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the Low-carbon-high-value Agriculture Technology in the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of Intra-county Environment Pollution——Taking the Development of Cultivation and Breeding Industry in the Ecological Cyclic Agricultural Garden in Shaoshan Irri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林杰 许振成 +5 位作者 罗琳 黄璜 李劲松 赵志彬 陈月华 何清林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0年第7期64-67,71,共5页
The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strategy of intra-county environment pollution in the city and countryside was searched.By the research method which combined the microscopic view,the macroscopic view with the dynamic pe... The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strategy of intra-county environment pollution in the city and countryside was searched.By the research method which combined the microscopic view,the macroscopic view with the dynamic perspective,the seriousness of rural water quality,soil and atmospheric pollution in Xiangxiang,Xiangtan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s in Shaoshan irrigated area was revealed.The control measure which was 'four-dimensional pollution in the city and countryside'—— low-carbon-high-value agriculture and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was proposed.The low-carbon-high-value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dustrialization demonstration in three parts which included the pre-production,mid-production and post-production deep-processing of cultivation and breeding industry in the ecological cyclic agricultural garden in Shaoshan irrigated area was the driving force.We tried to propel the low-carbon ecological cultivation and breeding industry which included the paddy rice,grass,tree,medicinal herbs and pig,cow,chick,duck,fish.We wanted to relieve the structural unbalance of previous cultivation and breeding industry,'cheap grain hurting the farmers' and the short-leg problem of social-economic-ecological benefi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ow-carbon-high-value agricultural system was a poly-generation technology system which promoted the multi-level and grading utilization,saved the energy,reduced the consumption and cleaned the production based on the ec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rehensive control of intra-county environment pollution Four-dimensional pollution in the city and countryside Low-carbon-high-value agriculture Ecological cyclic agriculture Environmental safety-urban and rural cyclic coupling mode Low-carbon-high-value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dustrialization demonstration processing-tree-medicinal herbs-grass-paddy rice-duck-cow-chick-pig-fish-marsh gas-tourism eco-project China
下载PDF
贵州太子参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现状及对策
2
作者 吕成龙 喻丽华 +3 位作者 郑乐 吴雪梅 张简荣 杨怀诚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4-92,共9页
太子参是贵州的道地药材,经过20年的发展,形成了集约化、规范化的种植模式,种植面积全国第一。但贵州太子参多种植于丘陵山地,受地形地貌和发展基础的影响,生产作业费时费力、效率低、机械化难度大。通过查阅文献及实地考察,结合贵州太... 太子参是贵州的道地药材,经过20年的发展,形成了集约化、规范化的种植模式,种植面积全国第一。但贵州太子参多种植于丘陵山地,受地形地貌和发展基础的影响,生产作业费时费力、效率低、机械化难度大。通过查阅文献及实地考察,结合贵州太子参的典型种植农艺与初加工工艺,简述了太子参全链条生产技术,分析了耕、种、管、收、初加工5个环节的机械化技术现状,指出太子参生产机械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此,提出太子参生产全程机械化对策建议,包括推行标准化种植,推动农机农艺融合及种植区宜机化改造;加大山地太子参块根播种、收获、去尾、分级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加强农机技术型人才培养,加快轻简型太子参播种机和收获机的研制,升级改造已有初加工机械设备,形成适度的初加工生产线。分析结果可为贵州太子参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 太子参 全程机械化 田间种植技术 初加工技术
下载PDF
益智中草药研究中的一种新方法 被引量:7
3
作者 刘新民 陈善广 +6 位作者 王圣平 孟慧 宿双宁 宋洁 尚伟芬 杨峻山 肖培根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74-177,共4页
利用计算机自动控制、图像分析处理和多媒体视频等多种技术,将小鼠在圆形水迷宫的学习记忆行为表现转换为活动图像并显示其实时运动轨迹路线,利用计算机对获得的信息资源进行综合分析、优化组合后,建立了由运动距离、速度、寻找平台... 利用计算机自动控制、图像分析处理和多媒体视频等多种技术,将小鼠在圆形水迷宫的学习记忆行为表现转换为活动图像并显示其实时运动轨迹路线,利用计算机对获得的信息资源进行综合分析、优化组合后,建立了由运动距离、速度、寻找平台时间、运动轨迹组成的评价指标。正常动物及慢性ig酒精实验结果证明上述指标更为规范客观、科学准确,更符合小鼠在圆形水迷宫内的学习记忆行为表现。从而为益智中草药研究提供了一种自动化程度高、获取信息量大、符合国际标准的圆形水迷宫计算机自动控制和图像分析处理系统及相应的指标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智中草药 研究 计算机 图像分析处理
下载PDF
现代超细粉碎技术在刺五加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沈笑君 陈俊涛 +2 位作者 田成民 边炳鑫 张鸿波 《中国粉体技术》 CAS 2003年第6期16-18,共3页
阐述了现代超细粉碎技术基本原理及特点及其在刺五加生产中的应用,论述了在相同压力不同转速下和压缩空气压力以及破碎次数对粒度分布特性的影响。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破碎粒度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减小,但当压力增大到一定值时,... 阐述了现代超细粉碎技术基本原理及特点及其在刺五加生产中的应用,论述了在相同压力不同转速下和压缩空气压力以及破碎次数对粒度分布特性的影响。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破碎粒度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减小,但当压力增大到一定值时,破碎粒度反而增大;随着转速的增大,破碎粒度变小;随着破碎次数的增加,粒度分布范围变窄,随后又变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粉碎技术 刺五加 中药 粒度分布 空气动力学
下载PDF
中药材采收、加工与贮藏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被引量:8
5
作者 都晓伟 孟祥才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5年第S1期75-79,共5页
综述了我国中药材采收、加工和贮藏的的研究现状和共性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中药材采收、加工与贮藏研究和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药材 采收 加工 贮藏
下载PDF
太阳能红外中草药干燥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柯涛 陈茂鑫 +2 位作者 彭铭祖 洪军 赵巍存 《广西科学》 CAS 1996年第1期28-31,共4页
用太阳能红外综合干燥装置和自动测试仪器,对秦艽(Gentianamacrophylla)、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丹参(Salviamiltiorrhiza)进行干燥特性试验,并进行温度... 用太阳能红外综合干燥装置和自动测试仪器,对秦艽(Gentianamacrophylla)、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丹参(Salviamiltiorrhiza)进行干燥特性试验,并进行温度、相对湿度、物料脱水量的动态连续测量。结果表明,较合理的工艺是在干燥初期将空气流体相对湿度控制在50%~60%,匀速干燥阶段控制在40%~45%,降速干燥阶段迅速将室内空气温度降至与室外环境空气温度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红外线 中草药 干燥 工艺 优化
下载PDF
“川派”中药炮制技术的历史沿革与特色传承 被引量:3
7
作者 胡麟 陈志敏 +3 位作者 余凌英 许润春 胡昌江 邢冷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第6期165-168,共4页
川派中药炮制技术作为全国四大炮制流派之一,历来在中药炮制界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川派炮制领军人物徐楚江教授作为现代中药炮制学科的主要创建人之一,在中药炮制领域极具盛名。随着成都中药炮制技术被收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川派中药炮制技术作为全国四大炮制流派之一,历来在中药炮制界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川派炮制领军人物徐楚江教授作为现代中药炮制学科的主要创建人之一,在中药炮制领域极具盛名。随着成都中药炮制技术被收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传承体系构建也完全成熟。通过在国家级川派中药炮制技艺传承人胡昌江教授口述的基础上进行整理,主要对川派中药炮制技术的形成、传承脉络、特色优势以及守正创新等方面进行总结梳理,为后续川派中药炮制技术的文献整理、技术传承与创新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派中药炮制技术 传承体系 守正创新 中医临床
下载PDF
高职院校中药材采收加工技术课程的教材建设与特色 被引量:3
8
作者 龙全江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15年第2期57-59,共3页
本文通过分析中药及中药制药技术专业高职教育现状,分析高职院校中药材采收加工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高职院校《中药材采收加工技术》教材建设与特色。该教材建设应体现出校企合作的开发机制,体现出最新的职业教育理念,在采收加... 本文通过分析中药及中药制药技术专业高职教育现状,分析高职院校中药材采收加工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高职院校《中药材采收加工技术》教材建设与特色。该教材建设应体现出校企合作的开发机制,体现出最新的职业教育理念,在采收加工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设计教学内容,建立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教材结构模式。以此而建设的《中药材采收加工技术》教材具有鲜明的高职教育特色,能很好地满足高职教育教学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中药材采收加工技术》 教材建设 教材特色
下载PDF
“全军中医内科中心”临床技术发展策略
9
作者 李锋 周登峰 +1 位作者 姚战鹏 王德玉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1年第12期1133-1134,共2页
本文提出"全军中医内科中心"建设,促进军队中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和我军卫勤特色形成,其临床技术发展思路必须基于中医药特色与军事应用目标,通过创建临床病证辨治技术与研发中药新药、强化科学管理与锻造精英人才,方能彰显学术... 本文提出"全军中医内科中心"建设,促进军队中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和我军卫勤特色形成,其临床技术发展思路必须基于中医药特色与军事应用目标,通过创建临床病证辨治技术与研发中药新药、强化科学管理与锻造精英人才,方能彰显学术标志、提升为军服务职能,使其成为国家中医药创新和军事应用的摇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内科中心 中医药 临床技术 军队
下载PDF
论高职高专院校中药类专业开设中药材采收加工技术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龙全江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16年第2期56-58,共3页
为弥补学生对中药材质量认识上的不足,完善中药产业链的课程体系,有必要在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中药类专业开设中药材采收加工技术课程。目前已经开发出版了符合教学需要的高职高专教材,构建了实训教程等。将中药材采收加工技术列为必修专... 为弥补学生对中药材质量认识上的不足,完善中药产业链的课程体系,有必要在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中药类专业开设中药材采收加工技术课程。目前已经开发出版了符合教学需要的高职高专教材,构建了实训教程等。将中药材采收加工技术列为必修专业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高专院校 中药类专业 中药材 采收加工 课程
下载PDF
微生物技术在中药炮制工艺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健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第5期20-21,24,共3页
微生物发酵应用于中药的炮制已经成为传统中药炮制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中药提炼的新工艺。其有效地借用了微生物分解转化的能力,使得中药活性成分得到充分的释放,有效地提高了中药的药物疗效,同时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使其具有更高地... 微生物发酵应用于中药的炮制已经成为传统中药炮制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中药提炼的新工艺。其有效地借用了微生物分解转化的能力,使得中药活性成分得到充分的释放,有效地提高了中药的药物疗效,同时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使其具有更高地使用安全性,拥有巨大的使用价值。该文就微生物技术在中药炮制工艺中的历史起源、主要品种、应用进行了多方面的总结,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技术 中药 炮制工艺 应用现状
下载PDF
黄芪复合功能饮料的研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彦平 齐玉刚 +3 位作者 石龙贵 刘安军 郑捷 于洪超 《食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5-38,共4页
以黄芪、金丝小枣、刺五加果、北五味子、甘草、生姜、薄荷7种中草药为原料研制一种黄芪复合功能饮料。采用混料设计方案和模糊数学综合评判的方法,确定复合饮料原汁的最佳配比,然后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案确定出复合饮料的最佳口感配方... 以黄芪、金丝小枣、刺五加果、北五味子、甘草、生姜、薄荷7种中草药为原料研制一种黄芪复合功能饮料。采用混料设计方案和模糊数学综合评判的方法,确定复合饮料原汁的最佳配比,然后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案确定出复合饮料的最佳口感配方。结果表明,黄芪复合功能饮料的最佳配方为:黄芪浸提液20%,金丝小枣浸提液27%,刺五加浸提液38.3%,生姜浸提液3.8%,甘草浸提液4%,北五味子浸提液2%,薄荷浸提液5%,蔗糖8.75%,柠檬酸0.125%,苹果酸0.0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加工工艺 配方 混料设计 模糊数学综合评价
原文传递
不同干燥方法及其影响因子对玄参药材初加工过程品质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3
13
作者 李会伟 刘培 +4 位作者 钱大玮 鲁学军 郭盛 朱振华 段金廒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4417-4423,共7页
以玄参为代表,探讨现代干燥方法及影响因子对其品质的影响,优选适宜的玄参现代干燥工艺,为根类中药材的干燥加工提供示范。采用控温控湿干燥、真空干燥、微波真空干燥、中短红外干燥等不同的干燥方式和设备,设置与干燥密切相关的条件因... 以玄参为代表,探讨现代干燥方法及影响因子对其品质的影响,优选适宜的玄参现代干燥工艺,为根类中药材的干燥加工提供示范。采用控温控湿干燥、真空干燥、微波真空干燥、中短红外干燥等不同的干燥方式和设备,设置与干燥密切相关的条件因子进行干燥加工,得到分析用玄参样品;采用UPLC-MS/MS测定玄参中与中医功效密切相关的环烯醚萜类主要化学成分、苯丙素类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玄参中多糖类成分进行测定。控温控湿干燥、中短红外干燥方法得到的药材性状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标准,微波真空干燥及真空干燥方法所得药材性状与药典玄参性状项下描述有一定的差异。与新鲜玄参相比,干燥加工品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含量均有降低,苯丙素类安格洛苷-C的含量无明显变化,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呈现增加趋势。优化干燥主要因子为控温(70℃)、控湿(15%~10%),干燥耗时较短,环烯醚萜苷类、苯丙素类和多糖类资源性化学成分含量稳定在较高水平区间。采用控温、控湿干燥条件加工的玄参药材外观性状与主要功效物质的含量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品质较为优良。该方法为玄参等根类中药材的适宜干燥技术规范的研究制定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参 药材初加工 干燥技术 品质评价
原文传递
贝母类药材采收和产地加工的历史沿革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巧 王梅 +3 位作者 万子玉 种叶敏 蔡晓洋 李敏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269-276,共8页
贝母类药材是中医临床常用的大宗药材,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共收载了5种贝母类药材,包括川贝母、平贝母、浙贝母、湖北贝母、伊贝母。目前大多文献对于贝母类药材的研... 贝母类药材是中医临床常用的大宗药材,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共收载了5种贝母类药材,包括川贝母、平贝母、浙贝母、湖北贝母、伊贝母。目前大多文献对于贝母类药材的研究报道主要集中于药理作用、化学成分、真伪鉴别等方面,而原药材的采收、产地加工等方面报道则较少。贝母为多年生药用植物,品种繁多且复杂,采收及产地加工对其质量和疗效有较大影响。不同种类的贝母采收加工方法存在一定差异,主产于川西高原的川贝母、主产于新疆的伊贝母及主产于我国东北的平贝母,多为6—7月份采收,直接晒干或烘干;而分布于长江流域一带的浙贝母与湖北贝母多于夏初植株枯萎时采收,需在产地加工过程中添加辅料如贝壳粉、石灰等。目前贝母类药材的干燥方法仍多为传统的晒干或烘干,不适用于栽培品的规模化生产,亟需寻求科学合理及高效的产地加工方法。通过查阅古籍本草、历版《中国药典》和其他药材标准,并结合现代文献资料,笔者拟对贝母类药材的采收年限、采收时间及产地加工环节进行梳理,并对其采收及产地加工方法进行展望,以期为贝母类药材的规范化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母类药材 采收年限 采收时间 产地加工 干燥技术 质量评价 本草考证
原文传递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生产过程分析系统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尚献召 孟昭平 +1 位作者 李德坤 张磊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1年第11期2314-2321,共8页
近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制造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已经成为中药制造过程分析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建立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的质量标志物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并结合工艺特点与质量要求确定过程分析技术应用方式,介绍该制剂生产过程... 近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制造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已经成为中药制造过程分析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建立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的质量标志物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并结合工艺特点与质量要求确定过程分析技术应用方式,介绍该制剂生产过程近红外光谱分析系统的构建,详细描述该系统建立过程工艺监测点的筛选原则、检测方式的选择依据。同时,结合笔者工作经验,提出了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运用于中药制造过程质量控制中需注意的问题(包括系统构建的前期准备、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开发与运行管理体系完善等)并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 近红外光谱技术 过程分析技术 分析方法 中药制造 质量标志物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