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6篇文章
< 1 2 10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Purified Paper Wasp Ropalidia marginata Venom Toxins on Different Biomolecules in Mice Serum
1
作者 Simran Sharma Ravi Kant Upadhyay 《Journal of Biosciences and Medicines》 CAS 2023年第5期55-75,共21页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effects of purified paper wasp Ropalidia marginata venoms on various biomolecules in the blood serum of albino mice. Changes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some important macromolecules, i.e., protei...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effects of purified paper wasp Ropalidia marginata venoms on various biomolecules in the blood serum of albino mice. Changes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some important macromolecules, i.e., proteins, free amino acids, uric acid, cholesterol, pyruvic acid, total lipids and glucose were noted down. These alterations were measured after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40% and 80% 24-hour LD50 purified Ropalidia marginata venom toxin. Serum total protein levels were found to decrease to 78% after 6 hrs, while serum free amino acid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o 117% 6 hrs after venom injection compared to control. It was also found that serum uric acid levels increased to 138% after 8 hrs of venom injection compared to control. The increase in serum cholesterol i.e. (101% and 106%) and pyruvic aci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o a maximum value of 106% after 6 hrs of treatment at 40% LD<sub>50</sub>. Glycogen levels in the gastrocnemius muscle were found to decrease significantly (p-0.05) to 43% and 92% at LD<sub>50</sub> after injection of purified Ropalidia marginata venom after 8 h and 80% at LD<sub>50</sub> compared to control. Moreover, up to 71% and 81% were obtained at 10 hrs of treatment with the same dose.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purified toxins significantly changed the levels of biomolecules in blood serum, indicating their wider effects on cellular physiology due to toxic effects and stress on the animal. These toxins can be good antigens and stimulate immune responses in experimental m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per Wasp venom and Toxin Lethal Effects Blood Serum Biomolecules
下载PDF
The peptide fraction of Bothrops jararaca snake venom induces toxicological effects on the 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after local envenomation in mice
2
作者 CARLOS ALBERTO-SILVA ANA CAROLINA DE ARAUJO +1 位作者 RODRIGO SIMÃO BONFIM JOYCE MEIRE GILIO 《BIOCELL》 SCIE 2023年第2期289-295,共7页
Bothrops envenomation is complex and provokes prominent local tissue damage and systemic disturbances,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ir effects on the male reproductive system.After intratesticular injection,the bioacti... Bothrops envenomation is complex and provokes prominent local tissue damage and systemic disturbances,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ir effects on the male reproductive system.After intratesticular injection,the bioactive peptide fraction(Bj-PF)obtained from Bothrops jararaca snake venom changes the structure of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seminiferous epithelium cycle in adult mice.For the first time,we investigated whether local envenomation of Bj-PF induces toxicological effects on the male reproductive system,particularly on the seminiferous epithelium and Sertoli cells.Male adult mice were treated with 0.24 mg.kg^(-1) by intramuscular(i.m.)injection for 24 h.The testes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or morphological and morphometric evaluation.The toxicological effects of Bj-PF were also analyzed on mitochondrial metabolism and nitrite(NO2)production in 15P-1 Sertoli cell culture.Bj-PF changed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seminiferous epithelium,particularly the disruption of the epithelium and the presence of degenerated germ cells in the adluminal compartment,but there were no alterations in the basal compartment.Bj-PF increased the thickness of the seminiferous epithelium and decreased the lumen diameter of the tubule.Semiquantitative histological assessment of the degree of tubule degeneration revealed that Bj-PF also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hypospermatogenic tubules compared to control.Bj-PF reduced NO2 levels in 15P-1 Sertoli cells without changing the mitochondrial metabolism.Overall,the fact that Bj-PF alters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seminiferous epithelium suggests that bioactive peptides found in B.jararaca snake venom can have toxicological effects on the reproductive systems of affected male mice,providing new insight into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nake venom and 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envenomation inflam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ake venom Bothrops jararaca Reproductive toxicology Seminiferous epithelium
下载PDF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Innate Immunity of 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 and the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Parasitic Wasp Venom Protein
3
作者 Jimin LIU Qichun HUANG +2 位作者 Tiejun DENG Zhuoen JIANG Hongyu ZHANG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23年第4期1-7,11,共8页
[Objectives]The use of natural enemies of living insects and their derivatives can effectively avoid the problems of pesticide residues,pest resistance,biodiversity decline,control effect weakening and so on.[Methods]... [Objectives]The use of natural enemies of living insects and their derivatives can effectively avoid the problems of pesticide residues,pest resistance,biodiversity decline,control effect weakening and so on.[Methods]Parasites inject various parasitic factors into hosts to inhibit the development of hosts,adjust the immunity of hosts,interfere with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hosts,and reduce the nutrition metabolism of hosts,so as to ensure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offspring.Host pests can escape or conquer the parasitism of parasitic wasps through immune defense system in order to reproduce their own offspring.[Results]Under intense and strong selection pressure,in order to effectively ensure the success rate of parasitism,the adaptive diversity of parasitism strategies of parasitic wasps is finally caused.In the process of evolution and under the pressure of directional selection,the innate immunity and acquired immunity gradually evolve.[Conclusions]In-depth research on parasitic factors of parasitic wasps and their interaction with crop pests immunity and development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of insect immunity and development biology,pest biological control and other disciplines,but also be expected to enable the application of some components of parasitic factors to agriculture,medicine and pharmacy.Bactrocera dorsalis is a destructive fruit and vegetable pest.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venom protein of B.dorsalis parasitoids and the immune interaction with hosts,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biological control of plant pests by using parasitic natural enem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 WASP Immune response venom protein
下载PDF
蟾酥诱发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研究
4
作者 卞泗善 苏庆红 +2 位作者 秦燕 滕加文 赵新芝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33-638,共6页
目的探究蟾酥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转移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取雄性C57BL/6J小鼠30只,制备空白血清和不同浓度(2.5%和5%)的蟾酥含药血清。取传代培养MG-63细胞,实验分为3组:2.5%蟾酥含药血清组和5%蟾酥含药血清... 目的探究蟾酥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转移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取雄性C57BL/6J小鼠30只,制备空白血清和不同浓度(2.5%和5%)的蟾酥含药血清。取传代培养MG-63细胞,实验分为3组:2.5%蟾酥含药血清组和5%蟾酥含药血清组分别加入相应浓度的蟾酥含药血清培养,对照组加入等体积PBS培养。CCK-8法检测MG-63细胞增殖活性,PNPP法检测细胞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茜素红法检测细胞成骨能力,Transwell法检测MG-63细胞侵袭、转移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MG-63细胞中整合素α4(Integrinα4)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蟾酥含药血清组各时间点细胞增殖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5%蟾酥含药血清组均明显低于同期2.5%蟾酥含药血清组(P均<0.05);不同浓度蟾酥含药血清组细胞凋亡率、ALP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5%蟾酥含药血清组均明显高于2.5%蟾酥含药血清组(P<0.05);茜素红染色显示,不同浓度含药血清组有橘红色结节、边界清楚细胞增多;不同浓度蟾酥含药血清组侵袭性细胞和转移性细胞数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Integrinα4表达占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5%蟾酥含药血清组细胞数量均明显少于2.5%蟾酥含药血清组(P均<0.05),Integrinα4表达占比明显低于2.5%蟾酥含药血清组(P<0.05)。结论蟾酥可以促进MG-63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改善细胞分化和成骨功能,机制可能与下调Integrinα4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酥 骨肉瘤 MG-63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皖南蝮蛇毒抑瘤组分-Ⅰ对胃癌MKN-28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
5
作者 黄小梅 支慧 +6 位作者 陈浩 卢林明 朱晓群 王丽珍 周珏 庞金金 许金亮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0-276,共7页
目的:探讨皖南蝮蛇毒抑瘤组分-Ⅰ(agkistrodon halys venom antitumor componentⅠ,AHVAC-Ⅰ)对胃癌MKN-28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作用。方法:不同实验浓度(5、10和15μg/mL)AHAVC-Ⅰ处理胃癌细胞MKN-2824 h后,采用细胞增殖和毒性检测(cel... 目的:探讨皖南蝮蛇毒抑瘤组分-Ⅰ(agkistrodon halys venom antitumor componentⅠ,AHVAC-Ⅰ)对胃癌MKN-28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作用。方法:不同实验浓度(5、10和15μg/mL)AHAVC-Ⅰ处理胃癌细胞MKN-2824 h后,采用细胞增殖和毒性检测(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划痕实验和T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激光共聚焦显微镜(annexin VmCherry/DAPI双染)和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e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AHVAC-Ⅰ各浓度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结果显示,随着AHVAC-Ⅰ浓度的增加,MKN-28细胞增殖活力逐渐下降(P<0.01),细胞迁移能力逐渐被抑制(P<0.01),细胞凋亡率增高(P<0.05),凋亡相关蛋白Caspease-3表达上调(P<0.01)。结论:AHVAC-Ⅰ抑制胃癌细胞MKN-28增殖和迁移,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VAC-Ⅰ 胃癌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动物毒液的抗菌活性研究进展
6
作者 姚学强 董朕 +3 位作者 李江 周凯仁 张继瑜 周绪正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43-47,共5页
研究发现动物毒液中含有多种活性蛋白和多肽,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抗癌、免疫调节等功能,目前针对蛇、蜜蜂、蝎子、蚂蚁和蜈蚣毒液的研究较为广泛,其毒液中所分泌的活性物质有望成为抗菌药物的来源。蛇毒中的磷脂酶A2和L-氨基酸氧化... 研究发现动物毒液中含有多种活性蛋白和多肽,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抗癌、免疫调节等功能,目前针对蛇、蜜蜂、蝎子、蚂蚁和蜈蚣毒液的研究较为广泛,其毒液中所分泌的活性物质有望成为抗菌药物的来源。蛇毒中的磷脂酶A2和L-氨基酸氧化酶是发挥抗菌作用的主要活性物质,碱性磷脂酶A2可以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鼻疽杆菌。L-氨基酸氧化酶在氧气的作用下产生过氧化氢,对巴氏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有抑菌活性。蜂毒液的主要成分包括蜂毒素、磷脂酶A2和蜂毒肽,其中蜂毒肽和蜂毒素抗菌效果显著,对唾液链球菌、粪肠杆菌、沙门菌具有抗菌活性,蜂毒肽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具有抗菌活性。蝎毒液作为生物活性肽的来源之一,分为二硫键桥肽(DBPs)和非二硫键桥肽(NDBPs),大部分非二硫键桥肽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但部分非二硫键桥肽对真核细胞具有毒性作用。蚂蚁毒液富含生物活性蛋白和其他挥发性与非挥发性化合物,部分蚂蚁毒液肽对多种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活性。蜈蚣毒液分离出的抗菌肽主要有抗菌肽ScolopinⅠ、抗菌肽ScolopinⅡ和抗菌肽Scolopendrin 1,其中ScolopinⅠ和Scolopin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多重耐药菌株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在当前全球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动物毒液作为一种潜在的原材料,为抗菌药物的研发提供了一个新思路,但由于动物毒液的毒性、稳定性等限制其作为药物直接进行应用,需通过改造、重组等手段进行改进,且多数研究还处于试验阶段。本文综述了蛇、蜜蜂、蚂蚁、蝎子、蜈蚣毒液的抗菌活性,旨在为开发新型、有效、低毒的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毒液 抗菌 毒液肽 蛇毒 蜂毒 蝎毒 蚂蚁毒 蜈蚣毒
下载PDF
管氏肿腿蜂寄生和注射其毒液对黄粉虫过氧化氢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7
作者 林婷楠 赵满 +3 位作者 吴朝妍 王玉琴 王俊 朱家颖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4-200,共7页
为了探究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寄生和注射其毒液对寄主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蛹中过氧化氢酶表达的影响,采用RT-PCR克隆黄粉虫过氧化氢酶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基因序列结构特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该基因的表... 为了探究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寄生和注射其毒液对寄主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蛹中过氧化氢酶表达的影响,采用RT-PCR克隆黄粉虫过氧化氢酶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基因序列结构特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该基因的表达特征,使用试剂盒测定过氧化氢酶活性。克隆获得的黄粉虫过氧化氢酶基因编码阅读框序列长1 620 bp,编码539个氨基酸。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含有催化氨基酸位点(His-71、Asn-183和Tyr-393)以及过氧化氢酶家族的3个保守基序:近端活性位点序列(FDRERIPERVVHAKGXG)、NADPH结合位点(XXHQXXXXFXD)和血红素配体结合位点(RXFXYXDXH)。被管氏肿腿蜂寄生和注射其毒液后,黄粉虫蛹中的过氧化氢酶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上调,其血淋巴和脂肪体中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升高。研究结果表明,管氏肿腿蜂毒液能调控黄粉虫过氧化氢酶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蜂 毒液 过氧化氢酶 表达特征 酶活性
下载PDF
蜂毒及其组分调节氧化应激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刘小煜 李莉 +2 位作者 杜若飞 毛也然 刘志丹 《中医药学报》 2024年第1期102-108,共7页
蜂毒是天然生物毒素,有较强的生物活性,成分复杂,具有较重要的药用价值。其主要成分为蜂毒肽,具有多种药理活性。蜂毒及其组分的多重作用,部分与调节机体氧化应激密切相关,一方面可以通过抑制氧化应激改善辐射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减轻... 蜂毒是天然生物毒素,有较强的生物活性,成分复杂,具有较重要的药用价值。其主要成分为蜂毒肽,具有多种药理活性。蜂毒及其组分的多重作用,部分与调节机体氧化应激密切相关,一方面可以通过抑制氧化应激改善辐射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减轻药物所致的肝肾肺功能受损、抑制肿瘤生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另一方面也可能在某些情况下诱导氧化应激造成机体损伤。本文综述了蜂毒及其组分对氧化应激的调节作用,以期为其临床应用和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毒 蜂毒肽 氧化应激
下载PDF
沙蟾毒精抗癌活性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白雯会 沈淑坤 吴英理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5-392,共8页
蟾酥是一种具活性的蟾蜍提取物,其炮制方法是将中华大蟾蜍皮肤腺和耳后腺分泌的毒液进行酒制或高温干燥而得。作为一种在中国被用来治疗疾病已有上千年历史的天然产物,蟾酥具有强心、镇痛、抗心肌缺血、抗内毒素休克、抗癌等多种药理作... 蟾酥是一种具活性的蟾蜍提取物,其炮制方法是将中华大蟾蜍皮肤腺和耳后腺分泌的毒液进行酒制或高温干燥而得。作为一种在中国被用来治疗疾病已有上千年历史的天然产物,蟾酥具有强心、镇痛、抗心肌缺血、抗内毒素休克、抗癌等多种药理作用。沙蟾毒精(arenobufagin,ARE)是蟾酥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其抗癌机制也在近十年来被越来越多地阐明。ARE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抗癌作用,如诱导癌细胞凋亡和/或自噬、坏死、细胞周期阻滞,抑制癌细胞迁移和侵袭,抑制血管生成等。目前有关ARE的研究主要关注在其癌细胞选择性毒性和抗癌分子机制方面,多为细胞和动物水平。受限于ARE毒副作用较大、靶点不明确和药代动力特性不清楚等,ARE尚未进入西医临床应用阶段。该文梳理了ARE的抗癌活性、抗癌分子机制以及与其他抗癌药物联合使用的相关研究成果,以期为完善ARE的抗癌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蟾毒精 蟾酥 抗癌 分子机制
下载PDF
口服尖吻蝮蛇毒降纤酶对大鼠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10
作者 陶秀珍 张学荣 +4 位作者 廖明 李牡艳 孔露平 张昊 罗小玲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55-259,共5页
目的:探讨尖吻蝮蛇毒降纤酶(DF)灌胃给药后在SD大鼠胃肠道内的分布情况及对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变化情况。方法:SD大鼠灌胃尖吻蝮蛇毒DF后观察大鼠体征,检测DF对大鼠的急性毒性作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 目的:探讨尖吻蝮蛇毒降纤酶(DF)灌胃给药后在SD大鼠胃肠道内的分布情况及对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变化情况。方法:SD大鼠灌胃尖吻蝮蛇毒DF后观察大鼠体征,检测DF对大鼠的急性毒性作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尖吻蝮蛇毒DF在大鼠胃肠道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及其与大鼠纤维蛋白原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结果:灌胃尖吻蝮蛇毒DF(1000 U/kg)后大鼠未出现明显的中毒反应,DF口服毒性很低;大鼠灌胃DF 3 h后,DF主要存在于十二指肠、胃和空肠组织内;在量效关系实验中,大鼠灌胃DF(200 U/kg)后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时效关系实验中,灌胃第5、第6、第7天的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口服尖吻蝮蛇毒DF可以通过胃肠道黏膜吸收进入胃、十二指肠、空肠组织内;口服适量DF可以有效降低大鼠体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连续给药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吻蝮蛇毒 降纤酶 纤维蛋白原 口服给药 静脉注射
下载PDF
黄颡鱼的毒棘结构
11
作者 冯晓玉 肖瑾 +3 位作者 吴邦元 曾燏 杜涌徽 张富斌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5-143,共9页
为深入了解黄颡鱼的毒棘结构,增强人们对淡水刺毒鱼类的认知。本研究结合宏观毒棘骨骼标本制作和微观组织切片等方法,深入探究黄颡鱼的毒棘结构。结果显示,黄颡鱼的胸鳍和背鳍均具有尖锐的倒刺棘骨,棘骨外包围着皮膜,皮膜拥有能分泌毒... 为深入了解黄颡鱼的毒棘结构,增强人们对淡水刺毒鱼类的认知。本研究结合宏观毒棘骨骼标本制作和微观组织切片等方法,深入探究黄颡鱼的毒棘结构。结果显示,黄颡鱼的胸鳍和背鳍均具有尖锐的倒刺棘骨,棘骨外包围着皮膜,皮膜拥有能分泌毒液的毒腺细胞,它们共同组成了黄颡鱼毒棘装置。毒棘骨骼宏观结构表明,黄颡鱼的背鳍和胸鳍毒棘均具有贯穿全棘骨的中央管和包围棘骨的皮膜;背鳍棘骨细长、锥形,且轻微拱起,顶部骤尖,后缘为弱锯齿;胸鳍棘骨前后缘均有锯齿,但后缘为强锯齿。背鳍和胸鳍毒棘基部结构的髁突形状、大小、位置全然不同。微观结构显示,皮膜中的毒腺细胞聚集成层,位于鳞状上皮与色素层之间,未见导管与之相连,背鳍和胸鳍毒棘的分支性骨管中均未发现毒腺细胞。胸鳍和背鳍锁紧装置可让毒棘保持倒伏或者直立的锁定状态,降低猎物挣脱几率。本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黄颡鱼的毒棘结构和特征,并增强人们对淡水刺毒鱼类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刺毒鱼类 毒棘 组织切片
下载PDF
蜂毒PLA2原核表达及溶血作用研究
12
作者 刘苗苗 王兆宇 +2 位作者 陈龙龙 吕建华 赵慧婷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70,共8页
[目的]蜂毒(Bee_Venom,BV)是天然的动物药,药理效应广泛,成分较为复杂。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PLA2)是蜂毒的重要活性成分和主要过敏原,可与蜂毒肽发挥协同作用,诱发溶血。本研究旨在通过原核系统表达并纯化出蜂毒磷脂酶A2(BvPLA2... [目的]蜂毒(Bee_Venom,BV)是天然的动物药,药理效应广泛,成分较为复杂。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PLA2)是蜂毒的重要活性成分和主要过敏原,可与蜂毒肽发挥协同作用,诱发溶血。本研究旨在通过原核系统表达并纯化出蜂毒磷脂酶A2(BvPLA2)蛋白,并通过溶血试验对比蜂毒(bee venom,BV)、蜂毒肽(melittin)以及BvP⁃LA2的溶血效果。[方法]将已构建好的pET28a-BvPLA2融合表达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菌株中并通过IPTG低温诱导蛋白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并纯化获得重组BvPLA2蛋白。采集小鼠眼球全血与生理盐水等体积混合配制成2%的红细胞混悬液,加入不同浓度的BvPLA2蛋白液、蜂毒液及蜂毒肽,通过酶标仪测定溶血率。[结果]经IPTG诱导后的表达产物在约15 kDa的分子量处呈现清晰的条带,与理论推算值一致。超声破碎后在上清及沉淀中均表达出特异性条带,且上清中的表达量与沉淀表达量基本一致。不同浓度的BvPLA2蛋白液均具有溶血效果,溶血率均超过5%,且低浓度BvPLA2溶血率较高。经对比得出,BvPLA2溶血率显著低于蜂毒和蜂毒肽(P<0.05)。[结论]通过原核表达系统成功诱导并纯化出可溶性目标蛋白BvPLA2,且BvPLA2具有一定的溶血效果,但溶血效果显著低于蜂毒和蜂毒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毒 磷脂酶A2 原核表达 溶血性
下载PDF
牛磺酸对蟾蜍甾烯在心脏组织分布情况的影响
13
作者 于梦 蒋洁君 +1 位作者 马宏跃 周婧 《中医药信息》 2024年第4期1-6,34,共7页
目的:考察牛磺酸(Tau)对蟾蜍甾烯在心脏组织分布情况的影响。方法:16只雄性豚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8 mg/kg蟾酥)、牛磺酸低剂量组(8 mg/kg蟾酥+150 mg/kg Tau)和牛磺酸高剂量组(8 mg/kg蟾酥+300 mg/kg Tau),给予相应处理后,采用HPL... 目的:考察牛磺酸(Tau)对蟾蜍甾烯在心脏组织分布情况的影响。方法:16只雄性豚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8 mg/kg蟾酥)、牛磺酸低剂量组(8 mg/kg蟾酥+150 mg/kg Tau)和牛磺酸高剂量组(8 mg/kg蟾酥+300 mg/kg Tau),给予相应处理后,采用HPLC-ESI-TOF-MS分析不同给药组蟾蜍甾烯类成分在豚鼠心脏中的摄取情况,进一步采用分子对接技术模拟牛磺酸与目前已知心脏疾病相关靶点蛋白SCN5A结合位点。结果:在模型组心脏中检测到Gtl、Arg、Hel、Tel、Btl、Bul、Rbg、Cbg和Cbt共9种蟾蜍甾烯的原型,在肝、肾中检测到部分可能发生羟基化的代谢产物,牛磺酸各剂量组心脏中也测到相关蟾蜍甾烯的原型化合物,但与模型组相比,牛磺酸各剂量组心脏中蟾蜍甾烯的摄入均显著减少;分子对接模拟牛磺酸与SCN5A结合能为-3.7 kcal/mol,牛磺酸可以与受体氨基酸Glu1225、Arg1306、Arg1309之间氢键相连。结论:牛磺酸可延缓蟾蜍甾烯类成分在靶器官心脏中的摄取,从而降低蟾酥的心脏毒性,推测牛磺酸与SCN5A的结合位点可能是Glu1225、Arg1306、Arg1309,这为中药配伍在心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实际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酸 蟾蜍甾烯 蟾酥 配伍
下载PDF
明胶海绵-血凝酶封堵剂在肺穿刺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14
作者 梁浩 张洁 +4 位作者 来龙祥 岳衍晓 王前 刘显 曹景勤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 探讨明胶海绵-血凝酶封堵剂在肺穿刺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021年9月至2023年5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明胶海绵-血凝酶封堵剂治疗的43例DSA导引肺穿刺活检并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封堵止血治疗效果。结果 43例患者肺... 目的 探讨明胶海绵-血凝酶封堵剂在肺穿刺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021年9月至2023年5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明胶海绵-血凝酶封堵剂治疗的43例DSA导引肺穿刺活检并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封堵止血治疗效果。结果 43例患者肺穿刺活检均成功取得,针道均由明胶海绵-血凝酶封堵剂成功封堵。封堵治疗后5 min,43例中仅1例术前表现为中量咯血伴中度出血影患者转为痰中带血,肺内出血影较5 min前稍扩大,其余患者均止血成功,咯血症状消失,肺内出血影与5 min前相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封堵治疗相关并发症。结论 明胶海绵-血凝酶封堵剂可用于治疗肺穿刺活检出血,疗效显著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穿刺活检术 明胶海绵 蛇毒血凝酶 出血
下载PDF
蜂毒镇痛作用的昼夜变化及对外周血P物质β-内啡肽和IL-1β水平的影响
15
作者 董泓 李振彬 +2 位作者 高囡囡 郭静波 郭栋梁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393-398,共6页
目的:探讨小鼠疼痛模型的昼夜节律和注射用蜂毒(Bee venom for injection,BVI)镇痛作用的昼夜差异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热板法、辐射热甩尾法建立小鼠疼痛模型,在6个授时(Zeitgeber time,ZT)时间点(ZT2、ZT6、ZT10、ZT14、ZT18、ZT22... 目的:探讨小鼠疼痛模型的昼夜节律和注射用蜂毒(Bee venom for injection,BVI)镇痛作用的昼夜差异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热板法、辐射热甩尾法建立小鼠疼痛模型,在6个授时(Zeitgeber time,ZT)时间点(ZT2、ZT6、ZT10、ZT14、ZT18、ZT22)测量痛阈并分析其昼夜节律。将合格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注射用蜂毒大剂量(Bee venom for injection-High dose,BVI-H)、注射用蜂毒中剂量(Bee venom for injection-Medium dose,BVI-M)、注射用蜂毒低剂量(Bee venom for injection-low dose,BVI-L)、吗啡(Morphine,MOR)和模型(Model,MOD)组;每组再根据小鼠痛阈的昼夜节律分为两个亚组,分别在痛阈的峰值和谷值2个时间点给药。观察各组对热板法、辐射热甩尾法和扭体法疼痛模型小鼠行为学影响的动态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P物质(Substances P,SP)、β-内啡肽(Beta-endorphin,β-EP)和IL-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结果:小鼠疼痛模型的痛阈显示出峰值在明中期(ZT6)、谷值在暗后期(ZT22)的昼夜节律。BVI三个剂量组和MOR组均显示出明显的镇痛作用,并且BVI在热板法和扭体法模型的镇痛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在热板法和辐射热法疼痛模型中,BVI于ZT22给药比ZT6给药显示出更强的镇痛作用。蜂毒对疼痛模型小鼠血清β-EP水平未显示上调作用;但可明显降低血清SP含量,且具有ZT22给药低于ZT6给药的昼夜变化(P<0.05);对扭体法和辐射热法(仅ZT22给药组)疼痛模型小鼠血清IL-1β水平显著下调,而在热板法则显示IL-1β水平明显增高。结论:小鼠的痛阈存在峰值在明中后期、谷值在暗后期的昼夜节律;BVI对小鼠多种疼痛模型均具有镇痛作用,且存在昼夜差异;BVI的镇痛作用及其昼夜变化可能与调节内源性疼痛介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毒 疼痛 昼夜节律 时间治疗 P物质 Β-内啡肽 白细胞介素-1Β
下载PDF
蠋蝽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鉴定及其表达特征分析
16
作者 梁文凯 刘莎 +2 位作者 王玉琴 陈芬莲 朱家颖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1-649,共9页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SPI)是调控昆虫生长发育和免疫的关键因子,本文从蠋蝽Arma custos基因组中鉴定出12个SPI基因(AcusSPI1-12),并对其序列特征进行分析,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SPI)是调控昆虫生长发育和免疫的关键因子,本文从蠋蝽Arma custos基因组中鉴定出12个SPI基因(AcusSPI1-12),并对其序列特征进行分析,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技术分析了SPI基因在成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鉴定出的SPI基因可根据其作用机制分为serpin类和经典类(canonical SPI)。多序列比对结果表明,serpin类AcusSPI2-3与其它昆虫已知抑制性serpin铰链区的氨基酸残基是保守的,经典类AcusSPI7和AcusSPI8具有多个抑制结构域,AcusSPI12只具有单个抑制结构域,但它们都具有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RT-PCR结果显示,AcusSPI4、AcusSPI7和AcusSPI9基因在蠋蝽毒液器官中高表达,且在主腺前叶、主腺后叶和副腺中的表达存在差异。AcusSPI6和AcusSPI10基因在脂肪体中高表达。AcusSPI3在副腺、肠道和脂肪体中具有较高的表达量,AcusSPI10则在主腺后叶和脂肪体中高表达。研究结果,不仅表明蠋蝽部分SPI可作为毒液成分参与调控猎物免疫反应,而且为后期揭示它们的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性蝽 蠋蝽 毒液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表达特征
下载PDF
丽水市558例毒蛇咬伤流行病学分析
17
作者 赖林杰 谢璐涛 +1 位作者 杜望 兰频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91-394,共4页
目的分析浙江省丽水市我院2018—2020年住院的毒蛇咬伤就诊病例基本特征和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诊疗、疾病防控及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参考。方法采集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2018—2020年558例毒蛇咬伤病例临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 目的分析浙江省丽水市我院2018—2020年住院的毒蛇咬伤就诊病例基本特征和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诊疗、疾病防控及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参考。方法采集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2018—2020年558例毒蛇咬伤病例临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毒蛇种类、患者性别与年龄、咬伤月份及具体时间、部位、局部症状及严重程度等。结果558例病例中,五步蛇194例(34.77%),竹叶青108例(19.35%),烙铁头53例(9.50%),眼镜蛇67例(12.01%),银环蛇11例(1.97%),不详120例(21.51%)。其中男、女性别比为2.47∶1;以农民为主,有433例,占77.60%;伤害高发年龄为51~70岁,占55.56%;受伤部位以四肢为主,重度蛇伤患者110例,其中五步蛇咬伤64例(58.18%),疾病负担相对更重。伤害时间以夏秋季节为主,占90.5%;经过规范救治后,所有患者中治愈出院500例(占89.60%),好转出院34例(占6.09%),致残24例(4.31%),死亡0例(0)。结论丽水市毒蛇咬伤高发于夏秋季节,以五步蛇为主,眼镜蛇和竹叶青次之;其中重度蛇伤患者多为五步蛇咬伤,蛇伤部位多见于四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蛇咬伤 流行病学 数据分析 规范化救治
下载PDF
蛇伤膏外敷治疗毒蛇咬伤火毒证的疗效观察与网络药理学机制研究
18
作者 袁晨 钱自华 +2 位作者 汪四海 刘妮娜 胡鹏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68-76,共9页
目的:观察蛇伤膏外敷治疗毒蛇咬伤火毒证患者的临床疗效,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技术分析蛇伤膏治疗毒蛇咬伤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入诊的毒蛇咬伤火毒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 目的:观察蛇伤膏外敷治疗毒蛇咬伤火毒证患者的临床疗效,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技术分析蛇伤膏治疗毒蛇咬伤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入诊的毒蛇咬伤火毒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中医适宜技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蛇伤膏外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与体征积分、疼痛与肿胀程度评分、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凝血酶原时间(P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基于药物与疾病数据库筛选蛇伤膏-毒蛇咬伤靶点及共有靶点,利用DAVID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Cytoscape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并筛选关键基因与靶点,利用AutoDockPools1.5.7进行分子对接及PyMol可视化。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有效率均为100%,试验组治愈率(67%,20/30例)高于对照组(27%,8/3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治疗后症状与体征积分、疼痛与肿胀程度评分、NEUT、PT、CRP、IL-6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试验组肿胀程度评分、NEU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疼痛评分、肢体症状与体征评分、PT、CRP、IL-6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蛇伤膏-毒蛇咬伤的核心靶点为表皮生长因子(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纤连蛋白1(FN1)、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TNF),核心成分包括槲皮素、黄芩素、木犀草素、汉黄芩素等,主要涉及MAP激酶活性的正调节、细胞外空间、蛋白酶结合、AGE/RAGE通路、TNF等生物功能与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良好。结论:蛇伤膏治疗毒蛇咬伤火毒证效果显著;网络药理学初步探究了蛇伤膏通过多靶点、多通路途径治疗毒蛇咬伤,与临床相关指标具有联系性,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蛇咬伤 火毒证 蛇伤膏 中药外敷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正交设计优化蟾酥注射液的提取工艺
19
作者 刘城志 吴莉芩 +5 位作者 彭健波 程楸琪 吴春璇 卢嘉烨 梁正敏 何家康 《现代畜牧兽医》 2024年第2期23-27,共5页
试验旨在优化蟾酥注射液的提取工艺,试验以吲哚类总生物碱(以5-羟色胺盐酸盐计)的含量为考察指标,以加水倍数(A)、加热温度(B)和提取时间(C)为考察因素,通过L_(9)(3^(4))正交试验优化蟾酥注射液的提取工艺,确定提取工艺参数,并采用最大... 试验旨在优化蟾酥注射液的提取工艺,试验以吲哚类总生物碱(以5-羟色胺盐酸盐计)的含量为考察指标,以加水倍数(A)、加热温度(B)和提取时间(C)为考察因素,通过L_(9)(3^(4))正交试验优化蟾酥注射液的提取工艺,确定提取工艺参数,并采用最大极差法对正交试验数据分析处理。结果显示,加水倍数是影响蟾酥注射液主要成分含量的主要因素,蟾酥注射液的最佳提取工艺为10倍加水量浸泡,加热煮沸(100℃),提取时间4 h。验证性试验按最优工艺制备3批样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UV)法测定蟾酥注射液中吲哚类总生物碱的含量为9.92 mg/L。研究表明,该提取工艺稳定可靠,可用于中试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酥注射液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UV法 5-羟色胺盐酸盐
下载PDF
毒蛇咬伤致多脏器损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杨悦 李玉梅 董德刚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63-69,共7页
毒蛇咬伤是临床常见急重症,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安全。蛇毒毒液螯入后会导致神经损伤、凝血障碍等致死性的全身性损伤,咬伤部位溃疡、肌坏死等致残性的局部损伤,以及多脏器组织损伤。近年来,毒蛇咬伤后血液毒性、神经毒性、细胞毒性被广泛... 毒蛇咬伤是临床常见急重症,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安全。蛇毒毒液螯入后会导致神经损伤、凝血障碍等致死性的全身性损伤,咬伤部位溃疡、肌坏死等致残性的局部损伤,以及多脏器组织损伤。近年来,毒蛇咬伤后血液毒性、神经毒性、细胞毒性被广泛研究,但对实体脏器的损伤研究较为缺乏,而蛇伤后多脏器损伤是其高致死率的重要原因。因此,该文对毒蛇咬伤后,合并致心脏、肝脏、肾脏、肺脏、脾脏、脑等实体脏器的功能性或器质性损伤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蛇伤临床精准诊治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毒 毒性效应 多脏器损伤 功能性损伤 器质性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