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突圆蚧的化学防治 被引量:23
1
作者 赵善欢 刘秀琼 +3 位作者 黄彰欣 陈文奎 魏喜葵 温佛仪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77-184,共8页
经过应用20多种化学农药及其与植物油、矿物油的混合制剂进行室内药效筛选、林间地面喷雾试验和两年的飞机防治试验,我们研制出能有效地防治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的药剂配方——植物油与矿物油的混合油剂。这种混... 经过应用20多种化学农药及其与植物油、矿物油的混合制剂进行室内药效筛选、林间地面喷雾试验和两年的飞机防治试验,我们研制出能有效地防治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的药剂配方——植物油与矿物油的混合油剂。这种混合油剂在小区试验中用5%浓度,防治效果可达98.5%;用20%浓度进行飞机喷雾,药量折合5千克/亩,防治效果也达70%以上。这种混合油剂对松突圆蚧的重要天敌红点唇瓢虫(Chilocorus Kuwanae)成虫和丽蚜小蜂(Encasia sp. )安全,对环境一般无不良影响,同时乳化效果好,配制方便,值得开发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突圆蚧 植物油 矿物油 药剂防治
下载PDF
松突圆蚧种群耐寒性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飞萍 钟景辉 +3 位作者 江宝福 粱光红 苏军 任媛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813-5822,共10页
采用过冷却点、低温暴露死亡率、冷识别温度和致死中低温累积等指标评价不同季节松突圆蚧的耐寒性。结果表明:各季节松突圆蚧的过冷却点波动在-22.4~-3.1℃之间,以冬季雌成虫的平均过冷却点最低(-14.83℃),显著低于夏季雌成虫、冬季1... 采用过冷却点、低温暴露死亡率、冷识别温度和致死中低温累积等指标评价不同季节松突圆蚧的耐寒性。结果表明:各季节松突圆蚧的过冷却点波动在-22.4~-3.1℃之间,以冬季雌成虫的平均过冷却点最低(-14.83℃),显著低于夏季雌成虫、冬季1龄若虫和初孵若虫(P<0.01),但其它发育阶段在冬、夏季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冬季1龄若虫、2龄性分化前若虫、2龄性分化后雄若虫、雌成虫和种群总体在-20~0℃下的死亡率、冷识别温度和致死中低温累积均明显低于夏季;1龄若虫、2龄性分化后雄若虫和种群总体的致死中低温累积与季节性平均气温均呈显著正相关(R>R0.05=0.950,n-2=2),但各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与其致死中低温累积的相关性均未达显著水平。松突圆蚧冬季种群耐寒性最强,夏季种群最弱;该虫耐寒性的这一季节适应性并不依赖于过冷却点,而与气温的季节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突圆蚧 耐寒性 季节变化 过冷却点 低温暴露
下载PDF
引进天敌花角蚜小蜂成虫耐寒性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9
3
作者 张飞萍 钟景辉 +3 位作者 江宝福 粱光红 苏军 任媛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604-4612,共9页
通过测定过冷却点和低温暴露试验,比较了松突圆蚧引进天敌花角蚜小蜂成虫不同季节的耐寒性。结果表明:雌虫在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平均过冷却点分别为-13.7559、-11.9700、-12.7936℃和-13.6000℃,冬、春季显著低于夏季;雄虫在春、... 通过测定过冷却点和低温暴露试验,比较了松突圆蚧引进天敌花角蚜小蜂成虫不同季节的耐寒性。结果表明:雌虫在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平均过冷却点分别为-13.7559、-11.9700、-12.7936℃和-13.6000℃,冬、春季显著低于夏季;雄虫在春、夏、秋3个季节的平均过冷却点分别为-15.3917、-13.8400℃和-13.2143℃,春季显著低于夏、秋季;春、夏季雌虫的平均过冷却点显著高于雄虫。-15℃暴露下,各季雌虫均不能存活;0℃暴露下,春季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夏季,-5℃和-10℃暴露下,春季的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夏、秋季。各季雌虫低温累积-死亡率关系均服从改进的Logistic模型(方程1),但不同季节的致死中低温累积(LST50)有显著差异(df=2,33,F=30.45,P<0.01),春季显著低于夏、秋季,秋季低于夏季,但无显著差异;雌虫的过冷却点、LST50随季节极端低温下降和极端温差增加表现出下降趋势;其LST50也随着过冷却点降低表现下降趋势。结果显示:花角蚜小蜂成虫耐寒性具有明显的季节适应性,降低过冷却点是增强其耐寒性的重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角蚜小蜂 成虫 耐寒性 季节变化 松突圆蚧
下载PDF
松突圆蚧寄生性天敌的调查及种类鉴定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竹红 黄建 +1 位作者 林庆源 王联德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3-157,共5页
记述了友恩蚜小蜂Encarsia amicula Viggianiet Ren、长缨恩蚜小蜂Encarsia citrina(Craw)和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Coccobius azumai Tachikawa(日本引进)3种重要寄生性天敌的鉴别特征,简述了它们的分布和主要寄生习性.
关键词 寄生性天敌 松突圆蚧 种类鉴定 花角蚜小蜂 鉴别特征 寄生习性
下载PDF
虫生广布拟盘多毛孢蛋白酶、几丁质酶、脂肪酶产生水平及其毒力关系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黄蓉 吕成群 +6 位作者 黄宝灵 郭丽娟 姚姜铭 李瑞龙 何锦华 何钰 卢强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72-1177,共6页
[目的]了解虫生广布拟盘多毛孢GXSTYJ03菌株侵染和杀死松突园蚧过程中酶活性变化及作用机理.[方法]通过Folin-酚法、DNS法和对硝基苯酚法分别测定含1×104、1×105、1×106、1×107和1×108个孢子/mL系列浓度的GXST... [目的]了解虫生广布拟盘多毛孢GXSTYJ03菌株侵染和杀死松突园蚧过程中酶活性变化及作用机理.[方法]通过Folin-酚法、DNS法和对硝基苯酚法分别测定含1×104、1×105、1×106、1×107和1×108个孢子/mL系列浓度的GXSTYJ03菌株孢子悬浮液产生的蛋白酶、几丁质酶和脂肪酶活力及其对松突圆蚧的致死率.[结果]GXSTYJ03菌株孢子含量越高,其产蛋白酶、几丁质酶、脂肪酶的活力也越高;蛋白酶、几丁质酶、脂肪酶的产酶高峰期和产酶活性均不相同,蛋白酶的产酶高峰期出现在发酵后第5d、几丁质酶出现在发酵后第6d、脂肪酶出现在发酵后第4~5d,GXSTYJ03菌株的蛋白酶活性远大于几丁质酶和脂肪酶活性;GXSTYJ03菌株5种孢子浓度产蛋白酶、几丁质酶、脂肪酶活性与对松突圆蚧毒力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1×107个孢子/mL的GXSTYJ03菌株孢子悬浮液是产酶及杀虫的最佳使用量.蛋白酶、几丁质酶、脂肪酶活性越高的菌株毒力越强,用于侵染和致死松突圆蚧的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生广布拟盘多毛孢 GXSTYJ03菌株 蛋白酶 几丁质酶 脂肪酶 松突圆蚧 毒力
下载PDF
花角蚜小蜂对松突圆蚧的寄生功能反应 被引量:7
6
作者 王竹红 黄建 +1 位作者 陈倩倩 郭祥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326-2330,共5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Takagi)雌成蚧为寄主,研究了花角蚜小蜂(Coccobius azumaiTachikawa)的寄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寄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且功能反应受到温度、寄主密度和寄生物密度...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Takagi)雌成蚧为寄主,研究了花角蚜小蜂(Coccobius azumaiTachikawa)的寄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寄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且功能反应受到温度、寄主密度和寄生物密度的影响.在同一温度下,寄生数量随寄主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在15℃~25℃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被寄生的松突圆蚧雌成蚧数量增加,而在25℃~35℃之间呈相反趋势.花角蚜小蜂的寄生功能反应有较强的种内干扰作用,随自身密度的增加,寄生数量逐渐减少.Hassell(1969)模型E=QP^-m和Bedding-ton(1975)模型E=aT/[1+btw(P-1)]均能较好地反映花角蚜小蜂的寻找效应与其自身密度之间的关系,模拟结果分别为E=0.1659P^-0.5597和E=0.1437T/[1+0.2691(P-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角蚜小蜂 松突圆蚧 功能反应
下载PDF
松突圆蚧虫口数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7
7
作者 魏初奖 陈顺立 +1 位作者 张飞萍 童应华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1-176,共6页
系统调查研究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松突圆蚧的死亡率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升高,但降雨对不同虫龄的校正死亡率影响不大;不同树种和不同郁闭度林分的虫口数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黑松的虫口数量最高,马尾松次之,湿地松最低,郁闭度高的林分虫... 系统调查研究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松突圆蚧的死亡率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升高,但降雨对不同虫龄的校正死亡率影响不大;不同树种和不同郁闭度林分的虫口数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黑松的虫口数量最高,马尾松次之,湿地松最低,郁闭度高的林分虫口密度大;上半年阳坡虫口高峰出现时间比阴坡早,下半年阴坡虫口高峰出现时间比阳坡早;迎风坡的虫口密度高于背风坡;不同坡位、不同马尾松群丛、不同树龄中松突圆蚧虫口数量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突圆蚧 虫口数量 环境因子
下载PDF
松突圆蚧危害程度划分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意德 顾茂彬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11-415,共5页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是近几年发现危害马尾松林成灾性害虫,其危害情况已有了一些报道。松突圆蚧危害程度的划分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有的用松针上的虫口密度,有的采用危害症状划分,但无具体的划分指标。为此,笔者...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是近几年发现危害马尾松林成灾性害虫,其危害情况已有了一些报道。松突圆蚧危害程度的划分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有的用松针上的虫口密度,有的采用危害症状划分,但无具体的划分指标。为此,笔者自1988年起,用表征划分法对松林的被害程度进行了分类,并用解析木的生长材料进行了校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突圆蚧 马尾松害虫 危害程度 症状 划分方法
下载PDF
松突圆蚧在不同梢位间的扩散与分布 被引量:4
9
作者 陈顺立 张飞萍 童应华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9-82,共4页
分析松突圆蚧在松林不同梢位间的扩散与分布可知:松突圆蚧于9~10月从秋梢向春梢扩散,9月中旬开始,10月下旬为扩散高峰期;于3~5月从春梢向秋梢扩散,5月上旬和下旬是扩散高峰期。9~12月期间,旧梢上松突圆蚧虫口总数呈缓慢下降的... 分析松突圆蚧在松林不同梢位间的扩散与分布可知:松突圆蚧于9~10月从秋梢向春梢扩散,9月中旬开始,10月下旬为扩散高峰期;于3~5月从春梢向秋梢扩散,5月上旬和下旬是扩散高峰期。9~12月期间,旧梢上松突圆蚧虫口总数呈缓慢下降的趋势,新梢上虫口总数则快速增长;自新梢有虫为害始,约经过105d,种群数量达到旧梢上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突圆蚧 扩散 分布 马尾松
下载PDF
红点唇瓢虫生物学特性及其捕食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金水 汤陈生 +4 位作者 郭瑞鸣 叶剑雄 陈端钦 林云珠 柯玉铸 《武夷科学》 2006年第1期155-160,共6页
本文报道了2005-2006年在福建省的沿海平潭等地,通过室内饲养、室外观察和林间调查,进行了红点唇瓢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松突圆蚧捕食功能的初步研究结果。红点唇瓢虫在福建省一年发生4代,世代高度重叠,以2-4代成虫越冬。成虫寿命较长,... 本文报道了2005-2006年在福建省的沿海平潭等地,通过室内饲养、室外观察和林间调查,进行了红点唇瓢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松突圆蚧捕食功能的初步研究结果。红点唇瓢虫在福建省一年发生4代,世代高度重叠,以2-4代成虫越冬。成虫寿命较长,可达3个多月;且适应性强,能够在松林内建立较稳定的群落;每年5-8月为其活动高峰期,与松突圆蚧大发生期相一致;其对松突圆蚧有较强的捕食能力,应用Houlling -Ⅱ圆盘方程进行拟合捕食量方程,得到红点唇瓢虫成虫的日极限捕食量为55.84头/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点唇瓢虫 福建 生物学特性 捕食功能 松突圆蚧
下载PDF
松突圆蚧在松树春梢不同部位的分布与动态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飞萍 钟景辉 陈顺立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19-822,832,共5页
将松树最末一轮枝梢划分为主枝和侧枝,通过2005年3月到5月期间(松突圆蚧为害头年春梢和向头年秋梢扩散的重要时期)对松突圆蚧(Hem iberlesia pitysophilaTakagi)不同危害程度马尾松林的野外系统定位观察,分析和比较了主枝和侧枝的春梢... 将松树最末一轮枝梢划分为主枝和侧枝,通过2005年3月到5月期间(松突圆蚧为害头年春梢和向头年秋梢扩散的重要时期)对松突圆蚧(Hem iberlesia pitysophilaTakagi)不同危害程度马尾松林的野外系统定位观察,分析和比较了主枝和侧枝的春梢及其基部、中部和端部的松突圆蚧虫口数量与动态。结果表明:主枝春梢上松突圆蚧各虫态虫口数量以及种群虫口总数均极显著地多于侧枝春梢,时序上主、侧枝春梢的种群均呈现上升趋势,但4月后种群呈快速增长;松突圆蚧在同一枝梢上中部和端部的虫口多于基部,4月下旬后这2个部位的虫口数显著较多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因此认为,4月份是防治松突圆蚧的重要时期,在野外调查取样中,应充分考虑枝条及部位间的差异,确定科学的取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突圆蚧 春梢 部位 分布 动态
下载PDF
广东外来有害生物松突圆蚧入侵的历史阶段与特点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波 朱惠明 +2 位作者 江雪伦 朱伟雄 向安强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3期35-39,44,共6页
松突圆蚧是国际公认的十大森林虫害之一,是我国重要外来入侵生物之一,广泛分布于粤闽两省.广东是我国大陆松突圆蚧最早发现的入侵区,1983年疫情得到确认,其给广东经济、社会、生态等各方面造成极大损失.松突圆蚧入侵历史分为三个阶段:... 松突圆蚧是国际公认的十大森林虫害之一,是我国重要外来入侵生物之一,广泛分布于粤闽两省.广东是我国大陆松突圆蚧最早发现的入侵区,1983年疫情得到确认,其给广东经济、社会、生态等各方面造成极大损失.松突圆蚧入侵历史分为三个阶段:入侵初期与局部发生时期,蔓延与危害显现时期,虫害跨境爆发和综合防控时期.该虫害传播能力强,危害性大、难以根治,且有不断向周边扩散蔓延的趋势,对该虫的防控防治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突圆蚧 入侵生物 历史阶段 广东
下载PDF
松突圆蚧自然种群时间序列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庆林 梁子安 +1 位作者 武福华 陈顺立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6-419,共4页
以福清市周围松林为研究点,对松突圆蚧的种群动态进行了系统观察研究.林间种群消长有4个明显的波峰,4月中旬的波峰最突出.全年4月上旬至7月上旬为松突圆蚧的高发期.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了松突圆蚧自然种群序列和气候序列之间的关系... 以福清市周围松林为研究点,对松突圆蚧的种群动态进行了系统观察研究.林间种群消长有4个明显的波峰,4月中旬的波峰最突出.全年4月上旬至7月上旬为松突圆蚧的高发期.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了松突圆蚧自然种群序列和气候序列之间的关系.在福清地区,各个气候主要因子的时间序列不存在自相关关系,相反松突圆蚧种群动态各主要因子之间存在自相关关系.松突圆蚧1龄若虫的死亡率与旬平均温度呈极显著相关.总的虫口死亡率与旬平均温度呈显著相关.降水量和空气相对湿度对松突圆蚧的死亡率相关性不显著.性比与旬平均相对湿度呈显著相关.性比与旬平均温度呈显著相关.林间虫口密度与降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降水量对初孵若虫的死亡率呈极显著相关,是影响初孵若虫种群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突圆蚧 种群动态 气候因子动态
下载PDF
松突圆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文禄 黄宝灵 吕成群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37,41,共6页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外来林业害虫,寄居于松属植物,吸食汁液,最后导致寄主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文章从松突圆蚧生物生态学特性、监测预报方法、防治技术和抗虫树种的筛选及抗性机理4个方面综...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外来林业害虫,寄居于松属植物,吸食汁液,最后导致寄主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文章从松突圆蚧生物生态学特性、监测预报方法、防治技术和抗虫树种的筛选及抗性机理4个方面综述了当前松突圆蚧主要研究进展,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突圆蚧 研究进展 防治技术 抗虫树种
下载PDF
松突圆蚧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测定及其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魏初奖 陈顺立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9-92,共4页
采用恒温培养与林间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松突圆蚧发育的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松突圆蚧各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龄若虫(6.99±0.23)℃,2龄若虫(8.74±1.06)℃,蛹期(13.08±1.56)℃,雌成虫期(9.44±1.... 采用恒温培养与林间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松突圆蚧发育的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松突圆蚧各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龄若虫(6.99±0.23)℃,2龄若虫(8.74±1.06)℃,蛹期(13.08±1.56)℃,雌成虫期(9.44±1.22)℃,整个生活史(10.47±1.03)℃;有效积温分别为1龄若虫208.30℃.d,2龄若虫200.23℃.d,蛹期77.61℃.d,雌成虫期477.80℃.d,整个生活史810.87℃.d。用有效积温法估测松突圆蚧在福建省各县(市、区)和广东部分地区可能发生的世代数,估测值与实际年发生世代数基本相符,可作为松突圆蚧监测预警和防治决策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突圆蚧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下载PDF
松突圆蚧种群分布的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永革 古德祥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4期122-124,共3页
对照区和放蜂区的松突圆蚧雌成虫分布均呈负二项式分布,两区负二项式分布的k值不变,两区每束松针上的平均雌蚧数的变化系由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的寄生所致。
关键词 松突圆蚧 种群 空间结构 雌成虫
下载PDF
松突圆蚧2种重寄生蜂的记述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建 王竹红 林庆源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8-152,共5页
瘦柄花翅蚜小蜂Mariettacarnesi(Howard)和双带花角蚜小蜂Ablerusperspeciosus Girault都是介壳虫常见的重寄生蜂种类.但目前发现它们也已经重寄生于日本引进的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Coccobiusazumai Tachikawa,其中双带花角蚜小蜂Ablerusp... 瘦柄花翅蚜小蜂Mariettacarnesi(Howard)和双带花角蚜小蜂Ablerusperspeciosus Girault都是介壳虫常见的重寄生蜂种类.但目前发现它们也已经重寄生于日本引进的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Coccobiusazumai Tachikawa,其中双带花角蚜小蜂Ablerusperspeciosus对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的重寄生在国内外属首次报道.本文对这2种重寄生蜂作了形态特征描述,并阐述了它们对松突圆蚧生物防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突圆蚧 重寄生蜂 花角蚜小蜂 特征描述 生物防治 介壳虫 国内外
下载PDF
松突圆蚧种群生命表与花角蚜小蜂的寄生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古德祥 陈永革 《昆虫天敌》 CSCD 1998年第4期156-163,共8页
通过对不同时期放蜂的放蜂区和不放蜂的对照区组建松突圆蚧自然种群生命表24个,并对这些生命表采用相关回归分析,指出影响放蜂区松突圆蚧种群数量变动的关键因子是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的寄生,而在对照区松突圆蚧的被捕食则是影响松... 通过对不同时期放蜂的放蜂区和不放蜂的对照区组建松突圆蚧自然种群生命表24个,并对这些生命表采用相关回归分析,指出影响放蜂区松突圆蚧种群数量变动的关键因子是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的寄生,而在对照区松突圆蚧的被捕食则是影响松突圆蚧种群变动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突圆蚧 花角蚜小蜂 生命表 寄生作用
下载PDF
松突圆蚧空间分布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佩珍 陈芝卿 +1 位作者 连俊和 翁锦泅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629-632,共4页
昆虫的空间分布型是昆虫种群属性之一,也是昆虫生态学的内容。探明昆虫的空间分布型,可以深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通过种群分布的信息,揭示种群的空间结构及分布形式,为确定抽样技术、取样数量和分析提供依据,对生态学理论和生产上都有重... 昆虫的空间分布型是昆虫种群属性之一,也是昆虫生态学的内容。探明昆虫的空间分布型,可以深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通过种群分布的信息,揭示种群的空间结构及分布形式,为确定抽样技术、取样数量和分析提供依据,对生态学理论和生产上都有重要意义。为探索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分布特点,我们于1987~1988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突圆蚧 突间分布型 聚集度指标 虫口密度 树冠 森林昆虫学
下载PDF
松突圆蚧在我国潜在的适生分布区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魏初奖 陈顺立 乐通潮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5-169,共5页
为较准确地预测松突圆蚧在我国潜在的适生分布区域,笔者根据松突圆蚧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以及寄主植物分布状况等,综合分析影响该虫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据此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其潜在的适生分布范围,获得了直观、明晰的松突圆蚧潜在... 为较准确地预测松突圆蚧在我国潜在的适生分布区域,笔者根据松突圆蚧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以及寄主植物分布状况等,综合分析影响该虫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据此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其潜在的适生分布范围,获得了直观、明晰的松突圆蚧潜在的适生区分布图及风险等级区划图。结果表明,台湾、广东、澳门、香港、广西和福建的大部分及湖南、江西、云南南部地区为松突圆蚧潜在的1级风险区;海南、云南的中部以北地区、湖南与江西的北部、福建东北与西北部、浙江、江苏、安徽、湖北、重庆、贵州、河南、山东和河北中南部、四川东南部、陕西与山西中部以南等地区为松突圆蚧潜在的2级风险区;西藏南部、云南西北部、四川中西南部、甘肃东南部、宁夏、陕西北部、河北西部及辽宁的南部为松突圆蚧的3级风险区。据统计,其潜在分布区域的国土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41.5%,占我国松树分布面积的90%以上,其中1级风险、2级风险和3级风险区域的国土面积占潜在适生分布区国土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18.9%、58.7%和2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突圆蚧 地理信息系统 适生分布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