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闽西汉剧看中原文化在客家地区的传承 被引量:2
1
作者 邱立汉 《嘉应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5-20,共6页
客家文化的底蕴是中原文化,中原文化是客家文化的根基,这可以从客家民系的形成以及诸如方言、礼俗、戏剧等客家文化事象中得到印证。闽西汉剧是清中叶在闽西客家祖地孕育形成的客家人酷爱的地方戏剧,在此,从闽西汉剧的形成、闽西汉剧与... 客家文化的底蕴是中原文化,中原文化是客家文化的根基,这可以从客家民系的形成以及诸如方言、礼俗、戏剧等客家文化事象中得到印证。闽西汉剧是清中叶在闽西客家祖地孕育形成的客家人酷爱的地方戏剧,在此,从闽西汉剧的形成、闽西汉剧与中原文化的渊源以及闽西汉剧演绎客家人的中原情节等方面分析中原文化在客家地区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西汉剧 客家 中原文化 传承
下载PDF
汉剧《驯悍记》与同名原著的审美对等——兼及《驯悍记》在中国舞台的搬演史 被引量:1
2
作者 熊杰平 《武陵学刊》 2014年第4期111-117,共7页
《驯悍记》自1913年以来就被我国戏曲改编,最近一次改编是2013年11月武汉汉剧院推出的同名汉剧。对比汉剧《驯悍记》与同名原著在人物行当设置、唱词与唱腔、文化植入等方面的异同,可以发现汉剧改编在保留原著"悍味"的同时,巧妙地追... 《驯悍记》自1913年以来就被我国戏曲改编,最近一次改编是2013年11月武汉汉剧院推出的同名汉剧。对比汉剧《驯悍记》与同名原著在人物行当设置、唱词与唱腔、文化植入等方面的异同,可以发现汉剧改编在保留原著"悍味"的同时,巧妙地追求与原著的美学对等。汉剧《驯悍记》改编的成功,说明只有在莎剧框架内彰显剧种风格,与原著各显特色,才能达到戏曲移植改编莎翁名著的目的,解决容量不对等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驯悍记》 汉剧改编 美学对等
下载PDF
赏心悦目 美不胜收——喜看汉剧《驯悍记》
3
作者 曹树钧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4年第5期12-13,共2页
2013年11月由武汉汉剧院改编并上演的《驯悍记》是我国第一台汉剧莎剧,也是该喜剧第一次登上中国戏曲舞台。改编者采用"中国化"的手法,在压缩原著情节与人物的同时,剔除了其中的闹剧成分,增添了媒婆的角色,很好地将"莎味... 2013年11月由武汉汉剧院改编并上演的《驯悍记》是我国第一台汉剧莎剧,也是该喜剧第一次登上中国戏曲舞台。改编者采用"中国化"的手法,在压缩原著情节与人物的同时,剔除了其中的闹剧成分,增添了媒婆的角色,很好地将"莎味"与"汉味"融合,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驯悍记》 汉剧 改编
下载PDF
有容乃大——汉剧《李尔王》改编余墨
4
作者 熊杰平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1年第Z1期19-21,共3页
莎剧《李尔王》在中国戏曲舞台上有越剧、京剧、丝弦戏和汉剧的改编。本文从汉剧的特点出发,考察了戏曲沟通融汇莎剧的过程,说明合并人物、删减情节是为了塑造主要人物的需要,因此主要人物不偏离原著是改编能否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李尔王》 汉剧 主要人物
下载PDF
汉剧表演艺术家贾振南访谈录
5
作者 贾振南 黄斌 柯琦 《文化发展论丛》 2017年第3期159-184,共26页
本文以汉剧艺人的个人视角,从学艺从艺经历、对汉剧一末行当的艺术体会、对老一辈艺人的回忆、汉剧现状及展望等方面反映了特定时期汉剧发展的历史面貌。贾振南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声腔融众家之长,具有"深... 本文以汉剧艺人的个人视角,从学艺从艺经历、对汉剧一末行当的艺术体会、对老一辈艺人的回忆、汉剧现状及展望等方面反映了特定时期汉剧发展的历史面貌。贾振南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声腔融众家之长,具有"深沉苍劲,醇洌酣畅,凝重大气,稳健豪迈"的鲜明特色,被誉为汉剧的"活化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剧 十大行 一末 口述史 贾振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