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cent discovery of handaxes associated with tektites in the Nanbanshan locality of the Damei site, Bose basin, Guangxi, South China 被引量:3
1
作者 WANG wei MO JinYou HUANG ZhiTao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8年第6期878-883,共6页
This paper reports the recent discovery of 176 stone artifacts, including two handaxes (bifacial large cutting tools), which are preserved in the laterized sediments of terrace 4 of the Youjiang River at the Nanbansha... This paper reports the recent discovery of 176 stone artifacts, including two handaxes (bifacial large cutting tools), which are preserved in the laterized sediments of terrace 4 of the Youjiang River at the Nanbanshan locality of the Damei site in the Bose basin, south China. Their characteristics are similar to Paleolithic stone artifacts discovered from other sites in this basin. The handaxes, picks and other stone artifacts are associated with 155 tektite pieces found in the same horizontal layer. These fresh, unabraded and sharp-edged tektites were buried immediately after the airfall event. This provides fur- ther evidence that the Bose stone artifacts and the tektites were deposited simultaneously around 0.8 Ma. More stone artifacts were also unearthed above the tektite layer, indicating that early humans in the area survived the ev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方 广西 百色盆地 南半山遗址 手斧 玻璃陨石
原文传递
1994年丹江口库区调查发现的石制品研究 被引量:45
2
作者 李超荣 冯兴无 李浩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7-354,共18页
本文报道了1994年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多处地点采集的624件石制品。石制品类型有石核、石片和石器;石器占44%以上,类型丰富,包括手斧、手镐、薄刃斧、砍砸器、石球、尖状器、刮削器和石锤;石器素材主要为砾石,大多数个体粗大... 本文报道了1994年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多处地点采集的624件石制品。石制品类型有石核、石片和石器;石器占44%以上,类型丰富,包括手斧、手镐、薄刃斧、砍砸器、石球、尖状器、刮削器和石锤;石器素材主要为砾石,大多数个体粗大。这一石器组合与中国南方的砾石石器工业有较多的相似之处;手斧工具的出现表明,这些石制品在探讨东、西方的旧石器文化交流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库区 砾石石器工业 手斧 旧石器时代 文化交流
下载PDF
2004年丹江口库区调查发现的石制品 被引量:34
3
作者 李浩 李超荣 冯兴无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3-126,共14页
2004年在丹江口库区发现并复查了43处旧石器旷野地点,共采集石制品367件。石制品包括石核、石片和石器,石器类型主要有刮削器、砍砸器、石球、手镐、手斧等。这些旷野地点分布在沿江两岸的第2、第3和第4级阶地上,时代从旧石器早期延续... 2004年在丹江口库区发现并复查了43处旧石器旷野地点,共采集石制品367件。石制品包括石核、石片和石器,石器类型主要有刮削器、砍砸器、石球、手镐、手斧等。这些旷野地点分布在沿江两岸的第2、第3和第4级阶地上,时代从旧石器早期延续到晚期。各阶地的石器工业面貌较为一致,表现出以砾石及大中型石片加工而成的重型工具为主的特点。手镐、手斧等具有阿舍利技术特征的重型工具的发现,促使我们重新思考东、西方早期文化之间的异同,并为进一步探讨早期人类的迁徙、扩散和区域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口库区 旷野地点 旧石器 手斧
下载PDF
湖北丹江口北泰山庙2号旧石器地点发掘简报 被引量:14
4
作者 方启 陈全家 卢悦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4-354,共11页
2010年3月—5月,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丹江口库区北泰山庙2号旧石器地点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500m2,地层堆积由上至下分为3层。第①层是黑褐色黏土层,为耕土层,发现石制品90件。第②层是黄褐色黏土层,... 2010年3月—5月,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丹江口库区北泰山庙2号旧石器地点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500m2,地层堆积由上至下分为3层。第①层是黑褐色黏土层,为耕土层,发现石制品90件。第②层是黄褐色黏土层,出土石制品21件,类型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及石器;断块占一半多;石器仅3件,均为刮削器。第③层是红褐色黏土层,出土石制品48件,类型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及石器;石器有刮削器、砍砸器、手斧和手镐等类型。各层石制品原料的种类基本一致,都以石英为主。石器工业的特点是,以砾石及其大石片为毛坯,简单加工的重型工具为主要类型。结合与附近其他类似地点的地层及石制品特征对比推断,第③层与第②层的时代可能从中更新世延续至晚更新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口 北泰山庙 石制品 手斧 旧石器时代
下载PDF
丹江口库区大土包子旧石器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浩 李超荣 雷蕾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9-356,共8页
大土包子遗址位于汉水上游的丹江口库区。遗址发掘出土标本58件,类型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和工具等。原料主要来自附近河滩砾石,以石英为主,附以石英岩、千枚岩和粗面岩。石核多以砾石面或先前剥片片疤为台面进行单向、多向和向心剥片... 大土包子遗址位于汉水上游的丹江口库区。遗址发掘出土标本58件,类型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和工具等。原料主要来自附近河滩砾石,以石英为主,附以石英岩、千枚岩和粗面岩。石核多以砾石面或先前剥片片疤为台面进行单向、多向和向心剥片。工具包含以砍砸器、手斧为代表的大型工具制作体系,以及以刮削器、凹缺器为代表的小型工具制作体系,两者原料选择不同,前者以千枚岩为原料,后者主要采用石英原料。对比分析显示,大土包子遗址与区域内汉水第三级阶地其他遗址均存在出土石制品数量少、分布密度低的现象,可能指示遗址间的同质性以及古人类高频流动性等信息。这一现象在年代较晚的第二级阶地遗址中仍然存在,这一方面暗示了古人类行为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技术革新与行为可塑性的缺乏。该遗址年代初步推断属于中更新世早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口库区 大土包子遗址 手斧 适应行为 中更新世
下载PDF
丹江口库区第四级阶地旧石器遗址调查简报 被引量:8
6
作者 李浩 李超荣 +2 位作者 Kathleen KUMAN 周兴明 王刚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5-153,共9页
丹江口库区是国内发现的又一处阿舍利技术表现较为集中的区域。目前,该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旷野地点达100余处,其中经过发掘的地点有30余处。这些地点主要集中在丹江口库区规划淹没水位线以下区域,即汉江和丹江第二级和第三级阶地。为进一... 丹江口库区是国内发现的又一处阿舍利技术表现较为集中的区域。目前,该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旷野地点达100余处,其中经过发掘的地点有30余处。这些地点主要集中在丹江口库区规划淹没水位线以下区域,即汉江和丹江第二级和第三级阶地。为进一步探讨阿舍利技术在该地区出现的最早时间和起源方式等问题,我们对区域内第四级阶地进行了系统野外调查。新发现旧石器时代旷野地点24处,采集石制品273件,其中包括手斧、手镐和石刀等具有阿舍利技术风格的大型工具。研究表明,古人类在原料利用上具有选择性,脉石英主要用于生产中、小尺寸的石制品,而千枚岩和粗面岩主要用于加工阿舍利大型工具。不同类型石核反映了古人类在剥片策略上的多样性。加工技术方面,小型工具与大型工具共存,且不同类型的大型工具反映出较为完整的阿舍利工业器物组合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口库区 第四级阶地 阿舍利 手斧 郧县人遗址
下载PDF
中国旧石器时代手斧的特点与意义 被引量:38
7
作者 高星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7-112,共16页
手斧的存在与否及其意义是我国史前考古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中国旧石器时代遗存中存在着手斧这一类器物,但它们在形态、技术、组合关系、丰度上与旧大陆西侧有很大区别;大多数手斧与手镐应属同质异型,是中国乃至东南亚砾石石器文化中... 手斧的存在与否及其意义是我国史前考古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中国旧石器时代遗存中存在着手斧这一类器物,但它们在形态、技术、组合关系、丰度上与旧大陆西侧有很大区别;大多数手斧与手镐应属同质异型,是中国乃至东南亚砾石石器文化中居于从属地位的特定成员,是更新世生活在热带-亚热带的先民开发利用植物根茎食材的大型挖掘工具。他们在渊源上有本土砾石文化的根基,可能受到小规模人群迁徙和文化交流的影响,体现着"本土起源+外来影响"的融合发展过程。中国的手斧存在着材料的不完备性和研究的肤浅性,体现在绝大多数标本的地层和时代归属不明,研究多停留在对少数"典型标本"主观定性的层面,缺乏全面客观的材料分析和详实的观测、统计数据,很多争论缘于缺乏共同遵循的类型学标准,陷入表层的术语纷争。未来的研究必须加强地层、年代和形态、技术分析的基础性工作,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取信息和数据,并从理论层面深入揭示手斧这类遗存所蕴含的先民生存与演化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斧 类型学标准 砾石工具体系 阿舍利技术 “本土起源+外来影响”
下载PDF
对九件手斧标本的再研究和关于莫维斯理论之拙见 被引量:24
8
作者 林圣龙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89-208,共20页
本文对中国发现的九件手斧标本进行了再研究,结果表明有几件标本还是应维持原研究者的意见,如平梁P.3468号、三门峡P.2768号和梁山P.4171号标本应归入镐的范畴,丁村P.0684号标本是三棱镐.沙女沟标本(原丁... 本文对中国发现的九件手斧标本进行了再研究,结果表明有几件标本还是应维持原研究者的意见,如平梁P.3468号、三门峡P.2768号和梁山P.4171号标本应归入镐的范畴,丁村P.0684号标本是三棱镐.沙女沟标本(原丁村P.1889号标本)为似乎斧石器,丁村P.1844号标本为多边砍砸器.关于乾县P.5786号和百色P.8203号标本,笔者倾向于认为可能是石核斧.涝池河标本的类型归属暂且存疑.在此基础上,评论了莫维斯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斧 旧石器时代 中国 莫维斯的理论
下载PDF
田阳百峰遗址发现的含手斧石制品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大伟 黄中政 +2 位作者 罗志柏 廖卫 王頠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8-298,共11页
百峰遗址位于百色盆地西部右江南岸的第四级河流阶地。本文报道我们在该遗址调查时采集的37件石制品,其中包括2件手斧和16件手镐。这些手斧和手镐均用扁平砾石为毛坯加工而成,暗示生活在百色盆地的早期人类加工石器时利用附近可获得的... 百峰遗址位于百色盆地西部右江南岸的第四级河流阶地。本文报道我们在该遗址调查时采集的37件石制品,其中包括2件手斧和16件手镐。这些手斧和手镐均用扁平砾石为毛坯加工而成,暗示生活在百色盆地的早期人类加工石器时利用附近可获得的原料。在遗址的网纹红土地层中,新暴露出来的石制品和玻璃陨石处于同一层位,显示百色盆地第四级阶地的石制品制作时代与玻璃陨石的降落事件时间一致,在中更新世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色盆地 百峰遗址 手斧 手镐 玻璃陨石 中更新世早期
下载PDF
中国的原手斧及其传统 被引量:14
10
作者 安志敏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03-311,共9页
中国的原手斧包括双面器、单面器和三稜器三类,分布于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几十处地点,以华中的发现最为丰富。它们属于旧石器初期的遗存,旧石器中期以后已大体绝迹。 中国的原手斧与砍砸器、石球等共存,不同于阿舍利文化传统的手斧。中... 中国的原手斧包括双面器、单面器和三稜器三类,分布于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几十处地点,以华中的发现最为丰富。它们属于旧石器初期的遗存,旧石器中期以后已大体绝迹。 中国的原手斧与砍砸器、石球等共存,不同于阿舍利文化传统的手斧。中国旧石器初期至少有两个文化传统,即以原手斧为代表的砾石工业和以周口店文化为代表的石片工业,但华北的原手斧传统后来已被石片工业所完全代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手斧 砍砸器
下载PDF
莫维斯线与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意愿 《南方文物》 2011年第4期109-115,共7页
以莫维斯线为焦点的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探索和研究已有九十年的历程。本文从中国旧石器早期工业特点的探索、东西方文化关系的讨论和区域性特点成因三方面进行了回顾与思考,对手斧问题也提出了一些认识。
关键词 莫维斯线 手斧 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下载PDF
试论百色手斧文化由西方扩散的可能性
12
作者 吴文祥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3-28,共6页
更新世中期是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时期 ,当时气候周期转型 ,全球冰量增加 ,海平面下降 ,哺乳动物迁徙或灭绝 ,这个时期也是直立人地理大扩张和手斧文化扩散的一个重要时期 ,这些事件在发生时间上的统一性指示它们之间的某种联... 更新世中期是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时期 ,当时气候周期转型 ,全球冰量增加 ,海平面下降 ,哺乳动物迁徙或灭绝 ,这个时期也是直立人地理大扩张和手斧文化扩散的一个重要时期 ,这些事件在发生时间上的统一性指示它们之间的某种联系 ,推测更新世中期全球性的气候转变是这次手斧文化扩散的主要驱动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色手斧文化 西方 可能性 更新世 阿舍利文化 红土地质考古带 扩散 驱动力 古气候 旧石器时代
下载PDF
广西百色枫树岛旧石器早期石制品手斧技术类型学分析
13
作者 张璞 王頠 《贵州科学》 2010年第3期1-15,共15页
本文是《贵州科学》2009年27卷第2期"广西百色枫树岛旧石器早期石制品石核石片技术学分析"一文的继续。将探讨枫树岛早期石制品重型工具手斧技术类型学及操作链分析。对与欧洲阿舍利(mode2)文化对比研究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百色枫树岛 手斧 技术学 类型学
下载PDF
丹江口库区果茶场Ⅱ旧石器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李浩 李超荣 Kathleen KUMAN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4-155,共12页
丹江口库区果茶场Ⅱ旧石器遗址位于汉水上游左岸第三级阶地,海拔150-155m,2009年4-5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揭露面积500m2,出土石制品132件。石制品类型有石锤、石核、石片、石器和断块,其中石器包括... 丹江口库区果茶场Ⅱ旧石器遗址位于汉水上游左岸第三级阶地,海拔150-155m,2009年4-5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揭露面积500m2,出土石制品132件。石制品类型有石锤、石核、石片、石器和断块,其中石器包括刮削器、砍砸器、手镐、手斧。剥片和加工石器的原料主要为磨圆度较高的河卵石,锤击法为主要的剥片技术,石核和石片的尺寸以中小型居多;石器中,砍砸器、手镐主要以砾石为毛坯直接加工,刮削器多采用小型石片毛坯进行加工,而手斧则以大石片为毛坯进行两面加工。遗址上部地层为强烈氧化的红色黏土层,含钙质结核和锰质薄膜;下部发育网纹红土。地层沉积物性质和地貌分析表明遗址年代大致为中更新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口库区 果茶场Ⅱ遗址 石制品 手斧 中更新世
下载PDF
成都王家堰旧石器遗址第1地点发掘报告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明 左志强 +4 位作者 李浩 高玉 孙雪峰 李国 肖培源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4-522,共9页
王家堰遗址第1地点位于成都双流牧马山台地北部缓丘之上。遗址发掘出土石制品82件,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和石器等,此外还有大量未经加工的完整砾石。石制品原料主要来自附近河滩砾石及牧马山组下部砂砾石层,以石英岩为主,附少量脉石英... 王家堰遗址第1地点位于成都双流牧马山台地北部缓丘之上。遗址发掘出土石制品82件,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和石器等,此外还有大量未经加工的完整砾石。石制品原料主要来自附近河滩砾石及牧马山组下部砂砾石层,以石英岩为主,附少量脉石英。石核剥片均采用硬锤法,主要为单台面石核,另有少量双台面石核。石片的尺寸变异较大,少量石片具有制作手斧等重型石器的潜力,石片台面以石皮为主。部分石片边缘可见明显的破损痕迹,可能为使用所致。石器以重型类为主,其中包括手斧和手镐等类似阿舍利技术风格的石器类型。初步光释光测年结果显示,王家堰遗址第1地点古人类活动的时间不晚于距今8.9万年。王家堰遗址第1地点的发现和发掘,拓展了成都平原地区早期人类活动的历史,为进一步了解和探索成都平原早期人类的生存策略及旧石器文化提供了重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 王家堰遗址 石制品 手斧 晚更新世
下载PDF
关于百色手斧问题——兼论手斧的划分标准 被引量:12
16
作者 谢光茂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5-73,共9页
本文从讨论手斧的定义出发 ,归纳出划分手斧的标准 ,并以此来衡量百色手斧 ,认为百色手斧是真正手斧。由于百色手斧的原料 (多为石英岩 )质地粗糙、结构面多、且有的在制作工具时已被风化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手斧的制作质量 ,因此 ,百... 本文从讨论手斧的定义出发 ,归纳出划分手斧的标准 ,并以此来衡量百色手斧 ,认为百色手斧是真正手斧。由于百色手斧的原料 (多为石英岩 )质地粗糙、结构面多、且有的在制作工具时已被风化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手斧的制作质量 ,因此 ,百色手斧更多地显示出早期类型手斧的特点。百色手斧和印度、中东以及非洲的部分手斧有许多相同之处。这些相同之处主要是由于原料相同或相近的结果。文中论述的百色手斧 ,部分尚属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斧 旧石器时代早期 百色盆地 划分标准 广西
下载PDF
吉林枫林旧石器遗址发现的石制品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万博 陈全家 张福有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1-199,共9页
2014年10月,张福有率野外调查队在吉林省抚松县漫江镇枫林村发现枫林遗址,并在2015年6月再次进行了调查确认,共发现石制品217件。石制品原料以黑曜岩为主,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细石叶、工具和断块等。其中二类工具以刮削类使用石片为主... 2014年10月,张福有率野外调查队在吉林省抚松县漫江镇枫林村发现枫林遗址,并在2015年6月再次进行了调查确认,共发现石制品217件。石制品原料以黑曜岩为主,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细石叶、工具和断块等。其中二类工具以刮削类使用石片为主,三类工具种类多样,加工较为精细。该遗址发现的手斧与阿舍利手斧较为相似,这在东北地区尚属首次,意义重大。经过研究分析,这是一处典型的以细石叶工艺为主的遗址。根据地层推测,遗址的年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 枫林遗址 旧石器 手斧
下载PDF
丹江口库区梁家岗2号和东岗旧石器地点的调查与发掘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京亚 赵静芳 宋国定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8-120,共13页
河南淅川梁家岗2号地点和东岗地点位于丹江下游左岸第三级阶地,海拔148~160 m。2009年对两地点进行了发掘,共计揭露面积1425 m^(2),出土和采集石制品193件。石制品种类可分为石核、石片、石器、断块和残片。原料均取自河滩砾石,岩性主... 河南淅川梁家岗2号地点和东岗地点位于丹江下游左岸第三级阶地,海拔148~160 m。2009年对两地点进行了发掘,共计揭露面积1425 m^(2),出土和采集石制品193件。石制品种类可分为石核、石片、石器、断块和残片。原料均取自河滩砾石,岩性主要为脉石英,少量硅质岩。基本为锤击法剥片,个别采用砸击法剥片。石制品长和宽集中在20~80 mm。石器有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和手斧等。石器毛坯有近一半为石片,另有一定数量的断块和石核毛坯,个别为砾石毛坯。推测遗存年代在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口库区 梁家岗2号地点 东岗地点 石制品 手斧
下载PDF
重庆市西北涪江流域旧石器考古调查 被引量:1
19
作者 贺存定 张瑾 +2 位作者 高磊 贺欣熠 李大地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15-826,共12页
2022年3-4月,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联合在渝西北涪江流域开展了旧石器考古专项调查。调查队在涪江下游各级阶地新发现旧石器地点46处,采集石制品833件,绝大部分石制品因脱层而暴露于地表,少量出自地层断面。石制... 2022年3-4月,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联合在渝西北涪江流域开展了旧石器考古专项调查。调查队在涪江下游各级阶地新发现旧石器地点46处,采集石制品833件,绝大部分石制品因脱层而暴露于地表,少量出自地层断面。石制品原料单一,剥片技术多样,类型丰富,形态与尺寸差异极大。从技术与类型方面来看,至少包含了砾石石器工业、石片石器工业和阿舍利石器工业,尤其是手斧、手镐、薄刃斧等器物组合和大石片技术产品是本次调查的主要发现。综合地质、阶地地貌及地层堆积物特征分析,这些遗址的时代跨度可能不大,大致应集中在中-晚更新世。本次调查发现表明,涪江流域也是古人类迁徙扩散和生存演化的活跃地带,尤其是对阿舍利手斧技术的分布和传播路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涪江 石制品 手斧
下载PDF
洛南手斧上的淀粉粒与古人类使用石器的策略
20
作者 关莹 王社江 +2 位作者 周振宇 高星 张茜 《人类学学报》 2024年第6期1064-1074,共11页
本项研究通过对陕西洛南张豁口遗址发现的淀粉粒进行分析,聚焦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如何利用植物性食物资源。张豁口遗址出土的阿舍利工业产品上保存了微量的淀粉粒,尽管数量较低,但却为研究早期人类利用植物性资源提供了宝贵的证据,为解... 本项研究通过对陕西洛南张豁口遗址发现的淀粉粒进行分析,聚焦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如何利用植物性食物资源。张豁口遗址出土的阿舍利工业产品上保存了微量的淀粉粒,尽管数量较低,但却为研究早期人类利用植物性资源提供了宝贵的证据,为解读人类早期历史提供了重要线索。此外,本研究深入探讨了早期人类对根茎类植物挖掘、采集和食用行为的可能性,指出根茎类植物不仅为早期人类提供了重要的营养价值,在人类饮食结构中占据核心地位,而且对于理解旧石器时代早期石制品使用方式、环境适应策略、古人类认知水平的演变等问题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 手斧 古人类认知 淀粉粒 生计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