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储层水淹变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强 余义常 +3 位作者 江同文 徐怀民 昌伦杰 王超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0-159,共10页
为了更加高效地封堵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储层水淹后的优势通道,利用各类岩心分析资料及水淹解释结论,对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储层的岩石学、孔喉结构类型、储层水淹变化规律及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储层黏土矿物绝... 为了更加高效地封堵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储层水淹后的优势通道,利用各类岩心分析资料及水淹解释结论,对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储层的岩石学、孔喉结构类型、储层水淹变化规律及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储层黏土矿物绝对含量低,大部分为速敏性的高岭石与伊利石,粒径主要为1~2μm,储层可分为孔喉半径小于2μm的细微喉-低渗储层、孔喉半径介于2~5μm的细喉-中渗储层及孔喉半径大于5μm的中细喉-高渗储层;水淹后黏土矿物的堵塞和迁出是导致储层物性变化的原因,而黏土矿物粒径大小与喉道尺寸的匹配程度控制了储层水淹前后及不同水淹程度下物性变化的方向。这些因素造成了3类储层的水淹变化机理:细微喉-低渗储层水淹后孔、渗值下降,由原状储层至低水淹逐渐减小,到中水淹时有所增大,高水淹时最小;细喉-中渗储层水淹后孔、渗值上升,由低水淹至中水淹逐渐增大,到高水淹时有所减小;中细喉-高渗储层水淹后孔、渗值增大,且随着水淹程度的增高而增大,该类储层即优势通道发育所在,可采用粒径为3~4μm的微球对其进行高效、精准的封堵。研究区注水开发后剩余油规模较大,开展储层水淹变化机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河砂岩 黏土矿物 孔喉半径 水淹变化机理 哈得逊油田
下载PDF
海平面升降对海相临滨储层宏观非均质性控制机理——以塔里木盆地哈得逊东河砂岩储层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赵俊威 徐怀民 +5 位作者 何翠 江同文 徐朝晖 阳建平 王超 余义常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90-598,共9页
本文研究海平面变化对海相单一亚相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的影响。以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应用岩心测试、测井数据,对哈得油田东河砂岩段临滨亚相储层宏观非均质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海平面升降对临滨亚相储层宏观非均质性控制机理,确定... 本文研究海平面变化对海相单一亚相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的影响。以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应用岩心测试、测井数据,对哈得油田东河砂岩段临滨亚相储层宏观非均质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海平面升降对临滨亚相储层宏观非均质性控制机理,确定了海平面相对变化控制的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分布模式。结果表明,准层序、准层序组及体系域内不同级次的海平面变化,对沉积物形成的水动力条件及沉积后所处表生环境产生较大影响,各项储层宏观非均质参数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使准层序内单一临滨亚相储层宏观非均质性表现为向上减弱的变化趋势;准层序组内由于准层序堆砌特征差异,使退积式准层序组内临滨亚相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呈向上变强的特征,而进积式准层序组内表现为由强到弱的趋势;高位体系域内单一临滨亚相储层宏观非均质性总体表现为向上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得逊油田 海相储层 东河砂岩 储层宏观非均质性成因 海平面变化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丁型水驱特征曲线在东河砂岩油藏开发指标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聂延波 吴晓慧 +2 位作者 乔霞 王月艳 张少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5-198,共4页
东河砂岩油藏为一块状砂岩油藏,夹层和边底水发育,开发方式以水平井为主,直井为辅,初期纯油区和过渡带均利用天然能量开发,纯油区转注后为注水与天然能量联合驱动开发。油藏开发初期产量高,含水上升慢,进入中高含水期后,含水迅速上升,... 东河砂岩油藏为一块状砂岩油藏,夹层和边底水发育,开发方式以水平井为主,直井为辅,初期纯油区和过渡带均利用天然能量开发,纯油区转注后为注水与天然能量联合驱动开发。油藏开发初期产量高,含水上升慢,进入中高含水期后,含水迅速上升,产量急剧递减。经对比研究后采用丁型水驱类型测算油藏产油量、含水率、可采储量等开发指标,达到了较高的预测精度,为油藏开发效果评价、调整方案编制及开发规划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哈得逊油田 边底水油藏 丁型水驱特征 开发指标 可采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