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书·艺文志》“省《太史公》四篇”考论
1
作者 雷炳锋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2期30-37,共8页
《汉书·艺文志》以刘向《别录》和刘歆《七略》为本,同时又对部次增损调整。班固“省《太史公》四篇”,并将其与“淮南、刘向等《琴颂》七篇”一起从《六艺略》中删除,表明司马迁《史记》中有四篇因与《六艺略》之外的他书重复而... 《汉书·艺文志》以刘向《别录》和刘歆《七略》为本,同时又对部次增损调整。班固“省《太史公》四篇”,并将其与“淮南、刘向等《琴颂》七篇”一起从《六艺略》中删除,表明司马迁《史记》中有四篇因与《六艺略》之外的他书重复而为班固删省。综观《汉书·艺文志》的著录情况及著录体例,四篇为《礼书》《乐书》《孝武本纪》和《律书》。班固所见的《史记》传本为124篇,经其校定删省后存留120篇,但《汉书·艺文志》著录“《太史公》百三十篇”,并注明“十篇有录无书”,目的在于记录《史记》在司马迁去世后亡失十篇的事实。四篇中与他略篇籍不重复的文字,为魏晋间人补缀增入,至迟在晋宋之时,亡失的十篇已被全部补入《史记》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 《太史公》
下载PDF
日藏抄本《青囊完璧》考略
2
作者 何俊朋 陈一凡 +2 位作者 明扬 韩宇昌 杨东方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7期12-15,共4页
《青囊完璧》东渡日本后,为日本医家所重视。通过分析日藏抄本《青囊完璧》的文献学特点,梳理该书的流传过程,得知《青囊完璧》曾被清田元逸抄写、多纪元昕批校,最终入藏内阁文库,且《青囊完璧》不存于《审视瑶函》的内容多源于《证治... 《青囊完璧》东渡日本后,为日本医家所重视。通过分析日藏抄本《青囊完璧》的文献学特点,梳理该书的流传过程,得知《青囊完璧》曾被清田元逸抄写、多纪元昕批校,最终入藏内阁文库,且《青囊完璧》不存于《审视瑶函》的内容多源于《证治准绳》。同时,该书善用轻清升散、以泻代清之法,方药多用动物内脏则体现了药食同源、以脏补脏的思想;其中的药物炮制方法多样,兼备独特的外治法,可供临床进一步挖掘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囊完璧》 抄本 《审视瑶函》 《证治准绳》 眼科
下载PDF
吴贞《伤寒指掌》疫病学术思想探析
3
作者 刘亚楠 李媛 +4 位作者 林智善 付革利 王亚歌 黄炫杰 姚鹏宇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6期929-931,共3页
吴贞所著《伤寒指掌》蕴含丰富的疫病辨治思想,书中关于疫病防治的理论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指导意义。吴贞认为疫病类伤寒非一般伤寒,并将疫病分内、外因进行探究,除采用传统病性分类法外,创造性地提出了疫病手、足分型。察舌诊... 吴贞所著《伤寒指掌》蕴含丰富的疫病辨治思想,书中关于疫病防治的理论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指导意义。吴贞认为疫病类伤寒非一般伤寒,并将疫病分内、外因进行探究,除采用传统病性分类法外,创造性地提出了疫病手、足分型。察舌诊疫是吴贞最具代表性的疫病诊疗学术特色,为后世疫病的临床诊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吴贞据病择法,灵活运用六经、三焦、卫气营血等辨证方法,统方遣药,治疗疫病。本文从疫病成因、疫病分型、察舌诊疫、治法方药等四个方面对《伤寒指掌》中的治疫学术思想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当代疫病的诊疗提供思路,丰富和完善中医防治疫病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贞 《伤寒指掌》 疫病 学术思想
下载PDF
秦汉时期“致”文书的使用
4
作者 王笑 《古代文明(中英文)》 CSSCI 2024年第2期80-88,M0005,共10页
秦汉时期,“致”文书是一种官府之间沟通的文书。在通过津关时,致书主要用于向津关吏员说明通关人所携带的特殊物品或人员。“致”不仅用于通关,也被应用在物资的交付、劳役的征发、吏卒归家的说明等多项事务中。在这些事务中,“致”大... 秦汉时期,“致”文书是一种官府之间沟通的文书。在通过津关时,致书主要用于向津关吏员说明通关人所携带的特殊物品或人员。“致”不仅用于通关,也被应用在物资的交付、劳役的征发、吏卒归家的说明等多项事务中。在这些事务中,“致”大多是和“券”“符”配套使用的,“券”和“符”发挥的是核验、凭据的作用,而“致”则用于向接收物资或人员的官府说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津关
下载PDF
班固《汉书·艺文志》未著录“隐逸类传”原因考述
5
作者 王志清 夏鹏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37-42,共6页
“隐逸类传”是由“隐逸群体”或文人士大夫撰写的专门辑录历代隐逸群体言行或文学作品的书籍,从现有的目录文献以及传世文献来看,先秦至汉代的文人士大夫均对“隐逸”有研究。然而,班固在《汉书·艺文志》却未著录任何“隐逸类传”... “隐逸类传”是由“隐逸群体”或文人士大夫撰写的专门辑录历代隐逸群体言行或文学作品的书籍,从现有的目录文献以及传世文献来看,先秦至汉代的文人士大夫均对“隐逸”有研究。然而,班固在《汉书·艺文志》却未著录任何“隐逸类传”,其原因在于“隐逸”与班固的家学渊源及其所在文人集团的学术立场背道而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逸类传 班固 《汉书·艺文志》 目录学
下载PDF
《汉书·艺文志·数术略》名称考辨
6
作者 陶钰洁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13,24,共6页
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中存在“数术略”与“术数略”两种表述方式,根据唐末以前《七略》的文献征引情况可知并非错文倒乙。比较“术”与“数”含义的细微差别,两词的不同引申路径导致“术数”与“数术”具有不同的内涵,“数术”... 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中存在“数术略”与“术数略”两种表述方式,根据唐末以前《七略》的文献征引情况可知并非错文倒乙。比较“术”与“数”含义的细微差别,两词的不同引申路径导致“术数”与“数术”具有不同的内涵,“数术”更为强调不可违抗之天命,改“术数略”为“数术略”是班固出于其天人合一思想的有意而为,体现了汉代天人合一思想的发展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术略 《汉书·艺文志》 天人合一 名称考辨
下载PDF
论满语拟声拟态词——以《兼汉满洲套话》和《清文指要》为中心
7
作者 齐膺军 秀云 《满语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71-80,共10页
拟声拟态词通过象征性的语音来摹仿表达人与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和各种状态。满语中存在为数众多的拟声拟态词。通过对《兼汉满洲套话》和《清文指要》中出现的拟声拟态词进行统计、归纳、总结和分析,证实满语拟声拟态词具有使用频率高、... 拟声拟态词通过象征性的语音来摹仿表达人与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和各种状态。满语中存在为数众多的拟声拟态词。通过对《兼汉满洲套话》和《清文指要》中出现的拟声拟态词进行统计、归纳、总结和分析,证实满语拟声拟态词具有使用频率高、数量众多的特点,厘清该类词汇的基本特征及在满语文表达中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语 拟声拟态词 《兼汉满洲套话》 《清文指要》
下载PDF
张芝“转巧”草书探析
8
作者 王志强 胡芬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1-87,共7页
书法史称张芝的草书集众家之长,“转精其巧”,为一代“草书之祖”。在张氏家族删减儒学经典求新求变传统的影响下,张芝锐意于改革草书,使其草书具备了行云流水之势和刚健遒劲的笔力特点。流水之势是张芝在人性觉醒的时代背景下任情自然... 书法史称张芝的草书集众家之长,“转精其巧”,为一代“草书之祖”。在张氏家族删减儒学经典求新求变传统的影响下,张芝锐意于改革草书,使其草书具备了行云流水之势和刚健遒劲的笔力特点。流水之势是张芝在人性觉醒的时代背景下任情自然、委于造化的结果,而刚健遒劲的特点则与凉州劲悍的地域文化有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芝 书法家 东汉 草书 家学 凉州文化
下载PDF
试论姚振宗《七略佚文》的误失 被引量:5
9
作者 孙振田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226-231,共6页
在诸家《七略》辑本中,姚振宗《七略佚文》无疑是一部成功之作,但也存在一些误失,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汉志》班固注整体上(极少数除外)作为佚文予以辑录,有所不当;二是某些具体的佚文辑录及书籍的还原处理等存在着明显的误失:将... 在诸家《七略》辑本中,姚振宗《七略佚文》无疑是一部成功之作,但也存在一些误失,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汉志》班固注整体上(极少数除外)作为佚文予以辑录,有所不当;二是某些具体的佚文辑录及书籍的还原处理等存在着明显的误失:将班固所自作之注作为《七略》之佚文予以辑录;对《汉志》所"省"之书籍的还原著录尚存未至之处;对有些书籍篇数的还原失于准确;个别书籍还原著录时的类别归属有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振宗 《七略佚文》 班固 刘向 《汉志》 《别录》
下载PDF
金栀含漱液治疗牙龈炎效果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陆蓓 王凌成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9年第4期114-115,共2页
目的探讨金栀含漱液对牙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愿接受试验的牙龈炎患者88例,在不采用机械法治疗的情况下,采用单盲、平行分组、随机对照方法进行试验。两组使用统一提供的不含任何抗菌药物成分的牙膏和牙刷,试验组每日使用金栀含漱... 目的探讨金栀含漱液对牙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愿接受试验的牙龈炎患者88例,在不采用机械法治疗的情况下,采用单盲、平行分组、随机对照方法进行试验。两组使用统一提供的不含任何抗菌药物成分的牙膏和牙刷,试验组每日使用金栀含漱液3次,每次3 min,在试验的第6、12周检查全口牙探诊出血百分比。结果试验组治疗前、治疗第6、12周探诊出血百分比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治疗第6、12周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12周试验中,试验组探诊出血百分比值呈逐渐下降趋势,第6、12周探诊出血百分比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金栀含漱液是治疗牙龈炎的辅助手段,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桅含漱液 牙龈炎 临床试验
下载PDF
“汉制”新探——论西汉前期的“汉承秦制”与“汉家法周”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禹阶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3-166,192,共15页
在西汉前期的“汉制”建构中,因政治、经济形势的需求,汉代政治制度在继承、改造秦旧制的基础上,其制度创新主要源于由儒家学者所改造的周代礼仪制度。宗法血缘尊卑之制成为“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形成了“汉制”中“汉承秦制”与... 在西汉前期的“汉制”建构中,因政治、经济形势的需求,汉代政治制度在继承、改造秦旧制的基础上,其制度创新主要源于由儒家学者所改造的周代礼仪制度。宗法血缘尊卑之制成为“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形成了“汉制”中“汉承秦制”与“汉家法周”的制度架构。这种政治体制重新建构了汉代国家与基层社会的相互关系,并适应了汉朝廷对关东广大地域的统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制” “汉承秦制” “汉家法周”
下载PDF
论韩愈对陆贽的认同与接受 被引量:4
12
作者 雷恩海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48,共7页
陆贽与韩愈年辈相接,且有座主门生之谊,而现存文献并没有二人直接的文字交往。考察韩、陆之关系,非仅仅止于二人交谊之薄厚,亦关乎中唐复杂政局及文学发展之内在因缘。陆贽非凡的经历和杰出的才能,颇易引起韩愈的认同。而陆氏儒学纯粹,... 陆贽与韩愈年辈相接,且有座主门生之谊,而现存文献并没有二人直接的文字交往。考察韩、陆之关系,非仅仅止于二人交谊之薄厚,亦关乎中唐复杂政局及文学发展之内在因缘。陆贽非凡的经历和杰出的才能,颇易引起韩愈的认同。而陆氏儒学纯粹,与韩愈有着相近的思想基础,亦便于认同与接受。陆贽幼年孤苦,勤学自励,终以一介书生而位极人臣,不同于梁肃等文人,给一生求仕宦的韩愈树立了切近的人生榜样。此外,陆贽赋予了传统骈文新的生命活力,以其巨大的创作成就,启迪了韩愈,从另一方面促进了韩愈对陆贽的认同与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唐 陆贽 韩愈 政事 文学 认同 接受
下载PDF
论脂微两部在两汉时代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付海波 刘冠才 刘文敏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68-69,共2页
脂微两部在两汉时代的关系 ,学者们有不同的意见。通过对两汉时代诗赋用韵、《淮南子》韵语、《易林》韵语、《释名》声训材料进行的全面分析 。
关键词 两汉 脂部 微部
下载PDF
从《汉志》看西汉解释学规范的建立——《汉志》文化价值研究之二 被引量:2
14
作者 傅荣贤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46-50,共5页
仔细研读《汉志》 ,可以得出下述结论 :西汉之际的学术创造经历了由先秦诸子自立学说到经生借助于注解儒家经书而立说的转变 ,实为一次含有深远目的的学术调整。它一方面和政权的统一有关 ,同时也意味着学术典范和价值结构的相应性变更... 仔细研读《汉志》 ,可以得出下述结论 :西汉之际的学术创造经历了由先秦诸子自立学说到经生借助于注解儒家经书而立说的转变 ,实为一次含有深远目的的学术调整。它一方面和政权的统一有关 ,同时也意味着学术典范和价值结构的相应性变更。于是 ,确立解释学规范遂成为西汉经生们的努力方向。在其中 ,“以孔子为宗” ,恢复“秦火”后不复仲尼法度的学术统绪是其最高理想 ,而作为工具理性存在的文字训释等具体手段则被设定为学术思考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志》 西汉 解释学 规范
下载PDF
谈《伤寒微旨论》“伏阳成温”说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丽娜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53-54,共2页
韩祗和在《伤寒微旨论》中指出温病的病机为"内伏之阳被寒毒所折于骨髓",首次提出"伏阳成温",突出外感病的温热特性,为其用药主用寒凉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温病学的萌芽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韩祗和 伤寒微旨论 伏阳成温
下载PDF
《伤寒微旨论》探微 被引量:3
16
作者 程磐基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4-66,共3页
以《永乐大典》所辑北宋医家韩祗和《伤寒微旨论》资料为依据,就其书中有关外感热病病机、病名、汗下温三法、阴黄证治、蓄血证治等内容进行研究。认为本书是第一本阐发仲景学术思想的专著,勇于创新,发仲景未尽之意,丰富了外感热病学的... 以《永乐大典》所辑北宋医家韩祗和《伤寒微旨论》资料为依据,就其书中有关外感热病病机、病名、汗下温三法、阴黄证治、蓄血证治等内容进行研究。认为本书是第一本阐发仲景学术思想的专著,勇于创新,发仲景未尽之意,丰富了外感热病学的理论与临床。开宋代研究《伤寒论》之风气,是一本阐发仲景学说的重要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微旨论 韩祗和 外感热病
下载PDF
敦煌悬泉置考论——以敦煌悬泉汉简为中心 被引量:6
17
作者 吕志峰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6-72,共7页
悬泉置受到敦煌、效谷两级政府的双重领导,以郡领导为主,级别大致与县相同,主官为啬夫。服务人员的来源除了官吏、戍卒,还有一大部分是发配来的刑徒。悬泉置的功能包括邮件传递、提供餐饮住宿以及缉捕、监察等。
关键词 敦煌 悬泉置 悬泉汉简
下载PDF
嶓冢山与汉水古源——对一桩史地疑案的梳理 被引量:4
18
作者 祝中熹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12,共12页
时代较早的文献对汉水源流的记载,同后世水系实况严重不符。魏晋以来,许多学者力求解释这一现象,但众说纷纭,歧见丛出,久无定论,遂成史地学上一大疑案。直到近世,方弄清汉水中断、河道变易的真相。这一疑案的获解,对于古地志学和古代史... 时代较早的文献对汉水源流的记载,同后世水系实况严重不符。魏晋以来,许多学者力求解释这一现象,但众说纷纭,歧见丛出,久无定论,遂成史地学上一大疑案。直到近世,方弄清汉水中断、河道变易的真相。这一疑案的获解,对于古地志学和古代史研究都具有重大意义,有必要做一番全面、系统的梳理工作,以为涉及此域的学人们提供些资料信息的查阅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贡》 嶓冢山 汉源 《汉志》 嘉陵 天水
下载PDF
出土简帛的分类及其在历史文献学上的意义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钊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7-72,共6页
对于出土简牍帛书的分类,最好的办法是将其纳入到当时的图书分类中去。出土简牍帛书在历史文献学上的意义表现在:1.反映了先秦古书的盛衰过程;2.扩充了先秦两汉古书的内涵;3.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书·艺文志》的收书标准;4.揭示了... 对于出土简牍帛书的分类,最好的办法是将其纳入到当时的图书分类中去。出土简牍帛书在历史文献学上的意义表现在:1.反映了先秦古书的盛衰过程;2.扩充了先秦两汉古书的内涵;3.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书·艺文志》的收书标准;4.揭示了数术方技类古籍的史料价值;5.为校读整理传世古书提供了新资料和新依据;6.使我们对古书体例有了更清楚的认识;7.提供了对"疑古思潮"进行反思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简牍帛书 汉书·艺文志 历史文献学
下载PDF
韩显符及其天文仪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邓可卉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2002年第2期179-186,共8页
对北宋天文学家韩显符 (94 0~ 10 13)及其制造的天文仪器进行了研究 .韩显符首先制造了至道浑仪 ,他大胆简化 ,取消了白道环 ;在地平圈上首次设置“地盘平准轮” ,加强了仪器工作部分的水平调节 ;在“游规”中设计“二直矩”以夹窥管 ... 对北宋天文学家韩显符 (94 0~ 10 13)及其制造的天文仪器进行了研究 .韩显符首先制造了至道浑仪 ,他大胆简化 ,取消了白道环 ;在地平圈上首次设置“地盘平准轮” ,加强了仪器工作部分的水平调节 ;在“游规”中设计“二直矩”以夹窥管 ,使其运转平稳 ;他明确提到定天极高度的问题 ,为后世定天极的理论和方法的产生做了铺垫 .他的第二件天文仪器在授业与观测天象方面的功用 ,证明韩显符的天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 .另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显符 生平 于道浑仪 天文仪器 应用 发展 北京 天文学家 地盘平准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