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3个梅州特色客家茶树新品系的生物学性状调查及主要生化组分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吴华玲 陈栋 +4 位作者 李家贤 乔小燕 黄华林 何玉媚 关美玲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8期295-300,共6页
为今后开发新型客家茶产品、恢复和发展梅州客家历史名茶奠定良好的资源和数据基础,对梅州清凉山茶和锅叾茶2个系列的13个客家茶树新品系的生物学性状进行系统调查,并对各品系春、夏、秋茶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的变化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为今后开发新型客家茶产品、恢复和发展梅州客家历史名茶奠定良好的资源和数据基础,对梅州清凉山茶和锅叾茶2个系列的13个客家茶树新品系的生物学性状进行系统调查,并对各品系春、夏、秋茶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的变化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清凉山茶系列属灌木型小叶种,发芽密度大,芽头数高达1719~2862个/m2,百芽重8.4~15.2g;锅叾茶系列为乔木或小乔木型中小叶种,发芽密度比清凉山系列小,芽头数450~774个/m2,但芽叶较大,百芽重25.0~43.8g。13个客家茶品系内含物都很丰富,水浸出物含量、茶多酚含量和儿茶素含量变化趋势较一致,为夏茶>春茶、秋茶,而游离氨基酸含量春茶显著高于夏茶和秋茶,可溶性糖和咖啡碱含量在三季间的变幅均较小;2个茶系列间的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差异不大,锅叾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含量和酚氨比普遍比清凉山茶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茶 品系 生物学性状 生化组分
下载PDF
广东客家茶树种质资源儿茶素特性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乔小燕 黄华林 +2 位作者 李波 姜晓辉 陈栋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26-29,共4页
为了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广东客家茶树种质资源,以广东省客家茶树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儿茶素组分进行分析,通过因子和聚类分析法揭示了客家茶树种质资源的儿茶素特性,结果表明:客家茶树种质资源中EGCG、EGC和GCG为高... 为了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广东客家茶树种质资源,以广东省客家茶树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儿茶素组分进行分析,通过因子和聚类分析法揭示了客家茶树种质资源的儿茶素特性,结果表明:客家茶树种质资源中EGCG、EGC和GCG为高含量组分,其中,EGCG的含量最高,EGCG在群体间和季节间变异系数最小。儿茶素总量和酯型儿茶素在群体间和季节间变异系数小于非酯型儿茶素。客家茶树种质资源中EGCG、酯型儿茶素和EGCG/酯型儿茶素比值低于大叶种茶树种质。因子和聚类分析显示,EGCG、ECG和EGC可作为不同茶树种质儿茶素的表征性成分;客家茶树种质资源区别于大叶种茶树资源,可单独聚为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种 儿茶素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广东客家茶代表产品的主要品质成分比较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卓敏 王秋霜 +4 位作者 操君喜 陈栋 黄华林 马绵霞 邵燕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24-27,共4页
测定了广东梅州、河源、韶关等12个不同地域和品质风格客家茶鲜叶及其成品茶的主要理化成分,并比较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差异。结果发现,无论是鲜叶蒸青样,还是成品茶,不同客家茶之间的主要品质成分存在较大的差异,表现为:水浸出... 测定了广东梅州、河源、韶关等12个不同地域和品质风格客家茶鲜叶及其成品茶的主要理化成分,并比较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差异。结果发现,无论是鲜叶蒸青样,还是成品茶,不同客家茶之间的主要品质成分存在较大的差异,表现为:水浸出物、茶多酚、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总量均不同程度地显著高于新引进客家对照种龙井43(CK),总体上呈现出大叶种仁化白毛茶、潭山水仙茶和锅叾水仙茶>中叶种西岩乌龙>小叶种黄坑茶、官田茶、清凉山茶和上莞茶≥CK的趋势;成品茶中较高的可溶性糖含量和水浸出物含量,是形成客家茶叶独特"高火甜韵"或"炒米甜韵"和"甘浓而不苦涩"特征的主要物质基础,而影响这些品质成分含量高低的因素,主要取决于客家本土茶树的种性和传统的"晒(晾/做)青+长炒青"技术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茶 品质化成分 甜味分值 品质特征
下载PDF
传统客家绿茶在连续化生产线加工过程中主要品质成分的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乔小燕 饶幸霞 +4 位作者 黄国资 黄秀新 丘亮伟 黄海英 陈栋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74-77,共4页
以传统客家本土茶树品种——马图种为原料,利用国内第一条客家长炒青绿茶连续化生产线实时研究加工过程7个关键工序茶叶主要品质成分的变化趋势及对品质风格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叶含水量在加工过程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以"一炒"... 以传统客家本土茶树品种——马图种为原料,利用国内第一条客家长炒青绿茶连续化生产线实时研究加工过程7个关键工序茶叶主要品质成分的变化趋势及对品质风格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叶含水量在加工过程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以"一炒"干燥工序最为显著,茶叶主要品质成分均在"动态失水"和"一炒"两个工序中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二炒"后茶多酚含量没有显著变化,可溶性糖显著增加,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减少;加工过程中,儿茶素和非酯型儿茶素总量变化同茶多酚一致;酯型儿茶素总量在加工过程中增加,EGCG在酯型儿茶素中的比例并没有显著变化,在"动态失水"工序后,酯型儿茶素总量显著增加,EGCG所占酯型儿茶素比例却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炒青绿茶 半连续化生产线 加工工序 品质成分
下载PDF
陕北秧歌的百年遭遇与民间艺术的现代命运 被引量:7
5
作者 季中扬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1-195,共5页
百年来,陕北秧歌遭遇了三种文化身份的更迭:一是作为自发自地民间艺术,尚未从整体性的日常生活中分化出来,它不是审美的对象,而是百姓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是作为新秧歌运动的民间资源,从民间文化中被剥离出来,成为现代意... 百年来,陕北秧歌遭遇了三种文化身份的更迭:一是作为自发自地民间艺术,尚未从整体性的日常生活中分化出来,它不是审美的对象,而是百姓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是作为新秧歌运动的民间资源,从民间文化中被剥离出来,成为现代意识的"对象",逐渐被改造为一种审美的艺术形态;三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传统的象征,被重新嵌入现代文化中,一方面成为重构本土文化的识别符码,另一方面获得了一种展示价值,成为文化消费的对象。陕北秧歌的百年遭遇浓缩了现代化进程中民间艺术的历史命运,折射了现代文化精神的偏至,即理性精神无所不在的操控意识,以及审美主义艺术观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艺术 舞蹈艺术 陕北秧歌 民间艺术 艺术作品 文化身份
下载PDF
论赣南采茶戏的旅游开发 被引量:9
6
作者 钟俊昆 魏丽英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81-183,共3页
赣南采茶戏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促进采茶戏的发展,分析旅游开发对采茶戏发展的促进优势以及采茶戏进行旅游开发的可行性,进而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采茶戏 旅游 开发
下载PDF
20世纪台湾客家采茶戏的发展与衍进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文杰 吴亚玲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4-109,192,共6页
客家采茶戏自清末传入台湾后,逐渐在台湾客家地区生根发芽,成为台湾众多戏曲剧种中风格独特的民间戏曲。随着1895年台湾割让于日本和1945年光复后国民党的入台统治,其政治和文化经历了百余年的曲折进程,客家采茶戏在台湾岛屿区域内与大... 客家采茶戏自清末传入台湾后,逐渐在台湾客家地区生根发芽,成为台湾众多戏曲剧种中风格独特的民间戏曲。随着1895年台湾割让于日本和1945年光复后国民党的入台统治,其政治和文化经历了百余年的曲折进程,客家采茶戏在台湾岛屿区域内与大陆的采茶戏并行发展。由于多剧种在其较小的岛屿空间内近距离的互相影响与高度融合,台湾采茶戏与大陆采茶戏有着相异的发展历程和状态,更多地融合了京剧、歌仔戏、四平戏等戏剧的演唱、表演、剧目、舞台、程式等因素,呈现出更具包容性和涵化力的特性。本文通过梳理台湾客家采茶戏在20世纪的曲折发展历程,探讨和分析在中华传统文明大语境下,台湾客家采茶戏在相异的政治经济环境中所经历的不同发展境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客家采茶戏 政治经济环境 发展 衍进
下载PDF
赣南采茶舞蹈的三维解读 被引量:6
8
作者 赖丹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8-190,195,共4页
本文从儒家文化角度,解密赣南采茶舞蹈为什么与灯彩艺术有不解之缘;从地理环境角度,解密赣南采茶舞蹈为什么与茶与山有不解之缘;从社会环境角度,解密赣南采茶舞蹈的风格为什么与诙谐有不解之缘。
关键词 舞蹈艺术 艺术创作 赣南采茶舞蹈 客家 灯彩 茶山
下载PDF
客家茶亭文化刍论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天鹏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7-21,共5页
茶亭文化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客家茶亭文化异常繁荣的原因在于受客家人的迁徙历程、客家地区的自然环境、客家人的精神性格等因素的影响。客家茶亭文化的内涵主要表现在茶文化、建筑文化、楹联文化、题壁文化、山歌文化、... 茶亭文化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客家茶亭文化异常繁荣的原因在于受客家人的迁徙历程、客家地区的自然环境、客家人的精神性格等因素的影响。客家茶亭文化的内涵主要表现在茶文化、建筑文化、楹联文化、题壁文化、山歌文化、组织文化等方面。自现代社会转型时期以降,客家茶亭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 茶亭 文化 变迁
下载PDF
台湾客家茶文化与茶产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焕云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708-713,共6页
自古以来,茶在中华饮食文化中便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说明茶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而客家人更是讲究喝茶的民系。数百年来,台湾客家人经受了严苛环境的考验,为了生存,不... 自古以来,茶在中华饮食文化中便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说明茶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而客家人更是讲究喝茶的民系。数百年来,台湾客家人经受了严苛环境的考验,为了生存,不仅养成了克勤克俭、吃苦耐劳的性格,亦习惯于耕山种茶的产业活动。台湾客家茶文化蕴涵着浓厚的礼俗精神,其内涵常藉由日常生活中的习俗加以呈现。本文旨在探讨台湾客家饮食文化中的茶文化,彰显台湾客家餐饮中的饮茶文化,并进而指陈未来台湾客家茶产业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 客家 茶文化 客家茶 茶产业
下载PDF
历史人类学视域下赣南采茶戏的传统与变迁 被引量:5
11
作者 樊凤龙 马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6-101,共6页
赣南采茶戏所表现出的传统与文化变迁的轨迹,体现着客家文化构建与变动的历史特征。作为汉民族移民文化的一种,在时间潮流与社会动态的促进下,赣南采茶戏传统的形成是赣南客家民系的现实性选择;同时,汉民族传统文化的异地传播与在地化,... 赣南采茶戏所表现出的传统与文化变迁的轨迹,体现着客家文化构建与变动的历史特征。作为汉民族移民文化的一种,在时间潮流与社会动态的促进下,赣南采茶戏传统的形成是赣南客家民系的现实性选择;同时,汉民族传统文化的异地传播与在地化,赋予采茶戏民俗性和文化象征性内涵,进而推动该戏曲文化表演语境的动态转移与表演文本的形式扩充。当下,赣南采茶戏不能仅限于表面的、一元化的研究,更应从多维度出发,从历史文本与文化表象着手去探寻更加深层的语法逻辑结构,对其曲文化变迁过程中产生的本质属性、族性问题给予更多的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南采茶戏 客家文化 传统构建 历史变迁 文化反本质
下载PDF
广西博白客家采茶戏戏班调查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赣丽 孙宝 莫乔雅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20-24,共5页
广西博白客家采茶戏自明末形成以来,已经有近400年的历史。古老的民间戏班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生存状态有很大差别。作者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民间戏班办班经费都是班主或者其他人自筹,基本的生存方式是通过营业性... 广西博白客家采茶戏自明末形成以来,已经有近400年的历史。古老的民间戏班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生存状态有很大差别。作者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民间戏班办班经费都是班主或者其他人自筹,基本的生存方式是通过营业性演出获得报酬,维持基本需要。采茶戏班演出剧目主要以受老年人欢迎的古装采茶戏为主,并有相对固定的戏路机制。采茶戏班在其表演的过程当中经常伴随着一系列的仪式,这些仪式对于戏班和请戏人都具有特别的意义。作者最后依据实地调查资料提出,要振兴桂南采茶戏,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政府应加强对采茶戏班的管理与引导;要充分抓住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好时机,加大保护宣传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博白 客家 采茶戏戏班
下载PDF
客家采茶戏源流考 被引量:20
13
作者 李寿麟 牛田人 《嘉应大学学报》 2003年第1期118-119,共2页
中原古代民歌,随着客家先民从中原一带迁徙到赣、闽、粤三省交汇地区,又与当地土著音乐结合,逐步产生了独特的客家采茶歌。明代后期,采茶歌又与杂剧及地方音乐文化相融合,最后形成了今天的客家采茶戏。
关键词 客家 采茶 源流 杂剧
下载PDF
30年来赣南采茶戏研究综述 被引量:29
14
作者 郭起华 钟俊昆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3-7,共5页
30年来,赣南采茶戏的剧本创作、表演与研究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就其研究而言,在主题、表演、音乐等方面出了一批成果。但也存在研究层次不够丰富、研究方法较单一等局限,今后赣南采茶戏的研究应当围绕多视角、多侧面、跨学科与比较等方式... 30年来,赣南采茶戏的剧本创作、表演与研究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就其研究而言,在主题、表演、音乐等方面出了一批成果。但也存在研究层次不够丰富、研究方法较单一等局限,今后赣南采茶戏的研究应当围绕多视角、多侧面、跨学科与比较等方式方法而展开,将共时性研究和历时性研究相结合,并回到田野进行活态研究,以期能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得到更好地保护、传承与开发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 赣南采茶戏 客家人 民间歌舞
下载PDF
客家擂茶——中国茶文化的一朵奇葩 被引量:6
15
作者 罗舜芬 《江西食品工业》 2011年第3期15-17,共3页
擂茶是中国最古老的饮茶方法,它是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饮茶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擂茶这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化习俗却在客属地区代代相传。探寻它的流传与存在,让我们能再次充分领略古老饮茶习... 擂茶是中国最古老的饮茶方法,它是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饮茶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擂茶这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化习俗却在客属地区代代相传。探寻它的流传与存在,让我们能再次充分领略古老饮茶习俗的魅力,为我们研究客家饮茶习俗的发展提供了历史的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 擂茶 茶文化 工艺 源流
下载PDF
论客家舞蹈的风格特点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文华 钟哲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120-121,共2页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之处。客家,汉族的一个支系,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而客家的舞蹈更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了解和掌握客家舞蹈的风格与特点,探讨客家舞蹈发展中的问题对促进客家舞蹈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客家 客家舞蹈 赣南采茶
下载PDF
赣南客家采茶戏明清时期历史研究
17
作者 黄玉英 龚文瑞 《地方文化研究》 2015年第3期81-88,49,共9页
中国是一个以儒术为主的文化之邦,尊儒术的结果势必排斥赣南客家采茶戏这类源出于民间、流传于乡里、取悦于贫民的戏曲。赣南客家采茶戏缺乏宗教渊源,也没有宫廷元素,故而自诞生之日起便一直受到各个朝代各级官府,甚至是以儒学为重的宗... 中国是一个以儒术为主的文化之邦,尊儒术的结果势必排斥赣南客家采茶戏这类源出于民间、流传于乡里、取悦于贫民的戏曲。赣南客家采茶戏缺乏宗教渊源,也没有宫廷元素,故而自诞生之日起便一直受到各个朝代各级官府,甚至是以儒学为重的宗族的抵制,被视为不入流。可以说,客家采茶戏形成于主流与体制的非议中,成长于乡村狭小的空间里,采茶艺人的生存状态也自然艰辛异常。历经四百多年风雨侵凌,原生态赣南客家采茶戏表现出异乎寻常的顽强生命力,终于破土而出,赢得生长的自由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南客家采茶戏 明清时期 形成与发展
下载PDF
禁戏事件及其背后的国家权力与地方社会——以赣南客家地区禁演采茶戏为例
18
作者 郑紫苑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06-110,共5页
采茶戏作为赣南客家地区传统的民间文艺形式之一,反映的是下层民间社会成员的情感意愿、价值观念以及道德追求。然而这种看似游离于国家权力之外的民间文艺形式,却蕴藏着国家与地方社会之间非常复杂的互动关系。国家一方面禁演采茶戏,... 采茶戏作为赣南客家地区传统的民间文艺形式之一,反映的是下层民间社会成员的情感意愿、价值观念以及道德追求。然而这种看似游离于国家权力之外的民间文艺形式,却蕴藏着国家与地方社会之间非常复杂的互动关系。国家一方面禁演采茶戏,以避免其所承载的思想意识的冲击,甚至同化其社会主流意识;另一方面,又对采茶戏本身的文化功能重新建构,使其为己所用。在禁演与改造,限制与合作的过程中,国家借助于文化的力量,逐步把自身的权力渗透到地方社会。因此禁演采茶戏的过程实质上是国家持续不断地把赣南地方社会纳入主流社会的过程。而赣南采茶戏也在与国家的斗争与合作之中为自己寻求到了一息生存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南客家地区 采茶戏 禁戏 国家权力 地方社会
下载PDF
半连续化生产线和传统单机加工客家炒青绿茶主要品质成分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梅双 乔小燕 +2 位作者 陈维 苗爱清 马成英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1期127-133,共7页
【目的】明晰生产线和传统单机加工客家炒青绿茶的生化成分和感官品质特点,为标准化、精确化加工客家炒青绿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地方品种马图茶为试验原料,采用实时3次重复取样的方法,比较分析半连续化生产线与传统单机加工客家... 【目的】明晰生产线和传统单机加工客家炒青绿茶的生化成分和感官品质特点,为标准化、精确化加工客家炒青绿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地方品种马图茶为试验原料,采用实时3次重复取样的方法,比较分析半连续化生产线与传统单机加工客家炒青绿茶茶叶含水量、理化成分和成品茶感官品质3方面的差异。【结果】客家炒青绿茶加工过程中,茶叶含水量呈缓慢递减趋势,“一炒”是两种加工方式中失水最多的工序,失水率在64.4%~76.0%之间。茶多酚和咖啡碱在两种加工工艺中均呈显著增加,生产线加工的绿茶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分别为21.25%和4.63%,单机加工的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为22.86%和4.96%。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和儿茶素组分因加工工艺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GC、C、GCG、ECG和CG在生产线加工中阶段性显著增加,EGC、EGCG和EC差异不显著。传统单机加工中GC、C、GCG和CG显著增加,EGC、ECG和EC显著降低,EGCG差异不显著。感官审评结果显示,生产线加工客家炒青绿茶品质相当或优于传统单机加工的客家炒青绿茶。【结论】生产线加工方式有利于形成清香型客家炒青绿茶的外形和品质,但茶味醇厚和回甘略逊于传统单机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 炒青绿茶 生产线 单机 品质
下载PDF
宁都采茶戏舞台音韵述略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松柏 刘艳生 陈星 《龙岩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1-17,共7页
宁都采茶戏是江西采茶戏中的主要代表剧种之一。宁都采茶戏舞台语音系统有21个声母、47个韵母、7个单字声调。宁都采茶戏的韵辙可以归纳为"廿二韵"。宁都采茶戏舞台语言属于因"方言共通化"而形成的以宁都方言为基... 宁都采茶戏是江西采茶戏中的主要代表剧种之一。宁都采茶戏舞台语音系统有21个声母、47个韵母、7个单字声调。宁都采茶戏的韵辙可以归纳为"廿二韵"。宁都采茶戏舞台语言属于因"方言共通化"而形成的以宁都方言为基础且向共同语靠拢的"方言共通语"。在宁都采茶戏未来发展中,需要做好其舞台音韵的统一规范工作,并在向普通话靠拢的同时,保持其历经数百年发展而形成的能够体现剧种特色的最基本的音韵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都采茶戏 舞台音韵 客家 方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