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响应面优化HS-SPME-GC-MS分析无乳糖牛乳挥发性风味物质
1
作者 李中柱 廖子嫣 +1 位作者 王映斌 那治国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8期83-89,共7页
为探究不同巴氏杀菌条件及4℃贮藏期内无乳糖牛乳风味物质的变化,以无乳糖牛乳为检测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HS-SPME-GC-MS)测定其风味物质组成。以总峰面积为评价指标,... 为探究不同巴氏杀菌条件及4℃贮藏期内无乳糖牛乳风味物质的变化,以无乳糖牛乳为检测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HS-SPME-GC-MS)测定其风味物质组成。以总峰面积为评价指标,考查了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和氯化钠用量对无乳糖牛乳风味物质萃取效果的影响,各因素对萃取效果的影响顺序为萃取温度>萃取时间>氯化钠用量。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得到无乳糖牛乳风味物质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时间38 min,萃取温度92℃,氯化钠用量1.8 g,在该工艺下得到的总峰面积达到3.267×10^(8)。与对照组相比,无乳糖牛乳经巴氏杀菌后产生了烷烃类、酯类和酮类共计5种新的风味化合物,以酯类化合物为主;无乳糖牛乳在4℃贮藏期内产生了烷烃类、酯类、酮类和酸类共计8种风味化合物,以酯类化合物为主。研究结果可为分析无乳糖牛乳风味物质组成及改善其风味品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乳糖牛乳 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萃取条件 风味物质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对不同等级双井绿茶香气物质的研究
2
作者 赵志强 陈罗君 +5 位作者 饶雨 徐璐 饶军 雷志勇 张丽 高银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73-281,共9页
为探究不同等级双井绿茶香气物质组成特征,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 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修水县双井银毫、双井绿茶特级、双井绿茶一... 为探究不同等级双井绿茶香气物质组成特征,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 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修水县双井银毫、双井绿茶特级、双井绿茶一级和双井绿茶二级四个不同等级的双井绿茶的香气物质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从四个不同等级的双井绿茶中共鉴定出70种香气物质,主要包括醇类、烯烃类、烷烃类、酯类等化合物。不同等级的双井绿茶中香气物质组成及相对含量均有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可以有效区分不同等级的双井绿茶。不同等级双井绿茶香气差异主要由反式-β-金合欢烯、香叶醇、水杨酸甲酯、茉莉酮、苯乙醇等14种关键化合物差异引起。在不同等级双井绿茶中关键香气物质表现出不同的分布规律,随着芽叶开展,α-椰油烯、石竹烯及己酸乙酯含量降低,而顺式-3-己烯醇、香叶醇及水杨酸甲酯含量呈增加趋势,芳樟醇、茉莉酮、反式-橙花叔醇含量从低到高,随后含量又迅速下降。本文研究了不同等级双井绿茶中香气物质的组成特征及关键香气物质的分布规律,为今后双井绿茶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井绿茶 不同等级 香气物质 顶空固态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
下载PDF
基于E-nose、HS-SPME-GC-MS和GC-IMS检测三种草莓鲜榨汁的香气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敬文 潘磊庆 屠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6-296,共11页
不同草莓品种鲜榨汁风味存在较大区别,风味特征会直接影响草莓鲜榨汁消费者接受度和经济价值。本研究以妙香3号草莓、红颜草莓和黔莓2号草莓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鼻(Electronic nose,E-nose)、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 不同草莓品种鲜榨汁风味存在较大区别,风味特征会直接影响草莓鲜榨汁消费者接受度和经济价值。本研究以妙香3号草莓、红颜草莓和黔莓2号草莓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鼻(Electronic nose,E-nose)、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对三种草莓鲜榨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三种草莓鲜榨汁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和种类有明显差别。电子鼻可以有效区分三种草莓鲜榨汁;HS-SPME-GC-MS检测出89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55种酯类、9种醛类、7种醇类、13种酮类和5种酸类。其中2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是三种草莓鲜榨汁共有的,包括11种酯类、4种醛类、芳樟醇、5种酮类及壬酸。妙香3号鲜榨汁中5-己基二氢-2(3H)-呋喃酮含量较高,红颜草莓鲜榨汁中乙酸己酯和(Z)-乙酸-2-己烯-1-醇酯含量较高,黔莓2号草莓鲜榨汁中乙酸甲酯、丁酸甲酯、己酸甲酯、己醛、(E)-2己烯醛、芳樟醇和4-甲氧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含量较高。GC-IMS检测出6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24种酯类、12种醛类、7种醇类、10种酮类、2种呋喃和5种其他物质。丁酸乙酯、乙酸异丙酯、2-己烯醛、1-戊烯-3-醇含量在三种草莓鲜榨汁中含量均较高,是形成草莓风味特性的关键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鲜榨汁 香气 电子鼻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鉴定不同树龄柚子花关键呈香物质
4
作者 冯涛 孙嘉卿 +3 位作者 王秀敏 夏贤水 朱霖 姚凌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期206-211,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鉴定上海青浦4月2种不同树龄的柚子花得出其关键的呈香物质以指导相关副产品的开发。[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的方法对上海青浦4月的大树(10年)和小树(5年)柚子花的风味进行富集分析,通过双柱定性以及香气... [目的]通过分析鉴定上海青浦4月2种不同树龄的柚子花得出其关键的呈香物质以指导相关副产品的开发。[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的方法对上海青浦4月的大树(10年)和小树(5年)柚子花的风味进行富集分析,通过双柱定性以及香气活力值OAV的计算鉴定其关键呈香物质。[结果]共鉴定出44种风味物质,其中大树37种、小树29种,大树和小树共同鉴定出的风味物质22种,香气贡献值较大的风味物质10种,分别为芳樟醇、月桂烯、右旋萜二烯、蒎烯、β-罗勒烯、香叶醇、石竹烯、己醛、β-蒎烯、正己醇。不同树龄柚子花的香气特征总体差异不大,但大树柚子花的花香和果香较重,且香气特征更为多元丰富,小树柚子花的香气特征总体比大树柚子花的甜香多一些。[结论]该研究为柚子花风味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子花 呈香物质 香气活力值 双柱法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
下载PDF
HS-SPME-GC-MS结合HPLC分析5种食用菌鲜品中的风味成分 被引量:54
5
作者 殷朝敏 范秀芝 +3 位作者 史德芳 樊喆 程薇 高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4-260,共7页
挥发性香气成分和非挥发性滋味成分是食用菌品质的重要指标,为探究平菇、香菇、双孢蘑菇、金针菇和杏鲍菇等5种食用菌鲜品中的风味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对5种食用菌... 挥发性香气成分和非挥发性滋味成分是食用菌品质的重要指标,为探究平菇、香菇、双孢蘑菇、金针菇和杏鲍菇等5种食用菌鲜品中的风味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对5种食用菌鲜品中的风味物质进行分析,通过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研究了不同组分对整体风味的贡献,并测定了5种食用菌的总游离氨基酸和5'-核苷酸的含量。结果显示:5种食用菌中共鉴定出35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醛类5种、酮类5种、醇类9种、烷烃类8种、杂环和硫化物6种、酯类1种和含氮化合物1种;其中共有成分8种,分别为苯甲醛、3-辛酮、1-辛烯-3-酮、3-辛醇、2-乙基己醇、5-甲基-2-乙酰基呋喃、2-戊基呋喃和甲氧基苯肟。平菇鲜品中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ROAV≥1)为1-辛烯-3-酮、1-辛烯-3-醇和3-辛酮;香菇鲜品中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为二甲基二硫醚、二甲基三硫醚、1-辛烯-3-酮和甲硫醇;双孢蘑菇和金针菇鲜品中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为1-辛烯-3-酮、3-辛酮和3-辛醇;而杏鲍菇鲜品中的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是1-辛烯-3-酮和1-辛烯-3-醇。5种食用菌中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为2.72~3.65 mg/g,总呈味核苷酸含量为154.40~1013.60μg/g,不同品种间总游离氨基酸和呈味核苷酸含量差别较大。本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食用菌风味特征,对食用菌品种的改良、定向培育及食用菌的加工应用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 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 风味成分 游离氨基酸 呈味核苷酸
下载PDF
酒醅微量挥发性成分的HS-SPME和GC-MS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赵爽 张毅斌 +5 位作者 张弦 吴子君 佟若楠 徐曼 马寒冰 廖永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8-124,共7页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白酒酒醅的微量挥发性成分。研究不同型号萃取头、水浴温度、超声波萃取时间、以及样品萃取量对微量挥发性成分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65μm PDMS/DVB萃取头、水浴温...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白酒酒醅的微量挥发性成分。研究不同型号萃取头、水浴温度、超声波萃取时间、以及样品萃取量对微量挥发性成分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65μm PDMS/DVB萃取头、水浴温度60℃、不超声萃取、酒醅用量10g。该方法在酒醅整个发酵过程中共检出105种微量挥发性成分,得到发酵过程中微量挥发性物质种类的个数和相对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酒醅 挥发性物质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技术对凤凰单丛乌龙茶香气成分比较分析 被引量:27
7
作者 史敬芳 陈栋 +5 位作者 黄文洁 陈庄 吴华玲 张文虎 贝锦龙 晏石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111-117,共7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凤凰水仙群体茶树品种和蜜兰香、姜花香、杏仁香、夜来香单丛茶无性品系加工的5种代表性凤凰单丛乌龙茶成品茶进行香气分析。从凤凰单丛乌龙茶中共鉴定出包括醇类、醛类、酯类、酮类、烯类和...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凤凰水仙群体茶树品种和蜜兰香、姜花香、杏仁香、夜来香单丛茶无性品系加工的5种代表性凤凰单丛乌龙茶成品茶进行香气分析。从凤凰单丛乌龙茶中共鉴定出包括醇类、醛类、酯类、酮类、烯类和烷烃类等55种香气化合物,其中醇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其次是烯类。研究发现凤凰单丛乌龙茶的共性主导香气成分为脱氢芳樟醇、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D-柠檬烯、β-月桂烯、吲哚、茉莉酮、橙花叔醇、苯乙腈、伞花烃。然而,在不同香型的凤凰单丛茶中主导香气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差别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凰单丛乌龙茶 香气化合物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HS-SPME-GC-O-MS分析红枣发酵酒中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25
8
作者 焦娇 李凯 +2 位作者 李树萍 苗潇潇 张生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97-203,共7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嗅闻-质谱(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mass spectrometry,GC-O-MS)联用,对红枣发酵酒中易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条件及GC-MS分离检测条件的系统研究,并采用气味活度值结合香气强度值评价了主要成分对...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嗅闻-质谱(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mass spectrometry,GC-O-MS)联用,对红枣发酵酒中易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条件及GC-MS分离检测条件的系统研究,并采用气味活度值结合香气强度值评价了主要成分对总体香味的贡献。选定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最优参数为:50/30μm DVB/CAR/PDMS固相微萃取头、样品用量8.0 m L/20.0 m L样品瓶、加盐量0.40 g/m L、萃取温度55℃、萃取时间40 min、平衡时间20 min、解吸时间5 min。选用Rtx-Wax色谱柱,经GC-O-MS联用对红枣发酵酒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共检出108种组分,结构推断86种,占挥发性成分总峰面积的97.09%。其中,乙酸-3-甲基丁酯、3-甲基丁醇、己酸乙酯、2-己烯酸乙酯、庚酸乙酯、乙酸、辛醇、癸酸乙酯、苯甲酸乙酯、戊酸、乙酸-2-苯乙酯、己酸、苯甲醇、苯丙酸乙酯、苯乙醇、辛酸、n-癸酸为红枣发酵酒的主体香气成分。其结果为红枣发酵酒的质控及香味评价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嗅闻-质谱 红枣发酵酒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HS-SPME-GC-MS法测定不同成熟度蜜柑果汁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13
9
作者 康明丽 潘思轶 +1 位作者 范刚 王蕾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326-330,共5页
本文以未成熟、充分成熟、过熟三种不同成熟度的大叶尾张蜜柑果汁为原料,采用固相微萃取法进行抽取,然后经过GC-MS联机检测果汁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并对风味物质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成熟度的大叶尾张蜜柑果汁中共有37种挥发性... 本文以未成熟、充分成熟、过熟三种不同成熟度的大叶尾张蜜柑果汁为原料,采用固相微萃取法进行抽取,然后经过GC-MS联机检测果汁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并对风味物质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成熟度的大叶尾张蜜柑果汁中共有37种挥发性风味成分,主要包括酯类、酮类、醛类、醇类和烃类;在未成熟、充分成熟和过熟大叶尾张蜜柑果汁中分别检出34、32、33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反式-3-蒈烯-2-醇、十八烷酸丙酯、1,3,8-对-孟三烯在柑橘品种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中未见报道;成熟度引起的大叶尾张蜜柑果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种类变化较小,但是柠檬烯、γ-松油烯、α-松油醇、香芹醇、β-甜橙醛等特征性风味物质含量有明显的变化;其中,醇类、醛类、酯类挥发性化合物均为在充分成熟果中含量最高。结合对果汁的物性分析得出,充分成熟果能保持大叶尾张蜜柑的香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熟度 大叶尾张蜜柑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固相微萃取-气质 风味
下载PDF
HS-SPME条件优化并结合GC-MS分析新鲜及不同干燥方式香菜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美萍 李蓉 +2 位作者 丁鹏霞 张生万 郭彩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28-236,247,共10页
目的:比较新鲜和不同干燥方式的香菜挥发性成分,确定香菜的干燥方式。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对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条件进行优化,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新鲜和不同干燥方式处理(烘箱干燥、红外干燥、真空干燥... 目的:比较新鲜和不同干燥方式的香菜挥发性成分,确定香菜的干燥方式。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对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条件进行优化,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新鲜和不同干燥方式处理(烘箱干燥、红外干燥、真空干燥、真空冷冻干燥)香菜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HS-SPME的最优参数为:75μm DVB/PDMS萃取头,萃取温度70℃,样品用量1.00 g,平衡时间30 min,萃取时间40 min,解吸时间4 min。新鲜香菜共鉴定出52种挥发性组分;醛类和醇类为香菜的主要风味成分,包括2-十四烯醛、2-十二烯醛、癸醛、癸醇、(E)-2-癸烯醇、反式-2-十二烯醇、(E)-2-癸烯醛、十二醛、(E)-2-十六烯醛和(E)-2-十三烯醛。四种干燥方式中,红外干燥中检出的醛类和烃类最多,醛类占70%以上,且与新鲜香菜中含量较高的癸醛、2-十二烯醛和2-十四烯醛含量较为接近;真空冷冻干燥在醛类含量上与新鲜香菜相差较大,但其检出的挥发性成分最多;从干燥成本来说,红外干燥所需时间最短,耗能较小,而真空冷冻干燥所需时间长,能耗大,成本较高。结论:综合挥发性成分和干燥成本考虑,可以采取红外干燥的方式干燥香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菜 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 气相色谱-质谱(GC-MS) 干燥方式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HS-SPME-GC-MS分析不同糖类发酵辣椒汁中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8
11
作者 唐鑫 夏延斌 吴灿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5-61,共7页
为得到风味良好的发酵辣椒汁,将辣椒汁分别添加蔗糖、果糖、葡萄糖、麦芽糖作为营养物质,再经过复合菌种发酵,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对不同糖类发酵辣椒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和分析,探讨不同糖类对辣椒汁发酵... 为得到风味良好的发酵辣椒汁,将辣椒汁分别添加蔗糖、果糖、葡萄糖、麦芽糖作为营养物质,再经过复合菌种发酵,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对不同糖类发酵辣椒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和分析,探讨不同糖类对辣椒汁发酵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样品中,共鉴定出113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酯类(35种)、酸类(13种)、醇类(9种)、烯烃类(28种)、烷烃类(14种)、醛类(7种)、酮类(3种)等,它们的协同作用构成了发酵辣椒汁的特征气味。其中4个样品分别鉴定出成分72,69,76,86种,共有的成分45种且酯类是4个样品中的主要成分,因此4个样品的主体香气相似。但4个样品中不同种类物质所占比例和数量,以及相同组分相对含量差异都很大,因此不同糖类作为营养物质发酵辣椒汁香气不同,各有特色,将气质结果结合感官描述比较分析,麦芽糖发酵组风味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辣椒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
下载PDF
MAE-HS-SPME联合萃取GC-MS分析肉桂香气成分 被引量:6
12
作者 贾春晓 王瑞玲 +2 位作者 毛多斌 岳正阳 张航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82-687,共6页
采用微波辅助萃取与顶空-固相微萃取联合(MAE-HS-SPME)的方法萃取肉桂中香气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和HS-SPME法对比。结果表明,MAE-HS-SPME的最佳条件为:称取10g样品,加入100mL去离... 采用微波辅助萃取与顶空-固相微萃取联合(MAE-HS-SPME)的方法萃取肉桂中香气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和HS-SPME法对比。结果表明,MAE-HS-SPME的最佳条件为:称取10g样品,加入100mL去离子水,微波功率为150W,用100μmPA萃取头萃取4.5min,250℃解吸20s。GC-MS分析确认了其中62种成分,占总峰面积的95.01%。3种萃取方法所得肉桂中主要香气成分基本相同,均为桂醛、α-荜澄茄烯、反式茴香脑和4,7-二甲基-1-异丙基-[1α,4aα,8aα]-1,2,4a,5,6,8a-六氢萘等。MAE-HS-SPME法鉴定的成分比HS-SPME和SDE法分别多出18种和26种。说明MAE-HS-SPME是一种分析肉桂中香气物质的高效的样品前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辅助萃取-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肉桂 香气成分 香料与香精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法分析大麦幼苗中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静 张述伟 +3 位作者 周龙华 徐红卫 陆瑞菊 刘成洪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48-153,共6页
为开发大麦资源,明确大麦幼苗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分析两种大麦幼苗中的挥发性成分和真空干... 为开发大麦资源,明确大麦幼苗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分析两种大麦幼苗中的挥发性成分和真空干燥后大麦幼苗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从两种大麦鲜苗中分别鉴定出36种和52种成分,大麦干苗中分别鉴定出35种和34种成分。两个品种大麦幼苗中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基本相似,但其主要挥发性成分和含量存在差别。大麦幼苗中的挥发成分包括醛、酮、醇、酸、酯、烃、酚、醚、呋喃、吡嗪、吡咯以及吲哚等多类物质。真空干燥后大麦幼苗中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减少,变化较大,原有的醛类成分减少,吡嗪类成分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幼苗 顶空固相微萃取 真空干燥 气质联用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东北扁豆挥发性成分的HS-SPME/GC-MS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艳 张越 +3 位作者 陈姗姗 赵春波 赵靖 宋述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9-84,共6页
【目的】明确东北地区扁豆挥发性物质的化学组成,筛选主要风味物质,为其优质栽培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东北扁豆果荚热加工前后的挥发性物质组成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从未经... 【目的】明确东北地区扁豆挥发性物质的化学组成,筛选主要风味物质,为其优质栽培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东北扁豆果荚热加工前后的挥发性物质组成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从未经热加工的东北扁豆青荚中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40种,其中醛类10种、醇类6种、酮类及酯类各8种、烃类3种、羧酸类及杂环类各2种、酚类1种;40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1-壬醇(相对含量为27.46%)、青叶醛(21.75%)、己醛(8.04%)、2,5,5-三甲基-2-环己烯酮(4.89%)、反-2-壬烯醛(4.14%)等。从热加工后的东北扁豆熟荚中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25种,其中醛类及酮类各4种、醇类和烃类各5种、酯类6种、杂环类1种;25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1-辛烯-3-醇(29.90%)、2,5,5-三甲基-2-环己烯酮(13.59%)、叶绿醇(10.94%)、9-二十炔(7.22%)及茶香螺烷(6.04%)等。东北扁豆经热加工后,其挥发性成分消失25种、新增10种,同时14种化合物相对含量增加,1种化合物相对含量降低。1-壬醇、青叶醛及己醛是东北扁豆青荚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与反-2-,顺-6-壬二烯醛、反-2-壬烯醛、反-2,顺6-壬二烯醇、己酸己酯、2,3-辛二酮、丁香酚、(反,反)-2,4-庚二烯醛、肉豆蔻醛及2-正戊基呋喃等物质共同作用形成扁豆青豆荚的特殊气味。1-辛烯-3-醇是东北扁豆熟荚主要风味物质,其与茶香螺烷、风信子醛、壬醛、二氢猕猴桃内酯、石竹烯、癸醛、β-环柠檬醛及香叶基丙酮等共同作用形成扁豆熟荚的特异香气。【结论】东北扁豆的主要风味物质为1-辛烯-3-醇,热加工后扁豆豆荚挥发性成分的化学组成发生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豆 挥发性物质 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下载PDF
HS-SPME/GC-MS分析“乌牛早”绿茶香气 被引量:6
15
作者 谢文钢 范仕胜 +5 位作者 刘燕 刘阳 陈智雄 严学芬 赵志燊 白福情 《茶叶通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8-454,共7页
为了探究茶树品种“乌牛早”所制绿茶主要香气特征成分,以福鼎大白茶所制绿茶为对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联用质谱法(HS-SPME/GC-MS),对扁形、卷曲形、珠形等三种类型共6个绿茶的香气特征成分及组成比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个... 为了探究茶树品种“乌牛早”所制绿茶主要香气特征成分,以福鼎大白茶所制绿茶为对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联用质谱法(HS-SPME/GC-MS),对扁形、卷曲形、珠形等三种类型共6个绿茶的香气特征成分及组成比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个绿茶共检测出77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烷烃、醇类、萜烯类、醛类及酮类等5类化合物。烷烃类含量比例最高,醇类含量次之。其主要香气成分:2,6-二甲基环己醇、环氧芳樟醇、δ-杜松烯和β-紫罗酮。此外,卷曲形茶还含有5-叔丁基-3,5-己二烯-2-酮和α-白菖考烯;扁形茶还含有α-白菖考烯和2,3-辛二酮;珠形茶还含有壬醛、苯甲醇和苯乙醇,香气成分含量比例差异较大。与“福鼎大白茶”所制绿茶比,“乌牛早”所制绿茶还含有α-白菖考烯。结论:“乌牛早”所制绿茶主要香气成分:2,6-二甲基环己醇、环氧芳樟醇、δ-杜松烯、β-紫罗酮和α-白菖考烯等,以呈花香物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乌牛早 绿茶 香气成分
下载PDF
HS-SPME结合GC-MS分析冷冻对欧李果香气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周立华 牟德华 李艳 《酿酒科技》 2016年第8期113-118,共6页
香气影响水果的品质和加工特性。欧李果香气独特,但因成熟期短而集中给贮藏和加工带来困难,冷冻保藏是常用的方法。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质联用(GC-MS)技术检测了冷冻前后欧李果汁的香气成分,分析研究冷冻对欧李果... 香气影响水果的品质和加工特性。欧李果香气独特,但因成熟期短而集中给贮藏和加工带来困难,冷冻保藏是常用的方法。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质联用(GC-MS)技术检测了冷冻前后欧李果汁的香气成分,分析研究冷冻对欧李果香气的影响。结果表明,欧李果经-20℃冷冻保藏后,香气物质占总挥发性物质的含量减少了6.67%。冷冻前后共检出95种香气成分,其中,冷冻前检测出64种,冷冻后检测出65种。香气物质种类总数变化不大,主体香气物质为乙酸-3-甲基-3-丁烯-1-醇酯和梨醇酯,含量分别占冷冻前后总香气物质含量的44.87%和46.37%,但是这两种香气物质的比例发生了很大变化,乙酸-3-甲基-3-丁烯-1-醇酯冷冻后含量增加,从30.55%升高到40.52%。而梨醇酯经过冷冻从29.48%下降到16.93%。因此,冷冻不仅不会影响欧李果的加工特性,还增强了果实的成熟香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李 冷冻保藏 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 香气 果酒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的Bacillus subtilis Czk1挥发性物质的萃取条件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艳琼 李锐 +6 位作者 吴伟怀 谭施北 习金根 郑金龙 陆英 贺春萍 易克贤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11期24-31,共8页
旨在建立一种快速测定枯草芽孢杆菌Czk1挥发性物质的方法。以总峰个数和总峰面积为指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枯草芽孢杆菌Czk1的挥发性物质,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萃取条件,并在此条件下对Czk1的挥发性... 旨在建立一种快速测定枯草芽孢杆菌Czk1挥发性物质的方法。以总峰个数和总峰面积为指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枯草芽孢杆菌Czk1的挥发性物质,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萃取条件,并在此条件下对Czk1的挥发性物质组分进行分析。最佳组合为50/30μm DVB/CAR/PDMS萃取头、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40 min,解吸时间7 min,升温程序4。在此优化条件下,共获得33种挥发性物质,其主要组分含有酮类(28.65%)、酚类(13.51%)、酯类(9.17%)、醛类(15.60%)、醇类(12.08%)、碳氢化合物(4.49%)、其他类物质(10.58%)。该萃取方法的建立可为枯草芽孢杆菌Czk1挥发性物质的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Czk1 挥发性物质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萃取条件优化
下载PDF
HS-SPME-GC-MS结合电子鼻探究渗透脱水联合干燥方式对桃脆片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龙杰 吴昕烨 +3 位作者 毕金峰 姚闽娜 庞杰 李嘉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41-251,共11页
为明确不同渗透脱水联合干燥方式对桃脆片挥发性物质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蔗糖渗透脱水联合热风干... 为明确不同渗透脱水联合干燥方式对桃脆片挥发性物质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蔗糖渗透脱水联合热风干燥(SH)、低聚异麦芽糖渗透脱水联合热风干燥(IH)、蔗糖渗透脱水联合真空冷冻干燥(SF)、低聚异麦芽糖渗透脱水联合真空冷冻干燥(IF)制得的桃脆片样品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四种干燥方式共检测到61种挥发性物质,其中IF总挥发性成分含量最高为528.06μg/g。结合香气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分别筛选出13种(SH)、18种(IH)、20种(SF)、22种(IF)关键香气成分,共有的关键组分为己醛、反式-2-己烯醛、壬醛、反式-2-壬烯醛、苯甲醛、己醇、反式-2-己烯-1-醇、1-辛烯-3-醇、苯甲酸甲酯和乙酸叶醇酯。电子鼻主成分分析可以对不同干燥方式下的桃脆片进行较好的区分。通过实验可知,30%低聚异麦芽糖渗透脱水联合真空冷冻干燥可以得到风味较好的桃脆片。本研究可为桃脆片的理论研究与实际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脆片 挥发性风味物质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 电子鼻 渗透脱水本文
下载PDF
HS-SPME-GC-MS分析小黄姜精油及油树脂挥发性香气成分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璐璐 吴建文 +3 位作者 黎贵卿 刘慧勤 陆顺忠 李秋庭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166-172,共7页
以西林小黄姜为原料,通过水蒸气蒸馏得精油(ginger essential oils,GEO)和石油醚、无水乙醇分别索氏提取得石油醚油树脂(oleoresin extracted by petroleum ether,PEEO)、无水乙醇油树脂(oleoresin extracted by absolute ethanol,AEEO)... 以西林小黄姜为原料,通过水蒸气蒸馏得精油(ginger essential oils,GEO)和石油醚、无水乙醇分别索氏提取得石油醚油树脂(oleoresin extracted by petroleum ether,PEEO)、无水乙醇油树脂(oleoresin extracted by absolute ethanol,AEEO)共3种姜油,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对其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探讨萃取头、萃取时间和解析时间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100μm PDMS萃取头,精油萃取3.5 min,解析3 min,油树脂萃取7.5 min,解析2 min,效果最佳。在最佳条件下GEO、PEEO、AEEO分别鉴定出44、41、44种香气成分,组成和含量均具有一定差异,呈香各具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林小黄姜 姜精油 姜油树脂 挥发性香气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下载PDF
单丛茶HS-SPME/GC-MS指纹图谱的构建 被引量:5
20
作者 卢丹敏 唐俊伟 +5 位作者 张天天 欧阳建 叶汉钟 林镇填 刘仲华 黄建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241-248,共8页
对单丛茶顶空固相微萃取的萃取时间、温度和茶叶比等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并对各个样品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和分析,建立单丛茶的挥发性物质指纹图谱。研究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0.75:5 g/mL的茶水比,在90℃温度下萃取50 min。建立... 对单丛茶顶空固相微萃取的萃取时间、温度和茶叶比等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并对各个样品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和分析,建立单丛茶的挥发性物质指纹图谱。研究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0.75:5 g/mL的茶水比,在90℃温度下萃取50 min。建立的单丛茶挥发性物质指纹图谱具有20个共有峰,图谱相似度达0.9以上。不同地区单丛茶的判别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其自身验证法和交叉验证法的正确率均为100%,外部验证法正确率为80%。该研究结果可为单丛茶顶空固相微萃取研究提供试验依据,为单丛茶鉴别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丛茶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 挥发性物质 指纹图谱 地区判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