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卒中后视野缺损患者干预方案范围综述
1
作者 魏佳雯(综述) 黄明雪 +2 位作者 王小燕 向凤玲 干锦华(审校) 《眼科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462-470,共9页
目的:系统分析脑卒中后视野缺损患者干预方案的相关研究,识别、归纳及总结干预的具体内容、结局指标和干预效果,为临床实践及未来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范围综述研究框架,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 目的:系统分析脑卒中后视野缺损患者干预方案的相关研究,识别、归纳及总结干预的具体内容、结局指标和干预效果,为临床实践及未来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范围综述研究框架,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INAHL、Cochrane Library共9个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4月10日。对纳入文献进行筛选、汇总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总结脑卒中后视野缺损患者干预方法及结局指标,干预方法包括替代性干预、补偿性干预、恢复性干预等,结局指标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日常生活扩展活动能力、阅读表现、视野检查等。结论:目前针对脑卒中后视野缺损患者的干预方案内容多样化、证据质量较低、结局指标不统一,有待进一步开展高质量研究探索最佳训练计划和规范结局指标。未来应不断改进、优化康复策略,建立最佳的多学科结构,制定科学、系统、个性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视野缺损 同向偏盲 干预 范围综述
下载PDF
枕极脑梗死病变导致不典型视野缺损一例
2
作者 李炫隆 陈希赟 +1 位作者 魏世辉 周欢粉 《眼科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287-292,共6页
后视路病变是视交叉以后的视觉通路其本身或毗邻结构发生病变,引起视觉功能改变的一类疾病。神经眼科医生比较熟悉枕叶病变引起的对称性同侧偏盲,但枕极(纹状皮质的最后部分)的病变产生中心性对称性同向盲点,此类视野改变容易被忽略或... 后视路病变是视交叉以后的视觉通路其本身或毗邻结构发生病变,引起视觉功能改变的一类疾病。神经眼科医生比较熟悉枕叶病变引起的对称性同侧偏盲,但枕极(纹状皮质的最后部分)的病变产生中心性对称性同向盲点,此类视野改变容易被忽略或误诊。该文报道一例老年男性患者,因双眼视觉清晰度下降、视物变形就诊。眼科检查:最佳矫正视力:右眼0.8,左眼1.0,FM-100检查提示重度色觉异常,颅脑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提示双侧枕叶脑梗死(右侧枕极部,左侧纹状皮质前部),24-2 Humphrey视野检查可见双眼同向暗点趋势(不典型),10-2 Humphrey视野检查可见双眼中心视野同向偏盲(暗点),故而确诊。后视路病变可引起多种特征性的视野改变,可伴有高级视功能异常及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是神经眼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例枕极脑梗死病变产生对称性同向性盲点伴色觉改变患者的诊治过程,提示需关注后视路病变视野改变的多样性及其他视觉功能异常,提高早期诊断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视路 视皮质 枕叶梗死 视野缺损 同向偏盲 神经系统症状
下载PDF
老年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磁共振成像特点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李书剑 黄月 +1 位作者 党雷 张杰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37-738,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患者的临床和MRI特点,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择TOBS老年患者28例,采用TOAST分型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分析临床和MRI特点。结果老年TOBS患者以眩晕(82%)、意识障碍(68%)多见。MRI显示,中脑... 目的探讨老年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患者的临床和MRI特点,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择TOBS老年患者28例,采用TOAST分型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分析临床和MRI特点。结果老年TOBS患者以眩晕(82%)、意识障碍(68%)多见。MRI显示,中脑梗死占64%,脑桥占36%,丘脑占43%,枕叶占39%,小脑半球占68%。结论掌握老年TOBS患者临床及MRI特点,为进一步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梗死 磁共振成像 胼胝体 眩晕 眼球运动障碍 偏盲 早期诊断
下载PDF
以视功能障碍为首发症状的脑血管病15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田国红 江汉秋 +2 位作者 王虔 施维 张晓君 《中国卒中杂志》 2011年第7期524-528,共5页
目的总结归纳以视力下降、视野缺损为首发症状的脑血管病临床特征。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以视力下降、视野缺损为首发症状的脑血管病1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55±14岁;前循... 目的总结归纳以视力下降、视野缺损为首发症状的脑血管病临床特征。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以视力下降、视野缺损为首发症状的脑血管病1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55±14岁;前循环与后循环病变的平均年龄分别为41±8岁(32~52岁)与60±13岁(42~81岁)。患者主诉包括双眼先后视力下降、单眼视力下降、双眼同时视物不见、双眼偏侧视物不见。诊断烟雾病2例、颈动脉闭塞1例、前循环脑梗死1例、脑血管畸形1例、后循环脑梗死10例。单眼视功能障碍的3例患者均为前循环病变。后循环病变中单或双侧枕、颞叶梗死7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例;脑干梗死2例。结论以视功能障碍为首发症状的脑血管病可以是前循环病变,也可以是后循环病变;单眼症状为前循环病变,是颈内动脉缺血、闭塞导致的眼征。双眼同时起病及偏盲多是后循环疾病累及枕颞叶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视觉障碍 视野 偏盲
下载PDF
视觉疏忽的机制及康复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卓铭 卢泽培 +2 位作者 杨文 万兴蓉 李雄新 《中国康复》 1999年第2期71-73,共3页
利用目前疏忽研究中的感觉、注意及运动机制假说,结合汉语特点设计的汉语字词、不平衡刺激等疏忽的康复方案,对6例左侧视觉疏忽不伴偏盲的患者与6例左侧偏盲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结果:疏忽组患者治疗后有明显好转(P<0.01),追踪观... 利用目前疏忽研究中的感觉、注意及运动机制假说,结合汉语特点设计的汉语字词、不平衡刺激等疏忽的康复方案,对6例左侧视觉疏忽不伴偏盲的患者与6例左侧偏盲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结果:疏忽组患者治疗后有明显好转(P<0.01),追踪观察疗效稳定;偏盲组患者无明显好转(P>0.05)。提示本康复方案可应用于视觉疏忽患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疏忽 偏盲 产生机制 康复
下载PDF
颞侧偏盲患者单眼水平半视野刺激的fMRI研究
6
作者 张权 张云亭 +2 位作者 宋修峰 张敬 李威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3-246,共4页
目的:观察正常人单眼水平半视野刺激下视觉皮层的激活形式;探讨fMRI用于评价颞侧偏盲患者初级视觉皮层激活形式的可能性。资料与方法:对13例颞侧偏盲的垂体大腺瘤患者和15名正常志愿者进行组块设计的fMRI实验,所有受试者分别接受左眼颞... 目的:观察正常人单眼水平半视野刺激下视觉皮层的激活形式;探讨fMRI用于评价颞侧偏盲患者初级视觉皮层激活形式的可能性。资料与方法:对13例颞侧偏盲的垂体大腺瘤患者和15名正常志愿者进行组块设计的fMRI实验,所有受试者分别接受左眼颞侧、左眼鼻侧、右眼颞侧和右眼鼻侧视野刺激,刺激内容为水平单侧40°黑白翻转棋盘格,对照内容为黑色屏幕中心的白色"+"。采用1.5TMR扫描仪采集数据,采用SPM2软件进行后处理,获得对照组各种刺激下的平均激活图,分析患者组视野缺损与初级视觉皮层激活形式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在排除了扫描过程中头动及噪声影响后,患者组和对照组最终各入组10例。对照组单眼颞侧视野刺激时表现为对侧视觉皮层激活,鼻侧视野刺激时表现为同侧初级视觉皮层激活为主。患者组在接受颞侧视野刺激时双侧视觉皮层均未见激活,而给予鼻侧视野刺激时均表现为同侧视觉皮层激活。结论:正常情况下视野与初级视觉皮层之间存在对应关系,颞侧偏盲患者表现为以对侧初级视觉皮层激活下降为主,fMRI是反映视交叉异常对视觉皮层影响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盲 垂体肿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头颅外伤所致同向偏盲6例报道
7
作者 艾凤荣 劳远秀 梁春元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80-182,共3页
目的对颅脑外伤后,眼部表现基本正常的病人,设法寻找眼球后的视道有无损害。协助病灶的定位与诊断。方法:作全面的眼部检查,视野测试,及颅脑影像检查。结果就诊眼科时,6例中除1眼外,其余所有11眼的眼前段及眼底均正常,视力也在0... 目的对颅脑外伤后,眼部表现基本正常的病人,设法寻找眼球后的视道有无损害。协助病灶的定位与诊断。方法:作全面的眼部检查,视野测试,及颅脑影像检查。结果就诊眼科时,6例中除1眼外,其余所有11眼的眼前段及眼底均正常,视力也在0.8至1.5,但视野检查时均发现了视道上段视纤维受损,所见视野缺损均与CT及X线所见的颅脑损伤处相符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向偏盲 视野 颅脑损伤 并发症
下载PDF
脑肿瘤致视野同向偏盲九例分析
8
作者 曹征 《江西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4期52-54,共3页
报告9例脑肿瘤因损伤视交叉以上视路,而产生同向偏盲性视野改变。并对这一视野改变的发生机制、不同部位肿瘤所引起的同向偏盲性视野改变的发展规律及特点进行了讨论。指出有时视野的改变不伴有其他颅神经系统受损的症状而单独出现,详... 报告9例脑肿瘤因损伤视交叉以上视路,而产生同向偏盲性视野改变。并对这一视野改变的发生机制、不同部位肿瘤所引起的同向偏盲性视野改变的发展规律及特点进行了讨论。指出有时视野的改变不伴有其他颅神经系统受损的症状而单独出现,详细的视野检查有助于对病变的定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盲 病因学 脑肿瘤 并发症 诊断
下载PDF
枕叶梗死偏盲患者急性期的视觉空间注意障碍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晓楠 邹玉凤 +1 位作者 刘娟娟 靳峥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研究枕叶梗死偏盲患者急性期的视觉空间注意能力。方法采用“提示一靶”的视觉试验范式,对2013年12月至2015年2月已确诊的8例急性右侧枕叶梗死所致双眼左侧同向偏盲的老年患者(试验组)和10名健康老年人(对照组)分别进行视觉空... 目的研究枕叶梗死偏盲患者急性期的视觉空间注意能力。方法采用“提示一靶”的视觉试验范式,对2013年12月至2015年2月已确诊的8例急性右侧枕叶梗死所致双眼左侧同向偏盲的老年患者(试验组)和10名健康老年人(对照组)分别进行视觉空间注意能力检查。结果分组、提示范围这两个因素在反应时间、正确率分析中主效应均显著,靶刺激位置在反应时间分析中主效应显著。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反应时间延长[分别为(1628.26±183.97)ms、(839.79±61.29)ms,F(1,16)=163.706,P〈0.05],正确率降低[分别为73.40%±3.12%、92.99%±0.76%,F(1,16)=371.850,P〈0.05]。试验组在大范围提示下的正确率较小范围提示降低[分别为71.38%±3.35%、75.42%±4.23%,F(1,7)=6.706,P〈0.05],而对照组在不同范围提示下的正确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3.01%±0.50%、92.96%±1.42%,F(1,9)=0.010,P〉0.05]。试验组中靶刺激出现在偏盲侧的反应时间较健侧延长[分别为(1664.17±196.57)ms、(1594.35±174.45)ms,F(1,7)=14.157,P〈0.05],而对照组中靶刺激出现在左右两侧的反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39.67±60.41)ms、(839.91±73.54)ms,F(1,9)=0.000,P〉0.05]。此外,试验组的平均反应时间与患者双眼视野指数呈负相关(r=一0.824,P〈0.05)。结论枕叶梗死偏盲患者急性期的偏盲程度可以反映视觉空间注意能力的损害程度,康复训练应着重提高偏盲侧大范围提示下的空间注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偏盲 视觉空间注意 病例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枕叶脑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视野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秀萍 胡海鹏 刘云霞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69-71,74,共4页
目的分析以眼部症状为主的脑梗死患者的病因、临床症状、视野及视野转归等,探讨枕叶脑梗死后同向偏盲的康复预后,以减少脑梗死在眼科的漏诊、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11年11月我院48例脑梗死患者的病因、临床症状、视野检查... 目的分析以眼部症状为主的脑梗死患者的病因、临床症状、视野及视野转归等,探讨枕叶脑梗死后同向偏盲的康复预后,以减少脑梗死在眼科的漏诊、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11年11月我院48例脑梗死患者的病因、临床症状、视野检查及视野转归等结果,分析其发生机制,推测视野缺损程度与脑梗死预后的关系。结果 48例患者中31例因主诉视物模糊、1例突然双眼失明而首诊于眼科。视力下降23例,视野缺损42例(完全性同向偏盲35例,其中伴黄斑回避20例;象限缺损7例,其中伴黄斑回避4例),短暂性视力障碍4例,双眼失明1例,复视7例,闪光幻视1例,上睑下垂2例。伴随症状有头晕、头痛、恶心、共济失调、肢体麻木、语言障碍等。48例中双侧枕叶脑梗死1例,单纯枕叶脑梗死25例,枕叶合并1个病灶15例(枕颞叶8例,枕顶叶2例,枕叶合并丘脑5例),枕叶合并2个以上病灶者7例(枕额顶叶1例,枕顶颞叶2例,多发梗死灶4例)。结论枕叶脑梗死可首先出现以视物模糊、视力下降及视野缺损为主的眼部症状,部分患者可首诊于眼科。枕叶脑梗死视野缺损以同向性偏盲为主,包括完全性同向偏盲、不完全性同向偏盲等。眼科医师应注意检查患者眼底、视野及颅脑CT或MAI检查,以明确诊断,减少误诊、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枕叶 视路 视野缺损 同向偏盲
原文传递
外伤性视交叉损伤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剑 童绎 +4 位作者 付继弟 邱锷 刘浩诚 董浩 徐亮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42-844,共3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视交叉损伤的病理机制及诊断治疗。方法对14例外伤性视交叉损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手术治疗及随访进行研究。结果14例病人中25只眼外伤后出现视力下降(双眼11例、单眼3例),双颞侧偏占10例,单眼颞侧偏肓4例。头... 目的探讨外伤性视交叉损伤的病理机制及诊断治疗。方法对14例外伤性视交叉损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手术治疗及随访进行研究。结果14例病人中25只眼外伤后出现视力下降(双眼11例、单眼3例),双颞侧偏占10例,单眼颞侧偏肓4例。头颅CT示脑挫裂伤12例,头颅MRI检查11例均发现前颅窝底额叶眶直同脑挫裂伤。11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术后脑脊液鼻漏2例,随访6—36个月,平均13个月,10例14只眼术后视力提高、6例视野缺损有改善。3例未经手术治疗的患者,药物治疗视力皆提高,但视野兀明显改善。结论视野检查颞侧缺损及头颅MRI检查是外伤性视交叉损伤诊断首选的检雀,MRI检查显示有明显视交叉压迫者应该积极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交叉 偏盲 双颞侧 经颅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重视后视路损伤的治疗与视功能的康复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世辉 张晓君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57-1059,共3页
累及后视路的脑卒中、脑肿瘤及脑外伤所导致同向偏盲性视野缺损在临床上很常见。尽管部分患者在损伤早期视野有部分改善,但是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工作能力。国外系列研究显示以“残余视觉理论”和“脑塑形”为基础的视觉重建治疗可... 累及后视路的脑卒中、脑肿瘤及脑外伤所导致同向偏盲性视野缺损在临床上很常见。尽管部分患者在损伤早期视野有部分改善,但是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工作能力。国外系列研究显示以“残余视觉理论”和“脑塑形”为基础的视觉重建治疗可以通过扩大患者视野改善视功能。尽管目前国际上对视觉重建治疗效果和机制还存在较大争论,但由于视路损害所致视功能损伤的普遍危害性,以及目前缺乏其他有效的治疗手段,在国内开展多学科合作、大样本的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客观评价各种治疗康复手段的效果,对于提高后视路损伤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路 偏盲 视觉 神经元可塑性 康复
原文传递
垂体无功能腺瘤视交叉受压患者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改变与视野缺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夏 马瑾 +12 位作者 汪宇涵 干霖洋 李略 王旭倩 李东辉 幸兵 冯铭 朱慧娟 卢琳 冯逢 有慧 张竹花 钟勇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86-194,共9页
目的研究伴有视交叉压迫的垂体无功能腺瘤患者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GCL)厚度变化与视野缺损发生的相关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的垂体无功能腺瘤患者40例(80只眼),其中包括垂体无功能腺瘤导致... 目的研究伴有视交叉压迫的垂体无功能腺瘤患者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GCL)厚度变化与视野缺损发生的相关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的垂体无功能腺瘤患者40例(80只眼),其中包括垂体无功能腺瘤导致视交叉受压但视野无明显异常者(视野正常组)20例(40只眼)以及与其性别、年龄匹配的典型垂体无功能腺瘤压迫视交叉导致双颞侧偏盲患者(颞侧偏盲组)20例(40只眼);同时纳入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健康对照组)20名(40只眼)。采用频域相干光层析成像术测量各组视盘旁鼻侧、颞侧、鼻上、颞上、鼻下、颞下6个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黄斑区鼻上、鼻下、颞上、颞下4个象限GCL及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GCIPL)厚度。采用非参数检验对3组受试者RNFL、GCL及GCIPL厚度进行比较。结果3组受试者年龄(46±10)岁,男女比例为9∶11,眼轴长度为(23.22±0.90)mm,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颞侧偏盲组视盘旁颞上、颞侧、鼻上、鼻侧、鼻下5个象限及全周RNFL厚度均低于健康对照组[(129.88±28.64)μm、(63.63±26.84)μm、(88.08±32.16)μm、(50.68±19.99)μm、(92.48±25.06)μm、(85.00±20.65)μm分别与(141.10±18.95)μm、(79.12±16.78)μm、(113.68±21.28)μm、(69.67±14.23)μm、(117.80±31.32)μm、(102.80±9.68)μ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unnett=2.26、3.06、4.14、4.84、4.25、4.88,均P<0.05),视野正常组仅鼻侧象限RNFL厚度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45±9.83)μm与(69.67±14.23)μm比较,Dunnett=2.97,P<0.05]。颞侧偏盲组及视野正常组患者黄斑区GCL总体厚度分别为(30.48±5.42)μm、(31.35±2.77)μm,均低于健康对照组[(33.32±2.92)μm,Dunnett=2.92、3.62,均P<0.05];而3组间黄斑区GCIPL总体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在后极部颞侧(颞上及颞下象限)3组间GCL厚度及GCIPL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后极部鼻侧(鼻上及鼻下)象限,颞侧偏盲组GCL厚度分别为(29.41±5.97)μm、(28.47±5.13)μm,视野正常组GCL厚度分别为(31.15±3.27)μm、(30.61±2.96)μm,健康对照组GCL厚度分别为(34.23±3.16)μm、(32.97±2.78)μm,颞侧偏盲组(t=4.45、4.82)及视野正常组(t=4.23、3.63)患者鼻侧2个象限GCL层厚度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但视野正常组与颞侧偏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后极部鼻侧(鼻上及鼻下)象限,颞侧偏盲组GCIPL厚度分别为(54.06±10.50)μm、(51.77±9.18)μm,视野正常组GCIPL厚度分别为(58.03±4.00)μm、(56.23±5.37)μm,健康对照组GCIPL厚度分别为(62.26±7.11)μm、(59.39±6.64)μm,颞侧偏盲组鼻侧2个象限GCIPL厚度均低于健康对照组(t=3.95、4.20,均P<0.01),视野正常组仅鼻上象限GCIPL厚度低于健康对照组(t=3.25,P<0.01)。结论垂体无功能腺瘤患者发生视交叉压迫但未造成视野缺损时,尚未出现视盘旁RNFL变薄,但可能已经出现黄斑鼻侧GCL变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腺瘤 偏盲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神经纤维
原文传递
视野缺损患者视觉康复训练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梦玮 朱文卿 孙兴怀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52-556,共5页
临床中多数黄斑病变和神经性眼部疾病所致的视野缺损一旦形成,多不可逆,治疗与康复均陷入瓶颈。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人们对康复需求的增加,这些疾病所致视野缺损的视觉康复训练方法不断涌现。目前视野缺损视觉康复训练主要针对中央... 临床中多数黄斑病变和神经性眼部疾病所致的视野缺损一旦形成,多不可逆,治疗与康复均陷入瓶颈。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人们对康复需求的增加,这些疾病所致视野缺损的视觉康复训练方法不断涌现。目前视野缺损视觉康复训练主要针对中央视野缺损、偏盲及周边视野缺损两方面。中央视野缺损主要影响患者的精细视觉,其视觉康复训练分为三大类,即旁中心注视训练、眼动控制训练及知觉学习训练。偏盲及周边视野缺损主要影响患者的视觉探索、定向、步行和阅读,其视觉康复训练分为两大类,即视觉恢复策略和眼动代偿策略。本文就视野缺损视觉康复训练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中华眼科杂志,2015,51:552-5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点 偏盲 视觉障碍 黄斑变性 阅读疗法 注视 眼球运动 视知觉
原文传递
急性孤立性枕叶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的视野缺损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娜 赵建华 +2 位作者 张龙 潘蕊 刘东清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75-279,共5页
目的:观察急性孤立性枕叶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的视野缺损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59例急性孤立性枕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5例(59.3%),女性24例(40.7%);年龄50~72岁,... 目的:观察急性孤立性枕叶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的视野缺损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59例急性孤立性枕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5例(59.3%),女性24例(40.7%);年龄50~72岁,平均年龄(62.86±6.10)岁。右侧枕叶脑梗死23例,左侧枕叶脑梗死36例。病变累及纹状区41例,累及枕极8例,累及视辐射23例。所有患者进行标准内科治疗。治疗前所有患者均行视野检查,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患者脑梗死后视功能残疾水平。治疗后1、3、6个月,54例患者至少进行了1次门诊或住院复诊的视野检查,5例患者失访;49例患者行mRS评分检查。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视野缺损及mRS评分的变化。将视野缺损的恢复在水平方向超过10°或垂直方向超过15°定义为有改善,否则定义为无改善。根据视野缺损类型将患者分为完全性同向偏盲和不完全性同向偏盲两组,统计两组患者的累计视野改善率。mRS评分0~2分定义为预后良好,>2分定义为预后不良。结果:治疗前,59例患者中完全性同向偏盲47例,不完全性同向偏盲12例。完全性同向偏盲47例中,双眼右侧同向偏盲26例,双眼左侧同向偏盲21例;伴黄斑回避32例(72.3%)。不完全性同向偏盲12例中,象限盲10例,包括上象限6例、下象限4例;一侧部分性同向偏盲2例。治疗后54例复查患者中,末次随访视野改善25例(46.3%),无改善29例(53.7%)。治疗前完全性同向偏盲47例患者中,复查视野43例,其累计视野改善率为37.2%(16/43)。治疗前不完全性同向偏盲12例患者中,复查视野11例,其累计视野改善率为81.8%(9/11)。两组累计视野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11,P<0.05)。59例患者治疗前mRS评分1~2分15例(25.4%),>2分44例(74.6%)。治疗后末次随访时,复查mRS评分的49例患者中,28例(57.1%)预后良好,21例(42.9%)预后不良。结论:急性孤立性枕叶脑梗死后同向性偏盲患者治疗后的视野缺损可以改善,改善多发生在治疗后1个月内;不完全性同向偏盲患者较完全性同向偏盲患者视野改善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叶 大脑梗死 视野 偏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