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1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W SPECIES OF GENUS MANSONIELLA POPPIUS FROM CHINA(HEMIPTERA: MIRIDAE: BRYOCORINAE) 被引量:12
1
作者 胡奇 郑乐怡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59-170,共12页
本文记述了曼盲蝽属MansonielaPoppius,1915的7个新种:环曼盲蝽M.annulatasp.nov.;脊曼盲蝽M.cristatasp.nov.;狭长曼盲蝽M.elongatasp.nov.;黄翅曼盲... 本文记述了曼盲蝽属MansonielaPoppius,1915的7个新种:环曼盲蝽M.annulatasp.nov.;脊曼盲蝽M.cristatasp.nov.;狭长曼盲蝽M.elongatasp.nov.;黄翅曼盲蝽M.flavasp.nov.;胡桃曼盲蝽M.juglandissp.nov.;瑰环曼盲蝽M.rosaceasp.nov.;赤环曼盲蝽M.rubidasp.nov.。提出3个新组合:M.cinnamomi(ZhengetLiu,1992),comb.nov.;M.sasafri(ZhengetLiu,1992),comb.nov.;M.wangi(ZhengetLi,1992),comb.nov.,均由PachypeltisSignoret属移入本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翅目 盲蝽科 单室盲蝽亚科 曼盲蝽属 新种
下载PDF
鼎湖山昆虫——(Ⅰ)半翅目 Hemiptera:缘蝽科 Coreidae 被引量:1
2
作者 华立中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1年第3期-,共6页
广东省高要县肇庆市东市的鼎湖山,是我省有名的风景区之一。它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在非洲和中东等地,沿这条线一带都是沙漠,唯独鼎湖山保留着茂的森林。现经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选定为在我国进行人与生物圈研究的三个定位站之一.因此,鼎湖山... 广东省高要县肇庆市东市的鼎湖山,是我省有名的风景区之一。它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在非洲和中东等地,沿这条线一带都是沙漠,唯独鼎湖山保留着茂的森林。现经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选定为在我国进行人与生物圈研究的三个定位站之一.因此,鼎湖山动、植物区系的研究就成为急待解决的先行课题.本文报导半翅日缘蝽科昆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胸背板 腹节 腿节 股节 hemiptera Coreidae 后足胫节 鼎湖山 昆虫 半翅目 异翅目
下载PDF
河南鸡公山地区陆生半翅目(Hemiptera)昆虫区系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卢宝泉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1期92-98,共7页
本文以鸡公山地区为基点从陆生半翅目昆虫区系角度探讨豫南在世界动物区系中的归属以及鸡公山地区陆生半翅目昆虫区系形成和生态地理的特点.依据所采到的122种及1亚种陆生半翅目昆虫标本,从四个方面对河南鸡公山地区陆生半翅目昆虫进行... 本文以鸡公山地区为基点从陆生半翅目昆虫区系角度探讨豫南在世界动物区系中的归属以及鸡公山地区陆生半翅目昆虫区系形成和生态地理的特点.依据所采到的122种及1亚种陆生半翅目昆虫标本,从四个方面对河南鸡公山地区陆生半翅目昆虫进行了区系特点分析.区系分析的结果表明,豫南应属东洋界,东洋与古北两界在豫南分界线划在淮河一线为合适;鸡公山地区陆生半翅目昆虫区系形成情况复杂,其与华中、华南、西南、华北、东北区系相关。另外,根据调查资料对本区种类组成,优势种、重要经济种、群落动态等方面的生态地理特点做了初步探讨.最后对河南森林昆虫区划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半翅目 区系 河南 鸡公山
下载PDF
New Jurassic Fossil True Bugs of the Pachymeridiidae(Hemiptera:Pentatomomorpha)from 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9
4
作者 YAO Yunzhi CAI Wanzhi REN Do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期35-47,共13页
摘要:四个新石块类和从家庭 Pachymeridiidae, Beipiaocoris multifurcus, Bellicoris mirabilis, Nitoculus regillus,和 Viriosinervis stolidus 的真错误的种类,被描述。新标本从东北中国的 Jiulongshan 和 Yixian 形成从中间... 摘要:四个新石块类和从家庭 Pachymeridiidae, Beipiaocoris multifurcus, Bellicoris mirabilis, Nitoculus regillus,和 Viriosinervis stolidus 的真错误的种类,被描述。新标本从东北中国的 Jiulongshan 和 Yixian 形成从中间、上面的侏罗记非海洋的沉积阶层被收集。种类 Karatavocoris asiatica Becker-Migdisova, 1963,它被认为是家庭 Coreidae 的一个成员被转移到 Pachymeridiidae。知道并且最新发现石块 pachymeridiid 地区被给的所有的一张新地图。家庭的诊断被修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翅类 新种类 东北地区 蝽象型
下载PDF
An Extraordinary Early Jurassic Planthopper from Hunan (China) Representing a New Family Qiyangiricaniidae fam.nov. (Hemiptera:Fulgoromorpha:Fulgoroidea) 被引量:1
5
作者 Jacek SZWEDO WANG Bo ZHANG Haichu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4期739-748,共10页
从南部的中国的更低的侏罗记的 planthoppers Fulgoromorpha 的一个新家庭被描述包括 Qiyangiricania cesta 林, 1986。新家庭与 Fulgoroidea 的另外的侏罗记代表在脉络模式不同,介绍复翅脉络的特别模型,别在绝灭、最近的 planthoppe... 从南部的中国的更低的侏罗记的 planthoppers Fulgoromorpha 的一个新家庭被描述包括 Qiyangiricania cesta 林, 1986。新家庭与 Fulgoroidea 的另外的侏罗记代表在脉络模式不同,介绍复翅脉络的特别模型,别在绝灭、最近的 planthoppers 之中发现。Fulgoroidea 进化的中生代阶段被讨论。绝灭的 taxon Ricaniites fulgens (Brodie, 1845 ) 从半翅类从英国的英国 Dorset 州的半岛被排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蝉总科 早侏罗纪 中国南部 稻飞虱 半翅目 家庭 湖南 下侏罗统
下载PDF
New Hormaphididae(Hemiptera,Aphidomorpha) from the Baltic Amber and its Palaeogeographic Significance 被引量:1
6
作者 Piotr WEGIEREK Dagmara ZYLA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3期521-527,共7页
现在的学习描述新类和种类 Unicohormaphis sorini,它属于亚科 Cerataphidinae。属于 Hormaphididae 家庭的蚜虫的当代的分发被总结并且分析。根据获得的数据,温暖在的气候始新世对在欧洲的区域上的家庭的扩大导致。随后的气候变化,... 现在的学习描述新类和种类 Unicohormaphis sorini,它属于亚科 Cerataphidinae。属于 Hormaphididae 家庭的蚜虫的当代的分发被总结并且分析。根据获得的数据,温暖在的气候始新世对在欧洲的区域上的家庭的扩大导致。随后的气候变化,源于地壳变动并且近结束的 orogenic 运动始新世,导致了在北半球的气候的可观的冷却并且弄干。这些过程贡献了缩小由副热带的森林盖住的区域击倒,它组成了 Hormaphididae (Cerataphidinae ) 的产地。保留他们的生活方式, Cerataphidinae 被强迫在欧洲限制他们家庭的分发,和代表变得完全绝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罗的海 半翅目 古地理 琥珀 欧洲地区 气候变暖 亚热带森林 气候变化
下载PDF
A New Subfamily of Aphids (Hemiptera,Aphidomorpha)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Lebanese Amber with a Description of the Oldest Apterous Morphs 被引量:1
7
作者 Piotr WEGIEREK David A.GRIMALD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4期665-672,共8页
蚜虫被他们的高多型性标记,但是种类从早白垩纪报导了仅仅从有翼的 morphs 被知道。在黎巴嫩的琥珀的无翅的成年 morph 的发现并且一一样的种类幼虫为两个的理解是很重要的在开发的早阶段的这个昆虫组的词法、生物的进化。Gondvanoaphi... 蚜虫被他们的高多型性标记,但是种类从早白垩纪报导了仅仅从有翼的 morphs 被知道。在黎巴嫩的琥珀的无翅的成年 morph 的发现并且一一样的种类幼虫为两个的理解是很重要的在开发的早阶段的这个昆虫组的词法、生物的进化。Gondvanoaphis estephani 最近的蚜虫家庭 Thelaxidae 的新亚科,新类和种类被描述。在到在 Thelaxidae 放的另外的类的尊重的新类的人物被考察。有关 Gondvanoaphis 新类的 palaeoecological 和 palaeogeographical 数据也被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白垩世 黎巴嫩 新亚科 蚜虫 琥珀 变种 半翅目 成虫形态
下载PDF
Paleo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Mesozoic Palaeontinidae (Insecta, Hemiptera) in China with Description of New Taxa
8
作者 WANG Bo ZHANG Haichun FANG Y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期31-37,共7页
Until now, all Chinese palaeontinids have come from northern China and are more diverse than any other hemipterous insects in the Mesozoic. Most palaeontinids have been discovered from the area encompassing northern H... Until now, all Chinese palaeontinids have come from northern China and are more diverse than any other hemipterous insects in the Mesozoic. Most palaeontinids have been discovered from the area encompassing northern Hebei, the Ningcheng area of Inner Mongolia and western Liaoning. The difference in ubiquity of fossil records between northern and southern China is probably related to taphonomical and collecting bias. Records of Early and Late Jurassic palaeontinids are very scarce. The highest diversity of palaeontinid species occurs in the Middle Jurassic of Daohugou Lagersttte. Early Cretaceous palaeontinids of China are restricted to the typical distribution of Jehol Biota. Palaeontinodes sp. is described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Yixian Formation of Yangshuwanzi, Inner Mongolia and is the only Palaeontinodes specimen from the Cretaceous. Plachutella exculpta Zhang, 1997 from the Lower Jurassic Badaowan Formation of Karamai, Xinjiang is re-described and some previously reported species of this genus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部 昆虫纲 中生代 古地理分布 新种描述 半翅目 早白垩世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Talaya batraba gen.et sp.nov.- the First Nymph of a Protopsyllidiid(Hemiptera:Sternorrhyncha:Psyllomorpha)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Amber of Lebanon
9
作者 Jowita DROHOJOWSKA Jacek SZWEDO Dany AZAR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期21-31,共11页
A hemipteran nymph of the sternorrhynchan lineage,placed in the family Protopsyllidiidae is the first found in the fossil record,based on an inclusion in amber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of Hammana / Mdeyrij,Abeih Form... A hemipteran nymph of the sternorrhynchan lineage,placed in the family Protopsyllidiidae is the first found in the fossil record,based on an inclusion in amber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of Hammana / Mdeyrij,Abeih Formation,Central Lebanon.Based on distinctive features such as a median dorsal elevation and the presence of a large,conical,exposed,setiferous anal tube,the fossil is placed in Talaya batraba gen.et sp.nov.and the newly erected taxon is compared to known nymphs of extinct Protopsyllidiidae.The evolutionary traits of the family and its relatives are conside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巴嫩 半翅目 早白垩世 若虫 SP 琥珀 化石记录 下白垩统
下载PDF
Study on Larval Diapause Development of Kermes Quercus (Linnaeus) (Hemiptera: Kermesidae) in Warsaw, Poland
10
作者 Elzbieta Podsiadto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1年第4期279-281,共3页
关键词 栎属 波兰 华沙 半翅目 林奈 育发 幼虫
下载PDF
New species of the diaspidid genus Lepidosaphes (Hemiptera: diaspididae) on cypress from Tibet of China
11
作者 WEI Jiu-feng CAI WANG Ji-mei FENG Ji-n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9年第1期51-53,共3页
关键词 西藏 中国 半翅目 新种 中位数 城市绿化 新物种 介壳虫
下载PDF
Comparative study of neuropeptide signaling systems in Hemiptera
12
作者 Han Gao Yanxiao Li +4 位作者 Hui Zhang Suisui Wang Fan Feng Jing Tang Bin Li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3期705-724,共20页
Numerous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in insects are tightly regulated by neuropeptides and their receptors.Although they form an ancient signaling system,there is still a great deal of variety in neuropeptides and their r... Numerous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in insects are tightly regulated by neuropeptides and their receptors.Although they form an ancient signaling system,there is still a great deal of variety in neuropeptides and their receptors among different species within the same order.Neuropeptides and their receptors have been documented in many hemipteran insects,but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em have been poorly characterized.Commercial grapevines worldwide are plagued by the bug Daktulosphaira vitifoliae(Hemiptera:Sternorrhyncha).Here,33 neuropeptide precursors and 48 putative neuropeptide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genes were identified in D.vitifoliae.Their expression profiles at the probe and feeding stages reflected potential regulatory roles in probe behavior.By comparison,we found that the Releasing Hormone-Related Peptides(GnRHs)system of Sternorrhyncha was differentiated from those of the other 2 suborders in Hemiptera.Independent secondary losses of the adipokinetic hormone/corazoninrelated peptide receptor(ACP)and corazonin(CRZ)occurred during the evolution of Sternorrhyncha.Additionally,we discovered that the neuropeptide signaling systems of Sternorrhyncha were ver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Heteroptera and Auchenorrhyncha,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Sternorrhyncha's phylogenetic position at the base of the order.This research provides more knowledge on neuropeptide systems and sets the groundwork for the creation of novel D.vitifoliae management strategies that specifically target these signaling pathw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vitifoliae GPCR hemiptera NEUROPEPTIDE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东缘地区蝉科昆虫区系及多样性
13
作者 孙昱 任争争 魏琮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101,I0031-I0035,共18页
青藏高原东缘地区作为高原横向扩展的前缘过渡带,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多样,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一个热点地区。蝉科昆虫长期在地下营固定生活,成虫发生期短、体型硕大、飞行能力弱而难以扩散,因此适合多尺度的生物地理学和物种多样性... 青藏高原东缘地区作为高原横向扩展的前缘过渡带,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多样,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一个热点地区。蝉科昆虫长期在地下营固定生活,成虫发生期短、体型硕大、飞行能力弱而难以扩散,因此适合多尺度的生物地理学和物种多样性研究;但青藏高原东缘地区的蝉科昆虫区系一直缺乏研究。本研究在区系调查和系统分类研究基础上,对青藏高原东缘地区的蝉科昆虫多样性及地理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共分布蝉科昆虫3亚科46属100种(包括2个新纪录种),分别占中国已知属、种数量的59.7%和29.1%;区系以东洋界成分为主(73种,73.0%),古北界和东洋界共有成分次之(21种,21.0%),特有成分比例较高(19种,19.0%)。该地区的10个亚区可被分为南、北2个大区,大致以秦岭及甘南山地为界。北段的黄土高原过渡区(MX+HB)、藏北过渡区(QZ)属于古北界,物种多样性较低,分布的主要是体型较小的姬蝉亚科物种。南段的东洋界各亚区由秦岭西段山地过渡区(HZⅠ+XNⅠ)、川西盆地及滇北过渡区(HZⅡ+XNⅣ)、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横断山脉“高原–山地”过渡区(XNⅡ+XNⅢ)及滇西山地过渡区(HN)组成。各亚区的物种多样性由北向南逐渐增多,四川盆地西部和横断山南部为多样性中心。在南段的各亚区中,西南亚区Ⅰ(XNⅠ)和华中亚区Ⅰ(HZⅠ)区系相似性最高,华中亚区Ⅱ(HZⅡ)和西南亚区Ⅳ(XNⅣ)区系相似性最高,它们分别聚合后再与“西南亚区Ⅱ+西南亚区Ⅲ(XNⅡ+XNⅢ)”聚合,最后与滇西的华南亚区(HN)聚合,表明滇西的华南亚区(HN)及高原东南部的横断山脉“高原–山地”过渡带(XNII、XNIII)区系相对独特。蝉科同一类群的不同物种在该地区呈现出明显的生态位分化,分别向“低山–峡谷–丘陵”生境和“亚高山–高山”生境发展。“低山–峡谷–丘陵”分布的适热物种分布区比较广泛,均在相邻的东部、南部地区有所分布;“亚高山–高山”的适冷种类则多局限分布于高海拔地带(许多都是特有种),尤其在横断山脉地区基本都呈现为小范围的斑块或点状分布,即“天空岛”分布格局。整体而言,青藏高原东缘南段的高大山体、相关地带的急剧下降地形及气候差异等对蝉科物种的扩散和分布影响更大,研究结果为青藏高原邻近地区的动物地理区划及生物多样性分化研究提供了新的信息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翅目昆虫 头喙亚目 物种多样性 地理分布格局 聚类分析
下载PDF
白纹象沫蝉线粒体基因组及系统发育分析
14
作者 林兴雨 宋凡 +2 位作者 赵特 李虎 宋南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8-306,共9页
【目的】分析白纹象沫蝉(半翅目:尖胸沫蝉科)的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和沫蝉总科的系统发育关系,为更好地理解沫蝉总科的进化关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白纹象沫蝉的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并基于沫蝉总科已有的线粒体基因... 【目的】分析白纹象沫蝉(半翅目:尖胸沫蝉科)的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和沫蝉总科的系统发育关系,为更好地理解沫蝉总科的进化关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白纹象沫蝉的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并基于沫蝉总科已有的线粒体基因组数据采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了系统发育关系。【结果】白纹象沫蝉线粒体基因组全长为15 091 bp(GenBank序列号:OQ682615),包含37个基因(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个核糖体RNA基因和22个转运RNA基因)和一段非编码控制区;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的起始密码子均为ATN;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cox2、cox3和nad4具有不完整的终止密码子T,其余10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具有完整的终止密码子TAA或TAG;除trnS1因缺少DHU臂而无法构成稳定的三叶草结构外,其余tRNA基因均能形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rrnL基因的全长为1 217 bp,AT含量为80.7%;rrnS基因的全长为775 bp,AT含量为80.5%。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基本一致,均显示尖胸沫蝉科为非单系群。【结论】本研究获得了象沫蝉属昆虫第一条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尖胸沫蝉科为非单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翅目 尖胸沫蝉科 沫蝉科 白纹象沫蝉 高通量测序 线粒体基因组 系统发育
下载PDF
黑蚱蝉胚胎发育和幼期形态变化
15
作者 周金瑞 魏琮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0-283,共1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揭示黑蚱蝉Cryptotympana atrata胚胎期的发育过程和共生菌在胚胎中的分布,确定若虫龄期数,明晰相关器官的形态发生过程以及若虫的形态变化(分化)与生境和寄主植物营养条件的相关性。【方法】通过野外采集和实验室人... 【目的】本研究旨在揭示黑蚱蝉Cryptotympana atrata胚胎期的发育过程和共生菌在胚胎中的分布,确定若虫龄期数,明晰相关器官的形态发生过程以及若虫的形态变化(分化)与生境和寄主植物营养条件的相关性。【方法】通过野外采集和实验室人工饲养获得黑蚱蝉各发育阶段样本,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胚胎的发育,测量、分析不同龄期若虫的形态变化。【结果】黑蚱蝉的卵为长条形,表面具网状纹饰,卵孔位于距后极约1/4处。在胚胎发育初期,共生细菌Candidatus Sulcia muelleri(Sulcia)和类酵母共生真菌(yeast-like fungal symbionts, YLS)在卵的后极呈球状聚集;胚胎发育至约72 h后,新形成的胚带逐渐陷入卵黄中发育,共生菌球逐渐移动至前极,并进入附近宿主细胞;腹部分节后,共生菌球定殖于第6-8腹节背侧。发育至约第55天时进入滞育状态越冬,滞育期约为130 d。在胚胎发育早期,上唇节附肢从基部逐渐愈合,并与前唇基愈合形成复合结构。上颚节附肢不断延伸,形成上颚口针;下颚节附肢在胚胎发育早期即分化为外侧和内侧两个凸起,随后分别发育为近端的下颚板(后来又逐渐消失)和远端的口针。下唇节附肢在胚胎发育早期成对存在,之后愈合为一体,发育为喙管。发育至约第200天时,在第1腹节两侧出现胚足带,但发育至约第210天时随着胚胎翻转而逐渐退化。前若虫头部无齿突,胸、腹部具大量齿突,有助虫体破壳孵化;发育至约第245天时,一些胚胎开始孵化。若虫有5个龄期,各龄期除虫体不断增长外,复眼、触角、翅芽、胸足、生殖节等发生一系列形态变化,尤其是3对胸足的形态和功能分化最为显著。中足和后足细长,适于支撑和平衡身体;前足粗壮,腿节宽扁并逐渐形成齿梳,胫节镰刀状,具端齿、副齿和中叶,适于挖掘隧洞和固定于植物根系上取食。此外,1-4龄若虫均出现腹部膨大(Ⅰ型)和不膨大(Ⅱ型)两种类型个体,但5龄若虫无明显形态分化;以长势旺盛寄主植物柳树Salix babylonica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食的1龄若虫腹部形态分化早,以长势较差寄主为食的1龄若虫形态分化较迟,腹部不膨大个体比膨大个体进入2龄更早,且进入2龄后最初均为不膨大型个体。【结论】在黑蚱蝉胚胎发育过程中,由Sulcia和YLS组成的共生菌球从卵的后极移动至前极,最后定殖于第6-8腹节;上颚口针为基颚突起源,下颚口针为端颚突起源;黑蚱蝉若虫具5个龄期,幼期阶段的形态(功能)特化与其长期在地下隐蔽生活及羽化后的生态位转变密切相关,并与寄主植物的营养供给条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翅目 头喙亚目 形态 发育 同源性 共生菌
下载PDF
菜缢管蚜的线粒体基因组及蚜亚科的系统发育分析
16
作者 林兴雨 宋南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64,共12页
菜缢管蚜[Lipaphis pseudobrassicae(Davis,1914)]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本研究对菜缢管蚜的线粒体全基因组进行测序、分析,并基于线粒体基因组数据重建蚜亚科(Aphidinae)的系统发育关系。在系统发育分析中,内群包含蚜亚科的31个物种,... 菜缢管蚜[Lipaphis pseudobrassicae(Davis,1914)]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本研究对菜缢管蚜的线粒体全基因组进行测序、分析,并基于线粒体基因组数据重建蚜亚科(Aphidinae)的系统发育关系。在系统发育分析中,内群包含蚜亚科的31个物种,外群选择绵蚜亚科(Eriosomatinae)中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Paracolopha morrisoni和米倍蚜(Meitanaphis microgallis)3个物种,分别利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重建蚜亚科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菜缢管蚜的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6743 bp(GenBank登录号为OP796483),包含37个基因(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个核糖体RNA基因、22个转运RNA基因)和1个非编码控制区。采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均显示蚜族为单系群。在最大似然法分析结果中,长管蚜族为单系群,十字蚜属与短棒蚜属构成姐妹群。然而,在贝叶斯法分析结果中,长管蚜族为非单系群,十字蚜属与短棒蚜属+双尾蚜属亲缘关系较近。本研究为更好地理解长管蚜族、十字蚜属和菜缢管蚜的系统发育关系提供了线粒体基因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翅目 蚜亚科 菜缢管蚜 线粒体基因组 系统发育
下载PDF
褐飞虱翅型分化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陈孙杰 徐海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9-594,共6页
昆虫翅多型作为生物可塑性发育的典型代表,是昆虫对复杂多变环境适应进化的结果。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是一种典型的翅多型昆虫,若虫可发育成短翅型或长翅型成虫,后者的远距离迁飞特性造成褐飞虱在亚洲稻区大面积为害。20世纪60年... 昆虫翅多型作为生物可塑性发育的典型代表,是昆虫对复杂多变环境适应进化的结果。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是一种典型的翅多型昆虫,若虫可发育成短翅型或长翅型成虫,后者的远距离迁飞特性造成褐飞虱在亚洲稻区大面积为害。20世纪60年代以来,前人针对褐飞虱翅多型的发生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种群密度、寄主植物质量、温度和光周期等诸多环境因子以及保幼激素均能够影响翅型比例。近20年来,得益于基因组学、RNAi和基因编辑等生物技术的发展,褐飞虱翅型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发现了褐飞虱翅型分化的开关基因FoxO,沉默或敲除FoxO会导致飞虱发育为长翅型;而胰岛素信号通路能够磷酸化FoxO抑制其进入细胞核,从而参与翅型分化调控;锌指转录因子Zfh1能够以启动子结合的方式调节FoxO的转录,与胰岛素信号通路平行调控翅型分化;另一个锌指转录因子Rotund能够与FoxO互作共同调控褐飞虱翅多型。此外,性别决定基因Transformer-2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通路等也能够影响翅型分化,表明褐飞虱的翅型分化存在多样化的分子调控机制。鉴于半翅目不同亚目间的翅多型机制均有所不同,对褐飞虱翅型分化机制的解析远不足以阐明半翅目乃至整个昆虫纲的翅多型机制,但其研究成果能够引领未来对昆虫翅多型机制的探索研究,并加深人们对昆虫翅及组织可塑性发育与进化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半翅目 翅多型 表型可塑性 保幼激素 转录因子
下载PDF
斯氏珀蝽和青革土蝽的线粒体基因组及系统发育分析
18
作者 林兴雨 宋南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9-180,共12页
【目的】分析斯氏珀蝽和青革土蝽的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及蝽总科的系统发育关系,为更好地理解蝽总科下科级和种级水平的亲缘关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测序分析了斯氏珀蝽和青革土蝽的线粒体全基因组数据,并基于此,以已经公布线粒体基因... 【目的】分析斯氏珀蝽和青革土蝽的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及蝽总科的系统发育关系,为更好地理解蝽总科下科级和种级水平的亲缘关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测序分析了斯氏珀蝽和青革土蝽的线粒体全基因组数据,并基于此,以已经公布线粒体基因组数据的蝽总科的113个物种和本研究的2种昆虫为内群,2种红蝽总科昆虫为外群,分别利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斯氏珀蝽和青革土蝽的线粒体基因组均包含37个基因(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个核糖体RNA基因和22个转运RNA基因)和1个非编码控制区;两种昆虫的线粒体基因组全长分别为15346、14632 bp(GenBank序列号:OP919327和OP930890)。两种方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一致支持蝽科、龟蝽科、盾蝽科、兜蝽科、荔蝽科、土蝽科、同蝽科、异蝽科和Megarididae均为单系群;斯氏珀蝽与珀蝽为姐妹群,青革土蝽与Macroscytus subaeneus为姐妹群。【结论】斯氏珀蝽与珀蝽亲缘关系最近,青革土蝽与Macroscytus subaeneus亲缘关系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翅目 蝽总科 斯氏珀蝽 青革土蝽 线粒体基因组 系统发育
下载PDF
Six newly recorded species of whitefly(Hemiptera:Aleyrodidae) from China 被引量:1
19
作者 Jirui Wang Yuzhou Du Zhihong Xu 《Zoological Systematics》 CSCD 2016年第4期427-438,共12页
Six species of whitefly(Hemiptera:Aleyrodidae),namely Aleuromarginatus corbettiaformis Martin,Aleurotrachelus machili Takahashi,Asialeyrodes indica Sundararaj & David,Asterobemisia takahashii Danzig,Pealius akebia... Six species of whitefly(Hemiptera:Aleyrodidae),namely Aleuromarginatus corbettiaformis Martin,Aleurotrachelus machili Takahashi,Asialeyrodes indica Sundararaj & David,Asterobemisia takahashii Danzig,Pealius akebiae(Kuwana) and Tetraleurodes neemani Bink-Moenen,are reported as new records to Chinese fauna and redescribed with their morphology,illustrations and photographs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The specimens are deposited in the Insect Collection of Yangzhou Univer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miptera ALEYRODIDAE TAXONOMY new record China
原文传递
Advances in the use of the RNA interference technique in Hemiptera 被引量:8
20
作者 Jie Li Xiao-Ping Wang +2 位作者 Man-Qun Wang Wei-Hua Ma Hong-Xia Hua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期31-39,共9页
RNA 干扰(RNAi ) 由 post-transcriptional 规定压制目标基因的表示。因为双 stranded RNA (dsRNA ) 调停了,基因 silencing 是在许多优核质的保存机制, RNAi 为在许多模型昆虫揭开基因功能成为了一个珍贵工具。最近的研究也证明了 RN... RNA 干扰(RNAi ) 由 post-transcriptional 规定压制目标基因的表示。因为双 stranded RNA (dsRNA ) 调停了,基因 silencing 是在许多优核质的保存机制, RNAi 为在许多模型昆虫揭开基因功能成为了一个珍贵工具。最近的研究也证明了 RNAi 能也在在半翅类的目标基因的 downregulation 是有效的。在这评论,我们在基因讨论 RNAi 技术的使用在 hemipterans 的功能的分析,由这些昆虫加亮 dsRNA 举起的方法并且讨论这些技术的击倒的效率。尽管 RNAi 技术有劣势,我们这里的主要目标在新基因函数的发现是决定它是否能被利用进一步的,并且作为一个害虫控制策略,在一些重要 Hemipteran 害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技术进展 半翅目 RNAI技术 dsRNA 模式昆虫 转录后调控 双链RN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