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leosalinity in the Tianluoshan site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Hemudu culture and its environmental background 被引量:4
1
作者 LI Minglin MO Duowen +2 位作者 MAO Longjiang SUN Guoping ZHOU Kunshu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0年第3期441-454,共14页
Paleosalinity records of the Tianluoshan site are derived from measurations data of clay mineral, boron, strontium, barium, after field sampling in three profiles of the Tianluoshan site. The relative sea level change... Paleosalinity records of the Tianluoshan site are derived from measurations data of clay mineral, boron, strontium, barium, after field sampling in three profiles of the Tianluoshan site. The relative sea level changes are discussed according to the lab results. The record indicates that the region where the Tianluoshan site located has witnessed at least three times of relative sea level high-stand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Hemudu period. Based on previous researches, this paper also focuses on discussing several environmental elements, the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environmental condition, human activitie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Hemudu culture comprehens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Tianluoshan site the hemudu culture PALEOSALINITY environmental background relative sea level
下载PDF
浙江田螺山遗址古盐度及其环境背景同河姆渡文化演化的关系 被引量:18
2
作者 李明霖 莫多闻 +2 位作者 孙国平 周昆叔 毛龙江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07-816,共10页
通过对浙江田螺山遗址剖面进行野外采样,实验室测定粘土矿物的种类、含量,以及地球化学元素硼、锶、钡的含量,恢复沉积物的古盐度,探讨田螺山遗址的相对海面变化,认为河姆渡文化层之前、之中、之后都存在相对海面较高的时期。综合多种... 通过对浙江田螺山遗址剖面进行野外采样,实验室测定粘土矿物的种类、含量,以及地球化学元素硼、锶、钡的含量,恢复沉积物的古盐度,探讨田螺山遗址的相对海面变化,认为河姆渡文化层之前、之中、之后都存在相对海面较高的时期。综合多种环境要素并结合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对田螺山地区的环境背景特点及其同古代人类活动、河姆渡文化发展的关系等问题进行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螺山遗址 河姆渡文化 古盐度 环境背景 相对海面
下载PDF
宁绍平原末次冰盛期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化 被引量:6
3
作者 刘锐 覃军干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46,共10页
河姆渡钻孔(29°59.064′N、121°21.754′E)取自杭州湾南岸宁绍平原的河姆渡古文明遗址附近,获得45.3m岩心柱,岩性以黏土、粉砂质为主。依据粒度、C/N、δ13 CTOC的实验数据分析,对比孢粉指标结果,揭示了宁绍平原末次冰盛期以... 河姆渡钻孔(29°59.064′N、121°21.754′E)取自杭州湾南岸宁绍平原的河姆渡古文明遗址附近,获得45.3m岩心柱,岩性以黏土、粉砂质为主。依据粒度、C/N、δ13 CTOC的实验数据分析,对比孢粉指标结果,揭示了宁绍平原末次冰盛期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化及阶段性古气候变化;指示了本孔沉积物有机质来源主要为内源水生植物,且δ13 CTOC的变化主要是受到大气CO2分压变化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同位素 孢粉 C N 宁绍平原 河姆渡遗址 末次冰盛期
下载PDF
河姆渡遗址稻的硅酸体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郑云飞 游修龄 +2 位作者 徐建民 边其均 俞为洁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81-85,共5页
用植物硅酸体分析技术,对河姆渡遗址的稻谷堆积物和土壤中的水稻叶片运动细胞硅酸体进行了观察调查,以冀从细胞形成角度了解河姆渡稻谷的种属。结果表明,河姆渡遗址稻叶片运动细胞硅酸体以β型为主,占73.8%;a型次之,占22... 用植物硅酸体分析技术,对河姆渡遗址的稻谷堆积物和土壤中的水稻叶片运动细胞硅酸体进行了观察调查,以冀从细胞形成角度了解河姆渡稻谷的种属。结果表明,河姆渡遗址稻叶片运动细胞硅酸体以β型为主,占73.8%;a型次之,占22.1%;中间型占4.1%。平均尖度0.86,背离系数1,是一个以粳型为主的栽培稻群体,其生物学性状与现代的热带粳稻有相似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姆渡遗址 硅酸体 水稻 粳稻
下载PDF
河姆渡遗址史前水文化探讨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可可 谌洁 《中国水利》 2007年第5期52-55,共4页
河姆渡遗址是我国东南沿海极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众多文物充分反映了河姆渡文化中独具特色的水文化。大量人工栽培稻谷的发现,以及与水稻生产相联系的众多骨耜的出土,说明稻作文化是河姆渡文化的象征。稻作文化又是建立在水... 河姆渡遗址是我国东南沿海极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众多文物充分反映了河姆渡文化中独具特色的水文化。大量人工栽培稻谷的发现,以及与水稻生产相联系的众多骨耜的出土,说明稻作文化是河姆渡文化的象征。稻作文化又是建立在水利的基础之上,加上遗址中水井和干栏式建筑物的发现,说明了水利文化是河姆渡文化的精髓。独木舟、船桨、陶灶、石碇、企口板等器物以及大量河口与海洋生物骨骸的发现,充分证明了河姆渡文化中的海洋文化因素,反映出海洋文化是河姆渡文化的一道亮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姆渡遗址 河姆渡文化 水文化
下载PDF
河姆渡遗址植物景观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周金富 蔡建国 +1 位作者 江胜利 张京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0-154,共5页
对河姆渡遗址的现状植物种类、数量、群落及其配置进行调查及景观分析,结果表明:河姆渡遗址共有植物44科56属71种,其中木本植物41科53属68种,草本植物3科3属3种;落叶树使用量过少,常绿树缺乏色彩变化,导致群落季相变化不明显;植物配置... 对河姆渡遗址的现状植物种类、数量、群落及其配置进行调查及景观分析,结果表明:河姆渡遗址共有植物44科56属71种,其中木本植物41科53属68种,草本植物3科3属3种;落叶树使用量过少,常绿树缺乏色彩变化,导致群落季相变化不明显;植物配置末能与周边环境及河姆渡文化相呼应,个别树种使用量过大,滨水植物种类较少。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配置 景观分析 河姆渡遗址
下载PDF
河姆渡早期文化发展间断原因新考 被引量:7
7
作者 周宗尧 余国春 +2 位作者 董学发 骆丁 宋明义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50-558,共9页
通过对浙江余姚市田螺山遗址剖面系统采样,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地层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地层对比、古地磁、孢粉与微古分析、14C测年等手段,认为河姆渡早期文化发展中断可能是由于海啸或风暴潮灾害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田螺山遗址 河姆渡文化 地层对比 古地磁 地质灾害
下载PDF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虚拟展示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箴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945-1949,共5页
中国拥有很多面向公众的文化博物馆,但人们却很少再次光顾这类博物馆,如何开发博物馆的资源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随着互联网三维技术的发展,在博物馆领域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人们迫切希望从虚拟博物馆中获取更多... 中国拥有很多面向公众的文化博物馆,但人们却很少再次光顾这类博物馆,如何开发博物馆的资源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随着互联网三维技术的发展,在博物馆领域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人们迫切希望从虚拟博物馆中获取更多的三维信息。通过对位于中国宁波市的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的实际调研,提出一种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资源的方法,采用3DSMAX绘制了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的三维场景,并在微机上采用VRML语言实现了一个三维漫游系统,初步的结果表明,虚拟现实技术可望为文化展示提供一种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遗址 河姆渡 博物馆 VRML
下载PDF
从楼家桥遗址的硅酸体看新石器时代水稻的系统演化 被引量:3
9
作者 郑云飞 蒋乐平 +2 位作者 松井章 宇田津彻朗 藤原宏志 《农业考古》 2002年第1期104-114,共11页
In order to make clear the historic changes of subspecies of rice cultivated in the ancientry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analysis of plant opal was carried out for Loujiaqiao site in Zhengjiang prov... In order to make clear the historic changes of subspecies of rice cultivated in the ancientry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analysis of plant opal was carried out for Loujiaqiao site in Zhengjiang province, China. It was identified that rice have been cultivated there since about 6000 years ago by detecting a great number of plant opals in soil samples and earthenware fragments from this site. Further, analysis of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lant opals of rice showed that the vertical, horizontal and lateral lengths had rise and the b/a had fell with changes of historic times, but there were some times such as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Hemudu culture dating from 5000 B.C. to 3900 B.C. and the Maqiao-Shangzhou period dating from 1700B.C. to 770B.C. when the changes were the opposite to those. Changes of discrimination scores appeared to be same as those of vertical, horizontal and lateral lengths, but those of the periods of the Hemudu culture were numerically smaller than 0.5, appeared neuter. From those result, it was proposed that the rice was varied in the periods of the Hemudu culture and would change to a great deal cultivated japonica rice from then on, but there was possibility of developing of indica rice, during those ti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楼家桥遗址 硅酸体 新石器时代 水稻 系统演化
下载PDF
河姆渡与其他地区“彩绘陶”艺术图案(图形)、色彩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玉新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17-121,共5页
根据浙江余姚河姆渡发现的、距今7000年的早期"彩绘陶"残片,以及全国各个地区的"彩绘陶"发展情况,对河姆渡"彩绘陶"艺术的图案(图形)、色彩与我国其他地区的"彩绘陶"艺术进行了对比论述。以&qu... 根据浙江余姚河姆渡发现的、距今7000年的早期"彩绘陶"残片,以及全国各个地区的"彩绘陶"发展情况,对河姆渡"彩绘陶"艺术的图案(图形)、色彩与我国其他地区的"彩绘陶"艺术进行了对比论述。以"彩绘陶"艺术为载体,对浙江"彩绘陶"区域性文化与我国"大文化、大艺术"的关系进行了尝试性探讨,并对我国传统图案(图形)色彩的"五色审美观"及其文化内涵的延伸等问题做了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姆渡文化 “彩绘陶” 图形(图案)色彩
下载PDF
宁波鱼山遗址浮选结果及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郑晓蕖 雷少 +1 位作者 王结华 赵志军 《农业考古》 2019年第6期21-27,共7页
鱼山遗址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为一处以河姆渡和商周地层为主体的遗址。本次对鱼山遗址开展采样、浮选工作,获得了大量河姆渡时期、良渚时期和商周时期的植物遗存,包括水稻、菱角、芡实、橡子、葫芦等可食性植物资源遗存,以及近20种... 鱼山遗址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为一处以河姆渡和商周地层为主体的遗址。本次对鱼山遗址开展采样、浮选工作,获得了大量河姆渡时期、良渚时期和商周时期的植物遗存,包括水稻、菱角、芡实、橡子、葫芦等可食性植物资源遗存,以及近20种其他乔木类和杂草类遗存。根据浮选结果显示可知,在河姆渡文化时期,生业模式经历了一个以采集狩猎为主逐渐依赖农业的转变,对植物资源的利用也由野生植物资源逐渐转向以水稻为主。而商周时期,水稻则占据最主要的地位,遗址以种植水稻为单一的农业模式。鱼山遗址植物考古发现,为探讨河姆渡文化时期宁绍平原的植物资源利用模式提供了新的证据,也填补了长江下游商周时期植物考古研究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山遗址 河姆渡 浮选 稻作农业
下载PDF
河姆渡遗址陶器审美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睿哲 《陶瓷研究》 2018年第3期4-7,共4页
河姆渡遗址是20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发现之一,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将对于河姆渡遗址环境、出土物做出考察的基础上,主要研究河姆渡文化对于出土陶器的影响,河姆渡遗址与陶器出土的关系,以及河姆渡遗址陶器的影响和价值。
关键词 河姆渡遗址 环境 出土物 陶器 审美价值
下载PDF
河姆渡文化、三星堆文化的数理知识和数字崇拜解读
13
作者 张倩红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49-52,共4页
河姆渡文化内涵丰富,出土器物反映了大量"二十"以内的数字概念;大量干栏式建筑的存在,榫卯结构的发现,说明河姆渡人不仅有数字的概念,而且还掌握了测量技术和计算能力,通晓一定的数理知识。三星堆文化的考古资料与文献记载表... 河姆渡文化内涵丰富,出土器物反映了大量"二十"以内的数字概念;大量干栏式建筑的存在,榫卯结构的发现,说明河姆渡人不仅有数字的概念,而且还掌握了测量技术和计算能力,通晓一定的数理知识。三星堆文化的考古资料与文献记载表明古蜀人对"五"和"七"的推崇,特别是"七"占有特殊的地位。此外,三星堆文化时期的建筑遗迹展现了古蜀人精通数理知识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姆渡文化 三星堆文化 数理知识 数字崇拜
下载PDF
盆景史7000年
14
作者 潘传瑞 吴伏虎 +2 位作者 刘传军 刘海燕 范惠磷 《广东园林》 2015年第4期13-15,共3页
河姆渡出土的陶块上,有三叶纹、五叶纹和长方盆纹,统称"叶盆刻纹"。无论是作为"盆栽"还是"盆景",都很可能是先民崇拜神灵的神祗或图腾的依借、用作祭祀的供品,而不可能用于实际生产。从图饰的盆器看,长... 河姆渡出土的陶块上,有三叶纹、五叶纹和长方盆纹,统称"叶盆刻纹"。无论是作为"盆栽"还是"盆景",都很可能是先民崇拜神灵的神祗或图腾的依借、用作祭祀的供品,而不可能用于实际生产。从图饰的盆器看,长方形盆利于表现图腾、神祗、自然景观,且只合适配置盆景使用,也是当代山水盆景的专用盆器。另外,盆栽迄今尚无使用长盆的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姆渡遗址 陶块 “叶盆刻纹” 盆栽 盆景
下载PDF
象山县塔山遗址研究意义及保护措施探讨
15
作者 李全海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5年第1期102-104,共3页
象山县塔山遗址是一处滨海的古人类遗址,距今6 000年,时间跨度3 000余年,文化堆积层80-230 cm,文化内涵丰富,分三大期,补充和丰富了河姆渡文化内涵,对研究宁绍平原的古地理、古气候特征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塔山遗址 古人类 河姆渡文化 古地理 古气候
下载PDF
浙江宁波镇海区黄山遗址2020年度考古发掘简报
16
作者 梅术文 杨懋杰 +2 位作者 朱瑨 毛欣琳 余家福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9,共13页
2020年为配合当地经济建设,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联合南京大学对黄山遗址部分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出灰坑和灰沟等遗迹现象二十处,出土陶器、石器和瓷器等各类遗物及小件标本三十余件,遗存年代从河姆渡文化晚期一直延续至唐宋... 2020年为配合当地经济建设,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联合南京大学对黄山遗址部分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出灰坑和灰沟等遗迹现象二十处,出土陶器、石器和瓷器等各类遗物及小件标本三十余件,遗存年代从河姆渡文化晚期一直延续至唐宋时期。该遗址是宁波地区目前发现的离现海岸线较近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时期遗址之一,为研究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在沿海地区的分布、发展和人地关系的演变等问题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山遗址 河姆渡文化 良渚文化 沿海地区 人地关系
原文传递
浙江余姚市施岙遗址古稻田遗存发掘简报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永磊 宋姝 +10 位作者 张依欣 梅术文 陆雪姣 郑云飞 孙国平 林城(拍摄) 郑豆豆(绘制) 王钰(绘制) 梁江涛(绘制) 何仁儒(绘制) 袁云江(绘制)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21,F0002,共20页
施岙遗址古稻田遗存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三七市镇相岙村施岙自然村西侧山谷中,地处四明山余脉翠屏山与余姚江河谷平原交界地带(图一)。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01′39″、东经121°22′31″,地表海拔1.4~4.2米,东南距田螺山... 施岙遗址古稻田遗存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三七市镇相岙村施岙自然村西侧山谷中,地处四明山余脉翠屏山与余姚江河谷平原交界地带(图一)。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01′39″、东经121°22′31″,地表海拔1.4~4.2米,东南距田螺山遗址约400米(图二)。经勘探发现,施岙古稻田遗存分布面积约8万平方米。为探索史前稻作农业的发展和农耕方式的演变,并为后期建设规划提供文物保护依据,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联合对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采用长探沟解剖与探方发掘相结合的方式,较大面积揭露了属于河姆渡文化早期、晚期与良渚文化时期的三期史前稻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余姚市 施岙遗址 古稻田 河姆渡文化 良渚文化
原文传递
浙江余姚市鲻山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19
18
作者 王海明 蔡保全 +5 位作者 钟礼强 蒋乐平 郑嘉励 杜永强 黄渭金 李永嘉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4-25,共12页
The Zishan site is an important Neolithic site in the Yaojiang River valley and belongs to the Hemudu culture. Noticeable achievements were obtained through excavation in 1996. The site contains deep deposits and rich... The Zishan site is an important Neolithic site in the Yaojiang River valley and belongs to the Hemudu culture. Noticeable achievements were obtained through excavation in 1996. The site contains deep deposits and rich remains, including tombs, ash-pits and wells. Beneath the eighth layer,remains of pile-dwellings have discovered in three units in an extensive area and can be reliably divided into two phases with respective technical features. Among the unearthed objects are many types of pottery articles, as well as a wide variety of wooden, bone and flint-chipped artifacts. The site corresponds to the Hemudu site in deposition, cultural aspect, cultural character and chronological attribution, and the new-discovered plentiful data enrich to a good extent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ents of the Hemudu culture and have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tudy of the culture's developmental links and related probl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余姚市 鲻山遗址 新石器时代 河姆渡文化
原文传递
河姆渡遗址出土“骨哨”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永加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9-95,共7页
浙江河姆渡遗址经过1973年与1977年两次考古发掘,出土了一百余件用禽类肢骨加工的带孔骨管。当时经音乐工作者鉴定,认为是作为乐器使用的哨、笛。数十年来,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管状带孔骨器是一种乐器——骨哨(笛)的观点被学界和社会广为... 浙江河姆渡遗址经过1973年与1977年两次考古发掘,出土了一百余件用禽类肢骨加工的带孔骨管。当时经音乐工作者鉴定,认为是作为乐器使用的哨、笛。数十年来,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管状带孔骨器是一种乐器——骨哨(笛)的观点被学界和社会广为接受。但最新的微痕研究表明它不是作为乐器使用的器具,很有可能是一种古老的原始纺织器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姆渡遗址 开孔骨管 微痕分析 原始纺织
原文传递
浙江宁波镇海鱼山遗址Ⅰ期发掘简报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结华 丁友甫 +18 位作者 雷少 张华琴 吴敬 丁风雅 冯建科 孙明山 任瑞波 白玉川 何强 车亚风 文璋 郭梦雨 吴景林 张国喜 刘小红 张政 邵海波 胡冬青 吴波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3-37,I0001-I0003,共18页
鱼山遗址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九龙湖镇河头村,东距现海岸线直线距离约7.3公里。2013至2014年,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其进行了Ⅰ期发掘,分别发现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商周和唐宋等四个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其中河姆渡文化二... 鱼山遗址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九龙湖镇河头村,东距现海岸线直线距离约7.3公里。2013至2014年,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其进行了Ⅰ期发掘,分别发现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商周和唐宋等四个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其中河姆渡文化二、三期,良渚文化晚期和商周时期堆积之间的自然淤泥层,对于研究沿海地区史前至商周时期文化面貌、人地关系等基础性问题提供了一批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山遗址 沿海地区 河姆渡文化 良渚文化 商周时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