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minimum sampling area of a riparian mixed broadleaved-Korean pine forest in Changbai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1
作者 DAI Fang-zhou XU Dong DENG Hong-bing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3期471-474,共4页
Riparian areas are unique although often small component of the overall watershed landscape. The structure of riparian forests along Erdaobai River on the north slope of Changbai Mountain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fi... Riparian areas are unique although often small component of the overall watershed landscape. The structure of riparian forests along Erdaobai River on the north slope of Changbai Mountain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field data collected from eight sampling transects perpendicular to the Erdaobai River channel. Two kinds of species-area saturation curves were used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ecies number and minimum sampling are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iparian gymnosperms accounted for a high proportion of all gymnosperms in the Changbai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while riparian ferns and angiosperms accounted for a relatively low proportion. The average minimum sampling areas of riparian forest that included 60%, 80%, and 90% of the community species pool were about 85, 185, and 328 m 2 , respectively; while those for nonriparian forest were about 275, 390, and 514 m 2 , corresponding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xed broadleaved-Korean pine forest minimum sampling area ecosystem management changbai mountain
下载PDF
南长白山集体林区森林生态系统修复的途径
2
作者 王吉顺 《中国林副特产》 2024年第1期97-99,共3页
南长白山集体林区泛指通化市和白山市所辖各县、市、区的除森工及国有林场以外的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森林资源,通过对南长白山集体林森林生态系统的现状进行剖析,解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切合实际就今后如何修复提出见解。
关键词 南长白山集体林 森林生态系统 修复
下载PDF
Similarity between seed rain and neighbouring mature tree communities in an old-growth temperate forest 被引量:1
3
作者 Yunyun Wang Jalene M.La.Montagne +4 位作者 Fei Lin Zuoqiang Yuan Ji Ye Xugao Wang Zhanqing Hao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6期2435-2444,共10页
Seed distribution and deposition patterns around parent trees are strongly aff ected by functional traits and therefore infl 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plant communities.To assess the limitations of seed dispersal and t... Seed distribution and deposition patterns around parent trees are strongly aff ected by functional traits and therefore infl 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plant communities.To assess the limitations of seed dispersal and the extent to which diaspore and neighbouring parental traits explain seed rain,we used a 9-year seed data set based on 150 seed traps in a 25-ha area of a temperate forest in the Changbai Mountain.Among 480,598 seeds belonging to 12 families,17 genera,and 26 species were identifi ed,only 54%of the species with mature trees in the community were represented in seeds collected over the 9 years,indicating a limitation in seed dispersal.Understory species were most limited;overstory species were least limited.Species with wind-dispersed seed had the least limitation,while the lowest similarity in species richness was for animal-dispersed species followed by gravity-dispersed species;fl eshy-fruited species had stronger dispersal limitations than dry-fruited species.Generalized linear mixed models showed that relative basal area had a signifi cant positive eff ect on seed abundance in traps,while the contribution of diaspore traits was low for nearly all groups.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ree traits had the strongest contribution to seed dispersal and deposition for all functional groups examined here.These fi ndings strengthen the knowledge that tree traits are key in explaining seed deposition patterns,at least at the primary dispersal stage.This improved knowledge of sources of seeds that are dispersed could facilitate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seedling and community dynamics in temperate fore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ed rain Dispersal mechanisms Tree traits Basal area changbai mountain Temperate forest
下载PDF
长白山6种阔叶树测定树木叶面积的最适叶片数量
4
作者 刘颖 刘琪璟 +2 位作者 宋超杰 钱尼澎 秦立厚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6-73,共8页
2019年7—8月份,在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中选取假色槭(Acer pseudo-sieboldianum)、色木槭(Acer mono)、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紫椴(Tilia amurensis)、糠椴(Tilia mandshurica)、拧筋槭(Acer triflorum)6个阔叶树种为研究对象,在采... 2019年7—8月份,在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中选取假色槭(Acer pseudo-sieboldianum)、色木槭(Acer mono)、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紫椴(Tilia amurensis)、糠椴(Tilia mandshurica)、拧筋槭(Acer triflorum)6个阔叶树种为研究对象,在采集叶片前将树木大小划分为3个径级(小径树木(D_(1))、中径树木(D_(2))、大径树木(D_(3))),由于6种阔叶树的性状差异,树木大小3个等级对应的胸径(D)大小不一致(假色槭,D≤10 cm为D_(1)、10 cm<D≤15 cm为D_(2)、D>15 cm为D_(3);拧筋槭,D≤10 cm为D_(1)、10 cm<D≤20 cm为D_(2)、D>20 cm为D_(3);其余4个树种,D≤15 cm为D_(1)、15 cm<D≤30 cm为D_(2)、D>30 cm为D_(3)),每个等级选择3~4棵样树,每个树种选取10株;针对选取的样树、新鲜倒木,将树冠划分为上、中、下3部分,应用高枝剪等工具在树冠中部的东、西、南、北4个方位以及树冠底部、树冠上部2个方位,共6个方位,分别选取生长状况良好的叶片20片,每株树共计选取120片叶片,6个树种共采集叶片7165片(假色槭1193片、糠椴1162片、蒙古栎1139片、拧筋槭1216片、色木槭1311片、紫椴1144片),作为抽样总体。应用Excel进行数据基础分析,获取6个树种、3个胸径等级、6个取样方位的叶面积平均值和标准误差;应用R 4.2.3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法(ANOVA)对6个树种的叶面积进行方差分析,并通过多重比较法(Tukey HSD法)分析不同树种之间叶面积的差异性;应用t.test函数计算不同胸径等级、不同取样方位的差异性,分析不同树种在区分胸径等级和取样方位时叶面积均值与总体叶面积均值的差异;应用t检验法和随机抽样法,分析不同树种确定树木叶面积的最适叶片取样数量、6个树种在区分胸径和取样方位时确定树木叶面积的最适取样数量。结果表明:①不同树种的最适叶片取样数量不同,与种内的叶片变异系数密切相关。②6个树种的最适叶片取样数量分别为,假色槭644片、色木槭750片、蒙古栎677片、糠椴648片、紫椴697片、拧筋槭701片。③在径级和取样方位时对叶片取样,除了紫椴选择中等胸径树木的西方位取样,其余5个树种在野外工作环境时可选取中等胸径树木的下方位进行取样,最适叶片取样数量分别为,假色槭30片、色木槭46片、蒙古栎17片、糠椴65片、紫椴39片、拧筋槭66片。④综合试验研究结果,在野外采样时,应针对树种、胸径和取样方位,选择最适叶片取样数量,不应统一选择理论数据的25~40片叶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阔叶树 叶面积 长白山
下载PDF
坡向对长白山区西南部蒙古栎林净初级生产力和净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华明阳 孙忠林 +2 位作者 尹智博 冯颖 赵卓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19,共7页
以长白山西南部地区(地理中心坐标:125°58′54″E、41°44′31″N)为研究区域,以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别在代表研究区域主要植被特征的同一座山、同一海拔高度的阳坡和阴坡,各设置固定样地3块(20 ... 以长白山西南部地区(地理中心坐标:125°58′54″E、41°44′31″N)为研究区域,以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别在代表研究区域主要植被特征的同一座山、同一海拔高度的阳坡和阴坡,各设置固定样地3块(20 m×30 m)。在两坡向样地内分别设置3个样方(10 m×10 m),阳坡3个样方蒙古栎样木分别为17、13、17株,阴坡3个样方蒙古栎样木分别为13、19、10株,在生长季晚期测量样方内蒙古栎样木胸径、树高;利用生长锥(内径5 mm)钻取样方内所有树木的微生长芯,利用Lintab6年轮分析仪还原树木历年胸径。利用异速生长方程,结合树木年代学方法,测算两坡向蒙古栎林生物量、净初级生产力(NPP);在生长季初,利用挖壕法在各样地中随机设置3个异养呼吸样方(1 m×1 m),样方内随机放置土壤环1个(环高5.0 cm,内径19.5 cm),利用LGR便携式温室气体分析仪配备土壤呼吸气室,观测土壤异养呼吸速率;结合微气象法,整合森林净初级生产力及土壤异养呼吸速率数据,综合估算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依据试验测试数据,分析坡向环境对蒙古栎林净初级生产力和净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个坡向蒙古栎林净初级生产力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径向生长在生长初期较快,随着树龄增长生长速度趋于平缓,生长旺盛期在2~10 a。(2)目前,蒙古栎林两坡向生物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树干、粗根、树枝、树叶、细根;蒙古栎林两坡向净初级生产力,由大到小依次为树叶、树干、细根、树枝、粗根,阳坡蒙古栎林净初级生产力为840.21 g·m^(-2)·a^(-1)、阴坡蒙古栎林净初级生产力801.22 g·m^(-2)·a^(-1),两坡向蒙古栎林净初级生产力没有显著差异。(3)阳坡土壤异养呼吸通量分别为172.30 g·m^(-2)、阴坡土壤异养呼吸通量212.95 g·m^(-2),阳坡显著低于阴坡(P<0.05)。(4)当前,阳坡净生态系统生产力为667.91 g·m^(-2)·a^(-1)、阴坡净生态系统生产力588.27 g·m^(-2)·a^(-1),阳坡比阴坡高13.54%。(5)近20 a,蒙古栎径向生长速率先快后慢,净初级生产力呈现逐年增长趋势,1998—2017年阳坡净初级生产力显著高于阴坡。土壤异养呼吸通量显著低于阴坡;但阳坡和阴坡的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差异不显著。(6)坡向通过影响水热因子的再分配,导致蒙古栎林净初级生产力、土壤异养呼吸通量、净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高空间异质性,致使其碳封存能力评估和比较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栎林 净初级生产力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 坡向 长白山区
下载PDF
长白山区次生林恢复过程中天然更新的动态 被引量:25
6
作者 金永焕 李敦求 +1 位作者 姜好相 周莉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5-68,共4页
以长白山区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分别对不同年度进行择伐后形成的天然次生林进行群落学调查,分析择伐后28年恢复期间高度小于3 m的幼苗幼树的天然更新过程及特点.结果表明,恢复初期更新幼苗幼树的树种出现比率... 以长白山区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分别对不同年度进行择伐后形成的天然次生林进行群落学调查,分析择伐后28年恢复期间高度小于3 m的幼苗幼树的天然更新过程及特点.结果表明,恢复初期更新幼苗幼树的树种出现比率较低,随着次生林恢复时间的增加,更新幼苗幼树的树种出现比率超过75%,且15年后变化相对较小;次生林内更新幼苗幼树的分布密度随着恢复时间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恢复15年时分布密度达7 500株/hm.2,此后分布密度的变化相对较小;在次生林内幼苗幼树主要是集中分布在距最近立木1.5~3.5 m的范围内,随着次生林恢复时间的增加,幼树的分布范围相对靠近立木,幼苗的分布范围则相对远离立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林 恢复 更新 长白山区
下载PDF
长白山森林间接经济价值评估——以和龙林区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张三焕 朱卫红 王琳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09-112,共4页
对长白山和龙林区森林间接经济价值评估包括对有机物生产、CO2 的固定、涵养水源、土壤保护、营养循环、污染物降解、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评估。
关键词 森林间接经济价值 评估方法 长白山 龙林区
下载PDF
吉林省森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苑宏刚 刘丽娜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9年第33期36-37,共2页
森林旅游是生态旅游的一种方式,近年来成为越来越多旅行者的选择。各地区均推崇休闲度假旅游、乡村生态旅游,选择森林旅游放松身心的都市旅行者越来越多。统计资料显示,2019年上半年,选择森林旅游的游客量约占国内旅游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森林旅游是生态旅游的一种方式,近年来成为越来越多旅行者的选择。各地区均推崇休闲度假旅游、乡村生态旅游,选择森林旅游放松身心的都市旅行者越来越多。统计资料显示,2019年上半年,选择森林旅游的游客量约占国内旅游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因此,论文就吉林省森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旅游 生态旅游 长白山风景区 问题与思考
下载PDF
长白山和平全季地形公园“美人松”林区康养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9
作者 刘艳波 王焕琦 +5 位作者 安丽萍 孙昕昳 包学英 王亚超 肖梓屾 杜培革 《三明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1-6,共6页
以8月份长白山和平全季地形公园野美人松冶林区为例,探讨森林康养对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并分析相关机理。在吉林市随机招募12名2型糖尿病患者,6名男性,6名女性,年龄介于62~78岁之间,于2019年8月进行为期8天的森林康... 以8月份长白山和平全季地形公园野美人松冶林区为例,探讨森林康养对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并分析相关机理。在吉林市随机招募12名2型糖尿病患者,6名男性,6名女性,年龄介于62~78岁之间,于2019年8月进行为期8天的森林康养活动,Elisa法检测血清IL-10、IL-12、IL-6、TNF-α、IL-15和IL-18水平。结果表明与康养前比较,"美人松"林区为期8天的森林康养显著降低血清IL-6、TNF-α和IL-18因子水平(P<0.05),而血清中IL-15水平明显增加(P<0.05),IL-10和IL-12在康养前后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结论 :8月份在长白山和平全季地形公园"美人松"林区进行为期8天的森林康养活动,可以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L-6、TNF-α和IL-18水平,同时增强IL-15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森林康养 细胞因子 糖尿病 2型糖尿病患者 血清细胞因子 长白山林区
下载PDF
长白山林区主要树种含碳率及其差异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陆龙龙 袁靓 +2 位作者 范春楠 郑金萍 郭忠玲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2期165-170,共6页
为准确估算区域森林碳储量,应用湿烧法测定长白山林区14个主要树种不同器官的有机含碳率,利用分析树种的单木生物量方程计算林木全株的平均含碳率.结果表明:14个树种的全株平均含碳率分别为色木槭44.56%、山杨48.77%、紫椴49.44%、春榆3... 为准确估算区域森林碳储量,应用湿烧法测定长白山林区14个主要树种不同器官的有机含碳率,利用分析树种的单木生物量方程计算林木全株的平均含碳率.结果表明:14个树种的全株平均含碳率分别为色木槭44.56%、山杨48.77%、紫椴49.44%、春榆38.59%、风桦49.76%、白桦45.08%、怀槐45.53%、水曲柳45.37%、胡桃楸45.38%、蒙古栎48.40%、臭冷杉52.20%、樟子松50.26%、落叶松50.79%、红松53.39%,表现为针叶树种含碳率高于阔叶树种;树种全株加权平均含碳率与其器官的平均含碳率相比存在一定差异,差值在1.39%以内;各树种不同器官含碳率变化范围介于33.98%~53.98%,整体表现为干>枝>根>叶;种内不同器官的变异系数介于1.10%~7.98%,器官含碳率的种间变异系数介于7.60%~11.29%.进一步进行多重比较表明:同一树种不同器官的含碳率差异显著性水平不同,没有一定的规律;在器官含碳率水平上,部分树种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树种 器官 含碳率 变异 长白山林区
下载PDF
长白山地区和龙第二林场铁-金-银多金属矿床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洋 张向东 +3 位作者 方学志 孙宇佳 郑云龙 蒋秀甫 《世界地质》 CAS 2016年第4期1013-1020,共8页
在长白山地区和龙第二林场铁矿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钻探及物化探资料,发现区内存在金银矿,空间上与铁矿共生。铁矿为磁铁石英岩型,产于太古代斜长角闪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中,属于沉积变质型铁矿床;金银矿为含金石英脉型,产于侵入到老... 在长白山地区和龙第二林场铁矿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钻探及物化探资料,发现区内存在金银矿,空间上与铁矿共生。铁矿为磁铁石英岩型,产于太古代斜长角闪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中,属于沉积变质型铁矿床;金银矿为含金石英脉型,产于侵入到老变质岩中的酸性岩脉中,属浅成热液型金银矿床。二者属于两期不同成矿物质的空间叠置,发育成为特有的铁、金、银多金属矿产类型。工业品位矿体主要见于北西向韧性剪切带与太古代变质岩体交汇部位,尤其是沿矿体走向(北西向)和切割矿体走向(北东向)两组断裂交汇部位。沿西拉木伦河缝合带,在韧性剪切变形较强的老变质岩区,寻找北西—北东断裂和岩脉发育带,是该类铁-金--银多金属矿床的主要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和龙第二林场 韧性剪切带 区域变质 西拉木伦河缝合带
下载PDF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安图县境内土壤腐殖质与营养元素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唐彤彤 于景华 +2 位作者 韩士杰 王立华 王庆贵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44-147,共4页
土壤腐殖质和养分(氮、磷和钾等)是土壤提供能量的物质基础,其含量的高低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通过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安图林区的7个样地的土壤进行采集、测定分析,对该地区土壤腐殖质与土壤养分元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 土壤腐殖质和养分(氮、磷和钾等)是土壤提供能量的物质基础,其含量的高低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通过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安图林区的7个样地的土壤进行采集、测定分析,对该地区土壤腐殖质与土壤养分元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的腐殖质含量较高,腐殖质中胡敏酸的含量比富里酸和胡敏素高,且腐殖化程度较好;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含量均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可提取腐殖物质含量与各营养元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胡敏素含量与营养元素含量则无明显相关性,长白山安图林区土壤胡敏素中有机质含量较少,其在土壤供肥能力中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胡敏酸、富里酸及胡敏素含量与全钾含量之间相关性亦不显著,表明土壤供应钾素肥力的能力应主要依赖于速效钾和缓效钾而非土壤全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森林土壤 腐殖质组成 营养元素含量
下载PDF
关于长白山林区森林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 被引量:3
13
作者 冯保新 冯博 +3 位作者 陈建军 陆志民 徐光花 周福芳 《吉林林业科技》 2016年第4期49-51,62,共4页
本文针对在长白山林区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以开发森林旅游资源、发展森林旅游业、实现林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切入点,在分析长白山林区发展森林旅游业优势和劣势基础上,提出5点建议,旨在推动长白山林区森林旅游业发展,推动林业企业... 本文针对在长白山林区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以开发森林旅游资源、发展森林旅游业、实现林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切入点,在分析长白山林区发展森林旅游业优势和劣势基础上,提出5点建议,旨在推动长白山林区森林旅游业发展,推动林业企业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林区 森林旅游资源 开发
下载PDF
吉林省长白山区侵蚀沟集水区林业工程治理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姜河 陈建军 +2 位作者 孙镜明 刘燕春 王元兴 《吉林林业科技》 2010年第6期27-30,39,共5页
采用林业工程方法治理侵蚀沟集水区,森林覆盖率可由原来的3.0%~11.7%提高到37.1%~93.5%,土壤侵蚀模数由原来的3 352~4 048 t·km-2.a-1下降到1 708~2 148 t·km-2.a-1,下降51%~72%,径流系数减少48.4%,土壤蓄水量增加2 236.... 采用林业工程方法治理侵蚀沟集水区,森林覆盖率可由原来的3.0%~11.7%提高到37.1%~93.5%,土壤侵蚀模数由原来的3 352~4 048 t·km-2.a-1下降到1 708~2 148 t·km-2.a-1,下降51%~72%,径流系数减少48.4%,土壤蓄水量增加2 236.1 m3·km-2,土壤湿度提高36%~48%,治理效果显著。无论平缓台地集水区或坡地集水区其影响治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均为保留农田宽度,保留20 m宽度的农田治理效果最佳;当采用全部还林措施治理时灌木是主要影响因素,乔灌混交林治理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 长白山区 侵蚀沟集水区 林业工程 治理
下载PDF
林火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风灾区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金慧 赵莹 +4 位作者 赵伟 尹航 范宇光 秦立武 代玉红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6期698-703,共6页
以2012年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坡风灾区森林火灾为研究背景,采用常规土壤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火烧强度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火烧后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率随火烧强度的增强显著下降;0~6cm土壤pH,土壤有机质,土壤... 以2012年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坡风灾区森林火灾为研究背景,采用常规土壤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火烧强度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火烧后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率随火烧强度的增强显著下降;0~6cm土壤pH,土壤有机质,土壤全C、全N、速效P、速效K质量分数经轻度和中度火烧后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在火烧强度因子的控制下,对各养分质量分数进行的偏相关分析显示,除土壤pH外,其他各养分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风灾区 林火 土壤理化性质 火烧强度
下载PDF
长白山延边国有林区森林旅游游客满意度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明杰 燕赫玺 《吉林林业科技》 2020年第3期20-25,共6页
本文以长白山延边国有林区森林旅游游客为调查对象,通过因子分析法对获取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森林旅游地因素对森林旅游呈较强的积极影响,游客对长白山地区满意度最高;游客对住宿、交通等基本满意,地区增值性因素对森林旅游... 本文以长白山延边国有林区森林旅游游客为调查对象,通过因子分析法对获取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森林旅游地因素对森林旅游呈较强的积极影响,游客对长白山地区满意度最高;游客对住宿、交通等基本满意,地区增值性因素对森林旅游呈积极影响;地区旅行社的供给和森林旅游景区服务质量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延边国有林区 森林旅游 游客满意度分析
下载PDF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风灾区植被恢复评价 被引量:12
17
作者 牛丽君 梁宇 +4 位作者 王绍先 许嘉巍 张睿 武影 国微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375-2381,共7页
风灾区的植被恢复对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稳定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直是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研究的重要问题。本研究在野外调查风灾区目前植被恢复情况的基础上,以空间明晰的方式确定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根据不同... 风灾区的植被恢复对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稳定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直是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研究的重要问题。本研究在野外调查风灾区目前植被恢复情况的基础上,以空间明晰的方式确定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根据不同的稳定性等级采用不同的恢复措施,最后应用森林景观模型评价恢复措施在短期和长期的植被恢复效果。结果表明:人工造林可以有效地改善植被恢复,长期效果尤为明显;因此,控制生态系统中不稳定的因素,降低不稳定因素的扩散能力,使不稳定生态系统、亚不稳定生态系统逐步向稳定生态系统转变,需要以人工造林为主,自然恢复为辅,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一个群落发展成为由当地物种组成的完整生态系统,以实现当地的天然植被覆盖为最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风灾区 长白山 森林景观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