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1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铀对α-Al_(2)O_(3)中氢与本征点缺陷相互作用的影响
1
作者 杨飞龙 向鑫 +2 位作者 胡立 张桂凯 陈长安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3-129,共7页
在长期高温服役过程中,铀床的氚渗透泄露问题是聚变堆涉氚系统中需要关注的焦点之一,而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思路是在内壁制备阻氚涂层.然而,服役过程中通过热扩散渗入涂层内部的铀可能在阻氚涂层氢行为中起作用,进而影响其服役可靠性.基... 在长期高温服役过程中,铀床的氚渗透泄露问题是聚变堆涉氚系统中需要关注的焦点之一,而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思路是在内壁制备阻氚涂层.然而,服役过程中通过热扩散渗入涂层内部的铀可能在阻氚涂层氢行为中起作用,进而影响其服役可靠性.基于此,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铀对α-Al_(2)O_(3)中氢与本征点缺陷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铀对α-Al_(2)O_(3)中空位型本征点缺陷及氢相关缺陷的存在形式、电荷态及相对稳定性有重要影响.从形成能观点来看,铀对α-Al_(2)O_(3)中空位型本征点缺陷及氢相关缺陷的形成有利,且α-Al_(2)O_(3)中空位型点缺陷对氢的捕陷能力因铀的引入显著增加.研究结果对α-Al_(2)O_(3)基内壁阻氚涂层在氚工艺系统铀床中应用的可靠性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征点缺陷 氢相关缺陷 相互作用 α-Al_(2)o_(3)
下载PDF
Si掺杂对Ga_(2)O_(3)/BP异质结光电性能调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2
作者 李佳宏 郝增瑞 +2 位作者 薛瑞鑫 阚红梅 关玉琴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1-137,共7页
近年来,氧化镓(Ga_(2)O_(3))是新一代超宽禁带(4.9 eV)半导体,基于优越的热稳定和化学稳定性、高击穿场强和可见光透过率等优点,在日盲紫外探测器和透明光电器件领域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是,Ga_(2)O_(3)基光电器件存在迁移率较低而限... 近年来,氧化镓(Ga_(2)O_(3))是新一代超宽禁带(4.9 eV)半导体,基于优越的热稳定和化学稳定性、高击穿场强和可见光透过率等优点,在日盲紫外探测器和透明光电器件领域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是,Ga_(2)O_(3)基光电器件存在迁移率较低而限制其应用的现象,而构建合适的Ga_(2)O_(3)异质结是改善光电探测器的光电性能的有效手段之一.基于第一性原理构建β-Ga_(2)O_(3)/BP异质结模型,研究了氧空位(Vo)和Si掺杂对β-Ga_(2)O_(3)/BP异质结光电性质的调控以及相关机理.结果显示:β-Ga_(2)O_(3)/BP异质结结构有效降低β-Ga_(2)O_(3)功函数,提高灵敏度,Si掺杂降低结合能,增强稳定性;β-Ga_(2)O_(3)/BP异质结有效减小带隙,Si掺杂以及氧空位的存在,进一步减小带隙,增强光导电性,并且Si掺杂引起了光电导各向异性.此结果对改善Ga_(2)O_(3)基异质结光电性能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Ga_(2)o_(3)/BP异质结 缺陷 光电性质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基于H_(2)O_(2)-丁基玫瑰红B-Fe^(2+)体系的荧光猝灭法测定血清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3
作者 蒲文静 白莹 +2 位作者 董娜 张爱菊 张小林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0,共4页
利用H_(2)O_(2)-Fe^(2+)可以快速使丁基玫瑰红B(BRMB)发生荧光猝灭,而过氧化氢酶(CAT)对该猝灭有抑制效应,提出了基于H_(2)O_(2)-BRMB-Fe^(2+)体系的荧光猝灭法测定血清CAT活性的方法。取血清样品10μL,加入1 mmol·L^(-1)H_(2)O_(2... 利用H_(2)O_(2)-Fe^(2+)可以快速使丁基玫瑰红B(BRMB)发生荧光猝灭,而过氧化氢酶(CAT)对该猝灭有抑制效应,提出了基于H_(2)O_(2)-BRMB-Fe^(2+)体系的荧光猝灭法测定血清CAT活性的方法。取血清样品10μL,加入1 mmol·L^(-1)H_(2)O_(2)底液0.50 mL,于30℃恒温反应15 min,再依次加入0.02 mmol·L^(-1)BRMB溶液0.70 mL、0.1 mol·L^(-1)冰乙酸-乙酸钠缓冲液(pH 4.2)1.00 mL和0.01 mol·L^(-1)Fe^(2+)溶液0.08 mL,于室温反应20 min后用水定容至10 mL,测定体系在590 nm发射波长处的荧光强度F;以煮死酶液为对照,按照同样的方法测定其在590 nm发射波长处的荧光强度F0。结果表明:CAT活性在0.005~0.05 U·mL^(-1)内与体系荧光强度差值F-F0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1.2×10^(-3)U·mL^(-1);方法用于6份不同年龄健康人群血清CAT活性分析,测定值为31.50~72.30 U·mL^(-1),与碘量法基本一致,CAT活性的加标回收率为95.2%~102%,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1.7%~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酶 活性 h_(2)o_(2) 丁基玫瑰红B 荧光
下载PDF
环境因素对BT80S-5Cr抗CO_(2)/H_(2)S腐蚀套管均匀腐蚀速率的影响
4
作者 石晓霞 雷鸣 +2 位作者 詹飞 强强 张程远 《钢管》 CAS 2024年第5期15-19,共5页
通过模拟国内某油田腐蚀工况,采用高温高压釜模拟腐蚀试验,利用失重法研究试验周期、温度、CO_(2)及H2S分压环境因素对BT80S-5Cr油套管均匀腐蚀速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试验周期的延长,试验钢均匀腐蚀速率逐渐降低,且降幅趋于平缓,试... 通过模拟国内某油田腐蚀工况,采用高温高压釜模拟腐蚀试验,利用失重法研究试验周期、温度、CO_(2)及H2S分压环境因素对BT80S-5Cr油套管均匀腐蚀速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试验周期的延长,试验钢均匀腐蚀速率逐渐降低,且降幅趋于平缓,试验周期360 h是BT80S-5Cr在该油气田模拟工况下衡量耐蚀性能的最佳试验周期;随着试验温度的提高,试验钢均匀腐蚀速率逐渐增加,试验温度100℃的试验钢的均匀腐蚀速率是试验温度40℃时的均匀腐蚀速率的1.67倍;随着CO_(2)分压的提高,试验钢均匀腐蚀速率逐渐增加,CO_(2)分压1.0 MPa的试验钢均匀腐蚀速率是不含CO_(2)时的均匀腐蚀速率的10倍;随着H2S分压的提高,试验钢均匀腐蚀速率逐渐降低,微量H_(2)S气体的引入对试验钢电化学腐蚀行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 BT80S-5Cr 腐蚀速率 Co_(2)/h_(2)S
下载PDF
La_(1-x)Ce_(x)MnO_(3)-Ba/Al_(2)O_(3)催化剂对NO选择性生成NH_(3)的影响
5
作者 宋崇林 郑庆贺 +3 位作者 吕誉 崔立峰 李云强 吕刚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53-1061,共9页
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降低内燃机碳排放,稀薄燃烧技术成为了当前重要的研究方向.该技术不仅能提高发动机燃油热效率,还能有效降低CO_(2)排放.但是稀薄燃烧往往会伴随着大量氮氧化物的产生,为了解决该问题,采用LNT-SCR耦合的NO_(x)净化技... 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降低内燃机碳排放,稀薄燃烧技术成为了当前重要的研究方向.该技术不仅能提高发动机燃油热效率,还能有效降低CO_(2)排放.但是稀薄燃烧往往会伴随着大量氮氧化物的产生,为了解决该问题,采用LNT-SCR耦合的NO_(x)净化技术,此时LNT的作用是将排气中部分NO_(x)转化为NH_(3),为下游的SCR提供还原剂.基于此,制备了LNT催化剂,研究催化剂对NO选择性生成NH_(3)的影响.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a_(1-x)Ce_(x)MnO_(3)系列钙钛矿氧化物,并通过分步浸渍法得到了La_(1-x)Ce_(x)MnO_(3)-Ba/Al_(2)O_(3)负载型催化剂.利用XRD、H_(2)-TPR、NO-TPD等表征手段研究了钙钛矿氧化物的晶相结构,以及负载型催化剂的还原特性、NO_(x)吸附-脱附性能等物化性质,并且通过H_(2)选择性催化还原NO实验探究了催化剂掺杂Ce对NO转化成NH_(3)的影响.结果表明,Ce掺杂催化剂具有良好的NH_(3)产物选择性,并且显著提高了NO转化率.温度是NO转化和NH_(3)产物选择性生成的决定性因素,而H_(2)和NO体积比是NO转化和NH_(3)产物选择性生成的关键性因素.其中,La_(0.95)Ce_(0.05)MnO_(3)-Ba/Al_(2)O_(3)在低温下催化活性表现最佳,在350℃、H_(2)和NO体积比为5.0时NH_(3)产物选择性为65%,NO转化率为100%.此外,所制备的La_(1-x)Ce_(x)MnO_(3)都形成了钙钛矿型结构,而且Ce掺杂催化剂的大部分Ce离子可以进入到LaMnO_(3)结构中.在催化剂适量掺杂Ce后,H_(2)消耗总面积增大、还原峰的峰值温度降低,表明掺杂Ce改善了催化剂的还原特性;同时NO吸附和脱附面积增大,表明Ce掺杂改变了催化剂的NO_(x)吸附-脱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_(1-x)Ce_(x)Mno_(3)-Ba/Al_(2)o_(3)催化剂 h_(2)选择性催化还原No Nh_(3)产物选择性 No转化率 晶相结构 还原特性 No_(x)吸附-脱附
下载PDF
NH_(3)SO_(3)改性稀土尾矿催化剂NH_(3)-SCR脱硝活性及SO_(2)/H_(2)O耐受性能研究
6
作者 焦坤灵 焦晓云 +3 位作者 刘佳杰 汪思瀛 李娜 武文斐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37,75,共7页
采用球磨、微波焙烧方法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NH_(3)SO_(3)改性稀土尾矿NH_(3)-SCR脱硝催化剂。通过BET、SEM-EDS、XRD、NH_(3)-TPD、H_(2)-TPR分析了催化剂脱硝活性及SO_(2)/H_(2)O耐受性能。结果表明:NH_(3)SO_(3)改性使催化剂脱硝活性... 采用球磨、微波焙烧方法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NH_(3)SO_(3)改性稀土尾矿NH_(3)-SCR脱硝催化剂。通过BET、SEM-EDS、XRD、NH_(3)-TPD、H_(2)-TPR分析了催化剂脱硝活性及SO_(2)/H_(2)O耐受性能。结果表明:NH_(3)SO_(3)改性使催化剂脱硝活性得到了显著提高,10%NH_(3)SO_(3)改性催化剂在300~350℃脱硝活性可达90%左右。SO_(2)/H_(2)O共同作用可将10%NH_(3)SO_(3)改性催化剂脱硝活性提高至97%,其促进作用保持了良好的稳定性,且具有可逆性。NH_(3)SO_(3)改性稀土尾矿后,催化剂比表面积、酸性位点及强度增加,表面活性物质分散度更高,弱化了尾矿矿物晶型,提高了催化剂吸附能力和氧化还原能力,从而提高催化脱硝活性,同时具备优良的SO_(2)/H_(2)O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_(3)So_(3)改性 稀土尾矿 催化剂 Nh_(3)-SCR脱硝 So_(2)/h_(2)o耐受性能 脱硝活性
下载PDF
CO_(2)-O_(2)-H_(2)O环境下油套管腐蚀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雅妮 王思敏 樊冰 《全面腐蚀控制》 2024年第2期109-113,121,共6页
在注空气驱采油过程中,采出液中通常存在酸性气体及腐蚀性离子,这些气体和离子的浓度变化,在温度和压力的作用下影响油套管的腐蚀行为,造成不同程度的腐蚀及损失。本文从腐蚀机制、影响因素和防腐措施方面展开CO_(2)-O_(2)-H_(2)O环境... 在注空气驱采油过程中,采出液中通常存在酸性气体及腐蚀性离子,这些气体和离子的浓度变化,在温度和压力的作用下影响油套管的腐蚀行为,造成不同程度的腐蚀及损失。本文从腐蚀机制、影响因素和防腐措施方面展开CO_(2)-O_(2)-H_(2)O环境下油套管腐蚀行为的论述,简要介绍了不同因素下的腐蚀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温度、气体分压和腐蚀介质。分析评价了两种常见的防腐手段,包括耐蚀材料的选择、表面镀层保护技术,为后续油套管的防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o_(2)腐蚀 腐蚀机制 影响因素 腐蚀防护
下载PDF
湿气环境中CO_(2)-H_(2)S在α-Fe(110)密排面上吸附与点蚀机理研究
8
作者 李金灵 马文骏 +2 位作者 朱世东 屈撑囤 付安庆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82-93,共12页
目的从微观尺度探究CO_(2)-H_(2)S(CO_(2)和H_(2)S共存)在湿气管道顶部的吸附特性,进而揭示点蚀机理。方法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利用Materials Studio构建CO_(2)、H_(2)S和CO_(2)-H_(2)S在α-Fe(110)密排面的吸附模型,对CO_(2)... 目的从微观尺度探究CO_(2)-H_(2)S(CO_(2)和H_(2)S共存)在湿气管道顶部的吸附特性,进而揭示点蚀机理。方法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利用Materials Studio构建CO_(2)、H_(2)S和CO_(2)-H_(2)S在α-Fe(110)密排面的吸附模型,对CO_(2)、H_(2)S和CO_(2)-H_(2)S在α-Fe(110)面的吸附能、局域态密度、分波态密度和差分电荷密度进行仿真;利用高温高压釜模拟CO_(2)-H_(2)S-Cl^(-)腐蚀环境,分析L360钢在湿气环境中的腐蚀行为;最后,揭示含Cl^(-)湿气管道顶部CO_(2)-H_(2)S吸附机制与点蚀机理。结果CO_(2)、H_(2)S、CO_(2)-H_(2)S及CO_(2)-H_(2)S-Cl^(-)在最稳定位置时的吸附能分别为-4.065、-3.961、-8.538、-12.775e V,表明相较于CO_(2)与H_(2)S单独吸附,CO_(2)-H_(2)S在α-Fe(110)面的吸附能更负,Cl^(-)会进一步降低CO_(2)-H_(2)S的吸附能;且CO_(2)在与H_(2)S竞争环境电子中占优势;Cl^(-)会使CO_(2)-H_(2)S的局域态密度峰值降低,转移趋势为失去电子,基体和腐蚀介质的电子向着低能级跃迁释放出更多能量,进而加强了Fe与CO_(2)-H_(2)S间的化学键强度;Cl^(-)的2p轨道与Fe的3d轨道在-6.8 eV和-5.7 eV发生重叠,Cl^(-)被吸附到Fe表面并与Fe形成化学键生成氯化物,进而改变腐蚀产物膜的组分与结构,削弱产物膜的致密性和稳定性,减弱腐蚀阻抗力。在含Cl^(-)湿气的CO_(2)-H_(2)S环境中,液相中的Cl^(-)浓度升高,使L360钢的气相平均腐蚀速率逐渐增大,最高达2.935mm/a,点蚀越发严重。结论CO_(2)与H_(2)S在α-Fe(110)面吸附存在一定的协同和竞争作用,协同促进金属的腐蚀,FeCO3会优先沉积成膜,但H_(2)S会抑制FeCO3的生长,腐蚀产物以FeS为主;Cl^(-)会增强CO_(2)-H_(2)S与α-Fe(110)面间的作用力,弱化腐蚀产物膜层的保护性,进一步加速金属腐蚀、尤其是点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h_(2)S Cl^(-) 第一性原理 α-Fe(110)密排面 吸附特征 腐蚀机理
下载PDF
新标09CrCuSb耐酸钢的耐50%H_(2)SO_(4)腐蚀性能
9
作者 郑健 张佳伟 +3 位作者 袁渊 张成元 黄峰 刘静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3,共6页
通过电化学测试和全浸腐蚀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25,50,60,70℃)条件下新标09CrCuSb耐酸钢在50%H_(2)SO_(4)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随着温度从25℃升至70℃,新标09CrCuSb钢的腐蚀速率整体呈现增大趋势,在70℃时,腐蚀速率达到最高,为... 通过电化学测试和全浸腐蚀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25,50,60,70℃)条件下新标09CrCuSb耐酸钢在50%H_(2)SO_(4)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随着温度从25℃升至70℃,新标09CrCuSb钢的腐蚀速率整体呈现增大趋势,在70℃时,腐蚀速率达到最高,为2.70 g/(m^(2)·h),这与随温度升高,腐蚀产物中具有保护性作用的Fe_(3)O_(4)含量减少,无保护作用的FeSO_(4)·H_(2)O含量增加以及锈层中微孔变化有关。另外,由于新标调整了09CrCuSb钢中Cu、Mo、Sn、Sb、W等元素的含量,与旧标09CrCuSb钢相比,阳极维钝电流密度J维钝降低,同等温度条件下,新标09CrCuSb钢的耐蚀性得到较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标09CrCuSb耐酸钢 50%h_(2)So_(4)溶液 腐蚀 温度影响
下载PDF
β-Ga_(2)O_(3)热电性能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10
作者 邓南发 周贤中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0-188,共9页
通过使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和玻尔兹曼输运理论,计算了β-Ga_(2)O_(3)的电学、热学和热电性质,并得出了热电性能因子随载流子浓度和温度的变化规律.此外,还考虑了声子散射和极性光学声子散射对平均电子弛豫时间的影响,并详细描述了不... 通过使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和玻尔兹曼输运理论,计算了β-Ga_(2)O_(3)的电学、热学和热电性质,并得出了热电性能因子随载流子浓度和温度的变化规律.此外,还考虑了声子散射和极性光学声子散射对平均电子弛豫时间的影响,并详细描述了不同载流子浓度和温度下β-Ga_(2)O_(3)的Seebeck系数、电导率、电热导率和功率因数的计算结果.最后,给出了β-Ga_(2)O_(3)的热电性能因子随载流子浓度和温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高载流子浓度和高温下,β-Ga_(2)O_(3)具有较高的热电性能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_(2)o_(3) 第一性原理计算 波尔兹曼输运理论 热电性质
下载PDF
Structural and microwave absorption properties of CoFe_(2)O_(4)/residual carbon composites
11
作者 Yuanchun Zhang Shengtao Gao +3 位作者 Xingzhao Zhang Dacheng Ma Chuanlei Zhu Jun 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2025年第1期221-232,共12页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which necessitates the rapid advancement of substances with exceptional capabilities for bsorb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is of urgent concern in contemporary society.In this work,CoFe_(2)O_...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which necessitates the rapid advancement of substances with exceptional capabilities for bsorb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is of urgent concern in contemporary society.In this work,CoFe_(2)O_(4)/residual carbon from coal gasification fine slag(CFO/RC)composites were created using a novel hydrothermal method.Various mechanisms for microwave absorption,including conductive loss,natural resonance,interfacial dipole polarization,and magnetic flux loss,are involved in these composites.Consequently,compared with pure residual carbon materials,this composite offers superior capabilities in microwave absorption.At 7.76GHz,the CFO/RC-2 composite achieves an impressive minimum reflection loss(RL_(min))of-43.99 dB with a thickness of 2.44 mm.Moreover,CFO/RC-3 demonstrates an effective absorption bandwidth(EAB)of up to 4.16 GHz,accompanied by a thickness of 1.18mm.This study revealed the remarkable capability of the composite to diminish electromagnetic waves,providing a new generation method for microwave absorbing materials of superior qu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gasification slag residual carbon hydrothermal method microwave absorption CoFe_(2)o_(4)
下载PDF
“Zero‑Strain” NiNb_(2)O_(6) Fibers for All‑Climate Lithium Storage
12
作者 Yan Zhao Qiang Yuan +5 位作者 Liting Yang Guisheng Liang Yifeng Cheng Limin Wu Chunfu Lin Renchao Che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2025年第1期348-360,共13页
Niobates are promising all-climate Li^(+)-storage anode material due to their fast charge transport,large specific capacities,and resistance to electrolyte reaction.However,their moderate unit-cellvolume expansion(gen... Niobates are promising all-climate Li^(+)-storage anode material due to their fast charge transport,large specific capacities,and resistance to electrolyte reaction.However,their moderate unit-cellvolume expansion(generally 5%–10%)during Li^(+)storage causes unsatisfactory long-term cyclability.Here,“zero-strain”NiNb_(2)O_(6) fibers are explored as a new anode material with comprehensively goo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During Li^(+)storage,the expansion of electrochemical inactive NiO_(6) octahedra almost fully offsets the shrinkage of active NbO_(6) octahedra through reversible O movement.Such superior volume-accommodation capability of the NiO_(6) layers guarantees the“zero-strain”behavior of NiNb_(2)O_(6) in a broad temperature range(0.53%//0.51%//0.74%at 25//−10//60℃),leading to the excellent cyclability of the NiNb_(2)O_(6) fibers(92.8%//99.2%//91.1%capacity retention after 1000//2000//1000 cycles at 10C and 25//−10//60℃).This NiNb_(2)O_(6) material further exhibits a large reversible capacity(300//184//318 mAh g−1 at 0.1C and 25//−10//60℃)and outstanding rate performance(10 to 0.5C capacity percentage of 64.3%//50.0%//65.4%at 25//−10//60℃).Therefore,the NiNb_(2)O_(6) fibers are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large-capacity,fast-charging,long-life,and all-climate lithium-ion batt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Nb_(2)o_(6)porous fiber “Zero-strain”mechanism Electrochemical property harsh-temperature operation operando characterization
下载PDF
纳米TiO_(2)对NH_(3)-H_(2)O-LiBr工质降膜吸收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李彦军 金正浩 李舒宏 《制冷技术》 2024年第1期16-23,共8页
为了探讨纳米TiO_(2)对三元NH_(3)-H_(2)O-LiBr工质降膜吸收的影响,本文利用数值分析建立了三元工作流体薄膜吸收的连续方程、能量方程和组分质量平衡方程,采用Matlab软件进行编程和计算纳米流体的降膜吸收性能,将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 为了探讨纳米TiO_(2)对三元NH_(3)-H_(2)O-LiBr工质降膜吸收的影响,本文利用数值分析建立了三元工作流体薄膜吸收的连续方程、能量方程和组分质量平衡方程,采用Matlab软件进行编程和计算纳米流体的降膜吸收性能,将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并进一步分析了纳米TiO_(2)质量分数、初始氨浓度、初始温度、冷却水进口温度、吸收压力和下降薄膜管长度对薄膜吸收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添加纳米TiO_(2)可以增强降膜吸收的传质速率,主要原因为液膜中氨的扩散系数增加。当纳米TiO_(2)质量分数从0%增加到0.1%、0.3%和0.5%时,扩散系数分别增加了3.44倍、6.42倍和11.76倍。此外,增加初始氨浓度、降低初始温度、提高冷却水进口温度或降低吸收压力都可以提高最终溶液的饱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膜 吸收 纳米Tio_(2) Nh_(3)-h_(2)o-LiBr 模拟研究
下载PDF
H_(2)O_(2)降解多糖的作用机制及降解产物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彭谦 周鹏程 +2 位作者 徐同成 李富军 宗爱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353-360,共8页
多糖因其优异的生物活性而备受关注,但由于其大分子结构较难以被人体直接利用。近年来,关于降解多糖的研究已成为新的热点,多糖的降解的方式有很多,其中自由基降解多糖有着对降解程度的可控性以及生产成本低等独特的优势。因此有必要了... 多糖因其优异的生物活性而备受关注,但由于其大分子结构较难以被人体直接利用。近年来,关于降解多糖的研究已成为新的热点,多糖的降解的方式有很多,其中自由基降解多糖有着对降解程度的可控性以及生产成本低等独特的优势。因此有必要了解多糖降解机制以及探究降解产物的构效关系,以期对多糖高值化利用。该文首先系统全面地介绍了H_(2)O_(2)产生自由基进而介导多糖降解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H_(2)O_(2)产生自由基的机制,剖析了自由基降解多糖的机理,分析了自由基对于多糖降解产物构效关系的影响。该综述对多糖降解产物的生物构效关系解析和高值化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h_(2)o_(2) 自由基 构效关系 生物活性
下载PDF
壳聚糖/H_(2)O_(2)雾化处理对伽师瓜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慧静 王飞 +2 位作者 李自芹 赵志永 宋方圆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5期243-249,共7页
为研究壳聚糖、H_(2)O_(2)对伽师瓜长期贮藏的保鲜效果,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1%壳聚糖涂膜+6%H_(2)O_(2)纳米雾化处理伽师瓜,在(2±0.5)℃下贮藏,分析贮藏品质变化,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保鲜处理能维持伽师瓜... 为研究壳聚糖、H_(2)O_(2)对伽师瓜长期贮藏的保鲜效果,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1%壳聚糖涂膜+6%H_(2)O_(2)纳米雾化处理伽师瓜,在(2±0.5)℃下贮藏,分析贮藏品质变化,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保鲜处理能维持伽师瓜的采后品质,其中壳聚糖/H_(2)O_(2)复合处理效果最佳,可以显著延缓果实的腐烂指数(0.105%),抑制硬度下降(4.21 kg/cm^(2))和重量损失(4.90%),减少SSC(11.5%)和ASA(15.44%)物质的消耗,防止细胞膜损伤并诱导抗氧化酶活性。PCA分析获得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93.6%,其中失重率、电导率和CAT活性是伽师瓜保鲜中的关键指标。综合分析,1%壳聚糖涂膜和6%H_(2)O_(2)纳米雾化复合处理对伽师瓜有显著的保鲜效果,且优于单一处理,可为伽师瓜的长期保鲜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师瓜 壳聚糖 h_(2)o_(2)纳米雾化 贮藏品质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CO_(2)和H_(2)O气化反应对富氧气氛煤热解和焦炭燃烧影响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雷鸣 田溪 +2 位作者 洪迪坤 张倩 张磊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113,共9页
富氧燃烧技术作为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燃煤电站CO_(2)减排技术,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由于CO_(2)和H_(2)O物理性质和气化反应的影响,煤在富氧气氛中的转化过程可能明显异于空气气氛。通过分析已有文献发现,CO_(2)对... 富氧燃烧技术作为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燃煤电站CO_(2)减排技术,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由于CO_(2)和H_(2)O物理性质和气化反应的影响,煤在富氧气氛中的转化过程可能明显异于空气气氛。通过分析已有文献发现,CO_(2)对煤热解过程中挥发分的析出率和焦炭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有一定影响,但较少学者关注CO_(2)和H_(2)O混合气体物性的作用。在煤或焦炭燃烧过程中,CO_(2)的高比热和低氧扩散速率对燃烧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可能是由于H_(2)O浓度差异的原因,目前对CO_(2)和H_(2)O混合气体物性在燃烧过程中的影响机制还有争议,尤其是缺少加压下的数据。对于气化反应的影响,目前研究表明,CO_(2)单气化和CO_(2)/H_(2)O共气化提高了煤热解时挥发分轻质气体的产率,但焦炭产率却有所降低,而压力增加强化了这一影响。此外,气化作用下的煤焦可能由于表面积增加而提高了反应活性,其表面官能团结构也因气化而发生改变。关于煤或焦炭燃烧反应,目前普遍认为CO_(2)气化在温度较高和氧气浓度较低时可促进燃料碳消耗,H_(2)O的加入则进一步加速了这一过程。随着环境压力的升高,CO_(2)气化反应在燃料碳消耗中占比逐渐增大,但对于加压下CO_(2)/H_(2)O共气化的影响鲜有涉及。本研究总结了富氧气氛中CO_(2)和H_(2)O气化作用下的煤热解和焦炭燃烧行为,为今后富氧燃烧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氧燃烧 煤粉 Co_(2) h_(2)o 气化 焦炭 碳消耗
下载PDF
Na_(2)CO_(3)·10H_(2)O-Na_(2)HPO_(4)·12H_(2)O/SiO_(2)复合定形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璇 李再超 +2 位作者 吴亚楠 唐炳涛 张宇昂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3-629,656,共8页
以Na_(2)CO_(3)·10H_(2)O(SCD)、Na_(2)HPO_(4)·12H_(2)O(DHPD)为相变主体制备了共晶体系,通过绘制凝固点变化图与DSC测试共同确定在m(SCD)∶m(DHPD)=4∶6时形成共晶,FTIR和XRD结果显示,2种水合盐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但其晶... 以Na_(2)CO_(3)·10H_(2)O(SCD)、Na_(2)HPO_(4)·12H_(2)O(DHPD)为相变主体制备了共晶体系,通过绘制凝固点变化图与DSC测试共同确定在m(SCD)∶m(DHPD)=4∶6时形成共晶,FTIR和XRD结果显示,2种水合盐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但其晶型结构发生改变。通过添加质量分数为2%的Na2SiO3·9H_(2)O作为成核剂降低体系的过冷度,且经历50次相变循环体系未出现相分离,相变焓值仅下降0.25%。进一步使用质量分数为25%的气相SiO_(2)作为支撑材料,采用浸渍法制备了相变前后形状稳定的共晶水合盐/SiO_(2)定形相变材料(SSPCM)。所得SSPCM的相变温度为24.08℃,相变焓值为146.6J/g,过冷度为0.55℃,热导率为0.4571W/(m·K)。同保温泡沫相比,其可将模拟房内部中心温度的升温时间延长了1.81倍,降温时间延长了0.3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_(2)Co_(3)·10h_(2)o Na_(2)hPo_(4)·12h_(2)o 共晶水合盐 复合相变材料 建筑节能 功能材料
下载PDF
H_(2)O_(2)氧化-荧光法定量检测黑木耳黑色素
18
作者 薛娇 张彦龙 +2 位作者 雷虹 曾伟民 苏林贺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02-309,共8页
建立一种测定黑木耳黑色素含量的系统方法——H_(2)O_(2)氧化-荧光法,并测定了黑木耳黑色素含量。筛选了黑木耳黑色素氧化后产生的荧光的测定条件,并对检出限、精密度、稳定性和加标回收实验进行了评价。黑木耳黑色素的最佳激发波长为34... 建立一种测定黑木耳黑色素含量的系统方法——H_(2)O_(2)氧化-荧光法,并测定了黑木耳黑色素含量。筛选了黑木耳黑色素氧化后产生的荧光的测定条件,并对检出限、精密度、稳定性和加标回收实验进行了评价。黑木耳黑色素的最佳激发波长为340 nm,发射波长为460 nm。当NaOH浓度为0.15 mol·L^(-1)、H_(2)O_(2)浓度为10%、氧化温度为60℃、氧化最佳时间为1.5 h、超声时间为40 min时,黑色素浓度在200~1200μg·mL^(-1)与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的R^(2)=0.9960,检出限为0.92μg·mL^(-1),平均回收率为102.75%,稳定性和精密度分别为1.19%和1.29%,黑木耳中黑色素含量为2.10%。以上结果表明,H_(2)O_(2)氧化-荧光法可以准确、简便地定量黑木耳中的黑色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 黑色素 h_(2)o_(2)氧化 荧光分析法
下载PDF
H_(2)S/CO_(2)的腐蚀机理及缓蚀体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白玉震 苏碧云 +2 位作者 朱晓艳 侯博礼 檀银银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4年第3期36-40,49,共6页
在油田开采、集输、储运、油气水处理等环节,钢材的腐蚀问题普遍存在。为了将腐蚀风险降至最低,油气田常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腐蚀防护,其中添加缓蚀剂的方法最为常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H_(2)S/CO_(2)腐蚀环境下,利用缓蚀剂来抑制金属表... 在油田开采、集输、储运、油气水处理等环节,钢材的腐蚀问题普遍存在。为了将腐蚀风险降至最低,油气田常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腐蚀防护,其中添加缓蚀剂的方法最为常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H_(2)S/CO_(2)腐蚀环境下,利用缓蚀剂来抑制金属表面腐蚀的研究进展,论述了CO_(2)、H_(2)S浓度、温度、pH等主控因素对腐蚀程度的影响,对各类主流缓蚀药剂如咪唑啉类缓蚀剂、聚合物类缓蚀剂、曼尼希碱缓蚀剂和有机胺类缓蚀剂的作用效果、原理及优缺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对药剂的研究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h_(2)S/Co_(2) 腐蚀机理 缓蚀剂 缓蚀率
下载PDF
不同预冷方式结合H_(2)O_(2)熏蒸处理对西梅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
20
作者 李自芹 李文绮 +4 位作者 陶登峰 贾文婷 金新文 雷用东 刘成江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47-1954,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预冷方式结合过氧化氢(H_(2)O_(2))熏蒸处理对西梅采后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方法】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东风农场西梅为试材,分别采用蓄冷周转箱、原位压差、冷库直冷式预冷并结合3%H_(2)O_(2)对西梅进行熏蒸及... 【目的】研究不同预冷方式结合过氧化氢(H_(2)O_(2))熏蒸处理对西梅采后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方法】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东风农场西梅为试材,分别采用蓄冷周转箱、原位压差、冷库直冷式预冷并结合3%H_(2)O_(2)对西梅进行熏蒸及纳米聚乙烯微孔保鲜膜(N)包装的预处理措施,以无预冷及熏蒸处理为对照(CK),于1℃,湿度85%~90%的保鲜库中贮藏,通过定期测定西梅的生理指标,分析西梅在贮藏期间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较对照组,三种预冷方式结合3%H_(2)O_(2)熏蒸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均有效保持了西梅的贮藏品质。不同处理组对西梅贮藏品质保鲜效果:原位压差预冷处理组>预蓄冷周转箱处理组>原位压差预冷处理组>冷库直冷处理组>CK。其中,原位压差预冷处理组较CK,呼吸强度推迟了30 d,预蓄冷周转箱和冷库直冷较CK组推迟了15 d。在第90 d,蓄冷周转箱、原位压差、冷库直冷处理组果实腐烂率分别为CK组的61.2%、40.8%和51%,硬度分别较CK组分别提高了17.65%、70.6%和5.9%。原位压差预冷处理组更好的抑制了西梅的腐烂率、失重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以及VC含量的下降速率,提高了果实SOD、CAT和POD的活性,阻止了西梅的软化,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西梅的贮藏品质。【结论】采后预冷结合H_(2)O_(2)熏蒸处理对延缓西梅的衰老进程,保持较好的贮藏品质有促进的作用,尤其是隧道式原位压差预冷结合H_(2)O_(2)熏蒸处理维持西梅采后保鲜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梅 预冷方式 过氧化氢 贮藏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