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fferences in the Histopathology and Cytokine Expression Pattern between Chronological Aging and Photoaging of Hairless Mice Skin
1
作者 Masaaki Sakura Yoichi Chiba +6 位作者 Emi Kamiya Ayako Furukawa Noriko Kawamura Masanao Niwa Minoru Takeuchi Yasushi Enokido Masanori Hosokawa 《Modern Research in Inflammation》 2014年第3期82-89,共8页
Skin photoaging is a complex, multifactorial process resulting in functional and structural changes of the skin, and different phenotypes from chronological skin aging are well-recognized. Ultraviolet (UV)-irradiated ... Skin photoaging is a complex, multifactorial process resulting in functional and structural changes of the skin, and different phenotypes from chronological skin aging are well-recognized. Ultraviolet (UV)-irradiated hairless mice have been used as a skin photoaging animal model. However, differences in morphology and gene expression patterns between UV-induced and chronological skin changes in this mouse model have not been fully elucidated. Here we investigated differences in histopathology and cytokine expression between UV-irradiated and non-irradiated aged hairless mice to clarify the factor(s) that differentiate photoaging from chronological skin aging phenotypes. Eight-week-old HR-1 hairless mice were divided into UV-irradiated (UV-irradiated mice) and non-irradiated (control mice) groups. Irradiation was performed three times per week for 10 weeks. In addition, 30-week-old HR-1 hairless mice were reared until 70 weeks of age without UV irradiation (aged mice). Histopathologies revealed that the flattening of dermal-epidermal junctions and epidermal thickening were observed only in UV-irradiated mice. Decreases in fine elastic fibers just beneath the epidermis, the thickening of elastic fibers in the reticular dermis,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glycosaminoglycans were more prominent in UV-irradiated mice as compared to non-irradiated aged mice. Quantitative PCR analyses revealed that UV-irradiated mice showed an increase in the expression of IFN-γ. In contrast, aged mice exhibited proportional up-regulation of both pro-inflammatory and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s. The IFN-γ/IL-4 ratio, an indicator for the balance of pro-inflammatory and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UV-irradiated mice as compared to control and non-irradiated aged mice. An elevated IFN-γ/IL-4 ratio was also observed in aged senescence-accelerated mouse-prone 1 (SAMP1) mice, a spontaneous skin photoaging model we recently reported. Thus, an imbalance between pro-inflammatory and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s might be a key factor to differentiate photoaged skin from chronologically-aged sk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aged SKIN Chronologically-Aged SKIN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S hairless mice
下载PDF
Hairless基因敲除小鼠发生炎性衰老的可能机制
2
作者 杜春燕 左培培 +1 位作者 章金涛 朱奎成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4476-4479,共4页
目的探讨Hairless基因敲除形成的无毛小鼠发生早期衰老的可能机制。方法分别选用雄性野生型C57/BL6J小鼠和雄性Hairless基因敲除无毛小鼠,每组小鼠为12只,均为6月龄。通过小鼠皮肤形态观察,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皮肤组织病理学特征,... 目的探讨Hairless基因敲除形成的无毛小鼠发生早期衰老的可能机制。方法分别选用雄性野生型C57/BL6J小鼠和雄性Hairless基因敲除无毛小鼠,每组小鼠为12只,均为6月龄。通过小鼠皮肤形态观察,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皮肤组织病理学特征,水迷宫行为学实验和力竭跑步实验分别检测两组学习记忆能力和运动能力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及背部皮肤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皮肤组织中弹性蛋白原(tropoelastin)和纤维蛋白(fibrillin)-1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野生型小鼠相比,无毛小鼠皮肤褶皱明显,皮肤组织中有炎性细胞浸润,且胶原纤维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血清中炎性因子明显升高,其学习记忆能力和力竭运动能力变弱。结论Hairless基因敲除形成的无毛小鼠在皮肤、学习记忆能力和运动能力方面均发生衰退,其机制可能与炎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irless 无毛小鼠 炎性 衰老
下载PDF
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制备要素和受试物数据的文献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邓亚胜 林江 +5 位作者 甘池伶 曾官凤 黄嘉茵 邓慧芳 麻颖贤 韩丝银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406-414,共9页
目的分析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的造模要素和受试物情况,为该动物模型的制备和完善提供参考,也为科学评价受试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在中国知网、万方、PubMed数据库中检索收集2010—2022年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制备的相关文献,对文献中记载... 目的分析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的造模要素和受试物情况,为该动物模型的制备和完善提供参考,也为科学评价受试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在中国知网、万方、PubMed数据库中检索收集2010—2022年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制备的相关文献,对文献中记载的模型动物种类、性别、造模方法、造模周期、辐射光源与造模部位距离、累计辐射量、检测指标、受试物(药物或治疗手段)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建立数据库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筛选出257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其中模型动物使用最多的是SKH-1无毛小鼠,其次为SD大鼠和KM小鼠;动物的性别选择以单一雌性为主,常采用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B,UVB)作为辐射光源,辐射光源与造模部位的距离多为30 cm,造模周期多控制在40~60 d;长波紫外线(ultraviolet A,UVA)累计照射剂量在100~150 J/cm2的所占比例最大,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B,UVB)累计照射剂量在5~10 J/cm2的所占比例最大。模型建立后采用的检测指标为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皮肤组织匀浆、纤维染色、免疫印迹检查等。受试物包括中药、中药提取物、中成药、中药复方、化学药、生物制剂以及其他治疗手段,同时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还应用于中医外治、物理疗法、阳性对照药方面的临床疗效研究。结论皮肤光老化动物实验常选用SKH-1雌性无毛小鼠,采用UVB作为辐射光源,造模周期多控制在40~60 d,UVB累计照射剂量在0~10 J/cm2,按照最小红斑量(minimum erythema dose,MED)逐周递增方式进行造模,具有成模率高、重现性好以及与临床疾病高度吻合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光老化 动物模型 造模要素 受试物 SKH-1无毛小鼠 中波紫外线
下载PDF
SKH-1无毛小鼠光老化模型的建立及点阵CO_(2)激光治疗效应观察
4
作者 孙雯佳 吴家强 +1 位作者 马文涓 任捷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12期56-60,共5页
目的:确定SKH-1无毛小鼠光老化模型的造模方法,并将该模型用于点阵CO_(2)激光治疗效应观察。方法:将15只SKH-1无毛小鼠分为空白组、较低剂量紫外线组和较高剂量紫外线组,紫外线照射小鼠背部皮肤,通过观察小鼠背部皮肤外观、HE染色评估... 目的:确定SKH-1无毛小鼠光老化模型的造模方法,并将该模型用于点阵CO_(2)激光治疗效应观察。方法:将15只SKH-1无毛小鼠分为空白组、较低剂量紫外线组和较高剂量紫外线组,紫外线照射小鼠背部皮肤,通过观察小鼠背部皮肤外观、HE染色评估小鼠皮肤光老化程度,选定合适的紫外线照射剂量。10只光老化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点阵CO_(2)激光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即刻、7d、14d及28d检测经皮水分丢失(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治疗前、治疗后即刻、28d、56d行环钻活检取得皮肤组织,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阿新蓝染色及Ⅰ型、Ⅲ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紫外线照射后SKH-1小鼠背部皮肤出现皮肤粗糙,横向皱纹增加,胶原纤维含量显著减少、疏松、断裂,真皮变薄、表皮增厚等光老化表现,紫外线剂量过高可出现日光性角化甚至癌变。点阵CO_(2)激光治疗即刻皮肤组织内可形成锥形的微小热损伤区,TEWL即刻显著升高7倍,1~2周恢复,逐渐出现胶原新生。结论:SKH-1无毛小鼠是较理想的光老化动物实验模型,且可用于点阵激光等美容治疗后的生理与组织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毛小鼠 光老化 动物模型 点阵激光 组织学
下载PDF
豫医无毛小鼠分离近交系的建立及其遗传纯度测定 被引量:12
5
作者 章金涛 王纯耀 +2 位作者 康巧珍 杜献堂 薛敬礼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1-225,共5页
采用强迫杂合性兄妹交配方式培育携带无毛突变基因的分离近交系 ,然后用生化标记法、皮肤移植实验和毛色基因测试法对其进行遗传监测。并对其基本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育成了具有独特生物学特性的豫医无毛小鼠分离近交系。现已达... 采用强迫杂合性兄妹交配方式培育携带无毛突变基因的分离近交系 ,然后用生化标记法、皮肤移植实验和毛色基因测试法对其进行遗传监测。并对其基本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育成了具有独特生物学特性的豫医无毛小鼠分离近交系。现已达 30代。生化标记法测定的 9条染色体上 13个生化标记位点全部纯合 ;同系异体间皮肤移植 10 0天后 ,未见排斥现象 ,为同系组织遗传性 ;与DBA/2交配进行的毛色基因测试 ,杂交的F1代相同 ,全部为野生色 ,基因型为AABBccDD。表明豫医无毛小鼠已成为一个达到国际标准的新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医无毛小鼠 近交系 遗传监测 生物学特性 遗传纯度
下载PDF
微卫星DNA在近交系小鼠遗传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王纯耀 杨卫红 +3 位作者 宋国英 朱运良 刘华 曾昭书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3-335,共3页
用7对引物对5种不同品系近交系小鼠的微卫星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品系及同品系不同个体近交系小鼠的扩增产物在7个微卫星位点上均出现一清晰条带,在不同品系小鼠之间筛选出4个(D3Mit22、D6Mitl92、D6Mit36、D6Mitl49)具有... 用7对引物对5种不同品系近交系小鼠的微卫星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品系及同品系不同个体近交系小鼠的扩增产物在7个微卫星位点上均出现一清晰条带,在不同品系小鼠之间筛选出4个(D3Mit22、D6Mitl92、D6Mit36、D6Mitl49)具有多态性的位点;同品系内不同个体之间没有多态性。结果表明,所检测的小鼠符合近交系要求,筛选出的4个微卫星位点可用于国内有关近交系小鼠的遗传背景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DNA 豫医无毛小鼠 遗传监测 近交系小鼠
下载PDF
突变系无毛小鼠近交系的繁殖性能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杜春燕 章金涛 +3 位作者 杜献堂 康巧珍 李洪涛 王纯耀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9-161,共3页
目的 :观察突变系无毛小鼠近交系的繁殖性能 ,找出最佳保种方式。方法 :从 2 1代到 2 9代分别采用无毛纯合子雄性与有毛杂合子雌性、有毛杂合子雌雄、无毛纯合子雌雄、有毛杂合子雄性与无毛纯合子雌性 4种交配方式 ,对其生产胎数、胎平... 目的 :观察突变系无毛小鼠近交系的繁殖性能 ,找出最佳保种方式。方法 :从 2 1代到 2 9代分别采用无毛纯合子雄性与有毛杂合子雌性、有毛杂合子雌雄、无毛纯合子雌雄、有毛杂合子雄性与无毛纯合子雌性 4种交配方式 ,对其生产胎数、胎平均产仔数、离乳数、无毛小鼠的生产机率等进行观察统计。结果 :前 2种交配方式 ,生育小鼠中均有无毛小鼠 ,生产胎数以 2或 3胎为主 ,平均产仔数和平均离乳率无明显差异 ,但无毛纯合子雄性与有毛杂合子雌性交配 ,无毛小鼠的生产机率明显高于有毛杂合子雌雄交配 (P <0 .0 1)。后 2种交配方式 ,无毛纯合子雌性受孕较难 ,即使受孕 ,所产仔鼠于生后不久全部死亡 ,无一存活至离乳日龄。结论 :无毛突变系的繁殖保种最好采取无毛基因纯合的雄性 (具有繁殖力 )和有毛杂合子的雌性交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毛小鼠 近交系 繁殖性能 突变系 医学实验
下载PDF
胚胎移植技术对特种突变小鼠的净化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李瑞生 董罡 +3 位作者 孔德强 吴晓燕 邱正良 仇志华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39-241,共3页
目的通过净化特种突变小鼠来建立SPF级种子库。方法利用胚胎移植技术对四种突变无毛小鼠和一种白内障小鼠的桑葚胚进行子宫内移植。结果四种突变无毛小鼠和白内障小鼠均产出仔鼠,获得移植成功,其中白内障小鼠的产仔率最高为25.5%。结论... 目的通过净化特种突变小鼠来建立SPF级种子库。方法利用胚胎移植技术对四种突变无毛小鼠和一种白内障小鼠的桑葚胚进行子宫内移植。结果四种突变无毛小鼠和白内障小鼠均产出仔鼠,获得移植成功,其中白内障小鼠的产仔率最高为25.5%。结论建立了SPF级特种突变小鼠种群,为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了可靠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移植 小鼠 突变无毛 小鼠 白内障 净化
下载PDF
扇贝多肽对长期紫外线A辐射无毛小鼠皮肤所致突变型p53,EGFR和SP表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韩彦弢 张海平 +4 位作者 王美芝 张国良 战松梅 王跃军 王春波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04年第4期1-6,共6页
探讨局部应用扇贝多肽(PCF)对长期长波紫外线(UVA)辐射无毛小鼠皮肤所致突变型p5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P物质(SP)表达的影响。建立长期长波紫外线辐射无毛小鼠皮肤模型,免疫组化法测定皮肤组织突变型p5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P物质... 探讨局部应用扇贝多肽(PCF)对长期长波紫外线(UVA)辐射无毛小鼠皮肤所致突变型p5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P物质(SP)表达的影响。建立长期长波紫外线辐射无毛小鼠皮肤模型,免疫组化法测定皮肤组织突变型p5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P物质的表达。无毛小鼠背部皮肤每天一次应用5%和20%扇贝多肽可显著降低长期长波紫外线辐射(剂量为4556.4 J·cm-2)所致突变型p5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P物质的过表达。和模型组相比,5%扇贝多肽可分别降低突变型p5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P物质的表达至86.7%,81.7%和85.2%。20%扇贝多肽几乎可完全对抗长期长波紫外线辐射所致的过表达。扇贝多肽可通过抑制无毛小鼠皮肤中突变型p5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P物质的过表达,从而可保护皮肤防止光致癌和光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贝多肽 紫外线 P53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P物质 无毛小鼠
下载PDF
无毛小鼠同类系的建立 被引量:3
10
作者 章金涛 康巧珍 +3 位作者 杜献堂 杜春燕 王纯耀 祝庆蕃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4-176,共3页
目的 :培育包含无毛基因的同类系小鼠新品系 ,明确无毛基因在不同遗传背景下的表达方式。方法 :将无毛基因通过杂交互交导入法分别导入 6 15、C57BL/6、BALB/c、DBA/2共 4种近交系。结果 :已完成 4代导入 ,杂交的第 1代、第 3代均表现有... 目的 :培育包含无毛基因的同类系小鼠新品系 ,明确无毛基因在不同遗传背景下的表达方式。方法 :将无毛基因通过杂交互交导入法分别导入 6 15、C57BL/6、BALB/c、DBA/2共 4种近交系。结果 :已完成 4代导入 ,杂交的第 1代、第 3代均表现有毛 ,第 2代、第 4代互交育出 6 15、C57BL/6、BALB/c、DBA/2共 4种无毛小鼠 ,其脱毛规律同豫医无毛小鼠。结论 :无毛基因可以在不同的遗传背景下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毛小鼠 同类系 无毛基因 基因表达 遗传学
下载PDF
BALB/c突变无毛小鼠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冬平 栾蓉晖 +2 位作者 李善如 徐超斗 李桂军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 BALB c突变无毛小鼠的皮肤和被毛结构的突变是否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 ,为此研究其免疫功能。方法 通过流式细胞仪和ELISA方法。对特异性免疫指标CD4+ 、CD3+ 、CD8+ 、CD19+ 、IgG进行检测。结果 各项指标雌雄之间差异不显著 ,... 目的 BALB c突变无毛小鼠的皮肤和被毛结构的突变是否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 ,为此研究其免疫功能。方法 通过流式细胞仪和ELISA方法。对特异性免疫指标CD4+ 、CD3+ 、CD8+ 、CD19+ 、IgG进行检测。结果 各项指标雌雄之间差异不显著 ,无毛小鼠的各项指标均低于其他表型的指标。各组之间方差分析结果 :CD8+ 差异显著 ,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IgG抗体的吸光度的结果 ,三种表型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 该小鼠的皮肤和被毛突变对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近交HRs 细胞 抗体生成 流式细胞仪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豫医无毛小鼠寿命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杜春燕 李洪涛 +2 位作者 章金涛 王纯耀 杜献堂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6-198,共3页
目的 :通过对豫医无毛小鼠寿命的观察 ,探讨突变基因对无毛小鼠寿命的影响。方法 :在正常生产繁殖状态下 ,随机选取无毛小鼠雌雄各 50只 ,杂合子有毛小鼠雌雄各 2 5只 ,饲养条件、营养状况、实验方法等均相同 ,观察每只小鼠自然衰老的过... 目的 :通过对豫医无毛小鼠寿命的观察 ,探讨突变基因对无毛小鼠寿命的影响。方法 :在正常生产繁殖状态下 ,随机选取无毛小鼠雌雄各 50只 ,杂合子有毛小鼠雌雄各 2 5只 ,饲养条件、营养状况、实验方法等均相同 ,观察每只小鼠自然衰老的过程 ,并计算出各自的寿命。结果 :纯合子无毛小鼠平均寿命雌性为 (30 3 .3± 35 .0 )d、雄性为 (2 61 .6± 41 .2 )d ,杂合子有毛小鼠平均寿命雌性为 (382 .7± 35 .7)d、雄性为 (353 .0± 37.2 )d。纯合子无毛小鼠与杂合子同性别有毛小鼠寿命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结论 :突变基因可能对无毛小鼠的寿命有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学分析 基因突变 小鼠 寿命
下载PDF
豫医无毛小鼠分离近交系的繁殖学特征及HLC小鼠近交系的建立 被引量:3
13
作者 章金涛 杜春燕 +2 位作者 王纯耀 薛敬礼 李洪涛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0-553,共4页
对豫医无毛小鼠和有毛小鼠生殖器官的大体形态、组织学结构及其繁殖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无毛小鼠生殖器官的位置、形态、组织学结构及发情周期与有毛小鼠无明显差异;无毛雄鼠明显具有生育能力,但其生育期短;无毛雌鼠有生育能力... 对豫医无毛小鼠和有毛小鼠生殖器官的大体形态、组织学结构及其繁殖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无毛小鼠生殖器官的位置、形态、组织学结构及发情周期与有毛小鼠无明显差异;无毛雄鼠明显具有生育能力,但其生育期短;无毛雌鼠有生育能力,但繁殖能力下降,受孕率较低,乳腺功能受损,母性差,不能很好地护理幼仔,幼鼠很难成活,一般1~3 d内死亡.杂合子有毛小鼠的生育能力正常.在昆明小鼠繁殖群基础上,采用全同胞兄妹交配方式培育建立了HLC小鼠近交系,应用生化标记检测、皮肤移植试验和毛色基因测试法对育成的HLC小鼠进行遗传监测,证实其基因位点高度纯合;对其基本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为具有新特性的近交系小鼠,现已近交繁育30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毛小鼠 繁殖特性 小鼠近交系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促性腺激素作用下豫医无毛小鼠超排卵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杜春燕 李洪涛 +2 位作者 史崇敏 王纯耀 杜献堂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68-769,共2页
目的 :探讨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超排卵的最佳条件 ,提高超排卵效果。方法 :30只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随机分为 3组 ,分别用 5IU、8IU、10IU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 (PMS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间隔 4 8h注射 ,比较排出卵母细胞的数... 目的 :探讨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超排卵的最佳条件 ,提高超排卵效果。方法 :30只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随机分为 3组 ,分别用 5IU、8IU、10IU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 (PMS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间隔 4 8h注射 ,比较排出卵母细胞的数量。结果与结论 :腹腔间隔 4 8h各注射 8IU的PMSG和HCG超排卵效果最好 ;各剂量组右侧卵巢比左侧卵巢超排卵效果好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交系 豫医无毛小鼠 超排卵
下载PDF
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5
15
作者 朱彦君 冯光珍 +3 位作者 孟宇宏 孙红 邵宁生 杨光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2004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应用中波紫外线(UVB 290-320nm)照射无毛鼠,观察UVB对无毛鼠皮肤纹理、表皮、及真皮基质的影响,建立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为临床防治皮肤光老化打下基础。方法:应用皮肤图像分析系统、皮肤组织学及特殊染色方法,对接受中波紫外线照... 目的:应用中波紫外线(UVB 290-320nm)照射无毛鼠,观察UVB对无毛鼠皮肤纹理、表皮、及真皮基质的影响,建立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为临床防治皮肤光老化打下基础。方法:应用皮肤图像分析系统、皮肤组织学及特殊染色方法,对接受中波紫外线照射20周的无毛鼠进行皮肤纹理、表皮、真皮、基底膜、粘多糖、胶原纤维、弹性纤维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无毛鼠经UVB照射20周、总计量5.9J/cm2,皮肤出现粗糙,皮纹加深、加宽。皮肤增厚,表皮增生、伴有角化过度及角化不全。真皮水肿,纤维母细胞增生,弥漫性单核细胞、肥大细胞、嗜中性白细胞侵润。基底膜不规则增厚。胶原含量减少,染色变浅,胶原纤维明显变性,均质化,形成片、块状,变性的胶原纤维延伸至真皮深层。弹性纤维增多变粗,部分增生的弹性纤维聚集、断裂、缠结。结论:中波紫外线引起的皮肤损害是一个慢性炎症过程。真皮及真皮基质的改变是紫外线引起皮肤光老化的病理基础。中波紫外线照射后的无毛鼠的皮肤所发生的变化与临床皮肤光老化疾病一致,因此该模型是较为理想的研究皮肤光老化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毛鼠 皮肤 光老化 紫外线B 图像分析 组织学
下载PDF
探讨姜黄素和茶多酚对不同时间UVB致无毛鼠急性光损伤的防御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高爱莉 江娜 +11 位作者 刘清 张倩雯 范君文 王鹏 邓蕙妍 田歆 梁碧华 李润祥 马少吟 李振洁 龚业青 朱慧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12,I0003-I0005,共7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和茶多酚对不同时间UVB致无毛鼠急性光损伤的防御作用。方法取清洁级无毛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药物组(0s、30s、60s、120s、240s);每组各2只。于照射前30min在无毛鼠背部涂抹姜黄素或茶多酚,照射距离为15cm,采用3倍... 目的探讨姜黄素和茶多酚对不同时间UVB致无毛鼠急性光损伤的防御作用。方法取清洁级无毛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药物组(0s、30s、60s、120s、240s);每组各2只。于照射前30min在无毛鼠背部涂抹姜黄素或茶多酚,照射距离为15cm,采用3倍最小红斑量(MED)的UVB约200~540mJ/cm2分别照射各组,取皮肤组织,制成石蜡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对照组无毛鼠皮肤出现不同程度鳞屑,胶原间可见散在淋巴细胞,且120s及240s时出现胶原红染、排列紊乱、均质化等改变。药物组无毛鼠真皮中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胶原受损现象得到改善。结论外用姜黄素和茶多酚可通过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及减轻胶原受损程度而防御UVB致无毛鼠皮肤急性光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 无毛鼠 模型 动物 光损伤
下载PDF
豫医无毛小鼠近交系毛色基因遗传学测试 被引量:4
17
作者 章金涛 康巧珍 +4 位作者 杜献堂 王纯耀 杜春燕 李洪涛 祝庆蕃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97-698,共2页
目的 :考核豫医无毛小鼠 (YYHL)近交系纯化程度及毛色基因型。方法 :用复隐性基因小鼠DBA/ 2、6 15分别对YYHL近交系进行了毛色基因测试。结果和结论 :杂交所生的F1代全部为野生色 ,表明其毛色基因为纯合 ,其基因型为AABBccDD。豫医无... 目的 :考核豫医无毛小鼠 (YYHL)近交系纯化程度及毛色基因型。方法 :用复隐性基因小鼠DBA/ 2、6 15分别对YYHL近交系进行了毛色基因测试。结果和结论 :杂交所生的F1代全部为野生色 ,表明其毛色基因为纯合 ,其基因型为AABBccDD。豫医无毛小鼠近交系已达到近交系的国际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医无毛小鼠 近交系 毛色基因 遗传学 YYHL 实验动物
下载PDF
豫医无毛小鼠无毛基因部分DNA序列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敏 卢新亚 +1 位作者 赵国强 杜献堂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21-1024,共4页
目的:探讨豫医无毛小鼠的无毛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豫医无毛小鼠无毛基因的部分DNA序列,并进行克隆测序,将测序结果与国外公布的小鼠、大鼠及人无毛基因的cDNA序列做同源性比较和分析,确定该鼠无毛基因的特异性。结果:克... 目的:探讨豫医无毛小鼠的无毛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豫医无毛小鼠无毛基因的部分DNA序列,并进行克隆测序,将测序结果与国外公布的小鼠、大鼠及人无毛基因的cDNA序列做同源性比较和分析,确定该鼠无毛基因的特异性。结果:克隆测序结果为一923bp的片段,相当于Genbank上公布的小鼠无毛基因cDNA序列的3150~3565bp位置,包含4个外显子(外显子13~16)及3个内含子(内含子13~15);与本室以前所测昆明小鼠无毛基因部分DNA序列100%同源,其外显子部分共416bp,可编码138个氨基酸,与国外公布的小鼠、大鼠、人的无毛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100%、95%、84%,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100%、97.8%、84%。结论:①克隆定序了豫医无毛小鼠无毛基因的部分DNA序列;②排除了豫医无毛小鼠无毛基因的突变发生于本段序列的可能;③无毛基因在哺乳动物体内同源性很高,应属保守基因,其蛋白质产物可能在一些基本的调节途径中起重要作用,推测豫医无毛小鼠的无毛基因可能也位于14号染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医无毛小鼠 昆明小鼠 无毛基因 序列分析
下载PDF
豫医无毛小鼠无毛基因DNA原位PCR检测 被引量:2
19
作者 轩小燕 付庆 +1 位作者 杜献堂 李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3-204,共2页
目的 :探讨原位PCR技术对检测基因组变异的有效性。方法 :应用原位PCR检测豫医无毛小鼠皮肤和脾的石蜡组织切片 ,并以健康昆明小鼠皮肤和脾的石蜡组织切片、PCR反应液不加TaqDNA聚合酶、不加引物和引物不带生物素作为对照。结果 :豫医... 目的 :探讨原位PCR技术对检测基因组变异的有效性。方法 :应用原位PCR检测豫医无毛小鼠皮肤和脾的石蜡组织切片 ,并以健康昆明小鼠皮肤和脾的石蜡组织切片、PCR反应液不加TaqDNA聚合酶、不加引物和引物不带生物素作为对照。结果 :豫医无毛小鼠皮肤和脾石蜡组织切片中检测到清晰的杂交信号 ,而且杂交信号位于细胞核内 ;4组对照均未出现杂交信号。结论 :原位PCR在基因组变异检测方面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无毛基因 原位PCR DNA检测
下载PDF
豫医无毛小鼠皮肤透射电镜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奎成 章金涛 +2 位作者 王纯耀 杜春燕 邢金山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8-270,共3页
采用透射电镜技术对12~28日龄豫医无毛小鼠(YYHL)背部皮肤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12日龄时,无毛小鼠皮肤毛囊上皮细胞簇集成团,占据毛球的位置;14日龄时,毛囊上皮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凋亡形态学改变,核染色质凝聚呈"新月形&... 采用透射电镜技术对12~28日龄豫医无毛小鼠(YYHL)背部皮肤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12日龄时,无毛小鼠皮肤毛囊上皮细胞簇集成团,占据毛球的位置;14日龄时,毛囊上皮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凋亡形态学改变,核染色质凝聚呈"新月形"或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凋亡小体;18日龄时,毛囊上皮细胞胞核部分区域退变形成大小不一的类似脂滴的空泡;21日龄时,毛囊上皮细胞退变消失,角化成纤维样的物质;到28日龄时,毛囊上皮细胞完全退变成空洞样结构。由此推断,无毛基因的突变诱发了豫医无毛小鼠皮肤毛囊上皮细胞的凋亡,从而引起小鼠的脱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毛小鼠 皮肤 透射电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