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肉桂与赤石脂配伍的药理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禹志领 张广钦 +3 位作者 戴岳 寇俊平 窦昌贵 陆瑞建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09-312,共4页
肉桂煎液1g/kg,赤石脂煎液3g/kg,肉桂赤石脂合煎液4g/kgpo给药一次,均能明显对抗生大黄引起的小鼠泻下作用。且均能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体外实验)。二者配伍后的作用与各单味药无明显差异。另外,肉桂还... 肉桂煎液1g/kg,赤石脂煎液3g/kg,肉桂赤石脂合煎液4g/kgpo给药一次,均能明显对抗生大黄引起的小鼠泻下作用。且均能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体外实验)。二者配伍后的作用与各单味药无明显差异。另外,肉桂还有抑制小鼠小肠蠕动及镇痛作用,赤石脂无效。合用后,赤石脂对肉桂上述作用无明显影响。急毒试验,3种给药途径(po,ip,iv)肉桂20g/kg均显示较强毒性。赤石脂60g/kg无明显毒性反应。二者配伍后,毒性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九畏 肉桂 赤石脂 配伍 药效 中药毒性
下载PDF
ICP-MS法测定赤石脂煅制前后21种可溶性无机元素 被引量:9
2
作者 高慧慧 杨立梅 +2 位作者 张超 王英姿 孙秀梅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46-1350,共5页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赤石脂Halloysitum rubrum煅制前后21种可溶性无机元素(Be、Bi、Mg、Al、Ti、V、Cr、Mn、Fe、Co、Ni、Cu、Zn、Ga、As、Zr、Cd、Sn、Sb、Ba、Pb)的含有量。方法测定赤石脂煅制前后可溶物在...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赤石脂Halloysitum rubrum煅制前后21种可溶性无机元素(Be、Bi、Mg、Al、Ti、V、Cr、Mn、Fe、Co、Ni、Cu、Zn、Ga、As、Zr、Cd、Sn、Sb、Ba、Pb)的含有量。方法测定赤石脂煅制前后可溶物在水和人工胃液中的含有量,ICP-MS法对人工胃液溶出物中的无机元素进行分析,SIMCA-P 11.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煅赤石脂可溶物的含有量高于生赤石脂,而且其在人工胃液中的含有量明显高于水中。赤石脂煅制前后可溶出无机元素含有量差异明显,载荷图筛选出差异显著的8种元素(Al、Zn、Cu、Mn、Pb、Sb、Ba、Ga),其溶出情况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结论赤石脂常以煅制品的原粉形式内服而不入煎剂有着一定道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石脂 煅制 可溶物 可溶性无机元素 ICP-MS
下载PDF
基于本草及古代医籍探析赤石脂的配伍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李然 鞠俭奎 刘立萍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64-366,共3页
通过梳理历代本草对赤石脂的记载,系统地从五色五脏析其效,晓其用,介绍了赤石脂的使用指征、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并有侧重地对该药在古代医籍的配伍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赤石脂 本草 配伍
下载PDF
不同产地的炮制辅料土中化学元素及水溶性盐含量测定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小平 谢伟容 +2 位作者 陈育青 杨丽珠 沈晓华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0年第10期1719-1725,共7页
目的:比较不同炮制辅料土中所含化学元素全量与水溶性盐含量差异,为土炒炮制辅料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经典化学分析法,检测14批不同产地的灶心土、红土、黄土、红砖粉、赤石脂等炮制辅料土中K、Ca、Fe... 目的:比较不同炮制辅料土中所含化学元素全量与水溶性盐含量差异,为土炒炮制辅料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经典化学分析法,检测14批不同产地的灶心土、红土、黄土、红砖粉、赤石脂等炮制辅料土中K、Ca、Fe、Zn、Al、Mg、Cu、Mn、Na与Si全量及其水溶性盐含量,运用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分析其差异性。结果:以化学元素全量为指标,系统聚类将不同产地辅料土分为4类,主要标记物为Si、Al、Ca;以水溶性盐含量为指标,系统聚类将不同产地辅料土分为3类,主要标记物为水溶性盐总量、Cl^-、SO4^2-;仅红砖粉pH>7。结论:不同产地炮制辅料土中化学元素全量含量存有差异,主要是由其成土母质与地域不同所致,而灶心土中水溶性盐总量、钙离子溶出量明显高于其他土样,与其久经烧炼有关,可为评价炮制辅料土的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灶心土 红土 黄土 红砖 赤石脂 化学元素
下载PDF
矿物药赤石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5
作者 孙文君 周灵君 丁安伟 《广州化工》 CAS 2010年第11期39-41,共3页
从赤石脂的来源与鉴定、炮制方法与作用、化学成分、药理毒理研究、临床应用等方面概述其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矿物药赤石脂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
关键词 赤石脂 化学成分 炮制 应用 综述
下载PDF
Chemical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Hong Dangshen,a unique medicinal material for diarrhea in Hong Kong
6
作者 张艳波 江仁望 +6 位作者 李松林 乔春峰 韩全斌 徐宏喜 黄家乐 毕培曦 邵鹏柱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2007年第3期202-207,共6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plant origin and the identity of the red substance on the surface of Hong Dangshen, a unique medicinal material for diarrhea in Hong Kong. Methods The HPLC fingerprints and 5S rRNA gene spacer s... Aim To investigate the plant origin and the identity of the red substance on the surface of Hong Dangshen, a unique medicinal material for diarrhea in Hong Kong. Methods The HPLC fingerprints and 5S rRNA gene spacer sequences of Hong Dangshen were obtain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genuine species of Radix Codonopsis. The X-ray diffraction spectrum of the red substance was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that of Halloysitum fingerprints to the Codonopsis species and the highest similarity to Rubrum. Results Hong Dangshen showed very similar HPLC Codonopsis pilosula var. modesta in terms of 5S rRNA gene spacer sequences. The X-ray diffraction spectrum of the red substance was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Halloysitum Rubrum. Conclusion The source plant of Hong Dangshen was suggested to be Codonopsis pilosula var. modesta, one of the genuine original plants of Radix Codonopsis (Dangshen) in the China Pharmacopoeia (2005 edition). The red substance on the surface of Hong Dangshen was indicated to be Halloysitum Rubrum, a traditional medicinal mineral for chronic diarrhea. Our data suggest that Hong Dangshen is derived from the roots of Codonopsis pilosula var. modesta which has been processed with Halloysitum Rubrum, and the name is suggested to be Radix Codonopsis Praeparata Halloysita Rub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ix Codonopsis Praeparata Halloysita Rubra Codonopsis pilosula var. modesta HPLC 5S rRNA gene spacer X- ray halloysitum rubrum LOBETYOLIN
下载PDF
脑石的性状和理化鉴别
7
作者 龙飞 王曙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6-267,共2页
目的对脑石的质量标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考证、性状鉴别和理化鉴别。结果观察了脑石的性状特征,建立了脑石的理化鉴别方法。结论证明脑石就是赤石脂和白石脂,可用鉴别赤石脂和白石脂的方法来鉴别脑石。
关键词 理化鉴别 质量标准 文献考证 性状鉴别 性状特征 结果观察 鉴别方法 赤石脂
下载PDF
乌头赤石脂汤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朱金花 安国辉 +4 位作者 刘淑云 孔令军 宗文仓 曹庆艳 郝立艾 《河南中医》 2017年第4期609-611,共3页
目的:观察乌头赤石脂汤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60例。研究组给予乌头赤石脂汤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 目的:观察乌头赤石脂汤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60例。研究组给予乌头赤石脂汤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治疗。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有效率为95.0%,两组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肌酸激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MDA、SOD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头赤石脂汤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能缩短肌酸激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恢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乌头赤石脂汤 丹参注射液 肌酸激酶 谷草转氨酶 乳酸脱氢酶
下载PDF
中药赤石脂的热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刘继华 来国防 刘屹 《中国药师》 CAS 2011年第6期764-766,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赤石脂中所含吸附水、结晶水等理化性质。方法:用差扫描量热分析(DSC)和热重分析(TGA)法研究赤石脂的热变化。结果:对不同产地的29批次赤石脂样本进行DSC及TG同步热分析,个别样本中不合结晶水。结论:热分析法可较好的测定... 目的:研究中药赤石脂中所含吸附水、结晶水等理化性质。方法:用差扫描量热分析(DSC)和热重分析(TGA)法研究赤石脂的热变化。结果:对不同产地的29批次赤石脂样本进行DSC及TG同步热分析,个别样本中不合结晶水。结论:热分析法可较好的测定赤石脂中所含的结晶水,可作为鉴别赤石脂及高岭石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石脂 热分析 结晶水
下载PDF
中药赤石脂的质量探讨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美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8期453-454,共2页
应用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对中药赤石脂Halloysitum rubrum进行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其组成较复杂。赤石脂所呈红色主要是由于含铁所致。
关键词 赤石脂 X线衍射分析
下载PDF
炮制工艺对矿物药赤石脂有害重金属元素的影响考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旭 欧阳楠 《中国药师》 CAS 2022年第2期364-368,共5页
目的:考察不同炮制工艺对赤石脂中有害重金属元素Pb、Cd、As、Hg、Cu的影响。方法:以不同的煅制温度(200,300,400,500,600,700,800,900℃)和煅制时间(2,4,6,8 h)制备赤石脂,采用原子吸收火焰法对Cu进行元素分析,原子吸收石墨炉法对Pd、C... 目的:考察不同炮制工艺对赤石脂中有害重金属元素Pb、Cd、As、Hg、Cu的影响。方法:以不同的煅制温度(200,300,400,500,600,700,800,900℃)和煅制时间(2,4,6,8 h)制备赤石脂,采用原子吸收火焰法对Cu进行元素分析,原子吸收石墨炉法对Pd、Cd进行元素分析,原子荧光光谱法对Hg、As进行元素分析。比较不同炮制条件下赤石脂中有害元素的含量变化。结果:烘制温度为800℃,烘制时间为8 h,对赤石脂中各种有害重金属元素含量降低效果较好。结论:不同炮制工艺对矿物药赤石脂中有害元素含量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药 赤石脂 炮制工艺 重金属元素分析
下载PDF
中药赤石脂的红外光谱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程宾 来国防 《齐鲁药事》 2011年第8期444-445,共2页
目的研究中药赤石脂的红外光谱特征。方法用红外光谱法(IR)对不同来源的矿物药赤石脂进行测定,研究赤石脂的红外光谱特征。结果对不同产地的29批次赤石脂样本进行红外光谱分析,不同来源的赤石脂在3 618cm-1及3 695 cm-1波数处存在差异,... 目的研究中药赤石脂的红外光谱特征。方法用红外光谱法(IR)对不同来源的矿物药赤石脂进行测定,研究赤石脂的红外光谱特征。结果对不同产地的29批次赤石脂样本进行红外光谱分析,不同来源的赤石脂在3 618cm-1及3 695 cm-1波数处存在差异,可以有效区分赤石脂及高岭石。结论运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对不同来源的赤石脂及高岭石进行直接、快速、准确分析,为此类矿物药的鉴别和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石脂 红外光谱 高岭石
下载PDF
赤石脂的本草考证、品质评价及物相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晓飞 王友邵 +4 位作者 陈代红 孙书园 曹艳 郑国华 李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76-184,共9页
该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及现代文献,对赤石脂的名称、基原、产地变迁、品质、功效、炮制加工进行系统整理与本草考证,结合性状鉴定、吸湿度和X射线衍射(XRD)检测等综合分析,以期为赤石脂正本清源提供依据。考证结果表明,其始... 该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及现代文献,对赤石脂的名称、基原、产地变迁、品质、功效、炮制加工进行系统整理与本草考证,结合性状鉴定、吸湿度和X射线衍射(XRD)检测等综合分析,以期为赤石脂正本清源提供依据。考证结果表明,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不同时期均以“赤石脂”为正名,尚有赤符、红心石、吃油脂等别名。历代本草记载的赤石脂与现代硅酸盐类高岭石族多水高岭石相符,其伴生矿物主要为地开石、珍珠陶土、赤铁矿、三水铝石、云母等。古代赤石脂产地主要位于秦岭,山东,河南一带,现河南、湖北等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历代品质评价包括“色理鲜腻”“细腻粘舌缀唇”“滑如脂”等,现代本草多以颜色、光泽、质地、吸湿性等方面评价其品质,包括色红、光滑、细腻、质软、黏性强等特征。赤石脂味甘、酸、辛,性温,无毒,归心经和大肠经,属收涩固脱剂,为久痢泄澼之要药。常用炮制方法包括火煅、水飞、醋淬等。对不同批次赤石脂药材的性状、XRD和吸湿度进行综合分析显示,市售赤石脂多以鲜红或棕红色为主,表面光滑如脂,质软滑润,断面纹理细腻,多具蜡样光泽,吸水性强;主要组成为高岭石中10Å(1Å=0.1 nm)多水高岭石,常与7Å多水高岭石、珍珠陶土等共生;正品吸湿度整体高于伪品,可作为分辨真伪的关键指标。赤石脂的品质评价与本草考证结果一致,“色鲜理腻缀唇”可作为其品质评价的关键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石脂 本草考证 物相分析 基原 品质评价 吸湿性
原文传递
赤石脂和禹余粮作为灶心土替代品的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明芳 孟祥龙 +4 位作者 何美菁 薛非非 马俊楠 李坤 张朔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3-27,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灶心土、赤石脂和禹余粮的热解特性及红外光谱相似度来探讨赤石脂、禹余粮替代灶心土的可行性。方法:热解特性研究采用热重差热综合热分析仪,取试样量(30±5)mg置于坩锅中,以10℃·min^(-1)的升温速率、流量60 m L... 目的:通过比较灶心土、赤石脂和禹余粮的热解特性及红外光谱相似度来探讨赤石脂、禹余粮替代灶心土的可行性。方法:热解特性研究采用热重差热综合热分析仪,取试样量(30±5)mg置于坩锅中,以10℃·min^(-1)的升温速率、流量60 m L·min^(-1)的恒定流速通入模拟空气[N_2-O_2(4∶1)],从室温升至900℃。红外光谱试验采用溴化钾压片法,光谱分辨率4 cm^(-1),测量范围4 000~500 cm-1,扫描信号累加32次,所得数据经Omnic软件进行自动基线校正、平滑及纵坐标归一化。数据处理及图表绘制采用Origin 8.0软件和Omnic软件完成。结果:比较热解特性发现灶心土、赤石脂、禹余粮的热解特性均在400~600℃处出现一段失重台阶;但整体而言,赤石脂与禹余粮热解特性没有体现出灶心土热解特性的复杂性;通过红外光谱相似度数值得出,以灶心土作为对照,赤石脂与灶心土相似度数值较偏低,禹余粮与与灶心土相似度数值处于中等水平。结论:就热解特性及红外光谱相似度而言,禹余粮与灶心土相似性较好,可能较赤石脂更适用作灶心土的替代品,为相关中药炮制辅料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炮制辅料 灶心土 赤石脂 禹余粮 热解特性 红外光谱
原文传递
中药赤石脂“涩”性味源流考
15
作者 翁晓芳 顾漫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452-4456,共5页
早期本草记载赤石脂性“滑”,目前则普遍认为赤石脂味“涩”。通过梳理出土医方文献和主要传世本草文献,文章大致勾勒出赤石脂与“涩”关联的路径:以《本草纲目》为重要标志,其性与味分别开始与“涩”关联,可见赤石脂性味“涩”的发端... 早期本草记载赤石脂性“滑”,目前则普遍认为赤石脂味“涩”。通过梳理出土医方文献和主要传世本草文献,文章大致勾勒出赤石脂与“涩”关联的路径:以《本草纲目》为重要标志,其性与味分别开始与“涩”关联,可见赤石脂性味“涩”的发端不早于明代。已搜集到的“涩”包含“味”含义的文献,最早见于西晋时期。自明清以后,赤石脂“涩”的特质被强化;当今中药学教材几乎全部将其归为收涩药,限制了对赤石脂其他方面功效和作用的认识与研究。在对历代医书中记载的赤石脂进行配伍用药分析时,应结合当时对其性味的认识来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石脂 性味 源流 文献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