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湟地区传统聚落文化交融现象研究——以来路村为例
1
作者 金苑 兰俊 《住区》 2024年第2期133-140,共8页
河湟地区位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与蒙古高原过渡区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历史上也是多元文化交汇的重要地带。自古以来,河湟地区聚居了汉、藏、回、撒拉等多个民族,逐渐形成了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特征。本文基于汉藏文化融合的研究视... 河湟地区位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与蒙古高原过渡区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历史上也是多元文化交汇的重要地带。自古以来,河湟地区聚居了汉、藏、回、撒拉等多个民族,逐渐形成了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特征。本文基于汉藏文化融合的研究视野,以青海省湟中区群加乡来路村为研究对象,从聚落与建筑两个层面剖析其选址与空间结构、宗教建筑与民居建筑中的文化交融现象;进而通过对其成因的分析,提出对其保护与更新的策略,从而为多民族传统聚落的保护与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保护 河湟地区 传统聚落 文化交融 汉藏融合
下载PDF
读韩定山《马仲英与河湟事变》
2
作者 张海楠 张海龙 《陇东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91-95,共5页
韩定山出生于陇南文县,是陇上著名诗人、学者,杰出的教育家、书法家。他的《马仲英与河湟事变》一文从事变的起因、事变的突发、国民军袭取凉州、国民军进攻河州、马仲英等退出河州猛扑天水、马仲英等转入河西攻克宁夏、马仲英再入河西... 韩定山出生于陇南文县,是陇上著名诗人、学者,杰出的教育家、书法家。他的《马仲英与河湟事变》一文从事变的起因、事变的突发、国民军袭取凉州、国民军进攻河州、马仲英等退出河州猛扑天水、马仲英等转入河西攻克宁夏、马仲英再入河西、马廷贤南据天水等八个方面对发生于1928年3月(公历5月)的河湟事变(河州事变)做了详细叙写。这次事变前后历时6年,整个西北地区裹挟其中,波及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省,尤其对甘肃境内造成极大的伤害与损耗,死难者达数十万人。这次事变的本质是军阀争权的斗争产物,然而在人为引导下,逐渐演化为民族矛盾、民族仇恨,汉、回、藏、维等民族被战争的洪流吸入其中,使这次事变表现得更为复杂。从历史的角度审视这次事变,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各民族和平相处,共建和谐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定山 河湟事变 马仲英 分析
下载PDF
河湟汉族古风厚重的婚俗语境 被引量:3
3
作者 蒲生华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8-143,共6页
在婚俗不断新变的今天,河湟汉族婚俗中仍保留了浓郁的古风,主要表现为古代"六礼"的遗留、古冠礼的残存、"妇见"礼的保持及古代抢婚习俗的影踪等等。究其原因,是与河湟地区特殊的民俗语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其中影响最... 在婚俗不断新变的今天,河湟汉族婚俗中仍保留了浓郁的古风,主要表现为古代"六礼"的遗留、古冠礼的残存、"妇见"礼的保持及古代抢婚习俗的影踪等等。究其原因,是与河湟地区特殊的民俗语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自然、历史、文化三方面的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湟汉族 礼俗遗留 民俗语境
下载PDF
汉族移民与河湟地区的人文生态变迁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健胜 《西北人口》 CSSCI 2010年第4期67-72,共6页
历代迁入河湟地区的汉族移民主要是政策性移民,明清时期自发迁入河湟的汉族移民也逐步增多。汉族移民的到来改变了河湟地区原有的作业方式,也改变了这一地区原有的人文生态系统。汉族迁入河湟的历史,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河湟地区人文... 历代迁入河湟地区的汉族移民主要是政策性移民,明清时期自发迁入河湟的汉族移民也逐步增多。汉族移民的到来改变了河湟地区原有的作业方式,也改变了这一地区原有的人文生态系统。汉族迁入河湟的历史,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河湟地区人文生态系统变迁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 移民 河湟地区 屯田 人文生态
下载PDF
赵充国时代“河湟之间”的生态与交通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子今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0-144,共5页
赵充国平定羌人暴动,《汉书》卷六九《赵充国传》所载记录战略设计和军事实施的相关文书,保留了珍贵的民族史和军事史资料。因涉及屯田和运输问题,其中反映"河湟之间"生态环境与交通条件的信息,可以增益我们对汉代生态史、交... 赵充国平定羌人暴动,《汉书》卷六九《赵充国传》所载记录战略设计和军事实施的相关文书,保留了珍贵的民族史和军事史资料。因涉及屯田和运输问题,其中反映"河湟之间"生态环境与交通条件的信息,可以增益我们对汉代生态史、交通史以及交通与生态之关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赵充国 河湟 生态 交通
下载PDF
历史上河湟地区回汉民族的社会交往 被引量:2
6
作者 马燕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78-83,共6页
历史上由于河湟地区回汉民族在居住空间上的杂居特点,因而使回汉两族在文化、经济等方面有着广泛的交流,从而使回汉民族不仅在思想文化上有许多共通之处,而且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形成了一种比较亲密的主流关... 历史上由于河湟地区回汉民族在居住空间上的杂居特点,因而使回汉两族在文化、经济等方面有着广泛的交流,从而使回汉民族不仅在思想文化上有许多共通之处,而且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形成了一种比较亲密的主流关系。回汉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族际关系。探讨这一关系形成的原因及特点,不仅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稳定边疆,而且对各民族共同发展亦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族 汉族 河湟地区 社会交往
下载PDF
河湟汉族答谢歌的程式分层研究——兼谈程式在歌手表演中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蒲生华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4-90,共7页
河湟汉族答谢歌是一组程式化特征鲜明的婚礼仪式歌。其程式意义渗透在答谢歌的语言、句法、主题和结构等各个层面,每一层面的不同程式,对歌手的表演提供了极大的便捷。
关键词 河湟汉族 答谢歌 程式 歌手
下载PDF
试论北宋经略河湟的“汉法”政策 被引量:2
8
作者 高君智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03-105,147,共4页
北宋利用河湟居民对先进思想文化的向往,通过强化儒学教育,"赐姓氏"等;使"汉法"逐渐取代蕃法。实现了蕃官向"汉官"的转变,蕃兵向"汉兵"的转变。北宋的这些政策对消除民族间的隔阂,加速民族间... 北宋利用河湟居民对先进思想文化的向往,通过强化儒学教育,"赐姓氏"等;使"汉法"逐渐取代蕃法。实现了蕃官向"汉官"的转变,蕃兵向"汉兵"的转变。北宋的这些政策对消除民族间的隔阂,加速民族间的融合,促进河湟民族区域的繁荣以及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河湟地区 “汉法” 民族政策
下载PDF
北宋河湟民族地区的蕃汉经济关系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高君智 孟虎军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6期77-81,共5页
河湟民族地区位居宋夏边防要冲,蕃汉交错杂居。因熙河开边和宋夏战争等因素影响,蕃汉人口流动频繁,并且各民族间经济关系密切。为了维护民族边疆正常的蕃汉贸易活动,制裁和约束蕃汉贸易中的不法行为,北宋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蕃汉经济关系... 河湟民族地区位居宋夏边防要冲,蕃汉交错杂居。因熙河开边和宋夏战争等因素影响,蕃汉人口流动频繁,并且各民族间经济关系密切。为了维护民族边疆正常的蕃汉贸易活动,制裁和约束蕃汉贸易中的不法行为,北宋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蕃汉经济关系法,主要包括商品、土地、茶盐、钱钞等方面,它对于河湟民族边区经济秩序法制化和社会稳定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河湟民族地区 蕃族 汉族 经济关系法
下载PDF
文化圈理论之下的青海河湟汉族求子风俗探析——以湟中县为个案研究
10
作者 梁玉金 邹晓飞 胡玉昆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1-165,共5页
河湟文化圈中汉族一直是文化的主角之一,汉族入迁河湟地区后,在文化的叠加中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河湟汉族在重血缘的观念之下求子(尤其求生男孩)风俗较多,除传统汉族的文化因素外还有地缘影响,此观念对河湟世居他族也发生了文... 河湟文化圈中汉族一直是文化的主角之一,汉族入迁河湟地区后,在文化的叠加中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河湟汉族在重血缘的观念之下求子(尤其求生男孩)风俗较多,除传统汉族的文化因素外还有地缘影响,此观念对河湟世居他族也发生了文化涵化。本文以湟中县汉族为个案研究当下河湟人生仪礼、节庆民俗活动等方面的求子风俗,通过对湟中县的祈嗣民俗事象描述,认识文化圈文化涵化理论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湟汉族 文化圈 湟中县 求子风俗
下载PDF
藏传佛教对清代河湟洮岷地区汉人社会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健胜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61-63,共3页
有清一代,河湟洮岷汉人多受藏传佛教影响,在民间社会,丧葬、祭祀活动中常有藏传佛教僧人的身影,藏传佛教也借助节庆、法会吸引汉族信众;汉族士人对藏传佛教或持批判态度,或示以宽容,他们的言论行止中亦可循迹藏传佛教对汉人社会的一些... 有清一代,河湟洮岷汉人多受藏传佛教影响,在民间社会,丧葬、祭祀活动中常有藏传佛教僧人的身影,藏传佛教也借助节庆、法会吸引汉族信众;汉族士人对藏传佛教或持批判态度,或示以宽容,他们的言论行止中亦可循迹藏传佛教对汉人社会的一些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河湟洮岷 汉人 藏传佛教
下载PDF
古代冠礼在河湟汉族婚礼中的遗存 被引量:3
12
作者 蒲生华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75-79,共5页
现今的河湟汉族婚礼中的"冠戴"仪式,与古代冠礼相比,虽简约了许多,但二者在外在形式上有相若的仪规,在深层内质上含相同的寓意,故可断定"冠戴"就是古冠礼的沉淀。除此而外,"冠戴"中"惩治"新郎... 现今的河湟汉族婚礼中的"冠戴"仪式,与古代冠礼相比,虽简约了许多,但二者在外在形式上有相若的仪规,在深层内质上含相同的寓意,故可断定"冠戴"就是古冠礼的沉淀。除此而外,"冠戴"中"惩治"新郎的习俗实属原始成丁礼中"伤体炼志"的残痕,这为"冠戴"发轫于古冠礼的论断提供了有力的佐证。而古人的"冠而婚"思想使冠礼的遗留——"冠戴"内化于婚礼中,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冠戴"实承冠礼之余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湟汉族 冠礼 “冠戴” “冠而婚” 遗存
下载PDF
河湟汉族婚俗中抢婚文化的“遗留物” 被引量:2
13
作者 蒲生华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5-60,共6页
抢婚是人类社会某一历史阶段的产物。由于年代久远,这种婚姻形态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抢婚形式所具有的原生态的仪式及文化内涵如今在许多地区的婚俗中仍以不同方式保留着。青海河湟汉族婚俗中的闭户拒纳,藏匿物件;昏时嫁娶,挑灯引路;涂扮... 抢婚是人类社会某一历史阶段的产物。由于年代久远,这种婚姻形态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抢婚形式所具有的原生态的仪式及文化内涵如今在许多地区的婚俗中仍以不同方式保留着。青海河湟汉族婚俗中的闭户拒纳,藏匿物件;昏时嫁娶,挑灯引路;涂扮公公,妆抹“阿伯”;酒酣设擂,拇战争胜等习俗惯制正是古抢婚文化的遗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湟地区 汉族婚俗 抢婚 文化遗留
下载PDF
河湟汉族婚礼歌中的信仰习俗
14
作者 蒲生华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78-82,共5页
河湟汉族婚礼歌中呈现的浓郁的信仰习俗,主要表现为对神灵的崇拜、对祖先的信仰以及对子嗣的迫切祈求等。
关键词 河湟汉族 婚礼歌 祖先崇拜 祈嗣 民俗 民间信仰
下载PDF
国家视野中的河湟汉族
15
作者 李健胜 《地方文化研究》 2015年第4期8-13,共6页
在河湟移民史上,王朝国家既是移民迁徙走向的支配力量,也是移民未来发展及其前途命运的主宰。王朝国家利用汉族移民在河湟地区逐步达成了内地化的统治效果,汉族移民也是河湟内地化的主要推进者;而在王朝国家的视野里,移民则是其拓边方... 在河湟移民史上,王朝国家既是移民迁徙走向的支配力量,也是移民未来发展及其前途命运的主宰。王朝国家利用汉族移民在河湟地区逐步达成了内地化的统治效果,汉族移民也是河湟内地化的主要推进者;而在王朝国家的视野里,移民则是其拓边方略得以实现的一个途径。近代以来,建构民族国家的政治需要与少数民族社会地位的普遍上升,使得移民在内地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发生大的变化,这一群体的存在很大程度上与当地社会发展进步的实效有关,同时也在进一步重构着当地的社会结构与人文生态,这说明河湟移民的历史事实在近代社会既在延续,也在裂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朝国家 河湟汉族 移民 “工具化”
下载PDF
河湟地区回族与汉、藏两族社会交往的特点 被引量:9
16
作者 马进虎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38-42,共5页
本文从广义的文化交流(文明交往或对话)的角度,立足河湟地区多宗教并存、多民族杂居的实际,着力探讨回汉关系、回藏关系及其特点。
关键词 河湟 多元文明 回汉交往 回藏交往
下载PDF
汉唐时期粟特人在青海的活动概况及遗迹
17
作者 崔永红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4期144-150,共7页
汉唐时期,有一部分粟特人在今青海省境内生活过,并且一度在河湟地区形成比较强大的势力。粟特贵族曹祛、康宁、安但、史嗣、史度、史多悉多、安忠敬等人先后在此地担任过级别较高的官职。青海省境内还有粟特人留下的萨毗城等遗迹。对上... 汉唐时期,有一部分粟特人在今青海省境内生活过,并且一度在河湟地区形成比较强大的势力。粟特贵族曹祛、康宁、安但、史嗣、史度、史多悉多、安忠敬等人先后在此地担任过级别较高的官职。青海省境内还有粟特人留下的萨毗城等遗迹。对上述重要史实,过去研究十分薄弱,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简要考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唐时期 粟特人 河湟地区官员 萨毗城
下载PDF
河湟汉族转房婚存留的背景探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丽珍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7-130,共4页
转房婚是古代兄弟共妻与姊妹共夫婚姻形式的残留,随着一夫多妻婚的消除以及人们道德伦理观的变化,转房婚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然而这种婚姻形态在如今的河湟汉族中间仍有遗迹,考察其长行不绝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古代汉族转房婚的历... 转房婚是古代兄弟共妻与姊妹共夫婚姻形式的残留,随着一夫多妻婚的消除以及人们道德伦理观的变化,转房婚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然而这种婚姻形态在如今的河湟汉族中间仍有遗迹,考察其长行不绝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古代汉族转房婚的历史沉淀,二是河湟地区历史上诸民族转房婚的渗透,三是财产和子嗣观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湟地区 汉族 转房婚 背景
下载PDF
试论北宋经略河湟区域的蕃族“汉法”经济法规
19
作者 杨文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7-32,共6页
北宋前期处理河湟民族区域蕃族民户犯罪的基本原则是"和断罚纳",即因俗不强制采取统一刑律判决或服刑,而是以钱物代赎。北宋后期随着对河湟区域的开拓经营,河湟与内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蕃汉之间的交往日渐深入,以往"和断... 北宋前期处理河湟民族区域蕃族民户犯罪的基本原则是"和断罚纳",即因俗不强制采取统一刑律判决或服刑,而是以钱物代赎。北宋后期随着对河湟区域的开拓经营,河湟与内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蕃汉之间的交往日渐深入,以往"和断"法律政策逐渐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为巩固对河湟民族区域的统治,北宋对其经济法律的政策随之发生了变化,北宋统治者出于维护河湟区域统治目的的需要,其法规从蕃法向"汉法"转变,体现出河湟开边之后的经济发展的趋势。其"汉法"经济法规直接作用到保护蕃族人户的基本经济利益,土地买卖的开放就是河湟"汉法"经济法规走向进步的突出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河湟区域 蕃族“汉法”经济法规
下载PDF
北宋河湟民族地区的蕃汉经济法规
20
作者 苏晓红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97-101,共5页
河湟民族地区位居宋夏边防要冲,蕃汉交错杂居。因熙河开边和宋夏战争等因素影响,蕃汉人口流动频繁且各族间经济关系密切。为了维护边疆正常的蕃汉贸易活动,制裁和约束蕃汉贸易中的不法行为,北宋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蕃汉经济法规,主要包... 河湟民族地区位居宋夏边防要冲,蕃汉交错杂居。因熙河开边和宋夏战争等因素影响,蕃汉人口流动频繁且各族间经济关系密切。为了维护边疆正常的蕃汉贸易活动,制裁和约束蕃汉贸易中的不法行为,北宋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蕃汉经济法规,主要包括商品、土地、茶盐、钱钞等方面,它对河湟民族地区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河湟民族地区 蕃族 汉族 经济关系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