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心理弹性变化轨迹及影响因素
1
作者 赵文霞 陈德鹏 +1 位作者 陈士东 周宾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22期3220-3225,共6页
目的 探究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心理弹性变化轨迹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8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1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分别于... 目的 探究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心理弹性变化轨迹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8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1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分别于出院前和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评估患者心理弹性变化轨迹;采用人口学特征量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查兹-坎贝尔睡眠量表(RCSQ)、家庭关怀指数问卷(APGAR)、Herth希望指数量表(HHI)、慢性病疲劳量表(FS-14)、情绪智力量表于出院前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心理弹性、社会支持、睡眠质量、家庭关怀度、希望水平、疲劳及情绪智力水平,利用增长混合模型识别心理弹性变化轨迹类别,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识别轨迹类别的影响因素。结果 41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访期间失访9例,最终成功随访409例。无条件潜类别增长模型(LCGM)拟合获取低心理弹性成长、中心理弹性平稳、高心理弹性下降3条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心理弹性变化轨迹,分别占15.16%、63.08%、21.76%;持续下降组患者年龄(68.24±6.26)岁>平稳组的(59.86±7.12)岁>持续升高组的(49.24±5.75)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下降组患者的PSSS评分为(57.56±4.33)分<持续升高组的(61.57±6.21)分<平稳组的(63.58±4.7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下降组患者的RCSQ评分为(51.85±5.12)分<平稳组的(63.75±4.92)分<持续升高组的(68.96±7.3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下降组患者的APGA评分为(5.33±1.24)分<平稳组的(7.11±1.53)分<持续升高组的(7.65±1.7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下降组患者的HHI评分为(26.52±3.61)分<平稳组的(31.59±3.20)分<持续升高组的(37.24±4.1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下降组患者的FS-14评分为(26.52±3.61)分<持续升高组的(8.14±1.76)分、平稳组的(8.42±1.4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下降组患者的情绪智力评分为(48.96±5.72)分<平稳组的(53.29±5.26)分<持续升高组的(62.23±7.3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下降组、持续升高组、平稳组患者的吞咽障碍分别占53.93%、24.19%、44.96%,焦虑情绪分别占70.79%、33.87%、37.21%,抑郁情绪分别占58.43%、29.03%、47.67%,延续性护理分别占12.36%、66.13%、29.46%,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吞咽障碍、焦虑情绪、抑郁情绪、FS-14评分是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心理弹性轨迹的危险因素(P<0.05),延续性护理、PSSS评分、RCSQ评分、APGAR评分、HHI评分、情绪智力评分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 低心理弹性成长、高心理弹性下降、中心理弹性平稳是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心理弹性的主要变化轨迹,吞咽障碍、焦虑情绪、抑郁情绪、FS-14评分、延续性护理、PSSS评分、RCSQ评分、HHI评分、情绪智力评分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偏瘫 心理弹性 变化轨迹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悬吊训练结合功能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陈露 华隽 俞青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935-939,共5页
目的分析悬吊训练(SET)结合功能电刺激(FES)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20年11月至2022年12月脑卒中偏瘫患者70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3组:实验组24例、对照组A 23例、对照组B 23例。3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 目的分析悬吊训练(SET)结合功能电刺激(FES)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20年11月至2022年12月脑卒中偏瘫患者70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3组:实验组24例、对照组A 23例、对照组B 23例。3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A给予FES治疗,对照组B给予SET治疗,实验组给予SET联合FES治疗。4周后,比较3组Brunnstrom分期,上肢运动功能(FMA-UE)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Barthel指数(MBI),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外展、外旋、内旋),肩手肌群平均肌电值(三角肌前束、斜方肌上束)。结果治疗后实验组Brunnstrom V期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A、对照组B(P<0.05);治疗后实验组FMA-UE评分、MBI高于对照组A、对照组B,VAS低于对照组A、对照组B(P<0.05);治疗后实验组前屈、外展、外旋、内旋角度大于对照组A、对照组B(P<0.01);治疗后实验组三角肌前束、斜方肌上束平均肌电值高于对照组A、对照组B(P<0.01)。结论SET联合FES治疗脑卒中偏瘫可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还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上肢功能,提升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 悬吊训练 功能电刺激 上肢功能 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全身振动训练联合八段锦在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3
作者 李倩 刘桂花 周琰琰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22期3865-3869,3874,共6页
目的探究全身振动训练联合八段锦在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出血性脑卒中稳定期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可见不同程度偏瘫,采用单双号法随机分为常规训练组和联合组,每组6... 目的探究全身振动训练联合八段锦在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出血性脑卒中稳定期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可见不同程度偏瘫,采用单双号法随机分为常规训练组和联合组,每组65例。常规训练组在全身震动平台上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联合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八段锦训练。对2组患者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平衡能力[平衡能力量表(BBS)评分]、肢体功能[Fugl-Meyer量表(FMA)评分]、生活质量[巴氏指数(BI)、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量表)评分]等进行评价。结果2组患者干预6个月后BBS、FMA、BI、SF-36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且联合组患者干预6个月后BBS[(45.50±3.29)分vs.(38.12±3.74)分]、FMA[(74.49±4.67)分vs.(69.21±4.59)分]、BI[(69.46±5.32)分vs.(64.17±5.09)分]、SF-36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训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过程中采取全身振动训练联合八段锦的康复方案可有效帮助患者恢复肢体与平衡功能,并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振动训练 八段锦 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 平衡能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透穴针刺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何宗颖 张琳园 安恒远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17期89-92,共4页
目的:透穴针刺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82例卒中后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透穴组各41例。常规组予以体外冲击波治疗;透穴组在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透穴针刺治疗,1个月为1... 目的:透穴针刺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82例卒中后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透穴组各41例。常规组予以体外冲击波治疗;透穴组在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透穴针刺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患侧表面肌电图(sEMG)[腓肠肌、股四头肌、胫骨前肌的肌电积分值(iEMG)]、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及运动耐力[峰值功率(PP)、运动持续时间(ED)]。结果:治疗后,透穴组股四头肌、腓肠肌、胫骨前肌的iEMG均较常规组显著提高(P<0.05);两组治疗前BB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BBS评分均升高,而透穴组较常规组高(P<0.05);治疗前,两组PP、ED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PP、ED均升高,而透穴组较常规组高(P<0.05)。结论:透穴针刺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可促进其腓肠肌、股四头肌、胫骨前肌功能的恢复,同时改善其平衡能力,增强其运动耐力,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偏瘫 透穴 表面肌电图 平衡功能
下载PDF
基于Bobath理念下的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木朋 苏玮萱 +3 位作者 方玮 高丽君 潘洁 廖亮华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5期78-81,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Bobath理念下的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10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康复方式分为常规康复组和Bobath技术组。两组均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常规康复... 目的探究基于Bobath理念下的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10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康复方式分为常规康复组和Bobath技术组。两组均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常规康复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Bobath技术组给予基于Bobath理念下的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步态状态、运动能力、平衡能力。结果治疗12周后,Bobath技术组10 m最快步行速度(MWS)(0.73±0.17)m/min、步长(42.21±4.07)cm及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53.24±4.13)分、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LE)(28.32±2.95)分、Berg平衡量表(BBS)(49.16±3.24)分、脑卒中姿势评定量表(PASS)(25.81±3.06)分高于常规康复组(0.61±0.12)m/min、(37.76±3.82)cm、(45.93±3.51)分、(24.17±2.72)分、(40.25±3.13)分、(21.24±1.82)分;威斯康星步态量表(WGS)(15.83±1.43)分低于常规康复组(24.21±1.75)分(P<0.05)。结论基于Bobath理念下的康复训练可调控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能力,改善其步态状态,调节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bath理念 康复训练 脑卒中偏瘫 步态状态
下载PDF
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步行能力、Lovett肌力分级及平衡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安丹蔷 季宇宣 +2 位作者 张瀚之 石狄 肖京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77-381,共5页
目的分析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步行能力、Lovett肌力分级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12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康复治疗至少8周的86例老年脑卒中偏瘫... 目的分析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步行能力、Lovett肌力分级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12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康复治疗至少8周的86例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训练方法不同分为联合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联合等速肌力训练,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训练。观察分析两组训练前及训练8周后神经功能、步行能力、Lovett肌力分级、平衡能力、不良反应。结果训练后,两组NIHSS评分、Rankin评分均较训练前降低,且联合组NIHSS评分、Rankin评分分别为(10.96±1.32)、(2.12±0.24)分,均低于对照组[(15.93±1.79)、(2.65±0.2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FAC高分级均较训练前增加,且联合组FAC及Lovett肌力高分级比例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BBS评分均较训练前升高,且联合组BBS评分(45.19±4.83)分,高于对照组[(38.76±4.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显著不良反应。结论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可改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提高其步行能力、Lovett肌力分级及平衡能力,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 等速肌力训练 老年 脑卒中偏瘫 神经功能 步行能力 Lovett肌力分级 平衡能力
下载PDF
基于PEO模式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功能恢复及表面肌电信号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孙艺淼 郗海涛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人-环境-作业(PEO)模式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功能恢复及表面肌电信号变化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5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PEO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PEO组采用基于PEO模式的康复训练。比较... 目的观察基于人-环境-作业(PEO)模式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功能恢复及表面肌电信号变化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5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PEO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PEO组采用基于PEO模式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训练效果、下肢功能、肌力水平及表面肌电信号。结果训练后PEO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两组患者下肢功能较训练前改善,且PEO组较对照组改善更好(P<0.05)。训练后两组患者肌力水平均高于训练前,且PEO组高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两组患者表面肌电信号均强于训练前,且PEO组较对照组更强(P<0.05)。结论基于PEO模式的康复训练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具有明显康复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下肢功能,增加表面肌电信号,提高肌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环境-作业模式 康复训练 脑卒中后偏瘫 下肢功能 表面肌电信号
下载PDF
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任务导向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肢体肌力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彩艳 杨翠花 刘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8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任务导向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肢体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任务导向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肢体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基础治疗及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任务导向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肢体肌力恢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髋关节与膝关节前屈、后伸肌力高于对照组,髋关节与膝关节前屈、后伸肌张力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LE)、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AC)评分及髋关节与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任务导向康复训练用于脑卒中后偏瘫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显著,可增强肌力,促进肢体功能及关节活动度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脉冲电刺激 任务导向康复训练 脑卒中后偏瘫 肢体肌力
下载PDF
中药热奄包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对中风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朱崎 李佩芳 +2 位作者 张慧慧 刘霞 范秀敏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6期672-676,共5页
目的观察中药热奄包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对中风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7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基础治疗+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 目的观察中药热奄包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对中风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7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基础治疗+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热奄包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干预前后患者中医症状积分、肌力状况、肢体功能、步行情况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Lovett肌力评分、简式Fugl-Meyer量表(FMA)评分、10 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10 MWT)和Barthel指数量表(BI)]。最后统计2组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57%(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呈下降趋势(P<0.05),且研究组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Lovett肌力评分、FMA评分、10 MWT和BI评分均有增加趋势(P<0.05),且研究组增加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SF-36量表的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活力(VT)、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生理机能(PF)、社会功能(SF)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奄包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确切,能改善肌力、肢体功能,步行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从而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偏瘫 脑卒中 中药热奄包 补阳还五汤 肢体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步态训练与评估系统联合中药热奄包疗法在脑卒中偏瘫病人中的应用
10
作者 吴小妹 焦建东 +2 位作者 冯乐 黄飞飞 严婧 《循证护理》 2024年第16期2991-2995,共5页
目的:探究步态训练与评估系统联合中药热奄包疗法在脑卒中偏瘫病人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7月—2023年6月收治的86例脑卒中偏瘫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2022年7月—12月收治的43例病人为对照组,2023年... 目的:探究步态训练与评估系统联合中药热奄包疗法在脑卒中偏瘫病人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7月—2023年6月收治的86例脑卒中偏瘫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2022年7月—12月收治的43例病人为对照组,2023年1月—6月收治的43例病人为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在其基础上实施步态训练与评估系统联合中药热奄包疗法,干预8周后比较两组病人的平衡功能和步态恢复情况。结果:干预8周后,干预组病人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及步速、跨步长、步频高于对照组,重心移动轨迹总长度及面积、步宽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步态训练与评估系统联合中药热奄包疗法能有效提升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平衡功能,纠正其步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 步态训练与评估系统 中药热奄包疗法 平衡功能 护理
下载PDF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伤残接受度与应对方式及抑郁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乔莉霞 赵建法 +3 位作者 陈昊阳 朱玉叶 陈萍 陈升东 《海军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 研究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伤残接受度与应对方式及抑郁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5月至2022年6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残疾接受度量表(ADS-R)、医学应对量表(MCMQ)、抑郁自评量表(... 目的 研究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伤残接受度与应对方式及抑郁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5月至2022年6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残疾接受度量表(ADS-R)、医学应对量表(MCMQ)、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患者伤残接受度、应对方式、抑郁程度,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三者间的相关性。结果 合并功能障碍器官个数、肢体麻木状况、年龄、职业不同的患者ADS-R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6例患者中,伤残接受度为低度的有29例,中度有52例,高度有15例。其中屈服应对、回避应对、SDS评分中,高度接受患者<中度接受患者<低度接受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面对应对评分中,高度接受患者>中度接受患者>低度接受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DS-R评分与屈服应对评分、回避应对评分、SDS评分呈负相关(P<0.05),与面对应对评分呈正相关(P<0.05)。SDS评分与屈服应对评分、回避应对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面对应对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ADS-R评分越高,屈服应对评分、回避应对评分、SDS评分越低,面对应对评分越高。临床上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在提高患者ADS-R评分的同时,改善其应对方式与抑郁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偏瘫 伤残接受度 应对方式 抑郁水平
下载PDF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虚拟现实技术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运动功能障碍的研究
12
作者 李强 杜雪松 张梅 《中国康复》 2024年第7期387-392,共6页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虚拟现实(VR)技术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rTMS、VR组、联合组,每组各36例。3组均采取常规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rTMS组给予低频rTMS,VR组给予V...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虚拟现实(VR)技术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rTMS、VR组、联合组,每组各36例。3组均采取常规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rTMS组给予低频rTMS,VR组给予VR技术训练,联合组给予rTMS联合VR技术训练,干预时间均为4周。比较3组干预前后身体压力中心摆动指标(身体摆动长度、摆动面积、平均速度)、稳定极限(LO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患肢身体成分相关指标(浮肿指数、肌肉力量、骨骼肌指数)、脑血流量(CBF)、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里弗米德行为记忆试验评价表(RBMT)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睁眼时、闭眼时身体摆动长度、摆动面积、平均速度较前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VR组,VR组低于rTMS组(均P<0.05);3组LOS结果均升高,且联合组高于VR组,VR组高于rTMS组(均P<0.05);3组FMA、BI评分均升高,且联合组高于VR组,VR组高于rTMS组(均P<0.05);3组浮肿指数均降低,且联合组、VR组均低于rTMS组(均P<0.05),3组上肢肌肉力量、骨骼肌指数均升高,且联合组、VR组高于rTMS组(均P<0.05);3组CBF均升高,且联合组高于rTMS组,rTMS组高于VR组(均P<0.05);3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rTMS组,rTMS组低于VR组;3组MoCA、RBMT评分均升高,且联合组高于rTMS组,rTMS组高于VR组(均P<0.05)。结论:rTMS联合VR技术训练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提高身体稳定性,恢复神经认知功能及脑血流量,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VR技术训练 脑卒中偏瘫 运动功能障碍 脑血流量
下载PDF
罗伊适应模式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洋洋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3期88-91,共4页
目的:研究罗伊适应模式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厦门弘爱康复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罗... 目的:研究罗伊适应模式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厦门弘爱康复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罗伊适应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自我感受负担、应对方式、自护能力、自我效能感及并发症。结果:护理后,两组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SPB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积极应对评分升高,消极应对评分降低,观察组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均提高,观察组GSES评分、ES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伊适应模式护理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自护能力和自我效能感水平,减轻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使患者积极应对康复治疗,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伊适应模式 脑卒中偏瘫 自护能力 应对方式 并发症
下载PDF
基于目标设置的镜像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周围神经电生理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瑶 于勇 王楠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8期60-63,80,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目标设置的镜像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周围神经电生理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 目的探讨基于目标设置的镜像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周围神经电生理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基于目标设置的镜像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胫腓神经波幅及胫神经、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高于对照组,胫腓神经潜伏期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及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目标设置的镜像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能够促进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周围神经传导功能恢复,修复受损神经功能,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目标设置的镜像疗法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后偏瘫
下载PDF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分期针灸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表面肌电信号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彦伟 柳韶真 岳玮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8期127-133,共7页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LF-rTMS)联合分期针灸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表面肌电信号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6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LF-rTMS组37例、针灸组35例、联合组34例。LF-rTMS组采用LF-rTMS治疗,针灸组采用分期针...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LF-rTMS)联合分期针灸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表面肌电信号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6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LF-rTMS组37例、针灸组35例、联合组34例。LF-rTMS组采用LF-rTMS治疗,针灸组采用分期针灸治疗,联合组采用LF-rTMS联合分期针灸治疗。治疗6周后,比较3组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值(RMS)、协同收缩率(CR)]、康复效果[上肢运动功能(U-FMA)、改良Ashworth量表(MAS)、改良Barthel指数(MBI)]、Brunnstrom分期康复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屈肘肱二头肌、伸肘肱三头肌RMS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屈肘肱二头肌、伸肘肱三头肌CR均较治疗前缩小(P<0.05);且联合组屈肘肱二头肌、伸肘肱三头肌RMS均大于LF-rTMS组、针灸组(P<0.05),针灸组屈肘肱二头肌与伸肘肱三头肌RMS均大于LF-rTMS组(P<0.05);联合组屈肘肱二头肌、伸肘肱三头肌CR均小于LF-rTMS组、针灸组(P<0.05),针灸组屈肘肱二头肌与伸肘肱三头肌CR均小于LF-rTMS组(P<0.05)。治疗后,3组恢复期恢复期(Ⅳ+Ⅴ期)病例数占比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联合组恢复期病例数占比高于LF-rTMS组、针灸组(P<0.05)。治疗后,3组U-FM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M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U-FMA、MBI评分均高于LF-rTMS组、针灸组(P<0.05),MAS评分均低于LF-rTMS组、针灸组(P<0.05);针灸组U-FMA、MBI均高于LF-rTMS组(P<0.05),MAS评分低于LF-rTMS组(P<0.05)。结论:LF-rTMS联合分期针灸治疗能够缓解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痉挛程度,提高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肢表面肌电信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偏瘫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分期针灸 表面肌电信号 康复效果
下载PDF
安神通督针刺法结合触觉振动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观察
16
作者 沈晓聪 陈丽 +2 位作者 罗远 黄文静 余英 《四川中医》 2024年第8期189-192,共4页
目的:观察安神通督针刺法结合触觉振动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21年5月~2023年9月就诊于我院康复科的9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训练组给予触觉振动反馈训练干预,针刺+训练组给予安神通督针... 目的:观察安神通督针刺法结合触觉振动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21年5月~2023年9月就诊于我院康复科的9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训练组给予触觉振动反馈训练干预,针刺+训练组给予安神通督针刺法结合触觉振动反馈训练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步态分析、星状伸展平衡测试(SEBT)测试及评分[简化Fugl-Meyer(FMA)、中医证候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日常生活能力(ADL)]差异,统计两组疗效。结果:针刺+训练组总有效率(痊愈0例+显著进步19例+进步24例)高于训练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髋和膝屈曲RI、健侧步长均较前升高,针刺+训练组较训练组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SEBT测试患侧和健侧支撑正前方、后内方、后外方、正后方均较前升高,针刺+训练组较训练组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FMA上肢和下肢评分、BBS评分、ADL评分均较前升高,针刺+训练组较训练组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较前降低,针刺+训练组较训练组更低(P<0.05)。结论:安神通督针刺法结合触觉振动反馈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促进平衡功能的恢复,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神通督针刺法 触觉振动反馈训练 运动功能 脑卒中偏瘫 平衡功能
下载PDF
章薇教授治疗中风后痉挛偏瘫临证经验
17
作者 张恒芬 谭艳 +1 位作者 肖瑶琪 章薇(指导)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11期80-83,共4页
章薇教授认为中风后痉挛偏瘫病机责之阴阳失调,气血不通,在治疗上章教授运用首创的张力平衡针法平衡患侧肢体屈肌与伸肌的肌力,恢复患者肢体正常的肌张力,促进患肢神经功能修复,结合头针整体治疗,同时予以中药、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为... 章薇教授认为中风后痉挛偏瘫病机责之阴阳失调,气血不通,在治疗上章教授运用首创的张力平衡针法平衡患侧肢体屈肌与伸肌的肌力,恢复患者肢体正常的肌张力,促进患肢神经功能修复,结合头针整体治疗,同时予以中药、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为患者谋求最优疗效,并附以医案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痉挛偏瘫 针灸 章薇 张力平衡针法
下载PDF
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
18
作者 唐刘要 麻淼 王泽林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7期839-840,共2页
目的探讨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4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自... 目的探讨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4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0%,高于对照组的81.08%(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的效果较好,可加速患者症状康复,提高其肢体运动功能与生活自理能力,且治疗安全性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汤 康复训练 中风后偏瘫 肢体运动功能 生活自理能力
下载PDF
防痉挛针刺法联合肩胛带控制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肩痛临床观察
19
作者 刘铭 李芝慧 +7 位作者 张静 王琼芬 毛伟 白杨 陈新 王岚 蔡力妍 陈静雯 《河南中医》 2024年第1期108-112,共5页
目的:观察防痉挛针刺法联合肩胛带控制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80例,伴有偏瘫肩痛、运动受限,所有受试者均为右利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观察防痉挛针刺法联合肩胛带控制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80例,伴有偏瘫肩痛、运动受限,所有受试者均为右利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肩胛带控制训练治疗,治疗组给予防痉挛针刺法联合肩胛带控制训练治疗。观察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改良Ashworth评分、被动关节活动度(passive range of motion,PROM)、简化Fugl-Meye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ugl-Meyer motor function assessment upper limb,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Ashworth评分低于对照组,PROM、FMA-UE评分及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痉挛针刺法联合肩胛带控制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肩痛,能明显减轻患者偏瘫肩痛,平衡肌张力,改善患肩关节活动度、提高上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肩痛 防痉挛针刺 肩胛带控制训练
下载PDF
基于“治痿独取阳明”理论探讨乙酰胆碱与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正宁 何旭 +2 位作者 姚震 解晓霞 陈钧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2期31-35,共5页
从中医学的文献和理论研究入手,系统地阐述“治痿独取阳明”理论,并从乙酰胆碱在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中的作用机制方面对“治痿独取阳明”理论与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的联系进行阐述论证,以期为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提供更多的临床诊疗思路。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后 偏瘫 乙酰胆碱 治痿独取阳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