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内蒙古鄂伦春族线粒体DNA高变区Ⅰ和高变区Ⅱ遗传多态性 被引量:1
1
作者 阎春霞 陈峰 +4 位作者 党永辉 李涛 郑海波 陈腾 李生斌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9-447,共9页
收集50份鄂伦春族无关人群外周血样本,用ABIPRISM377测序仪对其mtDNAHVRⅠ和HVRⅡ进行测序,计算多态性位点数、单倍型数目、单倍型频率、平均核苷酸差异数目等多态性指标;结合已发表的其他民族mtDNA遗传资料,根据Nei法计算鄂伦春族与各... 收集50份鄂伦春族无关人群外周血样本,用ABIPRISM377测序仪对其mtDNAHVRⅠ和HVRⅡ进行测序,计算多态性位点数、单倍型数目、单倍型频率、平均核苷酸差异数目等多态性指标;结合已发表的其他民族mtDNA遗传资料,根据Nei法计算鄂伦春族与各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绘制系统发生树。鄂伦春族群体mtDNA两个高变区与CRS序列比对,分别发现52和24个多态性位点,分别界定了38和27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态性分别为0.964±0.018和0.929±0.019;平均核苷酸差异分别为7.379和2.408;用HVRⅠ序列多态性数据计算Fst和dA两种遗传距离,相关系数r为0.993(P<0.01);基于HVRⅠ序列的系统树显示鄂伦春族与中国台湾、南方汉族和中国香港人群遗传距离较近,与北方汉族、蒙古族及其国外人群遗传距离相对较远。我国鄂伦春族人群mtDNA具有相对独特的遗传特征,其遗传多态性和个体识别力较高,可用于民族起源、迁徙、法医学个体识别等领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伦春族 线粒体DNA 高变区Ⅰ 高变区 遗传多态性 遗传距离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云南怒族线粒体DNA D-环高变区Ⅱ遗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高树辉 桂宏胜 李生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3-287,共5页
目的观察中国云南怒族群体线粒体DNA D-环高变区Ⅱ(HVRⅡ)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的群体遗传特点,为法医学鉴定提供线粒体DNA序列多态性的基础数据。方法应用ABI3730型遗传分析仪,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65... 目的观察中国云南怒族群体线粒体DNA D-环高变区Ⅱ(HVRⅡ)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的群体遗传特点,为法医学鉴定提供线粒体DNA序列多态性的基础数据。方法应用ABI3730型遗传分析仪,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65名中国云南怒族无关个体血液中利用chelex-100法提取的线粒体DNA D-环高变区Ⅱ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在线粒体DNA高变区Ⅱ(HVRⅡ)73~366之间与Anderson序列比较,云南怒族65名无关个体共发现有59个单倍型,401个突变点。SNP基因差异度为0.995 7,核苷酸多态性为0.117 4。结论云南怒族线粒体DNA D-环区HVRⅡSNP具有高度多态性,是对怒族群体的个体识别、亲权鉴定以及民族起源分子研究有用的遗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怒族群体 hvr 线粒体单核苷酸多态性 个体识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