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柏格森哲学对李大钊时间观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吴先伍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47-150,共4页
李大钊借助柏格森哲学 ,在对中国的“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自己的时间观。它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向性。李大钊通过对时间重要性的强调 ,来唤醒人们的自由意志 ,打破旧中国 ,创造一个新中国。
关键词 李大钊 柏格森 时间 自由意志
下载PDF
国内外柏格森哲学的研究状况 被引量:2
2
作者 詹宇国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8-92,共5页
柏格森哲学曾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但是,即使在柏格森哲学的鼎盛时期,批评他的人和称赞他的人也至少平分秋色。对柏格森哲学的批评意见主要来自宗教和哲学两个方面,罗素可被视为从哲学上批评柏格森的代表人物;对柏格森哲学的继... 柏格森哲学曾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但是,即使在柏格森哲学的鼎盛时期,批评他的人和称赞他的人也至少平分秋色。对柏格森哲学的批评意见主要来自宗教和哲学两个方面,罗素可被视为从哲学上批评柏格森的代表人物;对柏格森哲学的继承和发展方面,文学现代主义可作为一个突出的代表。本文对此做了扼要的介绍。就国内情况而言,中国目前缺乏对柏格森哲学的系统梳理和评价。文章最后提出,可以从克隆与创新、变化与创新的关系方面进一步挖掘柏格森哲学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格森 生命哲学 理性主义
下载PDF
《喧哗和骚动》中的生命哲学思想 被引量:1
3
作者 乔颖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8期59-62,共4页
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与海明威齐名的美国文学巨匠。其思想深受亨利·柏格森强调变化和生成的生命哲学的影响。《喧哗和骚动》中的人物创作体现的是"固定的身份是从体验和变化的洪流中产生的"这种生命哲学思想。目的... 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与海明威齐名的美国文学巨匠。其思想深受亨利·柏格森强调变化和生成的生命哲学的影响。《喧哗和骚动》中的人物创作体现的是"固定的身份是从体验和变化的洪流中产生的"这种生命哲学思想。目的在于说明,人不能固守在过去或现在之中,也不要试图控制时间的流动,而是应该去适应变化。那些不能接受变化的人,最终不是自我毁灭就是遭人毁灭;而那些能够在时间和变化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的人,才可以幸存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格森 福克纳 生命哲学 喧哗与骚动
下载PDF
柏格森生命哲学对梁漱溟早期思想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侯宾 《皖西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34-36,共3页
梁漱溟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柏格森生命哲学的影响,从他的佛学思想和儒学思想中都可以找到痕迹。通过对梁漱溟早期思想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的传统思维始终是梁漱溟思想的根基,他站在中国文化的立场上对柏格森哲学进行解... 梁漱溟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柏格森生命哲学的影响,从他的佛学思想和儒学思想中都可以找到痕迹。通过对梁漱溟早期思想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的传统思维始终是梁漱溟思想的根基,他站在中国文化的立场上对柏格森哲学进行解读与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 柏格森 生命哲学
下载PDF
评柏格森的直觉主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艳玲 《张家口师专学报》 1999年第3期59-64,共6页
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抓住了科学研究中孤立的分析方法的弱点,企图通过直觉获得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反映直觉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有一定意义的。但是,为了探讨直觉,柏格森完全排斥理性,过分夸大直觉的作用,并赋予直觉以神秘的... 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抓住了科学研究中孤立的分析方法的弱点,企图通过直觉获得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反映直觉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有一定意义的。但是,为了探讨直觉,柏格森完全排斥理性,过分夸大直觉的作用,并赋予直觉以神秘的体验性质则是不科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格森 直觉主义 理性 孤立
下载PDF
论亨利·柏格森的直觉主义
6
作者 方杲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90-93,共4页
亨利·柏格森的直觉主义是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的一个主要流派,它的主要特点是本体论和认识论溶为一体。它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永不停息的生命冲动,理性是无法把握它的。直觉是一种与理性认识根本对立的一种认识方式,它具有本能性、超... 亨利·柏格森的直觉主义是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的一个主要流派,它的主要特点是本体论和认识论溶为一体。它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永不停息的生命冲动,理性是无法把握它的。直觉是一种与理性认识根本对立的一种认识方式,它具有本能性、超功利性、内在体验性等特性。柏格森的直觉主义虽然为人们了解生命的意义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对现代人类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但由于它的二元论思想,没有最终解决司芬克斯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利·柏格森 直觉主义 绵延 生命冲动
下载PDF
池田大作与法国文学
7
作者 谭桂林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9年第4期25-30,38,共7页
池田大作从雨果那里感受到了"民众的真正力量"和对人性与灵魂的追求;在柏格森那里主要吸取了两个重要的元素:一个是世界的存在本质是"生命冲动",一个是生命的冲动是一种创造性的能量;在大仲马那里池田大作感受到的... 池田大作从雨果那里感受到了"民众的真正力量"和对人性与灵魂的追求;在柏格森那里主要吸取了两个重要的元素:一个是世界的存在本质是"生命冲动",一个是生命的冲动是一种创造性的能量;在大仲马那里池田大作感受到的是"故事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田大作 雨果 柏格森 大仲马
下载PDF
解析《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生命哲学蕴含 被引量:3
8
作者 杨洋 胡文成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80-83,共4页
以亨利.柏格森生命哲学与唯物辩证法变化发展的观点作为理论基础,分析《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两类人物形象所体现的哲学意蕴。汤姆与麦吉悲剧的产生有相似的原因,但他们的悲剧命运仍有不同之处:汤姆因为迷恋落后的自耕农时代而拒绝社会... 以亨利.柏格森生命哲学与唯物辩证法变化发展的观点作为理论基础,分析《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两类人物形象所体现的哲学意蕴。汤姆与麦吉悲剧的产生有相似的原因,但他们的悲剧命运仍有不同之处:汤姆因为迷恋落后的自耕农时代而拒绝社会变化;麦吉由于受制于过去而无法变化。相比之下,迪安先生和鲍勃一生的成功主要归因于他们适应社会变化。因此,人不能只是生活在过去之中,更不能试图重回过去,应该接受并适应新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利·柏格森 生命哲学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
下载PDF
从影像体验时间——从柏格森的电影放映机制到德勒兹的电影美学 被引量:1
9
作者 方尚芩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7年第11期15-19,共5页
自亚里士多德将时间和运动联系在一起开始,时间就被束缚在运动的模式下,并隶属于运动的框架。柏格森则通过绵延概念展现出时间自身,重新审视了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并首次引入了电影作为思维的一种机制。德勒兹又将电影与时间联系起来,认... 自亚里士多德将时间和运动联系在一起开始,时间就被束缚在运动的模式下,并隶属于运动的框架。柏格森则通过绵延概念展现出时间自身,重新审视了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并首次引入了电影作为思维的一种机制。德勒兹又将电影与时间联系起来,认为时间的本质可以从影像中的时间晶体中体现出来,并且发现了直接呈现时间的时间符号,即时间—影像。德勒兹通过对电影的论述说明了时间如何从运动的隶属转变为将自身直接呈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勒兹 柏格森 影像 时间
下载PDF
柏格森究竟是不是现象学家?——柏格森哲学思想的另一种理解 被引量:3
10
作者 江海全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5-110,共6页
胡塞尔的现象学还原企图从直接经验的意识流中找到稳定的世界的基础,它找到的仅仅是一种"死的永恒",而不是一个流动不居的现象界,现象学"回到事物自身"的目标已经得不到保障。柏格森的直觉方法使我们进入对象内部,... 胡塞尔的现象学还原企图从直接经验的意识流中找到稳定的世界的基础,它找到的仅仅是一种"死的永恒",而不是一个流动不居的现象界,现象学"回到事物自身"的目标已经得不到保障。柏格森的直觉方法使我们进入对象内部,与对象交融一起,与对象一起共感,回到流动的经验实在,现象学的口号"回到事物自身"在柏格森这里具体化为"回到了材料自身"。因此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说,柏格森更像一个贯彻现象学理念、撑起现象学旗帜的现象学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直觉 物象 直接材料 柏格森
下载PDF
论《织工马南传》中的生命哲学蕴含
11
作者 杨洋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3年第4期100-102,共3页
以亨利·柏格森绵延理论与荣格心理创伤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织工马南传》主人公马南经历的重大人生遭遇来揭示小说体现的生命哲学蕴含。遭到心理创伤的马南机械地织布,视金子为精神寄托,在试图遗忘并抹去过去生活的同时,任凭痛苦... 以亨利·柏格森绵延理论与荣格心理创伤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织工马南传》主人公马南经历的重大人生遭遇来揭示小说体现的生命哲学蕴含。遭到心理创伤的马南机械地织布,视金子为精神寄托,在试图遗忘并抹去过去生活的同时,任凭痛苦的过去蚕食现在的生活。后经养女爱蓓的影响,马南治愈了心理创伤,唤醒了尘封的过去,最终意识到了自己过去和现在生活的一致性。因此,人不能试图抹去过去痛苦的经历,而应该走出并勇敢地面对过去,通过心理创伤的治愈,使自己的现在、过去与未来重新的有机结合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工马南传》 亨利·柏格森 绵延 心理创伤
下载PDF
论柏格森生命哲学及其伦理意义
12
作者 刁新强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6期226-226,共1页
同许多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家一样,柏格森企图使自己的哲学超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条对立的哲学路线之外。他所利用的洞察世界的方法不是概念的、分析的、理智的方法,而是非理智的、直觉的方法。
关键词 柏格森 直觉主义 生命哲学
下载PDF
理性与直觉的交锋——爱因斯坦与柏格森的“时间之争”
13
作者 陈强强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23-31,共9页
在对时间的理解方面,爱因斯坦与柏格森存在本质分歧。分歧主要体现为:柏格森认为存在基于直觉的哲学时间,爱因斯坦则认为并不存在此种时间。以1922年4月6日爱因斯坦在巴黎做学术报告为契机,柏格森与爱因斯坦展开了影响深远的“时间之争... 在对时间的理解方面,爱因斯坦与柏格森存在本质分歧。分歧主要体现为:柏格森认为存在基于直觉的哲学时间,爱因斯坦则认为并不存在此种时间。以1922年4月6日爱因斯坦在巴黎做学术报告为契机,柏格森与爱因斯坦展开了影响深远的“时间之争”。这场争论在柏格森方面吸引了包括梅洛-庞蒂和德勒兹在内的一大批支持者,在爱因斯坦方面吸引了包括卡西尔和罗素在内的一大批支持者,双方围绕对时间的不同理解,延续、深化了这次争论。进一步来看,“时间之争”引发的问题中最为根本的乃是现代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问题。“时间之争”不仅是哲学与物理学的时间观之争,也是理性与直觉这两种根本的认知方式之争,甚至是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之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因斯坦 柏格森 时间 理性 直觉
下载PDF
亨利生命现象学非“新柏格森主义”析论——对法国学者让·拉克鲁瓦一个说法的质疑
14
作者 江海全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8-46,共9页
法国学者让·拉克鲁瓦将米歇尔·亨利描述为“一个新柏格森”,也就是说,他认为亨利生命现象学是一种新柏格森主义。从表象上看,亨利的确很像柏格森:其一,柏格森被认为是生命哲学的集大成者,亨利宣称自己所创立的哲学为生命现象... 法国学者让·拉克鲁瓦将米歇尔·亨利描述为“一个新柏格森”,也就是说,他认为亨利生命现象学是一种新柏格森主义。从表象上看,亨利的确很像柏格森:其一,柏格森被认为是生命哲学的集大成者,亨利宣称自己所创立的哲学为生命现象学,对生命问题的共同关注奠定了二者交流和对话的思想基础。其二,从二者的思想起点来看,两位生命哲学大师不自觉地走在了一起,亨利在《显现的本质》中几乎完全复制了柏格森在《时间与自由意志》中对费希纳心理物理学的批判。但亨利生命现象学是一种情感现象学,亨利认为情感实际上是生命中的自行感发,而柏格森的创造性的生命更像一种生物学的生命概念。从学术路径看,二者的出发点和旨趣也有较大差异。基于亨利和柏格森哲学思想之间的这些不同,亨利生命现象学不能被看作是一种新柏格森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现象学 生命冲动 自行感发 柏格森 米歇尔·亨利
下载PDF
西方喜剧理论视阈下杨绛风俗喜剧的手法探析——以《称心如意》和《弄真成假》为例
15
作者 王淑苹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84-95,共12页
杨绛的风俗喜剧《称心如意》和《弄真成假》借鉴了西方喜剧的手法和技巧,通过情节上的重复、倒错、反转,以三种性格的人物——骗子、伪善者、乡巴佬的刻画和语言上的歪曲、穿插和论辩等手法,以女性细腻的笔触和含蓄冲淡的幽默,展示了中... 杨绛的风俗喜剧《称心如意》和《弄真成假》借鉴了西方喜剧的手法和技巧,通过情节上的重复、倒错、反转,以三种性格的人物——骗子、伪善者、乡巴佬的刻画和语言上的歪曲、穿插和论辩等手法,以女性细腻的笔触和含蓄冲淡的幽默,展示了中国社会上层阶级和下层阶级不同的风俗面貌,成为中国现代风俗喜剧的一座里程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绛 喜剧 柏格森 亚里士多德
下载PDF
The Humorous but Coherent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Little Man in "The Egg", "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 and "Shiloh"
16
作者 龙思秋 《海外英语》 2019年第11期207-210,共4页
Though with different times and backgrounds,these three masterpieces-"The Egg","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and"Shiloh"all humorously characterize the same type protagonist-the"l... Though with different times and backgrounds,these three masterpieces-"The Egg","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and"Shiloh"all humorously characterize the same type protagonist-the"little man".Penetrating the humorous characterization,the three works on the one hand present the rational question of the mainstream society and the serious critique of the dominant forces,on the other hand,they also offer the humanistic affirm and concern of the marginalized little man.Thus,bundle these three master pieces together,this paper makes an effort to analyze the humorous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little man;the comic gender relationships so as to figure out the coherent thematic significance as well as the philosophical seriousness of humor in these three masterpie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or LITTLE MAN gender relationship Henry bergson INCONGRUITY theory
下载PDF
柏格森哲学对蒂尼亚诺夫文学理论的影响
17
作者 刘淼文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24年第1期53-59,共7页
1920年代俄国形式主义领袖之一的尤里·蒂尼亚诺夫撰写了一系列专论,这些专论的诞生与亨利·柏格森的哲学作品在20世纪初的俄国流行有紧密联系。本文针对蒂尼亚诺夫的文论观点,探讨了形式主义彼得堡分支奥波亚兹小组——特别是... 1920年代俄国形式主义领袖之一的尤里·蒂尼亚诺夫撰写了一系列专论,这些专论的诞生与亨利·柏格森的哲学作品在20世纪初的俄国流行有紧密联系。本文针对蒂尼亚诺夫的文论观点,探讨了形式主义彼得堡分支奥波亚兹小组——特别是蒂尼亚诺夫文学理论——与柏格森哲学的关系。一方面,蒂尼亚诺夫以文学研究实践贯彻了柏格森哲学的运动变化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动态语言结构理论;另一方面,蒂尼亚诺夫的文学史研究以柏格森的《创造进化论》为模型,将历史与发展维度引入形式主义文论,拓展了后期形式主义文论的广度与深度,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学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里·蒂尼亚诺夫 亨利·柏格森 动态语言结构 《创造进化论》
原文传递
迟滞的影像:生命物质与现代性的对峙 被引量:6
18
作者 开寅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7-76,共10页
从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于19世纪末提出的生命思想,到一个世纪后吉尔·德勒兹归纳的知觉驱动模式,可以清晰地看到在现代工业化资本主义制度下呈对峙状态的双方——生命物质和现代性——之间的巨大鸿沟。20世纪初美国现代文学... 从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于19世纪末提出的生命思想,到一个世纪后吉尔·德勒兹归纳的知觉驱动模式,可以清晰地看到在现代工业化资本主义制度下呈对峙状态的双方——生命物质和现代性——之间的巨大鸿沟。20世纪初美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法国新浪潮以及美国新好莱坞运动在创作方法论和美学观念上的革新,体现了在这种对峙状态中,迟滞的影像对于现代性量化原则主导下的知觉驱动模式的阻断和消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格森 德勒兹 现代性 生命物质 知觉驱动
原文传递
记忆回路中的电影时间观 被引量:5
19
作者 开寅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27,共9页
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的著作《物质与记忆》是吉尔·德勒兹电影理论的基石。本文尝试从柏格森的记忆回路理论入手,在其提出的习惯性认知和专注认知概念基础上,以德勒兹"时间—影像"观念作为引导,以奥逊·威尔... 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的著作《物质与记忆》是吉尔·德勒兹电影理论的基石。本文尝试从柏格森的记忆回路理论入手,在其提出的习惯性认知和专注认知概念基础上,以德勒兹"时间—影像"观念作为引导,以奥逊·威尔斯、阿伦·雷乃、克里斯托弗·诺兰和洪常秀等电影导演的作品为例,分析和阐述记忆与时间观念在电影影像构成中所起到的关键指导性作用。它有助于理解德勒兹电影理论的内在建构意图,并辨析哲学观念与电影创作之间的联通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利·柏格森 吉尔·德勒兹 物质与记忆 记忆回路 洪常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