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Han:SPRD大鼠肾脏病理观察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林 戴兵 +2 位作者 孙田美 颜永碧 梅长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观察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ADPKD)的Han:SPRD大鼠模型的肾脏病理变化,为揭示ADPKD发病机制提供证据与线索。方法:选取雄性2 周龄Han:SPRD纯合大鼠(cy/cy)和3 个月龄杂合大鼠(cy/+)... 目的:观察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ADPKD)的Han:SPRD大鼠模型的肾脏病理变化,为揭示ADPKD发病机制提供证据与线索。方法:选取雄性2 周龄Han:SPRD纯合大鼠(cy/cy)和3 个月龄杂合大鼠(cy/+),取其肾组织进行H E染色、PAS染色、Masson染色以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光镜下发现Han:SPRD大鼠肾脏体积增大;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增殖显著;小管基膜增厚,可见灶性小管萎缩和较多蛋白管型;肾小球数目减少、体积缩小,渐趋废弃,呈明显缺血样改变,血管壁增厚。透射电镜可见肾小球毛细血管腔阻塞,基底膜薄厚不均,部分断裂;小管上皮细胞胞质脱落,微绒毛紊乱、部分缺如;细胞外间质成分稀少;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内可见大量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丰富。结论:Han:SPRD大鼠肾脏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改变可解释多囊肾病的部分临床表现;并观察到Han:SPRD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微绒毛异常,为揭示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肾病 常染色体显性 动物模型 han:sprd大鼠
下载PDF
一例Han-Wistar大鼠垂体细胞瘤的病理学分析
2
作者 侯敏博 崔甜甜 +5 位作者 苏娜瑛 张苗苗 焦永敏 严建燕 汪溪洁 大平东子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654-658,共5页
在为期两年的致癌试验中发现空白对照组Han-Wistar大鼠出现1例垂体细胞瘤。临床观察及大体剖检未见明显异常。HE染色结果显示,垂体神经部肿瘤组织呈结节状增生,边界清晰,压迫周围正常组织;肿瘤细胞与神经胶质细胞类似,细胞核呈圆形或卵... 在为期两年的致癌试验中发现空白对照组Han-Wistar大鼠出现1例垂体细胞瘤。临床观察及大体剖检未见明显异常。HE染色结果显示,垂体神经部肿瘤组织呈结节状增生,边界清晰,压迫周围正常组织;肿瘤细胞与神经胶质细胞类似,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细胞质丰富呈嗜酸性或空泡状;肿瘤细胞分化良好,细胞多形性不明显,核分裂象可见;部分肿瘤细胞呈假菊形团状排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及S-100蛋白呈阳性。结合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诊断该肿瘤为自发性良性垂体细胞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细胞瘤 han-Wistar大鼠 病理学诊断
下载PDF
汉丹肝乐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一氧化氮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李玲 李诚秀 +2 位作者 黄能慧 张慧娜 程明亮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294-296,共3页
目的 :用猪血清复制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 ,并观察中药复方制剂汉丹肝乐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一氧化氮产生的影响。方法 :用比色法测一氧化氮含量 ,用酶法测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结果 :汉丹肝乐中剂量和高剂量能显著降低血清中一氧化... 目的 :用猪血清复制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 ,并观察中药复方制剂汉丹肝乐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一氧化氮产生的影响。方法 :用比色法测一氧化氮含量 ,用酶法测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结果 :汉丹肝乐中剂量和高剂量能显著降低血清中一氧化氮的含量 ,降低肝和食道下段组织中一氧化氮合成酶的活性。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丹肝乐 肝硬化 一氧化氮 大鼠
下载PDF
汉丹肝乐的毒性研究
4
作者 李诚秀 李玲 +4 位作者 罗俊 杨文秀 张小蕾 黄能慧 程明亮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2期134-135,138,共3页
用小鼠作急性毒性实验,汉丹肝乐的最大灌胃量达24g/kg·d,为临床用药量的400倍,7d观察期内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及动物死亡;用大鼠作长期毒性实验,汉丹肝乐口服每天用量为06g/kg、15g/kg、30g/... 用小鼠作急性毒性实验,汉丹肝乐的最大灌胃量达24g/kg·d,为临床用药量的400倍,7d观察期内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及动物死亡;用大鼠作长期毒性实验,汉丹肝乐口服每天用量为06g/kg、15g/kg、30g/kg,分别为临床用药的10倍,25倍和30倍,24周观察期内各组动物一般状况良好,血象、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内,主要脏器肉眼尸检及组织学镜检未见明显病理反应,观察期内无一动物死亡,表明本品口服安全无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丹肝乐 肝纤维化 中医药疗法 毒性
下载PDF
复方罗汉果含片对实验鼠清咽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王莹 高卓林 +1 位作者 白丽婷 杨丽泉 《特产研究》 2019年第3期40-43,共4页
探究复方罗汉果含片对实验鼠清咽功能的影响。实验分大鼠棉球植入实验、大鼠足趾肿胀实验、小鼠耳肿胀实验。每个实验分别设置阴性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纯化水)及复方罗汉果含片低、中、高剂量组,每日1次,连续给样30 d。大鼠棉球植入实验中... 探究复方罗汉果含片对实验鼠清咽功能的影响。实验分大鼠棉球植入实验、大鼠足趾肿胀实验、小鼠耳肿胀实验。每个实验分别设置阴性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纯化水)及复方罗汉果含片低、中、高剂量组,每日1次,连续给样30 d。大鼠棉球植入实验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鼠足趾肿胀实验和小鼠耳肿胀实验中,各剂量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实验各剂量组动物体重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复方罗汉果含片对实验鼠的清咽功能具有一定的影响,对鼠的体重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罗汉果含片 清咽功能 大鼠棉球植入实验 大鼠足趾肿胀实验 小鼠耳肿胀实验
下载PDF
通过测定生殖道黏液导电性确定小尾寒羊配种时机的观察研究
6
作者 金丽娜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9年第12期54-57,共4页
通过使用羊排卵测定仪准确掌握不同繁殖期小尾寒羊的排卵期,旨在有效提高母羊的受孕率。选择1.5~3.5周岁和4~6周岁小尾寒羊空怀期繁殖母羊各30只,利用羊排卵测定仪测定发情期内母羊生殖道黏液电阻值,研究其变化规律,发现1.5~3.5周岁母... 通过使用羊排卵测定仪准确掌握不同繁殖期小尾寒羊的排卵期,旨在有效提高母羊的受孕率。选择1.5~3.5周岁和4~6周岁小尾寒羊空怀期繁殖母羊各30只,利用羊排卵测定仪测定发情期内母羊生殖道黏液电阻值,研究其变化规律,发现1.5~3.5周岁母羊组发情持续时间较短,电阻值下降和上升均较快;而4~6周岁母羊组发情持续时间较长,电阻值下降较快但其上升曲线较为曲折。比较处于不同阴道黏液电阻值范围的母羊人工授精后的受孕率发现,4~6周岁的羊群组比1.5~3.5周岁的羊群组可受孕范围宽,但1.5~3.5周岁的羊群组在可受孕电阻值范围内受孕率明显高于4~6周岁的羊群组。该研究结果提示,不同年龄小尾寒羊母羊阴道黏液电阻值变化幅度不同,发情周期内电阻值下降到最低点后再上升时期为小尾寒羊的排卵期,适宜配种,该时期为母羊配种受孕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尾寒羊 生殖道黏液导电性 电阻值 排卵期 受孕率
下载PDF
腹腔注射硝酸羟胺对大鼠血清SOD、MDA及TNF-a、IL-6的影响
7
作者 刘志国 张蕾 +5 位作者 邹德威 李建忠 徐冰心 谢京波 化楠 陈阿鑫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33-435,共3页
目的观察硝酸羟胺对大鼠血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及其影响与染毒剂量的关系。方法设置硝酸羟胺50、75、100 mg/kg 3个不同剂量组和生理盐水溶剂对照组,腹腔注射后24 ... 目的观察硝酸羟胺对大鼠血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及其影响与染毒剂量的关系。方法设置硝酸羟胺50、75、100 mg/kg 3个不同剂量组和生理盐水溶剂对照组,腹腔注射后24 h取血,检测血清中SOD活力及MDA、TNF-a、IL-6含量。结果大鼠血清中MDA含量随硝酸羟胺染毒剂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与溶剂对照组相比,50、75和100 mg/kg剂量组MDA含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SOD活力随硝酸羟胺染毒剂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与溶剂对照组相比,75、100 mg/kg剂量组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 mg/kg剂量组有降低,但差异不显著。100 mg/kg剂量组TNF-a含量增加,与溶剂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含量有升高,但差异不显著。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腹腔注射硝酸羟胺可引发大鼠血清中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抗氧化酶含量降低,但对细胞因子影响不明显,考虑氧化损伤可能在硝酸羟胺对机体的损害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羟胺 氧化损伤 肿瘤坏死因子-A 白细胞介导素-6 大鼠
原文传递
汉景帝不吃老鼠吗?——我们如何看待过去 被引量:9
8
作者 张琦 侯旭东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7-55,共9页
汉景帝阳陵16号外藏坑出土的褐家鼠鼠骨,经动物考古研究者鉴定为侵入遗址所遗留。不过经过计算可知,无论当时还是现在,褐家鼠实际上无法通过打洞的方式侵入陵墓。结合满城汉墓的鼠类陪葬品和出土物的相互关系可知,'后期侵入说'... 汉景帝阳陵16号外藏坑出土的褐家鼠鼠骨,经动物考古研究者鉴定为侵入遗址所遗留。不过经过计算可知,无论当时还是现在,褐家鼠实际上无法通过打洞的方式侵入陵墓。结合满城汉墓的鼠类陪葬品和出土物的相互关系可知,'后期侵入说'无法成立,应将阳陵鼠骨视为景帝生前饮食习惯在地下世界的反映,而研究者则是将现代人不吃老鼠的错觉不自觉带入了考古研究的语境。事实上,食鼠的风俗其来有自,从史前遗址直到今人风俗,古今人食用各种鼠类的现象斑斑可数。用现代人的口味来推度古人属于一种'辉格式'的思维方式,站在今天的立场上回望过去,往往容易形成'以今度古'的思维惯性,不免会误解古人。对此,应不断在研究与生活中进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景帝 阳陵 褐家鼠 食鼠风俗 辉格史学
原文传递
为传染病作传——秦瑟与《老鼠、虱子和历史》
9
作者 张彤阳 《中华医史杂志》 2022年第3期185-192,共8页
秦瑟是美国20世纪早期著名的细菌学及免疫学家,在斑疹伤寒的病原菌及其疫苗的研究领域颇有建树,并以其名字重新命名了流行性斑疹伤寒。他的经典著作《老鼠、虱子和历史》从具体案例入手,以斑疹伤寒和媒介生物的发展历程为线索,梳理了传... 秦瑟是美国20世纪早期著名的细菌学及免疫学家,在斑疹伤寒的病原菌及其疫苗的研究领域颇有建树,并以其名字重新命名了流行性斑疹伤寒。他的经典著作《老鼠、虱子和历史》从具体案例入手,以斑疹伤寒和媒介生物的发展历程为线索,梳理了传染病及其涉及生物的协同演化脉络,更揭示了传染病对人类历史改变的巨大影响。书中摈弃了传统的以人类为主角的写作模式,将人类与微生物置于平等的地位进行考察。作者引经据典,分析传染病的病理学特征,以专业的视角对梅毒的起源、雅典瘟疫等历史上的传染病事件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并呼吁历史学家将传染病史纳入历史诠释的范畴之中。《老鼠、虱子和历史》问世后多次再版,后世学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疾病史置于更宏大的人类历史的背景下考察,增强了对于生态、政治等因素的综合考量,促进了生命科学与历史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全球疾病史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鼠、虱子和历史》 秦瑟 传染病 斑疹伤寒 全球疾病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