 mm)大于小觉流域(39.07 mm),两流域年径流深均呈显著下降趋势,且冶河流域的下降速率(13.0 mm/10a)大于小觉流域的下降速率(8.7 mm/10a);在月和季节尺度上,两流域径流深也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尤其在夏季时段径流深下降趋势最快。小觉流域和冶河流域径流深分别在1981和1979年发生突变,且突变后径流深下降速率较突变前有所减缓,同时极端流量出现频率减少,其中8月份流量减小幅度最大。小觉流域的径流深主周期分别为15、8和5 a,冶河流域的径流深主周期分别为16、10和5 a,在第一主周期的时间尺度上都存在5个丰枯变化周期。对汛期和全年时段进行相关分析和随机森林模型的结果表明,降水是影响流域径流长期变化的主导因子,尤其在汛期时段;在非汛期,叶面积指数是影响径流变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深 随机森林模型 影响因素 小觉流域 冶河流域 滹沱河山区
下载PDF
山区侧向流对滹沱河冲洪积扇地下水补给与硝酸盐动态的影响
11
作者 孙和平 王仕琴 +3 位作者 郑文波 檀康达 曹文庚 沈彦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39-1850,共12页
山区侧向补给是华北山前平原冲洪积扇含水层重要补给来源,影响平原区地下水水量和水质动态。近年来受极端气候和人类活动影响,山区对冲洪积扇平原区地下水的侧向补给机制及其对地下水硝酸盐动态的影响仍不明确。本研究以滹沱河冲洪积扇... 山区侧向补给是华北山前平原冲洪积扇含水层重要补给来源,影响平原区地下水水量和水质动态。近年来受极端气候和人类活动影响,山区对冲洪积扇平原区地下水的侧向补给机制及其对地下水硝酸盐动态的影响仍不明确。本研究以滹沱河冲洪积扇为研究区,利用水文观测、水化学和同位素示踪等方法,估算山区侧向补给通量和硝酸盐输移通量,揭示山区侧向补给与平原区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分析山区侧向补给对地下水硝酸盐分布的影响。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将采样点划分为4个子区:滹沱河冲洪积扇北部扇顶(Ⅰ区)、扇中(Ⅱ区)、滹沱河附近扇缘区(Ⅲ区)以及滹沱河冲洪积扇南部区域(Ⅳ区)。地下水硝酸盐动态监测数据表明,滹沱河北部的山区断面地下水硝酸盐浓度高于南部断面,平原区北部Ⅰ区和Ⅱ区地下水硝酸盐浓度高于南部Ⅳ区;且沿地下水流动方向,地下水硝酸盐浓度均值呈现Ⅰ区(105.28 mg·L^(−1))>Ⅱ区(99.22 mg·L^(−1))>Ⅳ区(37.10 mg·L^(−1))>Ⅲ区(23.08 mg·L^(−1))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地下水氢氧同位素示踪揭示了山区侧向流对冲洪积扇北部地下水补给影响范围为扇顶和扇中,而冲洪积扇南部因地下水超采改变地下水流场,其影响范围主要为扇顶。利用达西定律计算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山区侧向流对滹沱河冲洪积扇平原区的补给量为2.10×10^(8)m^(3),硝酸盐通量为239.56×10^(5)kg,且北部山区侧向补给的水氮通量大于南部,这也是影响平原区地下水硝酸盐空间分布的重要原因。山区侧向补给对冲洪积扇平原区地下水量和水质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实现源头综合治理,降低山区地下水污染物浓度,对下游平原区面源污染管理,防止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侧向补给 地下水补给 硝酸盐 滹沱河冲洪积扇
下载PDF
基于GAMLSS模型的滹沱河径流分析
12
作者 李永建 郝文龙 +1 位作者 朱长军 曹青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18,共5页
为探究当今环境下径流序列的非一致性特征,更好地预判洪水事件的发生,以海河流域的滹沱河为例,采用GAMLSS模型,以时间、水库指标和气候指标为协变量,对滹沱河1970~2012年间的径流序列进行非一致性频率分析。结果表明,滹沱河的径流序列... 为探究当今环境下径流序列的非一致性特征,更好地预判洪水事件的发生,以海河流域的滹沱河为例,采用GAMLSS模型,以时间、水库指标和气候指标为协变量,对滹沱河1970~2012年间的径流序列进行非一致性频率分析。结果表明,滹沱河的径流序列存在明显的非一致性特征,表现出趋势性和突变性;GAMLSS模型对变化环境下径流模拟具有良好的效果,可充分捕捉气候变化对洪水的影响,优于传统的一致性模型;大尺度气候指标NINO1+2和NAO的变化显著影响滹沱河的洪水事件,该两项气候指标值增高时带来低洪水风险,降低时带来高洪水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MLSS 非一致性 水文频率分析 滹沱河
下载PDF
河北省滹沱河冲积平原地下水质量及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29
13
作者 李亚松 张兆吉 +4 位作者 费宇红 钱永 王昭 陈京生 张凤娥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9-176,共8页
地下水是河北省滹沱河冲积平原主要工农业及生活用水水源,地下水质量状况直接影响到区内居民的日常生活。为阐明人类活动影响下该区地下水质量状况,本次研究共采集了482组地下水样品进行测试分析,测试指标包含了无机常规指标以及挥发、... 地下水是河北省滹沱河冲积平原主要工农业及生活用水水源,地下水质量状况直接影响到区内居民的日常生活。为阐明人类活动影响下该区地下水质量状况,本次研究共采集了482组地下水样品进行测试分析,测试指标包含了无机常规指标以及挥发、半挥发性有机指标,共64项。利用改进的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评价结果显示:超III类水样点占到总取样点的21.5%,主要分布在工业聚集区和排污河流两侧,且冲洪积扇轴部水质明显劣于中部和扇缘地带。影响地下水质量的主要为常规无机组分,如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铁、锰、硝酸盐氮等,有机组分超标点较少,检出率较高的组分为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四氯乙烯和邻二氯苯等,利用EPI Suite软件计算可知高检出组分GUS值均较高,有较高的一致性。对地下水化学指标检出和超标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原生水文地质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是造成毒性金属、三氮、有机检出和超标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质 地下水 模糊数学 质量评价 滹沱河平原 污染因素
下载PDF
滹沱河冲洪积扇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分布特征与健康风险 被引量:16
14
作者 昌盛 赵兴茹 +2 位作者 刘琰 耿梦娇 王山军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54-862,共9页
为研究滹沱河冲洪积扇地下水中VOCs(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现状,于2014年9月在滹沱河冲洪积扇地区采集44个地下水样品,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25种VOCs的质量浓度,并对其分布特征和健康风险进行... 为研究滹沱河冲洪积扇地下水中VOCs(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现状,于2014年9月在滹沱河冲洪积扇地区采集44个地下水样品,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25种VOCs的质量浓度,并对其分布特征和健康风险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研究区44个采样点均有VOCs检出,其中氯仿、二氯甲烷检出率为100%.检出的VOCs中,ρ(氯仿)平均值最高,范围为15.4~52 195.9 ng/L;其次为ρ(四氯化碳)(nd^17 145.8 ng/L).VOCs的分布与工业布局密切相关,受制药企业排污影响,ρ(氯仿)、ρ(苯乙烯)、ρ(苯)、ρ(甲苯)、ρ(乙苯)、ρ(二甲苯)等均在G2-1采样点最高;而在石家庄石化炼制产业密集区域,地下水中检出的VOCs种类、检出频次及含量均较高.研究显示,研究区地下水VOCs的非致癌风险指数介于1.8×10^(-5)~4.7×10^(-2)之间,均远小于1;G2-22采样点地下水VOCs的致癌风险指数最高,为1.1×10^(-5),处于可接受水平,但四氯化碳的污染现状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地下水 滹沱河 分布特征 风险评估
下载PDF
滹沱河冲洪积扇地下水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 被引量:18
15
作者 昌盛 耿梦娇 +2 位作者 刘琰 万文胜 王山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058-2066,共9页
为调查滹沱河冲洪积扇地下水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状况,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该区16种US EPA优先控制的PAHs进行了分析,并对PAHs的污染水平,空间分布,来源与饮水健康风险进行了调查与评估.结果表明,51个点位中仅有2个点位未检出PAHs,... 为调查滹沱河冲洪积扇地下水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状况,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该区16种US EPA优先控制的PAHs进行了分析,并对PAHs的污染水平,空间分布,来源与饮水健康风险进行了调查与评估.结果表明,51个点位中仅有2个点位未检出PAHs,PAHs的浓度范围为未检出~334.3ng/L,平均值为58.0ng/L,低于国内报道的其他地区的污染水平.研究区岗黄水库之间河谷裂隙孔隙水单元(G1),滹沱河冲洪积扇扇顶部孔隙水单元(G2),滹沱河冲洪积扇扇中部孔隙水单元(G3)3个水文地质单元PAHs平均浓度分别为215.2ng/L,9.8ng/L,9.2ng/L,其中G1以3~4环PAHs为主,而G2,G3以2~3环PAHs为主.分子比值法污染源解析表明,G1单元地下水PAHs污染源主要为煤与生物质燃烧,而G2,G3单元污染源主要为石油制品.采用US EPA推荐的方法对研究区地下水饮水健康风险进行评价,发现研究区G1单元PAHs饮水终生致癌风险平均值为2.1×10^(-5),超过可接受水平,应当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滹沱河 地下水 污染特征 风险评估
下载PDF
太行山前平原浅层地下水污染的分子生物学响应特征——以滹沱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4
16
作者 何泽 宁卓 +3 位作者 黄冠星 刘丹丹 张千千 孙继朝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0-301,共12页
分子生物学技术是地下水污染研究的前沿技术,常用于场地尺度,区域尺度罕见。以太行山前平原滹沱河流域的典型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沿河布点采样67组,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样品16S rDNA基因序列,以化学需氧量、硝酸盐、溶解性总固体... 分子生物学技术是地下水污染研究的前沿技术,常用于场地尺度,区域尺度罕见。以太行山前平原滹沱河流域的典型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沿河布点采样67组,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样品16S rDNA基因序列,以化学需氧量、硝酸盐、溶解性总固体为环境因子,分析与污染相关的微生物种群结构响应及功能性指示菌属。结果显示:采用累积概率分布法将样品分为背景(B)、硝酸盐污染(N)、有机污染(Y)3组,该分类阈值与地下水质量标准的Ⅲ类水阈值可较好对应;微生物群落丰富度为B组>N组>Y组,有机污染使微生物种群趋于单一,且与背景差异更大。有机污染功能性指示菌属为Acinetobacter,硝酸盐污染为Nitrospira。以上形成的分子生物学响应特征研究方法可为区域调查及修复提供技术方法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滹沱河 浅层地下水 硝酸盐污染 有机污染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滹沱河古河道剖面粒度参数特征及沉积环境 被引量:14
17
作者 赵红梅 刘林敬 +5 位作者 赵华 毕志伟 王利康 宋磊 王成敏 杨劲松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85-492,共8页
滹沱河平原段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河道常年干涸断流,两岸土地沙化,河流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开展滹沱河浅埋古河道研究,对于研究区水文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高密度取样和详细测年数据的基础上,应用沉积物粒度频率... 滹沱河平原段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河道常年干涸断流,两岸土地沙化,河流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开展滹沱河浅埋古河道研究,对于研究区水文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高密度取样和详细测年数据的基础上,应用沉积物粒度频率分布曲线和概率累积曲线分析方法,结合剖面岩性特征,对滹沱河古河道剖面(GCA)进行沉积相分析,讨论了研究区3万年以来的沉积环境变化过程.结果表明:GCA剖面地层由两个沉积阶段组成,以1060cm为界;下段为29.4~26.9kaB.P.(1240~1060cm)期间,研究区以浅湖沼相沉积环境为主,后期转变为河漫滩相沉积环境,水动力条件弱;上段为26.9kaB.P.至今(1060~0cm),发育了河床-心滩相沉积组合,共同构成一个较完整的辫状河道沉积序列,水动力条件强且变化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河道 粒度 沉积环境 滹沱河
下载PDF
滹沱河上游山区近50年蒸散变化及主要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30
18
作者 张瑞钢 莫兴国 林忠辉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28-634,共7页
准确估计流域蒸散,掌握其变化趋势和主要影响因子,对科学认识流域水文循环规律以及管理流域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傅抱璞年蒸散量公式计算滹沱河上游山区及其子流域1958-2007年逐年蒸散量,并利用Mann-Kendall-Sneyers等方法分析了流... 准确估计流域蒸散,掌握其变化趋势和主要影响因子,对科学认识流域水文循环规律以及管理流域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傅抱璞年蒸散量公式计算滹沱河上游山区及其子流域1958-2007年逐年蒸散量,并利用Mann-Kendall-Sneyers等方法分析了流域蒸散趋势和突变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滹沱河流域傅抱璞公式能够较好的拟合蒸散。50 a来全流域及各子流域年均蒸散呈下降趋势。降水对蒸散起控制作用,相对湿度在流域部分地区显著影响蒸散(α=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蒸散 影响因子 趋势分析 滹沱河
下载PDF
浅层地下水补给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响应特征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金哲 张光辉 +3 位作者 母海东 严明疆 聂振龙 王莹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57-562,共6页
本文通过数据整理分析,查明滹沱河流域平原区1976-2005年以开采量、灌区引水量和河道过水量为代表的人类活动逐渐增强,分析了浅层地下水补给在大气降水减少和人类活动逐渐增强背景下大幅减少的响应特征:综合补给量所占比率由1976-1980年... 本文通过数据整理分析,查明滹沱河流域平原区1976-2005年以开采量、灌区引水量和河道过水量为代表的人类活动逐渐增强,分析了浅层地下水补给在大气降水减少和人类活动逐渐增强背景下大幅减少的响应特征:综合补给量所占比率由1976-1980年的21.6%下降到2000-2005年的11.3%。随后,从开采量、河道过水量和灌区引水量三个方面分析了浅层地下水补给响应人类活动的变化特征:地下水补给量与开采量呈y=65.412x?0.2576模式随降水量增减而负相关变化;河道渗漏补给量和渠水入渗量在地下水位不同埋深条件下表现出随来水量、引水量增加而增大的态势,但在不同埋深条件下,河道渗漏补给量与来水量之间、渠水入渗量和引水量之间关系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滹沱河流域 浅层地下水 补给特征 人类活动
下载PDF
滹沱河冲洪积扇深层孔隙水中多环芳烃和酞酸酯的污染水平与饮水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9
20
作者 耿梦娇 昌盛 +2 位作者 刘琰 王山军 韩向云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824-3830,共7页
2015年2月采集石家庄地区滹沱河冲洪积扇深层孔隙水地下水水样,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了US EPA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PAHs)和酞酸酯(PAEs),并对PAEs的饮水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7个采样点均检出PAHs和PAEs,∑PAHs范围为34.4~598.... 2015年2月采集石家庄地区滹沱河冲洪积扇深层孔隙水地下水水样,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了US EPA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PAHs)和酞酸酯(PAEs),并对PAEs的饮水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7个采样点均检出PAHs和PAEs,∑PAHs范围为34.4~598.5ng/L,且2~3环PAHs的质量分数介于50%~83%;∑PAEs范围为27.6~25236.7ng/L,其中有3个点位∑PAEs达到20μg/L水平,且7个点位均以DBP、DEHP为主.与国内其他研究区相比,本研究区∑PAHs浓度与国内非岩溶地下水的污染水平接近,而∑PAEs浓度较高.饮水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仅G2点位的PAHs终生致癌风险指数小于US EPA推荐的可接受的水平(100^(-6)),其致癌风险可以忽略外,其他点位均具有潜在致癌风险;而对于PAEs饮水终生致癌风险而言,G1、G6、G73个点位的PAEs终生致癌风险也均高于10^(-6),因此,研究区深层孔隙水中的PAHs和PAEs污染均应当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滹沱河 深层孔隙水 多环芳烃 酞酸酯 污染特征 风险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