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1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禹州阎寨遗址新莽时期墓葬发掘简报
1
作者 魏继印 付永敢(绘图/执笔) +2 位作者 文春峰 韩涛 崔彦春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50,共8页
2018年,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禹州市阎寨遗址发掘汉代墓葬6座。其中,M5和M7两座新莽时期墓葬形制较为特殊,所见随葬品组合及葬俗特征鲜明,双墓室四人合葬、海蓝宝石珠等在河南地区尚不多见,为了解新莽时期豫中地区的葬俗与社会增加了... 2018年,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禹州市阎寨遗址发掘汉代墓葬6座。其中,M5和M7两座新莽时期墓葬形制较为特殊,所见随葬品组合及葬俗特征鲜明,双墓室四人合葬、海蓝宝石珠等在河南地区尚不多见,为了解新莽时期豫中地区的葬俗与社会增加了新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禹州市 阎寨遗址 新莽时期 墓葬
下载PDF
中原地区战国至西汉墓葬出土陶釜研究
2
作者 张亮 秦雪松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79,共8页
本文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中原地区战国至西汉墓葬出土的陶釜进行了类型学研究,认为战国中期陶釜以一种特殊葬俗的形式出现在郑州地区,战国晚期开始陶釜迅速发展,分布范围变广,数量和类型明显增多,包含有郑韩文化、晋文化和秦文化三... 本文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中原地区战国至西汉墓葬出土的陶釜进行了类型学研究,认为战国中期陶釜以一种特殊葬俗的形式出现在郑州地区,战国晚期开始陶釜迅速发展,分布范围变广,数量和类型明显增多,包含有郑韩文化、晋文化和秦文化三大系统。进入汉代,陶釜数量急剧减少,类型单一。陶釜在中原地区的发展历程与秦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釜 中原地区 战国 西汉 类型学
下载PDF
汉代神荼郁垒图像与东海信仰
3
作者 庞政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89,111,共8页
两汉时期的神荼郁垒图像一般表现为高大魁梧之神人,手持苇索、桃木或刀斧兵器。苇索图案在川渝和河南地区的东汉画像砖中也多有发现,多刻画在门阙之旁。河南地区的汉墓中常常有持钺或刀剑武器的孔武力士和凶猛老虎形象出现在墓门位置。... 两汉时期的神荼郁垒图像一般表现为高大魁梧之神人,手持苇索、桃木或刀斧兵器。苇索图案在川渝和河南地区的东汉画像砖中也多有发现,多刻画在门阙之旁。河南地区的汉墓中常常有持钺或刀剑武器的孔武力士和凶猛老虎形象出现在墓门位置。作者认为这些材料可能与文献所载的神荼郁垒辟邪除凶的观念信仰存在关联,与古代社会盛行的大傩逐疫活动密切相关,是仪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大傩不只是局限于为生人驱邪逐疫,也常常用来为死者辟邪御凶,墓葬中所见的此类图像和遗物的目的或许是为了保护死者,护送其安全地抵达东海仙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神荼郁垒 桃木 苇索 驱鬼辟邪 东海信仰
下载PDF
西汉周应墓相关问题探析
4
作者 李库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114,共5页
周应墓为西汉景帝阳陵陪葬墓之一,位于阳陵东区陪葬墓区域,其以列侯身份陪葬,设有独立的墓园,规格较高。墓葬为西汉前期典型的斜坡墓道洞室墓,以简单的木结构在墓室门前构筑的“前厅”。陪葬的塑衣式陶俑是墓主生前“家吏”“家臣”和... 周应墓为西汉景帝阳陵陪葬墓之一,位于阳陵东区陪葬墓区域,其以列侯身份陪葬,设有独立的墓园,规格较高。墓葬为西汉前期典型的斜坡墓道洞室墓,以简单的木结构在墓室门前构筑的“前厅”。陪葬的塑衣式陶俑是墓主生前“家吏”“家臣”和“侍从”的替代品。推测该墓建于汉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时代明确,为西汉阳陵陪葬墓的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阳陵 陪葬墓 周应 列侯 墓葬形制
下载PDF
西汉景帝阳陵陪葬墓97GYM130发掘简报
5
作者 焦南峰 王保平(摄影) +4 位作者 张麦平(绘图) 刘君幸(绘图) 王保平 李库 马永嬴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56,F0003,共10页
1997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高陵县(现高陵区)汉阳陵陪葬墓区发掘了一座有独立墓园、规模较大的墓葬(97GYM130),出土印文为“周应”的铜质印章一枚。经考证,周应在西汉景帝时期官至列侯,墓葬的形制结构、出土的“半... 1997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高陵县(现高陵区)汉阳陵陪葬墓区发掘了一座有独立墓园、规模较大的墓葬(97GYM130),出土印文为“周应”的铜质印章一枚。经考证,周应在西汉景帝时期官至列侯,墓葬的形制结构、出土的“半两”铜钱等随葬品也证实了该墓时代为西汉早期,此墓的发掘为研究西汉帝陵陪葬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阳陵 陪葬墓 墓园 周应
下载PDF
汉晋时期河西走廊张掖地区的开发研究——以黑水国汉代墓葬为例
6
作者 王宁远 申冉冉 辛欣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黑水国汉代墓葬出土的农具、动物骨骼、农作物遗存和人骨为人们了解河西走廊张掖地区汉晋时期生业经济和农业发展等问题提供了重要证据。通过动物骨骼、农作物遗存鉴定结果和人骨碳氮同位素检测结果,可以揭示汉晋时期黑水国人群的食物... 黑水国汉代墓葬出土的农具、动物骨骼、农作物遗存和人骨为人们了解河西走廊张掖地区汉晋时期生业经济和农业发展等问题提供了重要证据。通过动物骨骼、农作物遗存鉴定结果和人骨碳氮同位素检测结果,可以揭示汉晋时期黑水国人群的食物结构和生业模式特点。墓葬出土的农作物有粟、黍、稻,随葬动物有鸡、猪、绵羊、黄牛、狗、马,人骨骨胶原碳稳定同位素主要呈现C3和C4混合信号,部分呈现C3信号和C4信号,氮稳定同位素值相较牛羊等家养食草动物较高。综合研究说明汉晋时期河西走廊形成麦类、粟黍和豆类的混合农业模式,所以黑水国汉代先民摄取的粮食作物来源呈多样化。同时,河西走廊畜牧业发达,使当时人群摄取了大量的肉食资源,导致蛋白质摄入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国汉墓 河西走廊 张掖地区 汉晋时期 生业经济 农业发展
下载PDF
陕西咸阳茂苑小区一期汉墓发掘简报
7
作者 谢高文 刘卫鹏(摄影/执笔) +4 位作者 王长虹(摄影/绘图/执笔) 武杰(摄影/绘图/执笔) 魏嘉黎(摄影/执笔) 邱雅暄(绘图) 谢雪菲(绘图)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6,共6页
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在咸阳茂苑小区一期范围内发掘汉代墓葬百余座。其中M1、M9和M49为竖穴墓道单室土洞墓,单人仰身直肢葬,年代从西汉晚期到新莽时期,随葬有陶器、漆器、铜牌饰、石祖及幼布三百、差布五百等... 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在咸阳茂苑小区一期范围内发掘汉代墓葬百余座。其中M1、M9和M49为竖穴墓道单室土洞墓,单人仰身直肢葬,年代从西汉晚期到新莽时期,随葬有陶器、漆器、铜牌饰、石祖及幼布三百、差布五百等王莽货币,推测墓主为居住于茂陵邑南部郊区的普通民众。这为探索西汉中晚期至新莽时期关中地区墓葬形制、丧葬习俗提供了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咸阳市 汉代墓葬 石祖 王莽钱币
下载PDF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ectonic Deformation Phenomena in Some Archaeological Sites in Shandong Province
8
作者 Zheng Haigang Yang Yuanyuan +3 位作者 Yao Daquan Zhao Peng Gong Xicheng Shen Xiaoqi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7年第4期513-526,共14页
Earthquake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was conducted in recent years at four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sites in Shandong,focusing on the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tectonic deformation phenomena. The non-tectonic ... Earthquake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was conducted in recent years at four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sites in Shandong,focusing on the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tectonic deformation phenomena. The non-tectonic deformation phenomena were distinguished at the site of the Shang Dynasty ruins at Daxinzhuang in the Jinan suburbs. In Longshan,sand vein-filled cracks were recognized in the cultural layers of the Chengziya site,Zhangqiu City. Sand veins on the trench wall and sand tubes at the trench bottom were found densely distributed at the Shang and Zhou Dynasty cultural layers,at Qinhuangtai site,Binzhou City. The tectonic and non-tectonic origin cracks were identified on the city wall of the Site of Capital of State Qi,Linzi City. In Rizhao city,parallel distributed sand vein fracture groups were found in the cultural layer of Longshan-Warring States-Han Dynasty at Yaowangcheng site. Typical conjugate shear fractures were identified on the city wall of the ancient city of the State of Xue, Tengzhou City. The above natural deformation phenomena are concentrated in the culture layers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Warring States-Han Dynasties and before, and characterized by seismic sand-soil liquefaction traces,which indicate that these regions might have been in the seismic active episodes in the corresponding periods. The above inference has been confirmed by microscopic data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nDONG Archaeoseismology TECTONIC Deformatio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han DYNASTY
下载PDF
Design and Mechanics Analysis of Prairie Stone People Shed in Tekes County,Ili Prefecture
9
作者 LIU Yang LIU X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nt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19年第1期52-58,共7页
On the Silk Road, the grassland mountains of Tekes County are scattered with ancient stone people and stone statues in the Han-Wei-Jin periods. There are diseases such as weathering and cracking. In combination with t... On the Silk Road, the grassland mountains of Tekes County are scattered with ancient stone people and stone statues in the Han-Wei-Jin periods. There are diseases such as weathering and cracking.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imate change over the past 35 years, a rain-proof shed has been designed. The appearance refers to ″Horse riding Huns″ in front of the Huoqubing tomb in the Han dynasty, and ″Yungang Grottoes″ in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and combine the concept of contemporary Kazakh Boz yu. Different from the general wooden straw shed, it is light in weight, easy to install, resistant to rain and snow, strong in corrosion resistance, strong in structural strength and Readily available materials, and low in cost, which is beneficial to improving the status of cultural relic protection and delaying the speed of diseases dam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AIRIE STONE PEOPLE protection wind and snow load canopy han-Wei-Jin periodS
下载PDF
秦汉三国时期盐业官印辑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海宇 《盐业史研究》 2023年第2期3-11,共9页
古玺印是古代昭示信用的凭证,在古代文明史、社会制度史以及古文字学等研究领域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盐业官印是各朝代盐业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盐业官署机构以及官员的权力象征,在盐业史研究中具有较为重要的资料价值。文章共收... 古玺印是古代昭示信用的凭证,在古代文明史、社会制度史以及古文字学等研究领域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盐业官印是各朝代盐业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盐业官署机构以及官员的权力象征,在盐业史研究中具有较为重要的资料价值。文章共收集16种秦、汉至三国时期与盐业相关的古官印(含封泥、戳印陶文),加以说明与考释,并结合这些官印材料进一步探讨各朝代相关的食盐生产与盐业制度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印 盐业 秦汉三国
下载PDF
东汉时期地震与社会科学文化的关系——张衡地动仪发明的背景研究
11
作者 卢双苓 于庆民 +3 位作者 钟普浴 王合乾 石晓辉 邹春红 《山西地震》 2023年第1期45-52,共8页
以张衡发明地动仪为切入点,通过对《后汉书》所载东汉历史地震资料的汇总分析,探讨东汉时期地震的频度、影响程度和破坏程度。针对地震发生后,朝廷制定的救灾策略和震后救灾实效,研究东汉时期地震对社会的影响,分析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社... 以张衡发明地动仪为切入点,通过对《后汉书》所载东汉历史地震资料的汇总分析,探讨东汉时期地震的频度、影响程度和破坏程度。针对地震发生后,朝廷制定的救灾策略和震后救灾实效,研究东汉时期地震对社会的影响,分析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社会文化科学背景,探讨张衡发明地动仪的基础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震 东汉 地动仪发明 地震救灾措施
下载PDF
秦汉时期我国外交翻译的历史书写
12
作者 李志丹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14-118,共5页
基于翻译史研究的共识性议题,采用文献分析法、总结提炼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挖掘和梳理现有翻译通史、断代史、专门史以及记载秦汉社会万象的古书典籍中涉及的对外交往史料,从外交翻译实践、译官专业化与体系化发展、译员综合素养提升、... 基于翻译史研究的共识性议题,采用文献分析法、总结提炼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挖掘和梳理现有翻译通史、断代史、专门史以及记载秦汉社会万象的古书典籍中涉及的对外交往史料,从外交翻译实践、译官专业化与体系化发展、译员综合素养提升、外交翻译管理制度创新等方面,总结这一时期我国外交翻译史的发展脉络及主要特点,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时期 外交翻译 特点 趋势
下载PDF
兼容并包是决定中国历史走向的关键性因素——战国秦汉之际中国历史走势的启示
13
作者 石硕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5-61,共7页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十字路口。后来的历史走向证明,结束诸侯长期征战的出路在于统一局面的出现,并给中国带来向前发展的巨大历史机遇。在战国向秦汉统一局面的转折中,承担了重大使命并发挥重要作用的正是“战国七雄”中的秦...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十字路口。后来的历史走向证明,结束诸侯长期征战的出路在于统一局面的出现,并给中国带来向前发展的巨大历史机遇。在战国向秦汉统一局面的转折中,承担了重大使命并发挥重要作用的正是“战国七雄”中的秦、楚两国。与“七雄”中其他五国相比较,秦、楚的共同特点是地处边僻,并大量吸纳戎狄、蛮夷成份,这使他们的“华夏”身份较模糊和边缘化,但唯其如此,赋予他们开创“新传统”的可能性与力量。战国秦汉之际中国历史走势充分印证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即对“西戎”“蛮夷”等新的相对于“华夏”的异质性因素的吸纳与兼容并包。这一进程不但拓展了“华夏”内涵与地域,也成为决定中国历史走势的关键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秦汉 西戎 蛮夷 兼容并包
下载PDF
从长沙出土“君教”简牍文书看东汉三国县级长吏的徭使
14
作者 徐畅 《出土文献》 2023年第4期102-116,157,共16页
秦汉国家的中央与地方,各级机构所涉日常事务繁多,除通过文书上传下达政令外,须有大量官吏被外派活动于基层行政一线,办理外务,时称“徭使”。不少学者借助出土简牍讨论吏徭问题,但就时段而言,主要关注秦及西汉,而研究对象主要是属吏徭... 秦汉国家的中央与地方,各级机构所涉日常事务繁多,除通过文书上传下达政令外,须有大量官吏被外派活动于基层行政一线,办理外务,时称“徭使”。不少学者借助出土简牍讨论吏徭问题,但就时段而言,主要关注秦及西汉,而研究对象主要是属吏徭使,鲜少谈及长吏徭使问题。近年来长沙市中心出土汉、吴简牍中均存在形制、内容特殊的“君教”文书,一般认为展示了临湘县级僚佐集议的行政过程。本文通过梳理君教文书的相关注记,结合史籍、简牍资料,探讨了东汉至三国长沙临湘地方县级长吏从事外务而徭使的案例,发现佐官丞与尉常奔走厘务,而长官长久滞留在官署以外的情况少见。长官如不在署,往往实行他吏代理制,东汉末至三国,常见以主簿代理相关事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教”文书 县长吏 东汉 三国 徭使
下载PDF
安汉与抗战时期西北垦殖运动
15
作者 储竞争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1-78,共8页
安汉,陕西南郑人,民国著名农学家、垦殖专家。与诸多爱国知识精英一样,抗战时期安汉毅然投身到西北开发大潮之中。不同的是,安汉不但拥有专业的知识,科学、系统的西北垦殖思想,还具有躬身实践的勇气。更难能可贵的是,其指导下的垦殖活动... 安汉,陕西南郑人,民国著名农学家、垦殖专家。与诸多爱国知识精英一样,抗战时期安汉毅然投身到西北开发大潮之中。不同的是,安汉不但拥有专业的知识,科学、系统的西北垦殖思想,还具有躬身实践的勇气。更难能可贵的是,其指导下的垦殖活动,成绩均位列全国垦区之冠。由此可见,人才对于西北开发之重要。但不幸的是,安汉因直言揭露、批评地方政治与军政人员的腐败,而惨遭杀害。安汉之死,突显了战时西北开发实践的复杂与艰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汉 西北垦殖 抗战时期 西北开发
下载PDF
融合与共生:新时期以来蒙汉女性写作流变及比较研究
16
作者 包天花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0期67-71,共5页
新时期以来,蒙汉两个不同民族的女性写作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主题、文化立场、性别姿态等多个方面有相通亦有差别:其重合之处或是对“统一多民族国家”背景下某些共同文化议题的思索与表达,抑或是某些当代中国女性共同经验的展露,同... 新时期以来,蒙汉两个不同民族的女性写作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主题、文化立场、性别姿态等多个方面有相通亦有差别:其重合之处或是对“统一多民族国家”背景下某些共同文化议题的思索与表达,抑或是某些当代中国女性共同经验的展露,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表明蒙汉民族文学、文化的深度融合。而蒙汉女性写作的局部差异,则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同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在文学层面的折射,亦是当代中国文化的多元化与民族合和共生的体现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蒙汉女性写作 融合 共生
下载PDF
德法兼容:两汉“诸子”的治道思想
17
作者 秦铁柱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9-98,共10页
先秦“诸子”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治道思想,儒家以德治国,法家以法治国,墨家以人治国,道家无为治国,为两汉“诸子”治道思想的提出奠定了基础。两汉时期,“诸子”根据时势的变化,以儒家为纲糅合先秦诸家治道思想,形成以德法兼容为主要特点... 先秦“诸子”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治道思想,儒家以德治国,法家以法治国,墨家以人治国,道家无为治国,为两汉“诸子”治道思想的提出奠定了基础。两汉时期,“诸子”根据时势的变化,以儒家为纲糅合先秦诸家治道思想,形成以德法兼容为主要特点的治道思想体系,具有如下内涵特征:突显君主的一元地位;强调治道思想的物质基础;构筑完备的天道观与人性论基础;以“中”来调和德与法。“诸子”治道思想被应用于治国实践中,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古代社会治道思想之源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时期 “诸子” 治道思想 德法兼容
下载PDF
从起居方式的变化看秦汉时期家具形制的发展
18
作者 杨淘 李岩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547-552,共6页
秦汉时期,是中国生活起居方式从席地而居转为以床榻为中心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古代低型家具发展的重要阶段。以秦汉时期生活起居方式的转变为引,对生活起居方式转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从席、床榻类、几案类家具着手对秦汉时期生活... 秦汉时期,是中国生活起居方式从席地而居转为以床榻为中心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古代低型家具发展的重要阶段。以秦汉时期生活起居方式的转变为引,对生活起居方式转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从席、床榻类、几案类家具着手对秦汉时期生活起居方式转变影响下的低型家具发展进行了分析,总结出该时期室内家具的组合特征,以期为秦汉时期低型家具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时期 起居方式 低型家具 床榻 几案
下载PDF
汉代画像石产业链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爱国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5-84,共10页
汉代画像石是汉代石作手工业的产品之一,数以万计的画像石和采石场遗址的发现,以及汉代画像石上的榜题文字,为研究汉代画像石从采石到最后消费的产业链提供了基础材料。资料显示,汉代画像石采石场面积较大,传统采石技术已经成熟,能够按... 汉代画像石是汉代石作手工业的产品之一,数以万计的画像石和采石场遗址的发现,以及汉代画像石上的榜题文字,为研究汉代画像石从采石到最后消费的产业链提供了基础材料。资料显示,汉代画像石采石场面积较大,传统采石技术已经成熟,能够按需要的尺寸采石;石刻画像雕刻技术在汉代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到东汉时期已经相当成熟;不同风格的画像石表明,当时存在数量可观的画像石作坊;大量存在的画像石建筑和零散画像石则表明,消费群体人数众多;画像石产业链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画像石 手工业 产业链
下载PDF
先秦秦汉出土医药文物研究概述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如青 郑洪 应艳新 《中医药文化》 2023年第3期201-208,共8页
近百年来,我国考古出土的先秦秦汉医药文物数量众多,相关研究已有较充分开展。关于出土医疗用具的研究比较系统全面,但仍存在缺乏界定标准的问题;关于出土药学文物的研究,多从物质性和可能性的角度出发,也存在是否可供药用的不同意见;... 近百年来,我国考古出土的先秦秦汉医药文物数量众多,相关研究已有较充分开展。关于出土医疗用具的研究比较系统全面,但仍存在缺乏界定标准的问题;关于出土药学文物的研究,多从物质性和可能性的角度出发,也存在是否可供药用的不同意见;关于涉医汉画像石的研究有一定的成果,对医药技术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故对出土医药文物的研究还需要加强系统性的考察,并更好地与医史文献研究的进展互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药文物 出土 先秦秦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