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数字化时代下汉剧非遗保育与传承——以“数·剧”TD项目为例 |
吴杨婷
|
《丝网印刷》
|
2024 |
0 |
|
2
|
从唱腔的遗传基因为广东汉剧寻根溯源 |
黄东阳
|
《嘉应学院学报》
|
2023 |
1
|
|
3
|
“京师尚楚调”的回溯与反思 |
路应昆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4
|
核心承继·多元并置·融合重构——广东汉剧声腔源流考证 |
罗钢芹
|
《音乐探索》
|
2023 |
0 |
|
5
|
汉剧曲牌音乐对南北曲的继承与发展 |
欧阳亮
|
《民族艺术研究》
|
2023 |
0 |
|
6
|
伍重与夏隆:有机建筑分野 |
闫友鹏
王小红
陈薄旭
|
《建筑师》
|
2023 |
1
|
|
7
|
汉代百戏之角抵戏、乐舞杂戏服饰研究 |
张彬
|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
2023 |
0 |
|
8
|
田汉:在人民时代实现“银色的梦” |
谭桂林
|
《特立研究》
|
2023 |
0 |
|
9
|
文化空间视域下汉剧进入高师音乐教育体系研究 |
赵雨薇
周希正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5
|
|
10
|
论汉水流域的水浒戏及其传播特点 |
王建科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11
|
从声腔形态的比较为广东汉剧寻根溯源 |
黄东阳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12
|
广东汉剧北路(西皮)唱腔结构及其变格 |
李英
|
《音乐探索》
CSSCI
|
2010 |
1
|
|
13
|
闽西汉剧的民间社会背景与文化意义 |
曾立毅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14
|
千生万旦,难求一净——谈闽西汉剧特有行当“红净”的艺术特征 |
刘雪妍
|
《保山学院学报》
|
2017 |
2
|
|
15
|
武汉市汉剧剧场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
王红
丹晓飞
邓娅萍
段雨婕
|
《地理信息世界》
|
2021 |
1
|
|
16
|
以善为美:藏、汉戏曲共同的审美理想 |
谢真元
|
《济宁学院学报》
|
2009 |
1
|
|
17
|
论田汉话剧借鉴戏曲的艺术创造 |
胡星亮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3
|
|
18
|
钱热储和萧遥天的“外江戏”研究 |
陈志勇
|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09 |
2
|
|
19
|
客家传统音乐保护与传承之策略研究 |
刘泽梅
|
《嘉应学院学报》
|
2008 |
1
|
|
20
|
浅议先秦两汉时期早期戏剧的巫傩形态 |
刘振华
|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3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