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化本《白兔记》声腔剧种考 被引量:2
1
作者 马华祥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2-159,共8页
1967年成化本《新编刘知远还乡白兔记》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明代嘉靖前传奇脚本,然而40多年过去,其声腔剧种属性至今尚未厘清。剧本声腔属性不明,戏曲史研究就会一直困守在戏曲文学研究的小天地里而不能进入有别于诗文研究的... 1967年成化本《新编刘知远还乡白兔记》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明代嘉靖前传奇脚本,然而40多年过去,其声腔剧种属性至今尚未厘清。剧本声腔属性不明,戏曲史研究就会一直困守在戏曲文学研究的小天地里而不能进入有别于诗文研究的场上之曲研究的曲学之门,也就不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戏曲史研究,所以解决剧本的声腔属性意义尤为重要。根据剧本实际,文中认为成化本《白兔记》是成化年间越乐班用北部吴语方言演唱的海盐腔传奇脚本,原著作者是永嘉书会才人,改编者是包括越乐班戏子在内的北部吴语地区民间艺人群体,出版者是成化年间书林永顺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声腔 《白兔记》 成化本 艺术作品 海盐腔 传奇
下载PDF
苏昆入浙考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宏图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0-156,128,共8页
在考证了苏昆入浙的时间并在杭嘉湖一带率先兴起的情形与原因之后,我们认为昆剧入浙与遽兴,乃是明代戏曲发展的大势使然,是观众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使然,总结这一历史经验,对于振兴当代的戏曲事业仍有借鉴之处。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昆山腔 海盐腔 入浙 遽兴 借鉴
下载PDF
海盐腔“浙”姓歌调考 被引量:1
3
作者 戴和冰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32-138,共7页
从明初洪武朝优人进演"浙音"《琵琶记》起,"浙音"就是南戏海盐腔的别名。在民间,嘉靖时祝允明《重刻〈中原音韵〉序》所言"浙戏文之调"、万历时汤显祖《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称"海盐"为"... 从明初洪武朝优人进演"浙音"《琵琶记》起,"浙音"就是南戏海盐腔的别名。在民间,嘉靖时祝允明《重刻〈中原音韵〉序》所言"浙戏文之调"、万历时汤显祖《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称"海盐"为"浙音"、天启白话小说《梼杌闲评》所言五十班苏腔与"浙腔";在宫廷,至嘉靖海盐腔一直在演唱,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仍有北京内廷演出海盐腔的记载。明初至明末,由"浙音"、"浙戏文"、"浙"腔调、"浙"调、"浙板"、"浙气"、"浙腔"一路而来,体现的是海盐腔一脉相承的传统,"浙"姓歌调都是南戏海盐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戏海盐腔 浙音 “浙”姓歌调 海盐腔别名
下载PDF
论海盐腔的起源及在南戏发展中的地位 被引量:5
4
作者 黄振林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201-205,共5页
文章在南戏起源和发展的大背景下,对有关海盐腔的创始人或腔调来源的重要史料作了认真的分析。认为现存史料关于海盐腔来源最重要的两条表述——元代姚桐寿《乐郊私语》和明代李日华《紫桃轩杂缀》涉及的唱曲方式,仅是宋元文人词唱或乐... 文章在南戏起源和发展的大背景下,对有关海盐腔的创始人或腔调来源的重要史料作了认真的分析。认为现存史料关于海盐腔来源最重要的两条表述——元代姚桐寿《乐郊私语》和明代李日华《紫桃轩杂缀》涉及的唱曲方式,仅是宋元文人词唱或乐府曲唱方式,是一种文人"雅唱";而南戏的起源是民间的"俚唱"或"俗唱"。海盐腔是两者融合的产物。它是在明代民间戏曲蓬勃发展过程中,文人濡染、参与和推动南戏改革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盐腔 南戏 起源 雅唱
下载PDF
昆剧入浙前的浙江剧坛
5
作者 徐宏图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5,共5页
昆剧是南戏的嫡传,是在海盐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在昆山诞生后不久即传入浙江,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究其原因,即昆剧与海盐腔有一定的血缘关系,浙江又有它生存发展所需的非常良好的土壤、水分与空气。本文通过对昆剧入浙前浙江剧坛状... 昆剧是南戏的嫡传,是在海盐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在昆山诞生后不久即传入浙江,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究其原因,即昆剧与海盐腔有一定的血缘关系,浙江又有它生存发展所需的非常良好的土壤、水分与空气。本文通过对昆剧入浙前浙江剧坛状况的分析,来揭示它们彼此间的这种血缘与亲情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剧 南戏 海盐腔 血缘
下载PDF
论“越”姓歌调的海盐种属
6
作者 戴和冰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21-130,共10页
明代及清初,越地歌调有“越调”“越腔”“越声”“越吹”“越曲”“越歌”“越唱”等称呼,这些“越”姓歌调都是海盐属种的曲唱,也是官腔雅调。作为海盐腔的代称,其种属与海盐腔的形成和消亡密切相关,因此,对它们应分时段而论:当海盐... 明代及清初,越地歌调有“越调”“越腔”“越声”“越吹”“越曲”“越歌”“越唱”等称呼,这些“越”姓歌调都是海盐属种的曲唱,也是官腔雅调。作为海盐腔的代称,其种属与海盐腔的形成和消亡密切相关,因此,对它们应分时段而论:当海盐腔活跃于戏曲舞台上时,剧唱与曲唱并存,它们都是海盐种属;海盐腔消亡后,随着口法的失传,有旋律而缺乏“色泽”的“越”姓歌调的歌唱已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海盐种属,故不宜再视为海盐声或海盐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姓歌调 海盐种属 海盐腔 曲唱 官腔雅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