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源-和静M_(S)6.6地震余震序列自动处理结果
1
作者 金花 冉慧敏 木拉提江·阿不来提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47-1052,共6页
使用地震实时智能处理(RISP)系统处理2012-06-30新疆新源-和静M_(S)6.6地震序列,并与人工编目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二者定位结果较为一致,发震时刻差值主要集中在±2 s内,震中偏差范围主要集中在10 km内,震源深度差值主要集中在2... 使用地震实时智能处理(RISP)系统处理2012-06-30新疆新源-和静M_(S)6.6地震序列,并与人工编目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二者定位结果较为一致,发震时刻差值主要集中在±2 s内,震中偏差范围主要集中在10 km内,震源深度差值主要集中在25 km内,且以20 km内居多,震级偏差范围为±M_(L)0.4,多数集中在±M_(L)0.2。RISP系统检测到的相同地震同震相的到时差主要集中在±0.25 s之间,对Pg震相的识别率高于Sg震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SP 新源-和静M_(S)6.6地震 自动编目 余震序列
下载PDF
基于和达法分析2012年新源、和静交界M_(S)6.6地震波速比变化特征
2
作者 帕肉合·卡依提 南芳芳 潘振生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4年第3期23-30,共8页
基于新疆地震台网观测报告,利用多台和单台和达法对2012年6月30日新源、和静交界M_(S)6.6地震前后波速比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多台和达法结果显示,在新源、和静交界M_(S)6.6地震前,震中周围区域波速比出现低值异常,震后恢复正... 基于新疆地震台网观测报告,利用多台和单台和达法对2012年6月30日新源、和静交界M_(S)6.6地震前后波速比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多台和达法结果显示,在新源、和静交界M_(S)6.6地震前,震中周围区域波速比出现低值异常,震后恢复正常值;②单台和达法计算结果表明,波速比异常台站主要分布在震中附近西部和北部,异常形态以高低值突跳为主,仅持续11天时间;③由台站不同方位的地震波速比计算结果可知,波速比历经低值异常—恢复—发震的演变过程。由此证明,波速比变化与未来强震孕育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速比异常 单台多震和达法 新源、和静交界M_(S)6.6地震
下载PDF
2012年9月7日彝良5.7、5.6级地震预测及科学依据 被引量:6
3
作者 付虹 钱晓东 +4 位作者 苏有锦 赵小艳 邬成栋 刘翔 刘丽芳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1-147,共7页
通过分析彝良地震前地震预测意见和预测依据,认为:彝良地震前云南最主要的地震活动特征是境内6级以上地震平静时间接近或超过20世纪以来的极限时间,中等地震丛集过程中,缺少6级地震活动;宁蒗地震的窗口意义和前兆异常数量持续增加是判... 通过分析彝良地震前地震预测意见和预测依据,认为:彝良地震前云南最主要的地震活动特征是境内6级以上地震平静时间接近或超过20世纪以来的极限时间,中等地震丛集过程中,缺少6级地震活动;宁蒗地震的窗口意义和前兆异常数量持续增加是判断地震短期危险性的主要依据;4级地震密集活动区为地点判断提供线索。彝良地震与缅甸地震同时孕育的复杂性,增加了地震预测的难度,也丰富了我们对地震孕育过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良地震 地震预测 地震活动
下载PDF
新疆和静5.6级地震前波速比异常震例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龙海英 聂晓红 唐兰兰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7-154,共8页
利用新疆天山中段数字化地震波资料,采用多台和达法,计算了2008年8月30日和静5.6级地震前后波速比资料的变化情况。得到如下结果:①空间分布上,和静5.6级地震前,形成一个椭圆形低值异常区,且椭圆长半轴约70km,短半轴约65km,椭圆走向NE,... 利用新疆天山中段数字化地震波资料,采用多台和达法,计算了2008年8月30日和静5.6级地震前后波速比资料的变化情况。得到如下结果:①空间分布上,和静5.6级地震前,形成一个椭圆形低值异常区,且椭圆长半轴约70km,短半轴约65km,椭圆走向NE,和静5.6级地震则发生在该椭圆区域的西偏北部边缘;②时间进程上,和静5.6级地震前出现大约10个月的波速比低值异常,震前一个月出现明显的高值突跳点,波速比形成正常-降低-高值突跳-发震的模式。计算过程中,波速比误差控制在0.05之内,相关系数达9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静5.6级地震 波速比 天山中段 新疆
下载PDF
彝良5.7、5.6级地震烈度分布及烈度异常区震害特征初步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周桂华 非明伦 +1 位作者 张彦琪 郑定昌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4-371,共8页
根据彝良5.7、5.6级地震现场震害调查资料,介绍了地震烈度分布及各烈度区的震害特征;描述了两个烈度异常区17个点、4 250户调查点的详细震害情况,对异常区震害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从地质构造、含煤地层、地形地貌及岩土性质、房屋建筑结... 根据彝良5.7、5.6级地震现场震害调查资料,介绍了地震烈度分布及各烈度区的震害特征;描述了两个烈度异常区17个点、4 250户调查点的详细震害情况,对异常区震害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从地质构造、含煤地层、地形地貌及岩土性质、房屋建筑结构及质量等方面对震害异常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提出了异常区恢复重建需考虑的不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害调查 烈度异常 震害特点 彝良地震
下载PDF
新疆新源、和静交界M_S6.6地震地质灾害诱发因素浅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帅 许冲 +5 位作者 陈建波 谭明 吴国栋 常想德 阿里木江 罗炬 《内陆地震》 2012年第4期365-372,共8页
介绍了2012年6月30日和静、新源交界MS6.6地震的地震地质概况,描述了引发地震地质灾害现象,结合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分析了此次地震地质灾害的特点,并对其特征进行分析总结。
关键词 新疆新源、和静交界MS6.6地震 地震地质灾害 诱发因素
下载PDF
2008年新疆和静5.3级地震异常特征及短临跟踪回顾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莹甄 聂晓红 +3 位作者 王在华 杨晓芳 蒋靖祥 王琼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1-387,共7页
2008年8月30日新疆和静发生5.3级地震,位于新疆年度地震危险区内。震前由本文作者组成的南天山东段6级地震危险区短临跟踪小组于2008年6月中旬提出了短临预报意见。本文回顾分析了这次地震前开展的短临跟踪的工作思路、前兆异常的分析... 2008年8月30日新疆和静发生5.3级地震,位于新疆年度地震危险区内。震前由本文作者组成的南天山东段6级地震危险区短临跟踪小组于2008年6月中旬提出了短临预报意见。本文回顾分析了这次地震前开展的短临跟踪的工作思路、前兆异常的分析讨论及地震短期预测等,并对地震短临跟踪预报工作做一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静5.3级地震 地震短临跟踪 地震预测 前兆异常
下载PDF
2012年6月30日新疆新源-和静M_S6.6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 被引量:10
8
作者 冉慧敏 张志斌 赵庆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32-441,共10页
利用CAP方法反演了2012年6月30日新源-和静MS6.6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反演得到MS6.6地震节面Ⅰ的参数为:走向299°,倾角68°,滑动角164°;节面Ⅱ的参数为:走向35°,倾角75°,滑动角23°;P轴方位角166°,... 利用CAP方法反演了2012年6月30日新源-和静MS6.6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反演得到MS6.6地震节面Ⅰ的参数为:走向299°,倾角68°,滑动角164°;节面Ⅱ的参数为:走向35°,倾角75°,滑动角23°;P轴方位角166°,倾角5°,T轴方位角258°,倾角26°;矩震级Mw为6.3;矩心深度为21km。此次地震序列破裂优势方向为NWW,倾角以60°-90°为主,滑动角以±180°±30°为主;P轴方位的优势取向为近NS向,T轴优势取向为近EW向。初步分析表明,主震节面Ⅰ为发震断层,是走向为NWW、近乎直立的左旋走滑断层。此次6.6级地震震源断错性质和主压应力方向以及序列P轴优势方位与震源区周围构造应力场特征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源-和静地震 CAP方法 震源机制解
下载PDF
新疆新源、和静交界M_S6.6地震房屋建筑和震害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葛鸣 谭明 +5 位作者 常想德 阿里木江.亚力昆 陈建波 罗炬 李帅 唐丽华 《内陆地震》 2012年第4期360-364,共5页
2012年6月30日新疆新源、和静交界MS6.6地震造成灾区大量工业与民用建筑遭到破坏。为了能对灾区今后恢复重建加强房屋的抗震性能提供依据,介绍了灾区房屋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特点,分析了各类房屋建筑的震害特征及其破坏原因,并对提高房... 2012年6月30日新疆新源、和静交界MS6.6地震造成灾区大量工业与民用建筑遭到破坏。为了能对灾区今后恢复重建加强房屋的抗震性能提供依据,介绍了灾区房屋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特点,分析了各类房屋建筑的震害特征及其破坏原因,并对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屋建筑 震害特征 新源、和静交界MS6.6地震
下载PDF
新源、和静交界M_s6.6地震前库尔勒地震台部分异常识别和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高丽娟 邢喜民 +1 位作者 杨绍富 苏萍 《内陆地震》 2014年第1期22-29,共8页
对2012年6月30日新疆新源、和静交界MS6.6地震前库尔勒地震台出现的部分中短期变化进行了识别分析。水平摆震前主要表现为年变畸变异常,断层仪垂直分量位移累计量震前出现增大异常,水管仪震前的异常变化属加硅油影响所致。
关键词 库尔勒地震台 新源 和静交界Ms6 6地震 前兆异常
下载PDF
2012年新源-和静M_S6.6地震前后地壳介质泊松比变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唐明帅 王海涛 +5 位作者 魏芸芸 李艳永 葛粲 王琼 苏金波 魏斌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23-1135,共13页
文中利用远震P波接收函数,联合接收函数H-κ叠加方法和时间窗滑动方法,分析了2012年6月30日新疆新源-和静MS6. 6地震震中距200km内11个固定地震台2009年1月-2012年12月(石场台为2006年1月-2012年12月)的地壳介质泊松比的变化特征,分析... 文中利用远震P波接收函数,联合接收函数H-κ叠加方法和时间窗滑动方法,分析了2012年6月30日新疆新源-和静MS6. 6地震震中距200km内11个固定地震台2009年1月-2012年12月(石场台为2006年1月-2012年12月)的地壳介质泊松比的变化特征,分析了乌苏、石场和新源3个台站准重复接收函数的莫霍面Ps转换波到时(tPs)变化,获得了以下认识:1)在新源-和静MS6. 6地震前2~3a的不同时段,5个震中距<130km的台站的地壳介质泊松比相继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持续下降过程,与台站平均地壳泊松比相比,下降幅度为0. 003~0. 014,4个台站的下降幅度大于均值误差,乌苏台(震中距最小,为77km)的下降起始时间(2009年7月)最早;6个震中距>150km的台站的地壳介质泊松比在均值上下波动,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和持续低值现象;2)出现泊松比低值异常的台站,其接收函数tPs在震前变小(Ps转换波在地壳内的走时变小),在震后变大(Ps转换波在地壳内的走时变大);3)综合分析泊松比下降的幅度、持续时间、后续变化过程及接收函数tPs的变化,推测这种异常变化的原因是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出现的地壳介质物性变化,这一观测结果表明,在高密度台网的支撑下,接收函数方法可能成为探测强地震前地壳介质泊松比变化的一种新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收函数 地壳介质泊松比变化 Ps转换波到时变化 新源和静MS6.6地震前后
下载PDF
新源、和静交界ML6.8地震序列的应力降和震源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建明 王琼 +4 位作者 刘杰 邓菲 向元 杨文 李金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8-39,共12页
采用新疆区域台网记录的2012年6月30日新源、和静交界M_L6.8地震序列的数字波形资料,研究分析了余震序列应力降的变化特征及其地震序列震源机制的相关性。采用波谱分析方法和Brune震源模型,计算了新源、和静交界M_L6.8地震序列震源参数... 采用新疆区域台网记录的2012年6月30日新源、和静交界M_L6.8地震序列的数字波形资料,研究分析了余震序列应力降的变化特征及其地震序列震源机制的相关性。采用波谱分析方法和Brune震源模型,计算了新源、和静交界M_L6.8地震序列震源参数、地震序列中不同事件在相同台站的体波零频震源谱值、地震谱振幅相关系数;并对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进行聚类分组。结果表明:①在余震序列平静阶段,应力降呈平稳态势,强余震前应力降出现升高-回落变化过程;②滑动平均谱振幅相关系数在主震后发散,表明余震的震源机制解与主震的相关性降低;③震源机制解聚类分组结果显示,M_L6.8地震序列主要以走滑型地震为主,主压应力轴呈近NS向,与近NS向的构造应力场结果基本一致,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地震前天山中段受NS向水平挤压应力作用明显;④震级、震源机制演化表明,强余震前震源机制解表现较好的一致性,显示了区域应力场控制作用增强,对后续强余震发生具有预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源、和静交界ML6.8地震序列 应力降 震源机制相关系数 体波谱振幅 聚类分组
下载PDF
2012年新疆新源—和静M_S6.6地震极震区地质灾害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帅 陈建波 吴国栋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9-395,517,共7页
通过叙述2012年6月30日新源—和静MS6.6地震极震区内地震崩塌、滑坡、地裂缝和碎石流4种地震地质灾害规模、分布特征,结合震前极震区内地质灾害分布类型和特征,将震前与震后的地质灾害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认为虽然此次地震极震区烈度仅为... 通过叙述2012年6月30日新源—和静MS6.6地震极震区内地震崩塌、滑坡、地裂缝和碎石流4种地震地质灾害规模、分布特征,结合震前极震区内地质灾害分布类型和特征,将震前与震后的地质灾害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认为虽然此次地震极震区烈度仅为Ⅷ度,但发生的地震裂缝与地震崩塌等地震地质灾害具有独特性,应与该地区的地貌、地层岩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震区 地震地质灾害 分布特征 新疆新源-和静Ms6.6地震
下载PDF
新疆新源、和静交界M_S6.6地震前部分地震学异常及序列特征 被引量:17
14
作者 魏芸芸 聂晓红 《内陆地震》 2012年第4期337-346,共10页
对2012年6月30日新疆新源、和静交界MS6.6地震基本参数、震源机制解、构造背景、地震序列特征及震前地震活动图像异常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本次地震序列为主-余型,发震构造为北天山地震带喀什河断裂、那拉提断裂及阿吾拉勒山南... 对2012年6月30日新疆新源、和静交界MS6.6地震基本参数、震源机制解、构造背景、地震序列特征及震前地震活动图像异常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本次地震序列为主-余型,发震构造为北天山地震带喀什河断裂、那拉提断裂及阿吾拉勒山南缘断裂的交汇区,震源断错性质为走滑型。地震活动表明,震前震源区周围地区存在明显的空区和条带等中、短期异常,但是没有短临异常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源、和静交界MS6.6地震 序列特征 地震活动异常
下载PDF
天山中段2次MS6.6地震前后库仑应力变化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琳琳 聂晓红 +1 位作者 高朝军 魏芸芸 《内陆地震》 2019年第4期289-295,共7页
2012年以来,天山中段相继发生了2次MS6.6地震,分别为2012年6月30日新源、和静交界MS6.6和2017年8月9日精河MS6.6地震。2次地震震中距为180 km。基于弹性和粘弹性模型相结合,采用2次地震的震源参数和断层分段模型数据进行库仑应力的计算,... 2012年以来,天山中段相继发生了2次MS6.6地震,分别为2012年6月30日新源、和静交界MS6.6和2017年8月9日精河MS6.6地震。2次地震震中距为180 km。基于弹性和粘弹性模型相结合,采用2次地震的震源参数和断层分段模型数据进行库仑应力的计算,对2次地震后震源附近区域的库仑应力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同时分析精河MS6.6地震后对其周围断层的库仑应力变化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库尔勒以北、库车—新源区域均处于库仑应力正值区,2次MS6.6地震的发生对这些区域后续中强地震活动有促进作用;(2)北天山伊犁盆地北缘断裂、依连哈比尔尕断裂和博罗科努—阿其克库都克断裂处于精河MS6.6地震震后应力加载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源、和静MS6.6地震 精河MS6.6地震 库仑应力 震源参数
下载PDF
新疆新源、和静交界M_S6.6地震前形变异常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在华 滕海涛 《内陆地震》 2012年第4期347-353,共7页
主要研究2012年6月30日新源、和静6.6级地震前,震中附近的观测台站观测到了丰富的趋势异常和部分中短期异常。分析结果表明,①震前存在9项趋势转折异常,异常比例为40.9%,这些异常时间上具有同步性,这表明,震前背景性异常突出;②震前观测... 主要研究2012年6月30日新源、和静6.6级地震前,震中附近的观测台站观测到了丰富的趋势异常和部分中短期异常。分析结果表明,①震前存在9项趋势转折异常,异常比例为40.9%,这些异常时间上具有同步性,这表明,震前背景性异常突出;②震前观测到6项中短期前兆异常,异常比例仅为27.3%,中短期异常主要分布在200~300 km范围内;③石场、精河水平摆、榆树沟水管、阜康伸缩仪和克拉玛依钻孔倾斜记录到的中短期异常,其共同特点是异常幅度大,克拉玛依出现的突变异常具有短临异常性质,部分中短期异常具有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点形变观测 新源 和静6.6级地震 前兆 趋势异常 中短期异常 突变异常
下载PDF
2020年1月16日新疆库车M_(S)5.6地震序列特征及地震学异常 被引量:4
17
作者 魏芸芸 刘萍 +2 位作者 聂晓红 高荣 王琼 《内陆地震》 2021年第4期326-336,共11页
介绍2020年1月16日库车M_(S)5.6地震参数、地震序列特征、震源机制解,分析库车M_(S)5.6地震前地震学异常。结果表明:库车M_(S)5.6地震序列为主震-余震型,震源断错性质为走滑型,序列衰减较快,余震主要发生在震后6 d,序列空间上呈NS方向... 介绍2020年1月16日库车M_(S)5.6地震参数、地震序列特征、震源机制解,分析库车M_(S)5.6地震前地震学异常。结果表明:库车M_(S)5.6地震序列为主震-余震型,震源断错性质为走滑型,序列衰减较快,余震主要发生在震后6 d,序列空间上呈NS方向展布。序列参数和应力降计算结果显示,库车M_(S)5.6地震的预测最大余震M_(L)4.1与实际最大余震M_(L)3.9接近,表明最大余震已经发生。库车M_(S)5.6地震前存在地震平静、地震增强、异常增强区、地震窗和地震条带等地震活动性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M_(S)5.6地震 序列特征 地震学异常
下载PDF
北天山地区2011年以来两次6级地震前的地震学中短期异常特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琼 聂晓红 吴传勇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8-461,共14页
通过分析北天山地区历史强震、构造活动背景、区域应变能积累特征以及2011年11月1日尼勒克、巩留交界6.0级和2012年6月30日新源、和静交界6.6级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异常特征等,探讨了这两次6级地震前的地震学中短期异常特征。结果表明,2... 通过分析北天山地区历史强震、构造活动背景、区域应变能积累特征以及2011年11月1日尼勒克、巩留交界6.0级和2012年6月30日新源、和静交界6.6级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异常特征等,探讨了这两次6级地震前的地震学中短期异常特征。结果表明,2011年6月以来北天山地区中强以上地震处于加速活动状态,进入应变能释放阶段;尼勒克、巩留交界6.0级和新源、和静交界6.6级地震震前先呈6级地震平静而后被打破、中强地震成组活动和空间迁移、条带和空区等较明显的中期异常;震前还出现了较为相似的4级以上地震围空和5级逼近地震,且逼近地震与主震发生时间间隔均为14天,显示了较清晰的异常图像和较明显的中短期震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1年尼勒克、巩留交界6 0级地震 2012年新源、和静交界6 6级地震 北天山地区 中短期异常
下载PDF
2008年8月30日和静M_S5.6地震序列及震前部分测震学异常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聂晓红 李莹甄 《内陆地震》 2010年第2期116-123,共8页
简要介绍了2008年8月30日新疆和静Ms5.6地震的基本参数、震源机制解、地震序列特征和局部构造应力场等,分析了地震前震源区周围及相关构造区域出现的中、短期地震活动异常特征。结果显示,该序列为主.余型,余震活动呈间歇式,衰减... 简要介绍了2008年8月30日新疆和静Ms5.6地震的基本参数、震源机制解、地震序列特征和局部构造应力场等,分析了地震前震源区周围及相关构造区域出现的中、短期地震活动异常特征。结果显示,该序列为主.余型,余震活动呈间歇式,衰减迅速,震源断错性质为走滑型。震前震源区东侧存在长时间4级地震平静、3级地震围空及多台地震波振幅比的异常等现象,同时在地震发生前1—3个月出现了短期异常,表现为振幅比异常的回返、空区瓦解和地震窗的异常。依据多种异常变化,在震前对该地震做出了三要素准确的短期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静5.6级地震 地震活动性 地震波振幅比 异常特征
下载PDF
2012年6月30日新疆新源、和静交界M_S6.6地震的中期粗略预测 被引量:6
20
作者 郭安宁 郭增建 《内陆地震》 2013年第4期291-294,共4页
基于静中动判据和三性法,对2012年6月30日新源、和静交界M S6.6地震的粗略中期预测作了回顾。静中动判据指的是1979年3月29日有一个6级地震在库车东北发生,它对预测大震的地区有指示意义。该震距2012年6月30日新源、和静交界M S6.6地震... 基于静中动判据和三性法,对2012年6月30日新源、和静交界M S6.6地震的粗略中期预测作了回顾。静中动判据指的是1979年3月29日有一个6级地震在库车东北发生,它对预测大震的地区有指示意义。该震距2012年6月30日新源、和静交界M S6.6地震约150 km。由于地震越大与外因的关系越密切,所以我们认为北天山地区1812年尼勒克8级地震与1911年阿拉木图812级地震之间的时间间隔为(4×25)-1年可能反映着有25年周期的外因存在,这个外因对7级地震也会有触发作用,1914年巴里坤7.5级地震即属于此。这3次大震组成的时间系列对以后大震的发生年份有一定指示意义,所以我们从1812年尼勒克大震的发生年份算起,经8×25年,即2012年作为库车周围200 km的范围可能发生7级地震的年份。但实际发生的地震震级偏低,只有6.6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源和静间Ms6 6地震 静中动判据 三性法 粗略的中期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