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冠状动脉介入性诊疗术后血管闭合装置与人工压迫止血比较的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高筱红
姚远
+5 位作者
魏广林
周书文
吴海军
张崟
贺立群
马长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6年第10期762-764,共3页
目的比较血管闭合装置与人工压迫止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性诊疗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5年6月间,我院经股动脉介入性诊疗术后使用血管闭合装置与人工压迫止血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22例患者接...
目的比较血管闭合装置与人工压迫止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性诊疗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5年6月间,我院经股动脉介入性诊疗术后使用血管闭合装置与人工压迫止血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22例患者接受了PCI,60例患者采取人工压迫止血,术后卧床时间(12.10±0.76)h,血管穿刺部位血肿11例,动静脉漏1例,出血假性动脉瘤2例;62例患者使用血管闭合装置,术后卧床时间(6.65±2.10)h,血管穿刺部位血肿5例,无动静脉漏和出血假性动脉瘤。使用血管闭合装置组与人工压迫组相比,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明显缩短[(6.65±2.10)h和(12.10±0.76)h,P<0.001),血肿(18.3%和8.1%,P=0.091)、动静脉漏(1.6%和0,P=0.323)、假性动脉瘤(3.3%和0,P=0.147)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I后使用外周血管闭合装置可缩短患者卧床时间,提高患者舒适度,但并不能明显降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形成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止血
外周血管疾病/并发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穿刺点止血方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
4
2
作者
周晓闻
庄建华
刘洪超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第2期183-187,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穿刺点止血方案对于脑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并发症的作用。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TAS)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压迫方式不同分为...
目的探讨不同穿刺点止血方案对于脑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并发症的作用。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TAS)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压迫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采用常规压迫止血方案)和观察组(采用短时指压止血方案),各3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压迫止血效果、血管并发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制动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10.26%(4/39),低于常规组患者的28.21%(1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并发症均给予对症处理,经再压迫或切开、缝合后均消失。观察组患者相关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5.13%(2/39),低于常规组患者的33.33%(13/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不良反应经按摩、适度活动等干预后均消失。术后3 d,观察组患者的VEGF、ET-1水平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患者的NO水平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短压迫时间至15 min、术肢制动6 h的压迫止血方案能够降低ICVD患者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促进患者术后血管内皮功能更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迫止血
压迫时间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缺血性脑血管病
血管并发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冠状动脉介入性诊疗术后血管闭合装置与人工压迫止血比较的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高筱红
姚远
魏广林
周书文
吴海军
张崟
贺立群
马长生
机构
平谷区医院心血管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出处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6年第10期762-764,共3页
文摘
目的比较血管闭合装置与人工压迫止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性诊疗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5年6月间,我院经股动脉介入性诊疗术后使用血管闭合装置与人工压迫止血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22例患者接受了PCI,60例患者采取人工压迫止血,术后卧床时间(12.10±0.76)h,血管穿刺部位血肿11例,动静脉漏1例,出血假性动脉瘤2例;62例患者使用血管闭合装置,术后卧床时间(6.65±2.10)h,血管穿刺部位血肿5例,无动静脉漏和出血假性动脉瘤。使用血管闭合装置组与人工压迫组相比,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明显缩短[(6.65±2.10)h和(12.10±0.76)h,P<0.001),血肿(18.3%和8.1%,P=0.091)、动静脉漏(1.6%和0,P=0.323)、假性动脉瘤(3.3%和0,P=0.147)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I后使用外周血管闭合装置可缩短患者卧床时间,提高患者舒适度,但并不能明显降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
血管形成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止血
外周血管疾病/并发症
Keywords
Angioplasty,transulminal, percutaneous coronary
hemostasis. periplasty vascular disease/complications
分类号
R816.2 [医药卫生—放射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穿刺点止血方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
4
2
作者
周晓闻
庄建华
刘洪超
机构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介入诊疗科
出处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第2期183-187,共5页
基金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18ZR1439200)
文摘
目的探讨不同穿刺点止血方案对于脑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并发症的作用。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TAS)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压迫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采用常规压迫止血方案)和观察组(采用短时指压止血方案),各3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压迫止血效果、血管并发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制动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10.26%(4/39),低于常规组患者的28.21%(1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并发症均给予对症处理,经再压迫或切开、缝合后均消失。观察组患者相关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5.13%(2/39),低于常规组患者的33.33%(13/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不良反应经按摩、适度活动等干预后均消失。术后3 d,观察组患者的VEGF、ET-1水平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患者的NO水平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短压迫时间至15 min、术肢制动6 h的压迫止血方案能够降低ICVD患者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促进患者术后血管内皮功能更好的恢复。
关键词
压迫止血
压迫时间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缺血性脑血管病
血管并发症
Keywords
compression
hemostasis
compression time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stent
ischemic cerebro
vascular
disease
vascular
complic
ation
分类号
R651.12 [医药卫生—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冠状动脉介入性诊疗术后血管闭合装置与人工压迫止血比较的研究
高筱红
姚远
魏广林
周书文
吴海军
张崟
贺立群
马长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同穿刺点止血方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影响
周晓闻
庄建华
刘洪超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