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1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rief History of Xu-style Gardens in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1
作者 YAN Hua LIU Xiaolu QIN Fei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1年第1期2-6,共5页
This paper studied the gardening activiti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Xu-style gardens in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by combining ancient literature with the study of Han Dynasty stone relief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y Q... This paper studied the gardening activiti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Xu-style gardens in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by combining ancient literature with the study of Han Dynasty stone relief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y Qin and Han Dynasties,the imperial(royal)gardens and private gardens in ancient Xuzhou had developed in parallel.Imperial(royal)gardens were built by or for vassal kings,First Emperor of Qin Dynasty,Emperor Gaozu of Han Dynasty Liu Bang,for example,Pei Palace,Yanqi Tai,Xima Tai,Hanzu Temple,Lingguang Palace of Lu and so on.As for private gardens,stone reliefs in medium or small tombs owned by the bigwigs or the rich were collected from ancient Xuzhou,and from which we can see clearly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garden from the court,the yard to the garden,rich garden plants and animal species,garden architecture types such as hall,building,pavilion,platform,boat,corridor,gate,gatetower,ornamental column etc.,particularly,hanging waterside pavilion was a unique architectural form of Xu-style garden.These achievements showed that Xu-style garden architecture had been transformed from the pre-Qin incubation period to the generation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cape architecture qin and han Dynasties Royal garden Private garden han dynasty stone reliefs
下载PDF
The Influence of the Southern Silk Road on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Southwestern Yi in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2
作者 Li Guifang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22年第5期88-103,共16页
The Southern Silk Road ran through Sichuan,Yunnan,and other provinces of China.It was a vital transport artery that linked the region of the southwestern Yi(barbarian tribes)to the Central Plains and influenced politi... The Southern Silk Road ran through Sichuan,Yunnan,and other provinces of China.It was a vital transport artery that linked the region of the southwestern Yi(barbarian tribes)to the Central Plains and influenced politics,economy,and culture in the region of the southwestern Yi in ancient times.The imperial governments of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kept developing regions along the Southern Silk Road.Their relentless efforts brought about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region of the southwestern Yi in three aspects.Politically,they established the county system and step by step integrated the southwestern frontier and the inland into an administrative whole;economically,they implemented“presenting generous gifts and tax exemption,”spread the advanc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from the Central Plains,and promoted local economic growth;ideologically,they spread Confucianism and culture,and promoted cultural exchange and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Southern Silk Road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the southwestern Yi social development
下载PDF
秦汉行政报告中的“请”与“报”
3
作者 刘太祥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5-33,共9页
秦汉行政报告的“请”与“报”制度是维护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机制的一项重要政治法律制度。秦汉依法对行政请示报告的类型、办理程序、审批答复、处理和利用等方法和原则作出了明确规定,建立了相应的行政申请报告呈报和批复的体... 秦汉行政报告的“请”与“报”制度是维护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机制的一项重要政治法律制度。秦汉依法对行政请示报告的类型、办理程序、审批答复、处理和利用等方法和原则作出了明确规定,建立了相应的行政申请报告呈报和批复的体制机制,为行政请示报告工作提供了可以遵循的法律制度,加强了对行政的监督和检查,限制了行政权力的滥用,提高了行政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行政报告 请示 回复 程序 法律制度
下载PDF
秦汉简牍算书“径田术”新探
4
作者 周序林 马永萍 龙丹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87-193,共7页
“径田术”是秦汉简牍算书中的一种简便算法,用于计算广、纵均大于或者广、纵之一大于240步的矩形田面积.此术目前见于四种秦汉简牍算书文献,学界对“径田术”有过讨论,所得出的结论中有合理成分,但由于部分术文晦涩难懂等客观原因,这... “径田术”是秦汉简牍算书中的一种简便算法,用于计算广、纵均大于或者广、纵之一大于240步的矩形田面积.此术目前见于四种秦汉简牍算书文献,学界对“径田术”有过讨论,所得出的结论中有合理成分,但由于部分术文晦涩难懂等客观原因,这些结论还有可商榷之处.分析学界对“径田术”几种代表性观点,指出其中的合理成分和可商榷之处,在分析术文文意的基础上提出理解“径田术”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简牍算书 径田术 简便算法
下载PDF
简牍所见战国秦至汉初“内史”及其沿革
5
作者 吕利 邓家欣 《枣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84-92,共9页
“内史”一职西周已有,春秋战国以降秦因之,一度作为位次丞相的中央职官参与国家立法,掌治国家财政、上计等事务。秦统一前后,“内史”作为京畿地区治民长官的职能不断加强,“内史”职能或经拆分,将仓廪谷货部分析出,别置“治粟内史”... “内史”一职西周已有,春秋战国以降秦因之,一度作为位次丞相的中央职官参与国家立法,掌治国家财政、上计等事务。秦统一前后,“内史”作为京畿地区治民长官的职能不断加强,“内史”职能或经拆分,将仓廪谷货部分析出,别置“治粟内史”。汉兴,“治粟内史”职权重归“内史”,直至高后执政后期,因现实需要,才又重新析为两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史” “治粟内史” 秦汉 睡虎地秦简
下载PDF
丝路文化视域下湖南区域秦汉玉器审美及影响
6
作者 邹婧 张万科 《丝网印刷》 2024年第1期13-15,共3页
立足于国内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探究丝路文化视域下湖南区域秦汉玉器的溯源,通过对丝绸之路沿线秦汉玉器形成的物质条件和精神土壤进行分析,得出其具有选材之精、工艺之巧、纹饰之美、内涵之妙的审美特点,为当代文化创新应用提出思考借鉴。
关键词 丝路文化 秦汉玉器 文化创新
下载PDF
中原黄河漕路与秦汉隋唐帝国
7
作者 陈隆文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16,共10页
中原黄河漕路是以现在郑州桃花峪以西至三门峡灵宝段的黄河河道为主干的漕粮运输通道,由灵宝至三门峡段、三门峡至孟津段、孟津至郑州桃花峪段等数段构成,敖仓、荥阳故城等地是中原黄河漕路上的关键节点。作为关中与关东之间唯一有效的... 中原黄河漕路是以现在郑州桃花峪以西至三门峡灵宝段的黄河河道为主干的漕粮运输通道,由灵宝至三门峡段、三门峡至孟津段、孟津至郑州桃花峪段等数段构成,敖仓、荥阳故城等地是中原黄河漕路上的关键节点。作为关中与关东之间唯一有效的运输渠道,其畅通与否和秦汉隋唐帝国的国运兴衰息息相关。在秦、汉、隋大一统的过程中,中原黄河漕路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桃花峪以西的中原黄河漕路转输军粮物资之便,帮助秦人在兼并统一战争中占得先机;而关中以东中原黄河漕路的畅通及其对敖仓之粟的控制,几乎成为刘邦战胜项羽的决定性因素。汉代时,经由中原黄河漕路转输的漕粮数额一直呈现攀升之势,最高在元封年间达六百万石,约为当今的18万吨。隋帝国借助中原黄河漕路控制了当时东亚大陆上最富庶的区域,更是以郑州桃花峪西至三门峡灵宝段黄河漕路为主轴,西引渭水,东连黄河下游与后来的隋唐大运河通济、永济两渠,构建了南至淮水、北达海河流域的水上交通运输系统。唐代关中长安对中原黄河漕路的依赖则超过了汉、隋,经由中原黄河漕路西输至关中长安的漕粮数量与规模随着唐帝国国运盛衰而不断起伏变化,可以说中原黄河漕路畅通、漕运制度不断完善,唐帝国蒸蒸日上;中原黄河漕路断绝,唐王朝政权亦随之衰亡。因此,中原黄河漕路足以称为秦汉隋唐帝国的生命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 黄河漕路 秦汉隋唐帝国
下载PDF
战国秦汉斜向互绞编织物的编织工艺研究
8
作者 黄天 周旸 龙博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124,共10页
本文以战国秦汉时期的两件斜向互绞编织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复原的方法对战国秦汉时期斜向互绞编织物的组织结构与编织工艺进行分析与探究。对比两者在结构、格眼、纹理、组边上的异同,发现通过变化基础结构中经线交织的方向和次数可... 本文以战国秦汉时期的两件斜向互绞编织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复原的方法对战国秦汉时期斜向互绞编织物的组织结构与编织工艺进行分析与探究。对比两者在结构、格眼、纹理、组边上的异同,发现通过变化基础结构中经线交织的方向和次数可以形成不同的组织结构和纹理效果。在编织工艺上,两者都使用斜向穿绞编法。其中普通组各编线间的编结变化和排列顺序以2个经线数为循环,编线在各行编结时的状态与编线数的奇偶和第一行编结时各编线的编结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向互绞编织物 战国秦汉 编织工艺 组织结构 纹理 格眼
下载PDF
秦汉彩绘陶器中“汉紫”应用及对西域的影响
9
作者 常艳 丛欢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4,共7页
“汉紫”是中国战汉时代特有的人造硅酸铜钡材料。它在彩绘陶中的使用既表现出强烈的地域性特征,又具有统一的哲学思想。基于“汉紫”在秦汉墓葬中彩绘陶的相关考古资料,梳理了它在陕西、河南、山东、江苏不同地域的应用情况和表现出的... “汉紫”是中国战汉时代特有的人造硅酸铜钡材料。它在彩绘陶中的使用既表现出强烈的地域性特征,又具有统一的哲学思想。基于“汉紫”在秦汉墓葬中彩绘陶的相关考古资料,梳理了它在陕西、河南、山东、江苏不同地域的应用情况和表现出的共性与个性,蠡测它集中发生于北方的多种原因及用色观念,分析它与“埃及蓝”的关系及对西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彩绘陶 汉紫 汉蓝 西域
下载PDF
陕西西安高陵区榆楚墓地CM1发掘简报
10
作者 耿庆刚 冯博(绘图) +9 位作者 王学文(绘图) 韩飞(绘图) 刘一博(绘图) 葛立毅(摄影) 赵汗青 崔梦鹤 夏培朝 于有光 裴学松 马珍珍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47,F0002,共15页
2020年3月,为配合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融豪产业园三期项目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项目用地内的古代墓葬进行了发掘。其中编号CM1的墓葬为一座带有祭祀坑的竖穴墓道洞室墓,虽然墓室被盗严重,但壁龛和祭祀坑中出土了大量随葬品和动物骨骼... 2020年3月,为配合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融豪产业园三期项目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项目用地内的古代墓葬进行了发掘。其中编号CM1的墓葬为一座带有祭祀坑的竖穴墓道洞室墓,虽然墓室被盗严重,但壁龛和祭祀坑中出土了大量随葬品和动物骨骼。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判断,CM1的年代大致为秦汉之际。该墓的发掘为研究秦汉之际墓葬形制、随葬品和葬俗演变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市 秦汉之际 秦墓 祭祀坑
下载PDF
汉代音乐职官演变及其音乐制度史意义
11
作者 白少雄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87,167,168,共10页
汉承秦制是秦汉乐官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但由于秦代资料的缺失,致使该问题一直悬而未决。随着出土资料的不断问世,为此现象的梳理提供了可能。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汉代不仅沿袭了秦朝主要乐官的架构,还增设了新乐官。特别是武帝之... 汉承秦制是秦汉乐官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但由于秦代资料的缺失,致使该问题一直悬而未决。随着出土资料的不断问世,为此现象的梳理提供了可能。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汉代不仅沿袭了秦朝主要乐官的架构,还增设了新乐官。特别是武帝之后,乐官的音乐职能更为纯粹,同时,整合左乐、外乐等机构职能归入乐府,使之与太乐成为汉代的主要音乐机构。这种改造使汉代乐官成为后世乐官的渊薮,凸显了音乐娱乐生活的作用,对后世音乐职官设置及古代音乐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承秦制 乐官 音乐制度 乐府 太乐
下载PDF
东周秦汉时期骆驼题材文物初步研究
12
作者 冯锴 李阳 +1 位作者 蒋文孝 王添瑞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92,共11页
本文在广泛梳理东周秦汉时期骆驼题材文物类别与时空分布的基础上,认为骆驼题材文物的出现年代、分布范围和造型风格具有显著的时代与地域特征。骆驼题材文物在内地的出现和发展,深受我国北方人群的影响,显示出较为活跃的农牧互动。秦... 本文在广泛梳理东周秦汉时期骆驼题材文物类别与时空分布的基础上,认为骆驼题材文物的出现年代、分布范围和造型风格具有显著的时代与地域特征。骆驼题材文物在内地的出现和发展,深受我国北方人群的影响,显示出较为活跃的农牧互动。秦始皇帝陵陵西大墓M1新发现的单体金、银骆驼塑像写实逼真的艺术形式,是我国骆驼题材文物中的特例,但在中亚、西亚艺术品中有迹可循,它可能是舶来品,也可能是在西方艺术影响之下本土创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周秦汉时期 骆驼题材文物 农牧互动 中西文化交流
下载PDF
“过秦”与“伪新”:班固历史兴亡观的再认识
13
作者 宣扬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6-23,共8页
秦朝和新朝短祚而亡,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两个“波谷”。班固考察秦、新两个大一统皇朝的正统性、兴亡过程和政治遗产,指出:秦朝是顺承天命的“闰统”,新朝是不入五德闰位的“无统”;两个皇朝都由创业之君适应当时的政治趋势而建立,... 秦朝和新朝短祚而亡,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两个“波谷”。班固考察秦、新两个大一统皇朝的正统性、兴亡过程和政治遗产,指出:秦朝是顺承天命的“闰统”,新朝是不入五德闰位的“无统”;两个皇朝都由创业之君适应当时的政治趋势而建立,却因统治者施行错误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治理模式,从而走向儒家制度精神的反面,亡不旋踵;汉承秦制是迫于时势的权宜之计,具有两面性,新朝制度则在形式上被东汉统治者废除了。暴秦、伪新最终成为具有典范意义的文化符号。班固在考察秦朝和新朝历史的过程中,寄寓着他对东汉皇朝完成西汉统治者未竟之功、迈入王道治世的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固 《汉书》 秦朝 新朝
下载PDF
秦汉时期汉中郡乡里校补与地名学分析
14
作者 张新超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4-92,共9页
随着简牍资料的不断公布,对秦汉乡里制度进行区域个案研究已成为可能。通过梳理和校补史料,新发现秦汉时期汉中郡的乡有5个,分别是西乡、訇乡、壻乡、平乡、汉阳乡,时间均为汉代;新发现的里有11个,其中秦里5个:畜园里、康乐里、州里、... 随着简牍资料的不断公布,对秦汉乡里制度进行区域个案研究已成为可能。通过梳理和校补史料,新发现秦汉时期汉中郡的乡有5个,分别是西乡、訇乡、壻乡、平乡、汉阳乡,时间均为汉代;新发现的里有11个,其中秦里5个:畜园里、康乐里、州里、辨阳里、乘田里;汉里6个:析里、平乡里、市阳里、故道里、官里、竹里。加上前人收集的13里,共计5乡24里。通过地名学分析可知,汉中郡的乡名以人文地理类名称为主;里名方面,秦代是自然地理类和人文地理类并重,汉代则以人文地理类为主。秦汉时期里的稳定性问题需要辩证看待。相关结论不仅有助于推进秦汉乡里制度研究,而且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时期 汉中郡 乡里 地名学分析
下载PDF
秦汉简牍所见“长沙”县考
15
作者 赵堉燊 《出土文献》 2024年第1期63-69,171,共8页
里耶秦简、华远秦牍、益阳兔子山汉简均见地名“长沙”,表明秦代延续楚国的建置设有长沙县,该县作为苍梧郡的郡治,一直延续至汉初。秦长沙县故城在今长沙市五一广场及周边地区,汉初临湘县的城址可能在北津城,疑吴氏长沙国的国都可能曾... 里耶秦简、华远秦牍、益阳兔子山汉简均见地名“长沙”,表明秦代延续楚国的建置设有长沙县,该县作为苍梧郡的郡治,一直延续至汉初。秦长沙县故城在今长沙市五一广场及周边地区,汉初临湘县的城址可能在北津城,疑吴氏长沙国的国都可能曾由北津城迁至“临湘故城”,迁置后原长沙县改名为临湘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简牍 长沙 临湘 县址
下载PDF
秦汉时期“爰书”考
16
作者 陈阳 《贵州文史丛刊》 2024年第2期41-47,共7页
从“爰金”“爰田”到“爰书”,“爰”字的含义具有连贯性,本文通过查阅相关史料并考释,将“爰”理解为“易”或“换”则更为合适,而秦汉时期的“爰书”是个泛称,指记录他人言语用于证明或存档的文书形式。
关键词 秦汉时期 爰金 爰书
下载PDF
前四史先秦两汉人物自立自信自强人格品质研究
17
作者 姜徐淇 丁敢真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4年第2期98-102,共5页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记载先秦两汉众多人物自立自信自强人格品质。修身自立的先秦两汉人物既有优秀的帝王也有崛起自平民中的优秀分子。修心自信的品质主要表现为“自恃自知,知人善用”“不惧磨难,自知坚毅”。修业自...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记载先秦两汉众多人物自立自信自强人格品质。修身自立的先秦两汉人物既有优秀的帝王也有崛起自平民中的优秀分子。修心自信的品质主要表现为“自恃自知,知人善用”“不惧磨难,自知坚毅”。修业自强的品质主要表现为“坚韧不拔,意志坚定”“运筹帷幄,沉着冷静”“折而不挠,终成大业”。发掘和弘扬自立自信自强品质,有助于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成长,有助于家庭教育不断改进,有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立 自信 自强 前四史 先秦两汉
下载PDF
秦汉时期被子文化研究
18
作者 宋漫 刘安定 +1 位作者 李斌 夏雨微 《纺织科技进展》 CAS 2024年第4期57-62,共6页
针对秦汉时期的“衾被”汉字本身、材质及文化意向等问题,运用文献资料与考古实物二维印证的方法,对秦汉衾被进行系统分析,从使用功能和材质2方面得出秦汉时期被子与服装或许同源的观点。研究表明,“衾”字小篆字形与深衣制服装的左衽... 针对秦汉时期的“衾被”汉字本身、材质及文化意向等问题,运用文献资料与考古实物二维印证的方法,对秦汉衾被进行系统分析,从使用功能和材质2方面得出秦汉时期被子与服装或许同源的观点。研究表明,“衾”字小篆字形与深衣制服装的左衽形制相同,“被”字取兽皮,亦表明被子最初的服装功能。文献资料与考古实物中纺织品的材质,说明不同阶层被子与服装的材质使用形成内在与外在关联,并可推断相互间的使用情况。诗词中的“衾被”从文化意向上深谙秦汉时期的礼教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衾被 秦汉 麻葛 文化意象 服装
下载PDF
先秦秦汉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生存空间——以《汉书·地理志》所见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文光 马宜果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4-34,共11页
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看,虽然在《尚书·禹贡》和《史记·夏本纪》中有中华民族共同体生存空间的记述,但主要以自然地理空间为主,没有涉及政治地理空间和人文地理空间。《汉书·地理志》则为我们记述了先秦至西汉时期中华民... 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看,虽然在《尚书·禹贡》和《史记·夏本纪》中有中华民族共同体生存空间的记述,但主要以自然地理空间为主,没有涉及政治地理空间和人文地理空间。《汉书·地理志》则为我们记述了先秦至西汉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生存发展的自然地理空间、政治地理空间、文化地理空间,甚至还第一次记述了人口数量和性别比例。所以《汉书·地理志》是一部划时代的历史地理学著作,代表了汉代地理学的最高成就,同时也开创了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先河,是研究先秦秦汉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生存发展空间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地理志》 中华民族共同体 生存空间 秦汉时期的边疆
下载PDF
秦汉三国时期盐业官印辑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海宇 《盐业史研究》 2023年第2期3-11,共9页
古玺印是古代昭示信用的凭证,在古代文明史、社会制度史以及古文字学等研究领域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盐业官印是各朝代盐业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盐业官署机构以及官员的权力象征,在盐业史研究中具有较为重要的资料价值。文章共收... 古玺印是古代昭示信用的凭证,在古代文明史、社会制度史以及古文字学等研究领域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盐业官印是各朝代盐业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盐业官署机构以及官员的权力象征,在盐业史研究中具有较为重要的资料价值。文章共收集16种秦、汉至三国时期与盐业相关的古官印(含封泥、戳印陶文),加以说明与考释,并结合这些官印材料进一步探讨各朝代相关的食盐生产与盐业制度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印 盐业 秦汉三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