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michorea in patients with temporal lobe infarcts: Two case reports
1
作者 Xu-Dong Wang Xing Li Chun-Lian Pan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4年第4期806-813,共8页
BACKGROUND Hemichorea and other hyperkinetic movement disorders are uncommon present-ations of stroke and are usually secondary to deep infarctions affecting the basal ganglia and thalamus.Therefore,temporal ischemic ... BACKGROUND Hemichorea and other hyperkinetic movement disorders are uncommon present-ations of stroke and are usually secondary to deep infarctions affecting the basal ganglia and thalamus.Therefore,temporal ischemic lesions causing hemichorea are rare.We report the cases of two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temporal lobe infarct strokes that presented as hemichorea.CASE SUMMARY Patient 1:An 82-year-old woman presented with a 1-mo history of involuntary movement of the left extremity,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hemichorea.Her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revealed an acute ischemic stroke that predominantly affected the right temporal cortex,an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of the head showed significant stenosis of the right 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Treatment with 2.5 mg of olanzapine per day was initiated.When she was discharged from the hospital,her symptoms appeared to have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ose previously observed.Twenty-seven days after the first admission,she was readmitted due to acute ischemic stroke.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 showed marked hypoperfusion in the right MCA territory.An emergency transfemoral cerebral angiogram was performed and showed severe stenosis in the M1 segment of the right MCA.After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was successfully performed,abnormal movements or other neuro-logic problems did not occur.Patient 2:A 76-year-old man wa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or a 7-d history of right-upper-sided involuntary movements.DWI showed an acute patchy ischemic stroke in the left temporal lobe without basal ganglia involvement.Subsequent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confirmed fewer white matter fiber tracts on the left side than on the opposite side.Treatment with 2.5 mg of olanzapine per day improved his condition,and he was discharged.CONCLUSION When acute hemichorea suddenly appears,temporal cortical ischemic stroke should be considered a possible diagnosis.In addition,hemichorea may be a sign of impending cerebral infarction with MCA ste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ischemic stroke Temporal ischemic stroke Movement disorders Cortical hemichorea Case report
下载PDF
Hemichorea due to ipsilateral thalamic infarction: A case report 被引量:1
2
作者 Zhao-Sheng Li Jia-Jia Fang +1 位作者 Xiao-Hui Xiang Guo-Hua Zhao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1年第19期5287-5293,共7页
BACKGROUND Hemichorea usually results from vascular lesions of the basal ganglia.Most often,the lesion is contralateral to the affected limb but rarely,it may be ipsilateral.The pathophysiology of ipsilateral hemichor... BACKGROUND Hemichorea usually results from vascular lesions of the basal ganglia.Most often,the lesion is contralateral to the affected limb but rarely,it may be ipsilateral.The pathophysiology of ipsilateral hemichorea is still poorly understood.We review the literature on hemichorea due to ipsilateral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explore possible mechanisms for its occurrence.CASE SUMMARY A 72-year-old woman presented with complaints of involuntary movements of the muscles of the left side of the face and mild weakness of the right limbs.Her symptoms had started suddenly 1 d earlier.After admission to the hospital,the involuntary movements spread to involve the left limbs also.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evealed a left thalamic infarction.The patient’s hemichorea subsided after treatment with haloperidol(2 mg per time,3 times/d)for 3 d;the hemiparesis resolved with rehabilitation physiotherapy.She is presently symptom free and on treatment for prevention of secondary stroke.We review the literature on the occurrence of ipsilateral hemichorea following thalamic infarction and discuss the possible pathomechanisms of this unusual presentation.CONCLUSION Ipsilateral hemichorea following a thalamic stroke is rare but it can be explained by structure of the extrapyramidal system.The thalamus is a relay station that exerts a bilateral control of motor f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SILATERAL hemichorea Thalamic infarction HEMIPARESIS Stroke Case report
下载PDF
Hemichorea in nonketotic hyperglycemia: Putamenal and cerebellum lesion on MR imaging 被引量:1
3
作者 Yeting Zhou Guangsheng Wang +8 位作者 Xiaodong Chen Tonghui Yang Yuanwei Wang Chunhong Chang Ying Wang Hanbei Gu Junjie Bao Gaihong Xu Daoming Tong 《World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012年第2期138-140,共3页
Hemichorea with corresponding putamenal T1 hyper-intensity and T2 hypointensity on MR imaging has occasionally been reported in diabetes mellitus with nonketotic hyperglycemia. However, the signal intensity in pu-tame... Hemichorea with corresponding putamenal T1 hyper-intensity and T2 hypointensity on MR imaging has occasionally been reported in diabetes mellitus with nonketotic hyperglycemia. However, the signal intensity in pu-tamenal and cerebellum lesion on MR imaging, which is believed to be pathogenetically related to hemichorea, is rarely documented in diabetes mellitus with nonketotic hyperglycemia. We describe a 57-year-old man with nonketotic hyperglycemic hemichorea on his right arm and legs, whose signal intensity in putamenal and cerebellum lesion was demonstrated by MR imag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ketotic HYPERGLYCEMIA hemichorea Diabetes MELLITUS MRI
下载PDF
糖尿病性纹状体病16例临床特点分析
4
作者 詹自雄 江秀龙 +2 位作者 林守华 汪银洲 张旭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24-329,共6页
目的 分析糖尿病性纹状体病患者临床表现与预后。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2年1月本院连续收治并随访的16例糖尿病性纹状体病患者的一般资料、入院情况、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和预后等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 目的 分析糖尿病性纹状体病患者临床表现与预后。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2年1月本院连续收治并随访的16例糖尿病性纹状体病患者的一般资料、入院情况、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和预后等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和预后。结果 16例患者中女9例,男7例,平均发病年龄(71.5±12.4)岁;3例(18.8%,3/16)为双侧肢体舞蹈表现,其余为单侧症状;就诊时平均血糖为(29.6±16.3)mmol/L;平均糖化血红蛋白占比为(14.6±2.8)%;50%(8/16)的患者尿酮体为阴性,剩余患者尿酮体为微量至轻度阳性。16例患者颅脑磁共振检查则发现10例存在纹状体区域内病灶;其中9例患者进行了CTA或者MRA脑血管评估,发现4例(44%,4/9)存在脑大动脉的重度狭窄。经治疗,11例(69%,11/16)患者症状完全缓解,剩余5例(31%,5/16)症状反复。4例患者并发肺部感染,2例患者继发脑梗死。15例患者使用抗栓治疗,诊治及随访期间未见脑出血。结论 糖尿病性纹状体病患者除了经典的表现外还可出现双侧症状及尿酮弱阳性;胰岛素控制血糖的同时给予氟哌啶醇、氯硝西泮等药物对症治疗预后多良好,部分患者可继发肺部感染及脑梗死,抗栓治疗可能并不显著增加脑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纹状体病 偏侧舞动症 临床分析 并发症 预后
下载PDF
CT和MRI对不典型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张效杰 刘华富 +2 位作者 张杰 卜庆丰 阎光辉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15期8-10,14,共4页
目的:掌握不典型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HC-NH)的临床和影像表现,分析CT和MRI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2年12月阳春市人民医院诊治的具有脑基底节CT高密度及MRI T1WI高信号的病例27例,总结其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CT... 目的:掌握不典型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HC-NH)的临床和影像表现,分析CT和MRI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2年12月阳春市人民医院诊治的具有脑基底节CT高密度及MRI T1WI高信号的病例27例,总结其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CT和MRI诊断不典型HC-NH的效能。结果:患者就诊时均无舞蹈症,主要症状或体征包括头晕、呕吐、言语不清、意识模糊、肢体乏力等。其中23例入院时行CT平扫检查,26例行MRI平扫及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包括3例MRI增强扫描,3例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扫描。以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为金标准,共确诊不典型HC-NH 13例。CT、MRI及CT联合MRI诊断本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72.7%(8/11)、 100.0%(12/12)、 87.0%(20/23)],[83.3%(10/12)、85.7%(12/14)、84.6%(22/26)],[90.0%(9/10)、 100.0%(12/12)、95.5%(21/22)]。结论:临床症状不典型的HC-NH可出现特征性影像学表现,CT、MRI或二者联合对本病均有重要的诊断提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 非酮症高血糖 偏侧舞蹈症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非酮症性高血糖合并偏侧舞蹈症临床与影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为安 毕涌 +1 位作者 张扬 郑荣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589-1591,共3页
目的探讨非酮症性高血糖合并偏侧舞蹈症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7例非酮症性高血糖合并偏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患者均为中老年人,急性发病,发病时血糖水平为15.7-32.7 mmol/L、酮体阴性;表... 目的探讨非酮症性高血糖合并偏侧舞蹈症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7例非酮症性高血糖合并偏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患者均为中老年人,急性发病,发病时血糖水平为15.7-32.7 mmol/L、酮体阴性;表现为偏侧肢体舞蹈样症状。影像学特征:CT显示病变对侧的纹状体于早期呈高密度,短时间内可消失;MRI于T1加权像呈高信号,T2加权像呈低或等信号。降低血糖联合氟哌啶醇等药物治疗对控制舞蹈样症状有效。结论非酮症性高血糖、偏侧舞蹈症以及MRI表现为纹状体T1高信号,提示偏侧舞蹈症的临床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舞蹈症 高血糖征 非酮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非酮症性高血糖伴偏侧舞蹈症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10
7
作者 詹浩辉 杨静 +1 位作者 许秋霞 杨俊霞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年第6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非酮症性高血糖伴偏侧舞蹈症的临床及MRI的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临床证实的酮症偏侧舞蹈症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及CT及MRI表现特征。结果 7例患者男2例,女5例,发病时均可见单侧或... 目的探讨非酮症性高血糖伴偏侧舞蹈症的临床及MRI的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临床证实的酮症偏侧舞蹈症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及CT及MRI表现特征。结果 7例患者男2例,女5例,发病时均可见单侧或双侧不同程度舞蹈症状,发病时血糖16.1-24.8mmol/L,尿酮体均为阴性;颅脑CT可见发病肢体对侧基底节区豆状核及尾状核头部等或稍高密度灶,MRI显示相应部位呈短T1,稍短T2信号,FLAIR呈等低信号,SWI可见小片状低信号,经临床对症治疗后6例舞蹈症消失,1例明显改善。2例MRI复查显示1例基底节T1高信号消失,1例病灶形态减小,信号减弱。结论非酮症性高血糖偏侧舞蹈症有典型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两者结合可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酮症性高血糖 偏侧舞蹈 计算机体层成像 磁共振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伴偏身舞蹈症 被引量:14
8
作者 尹汝尊 刘瑞春 +1 位作者 臧颖卓 田素斋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第3期221-223,共3页
目的对急性脑血管病伴偏身舞蹈症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影像学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方法以"脑卒中"或"偏身舞蹈症"为关键词,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库,对2003年至2008年15篇国内杂志发表1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对急性脑血管病伴偏身舞蹈症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影像学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方法以"脑卒中"或"偏身舞蹈症"为关键词,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库,对2003年至2008年15篇国内杂志发表1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卒中后部分病人以偏身舞蹈症为主要表现和首发症状,多好发于有动脉硬化基础的老年人,以基底节病变最常见,156例脑梗死患者中基底节病变占91.0%,38例脑出血患者中基底节病变占97.4%。脑部病灶小,临床表现轻,预后取决于原发病。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是偏侧舞蹈症的主要病因之一,病灶部位以基底节为主,氟哌啶醇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脑卒中 偏身舞蹈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致偏身舞蹈-投掷症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5
9
作者 辛志强 牛平 +2 位作者 朱瑜龄 曹恒恩 孙凡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致偏身舞蹈-投掷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3例以偏身舞蹈-投掷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为急性起病,11例以偏身舞蹈样症状为主要表现,2例以偏身投掷样症状为主要表现...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致偏身舞蹈-投掷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3例以偏身舞蹈-投掷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为急性起病,11例以偏身舞蹈样症状为主要表现,2例以偏身投掷样症状为主要表现,且出现在脑血管病发病后1~3 d。头颅CT或MRI示尾状核腔隙性梗死(腔梗)4例,壳核腔梗3例,放射冠、尾状核头及内囊前肢腔梗、额叶及放射冠梗死、丘脑出血及中脑出血各1例。经综合治疗6~10 d 10例患者症状消失,3例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结论多数急性脑血管病致偏身舞蹈-投掷症患者为基底节区腔梗,主要表现为运动过度,综合治疗预后大多数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偏身舞蹈-投掷症
下载PDF
糖尿病性偏侧投掷症-偏侧舞蹈症临床特点系统综述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雪梅 张洪鹏 +2 位作者 郭薇 冀旗玲 杜会山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5-210,共6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偏侧投掷症-偏侧舞蹈症(diabetic hemiballism-hemichorea,DHB-HC)患者典型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药物治疗效果。方法检索2008-01-01 2018-06-30Medline数据库收录的有关DHB-HC病例报道,严格筛选文献,系统综述DHB-HC...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偏侧投掷症-偏侧舞蹈症(diabetic hemiballism-hemichorea,DHB-HC)患者典型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药物治疗效果。方法检索2008-01-01 2018-06-30Medline数据库收录的有关DHB-HC病例报道,严格筛选文献,系统综述DHB-HC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预后。结果共纳入23篇文献,53例患者,其中35例(66.0%)为亚裔;男13例(24.5%)、女40例(75.5%),年龄14~91岁,中位数74岁,四分位数间距16岁;5例(9.4%)表现双侧舞蹈症状,48例(90.6%)偏身舞蹈症状;42例患者行头颅 MR检查,33例(78.6%)发现基底节区T1加权像高信号;单纯降糖治疗者24例(45.3%),降糖同时加用对症药物治疗者29例(54.7%),53例患者舞蹈症状均缓解或消失,3例(5.7%)患者1年内复发。结论 DHB-HC好发于亚裔老年女性,其临床特征多为偏侧症状,发病时呈高血糖、高糖化血红蛋白、酮体阴性、头颅 MR基底节T1加权像高信号,积极控制血糖及对症治疗有助于缩短病程,提高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偏侧投掷症-偏侧舞蹈症 糖尿病 运动失调 舞蹈症 治疗结果 系统评价 神经病学表现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致偏侧舞蹈症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春霞 庞在英 杜怡峰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血管病致偏侧舞蹈症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其发病特点、病因及预后。方法对42例急性脑血管病所致的偏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偏侧舞蹈症中脑梗死31例,其中腔...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血管病致偏侧舞蹈症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其发病特点、病因及预后。方法对42例急性脑血管病所致的偏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偏侧舞蹈症中脑梗死31例,其中腔隙性脑梗死30例,大面积脑梗死1例;脑出血11例,其中丘脑小量出血8例,基底节区大量出血3例。脑卒中后24 h与1周内出现偏侧舞蹈症症状分别为36例与6例。应用氟哌啶醇治疗后症状消失35例(83.3%)。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是偏侧舞蹈症的主要病因之一,病灶部位以基底节为主,氟哌啶醇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偏侧舞蹈症 氟哌啶醇
下载PDF
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一例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雪华 陈立杰 +1 位作者 俞春江 王铎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4期245-248,共4页
目的分析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例酮体阳性的糖尿病合并舞蹈症的青年男性患者,分析临床表现,血液,脑脊液(CSF),尿液检测,影像学特点。结果控制血糖后患者舞蹈症状明显减轻。结论酮症性高血糖性... 目的分析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例酮体阳性的糖尿病合并舞蹈症的青年男性患者,分析临床表现,血液,脑脊液(CSF),尿液检测,影像学特点。结果控制血糖后患者舞蹈症状明显减轻。结论酮症性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较酮体阴性者少见,需及时作出诊断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舞蹈症 酮症性高血糖 糖尿病 脑缺血
下载PDF
偏侧舞蹈症15例临床及神经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小英 于学英 +1 位作者 周筠 王拥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9期836-837,共2页
目的探讨偏侧舞蹈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偏侧舞蹈症患者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点及药物治疗,并对部分患者随访0.5-4年。结果11例伴血糖增高;5例为基底节区腔隙梗死;10例可能与糖尿病导致的基底节区微血管病变有关。... 目的探讨偏侧舞蹈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偏侧舞蹈症患者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点及药物治疗,并对部分患者随访0.5-4年。结果11例伴血糖增高;5例为基底节区腔隙梗死;10例可能与糖尿病导致的基底节区微血管病变有关。药物治疗13例,症状控制11例,1例无效,1例加重;2例症状轻不需服药。结论偏侧舞蹈症最常见的病因是脑血管病,而糖尿病导致的偏侧舞蹈症与微血管病变引起出血和缺血病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舞蹈症 糖尿病 脑血管病 微血管病变
下载PDF
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付伟 李永杰 +1 位作者 陈俊红 李丰升 《当代医学》 2010年第22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6例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的临床症状、影像学变化、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治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6例均为未经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其中,4例为糖尿...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6例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的临床症状、影像学变化、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治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6例均为未经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其中,4例为糖尿病非酮症高血糖症,2例为酮症高血糖症。(2)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为突发一侧肢体舞蹈样运动,症状均清醒时出现,睡眠时消失。(3)影像学表现:早期CT表现为舞蹈症状对侧的尾状核、壳核和(或)苍白球的高密度影像,并在1个月左右减弱或消失。磁共振T1像为病灶部位的片状高信号,T2像则表现为低信号或高信号,无水肿征象。(4)本组患者中4例给予氟哌啶醇及氯硝安定等药物治疗,2例患者没有使用上述药物,但所有患者均给予控制血糖治疗,症状均在短期内迅速改善。结论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多见于未系统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者,结合特定部位的变化性影像成像及肢体舞蹈样动作可以做出诊断。通过控制血糖,症状可以短期缓解。是否服用氟哌啶醇和氯硝安定对于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偏侧舞蹈症 MRI CT
下载PDF
继发性偏侧舞蹈症患者疗效差异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雪梅 王艳玲 +2 位作者 堵向楠 耿晓坤 杜会山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17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继发性偏侧舞蹈症患者疗效差异的相关因素,为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7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住院确诊为继发性偏侧舞蹈症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继发... 目的探讨影响继发性偏侧舞蹈症患者疗效差异的相关因素,为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7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住院确诊为继发性偏侧舞蹈症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继发性偏侧舞蹈症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 38例患者中急性脑血管病23例(60.5%),高血糖非酮症偏侧舞蹈症6例(15.8%),其他病因9例(23.7%)。随访结果显示,患者自觉疗效满意26例(68.4%),疗效不满意12例(31.6%),两组患者年龄、卒中史、发病至首诊时间、病灶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卒中史(OR = 0.961,95%CI:1.423~61.658,P < 0.05)及病灶部位(OR = 1.0253,95%CI:2.087~283.919,P < 0.05)是继发性偏侧舞蹈症疗效不佳的危险因素。结论继发性偏侧舞蹈症病因以急性脑血管病为主,高血糖次之。高龄、卒中史、发病至首诊时间、病灶部位均可影响患者短期预后,既往卒中史和非基底节或基底节合并其他多部位病灶是继发性偏侧舞蹈症疗效欠佳的高危因素,需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舞蹈症 急性脑血管病 非酮症性高血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超成 何劲松 +2 位作者 谭湘明 华力明 何正初 《中国医药指南》 2008年第24期192-194,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影像学改变及预后,防止误诊及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的临床症状、影像学变化、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治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①10例均为未经治疗的糖尿病患者...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影像学改变及预后,防止误诊及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的临床症状、影像学变化、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治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①10例均为未经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其中6例为糖尿病非酮症高血糖症,4例为酮症高血糖症。②临床表现;7例为突发起病并以一侧肢体为主的持续性舞蹈样运动,3例为发作性口角抽动伴单肢不自主舞动起病。症状均清醒时出现,睡眠时消失。肌力均为5级,肌张力均正常。③影像学表现:早期CT表现为舞蹈症状对侧的尾状核、壳核和(或)苍白球,丘脑的高密度影像,内囊未受累,并在1个月左右减弱或消失;磁共振(MRI) T_1像为病灶部位的片状高信号,在持续数月后信号减低,T_2则表现为稍低信号或病灶部位区域中心混杂信号而周边高信号,边界清晰,无明显水肿征象。④本组患者均给予氟哌啶醇及氯硝安定等药物治疗并控制血糖,症状均在短期内迅速改善。结论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多见于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结合特定部位的变化性磁共振成像及肢体舞蹈样动作可以做出诊断。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应用氟哌啶醇和氯硝安定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偏侧舞蹈症 高血糖症 MRI CT
下载PDF
非酮症性高血糖偏身舞蹈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常红 蔡姝萍 +3 位作者 余梓薇 唐晓梅 李群彦 刘伟 《北京医学》 CAS 2021年第11期1086-1089,共4页
目的总结非酮症性高血糖偏身舞蹈症(hemichorea associated with non-ketotic hyperglycemia,HC-NH的临床、影像学特征以及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9月北京市海淀医院和开封市中心医院诊断为HC-NH的14例患者,结合临床症状... 目的总结非酮症性高血糖偏身舞蹈症(hemichorea associated with non-ketotic hyperglycemia,HC-NH的临床、影像学特征以及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9月北京市海淀医院和开封市中心医院诊断为HC-NH的14例患者,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资料,分析该病的发病机制、影像学表现及预后。结果患者平均年龄(77.0±9.6)岁,从出现症状到就诊平均8.83 d。患者均有糖尿病病史,就诊时即刻血糖平均值为(22.89±10.37)mmol/L,入院后糖化血红蛋白平均值为(12.7±2.0)%;尿常规未见酮体;头颅CT平扫表现为纹状体高密度或MRI-T1WI高信号病变,T2WI信号可变化,病灶边界清晰周围无水肿。经积极控制血糖、改善循环及多巴胺抑制剂治疗后,患者症状迅速好转。结论HC-NH主要为老年发病,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及时诊断,积极治疗,预后较好。但需警惕不典型病例并与其他引起舞蹈症的疾病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糖 偏侧舞蹈 临床特征 预后
下载PDF
老年人偏身颤搐-舞蹈症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蕴琛 戴志华 《天津医药》 CAS 1997年第8期474-478,共5页
报道14例60岁以上的偏身颤搐-舞蹈症。病因10例为脑梗死、3例为脑出血、1例为钙化。病变部位为基底节、尾状核、壳核、内囊前肢、放射冠等,病灶范围在0.8cm×1cm×1cm~1.5cm×1.5cm×2cm之间。经病因及对症治疗,10例... 报道14例60岁以上的偏身颤搐-舞蹈症。病因10例为脑梗死、3例为脑出血、1例为钙化。病变部位为基底节、尾状核、壳核、内囊前肢、放射冠等,病灶范围在0.8cm×1cm×1cm~1.5cm×1.5cm×2cm之间。经病因及对症治疗,10例症状很快消失,2例明显减轻。结合文献资料,对老年患者与中青年患者在病因、临床表现、预后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病人 偏身颤搐 舞蹈症 临床特点
下载PDF
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的脑部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新坚 程传虎 +3 位作者 黄旭东 肖俊强 赖海辉 林强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5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分析非酮症性高血糖偏侧舞蹈症的脑部CT和MRI表现,探讨其诊断依据。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以偏侧舞蹈症为主要症状的糖尿病患者脑部的CT和MRI资料,其中8例患者接受至少1次CT平扫,5例接受至少1次MR检查,4例治疗后接受CT复查。结... 目的:分析非酮症性高血糖偏侧舞蹈症的脑部CT和MRI表现,探讨其诊断依据。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以偏侧舞蹈症为主要症状的糖尿病患者脑部的CT和MRI资料,其中8例患者接受至少1次CT平扫,5例接受至少1次MR检查,4例治疗后接受CT复查。结果:颅脑CT示患肢对侧纹状体高密度影,主要位于壳核与尾状核头,MRI上T_1WI上述部位呈高信号改变,边界尚清楚,T_2WI病灶呈低或混杂信号。经综合治疗后,复查发现,CT上病灶密度减低缩小或消失。结论: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以对侧或双侧纹状体壳核、尾状核头CT高密度影、MRI短T_1高信号为特点,密切结合临床病史不难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舞蹈症 糖尿病 非酮症 X线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致偏侧舞蹈症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佘小云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4期231-234,共4页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血管病(ACVD)引起偏侧舞蹈症的患者的病历资料归纳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自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ACVD致偏侧舞蹈症的1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发病时间,发病特点,临床表现...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血管病(ACVD)引起偏侧舞蹈症的患者的病历资料归纳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自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ACVD致偏侧舞蹈症的1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发病时间,发病特点,临床表现,MRI或CT检查,治疗方法及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16例患者中,9例为急性脑梗死(56.25%),4例为急性脑出血(25%),3例为短暂性脑缺血(18.75%)。16例患者的MRI图像显示病变部位在尾状核6例(37.5%),丘脑6例(37.5%),壳核1例(6.25%)。16例患者经治疗治愈10例,有效患者5例,无效患者1例。结论 ACVD致偏侧舞蹈症其主要病变部位集中于基底核区尾状核,且病灶多在对侧出现,在治疗上应控制脑血管病高危因素,并据原发疾病进行针对性治疗,辅以氟哌啶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偏侧舞蹈症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