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方式亚低温疗法联合肠内营养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1
作者 林紫 陈丽 +2 位作者 陈佳 肖玮 张玉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7期32-36,共5页
目的比较全身亚低温疗法和选择性头部亚低温疗法联合肠内营养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两组均给予肠内营养治疗,在... 目的比较全身亚低温疗法和选择性头部亚低温疗法联合肠内营养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两组均给予肠内营养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全身亚低温疗法治疗,对照组应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退热时间、抽搐消失时间、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指标、差值。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抽搐消失时间及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分别为(9.79±8.46)h、(4.79±4.97)d、(11.53±7.90)d,与对照组的(9.00±6.11)h、(6.61±5.10)d、(12.06±5.44)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3 d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糖、血乳酸、脑脊液蛋白及脑脊液葡萄糖水平均低于入院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血糖、血乳酸、脑脊液蛋白及脑脊液葡萄糖水平及其差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泻、腹胀发生率分别为57.89%、63.16%,均高于对照组的22.22%、2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头部亚低温疗法和全身亚低温疗法联合肠内营养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均有显著效果,其退热时间、抽搐消失时间、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也无差异,但选择性头部亚低温疗法可降低患儿腹泻、腹胀发生率,安全性优于全身亚低温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亚低温疗法 选择性头部亚低温疗法 肠内营养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下载PDF
头部亚低温联合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效果 被引量:4
2
作者 刘莎莎 周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1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头部亚低温联合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SVE)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40例SV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0例,地塞米松治疗)和观察组[20例,头部亚低温+静注... 目的探讨头部亚低温联合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SVE)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40例SV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0例,地塞米松治疗)和观察组[20例,头部亚低温+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血清与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髓鞘碱性蛋白(MBP)、降钙素原(PCT)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两组的血清与脑脊液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部亚低温与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联合治疗SVE的效果显著,可有效保护患儿神经元细胞,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病毒性脑炎 头部亚低温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应用高压氧结合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马继羽 《智慧健康》 2023年第9期101-104,109,共5页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应用高压氧结合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6日-2021年5月6日本院收治的154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患后续治疗方式差异性,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77例、亚低温高压氧组77例。前者接受常规...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应用高压氧结合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6日-2021年5月6日本院收治的154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患后续治疗方式差异性,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77例、亚低温高压氧组77例。前者接受常规治疗,后者以此为基础接受高压氧结合亚低温治疗,分析结果。结果干预后3d亚低温高压氧组内皮素、皮质醇、血糖值指标改善情况好于常规治疗组(P<0.05);干预后7d亚低温高压氧组ICP值低于常规治疗组,PbtO_(2)值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干预后3周亚低温高压氧组GCS分数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来讲,为其实施高压氧结合亚低温治疗疾病效果显著。该法能改善患者实验室指标以及GCS分数,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高压氧 亚低温治疗 效果分析
下载PDF
早期头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效果 被引量:8
4
作者 刘青 张金燕 宋正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1期166-168,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头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在入... 目的探讨早期头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在入院后6h给予全身亚低温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急诊CT确诊后即刻给予头部冰帽亚低温护理。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神经功能量表评分(mRS)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亚低温治疗后观察组NIHSS、mR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头部亚低温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头部 亚低温治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护理效果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3
5
作者 查正江 吴霞 陈新生 《安徽医药》 CAS 2008年第8期706-707,共2页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治疗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共78例病人(GCS昏迷≤8分)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亚低温治疗组40例,均于伤后24h内行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33~35℃,持续1~7d,平均(65.3±28....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治疗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共78例病人(GCS昏迷≤8分)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亚低温治疗组40例,均于伤后24h内行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33~35℃,持续1~7d,平均(65.3±28.2)h。同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颅内压(ICP)、血气、血电解质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对照组38例,直肠温度控制在36.5~37.5℃,其他治疗同亚低温组。两组病人均于伤后3个月时根据G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病人伤后早期的高颅内压明显下降(P〈0.05);生命体征、血气、血糖、血电解质、动脉血氧饱和度差异无显著性;无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降低,恢复良好率提高,预后显著改善。结论亚低温具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用于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无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亚低温 预后
下载PDF
头部亚低温对脑出血患者炎性损伤干预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鹏 陈润青 +2 位作者 甄明清 李梅 杨友松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9期20-21,共2页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及头部亚低温对其的影响。方法 86例脑出血患者根据是否加用头部亚低温治疗分为头部亚低温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采用酶联...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及头部亚低温对其的影响。方法 86例脑出血患者根据是否加用头部亚低温治疗分为头部亚低温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d血清1L-1β、ICAM-1、TNF-α含量,并与正常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头部亚低温组和对照组治疗前1L-1β、ICAM-1、TNF-α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治疗前头部低温组和对照组间1L-1β、ICAM-1、TNF-α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7d,头部亚低温组1L-1β、ICAM-1、TNF-α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降低不明显(P>0.05),头部亚低温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脑出血患者早期血清1L-1β、ICAM-1、TNF-α含量明显升高,头部亚低温组可有效降低其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头部亚低温 白细胞介素-1Β 细胞间粘附分子-1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疗效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塔长峰 吴定奇 +2 位作者 马腾飞 耿岷 范柏岩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369-371,共3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0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常规手术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给予亚低温治疗,每组35例,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恢复良好率37.14...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0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常规手术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给予亚低温治疗,每组35例,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恢复良好率37.14%明显高于对照组11.43%,死亡率25.71%明显低于对照组42.86%,(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疗法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重型颅脑损伤 亚低温 预后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及脑氧代谢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胡殿雷 柳宪华 +3 位作者 于效良 王斌 庄惠林 施鹏 《创伤外科杂志》 2003年第2期100-101,共2页
目的 探讨亚低温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保护机理及临床疗效。方法  11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GCS≤ 8分 )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常温治疗组。亚低温组 6 5例 ,于伤后 4~ 12小时内行亚低温治疗 ,术中将脑温探头置于硬膜下腔 ,将... 目的 探讨亚低温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保护机理及临床疗效。方法  11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GCS≤ 8分 )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常温治疗组。亚低温组 6 5例 ,于伤后 4~ 12小时内行亚低温治疗 ,术中将脑温探头置于硬膜下腔 ,将脑温控制在 32~ 35℃。亚低温治疗 4~ 7天 ,同时检测颈动脉和颈静脉血气及电解质变化、颅内压 (ICP)、血糖及生命体征等指标。常温组除未行亚低温治疗外 ,其余治疗及监测方法同亚低温组。两组病人均于伤后 3个月根据GOS预后评分判定疗效。结果 与常温组比较 ,亚低温治疗组病人脑氧耗明显好转 ,伤后早期高颅压 (ICP)、高血糖情况分别显著下降 ,生命体征及电解质等无明显差异 ,无严重并发症 ,死残率明显降低 ,预后显著改善。结论 亚低温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 ,临床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安全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亚低温 血气分析
下载PDF
头部亚低温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9
作者 方浩威 林菡 +2 位作者 余映丽 黄晓芸 王明霞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10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头部亚低温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n=55)与对照组(n=55)。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头部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头部亚低温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n=55)与对照组(n=55)。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头部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2、5、7天,观察组患者的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0.9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73%(χ~2=7.674,P=0.006)。两组患者治疗前的GCS和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总有效率为9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χ~2=5.636,P=0.018)。结论头部亚低温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能有效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及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预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亚低温治疗 高血压性脑出血 颅内压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及脑血液生化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7
10
作者 陶宁 汪翼 +3 位作者 杜柯君 胡建平 王毅 何静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933-935,938,共4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ICP)及脑血液生化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8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33),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重型颅脑损伤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ICP)及脑血液生化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8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33),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重型颅脑损伤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亚低温治疗,治疗时间为72h。动态监测所有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开始第1~7天ICP,入院时和治疗第7天脑血流指标动态阻力(DR)、脉搏波速(Wv)、脑部平均血流量(Qmean)、平均血流速度(Vmean)和脑氧代谢指标脑氧摄取率(CERO2)、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CjvO2、CaO2。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ICP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982、6.324,P〈0.05);第2天开始,观察组ICP显著低于对照组,持续至第7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入院时比较,两组第7天DR、Wv、CaO2均显著降低,Qmean、Vmean、CjvO2、CERO2、SjvO2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第7天比较,观察组DR、Wv、CaO2显著低于对照组,Qmean、Vmean、CjvO2、CERO2、SjvO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以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改善脑血流和脑氧代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重型颅脑损伤 颅内压 脑血流 脑氧代谢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继发肺不张的危险因素分析及相关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5
11
作者 齐心 马迎春 刘丽旭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1年第4期196-200,共5页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亚低温治疗继发肺不张的危险因素及构建相关模型。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实施亚低温治疗的患者106例,以患者进行亚低温治疗后是否继发肺不张分为继发组27例和未继发组79例...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亚低温治疗继发肺不张的危险因素及构建相关模型。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实施亚低温治疗的患者106例,以患者进行亚低温治疗后是否继发肺不张分为继发组27例和未继发组79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模型并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合并肺部感染、吸痰频次、亚低温治疗时间、PCT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CS评分<6分、合并肺部感染、吸痰频次≤10次/天、亚低温治疗时间>3d及PCT>0.5 ng/ml是sTBI患者亚低温治疗继发肺不张的危险因素(P<0.05);sTBI患者亚低温治疗继发肺不张的概率预测模型为Prob=1/1+e^(39.156-1.075×GCS评分-1.073×合并肺部感染-1.506×吸痰频次-1.123×亚低温治疗时间-0.093×PCT),模型的特异度为92.30%,灵敏度为90.34%,曲线下面积为0.896,正确预测概率为90.83%。结论GCS评分、合并肺部感染、吸痰频次、亚低温治疗时间、PCT是sTBI患者亚低温治疗继发肺不张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可通过sTBI患者亚低温治疗继发肺不张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可有效评估亚低温治疗继发肺不张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亚低温治疗 肺不张 危险因素 模型构建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朱进 杨平来 周立田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360-361,共2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的脑保护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51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规治疗组182例和亚低温治疗组69例。亚低温治疗组均在受伤后24 h内行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的脑保护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51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规治疗组182例和亚低温治疗组69例。亚低温治疗组均在受伤后24 h内行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与常温治疗组比较,亚低温治疗组恢复良好率显著提高,病死率显著降低,预后改善显著,且并发症无明显增加。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特重型颅脑外伤,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能显著降低特重型颅脑损伤的死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重型颅脑损伤 预后
下载PDF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压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邓峰 罗大山 +2 位作者 吴全理 黄少伟 李齐广 《广西医学》 CAS 2004年第9期1265-1267,共3页
目的 了解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血肿清除及减压术后颅内压、脑灌注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 6 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急诊开颅血肿清除及减压术后 ,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及常温组进行治疗 ,治疗过程中对两组患者的颅内压及脑... 目的 了解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血肿清除及减压术后颅内压、脑灌注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 6 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急诊开颅血肿清除及减压术后 ,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及常温组进行治疗 ,治疗过程中对两组患者的颅内压及脑灌注压进行持续监测 ,并分别取术后开始治疗时和术后第 3、第 7天的颅内压 ,脑灌注压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亚低温组患者术后第 3天及第 7天的颅内压低于常温组 ,脑灌注压高于常温组。根据GOS评分 ,亚低温组患者的病死率及恢复良好率均优于常温组。结论 低温治疗可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颅内压 ,提高患者的脑灌注压 ,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重型颅脑损伤 颅内压 脑灌注压
下载PDF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创伤合并急性创伤性凝血病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军 杨丽 +1 位作者 于宝占 王明钢 《中国医学装备》 2014年第4期98-100,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亚低温处理以及常规处理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合并急性创伤性凝血病(ATC)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亚低温处理对sTBI合并AT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sTBI合并ATC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取亚低温处... 目的:通过比较亚低温处理以及常规处理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合并急性创伤性凝血病(ATC)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亚低温处理对sTBI合并AT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sTBI合并ATC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取亚低温处理,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处理。测量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不同阶段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D-二聚体(D-D)水平,同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血电解质、血气、颅内压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检测记录。结果:经亚低温处理后实验组患者的FIB、TT、APTT、PT、D-D水平以及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血电解质及血气指标等与对照组患者无显著差异;但实验组患者的颅内压治疗1 d、3 d和5 d后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6,t=9.87,t=8.92;P<0.01)。结论:sTBI合并ATC患者采用亚低温处理与常规处理相比不会带来风险,而且还能显著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对患者脑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重型颅脑创伤 急性创伤性凝血病 应用价值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对颅脑损伤病人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晓 陶志宇 +1 位作者 卜振富 肖龙坡 《临床外科杂志》 2002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 研究亚低温治疗对颅脑损伤病人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3 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亚低温治疗 ,与既往 3 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对照 ,两组病人均测定反映凝血、纤溶功能的指标。结果 两组病人均存在凝血、纤溶功能障... 目的 研究亚低温治疗对颅脑损伤病人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3 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亚低温治疗 ,与既往 3 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对照 ,两组病人均测定反映凝血、纤溶功能的指标。结果 两组病人均存在凝血、纤溶功能障碍 ,亚低温治疗能有效减少颅脑损伤病人凝血因子的消耗 ,抑制继发纤溶的发生。结论 亚低温治疗对抢救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颅脑损伤 凝血 纤溶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重型脑外伤的神经电生理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晏怡 唐文渊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79-282,共4页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急性重型脑外伤的疗效。方法 选择受伤后 10小时内入院的急性重型脑外伤患者(GCS≤ 8) 44例 ,按伤情轻重分为GCS 6~ 8分和GCS 3~ 5分两组 ,各组再随机分成亚低温组和对照组。亚低温组(3 2~ 3 4℃ )于降温前、降温...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急性重型脑外伤的疗效。方法 选择受伤后 10小时内入院的急性重型脑外伤患者(GCS≤ 8) 44例 ,按伤情轻重分为GCS 6~ 8分和GCS 3~ 5分两组 ,各组再随机分成亚低温组和对照组。亚低温组(3 2~ 3 4℃ )于降温前、降温后 4、2 4、48、72、96、12 0小时及复温后监测正中神经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 (SLSEP)的N2 0 波幅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的I、V波幅比值 ;对照组在同样的时段监测上述指标 ,并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GCS 6~ 8分的亚低温组降温 2 4小时及其后的两个诱发电位 (EP)指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前者存活比例 (10 /14 )亦高于后者(3 /10 )。GCS 3~ 5分组有无亚低温治疗者 ,其EP检测结果及存活比例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从EP监测显示 :亚低温对于重型脑外伤中GCS 6~ 8分者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对 3~ 5分的病例则无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脑外伤 亚低温治疗 神经电生理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乳酸和血乳酸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挺 许国根 王弋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36期197-198,共2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乳酸和血乳酸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47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24例和常温治疗对照组23例。亚低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32.5℃~34.5...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乳酸和血乳酸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47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24例和常温治疗对照组23例。亚低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32.5℃~34.5℃,持续4~5d;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同时监测两组患者的脑脊液乳酸和血乳酸水平,并于伤后3个月评定预后。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亚低温治疗组患者伤后早期的脑脊液乳酸值显著下降(P〈0.01),而血乳酸值则无明显差异(P〉0.05),病死率下降,预后明显改善。结论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有明显疗效,可显著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脑脊液乳酸值与患者预后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作为一项评价预后的指标,而血乳酸值受全身因素影响大,不适于评价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重型颅脑损伤 脑脊液乳酸 血乳酸 预后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东华 朱盛 邱仁健 《创伤外科杂志》 2004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 观察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 ;探讨亚低温治疗的平稳性和安全性。方法将 1 1 2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随机分为亚低温组 (5 5例 )和对照组 (5 7例 )。亚低温组入院后或术后立即给予亚低温治疗 ,酌情运用冬眠合剂、肌松剂和... 目的 观察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 ;探讨亚低温治疗的平稳性和安全性。方法将 1 1 2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随机分为亚低温组 (5 5例 )和对照组 (5 7例 )。亚低温组入院后或术后立即给予亚低温治疗 ,酌情运用冬眠合剂、肌松剂和呼吸机 ,肛温控制在 32℃~ 34℃ ,持续 2 4小时~ 5天。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两组均观察颅内压 (ICP)、生命体征、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Ⅰ /Ⅴ波幅比值等的变化。结果 亚低温组经亚低温治疗后 ,ICP下降明显 ;1 1例血压下降 ,1 2例心率减慢 ,复温后 ,以上指标均恢复正常 ;亚低温治疗后 2 4小时及复温后 ,双侧BAEPⅠ /Ⅴ比值与对照组同时段相比差异显著。亚低温组死亡 1 3例 ,死亡率 2 3.6 % ;对照组死亡 2 6例 ,死亡率 4 5 .6 %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亚低温治疗能降低脑外伤后增高的ICP ,从而使死亡率及致残率明显下降。亚低温治疗中合理使用辅助药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亚低温 治疗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9
19
作者 姜德福 《创伤外科杂志》 2004年第2期146-148,共3页
本文简述近年来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研究表明 ,亚低温疗法具有脑保护效果 ,安全、有效和改善预后。然而其有效性仍需要今后进一步加以研究。
关键词 颅脑损伤 亚低温 治疗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20
作者 俞春江 张丽苓 刘恩重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300-303,共4页
本文旨在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实验对象选自24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其GOS评分≤8.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低温组和常温组各12倒,低温组以冰毯机将肛温尽快降至32~35℃,同时给予冬眠合剂I号,亚低温疗程为1周,每日... 本文旨在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实验对象选自24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其GOS评分≤8.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低温组和常温组各12倒,低温组以冰毯机将肛温尽快降至32~35℃,同时给予冬眠合剂I号,亚低温疗程为1周,每日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及脉搏(P),于第3日及第7日腰穿测定颅内压(ICP),采血样作血气分析,并测定肌酸磷激酶(CPK)及血小板(PLT),于第7日进行GOS评分。常温组除降温外皆与低温组相同。结果显示,低温组死亡率25%,明显低于常温组死亡率66.6%(P<0.05),GOS评分低温组明显高于常温组,低温组ICP下降值明显高于常温组,低温组CPK、PLT下降值皆明显高于常温组,二组间血钾、血钠、血PCO2及PO2无明显差异,MAP低温组较低,二组P大致相同。由此可见,亚低温治疗可明显降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改善其预后,并可明显降低ICP及CP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颅脑损伤 人工冬眠 死亡率 颅内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