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初《礼记·乐记》的版本材料与成书问题 被引量:4
1
作者 刘跃进 孙少华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6年第4期25-28,共4页
对于《礼记·乐记》成书时代与作者的考察,过去多关注于史书记载及前人的评论,而未注意其版本材料的考察。通过比较史书记载的汉初《乐记》的版本及材料来源,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其作者及时代问题。
关键词 《史记·乐书》 《乐记》 《汉书·艺文志》 版本材料
下载PDF
《史记》与《汉书》中的动物隐喻英译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秀英 孙杰 《语言教育》 2016年第3期55-60,共6页
隐喻往往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沉淀,其翻译涉及到不同文化、概念和语言框架之间的转换。动物隐喻翻译是翻译研究中一个重要领域。本文以Peter Newmark的隐喻翻译理论为框架,基于Burton Watson、William H.Nienhauser,Jr.的《史记》英译本... 隐喻往往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沉淀,其翻译涉及到不同文化、概念和语言框架之间的转换。动物隐喻翻译是翻译研究中一个重要领域。本文以Peter Newmark的隐喻翻译理论为框架,基于Burton Watson、William H.Nienhauser,Jr.的《史记》英译本和Burton Watson、Homer H.Dubs的《汉书》英译本,对其中的动物隐喻英译方法进行分析,以探究中国典籍中动物隐喻英译的方法。研究发现,译者在译文中主要采用了以下策略:再现原文隐喻意象;保留原文隐喻意象,不添加释义;直译部分隐喻意象,改写其他意象或添加释义;把隐喻改为明喻;明喻加解释性翻译;用源语隐喻意象的上义词替换该意象;省略源语隐喻意象,通过改写译出隐喻的文化语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 隐喻 《史记》 《汉书》 英译
下载PDF
《汉书二十三家注钞·如淳》补苴
3
作者 胡俊俊 胡琼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9期41-47,共7页
杨守敬在《汉书》注整理研究上成绩卓著,其《汉书二十三家注钞·如淳》白璧微瑕。现补其所漏86则。
关键词 杨守敬 如淳 《汉书》注
下载PDF
《后汉书》李贤注称引《史记》考校
4
作者 余琼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4期186-188,共3页
对中华书局整理本《后汉书》李贤注称引《史记》材料所存在的校点问题,结合有关资料,提出12则作讨论辨正。
关键词 《后汉书》 李贤注 《史记》 考校
下载PDF
论《汉书·高帝纪》创作特色
5
作者 李艳 《济宁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35-38,共4页
《汉书》与《史记》比较,其因袭之处是对《史记》的认同,亦代表了作者本身的创作观点;而对《史记》加工创作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则更能看出其独特的创作理念和特色。就《汉书.高帝纪》的创作特色而论,班固本着宣扬汉统的宗旨,对当时的史... 《汉书》与《史记》比较,其因袭之处是对《史记》的认同,亦代表了作者本身的创作观点;而对《史记》加工创作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则更能看出其独特的创作理念和特色。就《汉书.高帝纪》的创作特色而论,班固本着宣扬汉统的宗旨,对当时的史实加以移置剪裁,用典型化等方法在尽可能详赡、精确而典重的历史事件叙述中塑造高祖开国君主形象,继承中有着创新,显现出独特的创作特色,显示了《汉书》与《史记》相同传主的纪传体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高帝纪》 创作特色
下载PDF
刘向刘歆父子目录学渊源略论——以《汉书·艺文志》为中心 被引量:2
6
作者 彭锋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20-25,共6页
班固撰《汉书·艺文志》成就了一部中国目录学史上里程碑式著作,而班固的这一著作来源于对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遍校群书成果的直接继承。在长达二十余年的校书活动中,刘氏父子做了大量细致而绵密的校雠工作,为中国传统文献的保... 班固撰《汉书·艺文志》成就了一部中国目录学史上里程碑式著作,而班固的这一著作来源于对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遍校群书成果的直接继承。在长达二十余年的校书活动中,刘氏父子做了大量细致而绵密的校雠工作,为中国传统文献的保存和流布做出了不可磨灭之贡献,后世乃至当今所见之众多古书都是因他们的整理而赖以保存。在刘氏父子之前的汉武帝时期,同样进行过一次由司马谈、司马迁父子主持且规模更为宏大的图书校整工作,司马氏父子在校整图籍时考镜学术源流,辨章学术流派,阐明学术概念,做了大量归纳总结和史无前例的开创性工作,他们的成果被后来的刘氏父子所吸收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 刘氏父子 目录学 图书整理
下载PDF
从诸子学说到小说文体——论《汉志》“小说家”的文体演变 被引量:2
7
作者 姚娟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64-67,73,共5页
先秦至西汉时期,"说"是一个被广泛使用、内涵复杂的概念,它的愉悦义与言说义两个义项影响了人们对《汉志》"小说家"的理解。《汉志》"诸子略"中的诸子十家作品,唯有小说作品多以"说"命名。《... 先秦至西汉时期,"说"是一个被广泛使用、内涵复杂的概念,它的愉悦义与言说义两个义项影响了人们对《汉志》"小说家"的理解。《汉志》"诸子略"中的诸子十家作品,唯有小说作品多以"说"命名。《汉志》以"小说家"来概括这部分作品,采用的主要是"说"的"学说义"。对书籍文体特征的认识,使《汉志》中"小说家"的"说"又成为了文体概念,小说也逐渐从诸子小说向小说文体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 小说家 诸子小说 小说文体 刘勰 桓谭
下载PDF
李贤《后汉书注》协韵考
8
作者 罗曼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52-56,62,共6页
李贤的《后汉书注》中有四十例协韵音注材料,是由于古今语音发生改变,在唐代中期这些字读来已不押韵,李氏改音以求协韵的,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改声调以求和谐;改韵部以求和谐。其材料对于研究上古音到中古音的演变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李贤 后汉书注 协韵 语音演变
下载PDF
谶纬视角下《汉书》引用谣谚摭论
9
作者 吴凯旋 伏涤修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8期39-42,共4页
两汉时期阴阳五行学说盛行,统治者相信"天人感应",谶纬之说甚嚣尘上。这一社会思潮的转变深刻影响着当时的文史领域,表现之一即为史书作品《汉书》在引用谣谚时着重引用了许多谶纬谣谚,形成了书中鲜明的谶谣文化。《汉书》对... 两汉时期阴阳五行学说盛行,统治者相信"天人感应",谶纬之说甚嚣尘上。这一社会思潮的转变深刻影响着当时的文史领域,表现之一即为史书作品《汉书》在引用谣谚时着重引用了许多谶纬谣谚,形成了书中鲜明的谶谣文化。《汉书》对谣谚的谶纬化引用,给本为俗文学的谣谚注入了正统化的色彩,促进了民众心声的传达,同时也对谶纬材料的保存起到极大的贡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 谣谚 谶纬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