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胀手综合征的中心静脉CTA表现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健 王仲朴 王玉柱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2期324-327,共4页
目的分析总结189例肿胀手综合征患者的CT血管造影表现,探讨肿胀手综合征的中心静脉CTA特点。方法本组189例肿胀手综合征患者,男性84例,女性105例,年龄27-84岁,平均年龄(63.78±12.86)岁。本组病例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透... 目的分析总结189例肿胀手综合征患者的CT血管造影表现,探讨肿胀手综合征的中心静脉CTA特点。方法本组189例肿胀手综合征患者,男性84例,女性105例,年龄27-84岁,平均年龄(63.78±12.86)岁。本组病例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透析通路建立时间5-184个月,平均(37.35±25.59)个月。CT血管造影图像经AW4.4工作站,应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成像和曲面重建技术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和三维重建。结果 189例CT血管造影检查均获得了满意图像,血管狭窄病变73例,占38.6%(73/189),血管狭窄程度≥80%;血管闭塞病变116例,占61.4%(116/189)。104例在介入诊疗中,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结论肿胀手综合征是血液透析常见并发症,主要是因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所致。CT血管造影可清晰显示中心静脉狭窄、闭塞的程度及部位,为临床治疗,特别是介入治疗提供准确的影像学信息,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胀手综合征 血液透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狭窄/闭塞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肿胀手综合征 被引量:9
2
作者 周春泽 侯昌龙 +2 位作者 兰雷 汪鹏 吕维富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83-1087,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肿胀手综合征(SHS)的成功率、通畅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3月采用PTA术治疗的16例SHS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技术成功率并随访初级通畅时间和初级通畅率,分析影...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肿胀手综合征(SHS)的成功率、通畅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3月采用PTA术治疗的16例SHS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技术成功率并随访初级通畅时间和初级通畅率,分析影响技术成功率及通畅时间的因素。结果静脉DSA显示16例患者共16处狭窄/闭塞,其中狭窄病变6例,闭塞病变10例。PTA治疗成功14例,其中1例球囊扩张后即刻造影显示狭窄仍>50%,予植入支架,技术成功率为87.5%;失败2例,因导丝无法通过长段闭塞血管。14例随访3~24个月,中位通畅时间为10.5个月,3、6、12个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71.4%(10/14)、57.1%(8/14)、42.9%(6/14)。单因素分析发现闭塞长度、血管成形时所需球囊压力,是影响术后通畅时间的因素。结论 PTA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SHS安全有效,但远期通畅率仍需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肿胀手综合征 中心静脉狭窄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经皮腔内支架植入术
下载PDF
不同重建技术在肿胀手综合征中心静脉CTA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健 王仲朴 李大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12期2284-228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重建技术在肿胀手综合征中心静脉CT血管造影(CTA)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组40例肿胀手综合征患者均进行中心静脉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DSA检查在CTA检查后的第2天完成,CT血管造影图像经AW4.4工作站,应用轴位及冠状位... 目的探讨不同重建技术在肿胀手综合征中心静脉CT血管造影(CTA)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组40例肿胀手综合征患者均进行中心静脉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DSA检查在CTA检查后的第2天完成,CT血管造影图像经AW4.4工作站,应用轴位及冠状位最大密度投影、容积成像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和三维重建,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诊断为标准,分析轴位原始图像、轴位及冠状位最大密度投影、容积成像的诊断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 40例肿胀手综合征患者中心静脉CTA检查原始图像和轴向MIP、冠状MIP、容积图像、整体综合评估的特异性均为100%,没有假阳性病例,而准确性以容积成像和整体评估最高,分别为95%和100%,轴位原始图像和轴位MIP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无差别均为83%、100%、87.5%。结论不同重建技术在肿胀手综合征中心静脉CTA影像诊断中,以容积成像和整体评估诊断价值最高,所以容积成像是非常重要后处理方法,完全可以和DSA检查媲美,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影像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胀手综合征 血液透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动静脉内瘘和起搏器同侧所致肿胀手综合征及腔内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侯西彬 詹申 +3 位作者 杨涛 余阳 温静 王玉柱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0年第8期619-624,630,共7页
目的观察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和起搏器位于患者手臂同侧时是否容易出现肿胀手综合征以及腔内治疗效果。方法试验组:起搏器同侧建立AVF的患者10例;对照组:起搏器对侧建立AVF的患者10例。观察内容:(1)内瘘侧颈静脉... 目的观察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和起搏器位于患者手臂同侧时是否容易出现肿胀手综合征以及腔内治疗效果。方法试验组:起搏器同侧建立AVF的患者10例;对照组:起搏器对侧建立AVF的患者10例。观察内容:(1)内瘘侧颈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有无透析导管置入史;(2)存在起搏器导线的情况下AVF术后或者存在AVF的情况下同侧安装起搏器术后出现内瘘侧肢体肿胀时间;(3)中心静脉狭窄或者闭塞部位;(4)腔内治疗方法;(5)腔内治疗后复发时间;(6)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对起搏器导线功能有无影响。结果试验组:8例患者内瘘、起搏器同侧共存17.0(2.6,30.0)个月后开始出现肢体肿胀;1例患者内瘘、起搏器同侧共存3.5年后内瘘闭塞,闭塞前内瘘侧肢体仅有轻度肿胀,无需干预;1例患者内瘘、起搏器同侧共存4.5年内瘘侧肢体无肿胀。治疗上,2例患者对侧上肢重新建立内瘘,新的内瘘成熟后关闭患侧内瘘。6例患者行单纯PTA治疗,共10例次,单纯PTA术后至肿胀复发时间为(6.0±4.9)个月,所有患者均未置入支架。PTA术后起搏器功能无异常。对照组:截止到观察终点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内瘘侧肢体肿胀。结论动静脉内瘘和起搏器位于同侧时相对容易出现肿胀手综合征,中心静脉病变单纯PTA效果相对较差,不建议放置支架。短期观察球囊扩张对起搏器导线功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起搏器导线 动静脉内瘘 中心静脉狭窄 肿胀手综合征 经皮腔内血管形成术
下载PDF
1例动静脉造瘘术后窃血综合征合并肿胀手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真真 《全科护理》 2020年第35期5018-5020,共3页
对1例存在动静脉造瘘术后发生窃血综合征合并肿胀手综合征病人进行总结和分析。通过内瘘静脉属支关闭结扎术后红外线照射、硫酸镁湿敷以及功能锻炼等,病人手臂肿胀及窃血综合征症状逐渐缓解,且入院后护士同理心对待病人,鼓励病人倾诉,... 对1例存在动静脉造瘘术后发生窃血综合征合并肿胀手综合征病人进行总结和分析。通过内瘘静脉属支关闭结扎术后红外线照射、硫酸镁湿敷以及功能锻炼等,病人手臂肿胀及窃血综合征症状逐渐缓解,且入院后护士同理心对待病人,鼓励病人倾诉,病人焦虑情绪明显改善。加强病人的营养,纠正病人较差的营养状况,病人住院2周后好转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造瘘 窃血综合征 肿胀手综合征 护理
下载PDF
CT血管成像在49例血液透析患者肿胀手综合征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高素华 阎磊 +3 位作者 张宏涛 牛培元 曹慧霞 邵凤民 《中国实用医刊》 2017年第10期97-99,共3页
目的 探讨CT在肿胀手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9例应用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形成肿胀手综合征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64排CT血管成像技术(CTA)检查,并采用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等方式进行图... 目的 探讨CT在肿胀手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9例应用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形成肿胀手综合征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64排CT血管成像技术(CTA)检查,并采用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等方式进行图像三维重建,观察内瘘血管的流入道、流出道及吻合口有无狭窄,以及血管病变的部位、程度、范围及侧支循环情况.结果 49例中单纯吻合口狭窄3例(6.1%);头静脉狭窄15例(30.6%),其中轻度6例,中度4例,重度5例;锁骨下静脉狭窄18例(36.7%),其中轻度8例,中度5例,重度5例;无名静脉重度狭窄1例(2.0%);上腔静脉重度狭窄6例(12.2%),闭塞6例(12.2%).结论 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肿胀手综合征时,首选CT血管成像技术,对诊断和进一步的临床干预都有很大的指导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技术 肿胀手综合征 血液透析
原文传递
CT血管成像在诊断和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肿胀手综合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宏涛 赵显国 《医药论坛杂志》 2012年第4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在诊断和评价血液透析患者肿胀手综合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应用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形成前臂或上肢整个肿胀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64排CT血管成像技术(CT angiography,CTA)进行检查,观察瘘体血管的血栓形成部位...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在诊断和评价血液透析患者肿胀手综合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应用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形成前臂或上肢整个肿胀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64排CT血管成像技术(CT angiography,CTA)进行检查,观察瘘体血管的血栓形成部位、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情况。结果 10例患者经CTA技术后均明确内瘘病变的部位。头静脉狭窄3例,其中轻度1例,中度1例,重度1例;锁骨下静脉狭窄2例,轻、重度各1例,无名静脉中度狭窄1例,闭塞1例。上腔静脉重度狭窄1例,闭塞2例。结论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肿胀手综合征时,64排CT血管成像技术不仅对诊断并可对手术干预提供很有价值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CT血管成像技术 肿胀手综合征 血液透析
原文传递
CT血管成像在血液透析患者肿胀手综合征诊治中的价值 被引量:7
8
作者 杨书平 张小胜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4期531-534,共4页
目的总结血液透析患者肿胀手综合征的CT血管造影表现及其在肿胀手综合征临床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对2013年11月至2017年11月18例维持血液透析肿胀手综合征患者应用CT血管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并根据CT血管造影结果明确静脉病变部位、长度、... 目的总结血液透析患者肿胀手综合征的CT血管造影表现及其在肿胀手综合征临床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对2013年11月至2017年11月18例维持血液透析肿胀手综合征患者应用CT血管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并根据CT血管造影结果明确静脉病变部位、长度、程度、范围,采用球囊扩张成形术对病变部位进行治疗。总结其发病部位、影响因素。结果 18例CT血管成像诊断:头臂静脉狭窄6例,头臂静脉闭塞4例,贵要静脉完全闭塞1例,锁骨下静脉支架内血栓6例,上腔静脉与心房入口处狭窄1例。除1例曾行同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外,有颈内静脉置管史患者(12例)内瘘术后发生肿胀手综合征的时间明显早于无置管史患者(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5±27.4)个月vs(38.5±27.9)个月,P<0.05;采用自然对数转换呈正态后行成组t检验]。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结果,15例成功,术后狭窄静脉血管通畅,侧支循环消失;2例成形术失败后行血管支架植入术,术后血流通畅;1例因静脉闭塞时间长达3个月以上,介入治疗失败,改行股静脉长期留置导管维持血透治疗。结论肿胀手综合征主要病因是中心静脉狭窄、闭塞或血栓形成。中心静脉置管者更易发生中心静脉病变,肿胀手综合征症状出现更早。CT血管造影可清晰显示中心静脉狭窄、闭塞的程度及部位,可为临床治疗,特别是介入治疗提供很有价值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胀手综合征 血液透析 CT血管造影 中心静脉 置管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中医护理技术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手肿胀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励莉 陈沪蓉 +1 位作者 邹云 李东萍 《中国伤残医学》 2018年第6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手部肿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手部肿胀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除接受常规护理外给予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护...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手部肿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手部肿胀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除接受常规护理外给予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护理。分别于入院当天、治疗20天后对患手的肿胀程度和惠手的运动功能进行康复评定。结果:患者的手肿胀程度评分、手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其中观察组疗效更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中医护理技术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手部肿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手肿胀 中医护理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