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城区上空大气一氧化碳的观测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黄兴 黄晓娴 +8 位作者 王体健 庄炳亮 李树 谢旻 韩永 杨修群 孙鉴泞 丁爱军 符淙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77-1584,共8页
利用南京大学城市大气环境观测站(32°03′20″N,118°46′32″E)2011年1~12月一氧化碳(CO)连续观测资料,分析南京市CO浓度变化特征;利用后向轨迹模式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影响南京市的主要气团及其化学性质;基于MOPITT资料分析... 利用南京大学城市大气环境观测站(32°03′20″N,118°46′32″E)2011年1~12月一氧化碳(CO)连续观测资料,分析南京市CO浓度变化特征;利用后向轨迹模式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影响南京市的主要气团及其化学性质;基于MOPITT资料分析南京市CO的垂直分布.研究表明,南京市CO的年均浓度为(757.5±410.5)×10-9.CO浓度具有明显日变化特征,早上8:00浓度最高,下午16:00浓度最低.CO日变化具有季节差异性,春季最为明显,夏季幅度最小.一周之中CO在周五的浓度最高.CO存在明显季节变化,冬季1月浓度最高,夏季6月浓度最低.HYSPLIT4把影响该观测站的主要气团分为6类,其中来自江苏南部、浙江、上海的气团的污染物浓度最高,对南京市CO浓度贡献最大;源于西伯利亚高原,伴随强冷空气迅速向南移动的气团对南京市CO贡献最小.卫星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夏季CO的垂直分布与其他3个季节有较大差异.与地面观测站相比,卫星反演的CO地面浓度要明显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向轨迹和聚类分析 MOPITT HYSPLIT4 垂直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