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夏曲传统制作工艺沿革探讨
1
作者 于大猛 李惠芳 +4 位作者 马春 华国栋 李强 虞雪云 刘立伟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790-797,共8页
该文对半夏曲传统制作工艺的沿革进行了探讨。宋代半夏曲的制作方法包括半夏姜汁制饼与制饼后发酵两种,以半夏姜汁制饼为主流。金元时沿袭宋代工艺,半夏曲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明代医家对半夏曲的炮制机理进行了阐发,认为“片则刀峻... 该文对半夏曲传统制作工艺的沿革进行了探讨。宋代半夏曲的制作方法包括半夏姜汁制饼与制饼后发酵两种,以半夏姜汁制饼为主流。金元时沿袭宋代工艺,半夏曲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明代医家对半夏曲的炮制机理进行了阐发,认为“片则刀峻,曲则力柔。”明代李时珍对半夏饼与半夏曲的混淆问题进行了澄清,韩懋的《韩氏医通》收载了5首半夏曲方,对半夏曲配方的扩充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清代医家在继承《韩氏医通》半夏曲方的基础上,总结为韩飞霞制曲十法;当时的半夏曲与神曲的制作工艺相互影响。建国后,半夏曲的地方炮制经验深受清代影响,地方炮制规范逐渐趋同。该文同时对半夏曲炮制工艺中的“半夏”与“曲”孰重孰轻、半夏的前期处理、半夏饼与半夏曲的概念区分、面粉用量与添加时机、神曲粉的加入、白矾在半夏曲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半夏曲 半夏饼 炮制工艺 《韩氏医通》 神曲 宋代 明代
下载PDF
《江右文库》文献编《易》类著作提要七则
2
作者 王利民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47-54,共8页
介绍著作人的生平仕履情况,各书之卷次结构、各卷内容、学术源流以及版本流传情况等,并交代《江右文库》本次影印各书所依据的版本。
关键词 江右文库 宋代 周易 易学
下载PDF
海昏汉简《诗经》研究三题
3
作者 陈才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2-67,共6页
学术界广泛认可海昏汉简《诗经》为《鲁诗》。从已经公布的部分文本内容来看,海昏汉简《诗经》符合“故”的文本特征,因此,疑为《汉书·艺文志》著录的《鲁故》。海昏汉简《诗经》目录简的编连,应符合古书正文在小题前而小题又在大... 学术界广泛认可海昏汉简《诗经》为《鲁诗》。从已经公布的部分文本内容来看,海昏汉简《诗经》符合“故”的文本特征,因此,疑为《汉书·艺文志》著录的《鲁故》。海昏汉简《诗经》目录简的编连,应符合古书正文在小题前而小题又在大题前的通例,标题简应当置于末尾而不当在前。据海昏汉简《诗经》目录简中“予其惩而八”可知,《周颂·小些》“予其惩而些后患”当断句为“予其惩而,些后患”,与《毛诗》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昏汉简 《诗经》 《鲁故》 编连 予其惩而毖后患
下载PDF
《春秋》“雨木冰”异象书写的汉、宋学诠释进程
4
作者 何潇 刘明坤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5-31,共7页
《春秋》为灾异言说之肇始,而异常气象是灾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雨木冰”为例,《春秋》三传起初目的是正人事仪则,而汉儒通过“天人感通”之说结合阴阳五行学说加强了灾异的神秘感验性,更以京氏易等术数思想使得神异的主观随意性解说... 《春秋》为灾异言说之肇始,而异常气象是灾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雨木冰”为例,《春秋》三传起初目的是正人事仪则,而汉儒通过“天人感通”之说结合阴阳五行学说加强了灾异的神秘感验性,更以京氏易等术数思想使得神异的主观随意性解说变得固定化和学理化,从而形成了后代“木冰兆凶,应验在大臣”的固定认知,透露着汉代的类感思维与灾异说“以果觅因”的特质。宋人之学重义理,对于雨木冰现象有了较为合理的认识,更掀起对“正朔”问题的讨论,体现出理学的正面影响。但宋学穿凿义理之弊,又造成了异象诠释变得支离。在汉、宋之学的共同影响下,雨木冰的诠释既有符合万物之理的一面,又长期未脱离占验的神秘化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雨木冰 灾异说 天人感通 京房易学 汉宋之学
下载PDF
文献丰富,义理淹洽,经集互证之典范——评王思豪《义尚光大:汉赋与诗经学互证研究》
5
作者 欧阳一锋 《阴山学刊》 2024年第5期20-25,共6页
王思豪《义尚光大:汉赋与诗经学互证研究》一书,深刻分析了汉赋与诗经学之间的复杂关系,论证扎实,文献详赡,合理利用量化统计,充分挖掘文字表述背后的丰富意蕴,具有辩证思维,且注重还原文学生态,剥离层累积淀,揭橥了理论范畴的原始涵义... 王思豪《义尚光大:汉赋与诗经学互证研究》一书,深刻分析了汉赋与诗经学之间的复杂关系,论证扎实,文献详赡,合理利用量化统计,充分挖掘文字表述背后的丰富意蕴,具有辩证思维,且注重还原文学生态,剥离层累积淀,揭橥了理论范畴的原始涵义与时代新变,对赋学、诗经学、乃至古代文论、文体学研究皆极具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思豪 《义尚光大:汉赋与诗经学互证研究》 互证 学术价值
下载PDF
说安大简《诗》中可能是“■”之字
6
作者 张飞 《汉字汉语研究》 2024年第1期40-47,125,共9页
文章认为安大简《诗·芣苢》末章末句“尃(薄)言”之后一字可能是“■”,读为训“收”的“卷”。简本“卷”与传本“襭”是两个近义的异文。
关键词 安大简 芣苢 异文
下载PDF
北宋时期援易入医现象探析
7
作者 姚盛元 张其成 《中医药文化》 2024年第5期493-502,共10页
当前学界对北宋时期援易入医现象的研究较为忽视,是医易会通研究的不足所在。通过整理北宋时期医学文献中与援易入医有关的条文,围绕易象、易数、易理、易占4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总体来说,北宋时期援易入医承继隋唐时期的“以易释医”... 当前学界对北宋时期援易入医现象的研究较为忽视,是医易会通研究的不足所在。通过整理北宋时期医学文献中与援易入医有关的条文,围绕易象、易数、易理、易占4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总体来说,北宋时期援易入医承继隋唐时期的“以易释医”特征,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主动意识的增强、解释深度的加深、释医方法的成熟、固定命题的形成4个方面。北宋时期的援易入医,不仅丰富了医学的内涵,也提升了易学的应用价值。同时也应理性看待援易入医现象,既要肯定其在医学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也要避免过度强调或滥用易学知识而引发的负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易会通 援易入医 中医哲学 北宋时期 圣济总录 太平圣惠方 周易
下载PDF
韩愈对子夏作《毛诗序》的否定及其理论意义
8
作者 张庆利 张莹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05-111,共7页
中唐以前,《毛诗序》获得了学术话语的至高权威。这主要是因为前人相信子夏曾参与作《序》,使《毛诗序》获得了传授圣人之意的权威地位。而韩愈则提出三点理由否定子夏作《序》:一是《诗序》中的内容存在谬误疏陋之处;二是《毛诗序》中... 中唐以前,《毛诗序》获得了学术话语的至高权威。这主要是因为前人相信子夏曾参与作《序》,使《毛诗序》获得了传授圣人之意的权威地位。而韩愈则提出三点理由否定子夏作《序》:一是《诗序》中的内容存在谬误疏陋之处;二是《毛诗序》中记载了诸侯的丑乱之迹、帷薄之私,这既不合六经旨意,也不被《春秋》所记载;三是《序》中的讽谏内容并不避讳尚在人世的诸侯及其后代,这不符合常理。韩愈否定子夏作《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其一,动摇了《毛诗》及其经学阐释系统的权威性;其二,改变了传统的释《诗》方式;其三,开启了《诗经》宋学的新格局,有着不容忽视的转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学史 韩愈 《毛诗序》 子夏
下载PDF
吕诲与濮议之争
9
作者 李华瑞 武彦赟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0-116,共7页
濮议之争是发生在北宋英宗时期的一个重要的政治事件。从表面上看这只是对于英宗生父濮安懿王赵允让尊号问题的争论,而实际上这个事件对北宋的政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在位时间仅四年的英宗来说,这场濮议之争耗费了其大量的时... 濮议之争是发生在北宋英宗时期的一个重要的政治事件。从表面上看这只是对于英宗生父濮安懿王赵允让尊号问题的争论,而实际上这个事件对北宋的政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在位时间仅四年的英宗来说,这场濮议之争耗费了其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吕诲在濮议之争中的言行,亦对这场争论的变化起着一定的作用。从吕诲的角度入手,探讨其在濮议之争中的作为和影响,有助于揭示濮议之争背后更深层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濮议 吕诲 宋英宗 韩琦
下载PDF
别子为祖:论汉赋附《诗》的尊体建构
10
作者 唐定坤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1-191,208,共22页
赋兴于《诗》,而后与之纠葛烦复,后代论家往往难扼其要。王芑孙借自宗法制度的“别子为祖”说最能揭示赋体附《诗》的动态过程。此说从主次亲疏上勾连了从《诗》到赋的演进中荀子、屈原、宋玉的作用和地位,指出了赋别《诗》为“祖”之... 赋兴于《诗》,而后与之纠葛烦复,后代论家往往难扼其要。王芑孙借自宗法制度的“别子为祖”说最能揭示赋体附《诗》的动态过程。此说从主次亲疏上勾连了从《诗》到赋的演进中荀子、屈原、宋玉的作用和地位,指出了赋别《诗》为“祖”之后所具有的扩容特征,内涵了汉代赋家因追求文体尊严而攀附《诗》学的事实。汉人以赋附《诗》体现为《诗》赋源流的观念建构,以及赋体在功用性上类《诗》的“讽”“颂”要求,以此影响了两汉赋文本构结方式和风格的转变,呼应于《诗》语的取用特征。这一附经“尊体”而“变体”的历史进程,揭橥了文体发生学中“以卑附高”的普遍观念,昭示了新文体生发时的内在要求和发展路径,对此后其他新文体生成过程的理解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学 赋体 汉赋 《诗》 别子为祖
下载PDF
汉代《诗经》学人才的地理分布及其变动
11
作者 李沈阳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3-27,44,共6页
汉代《诗经》学人才的地理分布受历史遗风、都城所在地和经师传授等因素影响,呈现动态变化特征。汉初《诗经》学人才集中于鲁、东海、琅邪、山阳等郡国,徐州、兖州、豫州和青州等刺史部可谓学术中心。西汉中后期,京兆尹和右扶风所在的... 汉代《诗经》学人才的地理分布受历史遗风、都城所在地和经师传授等因素影响,呈现动态变化特征。汉初《诗经》学人才集中于鲁、东海、琅邪、山阳等郡国,徐州、兖州、豫州和青州等刺史部可谓学术中心。西汉中后期,京兆尹和右扶风所在的司隶成为新的中心。东汉时,司隶的右扶风和京兆尹、荆州的南阳、扬州的会稽和豫州的汝南等郡国都出现较多《诗经》学人才,而东海和琅邪所在的徐州、平原和齐所在的青州等渐趋衰落。在秦汉、汉代/汉朝/两汉等叙事语境下,东汉与西汉的差别容易被忽略,而东汉与西汉相比已经发生巨变,《诗经》学人才地理分布的变动即是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诗经》学 人才 地理分布 变动
下载PDF
复调交响:再论《新唐书·韩愈传》与北宋古文运动之关系
12
作者 陶慧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22,共9页
在北宋儒学复兴与“崇韩”思潮的时代背景下,《新唐书》用正面叙写和侧面烘托两种方法,着意将韩愈树立为有唐“一代文宗”,对其形象进行了多方面的美化与提升。这种建构性书写与同时期古文家们对韩愈的推崇一样,本质目的乃是借“崇韩”... 在北宋儒学复兴与“崇韩”思潮的时代背景下,《新唐书》用正面叙写和侧面烘托两种方法,着意将韩愈树立为有唐“一代文宗”,对其形象进行了多方面的美化与提升。这种建构性书写与同时期古文家们对韩愈的推崇一样,本质目的乃是借“崇韩”来重建以儒学为核心的社会文化秩序。但在文学评价层面,《新唐书》主要称颂的是韩愈“陈言务去”的创新精神,对其古文并未多加措意,不宜作为北宋古文家文学观念的代表。受列传撰者宋祁个人求新好异之文学观念的影响,《新唐书》对韩愈文学成就的评价,实可视为其时另一种“崇韩”声音,与所谓“古文运动”共同构成了北宋文坛儒学复兴主题下的复调交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唐书》 韩愈 古文运动 宋祁 崇韩
下载PDF
唐人稱引《周易》王、韓注側證——以《文選》李善注爲中心
13
作者 顧永新 《岭南学报》 2023年第1期145-164,共20页
唐宋間《周易》文本經歷了最爲重要的一次遞嬗,即從寫本切换至刻本。本文以《文選》李善注所引《周易》王、韓注爲中心,參照約略同時的《後漠書》李賢注,以及稍晚出的官修類書《初學記》引文,同時參校宋刻《周易》經注本,以及敦煌唐寫... 唐宋間《周易》文本經歷了最爲重要的一次遞嬗,即從寫本切换至刻本。本文以《文選》李善注所引《周易》王、韓注爲中心,參照約略同時的《後漠書》李賢注,以及稍晚出的官修類書《初學記》引文,同時參校宋刻《周易》經注本,以及敦煌唐寫本、陸德明《經典釋文·周易音義》、魏徵《群書治要》、李鼎祚《周易集解》、郭京《周易舉正》等唐代或唐前文本或異文資料,從而揭示唐人引文的特徵,並由此回溯唐代文本樣貌,進而探求唐宋《周易》文本遞嬗的規律性。唐人注解及類書引文大體上忠實於原文,基本上可以反映其所從出之底本的原始樣貌,雖然具有個性化和不穩定性的特徵,甚或經過一定程度的主觀改造。總體而言,唐宋《周易》文本具有穩定性和連續性,在從寫本時代進入刻本時代的遞嬗過程中大體保持統一,並未發生大的變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選》李善注 《後漢書》李賢注 《初學記》 唐宋《周易》文本 《周易》王弼、韓康伯注
下载PDF
战国《诗》学传播中心的转移与汉四家《诗》的形成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毓庆 郭万金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5-90,共6页
汉代四家诗在先秦的师承源流 ,除《毛诗》自谓传自子夏 ,并有谱系流传外 ,其余三家 ,史皆无载。三家不言师承 ,并非数典忘祖 ,实由战国《诗》学传播混乱、师承不明所致。研究者多从传播主体入手 ,设定其为封闭型传播渠道 ,希图理清三家... 汉代四家诗在先秦的师承源流 ,除《毛诗》自谓传自子夏 ,并有谱系流传外 ,其余三家 ,史皆无载。三家不言师承 ,并非数典忘祖 ,实由战国《诗》学传播混乱、师承不明所致。研究者多从传播主体入手 ,设定其为封闭型传播渠道 ,希图理清三家在先秦的师承脉络 ,然终劳而少功 ,他们忽略了战国《诗》传播的全开放性与学术中心的地域性转移对《诗》学观念与流派形成的影响。战国学术中心有四次大转移 ,第一个学术中心形成于三晋之魏的西河 ,其学术以古史为根柢 ,以好古为特色。第二个学术中心转移于齐之稷下 ,其学术以杂学著称 ,而又侈谈阴阳五行。第三个学术中心转移于燕国 ,其特色由中和三晋之古学与齐之阴阳学说而成。第四个学术中心转移于楚之兰陵 ,实即鲁之次室 ,由荀子居兰陵而形成。其学杂帝王之术 ,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四次学术中心的大转移 ,也是《诗》学传播中心的四次大转移 ,直接影响了汉代四家《诗》学的形成 ,成为四家《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 《诗经》 《诗》学传播中心 转移 汉四家《诗》
下载PDF
《韩诗外传》解诗说 被引量:3
15
作者 艾春明 周颖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47-52,69,共7页
以往认为《韩诗外传》引经史、采杂说,不是解《诗》文献。经过仔细梳理分析,认为《外传》是汉初三家解诗文献中一种独特体例。作为一种讲疏体例,在引诗体例,说诗的对象与解说方式的关系,“外传”与“内传”“说”“故”的关系,及解诗的... 以往认为《韩诗外传》引经史、采杂说,不是解《诗》文献。经过仔细梳理分析,认为《外传》是汉初三家解诗文献中一种独特体例。作为一种讲疏体例,在引诗体例,说诗的对象与解说方式的关系,“外传”与“内传”“说”“故”的关系,及解诗的方法和角度等方面的内涵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韩诗外传 韩诗 三家诗
下载PDF
韩愈、李翱的经学思想透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宏海 曹清林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5-38,共4页
《论语笔解》是韩愈、李翱对《论语》的新解,今人研究甚少,忽视了其在经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韩、李以心解经、神化孔子和改动经文的经学思想标志着真正开启了宋学,也表明了中国解释学的转向。二者的经学思想的建构对今天理论上的综合创... 《论语笔解》是韩愈、李翱对《论语》的新解,今人研究甚少,忽视了其在经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韩、李以心解经、神化孔子和改动经文的经学思想标志着真正开启了宋学,也表明了中国解释学的转向。二者的经学思想的建构对今天理论上的综合创新,复兴民族文化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笔解》 韩愈 李翱 经学
下载PDF
两汉《诗经》流传问题略论——以阜阳汉简《诗经》为中心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争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117-120,共4页
通过对阜阳汉简《诗经》的整治及抄写情形的研究,可以推断阜阳汉简《诗经》当为抄写本,其篇次也很可能与今传本有异;结合阜阳汉简《诗经》及其他涉《诗》材料,可以断定汉初有完整的《诗》本存世,其时应当并不存在一种在字形上具有定本... 通过对阜阳汉简《诗经》的整治及抄写情形的研究,可以推断阜阳汉简《诗经》当为抄写本,其篇次也很可能与今传本有异;结合阜阳汉简《诗经》及其他涉《诗》材料,可以断定汉初有完整的《诗》本存世,其时应当并不存在一种在字形上具有定本意义的《诗经》文本;从字形上看,汉代《诗经》流传呈现出一种民间与官方、分化与统一并行的双轨制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阜阳汉简 《诗经》 两汉 流传
下载PDF
论汉水流域民歌与《诗经》的文化传承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邓亢 武凌芸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369-371,共3页
口耳相传的汉水流域民歌以其婉转的曲调、朴实的情思、贴切的比拟为人乐道。汉水流域民歌的题材、情感共鸣和艺术表达手法等方面都能从《诗经》中找到契合点。发掘汉水流域流传民歌的美学内涵,以弘扬陕南民歌特色,促进其更广泛的文化传承。
关键词 汉水流域 民歌 《诗经》 口耳相传 文化传承
下载PDF
赵壹生平著作考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逵夫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24-129,共6页
赵壹是汉代著名作家。本文对文献所载赵壹生平中几个问题加以考证 ,纠正归说之误 ,又第一次对赵壹生卒的大体年代 ,赵壹几篇作品产生的年代进行考证提出较确定的看法 ,对赵壹作品之辑佚 。
关键词 生平 赵壹 汉赋 书论 学术著作 汉代 作家
下载PDF
汉至唐代的诗经图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杰荣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4-99,共6页
历代有不少以《诗经》为题材的绘画,或传藏于世,或记载于文献,其中宋代以前的诗经图现仅见于文献记载,而通过参照画史及诗经学史,分析相关文献,可勾勒出汉代至唐代诗经图的发展脉络。诗经图之缘起,可以追溯到左图右书,但据文献记载,汉... 历代有不少以《诗经》为题材的绘画,或传藏于世,或记载于文献,其中宋代以前的诗经图现仅见于文献记载,而通过参照画史及诗经学史,分析相关文献,可勾勒出汉代至唐代诗经图的发展脉络。诗经图之缘起,可以追溯到左图右书,但据文献记载,汉代绘画因重视政教偏重经史故事画,《诗经》作为六经之一,才开始成为绘画的题材,及至魏晋南北朝,因绘画题材文学化和《诗经》名物学的发展,《诗经》成为画家最喜爱的题材之一,到唐代,诗经图发展减缓,只有成伯玙与程修己创作诗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唐代 诗经图 文献 发展脉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