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Inhibition Effect of Tert-Butyl Alcohol on the TiO_2 Nano Assays Photoelectr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Different Organics and Its Mechanism 被引量:4
1
作者 Xuejin Li Jinhua Li +3 位作者 Jing Bai Yifan Dong Linsen Li Baoxue Zhou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2016年第3期221-231,共11页
The inhibition effect of tert-butyl alcohol(TBA), identified as the·OH radical inhibitor, on the TiO_2 nano assays(TNA) photoelectrocatalytic oxidation of different organics such as glucose and phthalate was repo... The inhibition effect of tert-butyl alcohol(TBA), identified as the·OH radical inhibitor, on the TiO_2 nano assays(TNA) photoelectrocatalytic oxidation of different organics such as glucose and phthalate was reported. The adsorption performance of these organics on the TNA photoelectrode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instantaneous photocurrent value, and the degradation property was examined by using the exhausted reac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lucose exhibited the poor adsorption and easy degradation performance, phthalate showed the strong adsorption and harddegradation, but TBA showed the weak adsorption and was the most difficult to be degraded. The degradation of both glucose and phthalate could be inhibited evidently by TBA. But the effect on glucose was more obvious. The different inhibition effects of TBA on different organics c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differences in the adsorption and the degradation property. For instance, phthalate of the strong adsorption property could avoid from the capture of·OH radicals by TBA in TNA photoelectrocatalytic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RT-BUTYL alcohol PHOTOELECTROCATALYSIS TiO2 NANO assays HYDROXYL RADICAL inhibitor inhibition effect
下载PDF
假病毒中和试验对狂犬病毒中和抗体效价的检测效能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小红 赵丹华 +2 位作者 丁如霞 李玉华 聂建辉 《中国药事》 CAS 2024年第2期210-216,共7页
目的:组织不同的实验室分析假病毒中和法(Pseudo Virus-based Neutralization Assay,PBNA)对不同样品的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水平的检测能力,并比较其与经典的快速免疫荧光灶抑制试验(Rapid Fluorescent Focus Inhibition Test,RFFIT)以... 目的:组织不同的实验室分析假病毒中和法(Pseudo Virus-based Neutralization Assay,PBNA)对不同样品的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水平的检测能力,并比较其与经典的快速免疫荧光灶抑制试验(Rapid Fluorescent Focus Inhibition Test,RFFIT)以及小鼠中和试验法(Mouse Neutralization Test,MNT)的相关性。方法:共9家实验室,分别采用PBNA、RFFIT以及MNT法对6份样品进行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检测,每个实验室进行3~5次重复实验。采用配对t检验及Pearson相关系数对3种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BNA与RFFIT、PBNA与MNT、RFFIT与MNT 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985、0.988和0.974,抗体几何平均滴度进行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方法重复检测6份样品的定量结果具有高度的相关性,PBNA法可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方法RFFIT、MNT的一种替代或补充方法,用于人用狂犬病疫苗临床血清、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及抗狂犬病血清的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效价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病毒中和试验 免疫荧光灶抑制试验 小鼠中和试验法 狂犬病毒中和抗体 协作研究
下载PDF
苏铁羽叶褐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其化学防治药剂的筛选
3
作者 覃茜 丁丽琼 +5 位作者 池昭锦 陆祖正 单彬 谢振兴 黄歆怡 许恬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77-1684,共8页
本研究旨在分离并鉴定造成苏铁属植物羽叶褐斑病的病原真菌,筛选出对该病原真菌具有强烈抑制作用的化学防治药剂,为苏铁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首先,通过病斑组织分离、纯化后回接滇南苏铁叶片,根据科赫氏法完成其致病性验证。其次,对其... 本研究旨在分离并鉴定造成苏铁属植物羽叶褐斑病的病原真菌,筛选出对该病原真菌具有强烈抑制作用的化学防治药剂,为苏铁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首先,通过病斑组织分离、纯化后回接滇南苏铁叶片,根据科赫氏法完成其致病性验证。其次,对其进行形态鉴定;再应用SSU、LSU、GAPDH、tef1、rpb2、Alt、OPA10-2、ITS 8个基因序列,构建多基因进化树进一步鉴定病原真菌。最后,通过平板抑菌试验,从7种化学药剂中筛选出高效的抗菌药剂。本研究发现,形态学鉴定与多基因联合进化分析表明,该病原菌为链格孢属的巴斯基链格孢(Alternariaburnsii);在7种化学药剂平板抑菌试验中,氟酰羟·苯甲唑效果最佳,其浓度在0.67 mg/L时抑菌率达到73.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铁 褐斑病 病原鉴定 巴斯基链格孢 平板抑菌试验
下载PDF
三种血清学方法和qPCR方法在鸡滑液囊支原体检测中的综合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郭婷婷 赵佳 +7 位作者 马爽 陈杨 樊鹏程 毕涛旭 楚电峰 郭梦娇 吴艳涛 张小荣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119,共7页
为评价不同方法对鸡滑液囊支原体(MS)活疫苗免疫和非免疫状态鸡群的监测效果,研究分别采用HI、SPA与ELISA三种抗体检测方法和qPCR方法同步对某养殖场A、B和C三组鸡群进行MS感染和抗体水平监测,其中A鸡群23日龄免疫MS活疫苗(MS-H株),B、... 为评价不同方法对鸡滑液囊支原体(MS)活疫苗免疫和非免疫状态鸡群的监测效果,研究分别采用HI、SPA与ELISA三种抗体检测方法和qPCR方法同步对某养殖场A、B和C三组鸡群进行MS感染和抗体水平监测,其中A鸡群23日龄免疫MS活疫苗(MS-H株),B、C鸡群不免疫MS疫苗。结果显示:三种血清学检测方法所测MS抗体阳性率趋势基本一致,HI抗体效价变化规律和ELISA抗体效价变化规律相似,但血清学方法相对于qPCR方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qPCR可以最早发现MS野毒感染,且在使用活疫苗免疫的情况下对疫苗和野毒进行鉴别检测。研究提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qPCR可以作为MS首选的监测方法;当检测条件受限时,上述三种血清学方法同样也可以用于评估MS野毒感染状况,但对结果的判断受母源抗体水平、疫苗免疫状况、野毒感染时间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结果判断时应进行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滑液囊支原体 血凝抑制试验 血清平板凝集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qPCR
下载PDF
淀粉样蛋白纤维对冷冻猪肉糜品质的影响
5
作者 武肖 刘张涵瑜 +3 位作者 刘硕 王梦婷 孙晓帅 李腾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61-68,共8页
本研究以乳清分离蛋白(whey protein isolate,WPI)为原料制备淀粉样蛋白纤维(amyloid protein fibrils,APFs),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对APFs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确认形成了细长的非分叉纳米纤维。利用圆二色光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比... 本研究以乳清分离蛋白(whey protein isolate,WPI)为原料制备淀粉样蛋白纤维(amyloid protein fibrils,APFs),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对APFs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确认形成了细长的非分叉纳米纤维。利用圆二色光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比较WPI和APFs二级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相比WPI,APFs的α-螺旋含量减少,β-折叠含量增多。自由基清除率分析结果表明APFs的抗氧化性强于WPI。利用滴溅法测定样品的冰晶重结晶抑制(ice recrystallization inhibition,IRI)活性,结果表明APFs的IRI活性显著强于WPI,且保温温度越高IRI活性差异越显著。在猪肉糜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0%、1.0%、3.0%、5.0%的APFs,经冷冻解冻后测定肉糜的颜色、持水力、二硫键含量、热成胶性、水分分布。结果表明APFs在不显著改变冷冻肉糜颜色的情况下,可以显著提升冷冻肉糜的持水力、改善热凝胶性,并抑制蛋白质氧化。本研究表明APFs是一种潜在的优良冷冻肉糜保护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样蛋白纤维 冰晶重结晶抑制活性 滴溅法 冷冻猪肉糜
下载PDF
用蛋白磷酸酶抑制法测定水体中的微囊藻毒素类物质 被引量:45
6
作者 徐立红 陈加平 +3 位作者 许建明 张甬元 黄兆辉 林群声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36-539,共4页
建立了一种灵敏的测定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类物质的方法.从鱼肝脏中分离的蛋白磷酸酶2A 被微囊藻毒素抑制,并且抑制与毒素剂量相关,抑制模式表现为典型的S型曲线.根据未知样品存在时蛋白磷酸酶的相对活力,可由本研究得出的标准曲... 建立了一种灵敏的测定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类物质的方法.从鱼肝脏中分离的蛋白磷酸酶2A 被微囊藻毒素抑制,并且抑制与毒素剂量相关,抑制模式表现为典型的S型曲线.根据未知样品存在时蛋白磷酸酶的相对活力,可由本研究得出的标准曲线及公式,计算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微囊藻毒素类物质.研究表明,在一年的观测周期内,即使没有可见的水华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样 微囊藻毒素 蛋白磷酸酶抑制 水污染 测定
下载PDF
塞克硝唑体内外抗厌氧菌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徐颖颖 陈小青 阚连娣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 观察塞克硝唑 (secnidazole ,SNZ)体内外抗厌氧菌的活性。方法 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塞克硝唑对 2 0 0株厌氧菌的MIC90 ,以厌氧消化链球菌、产气荚膜杆菌、脆弱类杆菌和牙龈紫质单胞菌小鼠感染模型测定口服或静脉注射塞克硝唑... 目的 观察塞克硝唑 (secnidazole ,SNZ)体内外抗厌氧菌的活性。方法 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塞克硝唑对 2 0 0株厌氧菌的MIC90 ,以厌氧消化链球菌、产气荚膜杆菌、脆弱类杆菌和牙龈紫质单胞菌小鼠感染模型测定口服或静脉注射塞克硝唑的体内抗菌活性 ,实验中以替硝唑和 (或 )甲硝唑作为对照。结果 塞克硝唑和替硝唑对 1 2 0株革兰阴性厌氧菌的MIC90 分别为 1~ 4 ,1~ 2mg/mL ,对 80株革兰阳性厌氧菌的MIC90 分别为 4~ 8,4~ 1 6mg/mL ,但无显著性差异 (t=0 .36~ 0 .67,P >0 .0 5)。甲硝唑对上述革兰阴性和革兰阳性厌氧菌的MIC90 分别为 4~ 8,1 6~ 32mg/mL ,明显高于塞克硝唑和替硝唑 (t=2 .46~ 2 .82 ,P <0 .0 1 )。小鼠感染厌氧消化链球菌、产气荚膜杆菌、脆弱类杆菌和牙龈紫质单胞菌后 ,口服塞克硝唑或替硝唑的ED50 分别为 6 .2 87~ 1 2 .91 2 ,6 .943~ 1 4 .72 6mg/kg ,尾静脉注射塞克硝唑或替硝唑的ED50 分别为 4 .448~ 8.398,4.380~ 8.872mg/kg。 结论 塞克硝唑体内外抗厌氧菌的效果与替硝唑相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克硝唑 5-硝基咪唑类抗生素 抗厌氧菌活性 琼脂平板稀释法 厌氧消化链球菌 产气英膜杆菌 脆弱类杆菌 牙龈紫质单胞菌
下载PDF
乌药茎中鞣质类成分及其抗HIV-1整合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张朝凤 孙启时 +2 位作者 王峥涛 服部征雄 Tewtrakul Supinya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911-914,共4页
目的 研究樟科药用植物乌药 [Linderaaggregata (Sims)Kosterm .]的抗HIV 1整合酶的活性成分。 方法 采用 6 0 %丙酮冷浸提取 ,通过反复SephadexLH 2 0和MCI gelCHP 2 0P柱色谱从乌药茎中分离缩合鞣质类化合物 ,通过波谱解析和理化常... 目的 研究樟科药用植物乌药 [Linderaaggregata (Sims)Kosterm .]的抗HIV 1整合酶的活性成分。 方法 采用 6 0 %丙酮冷浸提取 ,通过反复SephadexLH 2 0和MCI gelCHP 2 0P柱色谱从乌药茎中分离缩合鞣质类化合物 ,通过波谱解析和理化常数进行结构鉴定 ,采用MIA法进行抗HIV 1整合酶活性筛选。结果 分离得到 3个寡聚缩合鞣质类化合物 :二倍体 pro cyanidinB1(LA 1) ,三倍体cinnamtaninB1(LA 2 )和四倍体cinnamtanninB2 (LA 3)。活性筛选结果表明 ,寡聚缩合鞣质具有抗HIV 1整合酶的活性。结论 寡聚缩合鞣质是乌药茎抗HIV 1整合酶的主要活性成分 ,四倍体cinnamtanninB2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药茎 鞣质类成分 抗HIV-1整合酶 活性 研究 中药
下载PDF
西藏砂生槐生物碱抑菌抑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马兴铭 李红玉 +3 位作者 尹少甫 孟雪琴 周攻克 陆晓明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4-77,共4页
砂生槐是西藏南河谷地带分布极广的一种多年生豆科灌木 ,为青藏高原特有植物种 ,是一种极为宝贵的植物资源 .我们首次从砂生槐种子中提取生物碱 ,用 K-B法和最低抑菌浓度测定法进行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用 MTT法测定生物碱对肿瘤细胞增殖... 砂生槐是西藏南河谷地带分布极广的一种多年生豆科灌木 ,为青藏高原特有植物种 ,是一种极为宝贵的植物资源 .我们首次从砂生槐种子中提取生物碱 ,用 K-B法和最低抑菌浓度测定法进行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用 MTT法测定生物碱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砂生槐种子总生物碱具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生长繁殖的活性 ,对 SPC-A-1和 GLC-82肺腺癌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且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生槐 生物碱 抑菌作用 抑瘤作用 MTT法
下载PDF
重金属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0
作者 苏帅鹏 徐斐 +2 位作者 曹慧 翟明爽 余劲松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2期355-359,共5页
重金属污染对生物和环境构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重金属的防治工作刻不容缓,对于重金属离子的检测变得尤为重要。相较于传统的重金属检测方法,重金属快速检测法由于具有方便、快速、经济等优点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综合论述了酶抑制分析... 重金属污染对生物和环境构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重金属的防治工作刻不容缓,对于重金属离子的检测变得尤为重要。相较于传统的重金属检测方法,重金属快速检测法由于具有方便、快速、经济等优点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综合论述了酶抑制分析法、免疫分析法、微生物检测法、化学显色法等重金属快速检测方法的原理和方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了简要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酶抑制法 免疫分析法 微生物检测法 化学显色法
下载PDF
鼠尾藻中褐藻多酚化合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7
11
作者 林超 于曙光 +2 位作者 郭道森 魏玉西 艾桂花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4-97,共4页
采用平板生长抑制法对鼠尾藻(SargassumthunbergiiKuntze)中多酚化合物的抑菌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试样对除大肠杆菌外的受试菌均有较明显的抑菌活性,抑菌活性的大小与多酚浓度和分子质量密切相关。其中,透析内液对... 采用平板生长抑制法对鼠尾藻(SargassumthunbergiiKuntze)中多酚化合物的抑菌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试样对除大肠杆菌外的受试菌均有较明显的抑菌活性,抑菌活性的大小与多酚浓度和分子质量密切相关。其中,透析内液对溶藻胶弧菌(Vibrioalginolyticus)和鳗弧菌(V.anguillarum)、透析外液对鳗弧菌和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的抑制效果尤其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 Kuntze) 褐藻多酚 平板生长抑制法 抑菌活性
下载PDF
生川乌水煎液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曾瑾 罗霞 +3 位作者 江南 清源 许晓燕 余梦瑶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44-1348,共5页
以小鼠肉瘤S180细胞造模,设模型对照、川乌水煎液高、中、低剂量组共四组,灌胃给药10 d后观察生川乌水煎液的抑瘤作用,并应用四甲基偶氮盐(MTT)法观察生川乌水煎液在体外对肿瘤细胞LoVo、MGC-803的生长抑制作用.实验证明,生川乌水煎液... 以小鼠肉瘤S180细胞造模,设模型对照、川乌水煎液高、中、低剂量组共四组,灌胃给药10 d后观察生川乌水煎液的抑瘤作用,并应用四甲基偶氮盐(MTT)法观察生川乌水煎液在体外对肿瘤细胞LoVo、MGC-803的生长抑制作用.实验证明,生川乌水煎液可显著抑制小鼠S180实体瘤的生长,对肿瘤细胞LoVo、MGC-803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川鸟水煎液 S180实体瘤 MTT法 抗肿瘤
下载PDF
血液中苯丙氨酸的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绍明 林汉枫 +2 位作者 江秀明 陈志春 林贤福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13-117,共5页
高效、简便、快速测定血液中苯丙氨酸含量在医学上尤其是对新生儿的苯丙酮尿症的筛查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血液中苯丙氨酸的测定方法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内容包括 :细菌抑制法、荧光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质谱 -... 高效、简便、快速测定血液中苯丙氨酸含量在医学上尤其是对新生儿的苯丙酮尿症的筛查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血液中苯丙氨酸的测定方法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内容包括 :细菌抑制法、荧光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质谱 -质谱联用、毛细管电泳、酶/比色法以及酶电极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苯丙氨酸 测定方法 细菌抑制法 仪器法 酶/比色法 酶电极法
下载PDF
酶抑制法检测4种辛辣蔬菜农药残留假阳性消除的研究 被引量:28
14
作者 桑园园 柴丽娜 +2 位作者 魏朝俊 郑志琴 万善霞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0-64,共5页
选用实际检测中易出现假阳性现象的韭菜、蒜苗、蒜黄、大蒜4种蔬菜为材料,利用酶抑制法检测农药残留,并对样品前处理步骤进行改进,增加了对样品提取液加热处理,达到消除假阳性的目的。结果表明,对样品提取液进行适当加热可以起到消除假... 选用实际检测中易出现假阳性现象的韭菜、蒜苗、蒜黄、大蒜4种蔬菜为材料,利用酶抑制法检测农药残留,并对样品前处理步骤进行改进,增加了对样品提取液加热处理,达到消除假阳性的目的。结果表明,对样品提取液进行适当加热可以起到消除假阳性的作用,且不会造成残留农药的损失。蒜苗、蒜黄、大蒜、洋葱的最佳处理温度分别为110℃,100℃,120℃,80℃,在达到相应最佳消除温度后,假阳性影响消失,且加热时间对假阳性影响不显著。笔者认为,辛辣蔬菜中含有的某种特殊物质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使其不能与底物充分结合,从而干扰检测结果,产生假阳性现象。经过加热处理后,可能使蔬菜样本内某种物质分解,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不再被抑制,假阳性现象得以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抑制法 假阳性 辛辣蔬菜
下载PDF
农产品/食品中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15
作者 蒋雪松 王维琴 +3 位作者 许林云 卢利群 周宏平 陈卉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267-274,共8页
农药残留的识别和量化通常依赖于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以及毛细管电泳法,这些方法需涉及大而贵重的仪器、费时的样品处理以及专门的技术培训。因此,建立在线、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简单高效、低成本的农... 农药残留的识别和量化通常依赖于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以及毛细管电泳法,这些方法需涉及大而贵重的仪器、费时的样品处理以及专门的技术培训。因此,建立在线、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简单高效、低成本的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和技术非常重要。该文综述了用于农产品/食品的农药残留分析快速检测方法,主要包括酶抑制法、免疫分析法、光谱法(包括可见/近红外、红外、拉曼和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等)以及各种生物传感器等,分别介绍了这些方法最新的研究进展,同时分析并总结了这些快速检测方法和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目前的研究在灵敏度、重复性、准确性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商品化的农药残留检测仪器也比较单一。由于纳米生物技术、分子印迹技术和微流控技术等技术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因此特别介绍了这些技术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农药残留快速分析技术未来将会朝着检测仪器的小型化和集成化、多通道检测、无线通讯方向发展,提高快速检测方法和仪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农药 光谱分析 快速检测 酶抑制法 免疫分析 生物传感器
下载PDF
裙带菜和海带提取液体外抑瘤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高淑清 单保恩 +1 位作者 张兵 赵泽贞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9-80,共2页
关键词 裙带菜 海带 提取液 体外抑瘤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一种简便、快速测定鹅膏多肽毒素的方法——抑芽法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志光 刘建强 +2 位作者 张晓元 陈作红 张在海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81-386,共6页
低浓度(5-10ngml-1)的鹅膏毒肽(amatoxins) 能专一性抑制RNA聚合酶Ⅱ的活性,高浓度(为RNA聚合酶Ⅱ103-104倍的浓度)也能抑制RNA聚合酶Ⅲ的活性,因而影响细胞mRNA的转录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种子的萌发和生长。根据此原理我们建立... 低浓度(5-10ngml-1)的鹅膏毒肽(amatoxins) 能专一性抑制RNA聚合酶Ⅱ的活性,高浓度(为RNA聚合酶Ⅱ103-104倍的浓度)也能抑制RNA聚合酶Ⅲ的活性,因而影响细胞mRNA的转录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种子的萌发和生长。根据此原理我们建立了一种以植物种子萌发试验检测鹅膏毒肽的方法,称之为“抑芽法”(bud-inhibited assay)。该方法简便、实用、准确。操作流程:45℃干燥至恒重的鹅膏菌等子实体菌盖;水提法提取毒素并用氯仿沉淀蛋白质等;粗毒液浓度为0.025-0.05gml-1干子实体;萝卜或绿豆种子培养温度为28℃,培养时间为24-72h。绿豆芽下胚轴生长被抑制率在95%以上,可能为鹅膏毒肽含量高的剧毒鹅膏菌;当被抑制率在60-80%,可能为鹅膏肽含量较低的微毒鹅膏菌;当被抑制率在30%以下时,可能是不含鹅膏菌肽的鹅膏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芽法 鹅膏多肽毒素 鹅膏菌 绿豆种子 RNA聚合酶Ⅱ 野生菌 食用菌
下载PDF
应用荧光蛋白磷酸酶抑制法检测水中微囊藻毒素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亚 尹立红 +2 位作者 浦跃朴 张立将 朱光灿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81-683,共3页
目的:以DiFMUP为底物,建立微囊藻毒素的荧光蛋白磷酸酶抑制检测法(F-PPIA)并探讨其在水体微囊藻毒素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对太湖水华期间水样分别应用F-PPIA和HPLC方法检测微囊藻毒素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F-PPIA方法检测南... 目的:以DiFMUP为底物,建立微囊藻毒素的荧光蛋白磷酸酶抑制检测法(F-PPIA)并探讨其在水体微囊藻毒素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对太湖水华期间水样分别应用F-PPIA和HPLC方法检测微囊藻毒素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F-PPIA方法检测南京玄武湖、莫愁湖、南湖等富营养化水体中微囊藻毒素含量,同时应用丙酮提取-分光光度法检测水体中叶绿素含量。结果:F-PPIA法对水中MC的检测范围是(0.02~0.5)μg/L。FPPIA和HPLC方法检测水样中微囊藻毒素物质的结果相关性较好(r=0.9678,P〈0.001)。南京玄武湖、莫愁湖、南湖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类物质分别为(6.671~14.579)、(0.096~0.166)、(0.050~0.057)μg/L,叶绿素含量分别为(51.182~183.956)、(40.946~65.513)及40.946μg/L。结论:F-PPIA法能快速、准确检测环境样本中微囊藻毒素含量,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南京7~8月玄武湖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和微囊藻毒素类物质污染程度较莫愁湖、南湖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荧光蛋白磷酸酶抑制法 水体污染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独活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宋波 李宗阳 +5 位作者 刘亚旻 姜保平 王君 吴祥英 刘文丛 潘瑞乐 《中南药学》 CAS 2011年第10期721-724,共4页
目的研究独活乙醇提取物及不同萃取部位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方法应用薄层色谱(TLC)-生物自显影技术和微孔高通量筛选的方法。结果在TLC-生物自显影抑酶实验中独活乙醇提取物,石油醚和氯仿萃取部位呈现阳性结果;微孔... 目的研究独活乙醇提取物及不同萃取部位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方法应用薄层色谱(TLC)-生物自显影技术和微孔高通量筛选的方法。结果在TLC-生物自显影抑酶实验中独活乙醇提取物,石油醚和氯仿萃取部位呈现阳性结果;微孔高通量筛选实验中独活乙醇提取物、石油醚及氯仿萃取部位对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丁酰胆碱酯酶(BuChE)均具有抑制作用,浓度为1mg.mL-1时,3个萃取部位对AChE的抑制率分别为(16.88±0.42)%、(11.82±0.55)%、(44.33±3.21)%,对BuChE的抑制率分别为(13.97±1.17)%、(14.64±1.10)%、(18.63±1.24)%。结论独活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部位及氯仿萃取部位对2种胆碱酯酶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氯仿萃取部位对胆碱酯酶抑制率最高,为主要的抑酶活性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活 薄层色谱-生物自显影技术 微孔高通量筛选 乙酰胆碱酯酶 丁酰胆碱酯酶 抑制活性
下载PDF
新生儿苯丙酮尿症两种实验室筛查方法的质量评价 被引量:10
20
作者 田国力 许洪平 +2 位作者 朱伟明 管翌华 王燕敏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1-173,共3页
目的比较筛查新生儿苯丙酮尿症(PKU)的2种检测苯丙氨酸(Phe)的方法——细菌抑制法(B IA)和荧光法。方法参加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质量评价,分析B IA和荧光法的批内、批间误差及相对偏差,比较2种方法的结果。结果用CDC质控品测得BIA批... 目的比较筛查新生儿苯丙酮尿症(PKU)的2种检测苯丙氨酸(Phe)的方法——细菌抑制法(B IA)和荧光法。方法参加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质量评价,分析B IA和荧光法的批内、批间误差及相对偏差,比较2种方法的结果。结果用CDC质控品测得BIA批内变异系数(CV)为14.29%,荧光法为5.85%;用不同浓度质控品测得B IA批间CV分别为25.34%、20.86%、34.78%和25.72%,荧光法为16.46%、13.22%、19.53%和15.41%;B IA的PKU阳性检出率为5.04/10万,荧光法为7.79/10万。结论荧光法较B IA具有更灵敏、准确、可定量、费时少的优点,国内今后应顺应其发展趋势,普及推广运用荧光法筛查新生儿PK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酮尿症 新生儿疾病筛查 荧光法 细菌抑制法 质量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