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Morphological Analysis of Folktales of Tu Nationality in Hehuang Region in Northwest China
1
作者 ZHAO Zhi-yi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6年第11期1293-1303,共11页
关键词 中国西北部 民间故事 土族 形态 学分 现实主义 文化生活 研究人员
下载PDF
魏晋十六国经略河湟探赜
2
作者 杨荣春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0-38,共9页
河湟地区作为政治、军事、经济和交通的战略要地,历来被各朝所重视。曹魏西晋在两汉经营基础上采取稳定河湟、安抚诸羌的政策,一方面承袭东汉的郡县体制,在河湟地区设置西平郡;另一方面以护羌校尉节制安抚河湟诸羌。东晋十六国时期的汉... 河湟地区作为政治、军事、经济和交通的战略要地,历来被各朝所重视。曹魏西晋在两汉经营基础上采取稳定河湟、安抚诸羌的政策,一方面承袭东汉的郡县体制,在河湟地区设置西平郡;另一方面以护羌校尉节制安抚河湟诸羌。东晋十六国时期的汉、鲜卑、氐、羌和卢水胡部族建立的前凉、前秦、后凉、后秦、南凉、西秦、北凉等诸政权相继深入河湟展开经营进行角逐,并随着河湟地区复杂的民族形势以及十六国各政权间的战和关系变化而不断调整改变经营策略和方式,各政权在河湟地区定都城、置郡县、设护军,发展经济和农业,传承传播中原政治文化制度,开发建设河湟,更进一步加强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十六国 经略 河湟
下载PDF
道路·文化·认同——河湟地区多民族服饰文化交流的空间分析
3
作者 高宏媛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63-169,共7页
河湟地区,指位于黄河、湟水流域间之三角地带,今青海省东部,从古至今均是华夏版图上中西陆路交通的中心与枢纽,与周边地区皆有交通路线相连,其北达河西走廊、东接中原、西连西域、南下蜀藏,是古代东西方使者、商旅、僧侣往来的必经之地... 河湟地区,指位于黄河、湟水流域间之三角地带,今青海省东部,从古至今均是华夏版图上中西陆路交通的中心与枢纽,与周边地区皆有交通路线相连,其北达河西走廊、东接中原、西连西域、南下蜀藏,是古代东西方使者、商旅、僧侣往来的必经之地,在中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中担有重任。本文将多民族服饰文化交流置于河湟地区的历史进程中和地域性整体文化的语境中予以考量,以具体的服饰事项的移动与族群迁徙的路线作为多点的线索追踪,阐释服饰文化现象如何借助文化互动而最终完成了河湟地区文化空间中的共时性建构的,以探求不同质文化在区域空间互相交流与融合、创新和发展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湟地区 道路 交通枢纽 族群迁徙 服饰文化
下载PDF
抚寺安边:明清河湟治理嬗变与藏传佛教寺院分布秩序重塑
4
作者 陈祎韬 《华南地理学报》 2023年第2期84-92,共9页
明清两代对河湟的治理上都表现出了因俗而治的特点,这对于现今民族地区的政策实施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明代在“多封众建,僧徒尚用”的思路下,赋予了河湟藏传佛教寺院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这对河湟佛寺的空间分布秩序产生了较大影响,是... 明清两代对河湟的治理上都表现出了因俗而治的特点,这对于现今民族地区的政策实施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明代在“多封众建,僧徒尚用”的思路下,赋予了河湟藏传佛教寺院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这对河湟佛寺的空间分布秩序产生了较大影响,是国家力量所主导的。清代虽主张兴黄教,但雍正年间河湟内属化后,实际上将多数寺院的各类特权收归地方政府,所以佛寺的分布与发展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具有内在性。通过复原明清河湟藏传佛教不同类型寺院的空间分布,构建出相应的佛寺分布秩序重塑的动态过程,以此来更加立体认识中原王朝与藏传佛教持续的交流互动中所体现的治边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嬗变 河湟地区 寺院分布 秩序重塑
下载PDF
多元宗教文化的涵化与和合共生——以河湟地区的道教文化为视点 被引量:16
5
作者 杨文炯 樊莹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4-52,共9页
河湟地区是我国最具民族与宗教文化多样性的文化区之一,从历史学和人类学的双重视角,以河湟地区的道教为视点,探讨了这一地区多元宗教文化的涵化与和合共生模式。在这一地区历史上正是道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伊斯兰教的彼此影响与整... 河湟地区是我国最具民族与宗教文化多样性的文化区之一,从历史学和人类学的双重视角,以河湟地区的道教为视点,探讨了这一地区多元宗教文化的涵化与和合共生模式。在这一地区历史上正是道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伊斯兰教的彼此影响与整合,夯实了河湟地区多元民族-宗教文化和而不同的文化根基。同时基于这一个案的分析,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结构是"儒道释伊四教互补合一"的"一室四间"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文化 河湟地区 多元宗教文化 和合共生
下载PDF
青海河湟地区藏传佛教与道教互动 被引量:3
6
作者 马婧杰 马明忠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9-92,共4页
研究多元民族文化格局形成过程中的各文化间交流、互动和认同对于研究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自觉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青海河湟地区是藏文化与汉文化互相影响、彼此吸收形成互动、互融格局较为典型的区域。本文通过道教与藏传佛教... 研究多元民族文化格局形成过程中的各文化间交流、互动和认同对于研究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自觉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青海河湟地区是藏文化与汉文化互相影响、彼此吸收形成互动、互融格局较为典型的区域。本文通过道教与藏传佛教相互影响的个案考察,辨析两者在青海地区传承、发展变迁中的各民族文化间互动交流关系建立的根本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湟地区 藏传佛教 道教 动因辨析
下载PDF
青海河湟地区城镇化水平的综合分析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卓玛措 冯起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5-19,共5页
本文以青海河湟地区的城镇为研究对象,在界定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将与城镇化水平进程相关的社会经济要素与现行的人口城镇化指标相结合,建立了一套综合评价城镇化进程的指标体系,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河湟地区城镇化水平作出总体排序及... 本文以青海河湟地区的城镇为研究对象,在界定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将与城镇化水平进程相关的社会经济要素与现行的人口城镇化指标相结合,建立了一套综合评价城镇化进程的指标体系,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河湟地区城镇化水平作出总体排序及发展类型划分,为该地区城镇化进程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人口 经济 河湟地区
下载PDF
河湟地区民间信仰的地域特征 被引量:5
8
作者 朱普选 姬梅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86-93,共8页
河湟地区是一个开发历史较早的多民族地区。在这一区域除了藏传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信仰外,还有较多浓郁的民间信仰,对整个河湟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从青海地方文献记载的祠庙统计入手,分析了河湟地区民间信仰的类型、分布、地... 河湟地区是一个开发历史较早的多民族地区。在这一区域除了藏传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信仰外,还有较多浓郁的民间信仰,对整个河湟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从青海地方文献记载的祠庙统计入手,分析了河湟地区民间信仰的类型、分布、地域特点及其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湟地区 民间信仰 地域特征
下载PDF
北宋对河湟地区的开拓论略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建丽 段有成 《青海民族研究》 2003年第3期70-72,共3页
北宋对河湟地区的开拓,虽然出于宋王朝的军事战略需要,但客观上促进了河湟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也有利于西部边疆的开发和民族的融合。
关键词 北宋 河湟地区 开拓
下载PDF
青海省河湟地区城镇化进程中民间艺术文化生态发展——以青海省湟中县民间艺术荟萃“八瓣莲花”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玉金 邹晓飞 燕思彤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620-624,共5页
每个地区民间艺术文化的原生态在城镇化进程中,伴随着现代文明的时代诉求而发生变化。以青海省湟中县"八瓣莲花"为例,探索"八瓣莲花"的荟萃在湟中县城镇化进程中建构该地区文化品牌的重要意义。在河湟地区城镇化过... 每个地区民间艺术文化的原生态在城镇化进程中,伴随着现代文明的时代诉求而发生变化。以青海省湟中县"八瓣莲花"为例,探索"八瓣莲花"的荟萃在湟中县城镇化进程中建构该地区文化品牌的重要意义。在河湟地区城镇化过程中,文化方向选择都是民族间文化的"他者"与"我者"双重因素交互作用的一种融合。民间艺术文化作为某一地区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和创造的生产力之一,往往使得河湟地区的文化发展呈现出鲜明的古老与现代的二重性特征。在河湟地区城镇化进程中,民间艺术文化走向现代市场产业化发展,在发展中明显地镌刻了地方性、民族性和文化自觉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湟地区 城镇化 民间艺术文化 “八瓣莲花” 青海省
下载PDF
明代对河湟区域社会的整合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生寅 庞庆良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94-99,共6页
明代,伴随着中央政府及地方各级政府为代表的国家力量对河湟区域社会控制的进一步强化,国家政权对河湟社会区域社会进行了一系列的整合。这种渗入式的整合不仅维持了当地社会的内部稳定与和谐,而且对军政管理体制的完备、农业经济的发... 明代,伴随着中央政府及地方各级政府为代表的国家力量对河湟区域社会控制的进一步强化,国家政权对河湟社会区域社会进行了一系列的整合。这种渗入式的整合不仅维持了当地社会的内部稳定与和谐,而且对军政管理体制的完备、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事业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国家政权 河湟区域社会 整合
下载PDF
清末至民国时期青海河湟地区英语教育发展轨迹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雪萍 韩小冰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9-161,共3页
本文对清末至民国时期青海河湟地区的英语教育发展状况作了初步探析。
关键词 清末 民国 河湟地区 英语教育
下载PDF
北宋河湟民族地区的蕃汉经济关系法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君智 孟虎军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6期77-81,共5页
河湟民族地区位居宋夏边防要冲,蕃汉交错杂居。因熙河开边和宋夏战争等因素影响,蕃汉人口流动频繁,并且各民族间经济关系密切。为了维护民族边疆正常的蕃汉贸易活动,制裁和约束蕃汉贸易中的不法行为,北宋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蕃汉经济关系... 河湟民族地区位居宋夏边防要冲,蕃汉交错杂居。因熙河开边和宋夏战争等因素影响,蕃汉人口流动频繁,并且各民族间经济关系密切。为了维护民族边疆正常的蕃汉贸易活动,制裁和约束蕃汉贸易中的不法行为,北宋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蕃汉经济关系法,主要包括商品、土地、茶盐、钱钞等方面,它对于河湟民族边区经济秩序法制化和社会稳定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河湟民族地区 蕃族 汉族 经济关系法
下载PDF
明代“西番诸卫”与河湟洮岷边地社会 被引量:9
14
作者 杜常顺 郭凤霞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62-69,80,共9页
明代在河湟洮岷边地设置"西番诸卫",形成军卫统辖体制。各卫土汉混编、军政兼辖,与地方社会结成密切关系。而伴随卫所建置形成的移民、屯垦及王朝正统文化的推进,促进了河湟洮岷边地社会的变迁。
关键词 明代 西番诸卫 河湟洮岷 军卫统辖 边地社会
下载PDF
明代回族开发青海农业的方式与效果——主要基于河湟地区的考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勉卫忠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89-93,96,共6页
在元代回族先民屯田的基础之上,明代回族在和其他民族交往的过程中,通过军屯、民屯、商屯与移民垦荒方式参与青海河湟地区的农业开发,扩大了耕地面积,提高了农耕技术,兴修农田水利,并增加了农产品种类和农业生产的内容。因此,农业经济... 在元代回族先民屯田的基础之上,明代回族在和其他民族交往的过程中,通过军屯、民屯、商屯与移民垦荒方式参与青海河湟地区的农业开发,扩大了耕地面积,提高了农耕技术,兴修农田水利,并增加了农产品种类和农业生产的内容。因此,农业经济逐渐成为回族社会经济支柱,为青海回族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族 青海农业 河湟地区 开发方式 明代
下载PDF
试论北宋经略河湟的“汉法”政策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君智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03-105,147,共4页
北宋利用河湟居民对先进思想文化的向往,通过强化儒学教育,"赐姓氏"等;使"汉法"逐渐取代蕃法。实现了蕃官向"汉官"的转变,蕃兵向"汉兵"的转变。北宋的这些政策对消除民族间的隔阂,加速民族间... 北宋利用河湟居民对先进思想文化的向往,通过强化儒学教育,"赐姓氏"等;使"汉法"逐渐取代蕃法。实现了蕃官向"汉官"的转变,蕃兵向"汉兵"的转变。北宋的这些政策对消除民族间的隔阂,加速民族间的融合,促进河湟民族区域的繁荣以及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河湟地区 “汉法” 民族政策
下载PDF
青海河湟区水土资源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3
17
作者 朱丽东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1期73-77,共5页
青海东部河湟区是青海省内水土流失的典型区。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保持水土,防治水土流失,不仅是当前水土资源利用、规划和管理中的基本要求,也是未来西部开发战略实施及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本文就河湟区水土资源的特点和问题作了分析,提... 青海东部河湟区是青海省内水土流失的典型区。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保持水土,防治水土流失,不仅是当前水土资源利用、规划和管理中的基本要求,也是未来西部开发战略实施及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本文就河湟区水土资源的特点和问题作了分析,提出了水土流失治理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资源 水土流失 河湟区 对策
下载PDF
青海河湟地区水资源综合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卓玛措 冯起 李锦秀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5-99,共5页
本文分析了河湟地区水资源特征、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河湟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表明:加快开发黄河水能资源,建立以水能资源开采业为主导的产业群发展;浅山地区因地制宜推广雨水集流利用工... 本文分析了河湟地区水资源特征、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河湟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表明:加快开发黄河水能资源,建立以水能资源开采业为主导的产业群发展;浅山地区因地制宜推广雨水集流利用工程,走出“水窑+科技+节水产业+生态”的发展模式;“引大济湟”工程有助于提高水资源可利用量,推进湟水流域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湟地区 水资源 雨水集流利用 区域经济
下载PDF
北宋在河湟地区的官营榷场贸易及土地买卖政策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文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80-83,共4页
北宋设立榷场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官府的专卖与专买,在国防上达到羁縻蕃族的目的。自熙河开边之后,为联合河湟蕃族制夏和助边的需要,北宋在河湟一带进行了一定规模的屯、营田,且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逐渐作为商品出现在北宋的经济贸易... 北宋设立榷场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官府的专卖与专买,在国防上达到羁縻蕃族的目的。自熙河开边之后,为联合河湟蕃族制夏和助边的需要,北宋在河湟一带进行了一定规模的屯、营田,且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逐渐作为商品出现在北宋的经济贸易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河湟区域 榷场贸易 屯、营田制度 土地买卖
下载PDF
河湟民间曲艺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关丙胜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40-44,共5页
以平弦、越弦等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民间曲艺是河湟地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一百多年来,传承方式单一,本土化过程明显。近几十年来,河湟民间曲艺经历了阵痛,也面临着如何发展和革新的问题。本文在对青海西宁、湟中、湟源、大通... 以平弦、越弦等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民间曲艺是河湟地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一百多年来,传承方式单一,本土化过程明显。近几十年来,河湟民间曲艺经历了阵痛,也面临着如何发展和革新的问题。本文在对青海西宁、湟中、湟源、大通、互助、平安等地民间曲艺发展现状进行田野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其面临的问题以及原因,并结合目前河湟民间曲艺发展中出现的一些可喜现象,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几种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湟地区 区域文化 民间曲艺 发展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